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腾1856-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最终的胜利,也会自伤筋骨。”

  财政大臣霍金皮特说:“我不懂军事。但是现在大英帝国在远东的贸易中,多数跟中国有关,大英帝国在中国的投资,特别是长江流域附近,不是一时能撤出来的,各位慎重考虑。”

  阿斯奎斯首相想了想,说:“我们也不能任由中国人胡来。我听说中国很忌惮日本的崛起,这样,在亚洲,我们就扶持日本崛起,这对中国也是一种牵制。”

  丘吉尔说:“此时的日本,已经利用发现的黄金宝藏,偿还完了外债,中国驻军也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后撤回国内,我看也可以大加利用!”

  就在渤海大战的第二天,世界各国的报纸就报道了中国海军打败英国远东舰队的事情,还配有英国“伊丽莎白”号旗舰沉没的照片。

  上海发表社论,文章指出,中国自古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但是也有“犯我强汉,虽远必诛”的气魄和实力。

  的宣传最给力,一幅幅中国海军的战舰拖着英国战舰的图片占据大半个版面,接着详细介绍这次海战的具体过程,还有击沉、重创、俘虏英国战舰的各项数据,标题更给力,“雪刷一甲子耻辱”,从1840年鸦片战争谈起,洋洋洒洒五六千字。

  “卖报,卖报,中国海军大捷!”

  “号外,号外,我海军大胜!”

  在上海街头,北京的胡同口,报童们的兴奋吆喝声让街上行人忍不住驻足,听到这样振奋人心的消息,他们纷纷掏钱,“我要一份!”“给我来两份!”“我也要一份。”

  这一幕在全国各大城市都上演着。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酒楼饭馆澡堂里也都传着这样的大好消息。

  “看来,我国的海军正在崛起。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我国海军一直没有公布战舰和潜艇数,原来是为了隐藏实力呀。”

  “英国在远东的海军实力不是很强,我们打赢了也不能骄傲。”

  全国都在一片的欢声鼓舞之中,学生更是兴奋,走上街头,到英国大使馆示威游行。

  德国知道中国海军胜利的消息后,也是非常震惊,虽然英国的远东舰队不是很强,但是英军的作战经验还是比中国多。而且近年来,英国的战舰可是横行全球。这也增强了德国和英国一争长短的信心。

  美国看到中国的胜利,依然保持中立。

  整个英国都震动了,世界第一海军强国竟然败给了中国,一时间大量的民粹主义者上街游行。

  “自由党滚下台!”

  “出兵南亚!”

  “我们要战争!”

  伦敦的游行示威,让地面交通都瘫痪了。英国警察迅速出动,一边维持秩序一边防止破坏,那些趁机搞破坏的,被迅速投入监牢。

  他们还到唐宁街10号的首相府前静坐,以示抗议。一些被中国俘虏的士兵家人在游行示威。人数越来越多。场面几乎要失控。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站在窗边,看着下面愤怒的民众,他很忧心,因为他知道很多保守党议员在背后鼓动民众游行示威。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在一帮警卫的保护下,走到门口,他一出现。很多记者就冲了过来,于是他发表了即兴演说:“亲爱的朋友,先生们,女士们,我们一定会尽力解救帝国的勇士。帝国不会抛弃他们的,但是现在欧洲的情况,不允许我们出兵,我南亚,我们一定会和中国政府谈判,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南亚的问题!”说完,不顾记者的提问。他就快速钻进了一辆黑色专车离开了现场,赶赴白金汉宫,请国王爱德华七世出面安抚民众的情绪。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恳求爱德华七世道:“陛下,现在的情况对帝国非常不利,希望陛下能够出面安抚一下国民的情绪,中国崛起已经影响到了整个远东。为了避免中国加入德国的同盟阵营,我们不能派欧洲舰队去远东,希望陛下谅解。”

  爱德华七世闭上眼睛想了一会儿,拒绝了阿斯奎斯的请求,说:“根据英国宪法,英国国王应该对政治议题须保持中立,这是我们民主的既有原则,王室地位超越政治,政界人士有责任确保这个传统。所以我不会发表任何讲话。首相大人还是在谈判桌上争取大英帝国的利益吧。”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又找了几条其他的理由,邀请国王出门,但是爱德华七世还是拒绝了他的请求,于是他起身告辞:“陛下放心,接下来我们绝对不会再辜负陛下的重托。”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出了白金汉宫,马上给驻华大使朱尔典发电报,让他邀请琅威理一起,去和中国政府谈判,要求朱尔典一定要保障英国在南亚的利益。

  在北京的朱尔典收到伦敦的电报,心里也很无奈,当初他力阻英国和中国交战,但是现在,英国战败了,还要他出面谈判,外交工作太难做了。

  谈判的大臣其实最吃亏了,打了败仗去谈判,他很可能就会成为帝国的罪人,他终于明白了,以前清国李鸿章那些外交人员的痛苦。

  朱尔典寻思了半天,决定联系法国、美国驻华大使,希望他们帮忙,能够做谈判中间调解人。中国也早就准备好了,邀请德国、意大利驻华大使来做公证方。

  曾纪泽下令伍廷芳对这次中英谈判全权处理。朱尔典没有办法,只好去外交部找外交大臣伍廷芳。

  伍廷芳决定在“大汉”号上进行中央谈判,至于为什么在军舰上谈判,这是以牙还牙,当年中英屈辱的,就是在英国的“康华丽”号军舰上签订的。

  那天风和日丽,海风阵阵,军舰甲板上一个用五六张桌子连在一起组成的长桌,中国和英国的谈判人员面对面地坐下,另外两侧坐的是美德意法四国的驻华大使。邀请的各国记者拿着巨大的照相机器在“嘭…嘭”地对着各国代表拍照。

  都是熟人,朱尔典先入为主,拿出一份文件,然后递给伍廷芳,也给了双方的调解员各一份复制品。

  伍廷芳看了文件,哈哈大笑,对朱尔典说:“朱先生是在开玩笑吧,这就是英国人谈判的诚意吗?中**队退回到麦克马洪线?你们这是妄想!”

  各国公使看完了,也都皱起了眉头,上面写着:

  一:英国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队退回到麦克马洪线;

  二:英国承认不丹和锡金、尼泊尔是中国的地盘,中国无条件释放英国被俘士兵和战舰;

  三:保持英国在中国的投资和利益不变,

  伍廷芳很生气,说:“英国实在是没有诚意。请你们想清楚,现在是我们中国胜利,中国再也不会军事上胜利,外交却失败,也就是说,不败而败的时代已经成了历史。”

  朱尔典说:“皇帝陛下的意思怎么样?”

  伍廷芳扔给朱尔典文件,说这是我们的条件,朱尔典翻开后,只见上面写着:

  一、英国必须承认西藏、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地是中国的领土;

  二、英国必须用钱来赎回自己的士兵,英国海军撤出中国海域,不经中国同意不得进入中国海域。

  朱尔典看完后立即站了起来,英国丢脸丢到太平洋了,于是大喊道:“这不可能,绝不可能。我军三十万大军已经印度和西藏边境。只要大英帝国愿意,随时都可能进攻。”

  伍廷芳摇摇头,道:“我刚提的,是中国谈判的条件,也是底线。既然双方都认为对方没有诚意,我们下次再谈。”

  中英谈判一下子陷入了僵局,北京、上海等地英国人开的工厂工会开始自发组织罢工,上街游行,英国老板用炒鱿鱼来威胁,或加工资诱惑,让这些工人去恢复工作,工会就是不答应。

  中国城市里到处都是扯着横幅游行的民众和学生,他们不知疲惫地走着,喊着“抵制英国货”“英国人滚出大西藏”等口号,锣鼓喧天,抵制英货的运动波及全国,就连东北三省都影响到了。最后罢工和抵制英货也席卷香港,香港的工人开始响应罢工,当地的英资工厂、店铺的工人逐渐罢工,码头的和自来水厂的工人也在罢工。

  广州、天津、北京、南京、杭州和福建等地闻风兴起,声势浩大。一个月内,各地举行集会达两百余次。上海、广州成为运动的中心,群众斗争浪潮更为汹涌澎湃。海外侨胞也采取汇款、声援、抵制英货等各种斗争形式,积极配合了国内的反英爱国运动,“义声所播,震动全球”。

  朱尔典紧急求见伍廷芳。见了面,伍廷芳哈哈大笑,说:“老朋友,这件事我可无能为力。其实你是知道的,如果你懂点经济,理性分析。你也会知道,两国间开展全面的贸易,各取所长是符合大家的利益的。抵制英货对于中国人民来讲,是没有好处的,自由交易能够达成的第一条件就是交易双方都获益,单方面获益,交易是不能达成的。抵制进口也好,抵制出口也罢,都是自讨苦吃,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和生活上的不便。毕竟自由买卖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事情。但是我们的国民没有只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而自发走上街头,这种爱国行径我不会也无法阻止。”

  “中国人太可怕了!我们惹中国是错误的!”朱尔典无功而返,只好给国内发电报。英国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收到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的电报,一阵沉默。在中国的英国商人疯狂地往伦敦发电报。他们快被中国的民众给弄破产了,大量的商品被愤怒的中国人点燃销毁,跟林则徐在虎门硝烟一样。

  软硬两手抓,曾纪泽还下令让大西藏军区的二十万新军在孟加拉和萨德基拉附近集中,作跨过恒河进攻印度的趋势,这让印度的英军非常震惊。


第164章 中国人完胜

  

  曾纪泽下令屯兵英属印度边境,让英国人大吃一惊,赶紧开会研究对策!

  那天下午,在唐宁街10号的首相府。英国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正在和海军大臣丘吉尔商量着德国可能在比利时的军事行动,他的秘书汉娜小姐穿着一身黑色性感的职业西装走了进来,道:“首相大人,印度总督发来紧急电报,您看!”

  说完,汉娜把电报从文件夹里取出,递给了阿斯奎斯。

  阿斯奎斯听到是紧急电报,马上接过来一看,然后脸色突变,阴沉得像是要下雨,迅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在会议室里来回跺着脚步,喃喃自语:“可恶的中国人,他们竟然敢大量屯兵印度边境,真是太放肆了!”

  英国其他的几位大臣也立即拿来看,看了之后和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的脸色一样铁青,他们也没想到中国竟然如此强硬,只有海军大臣丘吉尔手里握着一只结实的石楠根烟斗,面色平静,问道:“首相大人,看来我们屯兵印度的策略没有吓倒中国人?”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点点头,说:“是的,现在事态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意料,或许会对我们非常不利。”

  就在此时,首相府的门外,还有游行的英国民众,人群多达数千人,他们和上百的防爆警察对峙。丘吉尔听着屋外游行示威的口号声,用烟斗猛抽了一口烟,说道:“看来不只中国人,我们的民众也在给我们添乱呀。我建议还是先出去和民众对话。要让民众们明白,眼下,我们最大的敌人是德国。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要压制德国在欧洲的扩张,我们将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退步,全国人民已立誓要负起这一任务:在欧洲扫清德国这个幽灵的毒害,把世界从新的黑暗时代中拯救出来。”

  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表示同意,便出去和民众对话,大家都坐在地上,等候首相的演讲。

  阿斯奎斯整理了一下西装上黑色的燕尾领结,大声对着人群说:“如果是平常时期,我们随时可以派遣欧洲战舰去歼灭中国的海军,但是现在,欧洲大陆的局势越来越紧张,一旦把帝国的舰队派去远东,那么本土的防御,会降到一个极其危险的地步,想一想你们的家人。你们的孩子,你们不会愿意看到他们在德军的铁蹄下生活吧?中国现在不比六十年前了,现在大汉帝国已经是一个崛起的大国,军队超过150万人,是一个庞然大物。他们拥有的先进大炮和战舰,而且,你们要知道,中国的人口超过五万万人,这时如果中英发生全面战争,我相信战争的时间将会非常长,一年,二年,十年都有可能。而且中国在亚洲本土和我们作战,大英帝国的损失会非常大。我们现在最好的策略,就是扶持日本,总有一天,两国会有一次大战,等他们两败俱伤的时候,帝国就会强势介入。到时候。就是中国乞求我们的时候。”

  听了首相的话,人群中的骚动渐渐平息了下来。首相阿斯奎斯到了英国议院,就对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投票,很多议员都是大资本家,他们的产业在中国受到了打击,同意英国当局对中国做出必要的妥协,但是要求政府必须保住印度。

  印度的历史悠久,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三千纪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遗址所在地哈拉帕命名,称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在达到相当发达和成熟的情况下,由于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终彻底消失。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带来的新文化体系,这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种姓制度在这时大概已经出现。

  印度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有大约2000种语言。其中55种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学。有各自文学宝库的19种完善语言被定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的每个宗教在次大陆都有它的信徒。整个印度次大陆遍布无数漂亮的庙宇、雄伟的教堂、宏大的清真寺、香火旺盛的佛教寺庙、犹太教堂和拜火教寺院,很多人还有多神的信仰。

  最早在印度建立据点的欧洲国家是葡萄牙,他们的殖民地位于莫卧儿帝国版图之外。此后荷兰人也积极介入,并打败了葡萄牙人。到了18世纪,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欧洲强国主要是英国和法国。经过一番斗争,英国人取得了优势,把法国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几个小殖民点。经营英国在印度事务的主要实体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1818年马拉塔人势力最后覆灭后,大多数印度王公都承认了东印度公司的宗主权。

  由于殖民者的种种不利政策,1857年爆发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义。1858年通过的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务大臣接管其全部职权;并成立以印度总督为首的印度政府,英国人也正式结束了已无存在意义的莫卧儿王朝,将巴哈杜尔沙阿二世流放到缅甸,此后印度进入由英政府直接统治的时代。

  1908年,英国直接统治下的印度分为13个省。另外约有700个由印度王公统治的土邦在英国严密监督下存在着,这种土邦占整个印度面积的一小半。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目标仅仅是避免出现饥荒。早在19世纪中叶,印度铁路的大量兴建,使印度资本主义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除了纺织工业,英国资本家还投资于银行信贷、钢铁、水电、水泥等部门,并且拥有印刷、造纸、榨油等小型企业,相对锡金、尼泊尔等地比较富裕,所以,英国议员们设立了确保印度的谈判底线。

  首相阿斯奎斯于是把议会表决结果电报发给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敦促他在保证帝国利益的情况下尽快完成谈判,大英帝国在等着他们的好消息。

  而此时的德国,威廉二世最想的是怎么能够从中国和英国战争中谋取利益,他召集了德国的陆军大臣还有海军大臣等人,商量着和中国合作,把孟加拉一带给强行占领下来,这样印度洋的一些港口德国可以使用,可以驻军,到时候德国在全球范围内扩张殖民地就很方便了。

  德皇威廉二世的思绪早就飞到了孟加拉湾,他仿佛看到了德国的军队从孟加拉湾直接横扫印度的情景,没有了印度这个“后花园”支持,英国和德国大战。鹿死谁手就不可知了。他觉得应该和大臣们商讨一下德意志帝国的未来,所以就派人去召集德国的一干高级军官。

  德国将军元帅也不知道威廉二世为什召集他们,但是马上放下手上的工作赶来无忧宫。威廉二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臣们听。

  德意志帝国陆军元帅、德国总参谋部参谋长施利芬首先发言,他揣摩着威廉二世已经下定决心和中国联合,于是迎合威廉二世说:“殿下。我觉得这个计划可以实行,可以联合中国在亚洲开辟第二战场。如果我们帮助中国人拿下孟加拉,孟加拉湾就会有我们德国的战舰,那么印度这个英国的后花园就会受到我们的威胁,英国必然会大量派遣军队去印度,这样,我们就可以趁机攻下伦敦。”

  德意志帝国陆军大将小毛奇反驳道:“陛下,帝国现在还没有做好和英国直接开展的准备,印度对于英国来说太重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