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娱乐圈探花[古穿今]-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占据他大部分精力,让他无力委顿在出租车后座,闻着手边摘的那支桂花香才能冷静下来,是记忆碎片里,和星辉娱乐公司签的那张十年艺人合约——更准确地说,是合约右下角,一亿的违约金。
  自从他弄清楚钱币数量后,那串金额简直像一道雷劈在脑门上。
  更绝望的是他按照记忆里,找到陶清身体原主人的财产储蓄,一张薄薄卡片,这张卡片包含的钱币数——两万。
  他学习过格物算学,觉得这仿佛大海的一滴水。
  合同上现代语言的专业条款,虽然看新的字体半懂非懂,也大概明白那上面的进项栏——工资、分成、红利,应该不止这个数字。
  又是一个记忆里找不到的断层碎片,钱币去了哪里?这具身体原主人,断层的谜团真多。陶清风的大脑梳理记忆头痛欲裂。
  至于自己……
  大楚佑光一甲探花,礼部从七品校书郎,好不容易上天垂怜,让他得以死而复生,来到这个全新的世间重活一次。怎能去当优伶?
  虽然,这个时代的优伶,一掷千金,富贵逼人。大街小巷,或是那些人不离手的屏端,都是艺人的形象。
  白雾记忆中的一些画面,也告诉着他,这个时代的艺人,不但没有低人一等,反而是最让人向往的身份之一。因为可以带来大把的钞票,和传播四海的名气。
  但是,无论是名,或是利,对于他这个并无过错,却斩首午门的纯臣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上一辈子……
  山中十年耕读,箪食瓢饮,一床书,心如止水。
  御赐一甲登第,红袍游街,琼林玉宴。
  在吏部等待铨选,三年后通过了苛刻的选拔,等到了从七品的礼部校书郎职位。
  走马上任前夕,又因母孝回乡丁忧三年。
  再回到帝都,就被迫卷入了那场血腥政变。
  干干净净的一介纯臣。两袖清风,至死未变。
  醒来后,只觉前生如梦。
  或许他本来就是这个时代的人?只是入梦经历了一场千年前的生活?
  庄周蝶梦,是耶非耶?
  他只知道,记忆里这个世界的基本情况来看,大楚,已经过去数千年了。经史子集,不知有没有佑光一朝踪迹?
  他只想沉溺在书堆故卷中,搜集大楚一朝雪泥鸿爪。
  从记忆里得知,他今天要去一个叫水天影视城的地方,接受所谓的“采访”。会有很多晃眼巨痛的灯,还发出咔擦咔擦的声音,面前有一堆挤挤挨挨的人,他们手上会拿着奇怪的“机器”。被这个时代的人称为“记者”。
  虽然很陌生,但这并不是揣错圣心,就下场凄惨的苛刻政治生态环境。
  他御前写应制诗都自如的心理素质,其实不会太慌张。
  他不怕,只是不适应。
  想离开,找个地方隐居。
  然而,那串刺眼的一亿赔偿金告诉他,如果赚不到这些钱币。他便需要继续当优伶十年,按照合约,上演技班、歌唱班的课程,每年拍摄一两部电视剧,参加什么真人秀节目……
  陶清风的头巨痛。
  不过他一直忍着,努力适应,就从这具身体的名字开始。
  作者有话要说:  文里化用古诗词和文论的地方,用※在后面提示。表示这不是作者自己原创。本来想把所有化用的原文都注释出来,但那又好像太显得掉书袋和考究了,或许会干扰朋友们看文的轻松感。所以“※”只提示非原创性,如果朋友们想进一步知道源处可以自行探索。


第3章 夭寿了文盲念诗了
  到了水天影视城,沈阿姨先下车,跟经纪人小声讲了一下早上的事。苏寻听完沈阿姨的说辞,眉头紧蹙。工作这半年来,没有谁在日常生活里比他和陶清接触得更多。没听说他喜欢桂花。
  难道是为了新角色作功课吗?陶清在《归宁皇后》里出演的叫做广积王子,听起来挺偶像化的人设。说不定有这种热爱花花草草的兴趣吧。苏寻心中欣慰。
  好奇心暂且按下,现在还有正事要做。
  苏寻一边拉开出租车后座,看到陶清正在打开随身的钱夹。苏寻心想:不得不说陶清之所以还能在娱乐圈有一亩三分地,完全是他这张天生人神共愤的帅脸。若不是那些作死的性格,肯定能晋升流量,而不是现在半死不活、小打小闹。
  苏寻作为经纪人的事业心经常让他想去提醒陶清一些不合规范的举动,然而很多时候人类的生存欲望又把他制止了。
  几个指头夹着两三张百元粉钞,陶清风递过去的时候,有一点迟疑,仿佛不太确定钱的数额。司机也一愣,抽了一张,然后把找零递给陶清风。
  陶清风接过找零,仔细地端正理好,塞回了皮夹里。下车看到经纪人苏寻,脸上一瞬茫然,随即露出了礼貌的微笑。
  苏寻被吓得抖一身鸡皮疙瘩。然而这个惊吓仅仅是开始。
  陶清风一手按着头,眼神还有些混沌,一点点试探的语气:“苏先生?”
  苏先生!?陶清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礼貌了?
  苏寻和保姆飞快地对视了一眼,从对方的眼神中读出了默契的惊吓。他终于知道保姆含混表达,和嘀咕的“有点怪”是怎么回事了。
  《归宁皇后》还没开机呢,他对温雅谦恭的广积王子的入戏,就这样深了吗?不可能吧,陶清什么斤两,他苏寻心中没数?
  可是有个微小的声音在提醒:万一,真的改了呢?
  陶清和苏寻的打招呼方式,有过拳头砸脸,有酒瓶砸脑袋,有衬衫兜头;称呼有“喂”,“你”,“那谁”。陶清的字典里,压根就没有“先生”这种字眼,他看得上的,熟的叫“大佬”“大哥”,不熟的叫“大腕”“大款”。
  在经纪人失语表情中,陶清风对保姆说:“沈大娘,辛苦您了,先回去吧。”
  比起从“沈阿姨”变成“沈大娘”的古怪称呼,得到了“您”的敬称是更惊诧的事,保姆用一种“瞧吧,我也快昏了”的表情和经纪人对视一眼。
  前天夜里,陶清在车后座上“死球算了”那句话,骤然又冷冰冰浮现在苏寻脑海里,不禁让他打了个莫名寒颤。
  那一瞬间,作为一个从小在唯物主义世界观下成长起来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苏寻,虽然大脑已经快烧坏,却非常不合时宜升起一丝下地狱也无所谓的念头——
  ——不管是伪装入戏,还是有别的隐情,真希望能一直如此。苏寻的脸上和背上不想再擦跌打损伤膏药了。哪怕赔偿都成了他额外固定进项。
  作为陶清的经纪人,苏寻有超乎常人的坚韧耐心,其他经纪人在陶清手下都呆不下三个月,只有他能一次又一次顶着满头包,上交公司一沓赔偿材料。其心理承受能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但只要是正常人,谁愿意天天在高危中工作。
  苏寻一直暗暗期待着,能调离陶清手下。虽然公司看他的表现,也找不到更适合的,他调离可能性并不大。但苏寻还是相信这个可能性,比陶清自己改好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但是此刻,他动摇了。
  小陶哥,是不是吃灵丹妙药了?
  “陶哥。你……”苏寻单刀直入,顿了顿:“你还好吗?”
  陶清风深吸一口气,脸色有些苍白,一手按着太阳穴,似乎头晕。
  离剪彩仪式入场只有十分钟了,今天的媒体采访,陶清大概不能参加了。苏寻很人道地想,他看起来不舒服,得回去休息,估计还要汇报公司上级……
  陶清风慢慢抬头,扫到水天影视城上方悬挂的《归宁皇后》的宣传条幅,浓墨重彩的标题下,是一身华服的女演员钟玉皎,背景大漠孤烟。
  陶清风又朝苏寻笑了笑,礼貌的笑容,由那张熟悉的脸现出来,真是让苏寻觉得太违和。
  陶清风道:“身体无妨,能撑住……”他皱紧眉头,强行压制住了不舒服,“采访……什么?”
  记忆里有限的片段画面,让他懂得采访这种事的性质。回答不好,不会掉脑袋。他便不是那么担忧。只是择遍记忆,并没有告知内容。
  苏寻道:“环节是媒体自由提问,我们没有收到采访稿,归宁皇后刚开机,也没什么可说的,陶哥别担心,今天来的是地方小媒体,主要宣传影视城的,不会问什么难题。”
  “那便好。”陶清风远望《归宁皇后》的宣传海报,小声感慨:“秋宫月貌名更贤,北地魂殊青冢处……”※
  这是大兴末年,诗人阅遍归宁皇后峥嵘半生,写的一篇七言律诗里的两句。大兴朝又被大楚取代,上一朝著史立传,他都了解,也差点参与了《大兴史》的编纂,可惜……
  罢了,他的头已经很痛了,不要再去想那些事了,再多看一点记忆,把眼下先应付完。
  记忆里的画面告诉他,采访这种事,灯光非常亮,一堆人举着黑色苞米棒似的玩意——正如他一边头痛欲裂地在脑海里一项项看过的那些光怪陆离的‘机器’,也是大楚没有的新事物——那些人举着黑苞米,问他问题,听他回答。
  陶清风不憷。这些人又不是御前应制的大儒先贤们,上头也不会坐着裁定他们下半辈子的天子。
  再次安慰自己:不会掉脑袋的。
  沈阿姨一脸茫然,她压根儿没听清。苏寻也打了个寒噤,刚才陶清是不是念了句诗?文绉绉表达弄得浑身鸡皮疙瘩。陶清和诗?光是想想这种组合,搁在一起都剧毒无比。他的粉丝看到偶像变化,能接受吗,会不会众筹给他挂脑科?她们大都是“真性情哥哥”的忠实拥趸。对营造的偶像人设有没有损失?
  可是,苏寻忽然又有了个隐秘又痛快的念头:管他呢。损就损。陶哥爱怎样就怎样吧。毕竟他只是个事务经纪人,给公司打工而已,又不掌握生死大权的合约。
  星辉娱乐给陶清规划十年长约,合约上的个性方案打造,都是基于陶清本人性格美化。很多时候,得罪人的那些粗鲁蛮横,以“率真”来洗白。但是,如果陶清本人性格变了,不按这个路子走,作为事务经纪人的苏寻,顶多负次要责任。主要责任还是陶清自己的。
  苏寻忽然就不那么着急逃离火坑。直觉告诉他,哪怕是为了角色预热,这种改变,非常不一样。他的好奇心,暂时站了上风,要是没有这种精神,怎能在陶清手下工作超过六个月。
  想到此节,他更不想主动汇报这次“性格变化”了。虽然公司和粉丝早晚都会知道,但那会是陶清自己去烦恼的事了。又怪不到苏寻身上。
  相比之下,苏寻更想看看,即将开始的采访,陶清要是做了功课,会表现成什么样子?
  剪彩仪式开始,媒体陆续入场,礼仪小姐来迎接,陶清风挂着那副礼貌的笑容,进入了嘉宾场。他脸色有些苍白,也不懂补妆。好在打光很亮,暂时不太明显。
  陶清风走路姿势十分得体。但是在鱼贯进入影视城大门,忽然不自觉地弓起了背,双手平举于胸。前,似乎在通过一扇查验森严的大门。但是看着四周的人流,又猛然醒悟般,收回了动作,让人以为刚才那一瞬间的姿势是错觉。
  影视城巍峨的城楼,在日光反射下映出了金碧辉煌的瓦顶。不是贵重的琉璃,只是普通的玻璃。光芒刺入陶清风眼中一瞬,他下意识偏开,盯着高。耸的城阙,沉默了许久。


第4章 傻眼的记者
  一家平时鲜有人问津的省城新媒体微博,发布了一条采访演员的视频,被娱乐大V营销号们疯狂盗链。
  这家省委直隶的新媒体报道风格正直,多着眼于科教文卫,近几年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才开辟了娱乐版块。然而报道内容也偏向正面严肃宣传,基本不会照顾粉丝的福利。偶尔发一两篇批判流量的争议文章,粉丝也不敢在机关媒体微博下面造次——反正评论都屏蔽掉。
  《归宁皇后》开机仪式携水天影视城剪彩仪式上再次强调,这是省里为了配合旅游宣传,发扬历史文化,投资拍摄的电视剧。《归宁皇后》主要演员都是A省人,且都是零片酬出演,为家乡无偿奉献。投资的钱全用在布景、后期等打磨工序上。收获了一片美誉。
  该省委直隶的媒体去采访主创人,视频里出镜了四位演员,分别是女一号钟玉皎,男一号张风豪,特别出演傅音,以及男四号陶清。
  钟玉皎是演技派实力花旦,由她来塑造A省郡府出身的一代传奇皇后香昌,从十六岁演到六十岁,有大段咬文嚼字的宫廷戏,也有骑马逐狼打斗武戏,虽然今天只是影视城剪彩,还没正式开机,但是钟玉皎有特权,提前看过了剧本,在记者询问看法,揣摩主办方要求,配合省厅宣传,回答得十分老练:
  “归宁皇后香昌,是我们A省出的巾帼英雄,也是华国古代著名的女英雄。去演绎这样一个人物,内心有压力,但更多的是动力。这次拍摄,会在A省的真山真水中取景,影视城也建造得很有民族特色……剧透一段,天胜皇帝和归宁皇后著名的‘笞背问答’,我已经在剧本上看到了,非常有张力,很期待去抽他鞭子了(笑,话筒交给张风豪)……”
  张风豪和傅音都是老油子,场面话说得更溜,都非常默契地宣传了一波影视城,赞叹了一番剧组的高风亮节,感谢了一通省厅大力支持,顺便给A省旅游打了一波广告,还不着痕迹地展示了实力演技派,对角色的认真理解。
  张风豪背了天胜皇帝的诗“六世雄才国容壮,啸咤风云布衣中”※,傅音讲了两朝老臣的民间流传的一个小故事。收获一片笑声和赞声。
  媒体的话筒还递给了女二、男二和男三,但是视频中并没有播出他们的发言,大概是这些小年轻偶像演员功课做得还不够,话里没有什么营养。省厅旗下的新媒体不吝啬画面给他们。
  所以当男四号陶清的脸出现时,点开视频的观众们都很吃惊。
  陶清比刘琦回、沙洲这些小年轻更没水平,作为小鲜肉甚至比不过他们的流量话题度。虽然脸长得好看,但演技一直在被吐槽。他唱歌只能算好听,达不到顶尖歌手水平。他的路线,是卖脸,走“真性情”人设。和一个女演员传过夸张不实的绯闻。半红不紫,半死不活。两三个月换着花样上热搜。在网上红黑相间。
  要问路人对他的印象,主要集中在“热搜王子”和“文盲王子”两项上。前一项是星辉娱乐真金白银花钱砸的。后一项,则是陶清在一款真人秀当嘉宾时,暴露了连小学语文都不懂的浅薄,随后又被扒出小学没毕业就跑去酒吧当驻唱,混到现在,没文化。
  路人在看到他念错“虎落平阳”,还十分没有自嘲娱乐精神,反而在那里尴尬梗脖子的样子,疯狂转发嘲笑,轮了很多条。
  当然,陶清的粉丝“陶瓷”对此有说辞:我家哥哥接地气。我家哥哥是个好人。
  其他不论,最后的“好人”一条,最有发言资格的是经纪人苏寻。每次他在陶清那里受了气,能拼命控制辞职的冲动。靠的都是已经到手和未来估计少不了的赔偿款,深吸一口气,还能忍。
  省委新媒体的记者,在采访前面女二刘琦回、男三沙洲时,已经知道他们的回答不会被剪辑出来。但是例行公事,在场演员都要问完。在问到陶清这个被嘲出圈没文化的,更扶不上墙的家伙时,半是出于临场好奇,半是不会被公开出来的懈怠心,促使这位省媒记者问了一个近乎刁难的问题:
  “陶清你好,你饰演的天胜皇帝的幼弟,广积王子。在历史上,他留下这样一句诗‘政者正也’能谈谈看法吗?”
  搞事记者心想,陶清答不上来或者敷衍答过去都行,反正其他两个小鲜肉回答得也很烂,都不会被报道的。问这个问题的目的,只是想近距离欣赏一下,文盲王子露出那种茫然又恼怒的表情——作为表情包在网上流传甚广。
  陶清风对记者笑了一下,他面色有些苍白。这笑容让记者忽感异样,似乎有种不受控制的东西,蒸腾在空气里。
  陶清风道:“政者正也,非诗耳。《六言》乃文论体。饰角千金子,以文论志,合。”※
  看着记者怔住站在原地,陶清风忽然想到,保姆沈阿姨在最开始和自己交流时,也是露出这种表情,保姆好半天才哆嗦一句:“说人话?”
  怎么忘了,不能大段的说别人听不懂的话。只怪刚才听记者提到《六言》心中一动,他头晕之下就不假思索了。于是他忍住头晕,轻言慢语地解释:
  “不好意思。这句其实不是广积王子的诗,是他文论《六言》里的第一句。广积王子,是个坐不垂堂的千金之子,这句话表达了他的政见和志向,为政者,一定要自身清正,下属才会效行。这句话和他的身份,是很适合的。”
  记者在脑袋空白了两秒后迅速恢复了正常,抑制住内心惊涛骇浪,抓住这一线突如其来的震撼,打足精神,迅速抛出第二个常规问题:“您对广积王子这个角色如何理解?”
  她甚至没有意识到对陶清的称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