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鉴宝灵眼-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是一个小老板的,和人出去了,让我帮着看这东西。”周老斜着眼看了一眼,漫不经心的说道。
  “我说呢,和您这儿根本就不搭。”徐迩恭维道。
  “那是,不过,人家也不容易,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就等着他往回家拿钱吃饭。我说,徐迩啊,不如,你帮帮他,买个东西回去,让人家开个张。”周老一边喝着茶,眼睛不适的瞄一下徐迩,仔细观察对方的举动。
  这些东西是周老和老朋友打赌,一人挑上一些破烂放在铺子里,看谁卖出去得多,输的人请客吃饭。
  “真的?那也太可怜了。”
  徐迩听着周老的诉说,觉得怎么听怎么不对劲,徐迩也不知道为什么。
  “那,我也买两件吧。”徐迩思考了半天,觉得既然周老很想让自己买,拿自己没道理不买不是?
  徐迩指了指那个弥勒佛和旁边的木笛子。那笛子身上也有点光晕,虽然不过半米左右,颜色有点粉白,不过总比没有强。
  周老点点头,那堆东西他也看过,也就那个笛子还不错,会选笛子,很正常,那个弥勒佛,怎么看都是个搭头。
  直到快四点了,徐迩才恋恋不舍得和聊得开心的周老道别,带着笛子和那个搭头的弥勒佛,以及20万元钱,回到了酒店。
  在那里,徐霓刚刚和祁莉莉逛完街回来,正商量着明天考试的事情。
  这一天,过得真是飞快。
  
  第35章 私拍
  
  弥勒佛拿回酒店,就被徐迩放在行李箱里面没有拿出来,毕竟在酒店和别人同住,实在是不方便。
  之后,徐迩就开始为了妹妹的大学之路奔波了起来,每每到了要考试的前一天,徐迩就会跑到那所学校先行探路,什么考场在哪啊、附近有什么地方可以吃东西啊、地形复不复杂啊,都是徐迩需要考察的。
  而这个时候,祁丰州就会带着两个女孩,在京都四处转一转,放松心情,甚至会去京都附近的庙宇求签。
  总之,两个为了考生而相识的男人,奇迹般地建立了一些革命战友之情,成了一对忘年交。
  “哎呦,总算是可以松口气了。”临近春节,各个学校的考试终于落下了帷幕。
  两个女孩考得都很不错,保守估计至少有两个学校可以选择。
  祁丰州年近五十,这些日子可是折腾的去了小半条命。
  “这考大学可真不是人干的事儿,小二啊,我看你这段是时间一有空就四处转悠,可是找到什么好玩的地方了?”祁丰州订的是三天后的机票,飞回中原老家,这几天正好可以放松一下。
  徐迩想了想,有些犹豫的说:“我倒是知道一个私人拍卖,就是不知道你想不想去。”
  最近徐迩和周老打得火热,尤其是知道徐迩是自己年轻时候情敌,带进圈子的新人后,更是情敌的弟子,更是没事儿就要摆出前辈的派头进行提点,与其说是喜欢徐迩,倒不如说是在郭老斗气。
  周老和郭老年轻的时候是情敌,当然争夺对象就是郭奶奶。显而易见,周老输的彻底,虽然现在和妻子也是举案齐眉,儿孙满堂,但是年轻时候的事情,对于老人来说,没有什么道理可讲。
  反正,两人斗气,便宜了徐迩。至少,徐迩就知道了很多京都的地下古玩交易,虽然只去过一次,但是也确实开了眼界。
  “哪啊?知道有什么东西吗?”祁丰州也是在老家有些能力的人,这次亲力亲为的带女儿考试,也不过是想要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因此对于私人拍卖,祁丰州也是非常熟悉,知道能办这种拍卖的人,都是有些实力的,一般情况下都很安全。
  何况,私人拍卖不用交税,还能处理一些敏感物品,所以价格普遍较低。
  “明天,上次是在一个私人会所,我也是以为前辈带着去过一次。这个拍卖很安全的,去的人都是凭卡进场,我有一张卡,可以带一个人。”这张卡是由周老作保,给徐迩办的,不然就算是有钱对方也不会给你办卡。
  “成,咱两去吧,那两丫头要去逛街,咱们去了还碍事儿。”祁丰州一拍大腿,觉得这事儿不错,欣然同意。
  第二天,徐迩将一张在魔都给徐霓办的银行卡里,存了两千块钱,让徐霓和祁莉莉好好去玩,自己则是和祁丰州呆在酒店,等着拍卖会的人来接。
  这种拍卖会因为隐秘,一般都会临时换地方,就连派出去接人的中间人,都是要等电话联系,若是自己去,根本就找不到地方。
  来接徐迩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看起来就很油滑,嘴角长了一颗黑痣的瘦小男人,通电话的时候,对方介绍自己叫耗子,倒是人如其名。
  耗子开的是一辆看起来很破旧的奥迪,但是一上车,就会发现里面的坐垫、椅背都裹着毛毯,坐上去非常暖和。
  “两位老板坐好了,我们这就开车。”耗子开车水平不错,就算是在京都,也很少被堵车。
  两人坐在车上,一边闲聊一边向车外看去,越走感觉两边的道路越熟悉。
  “这不是去那个什么音乐学院的路吗?”祁丰州看着外面的景色和徐迩嘀咕,“这年头,拍卖都放在学校里面了?”
  “想来也没有人会去学校里面抓人吧?”徐迩也有些纳闷,上次的私人会所就很不错,一般人也进不去,不明白为什么这次就换成了学校里面。
  当然不是在学校里面举行拍卖,而是在音乐学院后面的一处平房里面,从外面看就是一个普通的四合院,但是里面却另有乾坤。
  一进门,徐迩就感觉到四周有着七八双眼睛看着自己,这样一个小小的四合院里,戒备如此森严,也从一方面显示了举办者的能力和拍卖物品的价值。
  祁丰州虽然外表镇定,但是心里也是非常震撼和激动的,从他以前参加的几次私人拍卖来看,这次肯定有特殊的好东西要拍卖。
  祁丰州握了握手里的密码箱,怀疑自己带的钱是否够用。
  又看了看徐迩手里的箱子,寻思着到时候要不要和徐迩借一些钱周转。
  拍卖会就在四合院的院子里进行,那里已经摆了是几个椅子。
  徐迩和祁丰州到得有点晚,所以坐在了较为靠边的位置。
  十几个人,三三两两地围在一起说话,没过一会儿,四个一看就是练家子的男人,抬了一个摆台进了会场,之后站成一排,一个四十多岁的,穿着西服,看起来非常和气的男人走了进来。
  “诸位,远道而来,参加这次的小型聚会,鄙人彭城,在此代表主人表示感谢。废话不多说,这次一共有十件物品拍送,咱们先来看第一件‘战国饕餮莲纹方尊’,起拍价十万。”
  徐迩吓了一跳,一上来就是战国青铜器,那后面的东西岂不是会有国宝级的?
  可当两个壮汉将那只‘战国饕餮莲纹方尊’拿上来,徐迩才松了一口气,却也有点遗憾。
  所谓的‘战国饕餮莲纹方尊’看起来就是老物件,不过是生坑,刚刚出土的,难怪一上来就卖这个,一般人还真不会要它。
  刚开始没什么人出价,后来一个戴着金链子的男人举了一次手报了一个‘十一万’的价格,迅速将‘战国饕餮莲纹方尊’拍走。
  之后又有了几幅明清时期的字画,都是小有名气,在十几、二十万成交的价格,其中一幅山水图祁丰州见猎心喜,以十九万的价格拍了下来。
  但是连续四五件,都是这种不温不火的物件,惹得下面几个脾气不好的,开始有了怨气。
  主办方看到现场有些失控,连忙换了一件比较吸引人的拍品上台。
  “大家都知道,现如今大家都知道,好的东西越来越少,传承有序的物件更是十中无一,今儿我这里呢,就有一件比较特殊的物件,传承有序,不可多得。”
  说着,就有人将一幅画作放了出来。
  “又是书画,我说今儿是要开书画展啊?”一个很年轻的人尖酸的来了一句,引起了几个人的共鸣。
  不过等到画作被挂好之后,这些人也都不叫唤了。
  一幅虾趣图,五尺见方,三条游虾在水中嬉戏,旁边有三片荷叶散落,落款是白石老人。
  ‘轰……’的一下,十几个人全都静了下来,就连不是很喜欢国画的徐迩也看得入迷。
  白石老人的虾趣图,看着画卷上明亮的淡白色光晕,徐迩有七成把握,这是一件真品。
  至于那三层,是因为徐迩不能保证这不是另一位画家的临摹。
  所以徐迩不是很喜欢书画,这类古玩的鉴定实在是很难。
  “起拍价二十五万,一次举牌至少一万起价。”
  “三十万”
  “三十五万”
  “三十七万”
  “四十万”
  “四十五万。”
  。……
  直到最后,这幅虾趣图以五十万成交,由一位衣着靓丽的女士拍得。
  之后整个会场的氛围就被炒了起来,接下来的一件宋代官窑僧帽壶更是以接近一百万的价格成交。
  接下来一件比一件精美,甚至于徐迩还看到了一个宝光现行的外国油画。
  由于徐迩对油画一窍不通,便也没有出手,天下间的珍玩太多了,也不可能被徐迩一网打尽。
  最后的拍品是一件整个由一块水种双色翡翠雕刻成,带有浓郁华夏色彩的‘翡翠福寿如意首饰盒’。
  整个盒子大约有女士的手提皮包大小,主体是乳白色,盒盖上翠绿色,通体晶莹剔透,刀工流畅自然,一看就是宫廷御用,气质端华。
  起拍价九十万,在座的几位女士轰然疯抢,最后飙到了二百八十万,整整翻了三番。
  随着‘翡翠福寿如意首饰盒’一锤定音,这次的私人拍卖会也进入到了尾声。最后一个环节,就是主办方将一些自己叫不准,或者是打包购入的物品,摊放在场地里,看中的就在一张纸条上填上价格,最后由出价最高者获得,也就是俗称的暗拍。
  祁丰州向来不重视这一部分,但是因为不可以提前离场,只得陪着徐迩闲逛。
  不过由于徐迩多少懂一些古玩知识,而且对杂项比较有心得,两人边走边说,倒也不觉得烦闷。
  期间,徐迩‘不经意’的路过一箱子古墨,简单解说了一下练习书法使用古墨的好处,又表示自己最近正在练字,和守在旁边的服务人员了解了一下古墨的情况,然后随手写了一个条子,交给了服务员。
  私拍结束后,徐迩顺利的用十万元买到了一箱子的古墨,和祁丰州各有所获的回到了酒店。
  第二天,四人痛快的游览了一下京都,彻底将之前考试期间的紧张散了出去。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徐迩带着徐霓回到了猫耳村,原本徐迩是想回家过年的,但是刘云花和徐彦斌都不太欢迎徐迩回家。
  因此第二天,徐迩就联系了一个进城的货车,离开了家乡,回到了魔都。
  
  第36章 古墨
  
  徐迩觉得自己的人生被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在老家,一部份在魔都。
  在老家,虽然从小就生活的家里,但徐迩是不被看重的人,他的父亲厌恶他,一看到他就会想起自己的耻辱、不堪的第一段婚姻。被女人抛弃的徐家老二,是徐延斌年轻时候的绰号,这个名头让徐延斌每次看到长子,就想把这个孩子丢掉。
  刘云花讨厌他,将徐迩视为侵占自己孩子财产的孽种,虽然没有打骂徐迩,但是冷暴力往往更为伤人。
  徐迩觉得自己在那个家里,就是一个多余存在,所以徐迩顶着风雪毅然决然的回到了魔都。
  在魔都,徐迩收到了二爷徐栋梁一家子的热烈欢迎。
  二爷三叔会和自己聊天,三婶和二奶会给自己做年夜饭,两个弟弟会带着他一起玩游戏。
  这才是生活啊!
  过了初五,徐迩终于有了心情盘点自己在京都的收获。
  因为房子还没有装修好,所以徐迩依旧住在以前住的地方。
  这里虽然不是很方便,但是胜在现在只有徐迩一个人,陈知北和曲风一直在日国,过年也只是打了一个电话回来。
  徐迩将那箱子古墨先拿了出来,将里面所有的东西挨个放在桌子上。
  一个个放在手里自仔细的感应。
  这些古墨大多都是清朝时期的珍玩观赏墨,上面都有描金的各种山水人物画,甚至有的还有制墨人的名字,或是堂号。
  这些古墨现在确实不怎么值钱,或者说并没有引起重视,不过是杂项中的一种罢了。
  不过徐迩倒是很喜欢,在徐迩的印象里,只有这种墨锭才是可以用于书写的墨,现如今外面卖的那种放久了就会发臭的墨水,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徐迩将这些古墨根据类型分好,再将几个自己现在不是很好界定的古墨单放在了一边。
  在华夏历史上,墨的历史久远,且各种墨品繁多,大致可按照制墨的原料划分为松烟墨、桐烟墨、漆烟墨、油烟墨等。
  因为墨的主要原料是烟料、胶以及中药等,因此又有了药墨。
  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们使用的墨是天然产物,直到汉代,才出现了人工墨品。
  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最早记述制墨的方法。即:“用上好烟捣细,过筛;一斤烟末和上五两好胶,浸在梣树皮汁中,再加五个鸡蛋白,又将一两朱沙,二两犀香捣细和入,放入铁臼,捣三万下。每锭墨不超过二三两,宁可小,不可大”。
  从这上面就可以看出,古代的墨都是香的,不像现在的墨,离近了都觉得难受。
  直到唐宋时期,墨锭基于工艺、艺术性,成为了一种被人追捧的艺术品。
  苏东坡甚至说过“墨成不敢用,进入蓬莱宫”的话。
  到了明代,更是出现了成组成套的丛墨,墨的装饰图案,更是千变万化,已达至纷然不可胜识的地步。甚至于被人放入上好的金丝楠木制作成的匣子,以便于携带。
  徐迩得到的这一箱子墨锭,仔细分辨后,就成为了四组分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个时期的四套山水人物套墨。
  这些墨锭几乎全是成套收集的,徐迩从看到的模糊的画面中也可以看出,最初收藏这些墨锭的人,是一位民国时期的收藏家。这里每一块墨锭,几乎都是那位收藏家辛苦搜集起来的,也不知道这些墨锭为什么会成为私拍的物品。
  大约是世事变迁,这些墨锭的主人没能保住它们,亦或是家里出了败家子,不过这些都不是徐迩需要关心的事情了。
  现在徐迩的主要精力在那三块,并不成套,单独的墨锭上。
  其中最醒目的一块,是一个椭圆形的朱砂墨,前面印的是龙凤呈祥样式,后面印的是天启元年程君房制。
  程君房是谁?明代大名鼎鼎的制墨大师,《程氏墨苑》的作者。
  现如今流传下来的作品,几乎全都收藏在国家各大博物馆里,私人收藏极为稀少。
  就这一块墨锭,就把之前徐迩花费的买古墨的钱,全都赚回来了。
  第二块是一块蟠龙纹墨锭,后面印着乾隆丁巳年制,看着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它的下面被人用刀子削掉了一块,从残存的影像来看,它的上一个收藏者对它异常珍视。
  这很矛盾,既然喜爱,为什么又要削掉一块,就算要辨识真伪,也不用这么野蛮。
  不过这块墨锭还是挺香的,凑近了就会闻到一丝非常特殊的香味。
  似有似无,犹若花香,又有点像是竹子的清冽,悠远奢靡。
  当徐迩将它拿起,重量很足,像是一个小铅球一样,放回桌子上,手留余香。
  徐迩知道古代人喜欢在墨里面放香料,可是这块古墨里的香料是不是放得有点多啊。
  心里虽然吐槽,但是徐迩也知道这块古墨绝对是个好东西。
  最后一块古墨,也是徐迩当初出手将一箱子古墨都买下来的最主要的原因。
  规规矩矩的长方形墨锭,上面有用金沙描绘的风月无边四个字,侧面,则是落款,一个让徐迩惊异连连的落款。
  “建隆五年李廷圭制”,下面还有一个已经看不太清的红色印章。
  李廷珪,也写作李廷圭,南唐制墨大家,徽墨的奠基人。
  他制作的李廷珪墨,也称李墨。被称为天下第一墨。
  在宋代的时候,就有着‘黄金可得,李氏之墨不可得’的盛状。
  李墨松烟轻、胶质好、调料匀、锤捣细,据说存放五六十年后,仍“其坚如玉,其纹如犀”。更神奇的是,李墨“其坚利可削木”,抄写《华严经》一部半,才研磨下去一寸,存放数百年,研磨时尚有“龙脑气”。
  徐迩以前看《古玩指南》的时候,对古墨这一部分就特别痴迷,没想到,竟然会让徐迩真的见识到天下第一墨的风采。
  徐迩迷恋的看着李墨身上的宝光现行,各种奇异的香料、珠宝、名贵药材的影像,浮动变幻着,整个房间犹如一个正在时刻变幻的投影仪一样。
  徐迩小心翼翼的抚摸着墨身,细细的松纹布满了墨锭全身,很压手,比其他的墨锭要重很多,墨锭微微泛蓝,光可鉴人。
  细细闻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