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最强谋士-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敬之,老夫这万卷藏书你愿意看到什么时候,都随你的意思,不过老夫却是有一个要求,望你能听进去。”
“先生请说,学生定不敢违背。”
陈修一听,立即做了一个揖,神色恭敬,言语中带着一抹郑重。
“不用如此正式,只不过是老夫这些年来读书所悟到的,只不过是一人之言罢了,你若是觉得中听,那就听进去,若是觉得不中听,那不听也罢。”
陈修弯着的腰没有立即起来,依旧半躬着,神态依旧恭敬如常,眼中清澈如水,丝毫不见一丝的波动。
“敬之,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孔子所言,自从董仲舒听出这个想法后,武帝刘彻并实行后,天下人就算是小老百姓也可以道上两句之乎者也。
但到底有多少人领悟了孔子这话中的意思,就说这句吧,天下士子恐怕没有不知道的,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
老夫这些年来见过不少的士子,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心浮气躁!这是现今年轻人的通病,因为他们心浮气躁急需想要成名,故而不懂装懂,四处招摇,一旦被人揭破后,便撕破脸皮,抵死狡辩,敬之你说说看,这样的人还是一个读书人吗!”
蔡邕脸色通红,基本是用吼着说出了这句话,他对这一辈的年轻人实在是太失望了,英杰太少,浮名太重,个个都死要面子,想要一举成名,不肯专心下来研究学问。
“学生明白!”
蔡邕的愤怒的样子让陈修心中一动,读书人。。。又有多少人只知道读了一点书的人就可以称为读书人。
读书人。。。读书就要读出精髓,明白其中道义,有了自己的坚持,这样的人才称之为读书人。
而蔡邕与自己的老师荀爽正是这样的人,他们从来不称自己为大儒亦或是是硕儒,他们只是称自己为读书人。
“明白就好,明白就好,不懂了就来问老夫,老夫平日里也只是在家中,你随时都可以找到老夫,至于荀府就没有必要回去,这里就是你第二个家了。”
蔡邕平复了着自己的激动的心情,随后神色平静的说道,说完便离去,留下陈修一人。
等蔡邕离去后,陈修便从第一排书架的最上面一排书开始看起,他看书的速度很慢,不要求读通其中的精髓,但求明白著书者在书中要表达的是何种大义。
陈修一看书,就容易入迷,进入忘我之境,就连身边悄悄经过一个佳人的时候,都尚且不可知晓。
“爹,你就如此看好这小子?”
一个二八少女俏颜如画,脸色红润,甚至带着一抹异样的娇媚,让人看得也是心跳不已。
“哎。。。文姬你可是又和仲道争吵了,为父也不清楚当初教授你学识到底是好还是坏。”
“爹。。。。”
闻言,蔡文姬有些不满的望着蔡邕一眼,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让人扫兴。
“你的心思为父明白,只是可惜了,要是当初你若是答应,何至于此!”
一想到当初的事情,蔡邕就觉得有些可惜,自己的女儿还是太过的要强,直到了如今心中还是存有抑郁。
“爹,事情已经过去了,你就不要再提了,既然女儿已经和仲道成了家,往事在怎么如何,都与女儿无关了,再说了,他不也早就成家立业了。”
提起往事,蔡琰眼中闪过一抹黯然,不过是一闪而逝,随即又恢复了正常。
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当年的事情早已经过去了,她已经和卫仲道结为连理,当年的事情如何早就与她无关。
“何必。。。何必呢?”
“爹,你不明白,这事你就不要再提了,女儿倒是想知道你将要对待这个年轻人。”
“他你就不用操心了,他乃是荀慈明的弟子,此番前来,只是为了求书,为父也难得遇见一个好苗子,他能学到多少就是他的本事。”
这一刻,蔡邕很坦然,大汉士子不少,但是读书人却是少的很,今日难得见到一个读书人的苗子,心中难免欣喜,只不过,能学多少,就是看他陈敬之的本事了,能教的,其实荀慈明都已经教了,何必还要他蔡伯喈来多此一举。
“可是。。。”
“没什么可是。。。”
蔡邕心里自己清楚,挥手打断了蔡琰的话,自己一人回到了家中。
数十日后,天下九州烽火燃起,自冀州开始,太平教主大贤良师张角自号天公将军,举大旗,口中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一时间,九州三十六方随之迎合而起,当地官府,在第一时间内就被攻破,顷刻间,不到数日的时间,天下九州告急,一封封八百里加急的奏折送至汉灵帝刘宏的桌子上。
ps:明日生日了,要出去吃饭了,要去和家人一起吃饭了,更新估计会晚一点,因为要在外头吃饭,正如独居的笔名一样,自从开书到现在,真的就是一人独居,故称为独居者不为过,顺便求收藏了。
放假三天,三天两更,过后就要恢复一更了,还请不要介意,周六周末还是要双更,现在存稿,等待着成绩明朗,亦或是有了推荐,好向各位做出承诺!
随便在此求个收藏,多谢各位了。。。
第二十一章 庙堂之上 江湖之下 上
天下九州,烽火尽起,个个人口中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
不断的攻城伐镇,所经之处如同蝗虫过境,杀贪官,杀地主,杀豪强,夺粮食,夺银钱,只要是可以夺取的,都基本被抢的个一干二净。
随着张角起义,这些举旗造反的人,个个头戴黄巾,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九州就被一片战火席卷。
而黄巾军与张角这两个名字也渐渐的出现在朝堂诸多朝臣的桌子上。
在洛阳城中,一座华丽的院子坐落在东南,不少的官员来来往往进出着。
“太傅大人,如今张角这个田舍儿竟然揭竿起义,我们是不是要?”
坐在中间位置的一个大概四五十岁的老者锊着胡须,脸上带着一抹制式的笑容,眼眸深邃,让人一眼就觉得此人深不可测。
“太傅大人,杨兄的说得对,此时已经是最佳的事情,我们大可以借着这股风,逼着当今天子解除党锢!”
“解除党锢!太傅大人!此时不做更待何时!”
一人接着上面一个人的话说道,脸色红润,神情有些激愤。
“不急!还不到时候,这个时候,若是要陛下解除党锢,那是万万不可能,若是现在提出,那么今日过后,就算当今天子宾天,也不可能解除党锢。
要想让这位多疑多心的天子解除党锢,那必须是要由他最为信任的人来开这口,而此人必定要与任何乡党都没有丝毫关联这样才行,如此一来,党锢必解,现在说?老夫觉得万万不能。”
“原来如此,还会太傅大人想的周道,不过张角这个妖道该如何处置?”
“他?你们只需照顾好自家的东西,至于此人,他如今还闹的不够,在让这把火来的更凶猛点,这样陛下才能看的更明白,这党锢才能更快的解开。”
“太傅大人英明!”
“太傅大人英明!”
“。。。。。。”
英明?
袁隗听着周遭的人不断的恭维心中不断的冷笑,英明?他可不敢为自己冠上这两个字,自古以来多少英明的人,却是不得好死!
他只是不蠢而已,至于英不英明,和这些蠢货相比,袁隗觉得自己的确是英明的很。
党锢!解开党锢!
前者是他这一生的噩梦,而后者则是他这一生的追求!
他这一辈子为的就是要解开党锢,当刘宏在位,天下承平,纵然刘宏荒淫无道,就连他也有些看不下去,可依旧没有人曾举旗造反。
不是刘宏的天子威严有多么深厚,实则是因为大汉立世四百余载,对于大汉的认同感早已经深入人心。
这天下的百姓,大概都在想,等刘宏死后,下一任皇帝继位,也许就能如同他的先祖一样圣明!
但这一切都他和袁隗无关,下一任皇帝贤不贤明与他无关!
党锢!自从他父亲那一代,桓帝在位时期,就已经开始,当时天下不少的士人因为党锢而遭到杀害。
党锢!禁的是乡党之争!这样一来使得本来蓬勃向上发展的袁家刹那间遭受到重创,袁家的发展也因为桓帝的一纸令下,至今还未恢复过来。
只有千年的世家没有千年的王朝!
对于家族他们永远是排在第一位,桓帝的做法无疑是触动了他们内心最深处的底线!
从此之后,袁家两代人,对于天子就再也没有任何忠君的想法!对于刘家他们只有恨!除了恨就再也没有其他。
不过,当今天子的心肠到底有多黑,心到底是有多么的铁石心肠,恐怕整个大汉天下就再也找不出一个人可以说比他袁隗还要明白。
只要不危急他刘宏吃喝享乐,就算天下闹得个天翻地覆,刘宏也不会去在意。
甚至,刘宏心中有什么样的打算,袁隗也能够猜到一二!
黄巾军近一个月来以无敌之势扫荡九州,让战火在每一个地方都点燃,这其中要是说没有刘宏的放任,有可能会这么轻松?
不过当然了这其中不仅仅有刘宏的放任,也有他们这些人在其中放任,要不然张角这个田舍儿起事!那就要在等几百年!
君知臣意!臣知君心!
刘宏晓得他们的目的,但何尝他们不明白刘宏这是要把当今天下的这些世家逐一借助这些乱贼的手给铲除掉。
大汉天下,最大的世家莫过于皇家刘家!可四百多年了!整整四百多年了,四百多年的时间内,有些新兴的世家悄然而起,大有取而代之之势,而这些新兴势力之中则有一家乃是他们袁家。
当然了,也有一些老牌的顶级世家,这是袁隗所眼热的,但无可奈何是,这些老牌世家的底蕴摆在那里,并不能因为袁家在这出了四世三公的新兴世家而有所让步!
不过,也正是因为老牌世家的存在,才能袁家一举成为新兴世家中的领袖。
“好了,老夫要休息了,出了这个门,今日之事,你们定要忘记,不然。。。可别怪老夫没有提醒过你们。”
“诺!”
袁隗冷漠无情的话,让这些尚且处于激动之中的大臣顿时浑身打了一个冷颤,颤颤巍巍的应和道。
洛阳城中,要说最为奢华的,就莫过于人人都想要进去的皇宫!
而在皇宫的一所隐秘的地方,一个中年男子神色诡异的看着桌子上的一封密信。
“哼!这些人已经等待不急了,不过朕也正是这样想,就看是你们能忍,还是朕能舍得!”
坐在珠帘后面,刘宏的神色并没有别人瞧见,不过听起声音大概可以猜测出此时刘宏的脸色应该好不到哪里去。
“老师,学生回来了。”
一个月的时间,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陈修在蔡邕家中,一个月的时间都在这万卷藏书中埋头苦读,终于一个月后有所成,回到荀府。
“额,不错,算是没有丢了为师的脸,你在留在为师这里,为师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授你,从今日起,你可以跟着文若一起出去见识见识。”
“诺!”
ps:让收藏和推荐来的更猛烈一些吧!!!
第二十二章 庙堂之上 江湖之下 中
半年的时间,荀爽总觉得自己这个关门弟子吸收的太快,快到都有些让他觉得惊讶的地步,甚至有些时候,荀爽心里都在想是不是要把陈修抓过来切片,好生的研究一下,这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
到了这个地步,荀爽还真的发现没有什么教他的,当然只是该交的,没什么可教了,接下来的,都要靠陈修自己去历练,在历练中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
荀爽的一片苦心,陈修自然明白,更何况他也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
若是说之前是累积不够,经过蔡邕的万卷经典浇灌后,累积就已经不是问题。
那剩下来的就只有把所学的知识,统统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但什么才算得上是自己的东西,那就是要融会贯通,当然这融会贯通,并不是只是说把所学的知识生搬硬套上去就是叫做融会贯通了。
真正的融会贯通是要把所学的知识,放在任何地方任何地点,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依靠着所学的进行化解,纵然遇到的事情在所学的知识中并没有,那也要抽丝剥茧,找出共通点,那叫临场应变。
只有做到如此,才能自信的说我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当世大儒并不是,但真正的大儒却是少之又少,不少不过只是一群腐儒罢了,不知变通。
你说他们有骨气,的确是有骨气,但这样的腐儒最容易误国,因为他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谁也没有办法在道德这一方面去指责他们,纵然晓得他们所说的不过是狗屁不通的话,即是引经据典,即是是圣人曰,之乎者也,也只是狗屁不通的话!
论学识,九州有谁能比的了他们!但就是太过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终究只不过是害人害己。
荀爽一直记得他的那位伟大的父亲,当世的神君荀淑的话:腐儒与读书人并不能相提并论!
正是因为如此,荀爽才想要把陈修放出去,让他自己去磨炼一番,至于最终能走到那个地步,荀爽不清楚,其实也不想清楚。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入门!荀爽已经做到了,接下来就要看陈修自己了,荀爽也顾忌不了这么多。
次日,一清早,陈修早早的起来,来到门口深深的吸一口气,一套太极拳打下来,浑身发热,顿时觉得精神奕奕,一扫身体的疲惫。
“文若,你也这般早起?”
稍作休息的陈修一抬头,便见到院子中突然多出了一人来,眼眸中闪过一抹诧异。
“敬之,怎么只休的你能早起,还不允许我荀彧早起了?”
闻言,荀彧哈哈一笑回应道,陈修一听,刚想说什么,突然捕捉到荀彧眼中闪过的一抹挪于,随之摇头笑道:“呵呵,看来是我影响了文若的你的休息,陈修向文若兄赔礼道歉了。”
说着陈修便欲要起身,身子微微一躬,手微微一抱,头也顺势低了下来。
荀彧见状心中一咯噔,于是乎连连摇头,摆手苦笑:“你。。。你。。。。我该如何说你是好。。。。”
“哈哈。。。。”
陈修见到荀彧的这幅囧样突然大笑,双手捧腹,面容笑的都微微有些变形。
“好你一个陈敬之,竟然对长兄不敬!”
见到此时此景,荀彧何尝不明白,自己是被陈修给唬住了,微微一蹙眉,佯怒道。
不过心中还是非常佩服陈修,光光刚才的那一番神态,就让人丝毫看不出破绽出来。
饶是他荀彧多智多变依旧还是着陈修的道。
“兄长见谅。。。。兄长见谅。”
口中连说着见谅,但脸上的笑意依旧不减,丝毫看不出一丝的歉意。
“你。。。你这歉意何止?”
荀彧摇头苦笑,便打起了几日前陈修所教的名为太极的拳法,起初的时候,他还不认为这慢慢吞吞的拳法能起到什么作用,但真正试过之后,荀彧才晓得自己小觑了这天下的事物。
这几天下来,荀彧觉得自己的身体变好了不少,虽然这种变化并不容易看出来,可荀彧却是实实在在的感觉到。
既然对于自己有利,并且并不会浪费多少时间,这样的事情,不用想定然要坚持下去。
“敬之,我且问你一事。”
“兄长请说。”
荀彧闻言先是一愣,随之嘴角微微一扬,露出得意的笑容,这小子终于叫自己兄长。
半年的时间,他和陈修呆的时间是最长,除了一起在叔父那里学习外,二人也经常会对于当今的实事进行辩论。
理从来都是越辩越明!
从和陈修争论,到最后二人进行总结,对于自己和对方的想法,进行深一步的探究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得到不少东西。
对于荀彧的称谓,陈修也早想要换,但却是耻于开口,如今这一开口,整个人算是舒坦不少。
“敬之,对于如今冀州的张角举旗煽动天下百姓共同反抗大汉,你认为如何?千万不要把在蔡公那边所说的一套在我这边说,我要听听你真实的想法。”
蔡邕所考较陈修的问题,在陈修在蔡邕书库中苦学的时候,从蔡邕的口中有意无意的传了出去,不少的人也因此知道原来还有陈修陈敬之这么一号人物。
闻言,陈修沉吟了一下,心中在考虑要不要把自己所知道的或者是说自己所认为的给说出来。
正当他犹豫不决的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