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女-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倒也是,家业这东西本就是你们姐弟自己挣得,如今分出一份给阿珠,确实也在理。阿贝是男娃,是将来顶门立户的男丁,这大头的田产和宅子都给了他,剩下的这一部分,还是阿珠自己拼命挣来的算嫁妆,这说出去也确实没啥问题。好吧,算姑姑我欠你们的,这事儿我给你们在外头分说分说,好歹把那些闲话先压一压,姑娘家的名声最是要紧了。”
说道名声,刘白氏忍不住又笑了起来,打趣的看着阿珠说道:
“要说啊这名声,原本最该在意的就是姜家了,毕竟你是要过他们家的门,以后埋在他们家祖坟的长媳,可偏偏这事儿上,最高兴的也就是他们家,一听到说你能有四亩的坡地做嫁妆,老姜家那个老婆子头一个乐开了花,刚才我过来的时候,见着我还一个劲的亲家姑姑,亲家姑姑的喊,那热情的,我和她处了那么多年都没见过,可见是美的不行了。”
能不美嘛,这样的富豪孙媳妇进门,直接就让她的大孙子家产往十亩地上跑了,一下子成了村子里数得着的大地主,老婆子自然高兴,虽然说这田产是嫁妆田,老姜家其他人占不到什么便宜,可以后等着阿珠生了孩子,那也是姓姜的,最终还是便宜了他们老姜家的子孙。别说是那老婆子了,就是二叔三叔两家这会儿也高兴地不行,只觉得这一次真的是选对了媳妇,娶了个财神进家门了。
所有人都高兴,就阿海是又高兴又发愁啊,能娶个带着嫁妆田的媳妇,那周边几个村子里妥妥他是头一份,可同时自家的田地和媳妇居然差不多,那以后自己有了孩子,那是媳妇养的,还是自己养的?这问题可大了,那可是姓老姜家的姓啊,阿海感觉自己好像这肩膀有点往下沉的感觉,忙不迭的在家又一次的翻起了自己的小金库。
还是不成啊,才这点银子,够什么啊!家里其他东西目前是不需要啥置办的,可最近自己刚置办了一整套做骨雕的工具,这个就花了三两银子,能存下这些,那还是自己如今衣裳鞋袜的都没啥置办,所以才省下这些钱,原本想着,多存点,以后在弄点好货色,将家收拾的更丰富些,可如今看还是少啊,要是买地,自己这边才十五两多些,只够买三亩的,加上原本有的,也只有八亩地,少了些。
好在离着成亲还有些时候,自己再加把劲吧,争取成亲前家家底的田产增加到十亩,家里存银也弄上十两,这样办喜宴什么的才不会让人觉着配不上那四亩的嫁妆田。
说起嫁妆田,阿贝那里好像还不止这些,听着口气还准备要做四个大箱子呢,还有啥全套被褥,四季衣裳,针线布料什么的,这样算起来这嫁妆可怎么都能有近三十两了,这样的嫁妆估计到时候抬出来能吓坏了整个村子吧。
想到这个阿海又乐呵了,自己成亲的时候能有这样的场面,那真的是很长脸啊。自己也一定会是周边村子里最让人羡慕的新郎了。
至于村子里其他人,不管是已经嫁人的还是没嫁人的,这会儿都眼气的有些生闷气,心胸宽厚的想着自己娘家日子不好过,人家阿珠也是自己拼出来的,只能怨自己没本事,娘家没本事罢了,可心眼小些的就想着,没爹没娘的就是不知道过日子,这银子不知道留在家里支援娘家兄弟,倒是一门心思只顾着自己,老白家白养了这姑娘了。
上了年纪的那想的就更多了,有的愁自家闺女以后出嫁怎么办,生怕被比下去了之后,让自家闺女以后日子不好过,觉得阿珠招摇,有些则是想着以后是不是也该张张眼,选儿媳妇的时候选个像是阿珠一样会挣钱,会巴拉的。当然那也少不了和刘白氏关系好的,已经听到了刘白氏在外头给阿珠姐弟的辩白,理解了他们这么做的隐藏意思,心下叹一声阿珠也不容易,阿贝也是个好孩子,就不再废话,毕竟啊这都是人家家的事儿,就想是阿珠说的。谁家的日子都是自己过得,在嘴碎也没道理插手人家的事儿。
反正啊,这么一件事儿闹得是火热的不行,可真说起来掀起的波澜却也不大,说白了就是什么人都有,可最终做决定的终究是自己,人总是为自己活着的。
冬日就在这样的磕磕碰碰中来了,不过和去年不一样的是,今年阿珠感觉很轻松,很安全,就是阿贝也在屋子里坐着,静静的看着窗外开始结冰的地方,露出一抹舒心的笑。
☆、第73章 入冬
当第一场雪下来的时候,整个村子再一次陷入了轮回一般的安静中; 家家户户这会儿都躲在屋子里; 享受难得的清闲; 哦,也不是,这会儿男人是清闲了; 女人们却忙乎了起来; 要为家中所有老小准备过冬的衣裳棉被了。网值得您收藏
阿珠这会儿也在自己的屋子里,坐在炕上改阿贝的棉袄,双手舞动的犹如穿梭一般,不过是几下的功夫,去年折进去的地方已经放出来近一寸。
”今年一年里头,你长得总算是快了些; 看看; 这衣裳居然差了一寸; 好在去年我做的时候就多收了些; 不然今年都过不去,要重新做了。“
看看那折叠处,已经不过是只留下个掐边的宽裕; 阿珠心下高兴的很; 阿贝能这么长个子说明啥?还不是日子好过,身量起来了呗,按照这个样子下去,以后阿贝或许长得会比爹更高些呢; 男娃子长得魁梧些才好,身量高,自然手脚也长,做起活计也比旁人利索,身板大,那力气自然也更大些,这以后过日子做活都比旁人宽松些。
阿贝心下也为自己长高高兴,村中的小伙伴里头,自己已经不是最矮的那个了,前几日在林子边上比身量,自己已经能排在中间了,真是长脸啊!甚至脚都大了好些,听人说,渔家的汉子越是脚大的,在船上越是稳当,遇上大风大浪的也不容易跌进水里,跑山也比别人快些,这样一想,阿贝越发的乐呵,当然脸上是不能太夸张的,听人说,人长大了要懂得低调,恩,自己就是个懂得低调的男子汉,不随意张扬。
”哪里用重新做,就是明年也不用。这衣裳里头的棉花还新着呢,加上一截布将棉花匀一匀不就成了。“
虽然阿贝为自己长大高兴,可想着这长大了也有一点不好,就是费布料,这真是费钱,阿贝如今攒钱可用心了,忙给了这么一个建议,往日他可没少见阿珠用这样截搭的法子做衣裳,自然而然的就想用这样的法子省钱,正好遇上阿珠也是个精细人,听了也跟着点头。
”也是,说起来还是这棉袄穿的年份长些,毕竟洗的少,看看咱们寻常的外衫,这才一年,衣裳看着就已经旧的不成样子了,颜色都快掉没了。“
看,这姐弟两个这日子过得,精明的不下任何一家,不过话又反过来说,这时候的染料是不怎么的。或许是因为都是植物染料的关系,固色上比较劣势,即使在大的染坊做出来的东西,也容易掉色,更不用说这样做粗麻布的小染坊了,洗上几回,这颜色就下去了一半,不然那些富贵人家,也不至于新衣裳不过是穿上几回,就赏了下人什么的,缘故就在这里,因为颜色不鲜亮了呗。红楼中所谓的不怎么狠穿,其实就是没洗过几次的意思。
”咱们好几件衣裳本就是买的旧衣裳,颜色本就不够好,如今洗了一年了,可不就是这样,好在怎么洗,也不至于成了白布,穿着做活也没什么关系,要是要出门见人什么的,阿姐,要不以后咱们专门做一件好些的外衫,平日里就放着,出门在穿,这样怎么也能用上几年。“
阿贝脑子一转个法子出来,别说还真的挺实用的,这法子也是寻常人家常用的,比方说,在过年时或是待客时,总要寻一件最是整齐干净的穿着,显示慎重其事,阿贝不过是将这挑拣变成了一件常备的衣裳而已,可这一点点改变却显得更加合适起来,因为衣裳若是按照他这么来,那么或许一年也不过是穿一二次,洗的自然是少了,不用挑拣,这一件必定是最鲜亮整齐的,到时候穿了出来,旁人只怕会以为这是新作不久的衣裳,更显得体面些。
阿珠知道阿贝能有这个心思只怕是在外头也见了不少人的缘故,往日可没有这样的巧心思,忙说道:
”可见读了书识了字就是不一样了,这话说的也像样了,不过这却不像是你往日能知道的,阿贝,老实告诉阿姐,可是在外头被其他读书的人笑话了?“
阿珠对阿贝的心那真是没话说,就那么一句话,见微知著,立马就能联想到阿贝这些事儿上去,可见她的用心了,阿贝听了也略有些尴尬,只觉得自己好像什么小心思都瞒不过阿姐,有心遮掩,可想了想还是老实的点了点头。
”前些日子,太公说我三字经已经能读完了,接下来学千字文,百家姓,问我是直接背还是买了纸抄一份,我想着总去太公那里蹭书看也不好意思,就想买点毛边纸回来,将这些都抄一遍,以后存着也算是家里有书了。不想去了县城,在书铺有几个学子不让我进门,还说什么赤脚烂衫进门是辱了斯文,后来还是小豆子将我领到了后门处,这才得以采买了纸张回来。“
这事儿阿珠是一点不知道啊,她往日虽然对阿贝看的紧,识字的事儿上也多加支持,可这采买读书用品的事儿却从不插手,只管让阿贝自己处理,不想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自家弟弟居然就这样被人欺负了,一下子心火都上来了,瞪着眼珠子啐了一口骂道:
”都是些古言看人低的东西,理他们作甚?自古以来寒门虽然简陋,可出的才子难道就少了?那些大戏里头贫寒学子高中状元,为官做宰的难道少了?本朝的宰相,听说原本也是小户出身,边关大将也有不少是低等军户人家发迹的,宁欺白头翁,不欺少年穷,这话就是我这样的小女子都知道,这些读书人难不成不懂?可见他们也未必是什么人物,将来成就也有限的很。只怕未来还不知道谁比谁强些呢。“
看看,阿珠这嘴巴毒的,几乎是诅咒一般了,可阿贝听得却分外的高兴,他也不是那种受了欺负不知道还手的傻子,可听到自家阿姐如此维护自己他还是很高兴。
”我虽然从没有想过考什么科举,只想着以后靠着识字能混个好差事,可我也懂读书人多半都是好面子的,阿姐,他们也是为了面子好看,生怕被人以为和我这样的贫家子一样低贱,这才刻意用这样的方式拉开距离,我懂得。“
咦,没想到啊,这阿贝如今居然有这样的见识了?这道理可不是他这样年纪的人能知道的,阿珠忍不住问了根由。
”阿海哥说的,他说这世上只看衣衫不看人的人多了,不用太过在意,只要自己无愧于心,管他们作甚?他们多说几句,自己也不会少块肉,反倒是他们,如此惺惺作态,让人看着就觉得刻意的很,阿海哥说,在咱们县城,富裕人家自己多半都有书房,各种书籍都不缺,即使买书也多半是写了书名让家人采买的多些。而能去书铺的不是家境一般的,就是想要抄书的,比咱们也未必能好多少,他们以为他们这样长脸了,可在知情人眼里,反而显得他们自大狂傲,不知礼数,嫌贫爱富,忘了根本,吃亏的不会是我们。“
这一锅的心灵鸡汤很有用,别说是阿贝了,就是听了转述的阿珠都觉得分外的在理,心里对这个未婚夫也多了几分亲近,能这样护着阿贝,可见他对阿贝是用心了,既然这样,自己也要对他好些才是。心动不如行动,阿珠抬头对着阿贝说道:
”你一会儿去阿海那边问问,他冬衣准备的怎么样?可有要修改的地方?棉鞋可做好了?若是没有就拿过来,我这里正做着也顺手。“
阿贝听着这个心下微微一酸,嘟着嘴说道:
”这还没过门呢,阿姐你这么辛苦作甚?他又不是没有人帮着忙乎,二婶三婶不是一样能做?“
听着阿贝吃醋,阿珠感觉分外的受用,手指虚点了几下,笑道:
”你个不吃亏的,这会儿倒是酸起来了,那你占阿海便宜的时候怎么不想着我还没过门,客气些?可见你和他也没见外,这会儿倒是拿出来说嘴。“
本就是闲着没事儿斗嘴,这会儿说说闹闹的阿贝也笑了起来,挠着头憨笑起来:
”一想到以后阿姐就是他家的人了,我心里就有些不忿,想教训他一顿,偏偏没他高,也没他有力气,自然只能嘴上沾点便宜了。“
这样无赖的话亏得阿贝说的这样的理直气壮,也真是奇人了,听得阿珠笑的差点岔气。
外头的雪慢慢的变大了,可屋子里却温暖的很,带着笑语晏晏的声响,似乎酝酿出了几分不一样的幸福感。大门前不远处,去年姐弟栖身的破屋犹在,可这命运却已经转了一个身,开始往着幸福的方向前进。
天渐渐的暗了,屋里点起了油灯,风雪中闪烁出不一样的光彩!
☆、第74章 两年
贫穷也是属于欺软怕硬的事务之一,因为当你有了第一笔可以让你顺利生存之后盈余的钱财; 之后攒钱就会变得相对容易很多; 就说阿贝家; 如今就很不一样了,阿珠一次次的在海里倒腾,或是珍贵海产; 或是海底珍宝; 时不时的总有些值钱的东西,换来的是家里存银不断的上涨。‘乐‘文‘小说‘
而阿贝则是因为尚未能到出海的年纪,在山林周边不断的发掘能让自己自力更生的一切技能,几年下来,如今的阿贝虽然不能说是那种打猎好手,却也不再是寻常的小子了; 已经学会了辨别地上野兽的脚印; 知道用最省力的法子打猎; 采摘上也学了不少知识; 不说寻常的野菜菌菇,就是草药也动了好些。
这就是读书的优势,阿贝读书认字之后买下的第一本书就是本草; 还是那种带着图的本草; 用这一本书,合着山林里满地的花花草草对照,最起码学会辨认了二三十种药材,虽说十之□□都是些不值钱的; 常见的草药,可这在没有猎物的时候却是对他的收入最好的补充,甚至连带着他还很大方的将这些知识传授给了周边的其他孩子,让这些人家也能因此受益,因为这个,阿贝在村子里的口碑是越发的好了。
你说阿贝为什么这么大方?将自己吃饭的本事教给别人?阿贝也有自己的考量,一来是因为山林子大的很,他本身就不可能一个人包揽所有的地方,而大多的草药都是一年生,两年生的东西,今年没了,明年会再长,不甚稀奇,所以阿贝觉得,与其让这些草药埋没枯萎,还不如教会了朋友们,让大家都能靠着这个多挣点钱,二来也是为了让阿珠放心,若是阿贝在村子里能得到更多的人看重,关照,那么也就是说即使没有阿珠,阿贝一个人也一样能活的不错了,这样一来,对即将出嫁的阿珠来说,最起码就能认为自己的这个弟弟有独自生存的能力,不再是需要依附旁人的孩子,出嫁后能更放心的过自己的日子,即使嫁出去也是在隔壁,可这毕竟就会成为两家,有些事儿自然需要注意一二的。
而阿贝这个法子确实挺有用,不说旁的,单单是周边和阿贝差不多的孩子,如今一个个也不再是家中可有可无的熊孩子了,也不是只有在近海处摸点贝类混点小钱的娃子,而是成为了家中开拓财源的人力之一,甚至有些运气好的,一次两次的弄点好药材出来,生生将家里的出息涨了近五成,这让整个村子里的人都惊喜不已,还有和阿珠阿贝类似,已经是半个孤儿,只有寡母和已经出嫁大姐的人家的娃子靠着这个已经能坚强的开始撑起一个家的全部开销。
阿海已经凑齐了钱,为自己的家底添砖加瓦到了十亩地的程度,这个本事在这个村子,甚至是附近都妥妥是高帅富的代言人了,只是没人知道不起眼的阿贝其实已经有了十五亩地。而且其中三亩还是中田,阿海家中所有该有的家具已经全套装备齐全,可只有阿海知道,阿贝家里出了家具,连着阿珠嫁妆里的头面收拾,都有了四件,一个银镯子,一个银簪子,一对银耳环。阿海院子里的果树已经有了六颗,每年不说挣钱,已经能让阿海多了不少的果子吃,而阿贝家里,果树是十颗,后院的菜地都附上了一层薄土,能勉强自己种菜了。
阿贝和阿珠挣钱的速度,让阿海差点绝望,好在他心够大,还能勉强安慰自己,这姐弟两个比自己拼命,又是两个人这才比自己厉害,以后阿珠嫁过来,那就是自家厉害了,自己是占便宜的一方,这样才勉强感觉自己不至于不如一个孩子。
至于村子里的其他人家,或多或少各家都有了改变,最起码每家的屋子是都修整一新了,再没有了危房,甚至每家几乎都修建了新的厢房,即使是那个一样是孤儿,还要照顾寡母的那个和阿珠同龄的孩子,不但将正屋三间修好了,连着厨房柴房都加固妥当,在没有坍塌的危险,甚至还靠着采药,整整攒下了五亩薄地,都有人家过来说亲了。是的,这两年,各家的田地都在增加,只是增加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