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结发受长生-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涣以为他顶多分辩自己是外乡人,没想到能听出来祖籍,旋即转念一想,石坊丢了那么多外来客,谷伯又是这般年岁,天南地北的口音自然都听过,笑道:“是呢,老人家见多识广,不瞒您说,贫道祖籍姑苏。”
“姑苏啊,姑苏啊,姑苏好地方,好山好水出好人。”
周涣客套道:“石坊也不错,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呢。”
谷伯笑呵呵的,黄牛哞了一声,拿头蹭周涣的手,周涣摘了把田坎上矮槐树的叶子,黄牛一舌头卷走了,又亲昵地蹭他,痒痒的。
七拐八拐,终于来到一座气势雄伟澎湃的大宅前。
这是扇朱红色的大门,年代虽久却依然艳丽,大门盘踞着两只气派的大石狮,无一不彰显畴昔的气派富华。
黄牛一路跟着周涣不愿走,周涣无奈地摸了摸微暖的皮毛,道:“别跟着贫道了,贫道可没东西喂了。”
“这畜生怎么突然不怕生了,以往别人摸它,它都一头顶出去。”说罢抱来方干草,简单交代了些事宜,叮嘱周涣不要乱跑,便钻进屋子不再出来。
周涣打量房屋,谷伯与主人关系十分好,即便主人家多年未归,院中花草仍精致茂盛,还在角落辟了一畦菜田,叶子滴出翠色。
喂完老牛,暮色四起,周涣听从老神棍的叮嘱,在门板涂上黄鳝血,坐在床边一边看书一边等待子时,白鹿剑在一旁散发莹莹光辉,若是有异则提醒他。
说起白鹿,倒颇有渊源,白鹿虽不及师父的神剑纯钧,但也不失为一把宝剑。
传说十多年前无名山有神鹿造访,周身莹白,口衔青莲,背掮神剑,悠哉悠哉来到山门,长鸣七天七夜后留下一莲一剑离开。
千百年来,各门派总喜欢编撰神迹传说彰显不凡,但白鹿送剑的传说却确实是真的。这把便是那把白鹿之剑。
灯火簇如豆,氤氲烛光下白鹿雪白若冰,银光湛湛,周涣摩挲剑身繁复的花纹,想起师门,忽而剑身猛震,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拍门声:啪啪啪!
周涣警铃大作,提剑走去。拍门声近在咫尺,愈发强烈:啪!啪!啪!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
——却哪见什么鬼怪邪祟?只有一群蝙蝠,不要命地撞门,几只胆子大的甚至还往人身上摔去。
他噫了一声,连忙掩门。
方转身,门口又响起来。
开门仍是那群蝙蝠。
如此反反复复,几次都是这样,这些长了翅膀的耗子着了魔般,仿佛门上黄鳝血是之死靡它的佳肴珍馐。
周涣按捺住把门削了的冲动,在血迹上贴了道朱砂符,摔门而去,默默啐道:果然不该信那神棍的话。遥远的木板床上的老神棍打了个喷嚏。
刚解外衣,又传声响,周涣很快眉头一挑,提着剑要打人,突然发现端倪——这次的声音不同。
——不是成群结队赴死的声音,是由一个人发出的,一种异样的、细微的声响,似乎有人在用指甲一点一点地抠着门扉。
紧接着她开口说话。那声音死气沉沉,细若蚊吟,仿佛在贴着门板说话,极近极近。
“弟弟,你说的,咱们去捉泥鳅……井里的泥鳅,可肥了……”井里怎么会有泥鳅?
那人似想进来,嘭地声,门上灵符化作一团熊熊火焰,声音顿时尖叫。
“死丫头,大半夜不睡觉想吓死我啊!”声音苍老而尖利,像是拉着老旧的风箱。
女童啜泣:“哥哥、道长哥哥救我!”
伴随着这句呼救周涣推开门,可玉宇澄明,庭下积水空明,除了竹影摇曳哪还有什么人影。
周涣甫一转身,撞上一张巨大人脸。
这是张皮肤松弛的蜡黄鬼脸,两颗死气沉沉的浑浊眼球像原野上的鬼火幽幽悬着。
白鹿自动出鞘,剑华大作,鬼尖叫一声,摔倒在地。
“谷伯!怎么是你?”周涣道。
黄纸灯笼咕噜噜滚了几圈,谷伯大声叫道:“是我!是我!老奴听见声响,所以出来看看!”
“是贫道鲁莽了,”周涣连忙扶人,感慨道:“你老人家大晚上出来干什么呀……”若是再慢一刻,白鹿就把他手指削伤了。
捡起地上的灯,摸到灯柄一团湿润滑腻的东西。周涣咦了声,这院子干干净净,也无下雨痕迹,哪来的湿泥巴?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扶人回屋,谷伯袖口也有,哪来的泥巴?
第17章 石坊诡谈(2)
一夜难眠,一夜无梦。
鸡鸣三声,天际破晓,朝霞托着一汪鸡血石般艳丽的红日,石坊城里又是一日。
槐树下包子铺老板掀开屉笼,白汽似一条腾飞的龙,直上云霄。这老板与其他人不同,老远便热情吆喝,对外乡人周涣也没避之如瘟神。
周涣买下两个包子,想找老神棍盘问蝙蝠撞门之事,但面摊并没张开。
周涣咬开一口包子,随意地问面摊老板的下落,辣得直呛眼泪,才发现居然是麻辣粉丝包。苍天可鉴他是姑苏人,不会吃辣啊!
“哦,梁秋啊,祭拜他女儿去了吧?”包子老板递来杯水。
梁秋?周涣饮下一大口清凉井水。原来那棺材脸叫梁秋啊,确实一副伤春悲秋的样子。
老板大抵四十,肥肥胖胖,十分热忱,十分好说话。周涣眼珠滴溜溜地转,开口问:“听口音,老板不像石坊人。”
“嘿嘿,你这小道长好生聪明,咱和梁秋都是闵州的,来石坊投奔亲戚。”
“年前搬来的?”
“哈哈哈哈,小道长糊涂了,你看我这店装潢少说也是十年!”
“是贫道糊涂,石坊排外,店家生意如此兴隆,怎会是新铺。”
老板讪讪道:“道长莫怪,石坊原本也不排外,只是发生了一些变故……”
“哦?难怪贫道打听袁家古宅之事,居民无比讳莫如深,视贫道若洪水猛兽。”
“啧,袁宅在石坊可提不得。”
“莫非有什么隐情不成?”周涣继续板正严肃且好奇地套话。
“隐情倒没有,不过倒有个事,城中人皆知:袁家酱园卖的是人肉。”
白鹿剑躁动的情景和谷伯惊惧的面孔一闪而过。
老板攥紧拳头,义愤填膺:“那时我刚搬来。事情曝光后袁家酱园就倒闭了。把泡过尸体的水做成卤水,将人肉掺和进酱,卖给咱老百姓吃,这是有多大仇啊!”
外界不来石坊置办酱料的原因,可能不止是吃人事件……周涣附和点头,疑惑:“袁家为何要做砸招牌的事情?”
老板叹气:“你听我慢慢道来……”
袁家掌家的是个女人,也就是袁夫人袁杜氏,其子名袁惇。
袁老爷走得早,袁杜氏早早接手袁家,当时不少人劝她卖了酱园,但袁杜氏性格强硬,并不听劝,过了几年,竟将酱园打理得井井有条。而后,袁惇与外商阮家的小姐喜结连理,两家结秦晋之好。
本是桩好事,然阮氏三年不出,袁杜氏抱孙心切,各方面施压。小两口耐不住威迫,听说闵州有座十分灵验的送子神庙便求了求,果然怀上了。
老板嘿嘿一笑,自豪无比:“石坊不少小媳妇儿都去呢,可灵了。”
一年后,袁惇带着阮氏回来,与此同来的还有个大胖小子,正是阮氏在寺庙产下的儿子。袁杜氏取名袁赋,一家子和和乐乐。
但好景不长,突生变故,一个老僧怀抱女婴屹立在袁家朱红大门的台阶下,说,来归还孩子了。
盘问得知,原来当初阮氏产的是龙凤胎,只是小女儿天生不足,不得已托寺庙代养,如今女孩尽得佛祖庇佑,该领回孩子。
袁惇夫妻见小女儿袁支颐玉雪可爱,欣喜过望,正要相认,岂料袁杜氏笃定只有袁赋一个孙儿,野种不配入祠堂,让阮氏亲手溺死女儿,还叫了许多人观看,见证阮氏的决心。
“这何至于赶尽杀绝……”周涣惊呼。
老板拍肩:“在石坊,女子与人私通是大罪,遑论有私生子,更是母子都要浸猪笼——”
“就算如此,孩子——”早听闻有些地方风化落后,未想竟落后成此,堪比蛮夷,周涣正要替可怜孩子辩驳,老板却已自顾自说下去。
大堂之上,袁杜氏正襟危坐,手持盖碗茶,面容虽有几分憔悴,但难掩徐娘风韵。
大堂之下,端端正正站着的是袁惇,大气也不敢出跪着的是阮氏,啼哭不止的是女婴,堂内堂外围得水泄不通,乡邻里党挤眉弄眼看热闹。
“惇儿,我问你,孔孟之道你忘了没?”袁杜氏问。
“儿子字字铭记在心。”袁惇道。
袁杜氏点点头:“甚好,如今为娘让你在这野种与为娘之间做抉择,你选谁?”袁杜氏指着袁支颐不带任何感情地问。
袁惇猛然抬头,用目光苦苦哀求着母亲,可袁杜氏不留余地,步步紧逼。
周围嘀嘀咕咕,堂下有好事者起哄。
“当然选老娘!选老娘!”
“婴儿也可怜啊,怎么忍心杀她。”
“张生,老娘可是养大自己的,百善孝为先,你的圣贤书读肚子里了?”
“呸,你们男人就是没良心,也只有咱们女人疼惜怀胎十月掉下来的肉。”
老板讲得唾沫横飞,手舞足蹈。这时,老板女儿端来两碗茶水,盯着自家爹爹和周涣,好奇地问:“爹爹,你们在讲什么呀?”
老板抚摸她的头,满含疼惜与慈爱,柔声道:“讲袁老太婆,讲到她要淹死支颐。”
“大白天吓人!不给你喝了!”小姑娘说罢将碗夺走跑了。
老板面泛羞涩,让他见笑了。周涣笑着摇摇头,将自己的碗推过去,心中唏嘘不已:小丫头天真可爱,当年袁支颐也是这般大的女孩,但一个千呵万护,一个连活命都难,令人唏嘘。
“后来呢?”周涣切回正题。
“袁惇跑了。”
“跑了?”
在喧哗与风波的中心里,袁惇捂头跑了,读过圣贤书的人不忍沾染血腥,选择把难题留给他人,鹿死他手好过鹿死己手。
“那婴儿岂不是……”
“孩子没死。”
周涣松了口气。
袁杜氏还算有良心,只是把孩子扔大街上,当时初夏,天气虽不炎热,但暴晒一下午还是有些受不了,老板左瞧瞧右瞧瞧,给女婴盖了片荷叶。
傍晚,乌云压境,下起哗啦啦的大雨,人们慌乱躲雨,无人注意地上的小生命。老板去看女婴,一个仆奴打扮的人把女婴抱走了。
大抵是阮氏与不少人的再三求情,亦或是证据不足,袁杜氏不再强求弄死女婴,但仍旧笃定女婴非袁家血脉,便把女婴送给抱她回来的仆人。
那人名梁谷,女婴改名为梁支颐,自幼随养父出入酱园,帮衬打点,还会制着自制辣酱赠给大人们。
过了几年,袁杜氏不知为何,大抵是良心发现,接梁支颐认祖归宗,改梁姓为袁姓。
又过不久,袁支颐失踪,随之不见的还有梁谷。
袁杜氏对外宣称是梁谷拐跑自己亲孙女。直到有次,袁杜氏与管家在账目上发生口角,袁管家是个心高气傲的文人,准备投井以示清白,这才发现,那对袁杜氏嘴里不堪入目的养父女并没有跑远,他们……他们挤在逼仄的井里,只剩累累白骨与腐肉!
管家上报官府。几经调查,真相水落石出。
原来袁老爷并非因病逝世,而是死于袁杜氏之手,当年撞破管家与袁杜氏偷奸,气急攻心猝死,袁杜氏害怕事情暴露,威胁管家撒谎,袁老爷的骸骨被慌乱丢进枯井;袁支颐无人管教,爱上蹿下跳,发现井中尸体,也被杀人灭口,丢进枯井;后来梁谷发现枯井之难,也被杀害。
三条人命,后院之井,此案一出,举城瞩目,纷纷斥责袁杜氏蛇蝎心肠。
袁杜氏起初抵死不认罪,扬言要上报天子,后又改口,三具尸体,只承认杀了袁老爷与袁支颐,最后一具不是梁谷,经严刑逼供才伏罪。
此事闹得沸沸扬扬,但碍于袁杜氏年岁已高,在大牢死了袁家人还可以讹衙门一笔,官府便没抓人。不过苍天有眼,这个蛇蝎妇人在床上躺了几天就离世了,袁惇受不了流言蜚语,带着妻儿迁往外地,昔日热闹的袁宅转眼只剩一个守宅的老仆,与传言子夜时会来拍门的猛鬼。
“猛鬼拍门?贫道昨晚有幸目睹了一次。”周涣兴奋道。
老板骇然失色:“什么?你胆子太大了,进了袁宅十有八九没命……不过看来袁宅也没那么恐怖。”他喃喃着,脸色稍微缓和,“只是谷老头为了留宿钱诓你去住,心忒坏,你才多大啊,你才十五六啊。”
周涣眸中显过一丝痛色,道:“贫道十七了。”
上一个吐槽他身高的是云湦。
下山之前,所练之剑均是桃木剑,由不学无术斗鸡走狗七师兄云湦纯手工打造,云湦时常嘲笑他拿的是玩具剑。
“师父,云湦说你给我的是玩具剑!”
孟惊寒阖眸坐忘:“确实是玩具剑。”
“师父,为什么师兄的剑不会被烧断!”
“你那把是玩具剑。”
云湦乐呵呵递来新剑:“师弟这是我最后为你削玩具剑了,宝贝点儿别糟蹋。”
“你说我是这么削你好还是这么削你好?”
云湦揣袖蹲下:“师弟乖,把你的玩具剑放好,不要划到了师兄的脚背。”
周涣气哭,转身跑去给掌火师兄送柴火,云湦回头就告诉孟惊寒说周涣不看重剑,于是周涣修行十年都用的玩具剑。
大好心情被败坏,周涣寒暄几句后拱袖辞别,朝袁府走去。手指滑腻,想起昨夜的泥巴。昨夜并没下雨,哪来的泥巴?
“泥娃娃,泥娃娃。露宿街角下,风也吹雨也打,恁样过寒冬炎夏?泥娃娃泥娃娃,有嘴不会说,有眼不能眨,恁样过寒冬炎夏!”
二三童声响起。周涣停下步子,声音从角巷传来。只见几个孩童围着一个乞丐,齐齐唱着脆生生的童谣,唱罢纷纷将手中泥偶砸过去。
泥块窸窸窣窣落地,乞丐一边呜咽一边往墙角缩。
周涣皱了皱眉,幼时的回忆浮上来。
第18章 石坊诡谈(3)
他曾有很长一段流浪记忆。
七岁入无名山,在此之前是个小乞丐,饥一顿饱一顿,从野狗嘴下抢食,在乌鸦树旁争窝。
他流浪到一个村镇,有次,翻捡菜叶时,身后传来女人的声音。
“呀,是个孩子。”妇人的目光满含心疼又怜悯,把一个热腾腾的大馒头塞在周涣手里,莞尔一笑,牵起儿子走远,边走边嘱咐:“那孩子只比你小丁点儿,却那么可怜,你以后多照顾他。”
那孩子回头打量他,是个顶漂亮的小公子,见周涣木头似地站着,抿嘴一笑,眉眼弯弯:“听阿娘的。”
小公子言出必行,果真十分照顾他,每天送一个大馒头,知道周涣好学,还告诉他在哪里偷听先生讲书不会被发现。那时候他认为他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
直到有次先生急事缠身,暂离学堂。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学堂变成闹哄哄的菜市场。
“小乞丐!”小公子叫他,大大小小的脑袋都探出门,笑嘻嘻地看着他。
周涣连忙跑过去:“有什么事让我……”
做吗二字没问完,大门嘭地声关上,周涣捂住鼻子,痛得蹲下身。这时,大大小小的脑袋从窗口探出,笑嘻嘻地看着他。
“小乞丐!过来!”一走远,身后又传来小公子的呼唤。周涣不疑有它,转身又吃了一鼻子灰,大大小小的脑袋都从窗户探出来,笑嘻嘻地看着他。
“哈哈哈,真好玩。”
“小乞丐!”
“小乞丐!”
就这样,反反复复直到先生回来。
周涣肚子饿得咕咕叫,再也跑不动,膝盖抵着下巴蹲在门旁。先生办完事回来了,看到门口的小乞丐,询问发生了什么,周涣一五一十地告诉了。
先生勃然大怒,怒打罪魁祸首十个手板,鞭鞭带风,一边抽打一边恨铁不成钢道:“我教你们圣贤书便是让你们愚弄弱者的吗!”
盛怒之下,无心教学,先生宣布放学,学童们垂头丧气地离开,唯独那个漂亮的小公子,那个善良的小公子,那个罪魁祸首,大步流星地路过他,用脆生生、甜腻腻的语气,微笑道:“小乞丐就是小乞丐,小乞丐还想和我们玩呢?”
语气与他答应妇人的那次如出一辙。
那双眼睛还含着被先生打手板打出来的泪,可是亮极,火把落在离离秋原上,将他烫出个窟窿。
这便是恶,小孩子的恶。
孩童的恶意反而最为尖利,因为无知,因为单纯,最直白最能刺痛人心。
只因他是乞丐,他目不识丁,他其貌不扬,他肮脏下/贱,便不喜欢,不包容,用最粗暴最露骨的方式表达厌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