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目标,活过十八岁-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雨便很神秘地对她说,他有很重要的发现,让扬扬立刻过去。
  扬扬不再耽搁,赶紧向楚雨跑过去。
  楚雨认真地观察那些骷髅头的反应,等到扬扬跑到他身前的时候,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幸好,也不是扬扬!
  “楚雨,你有什么重要发现?”扬扬满心好奇地问楚雨。
  楚雨冲她神秘地一笑:“确实是很重要的发现。不过,现在还不能说。回去再告诉你。你先回去听欧阳老师讲课吧。”
  扬扬很奇怪地看了楚雨一眼,又蹬蹬蹬地跑了回去。
  紧接着,楚雨又拿丫丫做了次实验,也不是。
  还没等他叫第三个人过来,墓葬坑区的出口到了。
  楚雨很遗憾地停止了他的实验。虽然没有最终找出那个人是谁,但他的心却还是放了下来。
  他们这一行二十多个人,他最关心的便是扬扬。只要不是扬扬,他就不在乎。如果,再能排除掉马石头他们几个,那就更好了。
  至于其他的人,对不起,他无所谓。即便是因为这事有了什么麻烦,那也是那个人自己的缘法命运,他管不了那么多。
  回到宾馆后,楚雨把他的发现告诉了扬扬。
  扬扬直觉着这事不简单,也绝不是什么好事。但因为暂时还无法弄清楚这事的真相,也就只能选把这事放到了一边。
  欧阳老师和X市文保部门的头头儿是同学。早在他们这个夏令营出发之前,欧阳就从他同学这里得到消息,说X市这边正抢救性发掘着一处古人类生活墓葬遗址。所以,欧阳老师就决定带着孩子们来亲身体验一下什么叫考古发掘。
  这处考古现场,就在离他们入住的宾馆不远处。
  第二天早晨吃完早饭,欧阳老师就带着他们,排着队浩浩荡荡地奔向考古现场。
  这处考古现场,是一大片待开发的生活小区用地。里面已经清理出了三大块区域。一块是西汉的古村落遗址;一处是一座战国贵族墓葬;最大的那一片,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的生活墓葬群。
  欧阳老师的同学安排他们这群孩子,参与那处西汉古村落遗址的发掘。
  孩子们特别兴奋,争先恐后地拿起给他们准备的小铲子,学着专业考古人员的样子,一点一点地挖掘。
  花了不到一天的时间,他们这些孩子,居然收获颇丰。除了数不清的陶器碎片,和一些人与动物的断骨外,他们还真挖出来不少有价值的东西。
  有挖出来古钱币的,有挖出来完整的陶豆、陶釜的,还有一个孩子挖出来一只稀有的贝镰。
  扬扬和楚雨合作着挖出来一把一尺来长的骨剑。扬扬拿着这把骨剑唰唰唰挽了几个剑花,心想:这东西历经两千多年,居然还保存得这么好,真是不容易啊。
  到下午五六点钟,正准备收工的时候,突然有好消息传来,那边挖掘新石器时代后期遗迹的考古人员,挖出大东西来了!
  几个对此有兴趣的孩子,立刻跟在欧阳老师的身后跑过去看。
  扬扬拉着楚雨,穿过围观的人群,看见在一个挖得很整齐的方形大坑里,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摆放着七个硕大的陶瓮。陶瓮下面的半截,还埋在土里,上方都密封着盖子。
  考古人员有几个正在忙忙乎乎地用小刷子小心清理陶瓮上面的浮土,还有几个在认真地测量、拍照、记录数据。
  欧阳老师则和他的那个同学老陈热烈地讨论,这七个陶瓮是做什么用的,以及摆成北斗七星的形状是为什么。
  等考古人员相关的工作都做完了,天都快黑透了。
  于是,欧阳老师的同学老陈宣布收工。留下两个年青的小伙子在这里看守文物,其余人员全部返回住处。
  等到修整一晚的人们第二天早晨精神抖擞地回来开工的时候,大家伙发现,考古现场出事了!
  两个留下来看守现场的小伙子,那个中等个子、脸孔黎黑的小伙子正一动不动地躺倒在发现陶瓮的大坑旁边。在他手边有一把挖土用的铁掀。在他不远处的地面上散落着一堆看着很新鲜干净的人骨。
  而另一个留守人员却不知所踪,连个人影子都没有了。
  在坑中,天枢位上的那个陶瓮,上面原本密封着的盖子,已经不知道被谁给打开了,被扔在了一边。
  看着眼前的场景,考古人员们都有点傻。这是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顾不得那一头的雾水,赶紧先救人吧!
  欧阳老师的那个同学老陈,赶紧三步两步来到地上脸孔黎黑的小伙子跟前,伸手探了探他的呼吸和心跳,发现人还活着,只是晕过去了。
  老陈和在场的考古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幸好,没出人命啊!
  人们赶紧掐人中、按太阳穴、做人工呼吸……
  一套急救措施弄下来,黎黑小伙子醒过来了。只不过神志好像没和身体一起醒来。神情呆呆的,两眼发直。
  老陈扭头求救般地看向欧阳老师。
  欧阳老师点点头,从身上取出一个随身的小包,抽出几根银针,在那小伙子身上的几个重要的穴位上嗖嗖嗖扎了几针,小伙子猛然一激灵,像是突然受什么刺激了,张嘴惊天动地地大叫了一声:“啊……有鬼!”
  在场没防备的众人,猝不及防地全都给吓了一跳。
  老陈赶紧一把抱住小伙子,边用手拍打他的后背,边轻声安抚:“小吴,别害怕,大家都在这里呢,没事了,没事了……”
  小吴在老陈的怀抱里发了好一会抖,才逐渐安定下来。


第144章 夜半现鬼影
  老陈看小吴情绪好多了,便开口问道:“小吴,昨天晚上出什么事了?你怎么晕倒了?小姜去哪里了?”
  “……老陈,有鬼,真的!陶瓮里的。”小吴说得有点语无伦次。
  老陈继续耐心地安慰他:“别着急,小吴。你慢慢说,说清楚些。”
  小吴闭了闭眼,使劲儿地平定了一下心头恐惧的情绪,慢慢地把昨晚发生的事叙述了一遍。
  昨天晚上,两个人搭好了野外宿营用的简易帐篷,钻进去休息。到了后半夜,突然听到外面有动静,好像有人来了。两个人赶紧钻出帐篷出去查看。
  他们发现,在那个挖出陶瓮的大坑里面,有一个人,背对着他们,正伸手从天枢位那个陶瓮里往外掏出什么东西,好像是一块鸽子蛋那么大的黑石头。听见他们两个的动静,便嗖一下跳了起来,飞快地跳出大坑,带着那一小块黑石头像飘一般,三下两下就跑没影了。
  两个人追了一段,没追上。等回来后,看见被打开的那个陶瓮的盖子被扔在一边,就想再给盖回去。
  这时候,小姜尿急。
  同时,他爱搞恶作剧的毛病犯了,就跟小吴说,反正这个陶瓮的盖子已经打开了,他就往里面尿泡尿,然后再把盖子盖回去,等明天开工的时候,老陈他们打开陶瓮的盖子,发现里面有人尿,会不会觉得是古人留下的几千年的尿?想想就觉得好玩儿。
  于是,他便不顾小吴的劝阻,一泡尿就撒了进去。撒完了,还贱兮兮地坏笑着问道:“我的尿味道怎么样,是不是咸咸的?”
  问完,他转身就要去拿旁边的盖子。还没等他拿起盖子,他突然听到陶瓮里发出一个木木的呆呆的声音:“咸咸的……”
  他猛然一愣。也不拿盖子了,扭身就去看陶瓮。
  他愕然发现,从陶瓮里慢慢悠悠地竟然站起来一具不太大的,却很完整的人骨头架子。
  旁边的小吴胆子比较小,见此情景,立刻吓得“妈呀”一声,飞快地跑出了大坑。
  小姜也害怕了。跟着也跑了上去。
  那具骨头架子晃晃悠悠地迈步出了陶瓮,不停地如复读机一般念叨着:“咸咸的,咸咸的……”,然后,也跟了上来,追着小姜走。
  小姜胆子比较大,见骨头架子追了上来,把心一横,飞快地抄起一把铁掀,卯足了力气就向骨头架子拍了过去。
  只听“咔嚓、咔嚓……”几声响,骨头架子被拍散成了一堆。
  可是,还没等小姜喘过那口气来,从那堆骨头里,便迅速地飘出来一个半透明的鬼影,继续“咸咸的、咸咸的”地叫着,冲着小姜就扑过去。
  小姜吓得撒腿就跑。鬼影便紧紧地在后面追。这一人一鬼,很快地就跑得不见了踪影。
  这一系列的变故,把胆子向来就不太大的小吴吓破了胆,眼前一黑就给吓晕死了过去。
  听了小吴的讲述,在场的人脸色都变了。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考古的人,成天跟古墓古尸打交道,遇到的诡事比较多,但却没有一件像这次这事这么诡异的。
  那七个陶瓮里面封得都是这样的骨头架子吗?这些陶瓮摆成七星的位置到底是为了什么?那个半夜偷取黑石头的人是谁?他偷走的那颗黑石头有什么用?每个陶瓮里面都有那种黑石头吗?那个小姜现在怎么样了?……
  所有人心里都充满了疑问。
  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欧阳老师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他清了清嗓子道:“呃,那个……老陈哪,我想起来那七个陶瓮摆成七星位,是为什么了。《上古异闻志》里面好像有记载,上古先民们认为,人少而夭折是为不祥。魂魄无所归更是不祥。因为那时的人们还没有轮回转世的概念,为使这些夭折的孩子灵魂有所归属,不到处作祟,就设下‘七星聚灵阵’,把他们的魂魄拘在身体里面。看来,这些陶瓮就是安放他们的身体和灵魂的容器了。”
  “那,昨晚那贼从陶瓮里取出来的黑石头,是做什么的呢?”老陈拧眉问道。
  “不知道。那得看到实物才能知道是个什么东西。”欧阳老师摇了摇头,脸上现出疑惑的神色。
  陶瓮里面封存着古尸骸及其魂魄,这是毋庸置疑的了。眼下,在没有足够的镇压和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是不能随便开启的了。必须要等到更加专业的人员到来,才能进行处置了。
  所以,老陈让人在这处大坑周围拉起了警戒线,禁止让闲杂人等靠近。
  另外,老陈又派出去许多人,到各个方位去寻找小姜。必须要尽快地把那个惹祸的苗子给找回来。以免让他出了大事情。
  至于,晚上那个打开陶瓮,偷走黑石头的贼人,是没办法找到了。这处考古挖掘现场在野地里,附近根本就没有监控设备。就是专业的刑侦人员来了,也不好找出来线索。
  况且,事关这些鬼神灵异方面的事情,是不能大张旗鼓地嚷出来的。
  这边的考古挖掘暂停了下来,老陈就把人手分配到了另两个现场。
  快到中午的时候,战国大墓那边也出东西了。挖出了几十件青铜器。
  扬扬拉着楚雨又跑过去看了一番,直到那边把所有的青铜器全部起了出来,拉走。他们才意犹未尽地跑回他们的区域。
  下午,那个惹祸的小姜被找回来了。
  不知道怎么弄的,他身上的衣服被扯得一条一条的。脸上那一双原本活泼灵动的眼睛,一下子变得呆滞无神,嘴里还不停地念叨:“咸咸的,咸咸的……”
  不管谁问他什么话,他都是那三个字:“咸咸的”!
  扬扬和楚雨没有靠近小姜,他们都看得出来,在小姜的身上散发着浓浓的阴气。估计,那个咸咸的灵魂,已经进入到他的身体里了。
  他们两个的眼睛,目前都没有透视的功能,所以,并不能看透小姜内里的灵魂情况。
  虽然,他们两个都有驱鬼的本领,但万事万物都有因缘果报,他们不敢随意出手。


第145章 下一站山西
  跟葛洪老道处了一段时间,他们也知道了一些这方面的规矩。
  但凡是修道之人,行走在人世间,有些事情能管,就一定要管。有些事不能碰,就绝不能碰。坏了别人的因果,那是要负责任的。
  无数先人前辈总结出的经验告诉后来人,仅凭好心、善心,并不一定就能做出好事、善事。好心办错事的例子,从古至今多了去了。
  他们两个,现在连个修道的边都不沾,更是不敢随便乱动了。
  老陈看着小姜的情况实在是严重,就命人把他送医院里去了。
  在考古现场亲身挖掘了三天后,孩子们对野外考古,都有了切身的体会,对考古的规则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四天,欧阳老师又把他们带到了市文保所。让他们亲手清洗挖掘出的文物。还让他们参观了文物的修复过程。并进到库房里,观看了已经修复好的一些珍贵文物。
  至此,有关文物考古的主要流程,他们几乎都参与了一个遍。对这方面的知识,也都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欧阳老师安排这一站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们又该踏上新的征程了。
  下一站,山西。
  接下来,他们用了七八天的时间,把山西境内有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遗迹几乎都走了一个遍。
  他们去看了“湍势吼千牛”的壶口瀑布。
  他们去了武圣人关羽的家乡,瞻仰了解州关帝祖庙。
  他们去了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称的“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他们去了素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的平遥古城。
  他们去了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
  他们去了我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介休绵山。
  他们去探访了“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他们还去了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坑杀赵卒四十五万的长平古战场。
  ……
  这些景点,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价值,各有各的引人入胜之处。无一不令扬扬感觉收获很大,不虚此行。
  在整个的山西之行中,她印象最最深刻,让她总是难以忘怀的地方有三处。
  之所以让她几乎是刻骨的铭记,倒不是因为这三个地方的本身,有多么的特殊。而是因为在这三个景点里,她发生了一些事情。准确地说是,是发生了一些比较倒霉的事情,令她终生难忘的事情。
  第一件倒霉事,发生在洪洞县。在那里,一向在老师眼中是好学生典范的她,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份检讨书。
  其实,她是冤枉的。但欧阳老师就是不信她。以至于,事隔许多年,她对此事仍然念念不忘,委屈得不行。
  他们一行人在参观完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后,因为时间还充裕,欧阳老师就临时起意,带着他们去爬洪洞县东面的那座山。
  欧阳老师之所以会临时生出这个想法,是因为他突然想起来一个典故。
  据史料记载,在洪洞县东三十里的山地,是李渊、李世民大破隋将宋老生的地方。当年李渊父子从太原反隋,率三万义军南下,在霍州受隋朝大将宋老生官军阻击。宋老生久经沙场,作战勇猛,凭依韩信岭死命抵抗,李渊领兵攻打半月有余,不能前行半步。正在无计可施决意退兵,李世民八次哭谏都不予采纳之时,帐外来了一白发老翁求见李世民,说沿山有一羊肠小路,可背击宋老生,以奇制胜。李世民听从老翁指点,果然斩了宋老生,大获全胜。所以建庙而祀。
  车停在山脚下,欧阳老师给了孩子们两个小时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去爬山,但务必要在规定时间内返回,好及时赶赴下一个景点。
  扬扬是非常喜欢爬山的。下车后,她开心万分地带着她的队伍,如撒欢儿的兔子一般,飞快地顺着山道往上爬,很快就把其他人甩在了身后。
  此山的景色以秀美着称。峰峦叠翠,烟遮云绕,飞瀑溅玉,清溪潺潺。
  扬扬他们几个一边赞叹身周风景的绝妙,一边呼哧呼哧地往上爬。
  欧阳老师给的两个小时的时间真心很少,想从从容容地爬到山顶再爬下来,时间根本就不够。
  这座山的山路在绿树葱茏的林间蜿蜒曲折,前不知还会有多远到山顶,后不晓已经走出了多远。
  扬扬他们几个,只好看着时间往上爬,完全不期望能爬到山顶。只要预计的时间差不多了,不管爬到了哪里,都要立刻往回返,坚决不能迟到。
  很快,预计返回的时间到了。他们该下山了。
  几个伙伴一脸可惜地往前方的山路上看了看,忍痛掉头往回走。
  唉,前方的风景再美,也与他们无缘了!
  山路是弯曲的。在弯和弯之间,有的地方,是可以从中间的林子里直接往下面穿行过去的。而且,林子里明显有人走出来的小路,显然是有同样想法的前人走出来的。
  于是,胖乎乎的马石头提议,直接走直线过去。少走几步路,是几步路。尽管林地里的小路肯定不如铺好的青石台阶好走,但是为了少走那几步路,他也认了。
  他比他们所有人都胖,平时锻炼的也不多。自然体质不如他们好。跟着他们爬了这一个多小时,他都快脱力了。
  丫丫是最心疼马石头的。马石头的提议,她是坚决支持的。其实,她长得也是胖乎乎的,也早累坏了。她也想尽可能少走几步路,快点回车上歇着去。
  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