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好,快进屋里来!”张老爷子红光满面,光是这架势,就够给自家长脸的了。
  “对,进屋说,进屋说!”老太太先抱着宝宝进了屋子,宝宝已经大了,老太太虽然力气还有,但是宝宝进了屋子就自己下了老太太的身,乖乖站在老太太身边。
  张老太太摸着外孙带着的皮帽子,满心的欢喜。
  于良吉迅速的打量了一番张家。
  张家是典型的东北三合院,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
  正屋中间是堂屋,东边两间住着张家二老,西边两间住着张家大哥一家子,东厢房是给老二家住的,西厢房是给老三家。
  后罩房他猜测跟自家一样,是仓房,装粮食用的;两边耳房一间是厨房,一间是客房,就是小了点儿。
  周围也是一个非常可观的菜园子,西北角是茅房,东北角是牲口棚子和养活家禽家畜的地方。
  外头围墙不高,上头插满了树枝,挡不挡人不知道,反正鸡鸭鹅什么的,肯定飞不出去就是了。
  门也不跟十八里铺那样都是木板门,厚实的能砸死人,他们的门都是剥了皮之后的树干,扎成篱笆的样式。
  松松垮垮的当个门,中间的缝隙很大,估计小一点的猫猫狗狗都能钻进钻出,跟十八里铺那种恨不得将自家弄成碉堡的样子,一点都不同!
  张家的房子是砖瓦房,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不过收拾的很干净,房顶上没有积雪,房前屋后也十分整洁。
  最主要的是,他们家看门狗今天栓的很远,虽然也汪汪叫,可因为距离的关系,于良吉真不怕它!


第203章 张玉文家
  张家堂屋。
  如今屋里已经站满了人,一个个都好奇的看着于良吉和于宝宝,以及他们身后跟来的人。
  不好奇不行!
  于良吉已经成了张家村的八卦风云人物了。
  跟自家村子的举人老爷一样的身份,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跟举人老爷一样的性格了。
  “坐,坐。”于良吉当然是坐在主位上,旁边的主位上坐着张老爷子,而老太太则是紧挨着于宝宝,宋婶子上前将宝宝的大髦衣服脱了,帽子摘了,顺便送了出去,放到了自己的车上,车上都是他们的行李。
  于良吉则是巴多帮忙,脱了大髦衣服和帽子,露出了身上穿着的衣服。
  众人见了又一次羡慕,并且小声讨论了起来。
  翡翠色的锦缎,制作而成的广袖棉袍,腰间束着巴掌宽的青蓝色锦缎腰带,袖口和领口都是同样的颜色滚边,包括头上的缎带,上面都精细的绣着卷云祥纹,寓意小老爷平步青云。
  更妙的是,这衣服的料子,是宋婶子亲自挑选的,是那种带着一点点反光效果的料子,听说里头是掺了银粉织就的,不论是阳光下还是灯光下,只要有亮光的地方,它就有反光出现,整个人身上都泛着一层看不见的柔光,特别称人。
  而跟于良吉一样装扮的自然是于宝宝。
  俩人不止是外面的皮毛大髦一样,内里穿着的衣服也一样,只不过于宝宝是他的缩小版,爷俩儿站一起,跟哥俩儿似的!剩下的人虽然都是一身棉布衣服,可也都是细棉布,上头有着绣花,做工也比他们身上穿着的新衣服精细,尤其是他们穿着的衣服都是配套的,颜色搭配怎么看怎么好看!
  那是当然的了!
  宋婶子的眼光很高的,伺候惯了那些高门大户人家,眼光要是不到位,人家也不会用她们。
  早已经泡好了茶水等他们,于良吉面前是一个很讲究的盖碗儿,这种东西农家一般没有,除非是富农,就像张玉文这样的,讲究个门面,才备了这么个东西。
  一套茶具九个盖碗儿一个大茶壶,市面上大概能要个十两八两银子。
  于宝宝面前是一碗糖水,这是农家一贯的作风,糖在这个时代虽然因为穿越前辈的存在,已经不是那么昂贵了,但是一年到头,农家也很少吃糖。
  家里有孩子来了,能给冲一碗糖水,已经是很不错的待遇了。
  不过这个时候,大家的生活水平都上来了,不止有糖水,还有两盘糕点,一碟炉果儿,一碟芝麻球儿,一个干果盘子,里头有糖山楂和沙果干,冻梨跟冻柿子单独放在一个小盆子里。
  花生瓜子都摆上,还有很多糖块。
  这个时候在屋里的张家村人忍不住也都一人拿了些陪着吃,顺便用眼睛小心翼翼的扫于良吉爷俩儿。
  这就是张老三家的女婿弟弟?和外孙?
  “今天过来,是带着宝宝来看看您二老,给您二老拜个年。”于良吉喝了一口茶,味道不错,茉莉花茶。
  外面,刘文喜已经带着巴家父子俩搬了东西进屋,放到了堂屋里,打开包装,展示一下。
  “这是备下的薄礼,聊表孝心。”于良吉指了指客厅中央的东西:“其中有些是给您二老的,剩下的都是些小玩意儿。”
  宋婶子奉上两条抹额给张老太太,巴图则是拎着酒瓶子和罐子给张老爷子。
  “这个好,好啊!”张老太太这辈子都没带过这么精致的抹额!
  而张老爷子则是干脆的打开罐子,里头果然是甘草杏!
  老爷子不藏私,有带着炫耀的意思,将甘草杏分了一半出来,今天在座的都人手一份。
  顺便介绍一下,当然,于良吉记不记得住,就不知道了。
  “这是我弟弟家的大孙子,这是妹妹家的小儿子……”屋里的人,跟张家基本上都有血缘关系,这就是一姓村的好处,碰到个人就是七大姑八大姨里的,或者谁家二大爷,介绍起来都能有关系。
  于良吉只是含笑点头,并不说话,实际上,小于举人的脸盲症又犯了,这么多人怎么记?
  幸好他不在这边常住!
  于良吉的身份,让他这种样子也没惹人怀疑,反而大家都觉得,好像比他们村子的那个举人老爷还要强上许多!
  他们村儿的那个举人老爷,高高在上,平日里出门看他们的眼神都跟看的是什么脏东西似的!
  学堂要求越来越高。
  小于举人就不一样了。
  眼神清澈,面带微笑。
  怎么看怎么是个好人!
  认识完了人,他们就开始看于良吉带过来的礼物,那些布匹就够耀眼的了,还有香菜也不少,这个时候,尤其是今冬,那么冷,青菜的价格已经上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普通人家都吃不起!
  张家村算上张玉文家,也才有几家买了芹菜,剁碎了包饺子,已经是很让大家羡慕的了,他们吃的基本上都是酸菜猪肉馅儿的水饺。
  而于良吉却带了这么多青菜过来。
  “都坐着,我去厨房,给我外孙子做点好吃的!”张老太太高兴的将菜放了回去。
  刘文喜立刻抱着青菜跟老太太走了,老太太一个人可拿不动,青菜虽然少,但是外头抱着两层大破棉被!
  这时候有眼力见儿的都告辞了,人家明显有事儿要说,他们在这儿待着算怎么回事儿啊?
  也有亲近的知道张家儿媳妇都不在家,就去厨房帮张老太太的忙。
  倒是几个小孩子不愿意走,于宝宝一直站在旁边,吃东西也是小口小口的样子,很斯文,这是于良吉教导的,不是什么礼仪,而是他怕吃饭太快呛到宝宝。
  “要是待着无聊,就出去玩玩,这些都是你的小哥哥。”宝宝很斯文,但是这种斯文看在张老爷子的眼中就不对了,他孙儿那么多,一个个都上房揭瓦的主儿,村子里的孩子基本上都这样,怎么他家的小外孙这么消停呢?
  老爷子心里不得劲儿了下,孩子就该活泼些才对。
  “去吧,带着给你的零食,请小哥哥小弟弟们吃。”来的时候,黄厨娘就给宝宝做了一兜子的零食,让他拿来做孩儿外交。
  小孩子嘛,哪个不嘴馋?
  于宝宝终于可以出去了,不过宋婶子还是给他裹了一件薄外套,很薄的那种,但是里头用的棉花都是有压实成的,保暖。
  朝老爷子福一福身,就跟着小少爷出去了,孩子们玩儿,她就要看看。
  屋里就剩下巴家父子俩坐在炕上喝茶,巴穆跟着宝宝跑出去了,还有就是于良吉和张老爷子。
  “在家的时候,也是跟别的孩子玩儿吗?”张老爷子想到小外孙这么老实,难道在家被小叔严厉管教了?
  往常老实可以,这过年就该开开心心。
  “玩儿的,可能是刚过来,又是见长辈,有点腼腆了。”张老爷子刚才那一瞬间脸色变得不好看,于良吉还是看到了。
  不过没关系,他们一年到头才见宝宝几次面,他在家对宝宝如何,他自己知道就行了。
  而且宝宝养活的这么好,又乖巧,可不能跟那些淘小子一样,农家孩子身子骨好,可劲儿折腾没关系,他家宝宝不行!
  刘全森医术还可以,他都给宝宝看过了,说宝宝身体还行,这归咎于每天都会被石宏大拉出去锻炼。
  这一年吃肉喝汤的,宝宝的小身体都拉长了不少。
  “那就好,小孩儿应该活泼些。”张老爷子态度好了很多。
  “活泼些也要看人,宝宝身体不好,接连的守孝让他吃了苦头,这一年以来,我都不敢给他多吃肉,生怕吃坏了他!”于良吉放下茶碗,不客气的拿了一个用红纸包的花生糖,打开吃了起来:“现在他能活蹦乱跳,我就高兴了,学业虽然也看着他,可不敢逼得太狠,孩子还小,才八岁啊!”
  “难为你了。”张老爷子看到于良吉毫不客气的吃花生糖,而且屋里这剩下的都是自己人,他就知道,刚才于良吉那么端着,也是给他们面子,等人走了,他还是那个老头子熟悉的小于举人。
  于良吉的生日是十月二十二,真说起来,他也才刚成年,两年多前,他也才十六岁,宝宝那个时候五岁,俩人少的少,小的小。
  “今年家里收成如何?”于良吉聪明的转移了话题。
  “还不错,照你的方法种的那几亩地真的增产了……”张老爷子摸着胡子跟于良吉聊天。
  都是些地里的事儿,张家也明显没敢冒险,于良吉提供的方式他们没全信,就种了十亩地,当试验了,大不了这十亩地补种,也不会浪费。
  结果家里十亩地全都增产!
  于良吉也跟他说了,自己年前又有了嘉奖,就是他的波尔多溶液的事儿,主要是这东西能杀虫!
  这个时候杀虫基本上全靠鸟类来完成,或者自然天敌来消灭害虫。
  他们聊的很开心,带来的东西都让张老太太做成了饭菜,他们家有酒有肉,就是没有青菜!
  这个时节吃青菜可是一种有钱的享受了。
  “大娘,你家来的那个是谁啊?”有媳妇子明知故问。
  “我女儿的小叔子。”张老太太正在切瓜片儿,家里还有几个蛋,炒两盘应该够了。
  “那个十八里铺的小于举人?”有人惊呼,后来的没进门,就是匆匆扫了一眼,看起来像个公子哥。
  因为今天回娘家,有些女眷娘家就在隔壁村,已经没人了,就去亲戚家坐了坐,就回来了。
  “是啊!”说起这个,张老太太可自豪了。
  “他多大了?”
  “定亲了没啊?”
  “喜欢啥样的啊?”
  几个人帮着做饭,当然也有八卦的意思,这于家都被张家的人挂在嘴边了,每年过年送来的东西。一开始不怎么样,后来于良吉成了秀才就给了十亩地免税额,等中了举人,张家女婿也去了,本以为关系断了呢!
  结果关系没断不说,这一连两年的年礼都只多不少。
  一个死了的嫂子娘家都能收到这么好的礼物,要是成了他真正的岳家,那好东西还不堆成山了啊!
  不少人都动心了,她们谁家都有那么一两个适合的闺女,看那架势,嫁过去就是当太太的命!
  但是她们这么问,张老太太心里就一堵,她想起那个女人说的话了:“现在对着好,以后呢?哼哼,我还是石宏大后娘呢,还不是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也没见我们家石大吭一声。”
  他这个还不是儿子,只是侄子而已……


第204章 谢谢小叔
  那石大还是石宏大的亲爹呢,都不吭声,于良吉这个还不是亲爹,还是个叔叔,又隔了一层……
  老太太心里堵了一下,看这些人在她这儿虽然是帮忙,可多多少少都有她们的私心,谁都不是白给她帮忙的!
  这心情更不好了!
  不过老太太经历的事情多了,尽管心情不好,可表面上还能端得住:“这种事情我还真没怎么问过,不过小于举人一个举人老爷,人家想要什么样的媳妇儿没有?他跟县太爷的关系可好了,说不定人家县太爷也想找个女婿呢!”
  县太爷,离他们远了,管着一地,是他们这儿父母官,谁都能跟着抢女婿,但就是不能跟县太爷较劲儿。
  “真的假的啊?”有人不信。
  “就算不是县太爷,恐怕也得是别的官家小姐,我这个小亲家,可能耐着呢,朝廷的奖赏,说拿就拿,在上头也肯定挂了号了,前两年没动静,是他看重兄弟情义,如今连宝宝都除了孝,恐怕不久就有好消息了。”张老太太切好了菜:“快烧大火,我好炒菜。”
  “哎哎!”烧火的赶紧往灶坑里添了两把新柴。
  不是张老太太眼界高,而是这张家村就没几个好姑娘,这些跟她打听的人家,那姑娘就更不用提了,都在一个村子里住着,谁还不知道谁啊?
  前头那张云家的闺女,就见了个公子,就一面,人家都没跟她说话,她就害了相思病,死死活说非要嫁给那公子。
  高门大户家的公子,岂能看上她这个村姑?
  别说大门了,连人家落脚之地的别庄都没靠近,就被人家拿着扫把给赶了出来!
  这件事情直接就让张家村的举人给按下了,不让人随意乱说,那个女的就是他亲堂妹。
  怕坏了张家村闺女的名声。
  不过这种事情是最好的谈资,下了封口令又如何?他以为他是谁?大家该在背后讲究的还是会讲究。
  就是不那么明目张胆罢了。
  于家虽然不是高门大户,可于良吉风骨天成,胸中自有沟壑,岂会看上农家女?
  再说了,就是真要找农家女为妻,也要让她长长眼,万一找个石张氏那样的,最后受苦的还不是她的外孙儿?
  饭菜其实早就准备好了,但是于家带来了青菜,不得不做两盘,炒菜很快就好了,过年也是吃两顿饭,于良吉他们虽然起得早,但是准备的时间长,到这里已经是中午了,等做好了饭,热好了菜,已经下午两点了。
  “三婶子,我们先走了,你家那三个也快回来了,到时候你这里就不缺人手了。”几个妇女帮完忙,就跟张老太太告辞。
  这个时候尽管很想留下来,但是不是留下的时候。
  不过没等她们走,张家的三个儿子就带着儿媳妇回来了。
  虽然说正月初二回娘家,但是也有初三回去的,因为正月前五天都是走亲,过了初五,也就是破五之后,访友就可以了。
  张家三个儿媳妇,娘家在三个方向,三个不同的村子,不过来回一天足够了,这边的一姓村之间离的很近,不像十八里铺,只有一条路进出,村子又在山坳里,虽然不是什么大山,但是在一姓村眼里,那就是个穷地方。
  本来可以在娘家住一夜,每年他们回去都是初三回来,平时过节都是当天去当天回的,但是过年的时候例外。
  不过他们知道今年小于举人要带着于宝宝来拜年,就提前一天回来了,连娘家留人都没同意,拜完年,孩子们领完红包,连饭都没吃,就跑回来了。
  老大老二以为婆娘是想小外甥了,毕竟三年没见了,一开始还能估摸出孩子的尺寸做衣服,后来就不行了,就改了,改成手套,围脖之类的不需要尺寸精确的那种东西。
  而老三则是跟媳妇儿对视一眼,他们俩可是知道两个嫂子为什么那么着急,于家过的越好,他们越是眼热。
  原来还能忍住,现在可忍不了了,因为于宝宝已经出孝了,于良吉也已经十九岁了,他今年恐怕就要成亲了。
  毕竟于家的家业也很大,不能一直没有女主人!
  他们想的跟张老太太想的一样,有了女主人,还能有于宝宝的立足之地吗?
  这侄子长大了,也是要分一份家产的啊!
  若是他们养大了小外甥,分一份家产,他们家虽然没有女孩儿,但是张家村有不少,将来成家立业就在张家村,他们家还能有个帮手……
  总之,几个女的心里的算盘打的噼里啪啦响,男的里头,老大跟老二都是实在人,就老三心眼儿活泛,跟媳妇儿昨天就商量了半晚上。
  今天说什么也不能错过!
  于宝宝其实出去,就是跟几个大孩子打了声招呼,然后分了一下小吃,都是些油炸猫耳朵、开口笑、江米条等等,分完了这群孩子一哄而散,知道这是人家的小客人,他们也不跟他多说什么,谢谢之后就跑了,玩儿的意思都没有!
  于宝宝也不想跟他们玩儿,就带着宋婶子回了屋子,乖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