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个平民的哲学(连载)-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言:
我是一个平民,一个真正的平民。每天8点钟去上班,干活,也就是工作。有时候也闲下来和同事们吹牛,那也是工作不紧张的时候,内容天南海北,家常里短。什么什么谁谁谁结婚了哦,他又和老婆吵架了哦,完了又好了哦,谁家高压锅暴啦,谁谁谁炒股赔了,谁赚了,姚明如何如何,欧洲冠军杯赛况如何如何。霉菌在伊拉克死人了如何如何,等等等等。。。。。。。。

  完了听领导训话,汇报工作,表示决心,然后拍拍马屁,和领导共享下打火机,吞云吐雾一番,领导一高兴,恩,今天表现不错,下班。然后撒丫子跑,要不然被抓住加班就惨了。到了月底,眼巴巴等工资:再不发工资就只能去朋友家混饭吃,美其名曰:偶今天高兴,到你家看你来了,准备酒菜伺候大爷。等到发工资的那一天,盯着那薄薄的几张钞票:什么时候才能厚点啊,先不管它,享受下再说,吃吃喝喝,等到还剩下最后一张的时候开始把裤腰带紧一下,开始忆苦思甜,搬指头算下次发工资的日子还有几天。周而复始,有时候鼓起金鱼眼看看漂亮MM,流流口水,然后摸摸口袋,继续保持深沉。。。。。

  不过平民也是有理想滴,也是长了脑袋的滴,也是会思考问题的滴,平民也是有自己的哲学滴。偶今天就来写一些一个在社会底层生活的平民对哲学的思考,恩?偶不喜欢吃鸡蛋,谁给我送那么多鸡蛋?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写在前面——关于哲学的通俗化
本人不是哲学专业人士,虽然喜欢思考问题但不喜欢看枯燥无味的东西,所以从未看过任何哲学专业书籍,一定要说的话,那便是上学时的政治课,不过考试成绩极差。唯一能吸引我的东西是教科书中的故事,参加工作之后,由于现实与理想中的情况相差很远引发对社会的思考,进一步才认识到哲学在人类社会的中心地位,这才引发对哲学的思考。本人兴趣广泛,小时侯的理想是天文学家,从小对天文学感兴趣,上中学时开始喜欢历史、地理、生物,对这些无关紧要的课程的兴趣远大于其他课程。由于参加工作从事医疗仪器专业,对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软硬件有一些了解。工作之余对经济、社会、哲学有兴趣,但不够精深,知识更新的渠道也主要来自比较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但由于知识所限,也只能看懂通俗的文章。如果写起文章来,恐怕也写不出什么精深的理论,不过,老把自己的想法憋在心里也比较难受。于是写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

  前面说过本人只能看懂通俗的文章,可仔细想一下还是有其意义的。也就是说和我一样的平民大有人在,谁没事吃饱了撑的看那些专业书籍,就我看来,上学的人上政治课打瞌睡,上班的人政治理论学习打瞌睡的大有人在。至少我是这样,居然还要考试,要命啊。虽然政治不等于哲学,但口口声声要求大家具有*主义哲学观却拿来一本厚厚的专业书要求学习。。。。。不能通俗点么,这样看的人也会多些。我就是有这种想法的,不过我不是写的*主义,我只写我自己对事物的观察,见解,爱不爱看随你,我也只写通俗的东西,希望大家能看懂,不过我不出题考试,别紧张。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写在前面:我对哲学的看法
恩,从哪里开始呢?哦,对了。我在写这些东西之前也曾经到处游历,不过没有用脚,网络普及了嘛,那时叫冲浪,偶路过了一个叫物质与元间的世界的网站,是个人办的,作者是郭绍华,我的博客上有链接,他出版了一本书也叫物质与元间的世界,是一本哲学类的书籍。下面的文章是当时我发表在论坛中的,也可以看做是我对哲学的看法:

  由于工作的关系,先生的书本人只是粗略的翻了一下,再次至歉。今天只能谈谈粗浅的看法。本人非常喜欢本书的导言,例如哲学是最平常最普通的常识,庄子说过:道在砖瓦上,道在粪土上。形象的指出哲学的普遍性。不过再往后看,觉得先生有违背这一原则,既然哲学是最平常最普通的常识,如何本书的语言如此专业化?先生在导言中说:本书之所以仅以一个纲要的形式提出,主要是考虑到现代化的快节奏使人们没有时间去读很厚的书。其实不然,厚不厚没关系,关键是吸引读者。对于先生的理论,要能理解还需要时间,但今天我要谈谈我对哲学的看法,以便于今后与先生及诸位网友交流。

  哲学是一门人文的学科,他与其他的自然科学不同的地方在于视角的不同,哲学讲究整体性,讲究全面性,能解释一切事物,并能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自然科学则不同,讲究精确性,实践性,实证性。不讲究能解释一切事物,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科学还无法解释。而哲学则不一样,比如在基督教中最后还可以听到上帝会安排一切的,给人以答案,以安慰。这是哲学存在的基础。这也是科学无法代替哲学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看问题的方法和方式,总是会存在这样和那样的差别,作为个体,在蚂蚁与蜜蜂高度统一化社群中也是有差异的,只是个量的问题,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思想,我称之为个人哲学。如果不存在合作,就会有无数哲学思想(对于个体的影响而言),但我们是一个群体的社会,为了竞争的需要,要有合作,毕竟两个人的力量是比一个人的力量要大一些的。两个人合力是需要沟通的。就会有个思想统一的问题。于是产生社会哲学,可以这么看,社会哲学是把人们结合起来的纽带。但如何使人们接受别人提出的思想?这与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差不多,弱肉强食。细看时会发现,差异性很重要,比如有人掌握暴力,有人掌握财富,有人掌握知识。这些可以使人们接受或被迫接受他人的思想。如果说,个人哲学随着个人的消亡而消亡,那么,社会哲学随着社会各阶层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与是否绝对正确毫无关系。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社会哲学,与该群体中个体的个人哲学是否完全一致没有关系,它只取决于群体内各种力量的对比关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社会哲学,在那个时代是正确的,现在看来是可笑的。举个例子:古时候的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在那个时代就是真理。也许有人会说,科学是唯一的真理,其实也不一定,今天的科学在现在看起来是真理,明天可能就不是了。上世纪初,科学界曾经一度认为,物理学的所有问题都已经解决,只有2朵小小的乌云;当时已知的物理现象都可以归纳到力学、电磁理论、热力学等高度完美的理论框架里,也许留给后代人解决的物理问题已经不多了。然而正是这小小的两朵乌云引来物理学的巨大变革,导致《相对论》和《量子论》两大理论的建立,他们证明了经典物理学理论是建立在相对正确的基础之上的。其实这也引申出了本书的主题,哲学的相对性以及其带来的变化。这也是本人的个人哲学,本人的世界观,本人只是想发表出来与大家探讨探讨,下一篇讨论什么是哲学的相对性。

哲学的相对性
哲学是相对的,这个命题好象比较深奥,有读者会说了,你不是要大家都能看懂么,恩恩,通俗点的讲法是对于某一个问题或者整个世界,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他有他的看法,这时有人会说了,谁的是对的呢?我的回答是,相对于你来讲,你的看法是对的,相对于我来讲,我的看法是对的,相对于他来讲,他的看法是对的,也就是前一篇文章里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哲学,相对于他自己来讲都是正确的。

  呃。。。。。。呸!这不是唯心主义吗,我还觉得我是皇帝呢,你愿意给我当奴才吗?呵呵,我承认这是唯心主义,不过上一篇有些话要重新提一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思想,我称之为个人哲学。如果不存在合作,就会有无数哲学思想(对于个体的影响而言),但我们是一个群体的社会,为了竞争的需要,要有合作,毕竟两个人的力量是比一个人的力量要大一些的。两个人合力是需要沟通的。就会有个思想统一的问题。于是产生社会哲学,可以这么看,社会哲学是把人们结合起来的纽带。但如何使人们接受别人提出的思想?这与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差不多,弱肉强食。细看时会发现,差异性很重要,比如有人掌握暴力,有人掌握财富,有人掌握知识。这些可以使人们接受或被迫接受他人的思想”。也就是说你可以意淫当皇帝,但是别人不接受,你就要用些手段了。比如你拳头大,把对方打趴下,要他给你提鞋当奴才。或者你给他足够的钱,让他看在钱的分上做回奴才。或者你有足够的知识,让他对你产生崇拜,心甘情愿为你提鞋。如果那家伙什么都不吃,那么恭喜你,你找到了一个个人哲学个人尊严至上的人,建议你换个人试试。社会中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资源,总会有人需要的。现实中的皇帝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指挥的,如果你执意要做理想中的皇帝的话,那么恭喜你,相对于你来说,你的看法是对的。你这时也许会跳出来曰:“废话,根本就不可能”。那么这也是你的个人哲学。现在大家应该明白,我说的相对性是什么了吧。这里有人会说了:“你说的都是理想的状态,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实际形成自己的个人哲学,都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在社会上主流意识还是占主导地位的”。我承认这一点,但每个人对主流意识的看法都有差异,因此,每个人相对与其他人来讲个人哲学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矛盾的根本原因。关于主流意识,也就是我提到的社会哲学,在上一篇是这样描述的:“如果说,个人哲学随着个人的消亡而消亡,那么,社会哲学随着社会各阶层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与是否绝对正确毫无关系。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社会哲学,与该群体中个体的个人哲学是否完全一致没有关系,它只取决于群体内各种力量的对比关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社会哲学,在那个时代是正确的,现在看来是可笑的。”关于哲学是个什么东西,给个通俗的解释:个人哲学是个人对事物的看法,社会哲学是某一群人对事物的看法,所以哲学等于看法。

  也有人说了:“你这就是唯心主义,事物都有它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世界是唯物的,从小我们就知道了,你没上过学吗?” 恩恩,我上过学,也知道唯物主义是什么东西,请看下篇:我对物质与意识的看法。 。 想看书来

我对物质与意识的看法
物质与意识的矛盾关系,也就是唯物与唯心自古以来的争论。

  首先是关于意识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物质在人大脑中存在的形式:意识。意识在我看来,就如同哲学家们所说的,意识是物质在大脑中的映像,关于大脑的具体工作原理,无人得知,所以,关于意识就成了争论的主题。实际上,我认为在这种问题上争论毫无意义。就我目前的认识说几点,大脑主要是一个信息采集,储存;加工,处理然后输出控制的一部机器。与计算机类似。但其创造力,关联能力即所谓的幻想,冥想还有情感及对生存的渴望是现在的计算机无法比拟的(不排除以后会有类似的智能软件),正是这,才使我们不至于呆板而毫无生气。这大概是生物与机器的区别。大脑的信息采集主要通过我们的外部感觉器官与身体内的感觉器官来完成。于是,我们受到感觉器官的制约,比如:我们无法感知紫色以上光谱的光线,无线电波,超声波等。虽然现在可以通过仪器来扩大我们的感官,但我们还是不知道150亿光年以外有什么,不能直接看到电子、原子核,非太阳系行星,就算使用间接的方法,我们也无法看见夸克。另外,还有一个量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材料表面的细微结构,但我们永远也搞不清大尺度上的细微结构,这有时候又是材料发生性质改变时需要的必要的观察。还有搞错的时候,比如地心说。得出第一个结论,我们无法感知所有的物质世界。

  关于存储,所有的信息都储存在神经元中,以电荷的形式存在,但这还不是意识,只是信息。关于这一部分,由于无人能读懂,所以我们不知道一个人脑袋里的最初的信息是什么。但我们可以把它类比成计算机存储器,在那信息也是以电荷的形式存在的,但在那信息有时会因为种种原因丢失。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发明一些校验的方法及备份的方法。那人脑呢?不否认比计算机精密,但不会完全不出错吧,何况自10岁之后,神经元细胞便不再增长,一个个死去,所携带的信息也会死去。第二个结论,我们物质世界的存储映像有可能会出错。

  加工处理呢?我们的科学家同样也搞不清楚人脑是怎么工作的,但有一些结论。比如:我们能看到立体图像完全是大脑加工的,因为每只眼睛所看到的图像是平面的,一个光反射的平面,然后我们的大脑把两幅图组合起来,于是我们看见了。我们把时间放慢,处理时信息从一个神经元流向另一个神经元,当经过某个神经元时突然改变,就会产生一个新的东西。我们虽然不知道脑的工作原理,但我们知道一些简单的物质组合起来可以具有复杂的功能,如同计算机一样,只是由简单元件组成的。又比如蚂蚁,每一只都很简单,但其群体行为却很复杂。另外我们的大脑还不能接受一些实际存在的事物,一个最有名的实验是一张凹进去的脸,脸是一个模型,但却是向里凹进去的。当人们来参观时,从正面看,人们看到的都是一个凸出来的脸,说明大脑在加工处理时改变了原有的信息,加进了它认为是正确的信息。另外还有一个试验,一个教授的助手戴上一副特殊的眼镜,该眼镜所呈现的图像是倒过来的。但该助手在几天适应期过了之后,图像又恢复原状,还能骑自行车。但把眼镜去掉之后,眼前的图像却变成倒立的。我们在赞叹大脑的能力的同时,应该看到两个结论:甲:大脑是由许多简单元件构成,思考过程不过是电荷的变化而已,之所以复杂,实际是进化的结果,与一般的物质运动是一样的。乙:大脑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了加工,我们有时意识到的物质世界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因此我的论点是:世界是唯物的,但我们由于我们的局限性,不可能不带有唯心的思想,不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科学只能使我们更接近唯物世界,但永远无法有一个永恒的真理,哲学也好,科学也罢,都是我们在不断进化中的一个成果,所以,当我们的科学,哲学都只是我们不断进化中的一个成果时,也注定了这些成果只是在我们这个时代相对正确。我们都是宇宙的一分子,永远无法成为他的主宰。于是有人会说了:既然都是相对的,那研究他干什么?我的回答是:“有必要,因为我们是群体社会。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要统一思想,也就是说要尽可能把个人哲学与社会哲学统一起来,尽量作到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之间对该事物的认识差异最小化,这样我们才能把某件事情做好”。本章节主要内容是世界是唯物的,或者是有它自己规律的,但由于我们人类本身的局限,不可能不带有唯心的思想。当我们的科学,哲学都只是我们不断进化中的一个成果时,也注定了这些成果只是在我们这个时代相对正确。为什么要谈到科学,原因很简单,现阶段人类的各种行为所遵守的准则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的研究基础上的。如果科学是相对正确的,那么人类的各种行为所遵守的准则也是相对正确的。顺便说一句,唯物主义也是相对正确的,至少在这个时代的社会哲学是这样的。有人说:“我只相信科学,不相信哲学。”这样吧,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哲学史和科学史。

原始社会时期的哲学与科学
关于哲学史和科学史,有人多人研究它,也出了很多的书。我看得不多,所以相对于我的个人哲学史观和个人科学史观可能和其他人的个人哲学史观和个人科学史观不同,也可能和目前时代的社会哲学史观与社会科学史观有一点出入。不过没关系,我写的就是我的个人哲学,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那是本人的局限。我喜欢看历史书,尽管它不见得完全与史实相符,史学家称史实为第一历史,而他们写的书为第二历史,也就是说是相对正确的。但相对于我来说,必须相信他们的研究成果是正确的,因为我不具备相关的知识,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有人掌握暴力,有人掌握财富,有人掌握知识。这些可以使人们接受或被迫接受他人的思想。呵呵,说了半天废话,只有2句话:一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