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之文豪-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吃过饭,魏亭带着穆琼,又去了平安中学。
  平安中学一共有八个老师,穆琼一一认识,又了解一下平安中学的学生的学习状况。
  这时的学生,尤其是平安中学这些家境一般的学生,读书都是非常认真的,之前魏亭亲自教他们英文法文,他们虽说学的一般,但单词已经背了不少。
  穆琼没有教学经验,但他当初学英文法文的时候,看了很多颇具趣味的教材和一些网络课程,教他的外教也是教学经验极为丰富的,倒也能拿来用用。
  今天是第一天,穆琼没课,早早就回家去了。
  他一回家,朱婉婉和穆昌玉就围了上来。
  “哥,中学是怎么样的?”穆昌玉好奇地问道。
  穆琼就挑拣着说了。
  “真好啊!”穆昌玉有些感慨:“魏先生真是个好人。”
  穆琼点了点头。
  “我以后,也要去考平安中学!”穆昌玉又道。
  “好。”穆琼道:“我家昌玉一定能考上。”
  穆昌玉带点得意地笑了。
  这天,穆琼早早吃过饭,就开始教穆昌玉和朱婉婉读书。
  他问过魏亭能否在学校里写作,魏亭当时一口答应,说是只要他不耽搁上课,在学校里写东西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于,非上课时间他不来学校也是可以的。
  平安中学给不了老师太高的工资,也就只能尽量给老师宽松的工作环境了。
  他一天只有两节课,一共两小时,再加上备课,半天时间足以,剩下的时间正好可以写小说……穆琼已经打算把《求医》带去学校写了。
  同时,给穆昌玉找个学校,也被他提上了日程,只是他要去工作,穆昌玉要去读书,朱婉婉一个人待在家里兴许会有点无聊……
  穆家人一起读书学习的时候,傅蕴安和傅怀安刚刚吃上饭。
  傅怀安吃饭的时候,一直咬牙切齿的,傅蕴安问道:“你怎么了?”
  “没什么。”傅怀安道。
  傅蕴安就不去管他了,只管自己吃东西。
  只是,他才吃了没几口,就听到傅怀安问:“喂……我是不是很没用?”
  傅蕴安倒也不计较他不喊“哥”的事情,只道:“是的。”
  傅怀安:“……”
  平安中学很缺人,穆琼第二天,就赶鸭子上架走上讲台了。
  不过他倒也不排斥。
  教书练练胆子挺好的,还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发展一下自己在这个时代的人脉。
  在民国这个时期,名声、人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最初去大众报投稿的时候,他也想着,不如一直隐瞒身份闷声发大财算了,但仔细想想,却又意识到那样做不仅没必要,还挺傻。
  一来,有些事情不是他想瞒,就能瞒得住的,二来,在这样一个乱世,想要过得好,最好还是有点名气,这样的话,别人看你不顺眼,也不敢随随便便把你杀了。
  拿着自己做的讲义,穆琼走上讲台,泰然自若地用英文跟那些年纪和他差不多大,甚至比他要大的学生打了个招呼。
  教室是祠堂改建的,挺宽敞,层高还有点高过头,估计有个五六米,学生用的桌椅,也都是新的,讲台黑板这些更是配齐了。
  这学校外面看着破旧,里面倒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想也是,魏亭这样的人,总不至于把自己的学校弄得太差。
  至于这些学生……
  面对一张张写满了求知欲的脸,穆琼的压力突然有点大。
  同时,他也豁出去了。
  教书就教书吧,其实也没什么好怕的!
  他这个站在讲台上的,怎么都比坐在教室最后的傅怀安有脸。


第48章 《留学》登完
  傅怀安听课不认真; 有时候还逃课逃学,魏亭一开始管过; 后来发现管不住之后; 就随他去了。
  反正傅蕴安说了,只要他不惹事,怎么样都好。
  魏亭都不管; 其他老师就更不会管了。
  听课的人那么多,多一个傅怀安不多,少一个傅怀安也不少。
  傅怀安也就这么被安排到了教室最后面,随他爱干什么干什么。
  而这会儿,他写了一个纸条; 揉成一团扔给坐在他前面的小弟。
  只是,那小弟见到纸团之后; 将之捏进手心放进口袋; 却并不去看,反而专心致志地看着穆琼。
  傅怀安瞧见这一幕,被气得不行,只觉得被小弟背叛了。
  这也就算了; 他听着听着……竟然也被穆琼讲的东西吸引了。
  穆琼正在跟他们讲英国的历史。
  这是第一堂课,他觉得没必要上来就让人背单词,干脆就先讲了点国外的历史,培养这些人学英语的兴趣。
  他喜欢阅读; 对历史也很感兴趣,上辈子看过很多国家的历史; 这会儿讲起来,倒也信手拈来。
  当然了,他讲历史,讲的不是几几年发生了什么事情这种,这些其实他也记不清。
  天性使然,他讲的主要是一些历史事件,甚至是很有意思的历史事件。
  讲的时候,一些简单的句子,他直接就用英文说了,顺便写在黑板上,并写上中文意思。
  底下的学生都听得很认真,每次他写点什么,都认真地抄到笔记本上。
  穆琼上辈子的朋友里,有一个重点高中的老师,当时这个老师总抱怨,说有些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都不知道珍惜,上课不认真听讲……但现在,他完全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
  这里的每个孩子,都听得格外认真。
  甚至包括傅怀安。
  “现在,欧洲其实正在发生一场牵扯了很多国家的战争,而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奥匈帝国的皇储裴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枪杀……”穆琼知道现在欧洲正发生的战争,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他显然不能这么说。
  这时的人,可不会称呼这次的战争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现代的中学生,就算不喜欢看新闻,对地球上的各个国家,也是有一定了解的,想知道还可以随时上网查或者找书看,但此时的学生,他们知道英国法国美国这些国家,但对这个世界,其实并没有那么了解。
  穆琼讲的很多事情,都是他们以前完全不知道的,他们也就听得格外认真。
  不知不觉,下课铃声响了,他们却还听得意犹未尽。
  穆琼本来不想拖堂,但看到这一幕……
  “来,你们跟着我,把黑板上的句子念一念。”穆琼道。
  然后就听着这些学生,用极为不标准的发音,跟着他念起了英语。
  学英语一定要多听多读,可惜在这时,上海根本就没有电台和收音机,要七八年后,才有洋人在上海建起中国的第一个广播电台,电视机就更不用说了,就连电影也刚出现不久,还是默片的天下。
  当然了,留声机已经有了,但这可是金贵东西。
  穆琼上完课,就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这所学校是用一个旧祠堂改建的,祠堂前面几间大屋还有附带的厢房改成了教室,祠堂后面原本用来储存米粮的的谷仓,则被改成了教师办公室,还有学生宿舍。
  平安中学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回家去住的,但也有一些学生家里离得远,就干脆住在了学校里。
  学校里的住宿条件很差,这些学生都是自己在谷仓里搭建床铺,大通铺一样睡着的。当然了,对这时的人来说,这兴许已经不算差了——很多家庭自己家里,也是这么住的。
  教师办公室的话,魏亭有一个单独的办公室,其他老师则是一个办公室待着的。
  平安中学的老师家境都不错,大多并不靠工资糊口,他们之中有人跟穆琼一样会写文章投稿,也还有人甚至跟人合办了报纸。
  就是那报纸办的不怎么样……穆琼听他的说法,似乎每月都在亏钱。
  穆琼和这些人一个办公室待着,才算是有了点身处民国文人圈的感觉。
  而这些人,都对他很友好,就是免不了问起《留学》——魏亭给他们介绍过,说穆琼是《留学》的作者。
  “《留学》的结局,兴许不怎么讨喜。”穆琼没有说结局,只是给了这么一个答案。
  这些人也就不再问了,真要把不讨喜的结局给问出来了,下面的内容他们到底是看还是不看?不如就当做不知道,继续看下去。
  不管《留学》的结局如何,就看它的思想立意,这总归是一部好书。
  这些人不问了,穆琼就低下头,在学校免费提供的白纸上用英文写起了英文小短文,这些小短文全是写打招呼,或者去饭店吃饭,又或者大家一起郊游之类的生活场景的,用的单词也尽量简单。
  学语言就要多看多读……他打算从明天开始,每天让学生背一篇小短文。
  穆琼写好短文,就指派了班级里几个英文基础不错的学生,将之抄写出几十篇来,分给同学。
  至于他自己……《求医》还要继续写着。
  这时的很多作家,同时还担任老师或者报社编辑什么的,他现在也算是其中之一了。
  上午,他上了一节课,写了三篇英文小短文,还修修改改,写了两千字的《求医》。
  然后就到了中午。
  魏亭今天不在,就算在,穆琼也不好天天去魏家蹭饭吃。他是打算以后每天带点菜,在学校里吃,节省时间的。
  至于今天,穆琼做东,请自己的同事们去附近的餐馆吃了一顿。
  一顿饭下来,大家就更熟悉了。
  平安中学的生活,穆琼很快就适应下来,而这个时候,《留学》终于刊登到了结局。
  《留学》一共刊登了两个月,两个月下来,上海会读书看报的人,基本都已经知道这个故事了,也基本都在追。
  今天,报童们刚刚拿着报纸上街,陈老板就叫住他们,买了《大众报》
  他拿着报纸回去,就让张掌柜给他念。
  张掌柜慢慢念着,念到那个官员入狱的时候,陈老板高兴极了,一拍大腿就道:“好!这种人,就应该抓起来挨枪子儿!”
  等念到有个划花了自己的脸的女人找到了江振国求职,陈老板有些茫然:“这人是谁?”
  直到江振国突然求婚,他才意识到这人其实就是女主角,一时间有些愣:“都这样了,江振国还愿意娶她,也算是有情有义了。”
  “这女人也是个狠的,竟然划花了自己的脸。”
  “也不知道他们后面怎么样了……”
  ……
  张掌柜放下手上的报纸,指着最后的“全文完”三个字道:“这故事已经写完了。”
  “什么?这样就写完了?”陈老板急了:“文达先生的小说,登了一年多了还没登完,这怎么就写完了?!”
  张掌柜也不回话,继续看起报纸来。
  女子中学。
  李珍瑶一个多月前,在同学的推荐下看了《留学》之后,就成了《留学》的忠实读者,每天都会买大众报来看。
  大众报最初那几期刊登了《留学》的报纸她没买到,还专门跟人借了,然后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她是个爱看话本的,《红楼梦》这样的故事,她百看不厌,而在看到《留学》之前,她最喜欢的是,就是《红楼梦》里面的贾宝玉。
  不过现在,她觉得江振国比贾宝玉更好。
  贾宝玉再好,也是古时候的人,江振国却仿佛就在她的身边,而且这样努力又有奋斗目标的男人,如何不让人喜欢?
  她平常和小姐妹聊天,都说将来一定要找个江振国这样的男人。
  因此,看到江振国喜爱的女人嫁了他人,她们没少为他伤心。
  也不知道江振国有没有认识更好的人……李珍瑶摊开报纸,读了起来。
  而她这一读,很快就读到了结尾。
  看到“全文完”三个字,李珍瑶整个人都有点懵,突然又哭起来。
  这故事的结局,有点出乎她的意料。她没想到,在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之后,江振国竟然还愿意娶那个女子。
  她隐隐有点为江振国不值,却又不可自拔地更喜欢这个人了。
  而教室里,跟李珍瑶一样的女生不在少数。
  当然了,有些人看这部小说,看得就是一个故事,为里面的人伤心忧愁。但也有些人,着眼点不在情情爱爱上面。
  震旦大学,郑维新也刚刚看完《留学》。
  他和孙奕尧一起去义诊过之后,就成了好友,这会儿一起看完报纸,郑维新就道:“这个结局好!”
  “确实不错!”孙奕尧道:“江振国和他的妻子,以后一定会携手前行,为振兴我们的国家做贡献!”
  又有他们的同学道:“楼玉宇这么写,定然是让我们要坚定内心勇往直前,不要被路上的诱惑引上弯路,只追求自己想要的!”
  “江振国和他的爱人,都是心性坚定之人!”
  “江振国前面说的一段话,正好和这里对应:纵然我的祖国伤痕累累,这也是我爱的祖国!”
  ……


第49章 新书《求医》
  穆琼当初给《留学》写这么一个结局; 不过是想到了朱婉婉和穆昌玉。
  他想让朱婉婉知道,她以前的遭遇不算什么; 只要她自强自立; 不要放弃自己,未来就有希望。
  他更想穆昌玉知道,好男人该是什么样子的; 将来擦亮眼睛,找个爱重她的人。
  但现在,很多人从中看出不一样的结果来了,更有人对这个结果非常不满。
  大烟馆里,有人把手上的《大众报》烧了; 骂江振国是个瞎子。
  那样失了贞洁的女人,以前长得好; 娶回家当个姨太太也是可以的; 但现在脸都毁了,还娶什么娶?
  更有一些老学究大骂楼玉宇,觉得他这么写,实在是有伤风化; 更觉得这种书,女人决不能看。
  但也有更多的人敬佩江振国的心胸和为人,将结局反复观看,甚至还有一些女人; 拿了纸笔就开始给楼玉宇写信。
  能写出这样的小说的楼玉宇,一定是一个深情之人!
  陈老板就是个普通读者; 倒是没想那么多,虽然他也觉得娶个毁容的女子不太好,但江振国既然喜欢,那娶了也就娶了。
  更何况这女人,也有些了不得。
  “老张,这女人也是个人物啊!能狠下心毁了自己的容貌的人,做什么做不成?”陈老板道。
  但张掌柜并不理会他,依旧看着手上的报纸。
  “你在看什么?”陈老板问。
  “看楼玉宇的新书。”张掌柜道,说完就长叹了一口气。
  “他新书写的是什么?莫非是江振国娶了老婆之后的事情?”陈老板来了兴致:“快给我讲讲。”
  张掌柜摇头:“他的新书跟《留学》没关系……我看完了再给你讲。”
  张掌柜说完,便又认真看起来。
  《留学》这小说写的不错,但张掌柜看了,其实并无太多感觉。
  他这辈子经历过太多,到了这岁数,就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那些救国之类的事情,已经不去想了。
  自家人的日子都顾不好,哪里还顾得上别人?
  可是,楼玉宇的新书《求医》,却让他有种在看自己的生活的感觉……他也是《求医》里的一个小人物。
  李荣华担心《留学》登完之后,大众报的销量会下降,就在刊登了《留学》的结局的这一期的大众报上,刊登了穆琼的新书《求医》。
  之前李荣华看了《求医》只想叹气,但他却也承认,这是一部好小说,还是一部能把人心给牢牢揪紧的好小说。
  穆琼写《留学》的时候,是以江振国为主角,紧紧围绕江振国来写的,但《求医》不同,他的写法和这时的小说相似,没有围绕单个主角写,而是写了很多人。
  《求医》的开篇,写的是上海附近的一个小村子。
  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村里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得了黄疸。
  孩子的娘正在坐月子,看到孩子连奶都不吃了很着急,想送孩子去镇上,找个大夫看看,但婆婆却说孩子得黄疸,放放血就好了。
  然后,孩子的娘就看着婆婆请来一个会治黄疸的老太婆,给了两个鸡蛋让她给孩子放血。
  针扎在孩子身上,孩子的血流出,孩子的母亲眼前一片血红。
  她突然就想起了自己生孩子时的情景。
  她头一次生产,见红之后正手足无措,就被婆婆领进了柴房:“阿拉屋里没有多出来的被头,被侬弄脏,就没被头盖了!”
  因为不能弄脏被子,寒冬腊月的,她不得不在柴房里生产。
  柴房里连根蜡烛都没有,她什么都看不见,就只肚子抽疼的感觉格外清晰,痛得她恨不得晕过去,她盼着有人跟她说说话,但那些人全都聚在柴房门口聊天,就是没人理会她。
  都说她是头一胎,没那么快。
  在那些议论里,她受不住喊起来,反被训斥了一顿,说她不会忍,太不消停,小心没了力气生不下来。
  来看她生孩子的人,还在议论着,哪家的女人就是命不好,生孩子生不下来,最后产婆把孩子挖出来的时候,不小心把她的肠子也挖了出来,就那么硬生生没了命……
  她不敢喊了,在黑夜里疼得浑身抽搐。
  幸好,她命好。挣扎了一晚上,孩子生下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