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说味道多美,那是吹牛,只是家常菜架不住人多,还有些青菜是大棚里出的,直接摘了洗洗下锅就炒,很是新鲜。
  而且人多,热闹啊!
  黄老先生端着酒碗跟人拼酒,上蹿下跳一点都不嫌人多吵闹了,黄老先生喝了点果酒,跟于良吉和八个小秀才开始吟诗作对。
  然后发现这是于良吉的短板,因为他不会吟诗作对!
  “你一个侯爷,还是堂堂举人,连诗都不会吗?”黄老先生揪着人不放。
  “吃个春宴而已,跟作诗有啥关系?”于良吉都快哭了。
  “当然有关系,以后出去坐席吃宴,行个酒令什么的,你露怯多丢人?”黄老先生很是批评他一顿,使劲儿让他作诗:“作不好不许吃饭,作的文不对题,不许喝酒!”
  不喝酒可以,但是不吃饭不行!
  “那作啥啊?”于良吉苦着脸,看着黄老先生,就知道欺负他。
  “这大新正月的,以‘春’为题,作!”黄老先生当起了主考官。
  八个小秀才都作了诗,虽然不甚出彩,但是也能混得过去,到了于良吉的时候,于良吉一张嘴:“春眠不觉晓,处处……”
  “我是让你作诗,不是让你背诗!”黄老先生不高兴了。
  “……!”于良吉。
  “快想,不作好不许吃饭!”黄老先生板着脸,八个小秀才看着他。
  正好,这会儿老倪家的端了一盘炝拌猪耳朵上来,这个是于良吉喜欢吃的菜,里头是猪耳丝拌黄瓜丝,放的香菜葱丝,放点盐和香醋,很是清爽的一道凉菜。
  于良吉看着新上来的菜,这以“春”为题,春什么呢?
  “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于良吉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首。
  “好!”黄老先生击掌叫好:“这不是作的挺好的吗?”
  于良吉嘴角直抽抽,能不好么?开国太祖做的《卜算子·咏梅》,他导师十分喜欢这首诗,并且找人做了一副寒梅傲春图,提的就是这首诗,以往他去导师家吃饭的时候,总在客厅里看到,所以现在想起来,还能记得住。
  “我能吃饭了吗?”于良吉可怜兮兮的看着黄老先生,你让作诗我也作了啊!
  “吃吧,吃吧!”黄老先生点头。
  于良吉立刻欢天喜地的坐下开吃,扒拉炝拌猪耳朵,吃了好几口。
  春宴一直就吃到了二月二,吃出了正月才算完事,还有两家是一起合请的,因为人太多了,都排不过来了。
  二月二,龙抬头。
  自家供奉的那些猪头,羊头和牛头,终于可以吃掉了。
  过了二月二,便是过完了年,大家也终于消停了。
  不过二月初三之后,就起了倒春寒,一夜之间,气温下降,堪比腊月里的寒冷,冻的人都有点受不了。
  “这么冷,开春还能暖了吗?”石宏大看着外头阴沉沉的样子,有点担心这天气。
  “冷点好,冻死那些害虫才好呢!”于良吉却是不担心:“倒春寒也就这两日,冷不了多久。”
  按照他的看法,冷点也好,冻死那些埋在土里的各种害虫卵。
  于良吉的小番茄已经卖到了尾声,草莓也差不多了,尽管四季水果店有自己的大棚,但是有点供不应求,进点十八里铺的草莓,倒是可以保证货源充足。
  这一点,丰收菜铺子比不起,他们去年的销售完败,因为没有小番茄和大量的草莓,甜西瓜等。
  二月的倒春寒,在二月初十的时候,表现尤为明显,直接下起了大雪,鹅毛大雪。
  但是这倒春寒没持续多久,半个月后就升温了,这种忽冷忽热的气温,别说虫卵了,就是人都受不了,有几个孩子还着了凉,得了风寒。
  刘全森全村儿来回跑,可是把孩子们的发热降了温。
  于良吉让何管家弄了不少府里现有的药材给刘全森送过去:“若是缺了什么,让他赶紧吱声。”
  “是。”何德淼赶紧答应。
  于良吉让他赶紧去办,他怕的是流行性感冒,又想起那年大冬天,大雪封山,大家都感冒了,缺少干姜,幸亏他们家干姜一买就买一年的份,这才够用,以至于现在家里的干姜也是一买就买一年的量,这次更是拿了很多出去。
  生怕不够用一样。
  除了干姜,侯府有单独的药房,虽然多数都是些人参、灵芝、龙眼等补药,但是一些普通的常用药,例如防风、艾叶、板蓝根等都有,就是数量不多,不过也有能解一些燃眉之急。
  有了侯府的支撑,再加上何管家问了刘村医,然后没去县城,直接去了省城,采购了一些药材回来,再加上刘村医已经将上头拨的款都采购了药材,总算是让大家有病的时候,有药吃了。


第328章 三月四月
  在大雪纷飞的时候,进京的人回来了。
  除了人和马车回来了,还带了不少皇帝陛下赏赐的礼物,金银珍宝,应有尽有,还有不少上用的绫罗绸缎,以及各种药材。
  海参燕窝倒是其次,人参灵芝可不少,还有各种珍稀食材。
  “这些都是皇上金口玉言,厚赏给侯爷的东西!”回来汇报的管事与有荣焉:“当时可是所有王公大臣们都听到了的!”
  “呵呵,东西真不少,皇上好大方!”于良吉看着礼单就兴高采烈,然后跑出去看了看奖赏。
  好几大车拉回来的,看的于良吉眉开眼笑,清点了之后入了库,里头有一套御赐的茶具,于良吉单独拿了出来,放到了大书房里待客。
  不过进了屋子里之后,那个管事的也跟着进来了,然后看了看石头,见没有人了,才开口:“侯爷,柳公公还有话让小的传给你。”
  柳公公?
  “说。”于良吉坐下看着他。
  此时,屋里就剩下石弘大和他,还有管家和这个管事的,宝宝本来在前头练字呢,听说家里得了奖赏,也来看热闹,此时跟在于良吉身后,坐在一边。
  “柳公公说,让您这两年不要再上书请立世子。”管事的看了看于宝宝,发现少爷没啥反应。
  其实于宝宝是不知道小叔叔竟然这么早就请立世子,他可是才成庆丰侯不久,细算起来,还不到一年呢!
  这么早就请立世子,可以说,老早就想着将爵位传给他了。
  “为什么?”于良吉皱眉:“我想早点确立宝宝的地位。”
  说实话,也省得某些人不死心,幸好侯府不让随便进,且十八里铺也有围墙和大门,侯爷活动的范围,一般人靠近不了,这边大家都熟悉,来个陌生人都能认出来,谁也别想混进来。
  就这,单媒婆都接待了不少人托请,想进侯府,哪怕啥都不当,就给侯爷生孩子都乐意!
  可单媒婆不乐意啊!
  当然,她没敢告诉石宏大,因为头两户人家告诉了石宏大,结果这两户人家不久就犯了错误,直接判了流放!
  然后每次有人过来求她的时候,她就让他们去看看那两家的下场。
  这才消停了。
  但是于良吉知道,这世子之位一日不确定,那些人就一日不死心,于良吉是相信自己不会犯错误,可癞蛤蟆不咬人它膈应人啊!“柳公公的意思,您都上了折子,可这次年礼都能让皇帝陛下如此厚赏,却偏偏没提您那立世子的折子一句,就能看出皇帝陛下不想您这么早立世子,所以您不要再请立世子,等过两年再说。”管事的道:“若是您一味的上书请立,很容易弄巧成拙,又恐惹得陛下厌烦。”
  “没想到柳公公还能让你跟我说这个。”于良吉没想到,柳公公还挺讲义气。
  “您送的礼物,他收到了,而且柳公公很喜欢。”管事的在内务府很有关系,已经打听出了收礼的经过,并且告诉了于良吉。
  “信得过吗?”石宏大怀疑。
  “应该信得过。”何管家道:“他竟然能托人捎话,也肯定是有把握不会让人追究啥责任。”
  而且这个柳公公能捎话出来,可见这事是真的了。
  “好吧。”石宏大点头表示知道了,于洪良却看着宝宝不说话。
  石宏大摆了摆手,让人都退了下去,自己过去蹲下看着于良吉:“别想太多,咱们还年轻,宝宝也还小。”
  “嗯。”于良吉点头,却还是看着宝宝,以为十拿九稳,结果……,他觉得愧对小侄子。
  “叔叔,别气馁,当不当世子,我不会在乎的,只要跟叔叔和石大叔在一起,咱们一家三口不分开,就很好了。”宝宝倒是豁达:“我还打算靠科举出仕呢!”
  于宝宝的学问已经很好了,除了年岁小了点,学问已经足够考个秀才了。
  不过于良吉不想让孩子去,毕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年岁太小容易成董永。
  于良吉被一大一小安慰了许久,才垂头丧气的点了点头,石宏大知道他一时半会过不去心里这道坎,晚上躺在被窝里还开导他:“过个两三年,等宝宝大一点的,咱们再请立世子便是,横竖这个家,以后是他继承。”
  爵位什么的,都是虚的,家产才实在,他这六品的俸禄和密探的薪水,加在一起也不少呢!
  “只想早点让宝宝名正言顺而已,怎么就不同意呢?难道嫌弃我送的礼物薄了?”于良吉百思不得其解,“我一个结了契的,以后肯定不会有后代了,他不同意我立宝宝当世子,让我立谁?”
  “你想太多了吧?”石宏大觉得于良吉想太多了:“圣心难测,揣摩圣意可不好办。”
  别说他们这些远离朝堂的人。
  就连当朝的各位大臣,也无法保证自己能正确地揣摩到生意“你是嫁进来的,而且你家那边也没啥后人了啊?”于良吉想了又想:“我家这边,因为爹娘是逃荒过来的,也没啥亲戚啊!”
  这一点,他能保证,因为圣太祖管理户籍很有一套,他们家两代之内,一个直系血亲都没有。
  他也看过了,因为当时修了族谱,根本就没族人!
  而且一家子就他跟石宏大,还有于兴怀,三个人。
  石宏大听到“嫁过来”的时候,嘴角抽了抽,好吧,他就是嫁过来的好了。
  “是啊,是啊!”石宏大附和。
  “都没人,想立别人也不能够啊!”于良吉翻来覆去的不睡觉,就在石宏大怀里唠嗑,然后还喋喋不休:“石家的人也没有资格继承爵位啊?”
  石宏大翻白眼:“我都跟人断亲了,连娘亲的坟都迁移到了十八里铺,还是家人呢?”
  “也是啊!”于良吉再次翻身,在石宏大怀里蹭来蹭去:“难不成,他说的世袭三代是糊弄人的?一代就想将爵位收回去?”
  “嗯嗯……。”石宏大将伸进怀中人的怀里。
  “还是他觉得,宝宝不够优秀……嗯?”于良吉后知后觉,已经被人给占了很多便宜了。
  石宏大干脆一个鸽子翻身,将人压住,开吃!
  此事在侯府知道的人寥寥无几,大家也就该怎么过日子,还怎么过日子。
  过了二月二的倒春寒,大家病情都好了,也到了三月,三月有个清明节,南方已经草长樱飞,而北方,还是那么冷。
  清明节上了坟之后,家家户户开始清点自己的农具,给牛马上草料,要耕田了,可得给喂饱喂好。
  尽管天气依然寒冷,却已经有了化开的迹象。
  前头的河流已经不许让孩子们上去溜冰了,怕化的厉害,掉下去。
  侯府的大棚也开始收最后一茬青菜和果实,而于良吉的一号实验大棚里,蟠桃树和金桔树都长得很不错,尤其是于良吉还给实施了两层底肥,绝对不会让肥料不够用的,树木长势良好,于良吉也很高兴,且怕被虫蛀,他用了点儿自己配出来的驱虫药。
  平日里都是自己亲自照顾,蟠桃结果早,产量高,一般栽植两年见果,三年受益,丰产、稳产性强,果实成熟采收期较集中。
  虽然是每一年的八九月,不过于良吉调控好温度,使其十月开花,冬月结果,腊月成熟,正月可以吃就行了。
  用来给皇帝做贺礼,挺好。
  不能请立世子就不请立世子吧,他也怕过犹不及,不过若是宝宝争气的话,让上头看到他的才能,他再请立世子也不迟。
  这两天他想清楚了,估计皇帝是想看看宝宝是不是值得世子之位。
  三月底的时候,很多大棚都开始清理了,小番茄秧子已经老了,很多人家留了种,剩下的番茄秧子都要清理掉。
  而此时,于侯爷要求他们种植一茬春蒜。
  “为什么呀?”大家家里都不缺蒜的,很多人都想直接除去秧子就地育苗,毕竟春天还是没有水果,他们想着再种点什么,香瓜、西瓜什么的,实在不行,早点育苗也好啊!
  春天的时候,可以早点吃到青菜。
  “可以杀虫子!”于侯爷道:“必须种植一茬大蒜,等到了初秋的时候收获,然后再扣上大棚,种别的东西!”
  大蒜是个霸道的东西,对细菌和一些虫子的卵来说,是个毒药!
  尽管倒春寒可以冻死一些虫卵,但是能多一层保险也好让人安心,尤其是他们这些年,一直都在种植大棚,常年温热,虫卵恐怕不少。
  大蒜是个好东西,天然的杀菌毒虫植物,只要种植一茬大蒜,就不怕很多种病虫害。
  这还是以前跟着导师下乡去,地方上太穷了,且导师也不想让农民们过度依赖农药,便给了这么一个办法。
  你还别说,真的很好使!
  有这个办法,他必须要用啊!
  “好吧,听您的!”大家都习惯了听于良吉的话,既然于侯爷说了要种大蒜,那就种吧。
  反正到时候也是吃,种了就种了,大家平日里也没少吃蒜。
  回头大家就开始扒了蒜瓣开始给大棚里种大蒜,这一茬春蒜一百来天就能收获,而后再种植别的,种点成长时间久一点的,到时候上了冻,大棚里就该有收获了。
  大家照旧办理,让种啥种啥,很快,大家都种植上了大蒜。
  三月的时候,冰雪彻底融化了,北方真正迎来了大地回春。
  就连侯府也开始预备春耕了,那一百亩荒地,还等着于良吉去开垦,三铧犁家里准备了十个。
  还有各种耧车,于良吉今年打算种谷子,去年种植的是土豆,他到留种了。
  今年就不能种植土豆了,只能大面积种植谷子,他还挺喜欢吃小米子的,无论是熬粥,还是做饭,还是做糕点。
  三月末,四月初,燕子飞了回来,大家开始买种子,而于良吉,则是带着小学堂里的十六个孩子,去了县城。
  “这里就是贡院,考试用的,你们其中有十个人是考武举,六个人是考文举,大家不要拘谨。”于良吉带着他们在县城里溜达。
  因为要考科举,于良吉早早地带着他们到了县城,住进了县城的宅子:“在这里就跟在家里一样,大家不必客气。”
  陈弘毅一家子接待了这伙孩子们,最开始考的是童生试,于良吉放心的送孩子们进了考场。
  童生试一年考两场,一季在春,一季在秋。
  于良吉对孩子们有信心,让他们在春季考,因为考完童生试,紧接着就是县试,考过了,他们就是秀才了。
  第一批的时候,是秋天的时候考的童生,第二年才考的县试。
  因为那个时候,于良吉没有把握能让孩子们一口气都考过秀才。


第329章 学堂出彩
  但是这次他有把握,童生试,果然全部通过了!
  “好好好,考过了就好,下一次也一定能考得过!”于良吉看着十六个新鲜出炉的童生,眼睛笑眯眯。
  他们提前半个月到了县城,一直住在县城,慢慢的都习惯了,也不紧张了,但山长送他们进考场的时候,他们就决定,不能要山长失望。
  大家都是拼了命的考试,虽然能考过,但是名次很重要!
  等放榜的时候,十八里铺的学生们,占据了文武榜榜首。
  于良吉这个高兴啊,就别提了!
  “好了好了,大家都回去睡吧!”石宏大将人都遣散,让兴奋过头的于良吉也消停些:“你也赶紧去睡觉!”
  这一高兴,都高兴了一天了!
  第二天,于良记可是消停了,去了县城种子站,挑了很多谷种出来。
  “家里不是有谷种吗?”石宏大不知道于良吉问什么家里有谷种,还要来这里挑。
  “家里的谷种,跟这边的混种,这样就会高产了。”于良吉挑的很仔细,都是上好的谷种,但是比家里的,小了一圈。
  很微弱的对比,但是他要的就是这样的对比,他的谷种都是自己家存着的,跟外头的,不太一样。
  石宏大不太懂这些,他怎么折腾怎么来吧。
  挑完谷种不久,便是县试。
  送孩子进了考场,于良吉没有离开,就在附近找了家茶楼坐着,看着外头稀稀拉拉的人,于良吉觉得穿越前辈也干了点好事。
  他把科举精简了好几步!
  以前科举要经过乡试、县试和府试,才能成为秀才,现在只要经历过乡试,也就是童生试,再在考过县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