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老太太适时的咳嗽了两声,张老爷子立刻进了屋,不出去了,外头的人,给两个儿子打发。
两个儿子也老实巴交的听从父亲的安排,一问三不知,骂他俩吧,就呲牙一笑。
谁让这些人都是长辈呢!
骂就骂了,又不会少块肉。
就这样,张家村也蠢蠢欲动。
第二天,一大早,于良吉就开始装扮自己,且乘坐了自己那双辕的小马车,老村长也跟着去。
还有杨达和车达。
第279章 对簿公堂
小于举人家的人没回来,这去了不能堕了威风,老村长就叫了几个人跟着,壮声势也是一种支持的表现。
没叫上的人也挺自觉,村里养猪的老倪家,有南蛮血统,家里三个儿子个个人高马大,加上老倪,父子四个人黑金刚一样!
这会也驾着马车跟在后头壮声势来了。
一路长长的车队,到了县城直奔县衙。
这件事情闹得很大,又是冬日农闲时节,看热闹的人太多了!
到了公堂之上,宇文县令嘴角略微抽抽了一下,看到下面站了黑压压一片的人,脑袋也有点大。
话说自己是个参谋来着,当年最大的愿望是向诸葛亮看齐,结果现在当了官,已经沦落到给活人和死人判和离的地步了!
于良吉大踏步地就进了公堂,眼睛一转,就看到了站在最前面的那个男人。
石大!
一眼就认出来了!
因为那体型跟石宏大差不多,就是石大可能是老了,有点弯腰驼背了,穿着一件干净整洁的棉袍子,头上戴着个棉帽子,有点风霜的脸上,平静的看不出什么。
就这么个人,竟然是石宏大的亲爹!
于良吉愤愤然,为石宏大鸣不平啊!
小于举人在观察人的时候,人家也在观察他。
这是石大第一次见到小于举人,当然,也是小于举人第一次见到石大。
来之前,为了以势压人,宋婶子跟宋姑娘给小于举人拾掇了又拾掇,光是衣服就挑了三套出来!
今天于良吉头戴淡紫色的头带,扎藕荷色的头巾,围着一件狐狸大氅,脖子上是一条雪白色的狐狸皮盘绕,衬着脸儿更小了点。
进了大堂之后,一伸胳膊,跟他进来的刘文喜立刻狗腿的上前,将大氅给拿了下来,叠放到肘窝处,俩人动作连贯,行动潇洒,实际上,早上练了十多遍,才能这么顺遂。
就为了装一下,于良吉也够拼的了。
于良吉一身蓝紫色的缎装长袍儒衫,交领处绣着大片地双花云纹,袖口同样如此,脚下踩着同样颜色的踏云靴,抱着一个精巧的手炉,还有一个手筒,手筒是藕荷色的,跟他的头巾一个颜色,遥相呼应,手筒还用白兔毛滚边,他的头巾也是如此。
因缎子是一种比较厚的正面平滑有光泽的丝织品,宋氏母女用素缎,哦,也就是织锦缎,只不过是没有花纹纯色的,叫素缎。给于良吉做了一身十分华丽的衣服出来。
本来是打算过年的时候给于良吉穿的,但是现在有更重要的场合,就让于良吉穿了出来。
腰间腰带是纯紫色,挂着一块很漂亮的玉佩,是上次朝廷给的奖赏的八只玉佩之一。
那玉佩精雕细琢成鹤寿龟龄的图样,只因那玉佩一半是白色的一半是墨绿色的,白色的就成了鹤,墨绿色的就是龟。
衣服的料子,也出自那次的奖赏的二十匹锦缎之一,华贵异常,别说在临盛县了,就是在东北府都见不到。
宇文县令立刻就瞧出来了,那是上用的料子!
肯定是宫里出来的布料,外头没的卖啊!
腰间还有荷包,香囊,就是没扇袋,因为小于举人觉得冬天的你腰间还挂着个扇袋,傻不傻?
就连衣袂袍角上,都绣着海华纹,光是这身衣服,最少价值三百两。
手上戴着一只碧玺的戒指,再加上于良吉本身的气质,站在那里,真真是翩翩浊世佳公子。
高贵,华美,雅致。
跟他过来的十八里铺的人,因为日子好过了,最近又是入冬,加上跟于良吉来总不能给小于举人丢脸吧?
一个个捯饬的溜光水滑样儿。
跟那边的人一比,高下立现!
宇文县令看人齐了,一拍惊堂木,开始问话。
作为和离夫妻,大张氏已经死了,就剩下石大活着,这和离当然是他先开口。
但是理由?
他只说石宏大将他娘的坟迁走了,不留在石家的祖坟,那就不是石家的鬼了,还是和离吧!
这话虽然说得看似有道理,实际上是经不起推敲的,石宏大为什么迁走他娘的坟?
埋了二十几年的坟,说迁就迁了?
而且要是没有石家人的同意,石宏大能迁走他娘的坟?
那是一座坟茔,不是谁家的一个馒头,说拿走就拿走!
外头陪着听的人们也不太明白,怎么说迁坟就迁坟了呢?
大家都是一个地方土生土长的,这么大点地方,风俗都一样,人死为大,且古人多迷信,红白喜事麻烦一大堆,更何况迁坟啦,改葬啦,说法更多!
于良吉看石大的眼神都是冷的,他这样说,是想把脏水都泼到石宏大的身上,到时候断亲书就有出处了是吧?
真是好打算!
真是好算计!
看石大那样子,真是个老实壮实的农家汉子,但是这办事狠辣的比官场的老油条还老油条!
最关键的是,这家伙脸上从头到尾,表情都没变!
这脸皮得多厚啊!
于良吉慢慢的运气,那边,石大说完了,宇文县令开始让小于举人发言。
老村长作为十八里铺的村长,给于良吉压阵,于良吉高高摆着巨人老爷的架子,口称“学生”,徐徐缓缓的将事情说了一遍。
当然,不能说他主动要求对方和离,只说要清点石宏大娘亲的嫁妆和家产。
作为和石宏大结契的人,他有权利在石宏大不在期间,代他行使一切。
夫妻一体,夫夫也是一体,于良吉就这一个要求,宇文县令一看双方一点和解的意思都没有,立刻就宣布,开始清点嫁妆和家财!
县丞立刻派人送了当年备案的嫁妆和张家二老去后,清点的家产名录,这都是给了石大的,现在和离了,东西归还。
那边张家村的几个人有点着急,没想到还没想到办法,这边就要求清点嫁妆和财产。
他们本以为能多拖几日来着!
毕竟这可是闻所未闻之事啊!
跟死人和离,亏得石大想得出来!
更让人不解的是,县令大人竟然一点都不拖拉,马上当庭办理!
大张氏的嫁妆有嫁妆单子,东西都让石张氏准备好了,抬上来就行了,剩下的张家的家产,就比较麻烦了。
因为石大提供的清单,跟当时备案的清单,有出入!
田地少了十亩,房舍本来作价二百两,石大却只卖了一百五十两,少了五十两!
官府作价已经是最公平的了,因为这种事情都是往低了作价的,他还卖的更低,就算是着急处理,也不可能少五十两之多啊!
最多比作价少二十两,都算是贱卖了!
再有,张家的车马,也都给“贱卖”了!
幸亏于良吉自己带了会计过来,当堂开始打算盘,也不怕丢人,最后一会计,张家家财总计两千六百两纹银。
而石大那边记的却是两千一百两纹银,其中一百两给二老办了丧事。
其实一百两是不够的,但是张家村自己出现给绝后的族人办了丧事。
算是给族人最后的哀荣,再加上石大是给捧灵摔盆披麻戴孝扮孝子的,也就没几个人觉得不对。
现在真相大白了,大家唏嘘不已。
而那些少了的,都是给了张家村的人,例如房子,大减价卖了,张家村的人买了;例如土地,都快赶上甩卖了,还是张家村的人买了!
当然,石大也说了,张家毕竟是一个氏族,他半卖半送了怎么着?
那几个张家的人松了口气,可后来的财产清点又出了幺蛾子,因为张家的毛驴没有卖钱,哪儿去了?
什么桌椅板凳之类的也没卖钱,哪儿去了?
张家有两口香樟木的大箱子,哪儿去了?
还有黄杨木的大衣柜一座,哪儿去了?
“还有这些年田间地里的产出。”于良吉又开口了:“那也是钱,我丈母娘可是生了孩子就死了,我家那位那么小,就算每天大鱼大肉的吃到了他去当兵,也没能吃得下这么多钱,再有,他日子过得如何,相信大家都有眼睛看。”
就连石家村的人都跟着点头,石宏大的日子过的如何,大家都看在眼里,谁都不会为石大他们家说一句话。
石张氏带着儿子过来的,但是因为跟她这个继室没关系,她和儿子是不能上公堂的,只能在外头听审。
听到这里就不干了,想往前冲,被人给拦住了,当衙役们是吃素的啊!
看到衙役们,石张氏萎了。
清点了产出,按照往年亩产的惯例,然后平均了一下,再用平均的数乘以大张氏去世的年头,产出就有了着落。
好么!
竟然高达六千多两银子!
外头等着的石张氏腿一软,直接就坐地上了。
石大也皱眉,这么多?
家里的确有存款,但是没有六千多的银子啊!
他们家要是有这么多钱,早就给大儿子和二儿子说媳妇了。
能不多么?
这可是二十多年的收成啊!
于良吉还很大方的扣除了一千两,还给抹去了零头,作为石宏大的“生活费”,红果果的嘲笑事实。
石大依然皱眉,石张氏紧张的脸都白了,石大喜跟石二贵也面面相觑,家里有那么多钱?
而此时的于良吉,心里的小人儿咬牙切齿,要不咬掉石大一块肉,他就不姓于!
作为提起和离方,石大是必须无条件归还嫁妆与产业的,这是规定啊!
宇文县令也知道了于良吉的意思,这招狠,他看了卷宗,当年石大相当于是入赘到了张家,要不是张家二老觉得没儿子就没儿子,要个能给养老送终的姑爷就行了,他就不是娶媳妇而是入赘到张家了。
入赘的名声不好听,张家二老心眼好,就没让他入赘,当年还不如入赘了呢!
“石大,归还嫁妆吧。”和离是有和离书的,于良吉捏着和离书,刷刷刷签上了大名,让衙役上呈给宇文县令。
石大犹豫了,这么多钱,怎么和离?
家里只有几百两的现银,剩下的就是土地,车马,粮食和房子了。
房子值个五百两,当时修建的可是青砖瓦房,是准备娶儿媳妇用的,剩下的就是田地了。
“家里没有那么多钱……。”石大艰涩的开口。
“可以用家产抵价。”旁边的公堂师爷解释:“任何值钱的东西,都可以抵价。”
石大看了看外头听审的张家人一眼:“我先想想办法,能否等一会儿再开始?”
“小于举人觉得呢?”宇文县令没点头,先问了于良吉。
“可以。”于良吉知道,好戏就要来了!
一说休息后,石大就出了公堂,他现在可是受人瞩目了,但是他不在乎,直直的奔张家的人去了,找他们要钱去了!
第280章 再无瓜葛
这么多钱,石大这是再不想丢人,也不行了啊!
张家的那五个人想抵赖,但是抵赖不了,石大就站在那里,平淡的道:“要么,一人给我三百两,要么,我在公堂上就直说了。”
“你没证据!”张家村的五个老者抵赖,当年好处是拿了,但是绝对没三百两这么多。
“就是,你要是说了,就是诬告!”张迪也在,他是村长,当年就是他爹组织的人手,分的家产。
现在他爹死了,父债子偿,他不得不来。
“诬告就诬告吧,总比和离不了,受那个孽子的牵连要好,他的事儿现在是在打仗,所以才没空管,等过几日天气冷了,外族人也走了,上头得了空,肯定是要处理了,到那个时候,我肯定会跟着抄家,我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你们看着办。”石大这人脸皮厚到了一定程度:“名声这东西,我是不在乎的,不知道张家村还有多少名声可以挥霍。”
五个人面面相觑,能看得出来,石大那真不是一般的不在乎,那是根本就没在乎过!
他们的确是带钱来的,三百两,五百两不等,主要是他们过来时购买东西的,怕今年跟去年一样冷,买点蜂窝煤回去,晚上睡觉前,往炉子里压两块,能暖一宿呢。
还有过来给家里人抓药的,买东西的,不一而足,反正拿钱的时候,他们都多带了些,想着大不了给县丞送点礼,把自己那点事儿遮掩遮掩。
现在可好了,根本没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当庭就给问了出来,但是他们还需要一个遮羞布的,虽然明知道就是那么回事儿,可只要名义上能说的过去,他们就知足了。于是,这能咬牙切齿的跟石大还价,一人给了二百两银子,五个人就是一千两,石大毫不客气的揣兜里了。
五千去掉一千,还剩四千,自家房子加上车子马匹和家什,也能值个一千两,粮食和土地,也能值个一千两,这就是两千,家里有存款和各种零碎钱,能有一千两,可还差一千两。
石大这么一算计,其实已经是算少了,因为他还要留下点钱过日子,起码要留下一千两。可是这么一算计,好像也没剩下啥。
要是全给了,倒是能和离成功,也能有断亲书,可家里啥都不剩了,跟抄家有什么区别?哦,也有区别。
抄家之后,他们才真的啥都不剩了,还得流放千里给人当苦役。
现在若是能成功和离,有了断亲书,以后石宏大的事儿犯了也跟他没关系,他是上了岁数,不是还有两个儿子呢么!
于是石大一咬牙,砸锅卖铁也得给凑全!
他当年盖了新房子,老房子也没卖,虽然是个土坯房,这些年一直当粮仓用,收拾收拾,还是能睡的嘛。
一刻钟之后,再次升堂,宇文县令坐在上头,听着石大说了,家产抵价。
于良吉毫不意外,这种人渣,第一个想到的永远都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石张氏毫无意外的听到了之后,晕死了过去!
县衙的衙役很给力,直接就跟着石大回去石家村,清点家财,于良吉派了刘文喜带着会计过去!
县衙也有书吏跟着去现场办公,等清点完毕之后,就直接立下字据,由刘文喜代于良吉收下。
退堂之后,于良吉就带着人,去了这边的宅子。
看宅子的陈家人热情接待,甚至连洗澡水都给弄好了,可于良吉就不想洗澡了,今天装了一小天,累啊!
上午过来的,中午升堂,下午才结束,刘文喜他们跟着去,可能会在石家村住一夜,刘文喜是赶着带着棚子的马车走的,里头有炉子有炭火,也冷不到他们,跟着县衙的衙役和书吏,石家村不会不接待。
“小老爷,您别犯愁,大老爷不会有事的,好人有好报,朝廷也不会冤枉人,咱就是个赶车的,翻车是路不好,有人劫道是护卫的事儿,跟咱们没啥关系。”
看到小老爷没精打采的样子,陈弘毅以为他是担心石宏大,再加上今天的事儿,怪不得小老爷不得劲儿。
“没,我没事。”于良吉抹了把脸:“就是有点困了,都没睡午觉。”
早上起的那么早,盛装打扮不说,还要练习动作,以往他们过的随意,现在装相有点麻烦,精神抖擞的过完了堂,现在正好是泄气的时候,所以人看着蔫了吧唧的样子。
虽然于良吉这么说了,但是陈弘毅没信!
回头找媳妇儿说一下,给做点好吃的,小老爷就喜欢那清汤寡水之类的东西。
“我看那头有卖鸽子的,咱们买只鸽子,熬成汤给小老爷吃吧!”陈孙氏提议:“我再给弄条鱼,清蒸。”
北地不太时兴清蒸,她也是现学现卖,谁让小老爷口味清淡,而她做的东西多数都大油大盐。
还是跟隔壁那条街的一个南方嫁过来的阿婆,学了三个月,才学会一些清淡的菜色。
当然,自家不爱吃,就等着小老爷过来,做给他吃呢。
“别清蒸了,弄点鲫鱼炖个豆腐就行了,咱们这儿清蒸的鱼味道也太淡了。”陈弘毅想到那味道,嘴里就觉得寡淡得很。
“清蒸吧,小老爷喜欢吃。”男人懂什么?厨房还是女人说了算,陈孙氏自顾自的安排菜谱。
陈弘毅没吭声,出去抱柴火回来烧炕,虽然早就烧热乎了,但是那时是早上,现在都傍晚了,再来一把火,热乎乎好让小老爷安睡。
大肉什么的,给跟来的大家伙儿吃,二米饭管够,还有鸡蛋汤喝。
于良吉这边晚上睡得安稳,石家村一晚上灯火通明,脸衙役都没休息!
在石大家清点了一晚上的东西,早上完事之后,将石大家的大门一贴封条,派了四个衙役守着,其他人浩浩荡荡地又往县城赶。
于良吉一早又粗粮粥喝,有小咸菜吃,怕他吃的不好,陈孙氏还给弄了几张蛋饼,放的是菜油,撒了点葱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