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慕辰-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兰果然没有细看,只让余勇自己收好就过去了。

    九月初慕辰和丁博文一起坐火车去了金城,两个人都坚持不用家长送。他们假期里已经有了一次成功的出游经历,而且学校已经开学,丁老师和胡老师又开始带班,不好请假。
    慕文最近在根据新材料改进配方,姜城就主动请缨要求送行。毕竟因为不放心去当地现买,又听说南方的冬天极阴冷,他们两家都准备了大大的铺盖卷。
    拗不过家长们的好意,两人也就高高兴兴地跟上走了。经过一个暑假的调整,胡老师已经恢复平静,至少表面不再那么疯狂,两家人还专门吃了次送行饭。

    下火车后他们没有上学校来接站的大车,那还有得等。姜城直接打车到了丁博文的学校,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帮丁博文把手续办好,到宿舍后他们还是第一个。
    学校条件一般,六人间,上下铺,好在墙边的一排柜子都很大,不然他们的厚被褥也没地儿放。

    在丁博文排队时姜城就买好了拖把扫帚什么的,现在慕辰和丁博文快手快脚地把屋子又打扫一遍,重点擦了擦丁博文的床。然后铺上一层薄褥子、床单、夹被,放好枕头——是慕爷爷给买的决明子做的,听说南方太热,这有清脑明目的功效。
    这是个大件,一个枕头看着不大,但有十五六斤,最后挂好蚊帐。凉席没铺,姜城说南方有卖竹凉席的,到了地方再买,因为他们本地只有草席。

    床铺好后姜城又指挥两人把柜子擦干净,柜子与房间等高,不太宽但很深,里面分了三层,姜城在最上面一层塞进了已经用大塑料袋封好的厚褥子、薄被子和丁博文的大衣、羽绒服。
    最下面一层底下是几个鞋盒子,两双冬鞋放在最下面,上面是春秋穿的,凉鞋和拖鞋就放在床下面。
    鞋盒上面是也被大塑料袋封好的厚被子,中间一层是当季要穿的衣服和常用物品。至于行李箱和塞在箱子里的厚衣服,就放在了床和窗之间的空档里。

    每一层的边边角角都放进去了两三片干桔皮,慕辰先问,“城叔,你这是干嘛?”
  姜城得意脸,“不懂了吧?这是我从你爷药柜里找的,这个能防蟑螂,咱那没这玩意,可在南方很常见的。”
    看两人一脸懵,又说,“还可以用小苏打和糖各半放在柜子里,可我想着柜子小,你们拿东西再打翻了更麻烦,不太实用。先试试这个吧,这要不管用,也可以放点切开的洋葱,那个味冲,不过要记得隔两天换一下。”

    丁博文,“谢谢城叔,我都不知道,您能来太好了,一路我都在愁这一大堆怎么放。”
    慕辰也得意脸,“那是,也不看看城叔姓什么,姓姜呀,姜可是老的辣呢!”
    姜城笑,“好小子,是说你城叔老了?好了,博文,我们就先走了,现在去给辰辰报名,争取早点弄完,还要去买凉席脸盆啥的。”
    丁博文,“城叔,我也和你们一起去吧,我这也没事,就是买点东西了,什么时候都不晚,我也去认认慕辰的宿舍。”

    姜城一听也不反对,丁博文把钥匙收好,两人又把慕辰的一堆行李抱下楼,刚才没地儿存只好都带了上来。
    出了校门,姜城依然打车,两个学校离得不远。走进大门一时没看到指示牌,他们随手拦了一个男生问报到的地方。
    男生抬起头,“你们是新生吧,报名在西大门那边,我带你们过去吧。”说着扶住摞在行李箱上的大包裹,指指左边,“往这边。”

    姜城,“谢谢你啊小伙子,不耽误你事吧?”
    顾宁,“没事的叔叔,我本来今天也是迎新的,刚送走一位家长。您没做学校的大巴吗?”
    姜城,“嗯,我们是外地的,直接打了车过来的,只说是D大,人就给拉到这了。”
    顾宁,“噢,这是北门。这两位都是我们今年的新生?”
    姜城指指慕辰,“这是我家孩子,叫慕辰,那是他同学丁博文,在海大,我们刚从海大过来。”
    顾宁,“你们好啊,我叫顾宁。临床医学研三,慕辰,你选的哪个系?”
    慕辰,“你好,我也是临床医学的,这么算来你就是我师兄了吧?”
    顾宁笑,“不是一个专业我也是你师兄,我可在这儿待了六年了。”

    顾宁眉清目秀,笑起来十分温和,姜城对他也大有好感,“好啊,小顾,我们初来乍到的,你先给我家慕辰讲讲学校的情况,哪个食堂好吃,哪些老师脾气好逃个课也不会扣分。。。。。。”
    慕辰一头黑线,“城叔,我会好好上课不逃课的,你快别胡说了。”
    顾宁和丁博文也笑起来。
    顾宁,“叔叔您真有意思,一般家长到这儿了都教育孩子好好学习,不要逃课的。”
    姜城,“噢,所以我不是他家长。”
    丁博文,“那您是趁慕叔不在要教坏慕辰喽。”

    大家说说笑笑地到了报名点,这时已经中午过了,人不太多,顾宁又热心地帮他们找到临床系所在的地方才离开。

    手续办得很快,三人拿到宿舍钥匙时还不到一点钟。
    姜城,“我们先把东西收拾好再去吃饭吧,你们俩还能坚持吗?吃完饭直接买东西,不然回来再收拾更乱。”
    慕辰,丁博文,“没问题。”异口同声地说完,两人不觉相视一笑。
    不过这次他们上去时看到已经有两张床铺好了,房间里没人,看样子是新来的同学收拾好去用午餐了。
    宿舍和丁博文的差不多,但因为不用整屋打扫,又整理过一遍,三人的速度更快了。还是像丁博文宿舍那样打理,归置好后几人匆匆洗了把脸就去吃饭了。

    姜城带两人在外面找了个不大的餐厅,吃过饭后又去了附近的一个大型超市,一站买齐了两人需要的竹席,脸盆,饭盆,以及各种洗漱洗涤用品。
    最后打车把两人分别送到学校才离开,他回程的车票已订好,就是凌晨的车次,慕文一个人在家他不太放心。






第41章 博文
41、博文
    慕辰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因为地域原因,他进班的成绩只能算垫底——比南方的同学要低上好几十分。但他学习习惯很好,基础又扎实,这些全新的学科都接受良好,一学期下来,他还是拿到了三等奖学金。
    只有两百块,可也让他小欣喜了一下,虽然他假期也在工厂打过工,可他心里明白:那是他爸在成全他帮助余勇。这次的钱不多,但意义不同。

    在商场逛了很久,最后给慕文和姜城一人买了一只钢笔,那两人不是写处方就是签字报销,反正用得着。给慕爷爷买了二两装的一小盒茶叶,然后,然后就只剩下八块钱了。
    最后还是在一个景区的小摊上买了一个绿中带黄的石头吊坠:绿是莹莹的嫩绿,黄是鹅黄,颜色很鲜亮。而让慕辰一眼看中的,是这抹黄细看像一只行走的老虎。
    余勇属虎,慕辰觉得这礼物虽然有点取巧,可他也用心了,嗯,于是他用心地和要价二十的摊主讲到了八块。完美。

    丁博文和慕辰一样,高考成绩在班里垫底,但这个真的学霸期中考试就拿到了班里的第一名,期末考试就是年级第一,让一众高考大省出来的同学惊掉了一地眼镜。

    顾宁是慕辰这学期除学业外最大的收获。本以为不会再有交集,但因为顾宁的导师陈教授带慕辰他们细胞生物学这门课,而顾宁在帮老师打杂的时候两人慢慢熟悉起来。
    顾宁是十分温和的人,相处之后慕辰更是从他的身上看到了慕文的影子——勤奋,博学,大气,洒脱,善良宽容却进退有度,恩怨分明。

    慕辰见过顾宁的超好人缘,也见过他很干脆地拒绝不想帮的忙,包括面对女孩,面对老师,这让不善拒绝的他很是佩服。
    而顾宁也觉得慕辰是个让人感觉很舒服的人:知礼守礼,不逾距,不肤浅。虽然两人相差六岁,却十分聊得来,他们对很多事物的看法和定位相似,喜欢的书爱听的歌多有重叠,这让两人的关系越发亲厚。

    相处日久,慕辰发觉顾宁应该出身条件很优渥的家庭,无论是他用的手机,笔记本,开的那台白色普桑,还是穿衣打扮日常消费。
    但从未听他提起家人,而他自小深受慕文尊重他人私人空间的影响,所以一次也没有问过,他不知道这让顾宁也高看他一眼。
    当然对于他深爱的家和家人他是从不讳言的,不仅如此还经常挂在嘴上。时间久了,顾宁对他的家人也能如数家珍,在放寒假时顾宁开车送他和丁博文去车站,还给他的家人带了一大包特产。

    慕辰的大学生活平淡又充实,临床医学的课程是很紧张的,他又从小深知生命的不可逆,治疗的不能失误,这让他对待学习十分认真。
    不过再怎么忙碌,他的每个寒暑假都会按时回家,除了陪伴家人和余勇,他自第一个假期开始就在自家的医院实习,从写病案,配药,观察回访一点点学起。

    到大三时自家的小医院已不能满足慕辰的学习要求,姜城托了自己的关系让他去了Y市二院实习,做了一名没有工资的假期工。
    事实证明这种学习是很有效的,慕辰自问自己没有多高的智商,但他的勤奋还是有了回报——到2001年大四毕业时,他虽然没能保研,却也顺利地考上了本院的研究生。

    真的学霸是丁博文,大三考取了赴法国的交换生,今年本科毕业,因为成绩优异已经保送了本校的研究生。
    对此他的妈妈胡老师很不满意。她认为凭丁博文的成绩应该能考上清大的水利水电专业,即使不是她盼望的土木工程,那也是清大呀!

    对她的嫌弃丁博文是愈发不在意的,虽然他确实能考上,但他对丁老师解释过——胡老师是听不进去的,他压根没有和她沟通的想法——在中国最专业的水利学校就是海大,他是不会为了名声去选择另一所学校的。
    而胡老师的习惯性指责让他烦不胜烦,他已经准备提前返校了。
    事实上,出国两年不算,就是在国内的前两年里,丁博文也只在第一年寒假回家过了年。大二连过年都没有回家,只说是打工,实习,没时间。第二次回家还是临行法国,但也只在家住了几晚。

    对此丁老师是难过的,但他理解儿子逃离的心情。一个内敛到沉默的男人,也说不出想念儿子让他多回家的话。相反事业型的胡老师,倒是支持的态度。
    算起来,自九七年上大学起,这还是儿子第三次回家,更是四年里第一次准时在放假回来,在又一次丁博文面对胡老师的抱怨摔门而去时,丁老师难得地发了火,“你要闹到什么时候?你是想让儿子彻底不愿回家才甘心!你怎么虚容到这种地步!”
    胡老师震惊之后例行大哭大闹,只是这一次继儿子之后,丈夫也选择了逃离。

    老师们都有假期,丁老师索性打了个包硬拉着儿子出去玩了一大圈。坐火车汽车,住青年旅社,徒步。
    没有很确切的计划,随心而行,看了苍山洱海,去了天涯海角,登了黄山,最后在神农架的山民家里住了二十天。

    每一天行走在满目碧色中,让父子俩的情绪得到极大释放,也让两父子的关系前所未有的融洽亲近。
    终于,在假期结束前丁老师鼓足勇气向儿子道了歉,为自己的懦弱——他以为他的退让能让儿子成长在安稳,至少安静的环境里,却没料到妻子会得寸进尺,并用更大的掌控欲让儿子彻底失去了童年。

    丁博文也第一次向这个一直寡言的父亲坦承了自己成长的困扰,无法抑制的焦虑,和内心深处对自己总是负面的评价。
    而听到这一切的父亲终于忍不住潸然泪下。
    两父子都是克制的,羞涩的,从不曾肝胆相见。但这一刻丁博文终究还是迟疑地伸出双臂抱住了父亲。

    回到家里时胡老师没有再闹,而是不言不语对两人的全然无视。
    丁老师两次提出一家人坐在一起好好谈谈,也表示作为父母,他们都要反思自己对孩子的伤害,但胡老师始终面无表情毫无反应,并且在睡觉时照例把丁老师赶出了卧室。
    学校的家属楼面积都不大,这不过是个两室一厅六十几平米的房子,从一开始只要有争吵胡老师就会把人往小卧室赶。
    丁老师也曾经有过想好好沟通的想法,但胡老师除了指责和冷战外没有第三个选项,他也就只能选择冷战,两人可以一个月不说话——在家。在外时,胡老师还是一副家庭美满的样子。

    晚上两父子挤在丁博文的床上聊天。其实丁博文从上高中住校起两口子就已分房而居,丁老师也很有远见地把丁博文屋里的小床换成了一米五的大床,只不过每年孩子假期回来时,两人会很默契地搬到一起。
    四十多天的相处让两父子没了隔阂,丁博文难得地问起他们的从前,丁老师现在只怕刚刚焐热的儿子再寒心,也顾不得丢脸,一一说出。

    两人是同事,年龄相貌相当,于是被同事介绍撮合:都上进,工作都不错,同行能相互理解体谅,两家人也都是普通的能过日子的老实人家等等。这是那个年代很常态的婚姻。
    他们没有恋爱就结婚了,当然即使有恋爱的过程,丁老师也不会发现胡老师性格的种种缺陷——胡老师对外一直另有面貌。

    太年轻了。为结婚而结婚的婚姻。
    等他发现不对想离婚了,不名誉,外人对胡老师的评价很好,他的性格不合的理由别说同事,就是家人也不认可——过日子嘛哪有那么多说道。。。。。。
    后来,就是有了孩子。为了孩子有个健全的家庭他终于放弃了自己的抽离。。。。。。为了儿子,可是儿子得到了什么?

    丁博文很认真地劝,“爸,不行就离婚吧,我妈不是坏人,可她这种病态的性格相处太难受了。我也大了,我能理解,你们不用考虑我。”
    丁老师,“算了吧,她这样的性格谁受得了?除了在家耍耍威风,谁吃她这套?”
    丁博文?
    丁老师,“可笑她还看不明白,也不想想这么多年无论是评职称,还是升职她哪次不是最后那批?真离了婚她又觉得丢了面子别再气出个好歹,你也大了,只要她不祸祸你,我就忍着吧。”

    丁博文,所以,从来没有他以为的因为爱而包容,相反是因为怜悯才容忍。
    不知道他那虚容自大的母亲,觉得完全是因为她的付出他们家才有今天的母亲听到这些会怎么想?

    丁博文还是提前走了。
    他觉得即使他可怜妈妈的不自知,也还是无法相处了。只是临行前再一次劝自己的爸爸,如果妈妈还是拒绝沟通,拒绝改变就算了吧,谁的人生不是人生呢。






第42章 伤逝
42、伤逝
    慕辰没有和丁博文一起走,而且他也不打算读研了,因为这次回来他得知慕爷爷不久前确诊了肺癌。
    家里的事慕文是不太瞒孩子的,这次也是,而看到病历,好几年没掉过眼泪的慕辰一下子就不行了。

    发现的有点晚,慕爷爷一直是支气管炎,到了冬天也常咳嗽。这里的老人大多如此,老工业区空气质量差,大部分人又是老烟枪,所以还是大意了。
    而对此最自责的莫过于慕文和姜城,他们都觉得老爷子生活规律,身体也还不错,虽然有时候也会提议让老人做个体检,但被无视后也不再坚持。

    相反慕爷爷倒很看得开,看过各项检查结果和拍的片子后,他拒绝了手术,甚至放化疗。因为还没什么痛感,他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只是在发低烧时输些药。
    但他不再接待新来的病人,而是全部转给姜城负责。这些年来姜城一直在他身边,他的那些医术也早就倾囊相授,只不过在他的盛名之下姜城还不出彩罢了。几个配方也一直是姜城和慕文在调配,姜城还做得更多些。

    这几年医院的发展越来越好,相对于大医院为了一些不会公开的指标而导致的治疗费用节节攀升,慕爷爷这里看病的费用要少很多。
    这里的大夫开出的处方中,新药贵药用得少,就是用也会给病人专门说明一下。并且一般是只要可以肌注的情况都不会选择挂水,除非病人自己要求。
    这是慕爷爷一直坚持的原则,外聘的医生只拿固定工资和年底红包,没有奖金,也没有创收要求,都能很好地遵守这个规定。医院的收入更多的在药房和对胃病的中药治疗上。

    这么多年口口相传,慕爷爷已经是这一带很有名气的专治胃病的老中医了,他的病人还有很多是从外省慕名而来的。
    现在他把姜城一一介绍给了这些原本只固执地认定他的病人,如果病人实在有疑义,他也如实相告自已不会再接诊。

    他的镇定和坦然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慕文和姜城,让这两个内疚慌乱的大夫平静了下来。他们还试图劝说让慕爷爷先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