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狂士(高月)-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连狄燕也成为了五十余名州学士子的队正,这些士子听说她是狄相国的女儿,一个个都格外卖力表现,恨不得狄燕将自己的名字记住,就仿佛狄仁杰还在朝廷中为相。
下午,衙役们将大量盔甲和武器送来,狄燕要了五十余副弓箭和五十件皮甲。
她指着地上一堆皮甲和弓箭,对排列整齐的五十名手下厉声高喝道:“射为六艺之一,你们既为州学士子,都应该学过射箭,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弓箭兵,现在听我的命令,披上盔甲,拿起弓箭!”
第0262章危机来临
在扬州城以北约十里外有一座被茂盛树林覆盖的山岗,山下是大片农田,几座小村庄零散地分布在山岗四周,李臻此时就站在山岗顶上,远远眺望扬州城,扬州城并不远,他可以清晰地看见高大的城墙和紧闭的城门。
在他身后站着一千名扬州地方军,由一名都尉统帅,他们原本接受扬州太守林清的指挥,但林清已经将军权暂时移交给了李臻,这支军队目前由李臻的全权指挥。
都尉名叫庄文泰,辽东人,年约四十岁出头,在扬州当都尉已经有三年,长得一脸大胡子,身材魁梧,相貌颇为粗犷,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个精细无比的人,通晓官场文化。
尽管庄文泰是四品武官,比李臻的五品官阶还要高一级,但庄文泰心里却很清楚,李臻是内卫统领,由圣上直管,又有上官婉儿和高延福两个后台,这种朝廷红人不是自己随时能遇到,只要他能在圣上面前给自己说几句好话,或者在报告中给自己美言几句,那他就有高升的机会了。
也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庄文泰对李臻格外巴结,对他的命令不折不扣地执行。
这时,李臻回头笑问道:“庄将军对李元嘉的军队熟悉吗?”
庄文泰脸上露出尴尬之色,他怎么能说自己对造反叛军熟悉,他迟疑一下笑道:“谈不上熟悉,只是略微有点耳闻。”
“庄将军觉得他们战斗力如何?”李臻又笑问道。
庄文泰想了想道:“这支军队最早是兴唐会的武士,约两三百人,大概从去年初开始,李元嘉开始扩大兴唐会武士,从各地招募亡命之徒,后来人数越来越多,很多扬州的地痞无赖也加入了他的军队,还有徐州一带的灾民,很快便膨胀到了四五千人,武士变为军队,反正士兵来源众多,军队中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非常复杂,从去年秋年开始,他们一直在扬子岛上训练,反正在训练之前他们是一群乌合之众,现在或许好一点了。”
说到这,庄文泰又小心翼翼道:“虽然他们战斗力比较弱,不过人数众多,我们只有一千人,和他们硬拼的话还是略微吃力…”
不等他说完,李臻便微微笑道:“我不会和他们硬拼,伺机出击吧!”
说完,李臻又抬头看了看天色,已经是下午时分了,江阳县并不远,李元嘉如果急于夺取扬州的话,他应该率军赶到了。
就在这时,远处一名黑衣人沿着田埂向山岗这边疾奔而来,庄文重认出了来人,大喊道:“是我们的斥候!”
李臻和其他军官都精神一振,斥候必然带来了李元嘉的消息。
片刻,斥候顺着山道奔上了山顶,他翻身下马,单膝禀报:“启禀李统领,李元嘉率领军队正向扬州城杀来,距离扬州城不到十五里!”
“有多少人?”李臻又急问道。
“大约五千人左右!”
旁边庄文重倒吸口冷气,李元嘉这是倾巢出动了,他眼转一转,对李臻低声道:“李统领,李元嘉颇有轻敌之意,我觉得江阳县必定是一座空城。”
李臻明白他的意思,沉思了片刻,笑道:“我倒有一个想法。”
他低声对庄文重低语几句,庄文重顿时赞道:“好计策!”
他转身一挥手,“第一营和第二营跟我走!”
庄文重率领五百士兵从另一条小道下了山岗,绕远道向江阳县而去,李臻回头看了看他还剩下的五百士兵,又向扬州城方向望去,心中暗暗祈祷,‘但愿扬州城能守过今晚!’
。…
江阳县通过扬州的官道上,李元嘉身着金盔金甲,骑在一匹大宛马上,尽管他年事已高,须发皆白,但他依旧老当益壮,手执一柄大刀,显得威风凛凛。
在他身后,一队队士兵正列队奔跑,对扬州城的巨大财富充满了期望,李元嘉深为了解这支军队的愿望,他高声大喊道:“杀进扬州城,放假三天,努力吧!儿郎们,发财的时机到了。”
军队士气更加振奋,加快了奔跑的脚步,李元嘉确实率领军队倾巢而出,他心里很清楚,娄师德率领的军队正在前来扬州的路上,他的时间不多,必须要拿下扬州,以扬州为根基,再号令天下起兵反武。
当年李敬业就是先占扬州,起兵时只有数千人马,但短短半个月,军队就迅速扩增到十余万人,并在润州一战击败李孝逸的先锋。
李元嘉又想到了自己,他虽然只有五千军,但扬州人口众多,只要他先拿下扬州,以扬州充满的钱粮,招募七八万军队不成问题,而娄师德只有三万人,自己据城而战,胜券可望。
庄文重认为李元嘉有点轻敌,但李元嘉可不是这样想,关键是扬州太守林清已暗中投降了他,那么扬州城就唾手可得。
此时距离扬州城还有十里,已经能隐隐看见扬州那黑黝黝的城墙,李元嘉心中更加激动,这时,长子李训催马追上父亲道:“父亲,孩儿有话要说。”
李元嘉勒住了战马,他不太喜欢这个长子,顾虑太多,缺乏斩断杀伐之气,他不高兴问道:“有什么事?”
“父亲,孩儿觉得全军压上不太好,江阳县几乎无兵无卒,我们粮食又不多,万一被人抄了后路,夺取江阳县,我们境况堪忧。”
“我当然知道!”
李元嘉狠狠斥责儿子道,“我们兵力不多,当然要集中兵力夺城,夺取了扬州城再回江阳,你不要再烦我了。”
父亲的态度十分严厉,李训吓得不敢再多言,只能慢慢退了下去,兄弟李谌从他身边奔过,不屑地哼了一声,“前怕狼,后怕虎,能做什么大事?”
这句话被李元嘉听见了,他大声赞许道:“说得好,做大事岂能惜身?”
李训满脸通红,掉头催马向后军而去,他本来就是一个文弱书生,醉心于书画,现在居然要跟随父亲造反,他又怎能不担心害怕,相比父亲和兄弟的满腔激情,他要冷静得多,眼看父亲一意孤行,他心中只得叹了口气,不想再多说一句话。
李元嘉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向扬州城杀来,此时扬州城头上,太守林清带着众人正眺望远处的飞扬尘土,每个人的心中都格外沉重,李元嘉终于杀来了。
“林太守!”
赵秋娘快步走上前,对他道:“我有个想法,是否可以先示弱,诱李元嘉入瓮城?”
林清没有吭声,他知道要想诱李元嘉入瓮城,必须他本人下城去迎接,李元嘉才会上当,但这样做,他的风险太大了,他可不想以身冒险。
赵文初明白林清的苦衷,在一旁道:“赵校尉有所不知,李元嘉极为狡猾,要想让他入城,必须一千州兵先出城投降,否则他不会上当,偏偏我们州兵都不在城内,所以——”
赵秋娘见他们不肯接受自己的方案,不由心中一阵恼火,又道:“既然如此,我们就摆空城计,打开南城门,偃旗息鼓,所有弓箭手埋伏在城头上,看他进不进来!”
这个方案可以接受,林清便欣然道:“这个方案可行,一切由赵校尉做主!”
他和赵文初先下城去了,赵秋娘随即令道:“所有大旗和士兵都给我藏起来,弓箭手全部集中在瓮城四周!”
一队队刚刚武装起来的士兵纷纷行动,战鼓停息,战旗倒地,士兵们都躲在城墙背后,刚刚被任命为弓箭手统领的狄燕指挥三千弓箭手埋伏在瓮城两边。
狄燕心中十分紧张,她本来只率领五十名弓箭手,但因为她率领的弓箭表现出色,队列整齐,士气高昂,更重要是林清听赵文初提到她的父亲就是狄仁杰,林清便建议由狄燕统领三千弓箭手,狄燕也不拒绝,欣然领命。
三千弓箭手应该分布在城池的四座城门附近,但考虑到李元嘉的兵力也不多,他们很可能会集中攻打一座城门,最有可能是南城,狄燕便将三千弓箭手全部集中在南城。
这还是她第一次率领这么多人,刚开始的兴奋已经没有了,现在只剩下紧张,她根本没有半点经验,只能凭直觉来领兵,她见三千士兵都蹲在城墙后面,便将几名梆子手叫到自己身边,又传令道:“一个个把我的命令传下去,听见梆子声才能射箭,谁敢提前射箭,我就杀了他!”
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地将她的命令传了下去,最后变成了什么样子,她也不知道了。
狄燕手执一副弓箭,搭箭上弦,心中紧张得怦怦直跳,这一刻她是多么盼望李臻在自己身边,让她有一个依靠。
李元嘉的军队终于来到了南城之下,只见宽阔的护城河上已经放下吊桥,城门大开,城洞内和城墙上却没有一个人影。
李元嘉心中十分疑惑,这是怎么回事?既不像欢迎自己入城,也不像将自己拒之城外,难道扬州城的官员和士兵都跑光了吗?
“父亲,我们没有攻城武器,趁现在城门开着,抓住机会杀进去吧!”李谌在一旁急不可耐道。
李元嘉犹豫半晌,他还是不敢冒这个险,他回头对一名郎将道:“周将军,你可率本部先进城,若拿下城池,我赏你三千两黄金!”
这名郎将心中也有点担心,不过看在三千两黄金的份上,他决定冒这个险入城,他回头一挥战刀,“儿郎们,跟我入城!”
一千名身披盔甲的士兵,手执长矛从队伍中奔出,跟着这名郎将向城门奔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支千人队伍身上,能否夺下扬州城,就在此一举。
第0263章兵围扬州
一千士兵离城门越来越近,咔咔的脚步声在吊桥木板上格外整齐,城头上,藏在城垛后的士兵吓得两腿发软,很多人直接倒在地上,根本爬不起来了,在战争来临的这一刻,软弱的人性暴露无遗。
狄燕也紧张得两腿直抖,她不断鼓励自己,忍住!忍住!等所有人进城来,但就在这时,意外还是发生了,两名弓箭手吓得终于崩溃,大喊一声,站起身就向城下跑去。
这一声叫喊惊动了正走进瓮城的叛军,为首郎将愣了一下,一挥手,“停止前进!”
他惊讶地向城头望去,狄燕恨得就想把逃跑之人一箭砍死,但此时她顾不上追究责任,城下的脚步声已消失,她立刻低声喊道:“敲响梆子!”
几名梆子手一起敲响了竹梆,‘梆!梆!梆!’清脆的梆子声顿时响彻城头,三千名弓箭手同时现身,一起拉弓向瓮城内放箭,顿时箭如雨发,密集的箭矢射向瓮城内的叛军,叛军措不及防,大片人被射翻。
尽管叛军都身穿正规军的皮甲,但城头射下几乎都是兵箭,这种箭头部沉重,箭尖细长锐利,加之从上向下的重力,使它的杀伤力极强,成为著名的破甲箭,除了最坚固的明光铠外,一般皮甲根本抵挡不住这种箭矢的攻击。
叛军顿时死伤惨重,连为首的郎将也被乱箭连人带马射成刺猬一般,当场惨死,瓮城内的士兵嚎叫着争先恐后向外逃命,互相践踏,乱成一团,狄燕忽然想到什么,大喊道:“南面箭手向城外射箭!”
她拔出剑,冲去去拉扯士兵,用剑指着城垛大喊:“去那边,快去!向城外射箭!”
一群群士兵向城垛奔去,也不用瞄准,张弓向城外吊桥前后放箭,城外数百叛军士兵冲过吊桥向南奔逃,但城头上射来的箭矢又将无数人射翻倒地,此时城头上鼓声大作,战旗挥舞,弓箭手的成功伏击鼓舞着所有的士兵,他们兴奋得大喊大叫,指着李元嘉痛骂。
李元嘉惊得目瞪口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城头会出现这么多士兵,黑压压足有数千人,还有惨叫着奔逃回来的士兵,很多人身上带着箭伤,李元嘉心中有点动摇了。
这时,李谌奔上来大声道:“父亲,扬州不会有这么多军队,这必是他们临时招募的民夫,州兵最多千余人!”
一句话提醒了李元嘉,他不能因为这点小挫折就放弃扬州,他的计划将全部完蛋,这时,先锋士兵都全部逃了回来,一千人损失了近一半,扬州城门轰隆隆关闭,吊桥也吱嘎嘎拉了起来,城头上鼓声、锣声大作,欢呼声响彻城头,就仿佛李元嘉的军队已经全线溃败一样,李元嘉军队来得十分仓促,没有携带攻城武器,甚至连帐篷都没有携带,面对宽阔的护城河和高耸的城墙,李元嘉只得下令绕道北门,侵占北门外的民房作为临时驻营地,他又派出一千余人去附近树林砍伐树木,准备制作简易攻城梯。
夜幕已渐渐降临,北门外的大片民宅已被李元嘉的数千军队占领,财物被搜刮一空,灯光明亮的酒肆内不时传来军官们的大笑声,几十名没有逃走的年轻妇女被叛军抓住,剥掉衣服关进了几间大屋里,不断有成群结队的士兵进去,隐隐可以听见女人的哭喊声。
但这种胡作非为的乱纪行为并没有使李元嘉感到不妥,他知道士兵们内心十分压抑,需要放纵他们的兽性,才能让他们继续为自己卖命。
李元嘉负手站在桌前,久久注视着桌上的扬州地图,他在扬州呆了十年,对扬州这座城池了如指掌,他知道扬州城防漏洞在哪里?
那就是扬州城太大,没有三万以上的军队,根本无法守住城池,林清招募再多的民夫也必然会有城防漏洞,这就需要他耐心地寻找,只要找到漏洞便可以一举攻上城头,等待的时间很漫长,但拿下扬州城却在转眼之间。
这时,长子李训怒气冲冲走了进来,“父亲,不能这样放纵士兵,他们竟然在奸淫妇女,必须阻止他们,这会失去民心的。”
“可如果阻止他们,我们就会失去军心!”
李元嘉冷冷道:“你以为这些士兵凭什么给我们卖命,不就是为了发财,为了女人吗?要给他们甜头,他们才会保持士气,否则一夜就会跑光,明白吗?”
“可是这样的军队怎么号令天下?”
李训不能接受父亲的放纵论,他满脸通红和父亲争辩道:“要发财,以后夺取天下再给他们就是了,现在不行,现在必须要维护军纪,扬州人才会听从我们的召唤,才能招揽更多的士兵。”
“只要有足够的钱粮,招募士兵不成问题,我儿多虑了。”
“父亲,不是这样,民心啊!”
“够了!”
李元嘉终于恼羞成怒,一声怒喝打断了李训的分辨,他满脸怒气道:“该怎么做我心里有数,不用你来教我!”
李训跪了下来,垂泪道:“如果父亲不愿接受孩儿的劝告,就让孩儿回江阳守城吧!至少孩儿能守住江阳,我们还有一条退路。”
李训的‘退路’两个字提醒了李元嘉,如果扬州城拿不下来,他该怎么办?
当年李敬业在扬州起兵时,是先渡江到长江对岸,夺取润州,只是当时李敬业一心北伐,没有听从骆宾王的策略,先夺取苏州和越州,建立割据根基,结果被李孝逸一战打得全军覆没。
如果自己拿不下扬州,也可以退到润州,兵力后南下夺取苏州和越州,在江南建立根基,避免走当年李敬业的覆辙,想到这,李元嘉点了点头,“既然你要回江阳,那我可以给你一千五百军队,但不是回江阳县,而是占据江阳码头,保护渡船,如果扬州形势不妙,我们立刻渡江去润州。”
李训磕头道:“孩儿遵令!”
李元嘉递给他一支金令箭,“带三个营立刻南下吧!”
李训接过令箭便匆匆去了,就在李训刚走不久,三子李谌冲了进来,急道:“父亲,你怎么让大哥带兵走了?”
“江阳那边太空虚了,尤其我们的渡船停泊在码头上,如果不保护好,我们就没有后路了。”
“可是…我们军队本来就人数不多,再分走部分军队,我们怎么夺取扬州?”
“扬州守军都是刚刚招募的乌合之众,真正打起仗来,他们一触即溃,等明天我们一把火烧了城北的房子,然后我佯作撤军,你率几百精锐埋伏在城外,一旦城门开启,你就去夺城,我会杀回来接应你,总之,明天如果我们夺不下扬州就渡江去润州。”
李元嘉见儿子还想再反对,便不再给他说话的机会,冷冷道:“我已经决定了!”
李元嘉的长子李训虽然文弱,但并不代表李元嘉也和幼子李谌一样鲁莽无智,若不是他被称帝的野心冲昏头脑,他也未必会起兵,他当然知道扬州已有准备,攻下城池的胜算并不高,转过头去攻打毫无防备的润州才是上策。
要不是他不甘心放弃扬州,今晚他就有可能直接渡江杀去润州了,李谌见父亲态度坚决,他心中黯然失望,只得施一礼默默退了下去。
…
叛军抢占了北城外的数百座民房,李谌负责前军,手下有一千人,他父亲李元嘉坐镇中军,有两千余人,后军一千五百人被长子李训带回江阳了,叛军此时只剩下三千人。
一座不大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