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六零开网店-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天一早起来,李振国癔症了一会儿,恍恍惚惚觉得队长似乎叫他去开会了,“队长昨天说啥来着?”
  陈梅已经起床,拿着扫帚将屋子里都扫了一遍,“队长说了啥你不知道我还能知道啊,我又没去开会,要不你溜达溜达再去问问。”
  李振国一拍脑袋,“一个人再交五斤铁!”
  家里的铁锅啥的已经没了,只能用瓦罐做饭,现在还交,上哪儿交去?
  不得已,李振国把箱子上的搭扣卸了,门上的门褡裢卸了,怎么凑,都凑不够十斤!这连两个人头都没有,这可咋办。
  铁凑不上,只得多交些木材,以求好看些,看着东西多一些。
  再来一次,大家已经熟门熟路的,可是这一次没有了第一次的兴奋劲头,这一个月内,听着别的地方敲锣打鼓的报喜,到处都是报喜的队伍,他们从最开始的羡慕,到最后的麻木,已经没有感觉了。
  头脑冷静之后,就看着人站在麦秸垛上激情演讲,“提高觉悟”“端正思想。”
  仿佛在看一场闹剧。
  谢主任惯例做了加油打气的活儿之后,开始观察着社员们的一举一动,看看到底是谁比较有嫌疑。
  之前他也是炼铁,可是那时候的炼铁和现在的炼铁可不一样,之前他是听人指挥的小兵,现在他是指挥别人的那个。
  左看右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大家都那么一副表情,舍不得。
  没有谁是贼眉鼠眼往铁堆上瞧的,难道是这人的心理素质特别好?
  ***
  在谢主任的催促之下,炉火以最快的速度烧了起来,那一样一样的铁具被填进火窟。
  填着的有,陆陆续续送来的也有,技术员跑去陈家庄炼锌去了,炼出来的锌块儿就那么充当铁交上去,也照样敲锣打鼓的报喜,据说根本没有人发现。还据说上交之后检验合格的一吨有四五块钱,偌大一个县,也没有谁见着钱的。
  技术员转了一圈之后走了,和来驻村的领导回去“开会”。
  全村老少齐出动,队长们一起去商量口粮事宜了,差不多整个大队的人都在这里,得把灶依旧也烧起来。
  只剩下一群磨洋工的,大概是众人都发现了没有铁器的苦处,没有锅,炒个菜都不能。虽然以前也没有多少油能炒得起菜,可是炒不起和不能炒,是两个概念,家庭主妇们可以说是抓心挠肝的难受。
  慢悠悠的拉着风箱,李明言琢磨着,得找个恰当的时机,依旧把这些东西给收了。
  那个技术员的技术真的很厉害,当天下午,在蹬倒一个“一脚蹬”的小高炉之后,众人欣喜的发现,真的有钢出来了!
  尽管它是个多孔形状不规则的铁疙瘩,但是,有铁,就有成绩,也能去报喜了。
  那一腔热情随着这一炉子的铁块出炉,死灰复燃。
  李家庄奉献出当初西瓜报喜的红绸,谢主任笑的眼睛眯起来,连说了三声好,“看来咱们大队还是有积极性的,东西突然消失这种神神鬼鬼的事情就不要再谈了。如果你们早就有这觉悟,说不定也能拿个头彩!唆了一遍的骨头不香,头彩算是赶不上了,咱们争取在量上赶上来。”
  队长面面相觑,还赶上量,这回交上来的铁不及上次的十分之一,再交,再交恐怕连梁上的铁钉都保不住了。
  一个个的愁眉苦脸。
  午饭吃的从自家带的干粮,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反正到处都是火,也不至于吃冷食,李明言带的是掺了精面粉的黄橙橙的南瓜馒头。
  吃着一嘴甜香,放了一天了,已经有些硬,放在火上一烤,翘起的皮焦香焦香的。如果放了鸡蛋就好了,更美味,可惜家里没有。
  队长嘴里塞了一口红薯面皮做的烙饼,隐约可见大葱从牙缝里露出。
  他站起来,拍拍他赘满补丁的大裆裤,用力的咽下最后一口,说道:“东西还是不够啊,回去给家里,好好地搜一搜,管他铁QAQ的铜的铝的,都拿过来,咱尽快干完这劳什子的,回家翻地犁地去。”
  噩耗,居然还要交!
  下午有人陆陆续续的又再铁堆上添了些东西,李明言听那几位工作组的人说话:“看来家里还是有货的,就是不挤就不拿出来,还是大有可为地啊。”
  李明言握紧拳头,逼着让乡亲把赖以为生的保留的最后的农具也交上去吗?
  晚上工作组之间没完没了的开会,开到了干活儿的人头上,说话的依旧是谢主任,主要是鼓劲儿。
  鼓劲儿之后,谢主任脸上红光满面,站在柴火堆上,一直胳膊气势昂扬的指着天,另一只掐着腰,加上大肚子,活似一只大茶壶:“今天晚上,我跟你们同工作,共劳动!看着这堆重要的工业原料,保证不会再让它失窃!”
  哗——
  谢主任看到面前那些黑红干瘦的乡民脸上出现不可思议的神色,像是诧异与嘲笑,又像是想通了什么的释然。
  他顺着他们的目光转头向后看去,那里放着今天收上来的东西,堆得已经如同小山一般。
  现在已经不见踪影,明明一分钟之前还在的。


第63章 
  眼前的一切似乎如幻梦一般,谢主任揉了揉眼睛。
  是真的没有了,他如同第一次见识到的乡民一般,一步一趋的向前试探着,真的什么都没有了。放开手脚走来走去,不是障眼法,什么都不是。
  他脸上热辣辣的汗顷刻间变为冷汗流了下来,那衣衫褴褛的一圈人木然的看着他,此时居然也分不清是人是鬼了,地上沉闷一声响,他瘫坐在地。
  布满黄土浮尘的地下湿了一片。
  不少姑娘家捂住脸不再看,多大点儿事儿啊,就吓得尿裤子了,至于吗?他们一个个都是经历的第二回的人了,还是很镇定的,再说就算是第一回,也不至于这个样子,丢人。
  谢主任念叨着完了完了,然后被人拉扯着站起来,回到大队部了。
  李明言和大哥远远的对视一眼,他处在锅炉的最近处,李明言在姑娘堆里,可是两人就是一眼瞧见了彼此。
  李明言去找他,两人找了个别人都看不见的僻静角落。
  其他人都知道他们是夫妻关系,笑笑也就过去了。
  身后是刚运来的柴火,一个个的树木被运来做薪柴,可惜现在应该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了。
  李明海很是担忧:“你有把握把东西还回去神不知鬼不觉的嘛?”
  李明言笑笑:“你先现在也没有人发现啊,就让他们觉得咱这个地方就是有古怪就行了。大哥你不会怪我吧?”
  “没事,反正不是第一次了,谢主任行事雷厉风行,比较激进,再发展下去不知道要做出什么事情来,回去睡觉吧,明天说不定我们就能回家了。”
  ***
  另一边,沉默的占了大多数,有人焦躁的走来走去,对于之前的情况还有些不敢置信,谢主任瘫坐在椅子上,颤抖的手摸出一支烟来。
  “居然是真的,真的太邪门了,我们得赶快离开这儿,再呆下去没啥好事儿。”
  有人抱怨道:“谢主任不是说那些都是骗人的嘛,都是老百姓为了逃避任务才他们合起伙来欺骗上头的,这下好了,说的居然是真的,怎么办。”
  “完了,万一其他人觉得我们也跟他们联手骗人,那可怎么办啊。”
  “你以为所有人都是疑心病重啊。”
  有人撞了撞最后说话的那人的胳膊,然后整个房间恢复了寂静。
  谢主任指尖的烟夹着直到熄灭也没有吸上一口,不过那手终于恢复了平静,不再颤抖。
  他自顾自的离开这个开会的房间,一般来说,其他人再外头干活儿,他们就是在这里“开会”的。
  再次回来之后,他的身上就又恢复了干净整洁,屈辱的证据消灭之后,谢主任又气势十足。
  可见谢主任的心理素质十分强大,已经把之前发生的事情当做是没有发生了。
  “你们别再这里妄自猜测,回去复习几遍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观去,消失是不可能消失的,一定有什么蹊跷,组织派我们来不就是为了查这个嘛,我们走。”
  夜里炉火还是要彻夜燃烧,所以火炉旁边离不了人,除了值夜的,其他人都进了自己的窝棚,有的嫌弃窝棚条件实在是太差,离家又近的,已经准备回家睡了。
  谁料突然别叫回场地上,要开会。
  明显看到谢主任的裤子换了一条,有人就指着他裤子捂着嘴说起小话来。
  除了把他们都叫出来,还带了几把铁锹。
  这是很少的能留存下来的农具了,大队长目不转睛的看着,生怕这些搅屎的会把铁锹也给扔到炼钢炉里。
  显然不是的,谢主任叫了几个劳力,要他们在钢铁消失的地方挖地!
  还说出了豪言壮语,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找出来。
  没错,谢主任认为他们这里一定是有什么机关不为人知,所以才能在众人眼皮子底下东西消失。
  地下被挖了三尺深,还不够,所有的地方都被挖了个遍,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所有人熬的眼睛通红,眼看着摇摇欲坠。
  谢主任才罢手,炼铁的场地已经被挖的如同稀泥一样,松软的土层被挖出来,踩在上面一脚一个下陷。
  到天色泛白,他们才结束这场挖地。
  李振国两眼发怔,男人们都是要一夜连着劳动,拼着一个村的力气,将这片荒地开出来,足足有二十亩地,可便宜了火车站附近的村子。
  这要种地,有多出来至少二十亩地。
  筋疲力竭不足以形容他们现在的状态,可是没有人敢说什么,那个谢主任是彻底急疯了眼。管事的一级压一级他们是最底层的那一拨,必须要听话。
  好在天色泛白的时候,这场苦役终于落下帷幕,他们得以回到家中。
  可惜了那些东西,差不多是农户家庭里最后的金属制品了,说起来还很可惜,他们也不管什么土地公公城隍庙什么的了,只管口上骂骂咧咧的。
  “你说这真是的,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就是不想叫咱们干活,好不容易咱们也敲锣打鼓的报喜,风光一回,又不行了。”
  “你要是想在火炉子跟前烤,你就去,反正咱是不想,没有就没有了,反正也是填高炉里。”
  李明言默默的看着大家的反应,又看看山上的参天大树,一人无法合抱的那种,植被没有被损坏,地里也有人劳作,她觉得自己还是正确的。
  那行工作组来了短短的一天,然后就怎么来的又怎么回去。
  蒙头大睡了整整一天,才觉得终于弥补了那天彻夜未睡的元气,炼铁的那处,一地焦土,炉子碎成一块块的,烧成黑灰的那面露在地下,露出一地破败来。
  果然有人在此地耕种,火车站站长也抢了一个地方,撒上一片白菜子,等着冬天吃白菜。人力翻过的土,不种白不种。
  又一次恢复了平静,李明言才真的开始着手烧砖的事情,为了让自己的空间更隐秘一些,李明言和陈梅白天挖泥,夜里运送,每次都趁陈梅回家的时候用空间把黄胶泥运到砖窑旁边,等待着制柸。
  每次陈梅做完饭来叫她吃饭的时候,她已经哼哧哼哧的推着空车,把黄胶泥全部运送到目的地。
  当然是通过空间运送的,所以最重要的运输问题已经解决,事情就相当于解决了一半,省了许多的劳力,即便是如此,李明言仍然觉得腰还有胳膊,酸痛无比。
  晚上李明言让大哥给她揉腰,她舒服的趴在床上,身体的酸痛随着大哥的手指一扫而空,她忍不住的叫出声来。
  一个宽厚的大掌握住她的嘴,“别叫。”
  李明言看了看那个薄薄的泥糊的墙,这个东西简直形同虚设,那边做了什么这边一清二楚。
  就这还是他俩结婚之前他亲自弄的,因为一般都是睡对床的,一间房子两面靠墙放床,一南一北,毫无隐私。
  李明言扭过头,自己捂住嘴,从掌缝里说话:“我不叫,大哥,我问你一个问题。”
  李明海替她捏着胳膊,“问吧”
  李明言小小声的问道:“咱们俩一直不做,是因为你怕我叫床嘛?”
  话音落地,李明言就冒出一声尖叫:“好疼!”
  另一边传来老四的声音,“大嫂咋了?”
  二弟呵斥他:“你管那么多呢,赶快睡你的。”
  然后是翻身声,李明言及时的捂住了自己的嘴巴。
  李明海轻抚他刚才因为受到惊吓而捏很了的地方,脸上烧得厉害,不知道他这小媳妇何时这么奔放的,肯定是娘给她说了什么,让她好奇起这个来了。
  他低低的嗯了一声,算是默认了李明言的话。
  其实李明言身为活了八十年预备再活八十年的老妖精,什么事儿不知道啊,除却新婚那一夜的记忆,她看过的电视还有电影,多了去了,还有外孙女的生物课本什么的,她也看过,所有的书页都有笔记,就那一页是空白的。人活得长了就要给自己找点事情做,除了在阳台上晒太阳种菜之外,她就是看小孩子的课本打发时光。
  那一页没有笔记干干净净的书页引起了她的兴趣,外孙女这么爱学习的小姑娘怎么会不好好听讲呢?
  这一看,她就知道了人类的繁殖奥秘,以前顶多是知道这样那样之后,猪能生崽,狗能生小狗娃,对于这件事的启蒙多来自于大自然的教导,试问谁也没有看过村头的狗黏在一起分不开,猪倌赶着猪去配种呢。
  所以,李明海可算是冤枉了自己的亲娘一回。
  在东间住着的陈梅莫名奇妙的打了个喷嚏,她默默的从柜子里捞出厚被子,“夜里凉了,还是早点盖上厚被子的好。”
  李明言想要一个孩子,非常想要。
  想起她收养女儿的时候,女儿才那么一丁点儿大,她一点点的将女儿拉扯大,尽管是三弟妹生多了女孩,嫌弃了,不要了。她还是将小女孩养得漂漂亮亮。
  如果是自己的孩子,从刚出生开始看起,那肯定更有成就感吧。
  她头枕在胳膊上,露出不自觉的微笑。
  好在房子已经在日程上,他们两个也在努力的建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家。
  “我们的房子会很快盖好的吧?”
  然后她又听到了大哥低沉的嗯了一声,是她所听到过的,最动听的声音。


第64章 
  时光如梭,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庄子里面,只能老黄历来感受四时的变化,砖窑已经烧出来了,还是用了当初用空间收缴的柴火。鉴于风声太紧,她还是没有将东西放回去。
  还好,除了耙方的钉耙被卸掉,碎土不太方便以外,其他都还好。
  钉耙被换成了结实的洋槐木,损耗的快一点,也一样的用。
  中秋节前,该种上的都已经种上,又到了大姑娘小媳妇过节回娘家,走婆家的日子。
  二弟这天要去新房子那边帮忙,陈梅刷着牙叫住他,“你干啥去,穿这破烂的一身,把你最好的衣裳拿出来,今儿去你丈母娘家。”
  年轻人对于这件事总有些羞窘,今天是未婚的去接未婚妻到自己家过节的日子,男孩子先拎着礼物到女方家里,然后再把女孩子接过来。
  大伯娘家的明林今天也要去。
  所以去新房里干活儿的就只能家里的另外两个男人。
  李明言因为娘家还有婆家都是一家,倒省了送来送去的礼,那些黄色硬纸壳包装的红糖能走二十几家亲戚!
  一家人一起吃个饭,就算完。
  小学生们的假期已经结束,他们还不太乐意,据说隔壁小学的狗蛋能放一整个学期的假,不过中秋节倒是放假了,今年闰八月,国庆节有一个中秋,下个月又有一个中秋。过的是第二个中秋。
  ***
  路上到处都是领着媳妇走的小年轻,李明湖和高秋分走在路上一点都不显眼,两人一前一后。
  高秋芬挎着提篮,有心想打听打听他家的情况:“明湖,你家忙着盖房子呢?”
  前面闷头走路的李明湖嗯了一声,然后就没音儿了。
  真是十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来,高秋芬咬咬牙顿住了,然后看前面无知无觉只管闷头向前走的人,快步追了上去。
  李家杀鸡宰羊好不热闹,这天房子也不起了,各家都有各的忙。
  陈姥姥还有陈姥爷也到李家来吃个团圆饭,陈老爷对于李明言不用自己家的砖头很是不爽,他家的围墙没有起上,因为他嫌弃请人吃饭太费!就让砖块儿在那里放着,可是放在那里是有损耗的啊,无论是个谁,想垫个桌角,要出去唠嗑,路过这儿,顺手就那个砖头垫屁股底下了。
  可是李明言不想要,因为姥爷要的价钱太贵了!不如自己烧的划算。
  喂了几天的羊宰了,做了好几道硬菜,饭桌上,陈梅问了亲家好,说起房子的事情,“给老大家的起好房子,就给你们两个起,明年春上秋里攒攒粮食,争取给你俩也盖上。就是盖好房子,我们老两口也能又清闲几年,剩下的就看你们自己挣得了。”
  陈梅就是这样想的,到时候可能盖房子有些困难,可是全家齐心协力也不是不可能。按理说大儿子二儿子都是一样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