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之掰弯国民老公-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高天,快来看,这沟里有泥鳅呢?”他女朋友在院子里叫他。
    “少见多怪。”杜高天咕哝一句,还是老老实实地朝后院走去。夏久胜跟在后面,一起到了后院。
    那条排水沟,被夏久胜加了空间水后,变得清爽了许多,泥鳅也长得特别快,一条条比大拇指还粗。
    “真的,有不少呢。”杜高天看到二尺宽的沟里,有这么多泥鳅在水里游来游去,也惊讶起来。别的溪沟里,泥鳅白天都在淤泥里,一般看不到,晚上才会出来。
    夏久胜拿过一只畚箕,递给杜高天,“要不要抓着玩,捉到了中午红烧给你们吃。”
    “好啊,好啊。”顾曼一把抢过畚箕,放进沟里,嘴里嚷道:“让我先玩一会——”
    沟里的泥鳅,仿佛知道畚箕放下来的目的,一下子四散逃开,有的钻入泥里,有的远远游走了,顾曼大呼小叫着,却只捞到了一条来不及逃走的。
    不过她还是很兴奋,将泥鳅倒进面盆里,又轻脚轻手朝前走,继续去找。
    “这条沟太窄了,既然有泥鳅,你们何不把它挖宽挖深一点。还可以养点别的鱼。”杜高天建议道。
    是哦,为什么自己没想到呢?如果挖到一米多宽,这条沟单是绕着他的院子和菜地,就有上百米了,等于有了个十米宽的池塘了。
    现在自己种的菜不用化肥,有了这条沟,单是沟里的塘泥,都够他做为菜地的肥料了。
    “好主意,我明天就挖。”夏久胜兴奋地在杜高天的肩上拍了一下。
    中午的时候,夏久胜将泥鳅红烧后,炖得烂烂的,汤水熬得半干,这样的味道全进了鱼肉里,用嘴一吸,骨肉分离,除了一根刺,肉全部进了肚子。满满一大盘泥鳅,一下子被大家抢完了。
    当然,夏久胜炒的蔬菜他们也吃了不少,特别是炝炒大白菜、上汤茼蒿,那叫一个鲜嫩。
    “好吃。”几个人捂着肚子,满足得叹息道。
    饭后,夏久胜领着他们,去了大伯家一趟,将菜的价格和数量谈好,又商量了运输方式,才送走了他们。
    
    第10章
    
    回到家里,继续挖上午没有垦完的地,顺便说起将排水沟挖宽挖深养鱼的事,夏爸爸夏妈妈也没什么意见,反正他想尝试就去做。
    辛苦干到傍晚,一家人都累得腰酸背疼。特别是夏爸爸,这些年一直呆在工厂里,很少有机会整天握锄头了,手心都磨起了泡。一碰水,钻心地疼。
    晚饭依然是夏久胜做的,他虽然也很累,但是一停下来,活动了一下身子,就恢复了。
    吃饭的时候,夏久胜看爸爸夹菜都费力的双手,跟他们商量,是不是雇人做农活。
    夏妈妈一听要花钱,就反对,但是听儿子给他一算,又犹豫起来。
    夏爸爸这一次没有支持儿子,他认为今天辛苦,只是因为多了五亩空地,平时里边割菜,边种菜,其实事情并不多,天天分摊下来做,也就几个小时的事。
    商量的结果是,水稻明年租给别人种,菜地继续自己种,如果太忙,就雇临时工帮忙。
    晚上等弟弟睡下,夏久胜一个人去了后院,给新种上的菜,浇了空间里的水,然后进了空间。
    白天匆匆忙忙没留意,现在才发现空间变化很大,几株果树,都长高了一倍不止,藤本的葡萄和弥猴桃,因为没有搭架子,藤蔓爬得到处都是,葡萄藤下面还结了无数串黄豆大小的葡萄,夏久胜意识到自己的疏忽,连忙去后院找了几根竹杆和绳子,搭了几个棚。
    安顿好葡萄和弥猴桃,给这些果树浇了些水,摘了一些成熟的草莓。又去河边看鱼,没想到它们长得非常快,最大的鲫鱼差不多有半斤了,看来过年吃鱼的目标,能实现了。
    第二天早上,夏久胜趁父母还没起床,将空间的几株果树移出来。
    空间熟悉之后,他发现自己有了一些特殊的能力,比如能随意控制里面的一切植物和动物,只要心意一动,里面的果树,自然而然就被转移出来。
    没费多大劲,就挖好几个坑,种上一株桔子,一株桃子,一株黄花梨,一株杨梅,一株樱桃和一株桂花树。至于弥猴桃和葡萄,因为现在藤蔓太多,没法种,要等冬天落叶后,修剪完枝叶再种。
    夏爸爸和夏妈妈对儿子的所作所为,没有说什么,前院以前要晒稻谷,不能遮住太阳,所以一直没有种树,现在稻谷晒在水泥路,前院反而显得空荡荡了。种些果树也好。
    夏久胜小时候很羡慕家里有果树的邻居,每到夏秋两季,总有果子挂满枝头。离他家最近的郑大叔家,就有一颗养了几十年的大枣树,每到夏天,沉甸甸地结满枣子,那时候调皮,总用弹弓去打。
    其实每次枣子成熟,郑大叔都会送一篮给他家,但是孩子嘴馋,总是等不到成熟。
    做完这些,回屋里吃完早餐,国大的采购车又要来了。
    夏久胜和爸妈,又急急去后院割蔬菜,等送走国大的采购车,夏久胜没有跟爹妈一起去开新租的几亩地,开始挖排水沟。
    原本的沟,宽不到二尺,深也不过一尺多,夏久胜将沟挖到一米深,宽度也挖到一米多。
    这个工作量当然也点大,好在泥土比较松,挖起来不算太费力。夏爸爸看儿子干得吃力,也停了那边的工作,过来帮他。
    两人辛苦一天,终于将沟挖好了。
    当天晚上,夏久胜将空间的鱼和螺蛳,大部分移到了沟里,又在沟里找了些泥鳅黄鳝,丢进空间的水里。
    ※※※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因为空间灵水的滋润,前院后院的树木蔬菜越发葱绿水灵,让人忘记都已是深秋了。
    到了月底,夏久胜去了一趟虞城,找国大的财务部,结算蔬菜款。本来以为十几万块钱,需要银行转帐,谁知那边直接从保险柜取出十多扎人民币出来,从某扎中取出十多张,剩下的全部装进一个黑色塑料袋里,交给夏久胜。
    夏久胜懵了一下,也没有取出来,直接在袋子里点了一下,一共十五扎,其中一扎少了一千多,也就是说这里有十四万八千多现金。
    除了电影电视剧里,现实中的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现金,夏久胜将袋子装进背后的双肩包里,晕晕地走出国大,坐车直接回家。
    到家时,已是傍晚了,爸爸妈妈安安都已回家,等着夏久胜从虞城回来吃晚饭。看儿子打开双肩包,将钱从塑料袋里取出来,倒在桌上,全家人也傻了。
    一家人穷了这么久,从来都是入不敷出,除了从亲戚家借到钱时,见过二万现金之外,从来没有粘手过一万以上的现金,现在看到这么一堆花花绿绿的纸币,都是自家赚到的,那种喜悦和冲击感,像是在做梦一样。
    安安也取了一扎在手,呵呵地直乐。
    等闹够了,夏妈妈把钱放回袋子里,拿到楼上藏起来,说明天先把亲戚的债还了。夏久胜当然没意见,这些钱还债后还有多,可以考虑建蔬菜大棚了。
    这一下夏妈妈和夏爸爸都没有意见了,想每个月都这样赚钱,那么冬天的蔬菜就不能停止供应,搭大棚势在必行。
    现在是十一月底,相对比较空闲,何况最近天气也好,比较晴燥,适合搭大棚,下个月初晚稻成熟了,大家就有得忙了。
    晚饭后,夏爸爸去村里找关系好的人帮忙,一圈叫下来,除了个别人真有事来不了,其它人都答应了。
    第二天夏大伯带头,去竹园砍毛竹,除了挑一些粗细均匀的整竹做骨架,也要剖竹片,做拱杆和拉杆。虽然大家都没有搭大棚的经验,不过当夏久胜将竹木结构的大棚图片给他们看时,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很快确定了材料和搭建方式。
    夏久胜松了口气,老实说他对大棚也是纸上谈兵,根本不知道细节方面要怎么做。
    他又发现来的这些人,几乎都是在他家买过菜秧的,看来他们也有私心,如果自家大棚种植成功了,他们也会学着搞。
    在十多个壮劳力的努力下,仅仅三天时间,夏久胜家的后院,就立起了一个个竹木结构的大棚。
    相比水泥柱钢管搭的大棚,竹木结构的大棚,无疑要小巧的多,使用寿命也短,好处也很明显,就是便宜。帮忙的都是乡里乡亲的,只要管酒管饭菜,基本上都不会要工钱,所以完成后一算,只花了三万块钱。
    这三天,夏久胜去街上买了不少鸡鸭鱼肉,菜都是自家地里割的,大伙都很满意。特别是夏久胜家的菜,尝过之后很难忘记,每餐都要炒满满好几盘,才让大家吃过瘾。
    他们也一直搞不懂,为什么用同样的方法种,虽然比别村的菜要好,但是与夏久胜家的相比,总是差了不止一截。
    也怀疑过,是不是夏久胜自家用的种子,和卖给他们的不同,可是想着种菜后,自家的收入,增加了好几倍,心里也平衡了一点。
    夏久胜肯把秧苗卖给他们,已是人情了,即使人家不卖,自己又能如何呢?
    ※※※
    搭好大棚后,夏久胜和夏爸爸又在竹园的一角,搭了几个窝棚,去镇上买了五百只小鸡仔,养在那里。
    这个时候养鸡,难度肯定大,不过夏久胜自恃有空间的灵水和空间种出来的蔬菜做食物,这些小鸡一定能养活。
    夏久胜查过资料,知道小鸡容易死,无非是几个原因,天冷冻死,吃的东西不对得肠胃病,呼吸道疾病,还有就是外力因素了,被猫狗黄鼠狼咬死等。除了外力因素他没把握外,其它的他都不觉得是问题。
    当然他私下还买了二百只小鸡,丢到空间里,找了一个蔬菜已长得半大的角落,将它们围成一个圈。
    将毛竹一剖两半,放在地上,竹筒里倒一些空间的水,供小鸡喝。每天将菜叶子切碎,跟小米拌在一起喂养它们,事情真像他想的一样,这样的小鸡天天吃空间的菜和水,特别有活力,没有因为天冷而得病,反而长得很快。
    他又去种子商店,买了不少瓜果蔬菜的种子,有了大棚,一些以前不能种的瓜果蔬菜都可以种下去了。
    自己喜欢吃拍黄瓜,买。弟弟喜欢吃番茄酱,买。妈妈喜欢吃香瓜,买。爸爸喜欢吃西兰花,买。反正能买到的种子,夏久胜都买下来了。
    可惜地不够,只能用了一个大棚种这些,如果多出两三亩,他会考虑种上家人喜欢吃的所有瓜果。
    因为是给家人吃的,所以他舍得用空间水浇灌,这些瓜果的藤蔓以可见的速度快速生长。
    当然种不下的种子,他也没有浪费,都丢到空间里,那里现在才用了一点点空地,空荡荡的太浪费了。
    不知道为什么,随着空间作物的增加,他发现里面的光亮在变化,以前一直灰濛濛得特别阴暗,现在渐渐得明亮起来,能清晰看到里面的场景。
    ※※※
    这天晚上,一家人刚吃完晚饭,大伯大伯母来串门了。
    说了几句题外话,大伯说出了来意。
    原来是在甬城的老爷子老太太,明天要回来了,小弟通知他后,他们也来转告老二。至于回来的原因:婆媳闹矛盾了。
    原来几天前,小叔夏建业的连襟找上门来,要他帮自己的儿子介绍一个工作,夏建业虽然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有一个在市规划局土管处担任副处长的姐夫,在同行里还是有一些脸面的,于是帮忙介绍到一家大型房产公司里。
    本来这也没有什么,谁知道被老太太知道了,她就心里不痛快,埋怨小儿子只顾着老婆家的人,不管自己的亲兄弟,自己的大侄子大学毕业三四个月了,还没有找到工作,做叔叔的也不关心一下,反正唠唠叨叨说了很久。
    在老人的眼里,小儿子大孙子,本来就是命根子,他们虽然跟小儿子生活在一起,还是经常打电话,关心长孙夏久兴工作的事,听说他找不作不顺利,很着急,现在出了这件事,就把气撒到小儿子头上。
    小儿媳听婆婆一直埋怨,那边又是自己的外甥,心里也不舒服了,就说久兴找不到工作,是因为性格不好,专业不好,能力不够,反正没工作,全是因为他自己有问题,惹得老人家大怒,跟儿媳吵了起来。
    最后老人家赌了气,说要回老家跟大儿子过,回虞城乡下。
    小叔夏建业劝了几次,没有效果,只好打电话给大哥。
    老大夏建国做为长子,当然不能拒绝老太太的意思,就同意下来。
    夏爸爸低着头没出声,他知道自己一家,一直不被老爷子老太太喜欢,所以两个儿子,跟爷爷奶奶也不亲。
    两个老人回来,以后烦心事肯定多了。
    倒是夏妈妈叹了口气:“回来就回来吧——”
    
    第11章
    
    第二天上午十点半,一辆凌志车出现在夏家庄村口,然后转个弯,驶入村中间。
    大伯夏建国一家和夏爸爸一家,已等在家门口了。
    大伯夏建国的家,在村子正中间,夏家老房子隔壁。当初夏老爷子在老屋边的菜地里,建起了三间二层楼房,给老大老二做婚房,每人一间半。等老二成年后,在村子最西边批到了地基,又造了两间二楼,于是这边三间二楼成了老大一家所有。
    当然这样分配,也是考虑到自己养老,在农村,父母一般是跟大儿子或小儿子生活,所以老大多了一间房子,夏爸爸和夏妈妈,也没有抱怨过。至于小叔夏建业,当然是住老房子。
    等小叔夏建业去了甬城,在城里买房后,老房子基本空下来了,除了过年时,一大家人回来,在这里团聚一阵子。
    车子在家门口停下来,大家迎上去,热情地问候老人。
    小叔赚钱后,把老房子周围的院子和道路清理了一番,方便回家时开车进入,所以现在道路和院子都非常宽大了。这么多人挤在这里,也不觉得拥挤。
    老太太下了车,任由长孙夏久兴搀着,往屋里走,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她才七十出头,年纪并不大,身体也好,远没有需要孙子搀扶的地步,她只是享受长孙跟自己亲近。
    老爷子则是精神十足地在院子来往走动了一下,他不愿意管家长里短的事,平时就在屋前屋后的空地里,种些花花草草。看到他不在的日子里,这些花草依然养得很好,心情就不错,不时地跟老大和大儿媳交流几句。
    小叔夏建业把老爷子老太太的生活用品提进老屋,去后院车棚停车。
    夏爸爸和夏妈妈一家,除了小叔夏建业看到,打招呼时叫了一声二哥二嫂,其它时间仿佛成了隐形人,没有人搭理。
    他们也没在意,进屋帮着递茶端水,招呼老人,摘菜洗菜,准备午饭。
    夏久胜拉着弟弟,坐在屋里不起眼的角落,对于这样的场面,他都习惯了。
    除了爷爷奶奶刚下车时,他上去打了招呼之外,这个时候并没有想方设法往前凑。
    安安这些日子过得舒心,没有了以前的胆怯,他无聊地坐了一会,拉了拉哥哥的手,叫道:“哥,我们回家吧。”
    夏久胜安慰地搂了他一下,微笑着说:“别急,安安,爷爷奶奶刚回家,我们再陪一会——”
    不一会,一辆面包车开进院子,原来是堂姐夏久蔷和她儿子到了。
    堂姐夏久蔷是个心直口快的三十来岁女人,她抱着儿子,还没下车,就在门口爷爷奶奶地大声叫。
    屋里的老太太听到,就笑了起来:“这个野丫头,儿子都七岁了,还是这样毛毛燥燥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沉稳一点?”
    大伯母笑道:“她呀,要改难了,现在住在镇上,说话更是嗒嗒嗒嗒像机关枪,还说是做生意,就得这样。不知道像谁,我跟她爸,一直都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人——”
    “不像你们,难道还像我啊?”老太太瞪了大儿媳一眼,又哈哈笑了起来。
    “这个可难说哦。现在科学家研究出来,人类往往是隔代遗传的,像生双胞胎,就是隔一代才会有。”堂哥夏久兴坐在奶奶的身边,笑眯眯地说:“我姐这个爽利的性格,或许真的是像奶奶呢?”
    “就你会胡说。”老太太打了孙子一下,笑骂道。
    “奶奶,你是不是又在说我的坏话了。”夏久蔷进了屋,笑着埋怨奶奶,又把屋里人全叫了一遍,连夏久胜安安也没有漏过,又拖着儿子,叫她唤人。
    夏久蔷的儿子方楷,今年才七岁,性格跟他妈妈很像,见人一点不犯沭,口齿伶俐地把所有人都叫了一遍。
    老太太听他叫太奶奶,就呵呵地乐,连连夸方楷聪明懂事,将来准能考上名牌大学,又夸夏久蔷有本事,教儿子教得出色。
    堂姐夏久蔷笑着应着,转头看了夏久胜兄弟一眼,怕他们多心。
    她也知道奶奶偏心,不喜欢二叔家的两个孩子,总说阳阳小时候身体太弱,长年生病花钱是个讨债鬼,长大了又太调皮,经常打架惹是非,不像长孙久兴老实懂事,读书认真,年年是三好学生。
    刚才她从屋外进来,因为顾着其它人,只是急急忙忙跟两个堂弟打了个招呼,屋里又比外面暗,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