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臣(gl)-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允义拿手拈起一撮胡子:“你看,白了多少,魏大人您把我卖了,我还在给您数银子呢。”
    魏池把筷子胡到一旁:“将军!是祭酒啊,下官总不能不心动吧?”
    王允义气得胡子直吹:“你倒是挺直的!你只知道祭酒?你怎么不知道老子兵部的位置都给你准备好了,五年后就是侍郎!你还祭酒!你还什么都知道?你活该气死我!把我卖了卖个好点的价钱吧?就那么个衙门差使?”
    魏池看着馄饨碗上的水汽被王允义吹得左右摇晃,呆了一会儿说:“王将军抬爱下官了,下官自己知道自己有几斤重,封义得胜纯属巧合,要是城再大几分,没有那么些得力的助手,没有耿将军,下官根本应付不来。别说是五年,再给十年下官也不配坐侍郎的位置。下官不是没想过留兵部……想过了,留不下来,太吃力了。下官倒是举荐薛烛。”
    “……老子现在砍了你的心都有了……”过了许久,王允义说。
    魏池想了想,站起身跪了下来。
    王允义从衣服内拿了封信出来丢给他,魏池一看称谓,顿时眼睛有些湿润。
    “你老师蔡伯恩是个好人,外头的人都说他不管你这个学生,但谁知到他为了你的事写了多少信?只是你可知道?有些地方做几年是要苦些,但是最后能熬出头,而有些地方就是混在就也进不了内阁。你是个有主心骨的人,但是终究是年轻,不知道哪些地方去不得。你来兵部的时候蔡大人可曾拦过你,你又想一想,如是他知道你进了国子监,他会点这个头么?”
    不会。
    魏池一时无言,但是自己的苦衷老师不曾知道,冯琳可以在朝廷混到七十,自己呢?也不长胡子混到七十?
    得知自己结交燕王的时候,老师苦笑了一下,这一次是不是又是苦笑?
    “你可知道皇后小产了?”
    魏池一愣,不知王允义为何说这个。
    “不论你怎么想,王家大势已去,今后北边要有人守着国门,此人非乔允升不可。单他一个人是不够的,他是有天赋,但是为人孤傲,不是官场上的人。朝中没有人照应是成不了事的。过个三五年,我走了,届时就是你在后面帮衬着。为了你自己,为了你老师,为了国门,你不当作此打算。这次漠南一征,我们虽没有败但也是元气大伤,没有个十年再别想下次北征。这其中的道理我不说你也是明白的。但是不单要说北征,也要说这北守!兵部的亏空年年递增,总有一天要累计国库民生。届时要是遇上个什么灾荒,就是这守业也难。你入阁,民生定,天下安。我不曾想到劝人升官还这么难的……”
    因为你不知道燕王。
    魏池垂着头,心想这世间有太多不知道,于是阴差阳错,弄巧成拙。
    “起来吧!”最后王允义踢了魏池一脚。
    魏池一扭身躲开了,站起身坐回原位拿起了筷子。
    “这一点你倒是听你老师的话,和谁都不结党。”王允义冷笑了一声,知道刚才自己说的这个人是没听进去。本想着这个孩子年龄的人能在朝廷找棵大树来乘凉是巴不得的,没想到这蔡老头子倒是有眼光,这个人年纪轻轻的便是少有的主见。自己难得不害人,却居然热脸贴了冷屁股……这是么世道!
    最后,在馄饨冷了之前,王允义还是扔给他吃了,这次见他本就是一阵敲打,毕竟皇上已经把生米做了熟饭,自己也动弹不得了。只是以往以为自己澄清了利害,这小子会心生悔意,谁知到人家根本不买账……王允义苦笑了一声。
    “下官在漠南遇刺的那一回儿,也是王将军陪着下官吃馄饨。”魏池喝了一口汤:“没中进士之前……下官是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但是现在越发明白了,自己……不过是个小人物,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留在兵部的事,要说下官没想过,谁都不会信。但是如今给将军说,下官不留是因为……实知难以胜任……。下官和乔大人不一样,他是真懂,打拼出来的,下官是运气,看着风光。”
    王允义冷笑:“不是陪你吃馄饨,次次都是你过来蹭的。”
    “王将军,虽然下官不才,但是下官保证,真要遇上须给乔大人担待的时候,下官必定担待十分!”魏池放了碗:“不过也有一事要求将军……”
    王允义好奇他要说什么。
    “别给下官小鞋穿……”
    王允义说:“魏池,这是你最后一次装傻占我便宜,最后一次!可记好了!”
    看到这个小白脸笑得万分灿烂,王允义深感自己老了,居然连这一套也吃了……果然是该想着身退了。
    作者有话要说:又是剧情章节……
    居然吃个花酒都能被特务跟着,魏池果然神经衰弱。
    至于最后魏池说的那些话,她已经大体知道王大叔是要生气的,但是估计大叔已经没时间和她怄气了。得到徐大人的暗示,魏同学也表示主动服软。至于对乔大叔的那段承诺,那都是在放屁!她一个大学校长,担待别人啥啊?纯的空头支票。
    至于王叔叔,他不讨厌探花,而且还有耿家的面子在里面,更何况他也没时间整探花。探花说话服软上道,他也就算了算了……其实这一段看似轻松的对白,魏池一开始那一身冷汗才是她真实的内心世界。
    这就是那啥啊,纵使是生死相交,战场上的绝境能不离不弃,但……这是各谋其利,各为其主么……
    当然,最为导演,魏池那张空头支票最后真的阴差阳错的兑现了……
    两次……
    果然还是导演最坏……

  ☆、第九十八章

98【建康七年】
    王家回朝之后,曾经那些朝中的风云人物纷纷偃旗息鼓;陈鍄此刻才知道王允义的手腕比他想的还要厉害许多。王皇后的小产也让他怨恨加倍;陈鍄已经二十六了;只有做太子的时候得的这么一个孩子。陈氏家族经历了那一场浩劫,兄弟相残已经是家无近亲,到了自己安邦立国的时候,偶想起后宫才反省起那份冷清。如果王皇后真的诞下嫡子,自己收拾王家也不过就晚几年;如今却不曾想每天这样宝贝着还求不得;那份对王家的情谊就彻底淡了。
    也幸好王皇后小产前魏池就已经做了祭酒;要真是恰巧靠后,魏池这官就连他自己也不敢要了。自己绝对不是王允义的对手;魏池还是有这点廉耻的。这次王允义没顺便把自己收拾了已经是走了大运。
    朝廷中除了魏池以外深知王允义厉害的人不在少数。除了各位谏官以外;围困封义的时候,当政的高员们可都不敢出来拆王允义的台。要说例外也还是有的,那个升了侍郎的裴大人可能是要赌大胆,把自己一家子的身家性命都压在了皇上这一边。
    王允义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倒姓裴的,但他没有上疏,也没有命人上疏。正当大家以为王将军转性的时候,京查开始了。
    这是三年一轮的京查,配不配当这个官,就在三月告罄之前便会揭晓,考优的升迁,良等的保官,下等的降职。
    裴大人是良等,但是查着查着查出了点贿赂问题。
    大家这才知道王允义的狠。
    齐律明载:贪污五十两者,处斩。
    处斩。
    出乎意料,陈鍄给出了强硬的回应!这起调查立刻移交三法司会审,裴鹭云暗暗的松了一口气。毕竟三法司是三个衙门,王允义的手不可能伸得那么远,而且只要他在这块地盘上露出丝毫马脚,自己就有了转败为胜的契机。
    可惜,年轻的皇上忽略了官场上的一件事情,像裴鹭云这样的高官,别说五十两,这是五千两也不为过。王允义正是料到了这一点,作为一个京官,要像他一样洗黑钱是极难的,用不着他下黑手,只要狠狠地查,岂会只有五十两。之所以说是五十,那不过是让皇上产生一个错觉——只要移交三法司,三法司定会给裴大人一个清白。
    不过,裴大人怎么会清白呢?
    最焦虑的其实是三法司的诸位官僚,这其中的道理,他们再清楚不过了,办得好,那是理应当的。不过要是办不好么,不论是王允义还是皇上都够他们把命搭进去了。
    魏池埋头处理她的国子监,这次在她的大力考核之下,国子监的监生们每有人再敢掺和这样的政治事件。没有监生,没有御史,朝廷安静得诡异。
    久久没有头绪的三法司要求十三衙门会审,这下整个刑部怨声载道。皇上似乎也洞察了其中的奥妙,渐渐不安了起来。这次要怎样?又是一场捣糨糊,闹剧收场?
    令三法司失望的是,这次陈鍄似乎有了新的想法,他撤换了自己的亲信林荣,命三法司借着审理此案。
    林荣的退出让三法司深感恐慌,他们似乎已经感到自己成了皇上砧板上的鱼,要是还敢给王允义的面子,那么可能就要保不住命了。
    审来审去过了一个月,三法司拿出了最终定案——裴鹭云贪墨银两三十八两,发配闽浙充军。
    案件似乎到了头,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皇上和王家的冲突似乎是渐渐地往化解的方向发展。可就在三法司擦了把汗的功夫,解往闽浙的裴大人突然在路上暴毙。
    暴毙的背后隐藏了太多含义,一场本以为过去的风暴此刻才是□。
    有幸身处事外的魏池想到其中的缘由,不寒而栗。
    正在欣喜的裴大人一定很后悔,早知道结果得这样早,那还不如判个处斩呢,至少还能活到秋后。怪不得当时三法司的判令一下来,兵部这边笑而不语,原来这是个大套子,等的就是你往里转呢。
    随后是皇上的大怒,三法司参与此案件的人员没有一个幸免,全部外调离京,就连刑部的好几个重要的位置也换了人。
    皇上,刑部,三法司,京查官员,无一不焦头烂额。但是旁观的静下心一想,这件事情谁都知道和王允义有脱不了的干系,但是就现在来看,这人正做壁上观。就连兵部也是如此——你们要查我们侍郎,给你们查,我们配合,你们抓了他,我们没有多说,你们把他充军了,我们表示赞同……至于他暴毙了,这关我们什么事?我们又不是郎中。
    连着千丝万缕的王允义,一身轻松。
    等皇上明白过来的时候,满朝已经恢复了平静,刑部的行政变迁动不了王允义的根基,王允义还是那个王允义,树大根深,无人可以动摇。
    去年十月王允义在漠南坚守的时候,去年十二月王允义在漠南败仗的时候,今年除夕王允义带着残兵进不得进、退不得退的时候,大家都以为这个空子如此之大,皇上不可能不钻。可惜可叹,即便这样还是一败涂地。
    陈鍄清醒的认识到,握手言和的时候到了,缓回了气的王家不会再给他机会了。于是他不得不恢复了各种封赏,还亲自给王皇后过了生日。
    四月抬头,春雨迟来,干燥冰冷的京城恢复了潮湿。新鲜亮丽的彩绸衣裳终于出在了街头,配着男子的彩扇,女子的彩伞,好不热闹。魏池深感自己大难不死,到靴铺里一口气买了五双春靴。选好了鞋子,魏池让陈虎先拿了回去,自己找了铺子旁边的一家小茶馆歇了。不多时,老板带了个人上来。
    “魏大人。”陆盛铎行了个礼。
    魏池赶紧起身让座:“尾巴走了?”
    陆盛铎落了座儿:“裴大人都死了,锦衣卫还跟着你做什么?你还真当自己很值钱?”
    魏池摸了摸自己的脖子:“我还以为都是皇上派的人呢。”
    陆盛铎冷笑了一声:“不知你是什么造化,王允义竟然愿意先动裴鹭云,舍得放过你……啧。”
    其实魏池知道,这次不是裴鹭云就是自己,这虽然是两个不相干的人,但是都是向皇上施压的借口。裴鹭云自然是不说,自己不留兵部多咋也是没有给王允义面子,至于自己的把柄么,那可比裴大人多了不知多少,动自己还能顺便收拾了燕王秦王,可见好处也是不少的。最终自己没被选中,是因为王允义真的还算有点良心么?
    “我有几两重?哪里值得他亲自动手,更何况,我哪能掀起这么大的浪……你说呢?”
    “你不相信那些锦衣卫是王允义派的?”陆盛铎冷哼了一声。
    魏池一惊:“他不该!”
    “没有什么不该,哪一天你坐到了某个圈子里,你也能叫得动……”
    “不会、不会……”魏池摆手:“陆大人你脑仁儿进水了。”
    陆盛铎没有再说,只是叹了口气:“别看着弹劾王允义的人那么多,真算拆他台子的只有两个胆大的。一个是裴鹭云,一个是你魏大人。皇上自然都想保,姓裴的官高位重,动起来难些,但是你也不容易,不论朝廷上的人怎么说,你到底做了一年燕王府的侍读,你背后就是燕王。燕王和你依旧走得近,王允义估计着皇上到底要先对付着他,不会这会儿去惹燕王,所以你也算是个有后台的。最终他还是选了裴鹭云,他暂时和王爷们站在一边。”
    “短短几个月,我大难不死两次,可喜可贺。”魏池喝了一口茶:“王允义……不会真有……”
    陆盛铎冷笑了一下:“不论他再怎样厉害,最后赢的依旧是皇上……”
    “哦?”
    “这倒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早悟透了这一点,他是准备要全身而退了……等他退了,燕王府可就要小心了。”
    魏池想起戴先生让自己带给秦王的那些话,还有秦王对自己说的那些话。
    处斩二字刺痛了魏池一次,暴毙二字刺痛魏池第二次。
    临近晌午,茶楼的人愈发多了,魏池换茶的功夫,陆盛铎已经走了,魏池呆了一下,觉得跟耍戏法一样,匆匆往茶楼楼下的街上望去,一街红红绿绿的人,人以不知所踪,对案上的茶还温着。
    魏池放下手中的茶壶又拿起——问了锦衣卫,问了王家军,问了燕王……但还没问漠南……特别是还没问祁祁格。
    魏池像个傻大姐一样在小隔间里找了一番,连坐垫也翻起来找了,就像陆盛铎真会躲在垫子下面似的。最后累得气喘吁吁,趴到茶桌上像一条晾在岸边的鱼。
    “又被耍了一次……”魏池打了自己几巴掌,对着门口喊:“掌柜!算账!”
    下了茶楼,魏池就近找了一家小店随便吃了碗面,吃完了就自己乱溜达,走着走着居然绕到国子监来了。想到方向至少是对的,离翰林院也不远了,便随意走进去看看。
    因为是小休,今天的监生特别少,除了进京学习又没有私宅的学子,其他人都溜出去玩儿了。也是……魏池心想,这一轮考试考得他们够惨的,这会儿还不跟得了赦令似的都散了?
    瞿秋瑾这个人十分奇特,不论休与不休都在他的屋里呆着,要说他为国子监出了多少力,那还真说不过去,不过人家拼的就是那劲头,全年不休,至少感情上是好的。要不是瞿司业家财万贯,魏池真要怀疑这个人是带着自家书办来混三顿饭的。魏池路过他门口,想了一下,决定还是要进去打个招呼。
    魏池进去的时候这人正拿了本正经书在看,瞿大人看到魏池进来,赶紧行礼,命仆人上茶。魏池才受了陆盛铎的刺激,这会儿敏锐得和东厂太监似的,一眼就瞄到桌案角落的那个汝窑迷彩瓷盅——看来老小子刚才正玩儿古器来着,魏池突然驾到,人家还没藏好。魏池此刻心情不好,于是便绕着弯子不给别人痛快,说话也不好好坐着说,总是有心没心的往案桌那边绕。瞿秋瑾嘴上和魏池唠嗑,心头却怕这人发现了自己的体己,于是三心二意,问牛答马,笑场了好几次。
    魏池把人逗够了,心情舒畅,于是告辞。瞿秋瑾一颗老心也快被折腾得抽风,魏池前脚走他后脚就收拾东西回了。魏池躲在墙角看瞿秋瑾走得心急火燎,独自偷笑了一番。
    京城的春脖子短,现在已经有点热了,魏池想到格厅那边安静,不妨到那凉快的地方去看看。学校就是这样,热闹的时候真是热闹非凡,连集市都比不了,但一放假就连个人影都没有了,一排排的桌子椅子空放在那儿,看得人慎得慌。格厅都没点灯,有点暗,大木桌使用多年,被这一代代学子的手磨得程亮。旮旯里还刻有不少调侃挤兑人的笑话,魏池看了几条,觉得国子监的学生果然比乡下学生有趣些。看着看着看到有个座子上刻了一句话:我皇多有之,昧昧我思之。这倒是上次月考的考题之一,想必是哪个作弊的刻在了这里,可惜这位学生显然不通篆刻,昧昧二字怎么都像是妹妹……正好讲案上还有笔墨,遂拿手沾了点,想了想,复道:哥哥你错矣。
    写毕,自己先笑了一场。
    出了阁厅就是碑林,这里头刻的是洪武二十八年之前的进士名单。先帝在的那会儿,翰林院还没搬到现在的地方,后来老院子拆了,地盘就并给了国子监,这些石碑最后就留下了。
    魏池找了一会儿,找到了徐樾的名字——徐大人当年考得不错啊!可惜最后经混成了京外官……杜棋焕这个名字果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