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之文豪-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用了,钱其实不缺,缺的是人。”穆琼道,又问了问教育月刊的情况。
  盛朝辉道:“我们的编辑部傅医生已经在建了,很快就能建好,要不了多久就能搬进去,招人也找好了。我母亲娘家有个表弟,虽然读书读的一般,但极擅长跟人打交道,我打算让他帮着打理各种杂事,至于抄写员,我请了个以前专门给人抄书的老先生。那老先生原先是给人抄古籍的,什么字体都会写,字还写得极为工整。”
  此时的很多古籍,是不会再版的,有人想要,便要请人抄,以至于有了抄书这么一个行当,很多书店还会养一些抄书人。
  这位老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他以前给书店抄书,有时候活儿很多,要没日没夜的做,有时候又没有活儿,很不稳定,他老先生年纪大了有点受不住,就不做那个了,来盛朝辉这里找了个活儿。
  这些事情,本就全由盛朝辉负责,穆琼便没有多问,看着时间差不多了,他便往那郊外的宅子赶去。
  穆琼忙得很,都没空看希望月报,也就不知道这刊物,今日跟之前一样卖得极好。
  与此同时,他的教育月刊,还被跟盛朝辉关系不错的报贩蔡松山弄去了北京。
  北京的物价,远比上海低。
  这里是京城,自古以来建了很多将外地的粮食蔬菜送来的渠道,近些年又流失了许多人,米价菜价之类,便都比上海要便宜。
  当然,与之相对的,大家的收入也比上海来的低。
  在上海,给人当掌柜月薪少则七八元,多则十元十一元,但在北京,很多掌柜每月只有五六元。
  帮工伙计之类,赚的就更少了。
  但也有些东西,这儿卖的比上海贵,比如各种进口的东西。
  在上海卖两三元的钢笔,到了北京至少翻三倍。
  一辆南方来的火车缓缓驶入北京火车站,车门一开,车上那些已经在车里坐了三天三夜,满身疲惫的人,便你挤我我挤你的下车了。
  一些挑夫连忙过去询问,问有没有人要找力工。
  蔡松山从车上下来,立刻就喊了几个力工帮他去火车上搬书。
  他这次来北京,带了教育月刊和希望月报各千本,而这些书,他直接让人用板车拉去一家书店。
  他来北京,是来谈生意的,他打算把这两本刊物卖到北京来。
  当然了,这事要办好,少不得要找个合作者。
  到了书店,书店伙计立刻就出来了,瞧见蔡松山的架势便问:“先生,您是来卖书的?”
  “是的,把你们掌柜的叫出来。”蔡松山道。
  蔡松山是外地口音,那伙计不解地看了他一眼,又看看他身后用车拉着的用纸包好的书,到底还是去找掌柜了。
  书店很大,周围摆了一圈书架,中间则放了四张八仙桌,这会儿,每张桌上都有人在看书。
  蔡松山被另一个伙计引到其中一张桌上,那伙计还给他上了茶。
  他喝了一口茶,又打了个哈欠。
  在火车上睡不太好,他着实有些累了。
  “你是来卖书的?都带了什么书?”跟蔡松山坐在一张桌上的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问道,又接二连三报出许多书名来:“有没有这些书?”
  他报的书,蔡松山大多没听过,但想也知道,应该都是已经很久不曾再版的古籍。
  这世间的文人,大多爱书,爱藏书,可惜有时候遇到不肖子孙,或者家里败落了,那些书便会被低价卖出……北京这边,这样的事情尤其多。
  “我卖的不是古书,是上海那边运来的新书。”
  “可有《英文短文》?”这人又问。
  蔡松山有些惊讶,这人刚刚还想问他买古书,现在就要买《英文短文》了?
  “这书我倒是没带来……它不是没有《求医》和《留学》卖得好吗?”蔡松山问。
  “那是之前,这几天这书已经没处买了!”那戴眼镜的人道。
  旁边的人也道:“确实!自从刘先生写了那篇《年过五旬学英文》的文章之后,这书便卖光了!”
  蔡松山连忙问起来,这才知道,原来不久前,赫赫有名的刘仪成刘老先生,写了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讲的是他学英文的过程——刘老先生,他花一个月的时间学会了英文!
  当然了,刘老先生写这么一篇文章,主要是为了阐述一个观点,那就是国人应该多学习,放眼看世界。
  这文章写得极好,极打动人,而刘老先生表示,他能在短时间里学会英文,全靠了《英文短文》这书。
  这相当于就是给《英文短文》打广告了!这文章在报纸上登出之后,这本一开始卖得并不好的书,突然就火了!
  又因为它定价不贵,一本书只要一毛钱,竟是引来北京天津两地的人争相购买,凡是在学英文的,都会买上一本!
  这书送来北边的本就不多,现在这么一折腾……大家顿时就没处买了。
  “我运来的,倒不是《英文短文》,但里面有写了《英文短文》的作者楼玉宇做主编的杂志,这杂志在上海卖得极好……”
  “楼玉宇做主编的杂志?”那戴眼镜的人立刻就道:“快拿来给我瞧瞧!”


第91章 金怀来
  蔡松山本就是来卖书的; 现在有人要看他带来的东西,自是忙不迭地将之拿了出来。
  他甚至多拿了一些出来——他取出十多本教育月刊; 给在场的人一人发了一本。
  对此时用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文章启蒙的读书人来说; 教育月刊的内容幼稚到了极点。
  但他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他们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书不是给他们这些博览群书的人看的; 这是给孩子看的。
  “这杂志不错!”戴眼镜的年轻人有些惊喜:“我正在教我的夫人认字,可以让她看看!”
  “确实不错,这杂志有助于让孩子理解字意句意。”另一人也道。
  “这句读用的当真巧妙!”还有人道。
  好几个人都看得爱不释手,但也有个三十来岁的男子一巴掌拍在桌上,道:“这些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文章幼稚不说; 还哗众取宠弄出些怪模怪样的句读来,把老祖宗的传下来的东西都丢了!”
  “什么怪模怪样; 我看这是再好不过的创新!”戴眼镜的年轻人道:“你若是只知道抱着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 哪能进步?老祖宗的胯下战马,敌得过的大炮?”
  “老祖宗的东西有何不好,若非你们这些人胡乱折腾,这世道也不会这么乱!”
  “若没有你们这些老顽固; 这世道定然清明许多!”
  最后,双方竟是争执个不停。
  书店老板出来的时候,那戴眼镜的年轻人都捋起袖子,一副要跟人打一架的样子了。
  要知道; 很多进步认识额,脾气都不怎么样。
  “诸位快消消气!”书店老板连忙安抚起众人来。
  那跟戴眼镜的年轻人争执的人本就落在下风; 现在有了台阶下,当即道:“今日之事我不计较了,若是再让我碰见你……”
  戴眼镜的年轻人又捋起袖子来。
  那人忙不迭地跑了。
  眼看着他走了,戴眼镜的年轻人看向蔡松山:“你这月刊,我买一本!”
  “好!”蔡松山应下了,又道:“先生,我这里还有别的刊物,你要不要也看看?”
  戴眼镜的年轻人闻言,又道:“你快些拿出来!”
  蔡松山当即拿出几本希望月报来给他。
  这年轻人拿着书,就忙不迭地看了起来。
  之前他看教育月刊,他还有空叫好,现在看希望月报上的《我在百年后》,却是看得浑然忘我,什么都不记得了。
  而蔡松山这时候,却是跟书店老板谈起生意来。
  这书店很大,便是在上海,也是有分店的。只是跟他们北京的总店相比,上海分店着实有些小。
  书店老板一直做买书卖书的生意,见识广博,他将蔡松山带来的书看了看,当即表示他们书店愿意代理这两本杂志在北京天津的售卖。
  他每本杂志还各订了一万本,便是已经出过的这几期也要——希望月报和教育月刊虽不曾在北京天津售卖过,但他作为一家在上海有分店的大书铺的老板,也是听过这两本书在上海售卖时的盛况的。
  蔡松山当即和他签了合约,只觉得这一趟来对了。
  虽说坐火车要花不少钱,但这路子走通了,以后可就有源源不断的钱了!
  穆琼接连忙了几日。
  他日日盯着那些孤儿,总算让那些孤儿的生活上了正轨,同时他也意识到,他原先想的,这些孩子可能会因为干活太累跑掉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存在。
  这些孩子在外流浪,朝不保夕天天吃不饱不说,还会遇到生命危险,因而,在他给吃给喝只让他们糊信封的情况下,他们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走的。
  他们反而很担心他会把他们赶走。
  他近来在教他们数数,还有简单的加减法,那些学得慢的孩子就很焦虑很害怕。
  便是路灯这个最活泼的,在讨好他的同时,也变得勤快很多,再不敢偷奸耍滑。
  穆琼见状挺高兴的。
  而最让穆琼高兴的,是霍二少的孤儿院已经开始打地基不说,还招募了一些员工。
  霍二少甚至还带着其中的一个人,专门来找了他一趟。
  被霍二少带到穆琼面前的,是个二十出头,胖乎乎的男人,名叫金怀来。
  “穆琼,这是我手底下的人,以后那孤儿院建成了,就由他来管,现在让他先跟着你学学。”霍二少对穆琼道:“你有什么活儿,尽管让他去做,年轻人就要多锻炼!”
  “对,穆先生,你有事尽管吩咐我。”金怀来看着穆琼,小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我们一起努力。”穆琼朝着他笑道。
  穆琼起初以为,金怀来应该是霍二少手底下的掌柜的儿子什么的,所以才会年纪轻轻就被委以重任。
  但他很快就意识到自己想错了。
  他是下午在平安中学上完之后见到金怀来的,正好有空余时间,就把自己的记录本拿出来,给金怀来介绍了一下孤儿院的那些孩子。
  然后他就发现……金怀来竟然很多字不认识。
  他震惊不已,不明白霍二少为什么要安排这么一个连字都认不全的人当孤儿院的院长。
  莫非这人有过人之处?
  穆琼抱着这样的心态和金怀来聊了聊,就发现金怀来并不是不学无术的,相反他懂很多知识,明显上过学。
  甚至于,金怀来说着说着约摸是不知道要怎么用国文表达一句话的意思,竟然说起了英文。
  穆琼被惊了惊。
  他仔细地问过金怀来,才知道金怀来的父母是被带去国外的劳工,他从小在国外长大,上过学英文也学的很好,倒是国文一直没机会学:“我刚回国不久,正在学国文,不怎么会说会写……见谅。”
  “金先生说什么见谅,恐怕你懂的很多知识,都是我不懂的。”穆琼道。毫无疑问,霍二少对孤儿院并不是不重视,相反,他其实非常重视。
  要不然……金怀来这样英文极为流利,数学之类的课程也学得不错的人才,完全可以安排他做别的工作。
  当孤儿院的院长,对金怀来来说,是屈就。
  当天晚上,穆琼就带着金怀来去了那个孤儿院。
  金怀来略胖,总是笑眯眯的,很容易让人心生好感,他情商也高,因而那些孤儿就很快接受了他。
  更让穆琼高兴的是金怀来对那些孤儿非常好,完全不会看不起这些孩子,同时也能理解他的想法,并一一照办。
  有了金怀来,穆琼总算轻松很多,与此同时,他也终于拿到了教育月刊的分红。
  教育月刊这边需要一些后续投入,因此他这次分红只分到了五百元,但即便如此,这也是一笔巨款了。
  与此同时,商业印书馆那边加印他的三本书,同样给了他不少钱。
  穆琼的积蓄已经有不少,可以购买个小房子了,但方海林那边一直没有递消息过来,要么是没有合适的房子,要么就是有了房子,但那房子轮不上他。
  穆琼就拜托盛朝辉帮他打听一下,看有没有合适的房子,又道:“若是有合适的房子,我兴许还要跟你借点钱。”
  盛朝辉满口答应,可惜也没能给穆琼找到合适的宅子。
  时间已经进入四月,天气不那么冷了,能吃的蔬菜也多了。
  这天一大早,穆琼就带着朱婉婉去河边的菜市场买了一些蔬菜,又买了五斤肉,两条鱼。
  朱婉婉最初只每天帮着做几个菜,那些老师还是各自带菜的,但后来教育月刊卖得极好,盛朝辉有了钱,就大方地给了朱婉婉十个银元,说以后每个月都这么给,学校老师的伙食他包了。
  教育月刊的编辑工作,学校的老师多多少少承担了一些,还帮着想了些有趣的数学题化学题什么的放进去,盛朝辉表示,他这么做是为了感谢自己的同事。
  如此一来,朱婉婉就多了个买菜的活儿。
  其实买菜让冯小丫去买也是可以的,只是冯小丫有个不管买什么都挑最便宜的买的习惯,比如买鱼,若是有活的,朱婉婉绝对会买活的鱼,但冯小丫肯定是哪条便宜买哪条,便是死了两天的也不管。
  朱婉婉也就不敢让她去买,干脆自己去了……她其实也更愿意这样,这样她就能每天买自己儿子爱吃的菜了。
  带着买的菜到了学校,朱婉婉先做昨天穆琼留给她的作业、认字、读几篇文章,然后就去听课,或是学国文,或是学英文。
  “娘,你在学校里过的怎么样?”穆琼问道。
  “很好。”朱婉婉有些高兴:“我没想到我竟然还能上学……我觉得我应该能把英文学好。”
  “娘,你一定行的。”穆琼道。
  因为有金怀来帮着照看那些孤儿,穆琼这天把朱婉婉送到平安中学之后,并没有离开,反而留了下来。
  跟那些孩子相处过之后,他这些日子有了很多想法,恨不得快点写到《流浪记》里去才好。
  而他正写着,傅蕴安来了。


第92章 买房
  傅蕴安是来看医院的建设进度的; 顺便来平安中学坐坐。
  他到了之后,就笑着看向穆琼:“穆琼; 你先是出版了让刘老推崇备至的《英文短文》; 紧接着又推出了教育月刊,现在已经是国内教育界赫赫有名的人了。”
  “傅医生,你就别取笑我了。”穆琼道:“我做的远比不上很多前辈做的。”
  穆琼说的是实话。
  这个时期; 教育界的很多前辈做得远比他做得多。只是,这些人现在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因而走得极为艰难,他却是从未来来的……
  “你也不要妄自菲薄; 你这个年纪能有这样的成就,已经超过绝大多数人了。”傅蕴安道。
  穆琼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我其实没做什么。说起来; 刘先生能在一个月里学会英文; 也不是全靠《英文短文》。这本书并没有那么神奇。”
  刘仪成先生写的文章《年过五旬学英文》,已经被上海的报纸转载了,以至于这些天,上海这边的《英文短文》同样卖得很好。
  商业印书馆趁热打铁; 将楼玉宇为了让更多的人买得起《英文短文》,因而主动降低的版税的事情宣传了一番之后,更是让很多人对商业印书馆和穆琼充满好感。
  不过,虽然刘老先生这么夸穆琼; 但穆琼很清楚,刘老先生在短时间里学会英文; 并不全靠了《英文短文》。
  历史上,刘老先生在这个时期,也是学了英文的,他在学会英文之后,还多次出使欧美,成了民国时期最有名的外交家之一。
  就连《年过五旬学英文》这篇文章,在原本的历史上都是有的,穆琼在现代的时候,还看过描写刘老先生如何学英文的文章。
  他知道的那个历史上,刘仪成一直对自己国家的弱小耿耿于怀,虽然年纪很大了,但还是苦学英文,并在学成后去欧洲游历,最后又去了美国。
  而他学英文是怎么学的?他请了一个传教士教他英文,整整两个月什么都不想,一头扎在英文里,这么学下来,虽说书写方面还有问题,但日常对话已经不成问题。
  然后他一边出国一边继续学,一年后,不管是对话还是书写,就都没问题了。
  而这次,他的经历稍稍发生了一点变化。
  他学英文之初,觉得非常吃力,没有头绪的时候,有人送了一本《英文短文》给他,而他在传教士的指导下每天背诵上面的文章,一段时间下来,越背越顺,不过短短一个也,日常对话竟然就没问题了!
  他能做到这些,是因为他很有毅力,更是因为他请了一个传教士每日和他待在一起,不停地学的缘故,至于《英文短文》,只能说这是一个不错的学习辅助工具。
  不爱学英文或者偷懒不学的,就算买了十本八本类似的书,照样学不出。
  穆琼和傅蕴安聊了聊,傅蕴安道:“听盛朝辉说你想要买房?可有了眉目?”
  “还没有,暂时找不到合适的房子。”穆琼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