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准跟我说话-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姚强当时光顾着激动紧张了,别的都没怎么注意,现在只还剩下点隐约的印象:“那哥们应该是省示范的,我记得是他们的校服,个挺高,戴个眼镜,长得挺——”
  他看着跟于笙一块儿出门看情况的靳林琨,张了张嘴,又揉了下眼睛:“帅……”
  段磊听得正到兴头上:“说啊,然后呢?”
  姚强:“哇哦。”
  相逢即是缘。
  在姚强同学一点一滴拼凑起来的回忆下,时隔一年再度会面的双方再一次气氛和谐地握了个手。
  “还有这回事?”
  于笙蹙眉:“什么时候,去年?”
  靳林琨早猜到他忘了,擦着眼镜笑了笑:“对……那天我刚拿了处分,心情不好,想找个网吧试试换种人生。”
  结果换种人生的第一步就被啤酒绊了个岔。
  在被一群人围上来找茬的时候,隔壁那个被他喷了一衬衫啤酒的男孩子扔下鼠标站了起来。
  明明挺无害的小虎牙,气势却冷冽锋利得叫人本能打怵:“有完没完?学习好怎么了?”
  ……
  于笙顺着他的描述回忆了一会儿,依然没什么太深的印象,倒是先想起了靳林琨那天为了忽悠他留下说的“他们见面一周年”。
  当时他隐约觉得不对劲,但还没来得及问,就撞上了靳父靳母偷偷回家。
  后来事太多,也没想起来问。
  姚强恢复了记忆,就更忍不住好奇:“靳老师,所以你穿黑衬衫,是为了纪念你跟笙哥的初见吗?”
  靳林琨如实回答他:“是因为觉得黑衬衫真帅。”
  “……”
  毕竟当时还是见什么帅都想学的年纪,靳林琨看见了于笙穿着黑衬衫身手利落一拳一个小朋友的架势,就觉得这个装束很有高手风范。
  至于那天那个路见不平出手相助的朋友,阴差阳错在一起打了场架,打完就散了。
  萍水相逢,没来得及问名字,后来也一直没能再见着。
  直到暑假,靳林琨去买煎饼的时候,无意间听见扫把头压低声音指挥带来的帮手:“就找那个虎牙的,一起上,给他点厉害……”
  靳林琨觉得这个故事其实挺值得感动:“缘分,兜兜转转。”
  “转个头。”于笙根本不给他面子,“你要是不路痴,你们家就在我走正门上学的路上。”
  一个人要是太不着调,有时候天意可能也会适当地配合配合。
  生日这两天的经历太丰富多彩,靳林琨跟于笙一起去结账,回来的路上都还有种不真实感:“会不会是梦中梦?”
  “要确认一下吗。”
  于笙现在还在想靳林琨当初在校门口那句“包子都吓掉了”,觉得自己很适合帮他清醒清醒:“自己挑,揍哪儿。”
  “……”靳林琨:“不是梦,确认了。”
  他们是趁班里人没注意溜出来结的账,这会儿已经不是饭点,楼梯间空荡荡没什么人,安静得能听见两个人的脚步声。
  靳林琨走在前面,听见于笙叫他:“哥。”
  靳林琨转回来:“怎么了?”
  “你那天。”于笙抬头看他,“到最后心情好没好点?”
  靳林琨愣了一会儿,眼尾无声弯下来。
  他点点头,唇角扬了扬,答得很认真:“好到不行。”
  当时他们还都不认识,面都没仔细朝,其实也谈不上有什么太深的感受。
  但在那个时候,忽然就有个人出来,什么都没问,扔了鼠标顶不耐烦地跟他站在一块儿。
  感觉比做十张卷子全对了都好。
  于笙看了他一眼,把人扯过来。
  小朋友难得主动抱他,一点气流打在颊侧:“哥。”
  “不信?”靳林琨下意识抬手,摸摸他的头发,“真的,我当时——”
  于笙在他耳边碰了碰:“生日快乐。”
  …
  年末将至,也就意味着一学期的内容到了该收尾的时候。
  给靳老师过生日的快乐没有持续多久,七班同学们就和整个三中一起,陷入了新一轮学习的洪流里。
  和其他同学毫无创意的祈福不同,七班的朋友圈里充斥着“转发这件黑衬衫,带你起飞”、“转发这个靳老师,英语包过及格线”、“转发这个笙哥,该内容已删除”之类看起来仿佛非常神秘的锦鲤。
  第一次这么玩儿命复习冲刺考试,段磊他们甚至有点魔怔,在课间偷偷算塔罗牌。
  “都别动,别说话,心诚则灵。”
  体委非常肃穆,一只手按在胸口:“神秘的塔罗牌哟,请告诉我,我们期末考试能比期中再高五分吗?”
  于笙在“塔罗牌哟”这一段就有点听不下去,起身想走,被班长好不容易劝住:“试试,笙哥,我们需要你身上的玄学之力,你再坐一会儿……”
  学委点兵点将数了半天,最后颤巍巍抽出一张倒吊人。
  这群人没一个会玩塔罗牌的,对着牌上的花纹面面相觑:“什么意思?”
  “考不好不如上吊?”
  “股悬梁锥刺头,复习更有效?”
  “说不定是说,咱们的分数下一次能倒过来。”
  ……
  “没事没事。”
  段磊给跳起来追杀生活委员的体委让了条路,拍拍前排受惊的杨帆,让他安心继续学习,替大家挡着可能忽然进门检查纪律的主任:“体委这次考了200分整。”
  高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光是意义上带来的压力就不言而喻。
  学委和杨帆的宿舍前排了长队,都是捧着练习册埋头苦学的七班同学。
  于笙不住校,被抱着腿哭诉这道题太难了的几率小一点,但也经常多留一节晚自习,简洁明了地讲些各科的难点和易错点。
  尤其最后到了临考前那几天,于笙干脆跟着上满了最后一节晚自习。
  “笙哥,这样没关系吗?”
  段磊操心得很,不知道靳林琨和于笙的关系的时候担心他们笙哥的安全,等知道了两个人的关系,就开始担忧这样会不会影响他们的家庭和谐,“你给我们补课,靳老师会不会太孤单……”
  “没事。”于笙判着他们同学自己加练的模拟卷,“他回家了。”
  段磊:“!!”
  虽然他们笙哥只简单说了四个字,段磊却已经脑补出了波澜曲折的一段故事:“他怎么回家了?你们闹不愉快了吗?是因为聚少离多吗?我们去路上一边跑一边喊靳老师不要走录视频给他看还来得及吗?”
  于笙:“……”
  一月初就过年,省示范要提前进入二轮复习,过年前还要再补一个星期的课,期末考试也比三中早了一周。
  靳林琨不跟着补课,本来还想陪着于笙考完试,过年跟着家里去海南待两天就赶回来,结果还是被于笙扔了出去。
  还带了满满当当一行李箱的手作糕点小礼物。
  段磊长长松了口气,回去通知一群人不用去买横幅了:“还好还好,笙哥他们家很和谐……”
  于笙看了看桌上铺开的卷子,觉得自己幸好还没布置作文。
  不给他们机会发挥,都不知道这些人想象力到底还能有多浩瀚。
  批改完卷子,又把依然有问题的地方订正整理到一起,时间就已经挺晚。于笙翻墙回了家,放下东西冲完澡,正好接到了靳林琨发过来的语音聊天。
  两个人在一块儿待久了,临睡前不说几句话都不习惯。
  靳林琨担心小朋友睡不着,被父母押着帮忙算期货汇率,困得声音都有点含混,还是守到了他把事情做完:“在做什么呢?”
  这人的声音原本就显得磁性,搀上点困倦,莫名缱绻地在耳边绕了一会儿。
  于笙夹着电话,单手把鸡蛋磕进碗里搅匀:“夜宵。”
  蛋液碰上烧热的油,刺啦一声响起来,隔着电话好像都能跟着闻见格外嚣张的香气。
  知道他吃不着,于笙还挺体贴:“哥,视频吗?”
  靳林琨:“……”
  多少还有良知,于笙跟他开了句玩笑,就停止了深夜放毒的行为,把厚蛋烧换了个盘子装出去:“你呢?”
  靳林琨摸了块饼干,枕着胳膊翻了个身:“算什么时候才能过完年。”
  照理考完试就能清闲下来,于笙也能赶回去跟着他们过个年。但考试结束正好是对题目印象最深刻的时候,这时候订正错题查漏补缺,效果要比隔一周再回来好得多。
  省示范也是因为这个,才特意把期末考试往前提了一个星期,考完试再上一周的课。
  三中老师们也要回家过年,于笙对班里预习当复习的进度大致了解过一遍,决定留下给这群人补补基础。
  高三就这么一年,靳林琨对这个决定挺支持,就是有点想男朋友。
  于笙自己坐在床边,夹了一筷子厚蛋烧放进嘴里,听着对面悉悉索索翻身的动静,抬起嘴角:“不着急,你好好陪叔叔阿姨。”
  靳林琨:“叔叔阿姨觉得礼物和点心来就行了,没必要带人,我可以回去。”
  语气实在模仿得太像,于笙没忍住,笑了一声。
  靳林琨觉得他这种幸灾乐祸不太厚道:“还笑,你知道多沉吗?进去差点就超重改托运了,最后还是行李重量转自重才混进去的。”
  于笙还没听过这种操作:“什么叫行李重量转自重?”
  “就是蛋黄酥真好吃。”
  靳林琨现在想想,还有点意犹未尽:“麻薯也不错,无骨凤爪味道入得刚刚好……”
  好不容易把超重的部分吃完,靳林琨还很担心于笙,打电话认真跟他保证:“很快,我去待两天就回家。”
  于笙也挺担心,看着飞机所剩无几的登机时间:“是得快点,不然你就能直接回家了。”
  ……
  男朋友异常沉得住气,半天没能套出来想听的话。
  靳林琨有点儿遗憾,又觉得这样也很好。
  小朋友一个人在家也不怕寂寞了。
  也知道走的人就是离开几天,不论走到哪儿,都肯定会回来了。
  两个人聊天没什么核心思想,发散地东拉西扯了一会儿。靳林琨实在困得不行,最后没撑住先睡了过去。
  终于把对面聊到睡着,于笙带着耳机坐了一会儿,沉稳地站起来,把手机放在了枕头边上。


第一百章 
  靳林琨发现最近于笙好像经常忘了挂断微信语音。
  有时候他半夜起来喝水; 就会发现手机还连着; 顽强地用最后一点电量给他闪着小红灯。
  还能听见另一头均匀清浅的呼吸声。
  靳林琨觉得这个习惯就很好。
  在第二天聊天的时候,靳林琨顺便假装无意提醒了男朋友一句; 平时记着点带充电宝。
  于笙没太明白他怎么忽然出来这么一句话:今天考试,带充电宝干什么?
  靳林琨心说免得晚上不够; 听他说考试; 才意识到已经到了三中的期末考。
  升学压力大; 省内高三假期普遍短得要命。和省示范的安排不太一样,三中的课程一直上到腊月二十五; 腊月二十六七两天期末考试。
  学生回家过个年,一个星期就要再回学校上课。
  想家想小朋友:没事,这次老师们有什么要求?
  于笙正给钢笔灌墨水; 单手回消息:还是压分; 说这次题难; 不准超过六百二。
  今年的雪比去年多一点,昨天晚上就开始飘雪花; 今天路面已经积了厚厚一层,钢笔都被冻得有点不顺畅。
  于笙给笔尖呵了口气; 在纸上顺手划了两下; 拿过手机,把路上随手照的两张雪景发了过去。
  想家想小朋友:下雪了?冷不冷?
  想家想小朋友:出门记得多穿衣服,带热水袋,蒜苗们还好吗?
  于笙:不冷,热; 蒜苗们很好吃。
  早一遍晚一遍,于笙早被他唠叨烦了,该添衣服添衣服,该带热水袋带热水袋,根本不知道冷字怎么写。
  话题紧跟着就发散到了蒜苗的做法上面,于笙点开那两张照片看了看,剪裁修了下边角,想起段磊他们经常说的,顺手加了个滤镜,重新又发了一遍。
  靳林琨看着白的发光的滤镜,福至心灵地想明白了小朋友忽然给自己发照片干什么:好看,真漂亮。
  想家想小朋友:你看这棵树,它上面的积雪和沟壑纵深的苍老树皮产生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体验。
  于笙:“……”
  靳林琨还在自由发挥:第二张的垃圾桶,处在整个画面的角落,和新雪的洁白纯净彼此反衬……
  于笙:收。
  于笙:第一句就够了。
  靳林琨意犹未尽:不够,我还能夸
  ……
  发现全校第一从坐下开始就在摆弄手机,小半个考场都没心思复习,凑在一块儿讨论于笙手机上是不是什么不为人知的复习秘籍。
  好奇到不行。
  “会不会是精华复习资料?”
  第一考场的成员基本不流动,不少人都很熟,凑在角落里讨论:“或者是转运符,一看脑子就变清醒那种。”
  一班班长表示赞同:“说不定是,听说七班现在有一套独立的备考祈福系统。”
  有人听不明白:“这东西怎么独立?”
  一班班长:“就是只有七班能看懂,只有七班能用,而且据说还特别灵。”
  就比如“靳老师包过包会符”、“笙哥原声起床闹铃,百分百有效”、“老贺唠叨版助眠白噪音,精简省电版,时长仅1小时45分钟”。
  ……
  一群人不明觉厉,信服地连连点头:“厉害厉害……”
  身为讨论的核心,于笙对考场上的暗流涌动倒是没怎么察觉。
  学委跟杨帆都在第一考场,趁着最后的时间,过来争分夺秒地问了几道题。
  于笙逐一讲完,看了看表,又抓紧时间问了一句有经验的压分选手:你平时是怎么压分数的?
  上次期中考试分压得很不成功,于笙的成绩依然有点过于显眼,导致他们校长在省示范校长面前很没有面子。
  虽然不太能理解两个校长为什么甚至连“我们学校学生压分比你们熟练”这种事都要一较高下,但于笙还是打算象征性地努一努力。
  靳林琨想了想:好办,选择题答题卡。
  他在这上挺有心得,给于笙分享:在保证大题正确的情况下,算一算你需要扣多少分。除以单道选择题的分数,然后把那些题空着不涂,误差基本不超过五分。
  于笙觉得有道理,顺手截了张图,准备看看一会儿能不能想起来付诸实践。
  手机亮着,截图就在屏幕上。
  被一群人怂恿了半天、屏息凝神借着放东西的机会路过于笙放在桌边的手机,想要一窥状元秘诀的无辜一班同学:“……”
  考试预备铃响,于笙拿着书包去放东西,靳林琨的消息又在锁屏上跳出来。
  想家想小朋友:照片特别好看。
  想家想小朋友:要是上面带人就更好看了。
  于笙没忍住抬了下嘴角,顺手关了手机,一起放进了书包里。
  两天的期末考试,收割了不少年轻人的头发。
  最后一门英语考完,平时还热热闹闹的校园几乎清净出了放假的既视感。
  七班内部,段磊一脑袋磕在桌面上:“怀疑人生。”
  姚强奄奄一息,扶着墙往自己班教室挪:“进考场前,我觉得我是这个世界的王。”
  “让让,兄弟。”他们体委也扶着墙,被姚强挡在了门外,“打开考卷,我才知道江山原来已经易主了。”
  期中和期末通常相互对应,一次出得简单,另一次一定偏难。这次试题只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基础,剩下的全是拔高题。
  三中总复习开始得晚,第一轮总复习才正式结束,老师们还在给这群人抓基础。更难的还没讲没练,现在不会其实也正常。
  虽然分数难免偏低,但也是普遍下降,名次未必就会受到影响。
  “其实道理我们都懂。”
  面对老贺的安慰,班长依然趴在桌子上,代表同学们发言:“主要是考完试不这么丧一会儿,万一考砸了没法解释。”
  要是考完试就活蹦乱跳号称考得不错,万一发挥失常考了个低分,丢的至少是半个学期的人。
  但这样命悬一线地挪出考场,考得不好可以说是手感一般,考好了还能装逼一把,跟人谦虚表示:“没有没有,运气好,考完自己都没想到……”
  考了快十二年的试,一群学生早总结出了最合适的生存之道。
  “行吧。”老贺对同学们的生存之道心服口服,“本来还想带你们去打雪仗的,那你们还玩儿得动吗?”
  ……
  命悬一线的同学们一秒钟就从线上跳了下来。
  这场雪本来就不小,一开始段磊他们还以为考完试雪就化得差不多了,担心了一宿,结果一场雪硬生生下了两天。
  后操场没人去,雪积了厚厚的一层。
  “五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雪。”
  传达室的爷爷慈眉善目,欣慰地看着拼命撒欢的一群年轻后生,把自己的三轮车贡献了出来:“有簸箕,有盆,有铁锹,你们用什么就拿……”
  据说老贺上高中的时候这位爷爷就在传达室,舍不得这里的校舍和孩子们,退休了又回来发挥余热。
  体委本来带了一群人,密谋要做个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