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80之大时代-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起上辈子,这辈子各国开的金额小了不少,还在华国的可接受范围内。
  这两个条件后者好解决,前者就必须成立华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小组,华国一众生物学家听到这个消息后,兴奋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等了三年,终于被他们等到了。
  “你也别谦虚了,我们都知道,如果不是你和你的朋友,他们不可能这么快松口。看看我们旁边那个国家,谈判谈了两三年了,说不让参与就不让参与,连价格都懒得开,李铮啊,你主持对大家都好。”


第189章 
  三年前; 李铮成为诺贝尔奖候选人的消息传到国内后; 举国沸腾。
  苏黎世大学的康拉德教授在公开场合称李铮实验室和华清第九实验室联合成立的器官再生和贮藏项目; 将改变人类医疗的历史。同时他也认为厄洛替尼的出现,为人类对抗癌症开辟了新道路。
  康拉德教授是苏黎世大学的教授,同时也是卡罗林医院的副院长; 他是离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最近的人之一,因此当年他在诺贝尔奖揭晓前期做了这么一种表态,被认为是一种暗示。
  一个二十出头的华人生物学家; 名下的两个项目都被认为有冲击诺贝尔奖的潜力; 这种消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十分震撼的。
  特别是当世界上最大的器官储存中心与华清第九实验室签订技术合作条约; 宣布器官储存进入一个新纪元后,李铮这两个字甚至上了美国医学生的教科书; 虽然只是纽约大学医学院推荐教材中器官篇那短短一行字,这对于一个半个世纪以来; 在技术上一直被美国压着打的华国来说,意义也是重大的。
  那一段时间华国CTV甚至做了一个系列的专访来报道李铮的生平。
  “教授,你为什么不露面。”在李铮的名字出现在美国的教科书上后; 赵德培就力排众议直接授予了李铮华清大学教授头衔; 若不是李铮实在是太年轻,这个终身放在他身上实在有些不合适,不然终身荣誉教授也不是不能商量。
  孙斌就想不明白了,CTV的系列专访啊,这可是华国极高的荣誉; 偏偏他们这位李教授兴致缺缺,甚至连面都不露一个,他可听说,已经有闲言碎语说这位年轻生物学家架子大了。
  李铮把手里的透明玻璃试管放下,“烈火烹油,盛极必衰”他面上露出一丝苦笑,国人对国际奖项过于看重,若是他今年真拿了诺贝尔奖还好,若是没拿到……
  李铮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他该庆幸自己活在这个年代,若是在后世那个网络发达的年代,他甚至能想象自己未获奖以后,那一波波沽名钓誉、名不副实的嘲讽了。
  那时候的孙斌并不知道李铮话里的意思,只是低声嘀咕着:“您不露面,他们把好好的专访拍成纪录片似的。”就是那种严肃的,好似后世旅游景点宣传片的画风,看起来……看起来好像专访的主人公已经不在人世了一样。
  李铮哑然,他倒是没看过那专访,听说还到盐田县那边去取景了。
  后来,诺贝尔奖揭晓,李铮并不在获奖名单之列,一时间国内的赞美之声偃旗息鼓,众人对待李铮的态度也变得开始微妙起来。
  如今厄洛替尼在美国上市,好似让李铮再次重回了三年前的境遇。
  “谈判中的协调工作,我肯定会参与的。但是田老,主持基因组计划,还是交给真正的遗传学专家吧,我手头上也有一个项目,现在忙不过来。”李铮笑着开口道。
  三年的积淀,足够让李铮真正在华国乃至国际最顶尖的生物学圈子里扎下根来,现在的他即使再次诺奖落选,也不会再出现三年前的局面。
  “项目?”
  “对,一个小项目。”李铮嘴角微微勾起,但是对项目本身内容并不多谈。
  田老深深地看了这位年轻人一眼,小项目?他有预感,时隔三年,这个年轻人会给他们带来一个巨大的惊喜。
  李铮和田老的谈话本是私下里的,按理说应该不会外传,然而几日后,华国生物学圈里李铮要主持华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传言,传得沸沸扬扬。
  “李铮?他在制药学上确实有一定的研究,但是人类基因组计划更多是遗传学,怎么能由他主持!”
  “就是,为了推动我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郭教授可是出了不少力。”
  “李铮学术水平确实不错,而且他的团队参与了HUGO,对我国基因组计划和世界研究接轨能起一定的推动作用。厄洛替尼在美国和欧共体上市了,说不准,他今年真能获诺奖呢。”
  “说不准?说不准还和三年前一样呢,华国电视台眼巴巴地跑到瑞士,以为能第一时间传回好消息,结果呢,呵呵呵。”
  众人面面相觑,随即轻笑开来。
  郭可讱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和不甘,论在遗传学上的成就,国内很少有人比得上他。遗传学不比制药学,商业价值大,遗传学学者在整个生物学的大体系内都属于比较穷的那一列。
  按梁哲的话来说,这是一门性价比并不高的学科。正因为如此,郭可讱更加珍惜每一次机会。
  为了使得华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早日启动,这三年里他可做了不少努力。如今听到这个消息,说不失落是假的,但是他不得不承认若论国际影响力,他和李铮,根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
  “郭教授?郭教授?”有人杵了杵郭可讱的手臂,“下节是您的课啊,您现在还不过去吗?”郭可讱是燕大的生物学教授,师从华国遗传学的奠基人任家声。
  “哦,好的,我马上过去。”郭可讱闻言,立刻从自己的世界里清醒过来,拿起课本就去上课。
  他走进课堂的时候,发现今天的教室里好像有点不对劲,燕大的学生个个都是华国的尖子生,因此课堂纪律向来良好,但再良好,这些个大学生终究是二十出头的年纪,最是爱热闹,平日里上课铃响后要三五分钟才安静得下来。
  而今天教室里却安静得过分,连呼吸声都放缓了许多。
  郭可讱面上露出一丝疑惑,但因为已经是上课时间,他也没有多想,翻开书本开始今天的课程。
  李铮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桌前摊着一本笔记认真听讲着,听到精华处,还会记下来细细揣摩。
  他这回来听郭可讱的课,倒不是一时兴起,在两周前,他接到了晋江大学的邀请去开一个讲座。晋江大学是南方有名的文史类高等学府,对于一个文史类高校会邀请他去讲座,李铮也是十分惊讶的。
  晋江校长与赵德培关系颇佳,在三年前李铮诺奖落选后也仗义执言过,李铮承他这个情,因此对于这次邀约便欣然答应了。
  然而对一帮文史类学生,他自然不能讲深奥的专业知识,于是他就想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来听听课,借此拿捏一下讲座的深浅。
  在华清他不好意思,犹豫了一下就来了隔壁的燕大。
  这恰巧就遇上了郭可讱的课。
  这生物系的学生,哪有不认识这位诺奖候选人的,见李铮在他们身边坐下,都暗自屏住了呼吸。
  矜持,矜持,维持住燕大学生的形象,李铮旁边的男生显然是刚从体育馆运动回来,全身上下流着汗湿哒哒的,他本觉得这没啥,汗臭味代表着男人味,但眼看着李教授在他身边坐下,他恨不得立马逃课回去冲个澡。
  “而这人的基因上,就带了遗传的秘密。总有一天呐,孩子还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他整个基因链,基因链是不是完善啦?有没有遗传的基因病啦,等等等等,这就能防止带着先天遗传病的孩子出生,避免一个家庭的灾难啊。”
  郭可讱从课本上的基因学讲到基因学在现实中的应用,向来严肃的脸上露出几分狂热的神色。
  “还有,你们小伙子小姑娘不是喜欢漂亮嘛,以后的基因编辑器啊,就像他们学电脑程序的编程一样,可以编辑人体的基因,可以让每个人都变得好看起来。”
  北大教室里的女生发出低低的惊呼声,李铮面上露出一丝微笑,在笔记上写下,讲课时要将知识的应用和学生平日里关心的东西结合起来。
  “教授,那我们活着的时候能见到基因编辑术被广泛推广开来吗?”有个圆脸女生笑着举手问道。
  “在这方面,外国人的研究走在我们前头,而且这项技术的的推广啊,面临着和克隆一样的道德问题,不过我相信,这项技术在农业,畜牧业上的应用一旦成熟,且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就会慢慢推广开来了。”
  每个遗传学家都有一个基因编辑的梦,而基因编辑的基础是认识基因。就像软件编程的基础是认识代码一样。
  “每个人种的基因是不一样的,各国的基因计划都叫人类基因组计划,但他们可不会好心去研究其他国家人民的基因,因此我国必须启动属于我们华族人的人类基因计划!”
  课堂里响起一片掌声,那个刚从体育馆回来的男生忍不住偏过头去看向李铮。
  “李教授,我们华国人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不是快开始了。”华国的基因组计划刚刚被批下来,华国媒体还没有大肆报道,不过华清燕大作为华国最高学府,生物系的学生们俨然已经听到了风声。


第190章 
  “嗯; 正式的消息应该很快就会出来了。”李铮答道。
  郭可讱刚好走到附近; 听到声音转过头来; 他和李铮的目光有一瞬间的接触。
  李铮摸摸自己的鼻子,对郭可讱点点头。
  郭可讱的面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神色,同样对李铮点头后; 继续上课。不过他接下来的课就变得中规中矩了很多,再也看不到刚刚说起基因编辑技术时的狂热。
  下课铃响,学生们你推我我推你; 犹犹豫豫地向教室门口走去。
  “郭教授; 没打一声招呼就过来,真是抱歉。”李铮面上露出一丝尴尬的神色; 他本以为一间教室那么多学生,他坐在角落里应该被发现的几率不大。
  郭可讱面上露出客气的笑容; “您能来听我的课,是我的荣幸; 不过倒显得我有些班门弄斧了。”他目光扫过李铮翻开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笔记,眼里露出一丝讶异。
  “您说笑了,在遗传学上; 我才是班门弄斧。”李铮顿了一下; “听说您没有去争取基因组计划的主持人人选?”
  他不擅长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地问了出来。
  郭可讱闻言,面上露出一丝恼怒的神色,他没有报名,就意味着他示弱了; 放弃了,这件事不用李铮再来提醒。
  “李教授,这是我自己的事。”郭可讱生硬地说道。
  李铮挑了挑眉,“哦”了一声,随即好似不经意地开口道:“我下周三有个讲座。”
  明明前言不搭后语的话,听在郭可讱耳朵里却犹如炸雷一般。
  下周三,下周三不是华国基因组计划筹备组第一次碰头会嘛,在会议中会选出本次华夏基因组计划的主持者,李铮下周三有个讲座是什么意思?
  他不参加筹备碰头会了?
  这意味着……他放弃了基因组计划主持者的机会。
  看郭可讱用一种看疯子的眼神看着他。
  李铮轻笑开来,嘴角露出一个好看的弧度。
  “郭教授,人贵有自知之明,我嘛,自知之明还是有些的,在遗传学方面,我只能当您的学生。推动华国基因组计划和国际合作的事情,我会继续参与的,以后我们合作愉快了。”说着,他伸出了手。
  郭可讱呆呆地张大了嘴巴,过了很久才伸出手,重重地和李铮握在了一起。
  从燕大回来后,李铮和香江的李铮实验室联系了一下。
  这三年来,李铮香江华京两地跑,除了完善体外再生器官技术外,他的其他经历都投入到了一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研制中。
  说人乳头瘤病毒或许许多人不知道,但HPV病毒疫苗,后世的女性同胞应该一听就明白了。
  这是一种可以预防宫颈癌的疫苗,后世许多人都称其为第一种可以预防癌症的疫苗,其实这种说法是高抬它了,在李铮看来,1986年被FDA批准上市的乙肝疫苗才是实际意义上第一个能预防癌症的疫苗,虽然它在药物应用的时候,被明确说明来预防急性肝炎,但你不得不承认它确实极大降低了肝癌的发病率。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德国生物学家豪森已经发表了HPV致癌的观点,然而即使豪森小组发现了HPV16和HPV18以及它们的致癌机制,然而医药企业却普遍对此抱怀疑态度,且豪森论文发表后,一些列五花八门的报告陆续而来,都在反驳HPV的致癌性。
  在厄洛替尼进入FDA审批流程后,李铮在一次国际抗肿瘤会议上见到这位德国生物学家,他正致力于说服国际药企研制HPV病毒疫苗。
  包括后世生产HPV病毒疫苗的葛兰素史克和默沙东此时都对HPV疫苗兴致缺缺。
  “就算是到了现在,生物学上都不能完全说明乙肝病毒和肝癌之间的因果关系,他想要重复乙肝病毒的奇迹,未免太……心急了些。”肯特用了一个极其婉转的词。
  李铮挑了挑眉,“但你不得不承认,乙肝疫苗确实在人类对抗疾病史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肯特愣了一下,随即失笑,“怎么,李,你对这个HPV病毒疫苗感兴趣?”
  李铮笑笑,“如果我说感兴趣呢。”
  肯特看了李铮许久,确定他没有再说谎,耸耸肩,“那我或许可以向审核团递交一下评估报告。”
  向审核团递交评估报告,这是一种十分保守的说法,以默沙东审核团的速度,两三年都不一定能将一个项目审核完,只有一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项目,药企才会交于审核团审核。这已然可以看出肯特对这个项目的态度。
  HPV的致癌性会在1991年后逐步被世界生物学圈所认可,生物学圈认可、药企重视再各大研究机构出手到药物面世,上辈子用了整整16年。
  李铮上辈子在疫苗学上也有一番成就,他名下的工作室一力推动了国产HPV病毒疫苗的诞生。且在他猝死前,他一手主持的HIV病毒疫苗也在生物试验中表现出生物耐受性良好,且有效性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换句话说,再给他一两年时间,世界人民闻之色变的HIV病毒或许可以在他手中终结。
  于是李铮找到了豪森,向他提出合作请求,对此时此刻的豪森来说,有人愿意相信他的观点并且根据他的观点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疫苗研制,已然是十分令他欣喜的事。
  更何况,李铮在合作协议中并没有提出任何一点霸道的要求,豪森完全可以在李铮实验室进行药物研制的同时,继续说服其他药企进行疫苗研制,这完全免除了豪森的后顾之忧。
  于是这位德国老头非常愉快地和李铮签订了合作协议。
  于是,李铮实验室开始了长达三年的抗癌疫苗研究。
  到现今为止,李铮实验室的HPV病毒疫苗,已然可以防御包括16和18型在内的多种高危型HPV的侵害,根据世界上现有的资料和李铮实验室自己调差所得,有70%的宫颈癌是由HPV16和HPV18两种亚型病毒引起的,换句话说,李铮实验室研制出来的HPV病毒疫苗在理论上已经能防治70%的宫颈癌。
  只是疫苗临床在药物研制中始终是一个极大的难关,李铮最近也在为此忙得焦头烂额。他有心将此作为国内药物临床试验规范建立后进行的第一次世界级药物临床试验,但显然国内对此次药物临床的危险性评估过高,李铮和药管部门谈了好几次,得到的都是需要再研究研究的答案。
  “李铮,豪森教授希望药物能尽快进入人体临床阶段,他的意思是,如果华国不行,德国那边他能去想办法。”郑玲玲说道。
  三年里,足够一个刚毕业的千金大小姐蜕变成为一个合格的职场女强人。
  一个药物专利可以撑起一个公司,更何况李铮实验室名下有多个高价值的药物专利,这足以让臻赭生物在制药行业里顺风顺水,且它与各大国际药企都有良好的关系。
  唯一欠缺的,是一个让世界认识臻赭的作品,所以郑玲玲对于这次的项目格外上心。
  李铮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让我再试一试。”臻赭需要世界认可,华国的医药行业也是。
  郑玲玲叹了口气,“好吧,你是老板,但是李铮,臻赭也是你的产业,HPV的研制几乎掏空了你积累的所有专利金,早一天盈利就早一天回本,我相信你知道这个道理。”现在的郑总可不是以前那个小姑娘,她很多时候会怼得李铮哑口无言。
  “好的好的,最后一次。我保证是最后一次。”
  **
  1990年4月10日,华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在人民大会堂宣布正式启动,燕大生物系副院长、华国生物遗传学协会荣誉会长、华国生物学家郭可讱被任命为本次计划的主持者。
  会堂里掌声雷动。
  “李铮那小子真没来?”赵德培边鼓掌边将目光落在前排那个空着的座位上。
  “他现在应该在晋江大学上课吧。”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