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之祸害-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说喜欢这种习俗的人也都今非昔比了,以前那些士子吃饱撑得闲得蛋疼聚在一块儿,捧着ji女鞋子当酒杯,但现在士子……

  现在已经没有士子了。

  哪怕再学富五车考不上公务员也照样得学个一技之长才能养家糊口。

  总之大明的风俗,正在不断地向杨丰期待的方向转变。

  总之杨圣跟老穆之间,已经不可能再回到从前了,这段时间他的爪牙在南洋大肆tu杀zhen主的勇士,摧毁他们的信仰,这种bao行早已经引起莫卧尔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波斯,阿拉伯部落这些zhen主信徒的不满,甚至开始出现抵制明货之类行为,只不过那些明商通常都把上层的毛捋顺了,所以都只是民间一些小规模自发性的,但他在爪哇这么搞恐怕会变成导火索。

  毕竟之前他抢地盘剥削殖民地人民抓奴隶,这个其实都不涉及信仰问题,话说那些mu斯林君主们一样互相抢地盘,至于在剥削人民方面和他完全大哥别说二哥,甚至于那些被大明剥削的东南亚人民,生活水平上比这时候三颗椰枣,几口羊奶就能撑一天的阿拉伯人真强多了。

  至于抓捕奴隶……

  话说大明奴隶贩子收购黑奴的主要货源,还就是那些非洲mu斯林君主呢,桑给巴尔的苏丹至今还是东非头号奴隶出口商,这家伙去年一年向大明奴隶贩子出售了五万黑奴,而且信誓旦旦地拍着胸脯保证,今年能抓至少七万黑奴给他的东方朋友。

  所以那都不叫事儿!

  但现在恐怕不行了。

  “陛下,奥斯曼海军禁止咱们的商船进入红海了。”

  大明商务部尚书吕毅中匆忙进宫觐见皇帝陛下说道。

  “理由?”

  杨皇帝头都没抬地说道。

  此时他面前的东西,很显然要比这个问题重要,因为这是应天大学一帮科学家给他终于鼓捣出来的无线电发报机,不过还没有二极管,只能使用比较初级的矿石检波器,信号灵敏度并不是很高。而且因为发电机还在研制,所以只能使用电池供电造成传输距离比较短,但两三百里距离内通讯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这样以后明军战舰在海上就不需要再依赖那些通讯舰来传递情报了,更重要的是大明也正式进入无线电时代。

  等直流发电机完成,接着就可以搞大功率远程无线通讯了。

  这样杨丰就不需要架设那些远距离的跨海电缆了。

  不过在短期内,在本土的各地之间,还是有线电报更加便捷,实际上这款发报机短时间内杨丰也不准备民用。

  另外这个研究团队,还给他把电话搞了出来,第一套电话系统已经在皇宫和前面的内阁各部衙门安装,现在杨皇帝有什么事就可以用电话直接打给那些各部大臣们了。

  “他们的理由和对欧洲国家一样,那里临近麦加,咱们的船只过去会玷污他们圣地,不过只是拒绝咱们的船进入红海,其他地方的贸易还没受影响,包括去巴士拉的商船,也依然可以停靠港口,只是税收增加了不少,不过这并不能给我们造成什么真正的损害,那些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都会趁机大量走私我们的商品进入奥斯曼,但红海不能通行的话,却会对我们同法国的贸易造成严重影响。”

  吕毅中说道。

  “恐怕艾哈迈德三世担心的不是咱们玷污了什么圣地吧?”

  杨丰冷笑着说。

  这时候的奥斯曼帝国苏丹是艾哈迈德三世,也就是所谓的郁金香时期,这位皇帝是属于逊尼派的,另外应该算温和逊尼派,至于哈瓦比派这时候创始人哈瓦卜还正在内志当小正太呢。艾哈迈德三世还是比较开明的,不但学习欧洲尤其是法国的技术,而且按照法军模式训练军队,甚至将法国式的奢靡生活引入他的宫廷之中,所以他也是大明奢侈品的一个重要购买者,甚至曾经用一吨黄金的高价,从大明商人手中购买了一块最新款手表。

  话说他要是因为圣地问题拒绝明军商船进入红海,那未免也太夸张了点,要知道他每年也同样向大明出口数量众多的白奴。

  也就是欧洲的基督徒。

  而让艾哈迈德三世这么干的真正原因,只能是埃及的马木留克们。

  作为大明和法国之间军火贸易的中转商,埃及的马木留克军阀,也就是那些贝依们,同样也从中获得了大量新式军火,很显然这些军火,已经让伊斯坦布尔感觉到不安了,而且这些年大明和欧洲从两个方向挤压,也让奥斯曼帝国迫切感受到了压力,艾哈迈德三世已经重新强调作为mu斯林世界老大,他同样也应该是哈li发,想以此强调他的正朔,以阻挡什叶派波斯人的野心。

  后者在原本历史上,一直是奥斯曼帝国的心腹大患。

  虽然苏丹侯赛因实际上是萨法维王朝的末代君主,但这时候的波斯依然很强,这样一来艾哈迈德三世就更希望用对大明的强硬,来表现一下哈li发的权威了。

  但可惜……

  “他这是逼朕去搞他啊!”

  杨皇帝感慨地说道。

  “让陈平再跑一趟埃及,就说朕想邀请那些贝伊们,一块儿搞个大计划,一个可以让他们世世代代享用不尽的大计划。”

  紧接着他又说道。

  “陛下是想?”

  吕毅中说道。

  “朕要挖一条运河,一条沟通红海与地中海的运河,一条让欧洲和亚洲之间距离缩短三万里的运河,一条从苏伊士港开始一直到地中海的运河。”

  杨丰说道。

  好吧,苏伊士运河计划该提上议事日程了,只有把这条运河挖开了,才能真正让他把手伸到欧洲去,原本历史上这条运河从开工到竣工整整花了十年,而他现在的技术条件并不比当初的法国强多少,所以估计他也一样得挖十年,甚至还有可能更长一些,这样运河竣工之日,也就是他真正向欧洲进军之日,不过在这之前,他得首先用这条运河为诱饵,诱使那些马木留克军阀们起兵反抗艾哈迈德三世。

  这条运河代表着什么,估计那些马木留克军阀都非常清楚。

  但理论上埃及的土地都是奥斯曼帝国苏丹的,那么这条运河就算建成了,利益也只能是杨丰和奥斯曼帝国分享,他们是什么也得不到的,而且为了控制运河利益,艾哈迈德三世还得加强在埃及的军事力量,甚至于干脆先把他们灭了,可以说只要杨丰正式向奥斯曼帝国皇帝提出合伙挖这条运河,也就是马木留克军阀们走向灭亡的开始。

  除非杨丰和他们合作。

  而杨丰和他们合作其实更加有利于大明,因为如果他和艾哈迈德三世合作的话,那么后者肯定有资格要求更多的东西,毕竟后者的实力更强,但和马木留克军阀合作的话,因为后者实力弱而且必须在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威胁下自保,那么就必须依赖大明在幕后的支持,也就是说他们在利益分配上会要的比艾哈迈德三世更少。

  但是,马木留克军阀必须解决埃及属于奥斯曼帝国这个问题。

  或者说,埃及必须du立。

  这样马木留克就必须提前下手以最快速度消灭埃及境内的奥斯曼帝国军,然后还要至少在西奈半岛上击败奥斯曼帝国,另外北非的利比亚,当然现在是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这两地也是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另外他们南边的芬吉和富尔这些地方也是奥斯曼帝国的,也就是说一旦动手马木留克就必须团结起来,然后全力以赴。

  但为了运河通航后的收费,这样做完全值得。

  要知道这可是沟通东西方两个世界的运河,只要有了这条运河所有那些往返东西方的商船就都不会走好望角了,哪怕一艘船收一千枚银币,它们也照样会走这条运河,整整减少一万公里的航程意味着可以少死百分之八十的船员,可以节省几个月时间,和这些相比,区区一千枚银币那算个屁,而每年往返东西方的各种船只数以万计,这就是每年数以千万计的收入。

  好吧,杨丰实在想不出马木留克们有什么理由拒绝。

  大明外交部刚刚上任的侍郎陈平立刻启程,乘坐一艘最新式螺旋桨机帆巡洋舰直奔苏伊士,至于奥斯曼帝国的禁令,这个他们有本事让战船跑时速十七海里再说吧!最快也就是十海里的渣渣没资格说话,另外这艘巡洋舰到达科伦坡后,还会在那里带走三十艘巡洋舰,虽然这时候奥斯曼海军并不算弱者,但可惜那是指在地中海和黑海上,至于亚洲的海上哪怕英国东印度公司都能暴打他们,三十艘巡洋舰杀进红海足够教艾哈迈德三世做人了。

  就在陈平启程的同一天,明军南洋舰队到达马德拉斯,也就是印度的钦奈。

  “投降或者死!”

  登岸的李华就像在芝拉扎港面对诺里斯将军一样,高傲地对驻守这座要塞的东印度公司指挥官说道。

  后者用悲愤的目光看着他。

  “诺顿先生,不要做任何幻想了,直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哪一座要塞能够在我们面前支持超过两天时间,就你们这座不到两百丈长宽的小棱堡,难道还能比得上巴达维亚城,比得上马六甲城,比得上科伦坡城堡?更何况还是一座距离海岸不到三里的城堡,别说我们的八十斤炮,就是最小的十五斤炮,我都可以保证从海上覆盖你们的整个城堡。”

  李华继续高傲地说。

  在他身后的海面上,庞大的明军舰队一字排开,正中间六艘蒸汽战舰上,恐怖的八十斤巨炮炮口昂起,虎视眈眈地对准了乔治堡,仿佛下一刻就将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

  诺顿看看两旁。

  他两旁一门门古老的滑膛炮旁边,那些匆忙武装起来的东印度公司殖民者一个个战战兢兢。

  实际上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精锐都已经葬送在芝拉扎了,为了凑出宾上将的强大舰队,东印度公司不但拿出了自己的所有战舰和绝大多数武装商船,而且还把在东方的青壮年几乎全部填进了这些船只,面对杀气腾腾打过来的明军,他们现在能够做的只是把那些老弱病残武装起来,但真要打起来,这些人恐怕真挡不住明军哪怕两天。

  “李上校,我们投降!”

  诺顿带着屈辱说道。

  紧接着他朝一名士兵无力地挥了挥手。

  后者赶紧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白旗,先是降下东印度公司旗帜和英国的国旗,然后把这面白旗缓缓升起,马德拉斯成为了第一座向大明投降的英国殖民地。

  当然,这只是开始。

  实际上在随后对印度各英国殖民地的接收过程中,明军没有遭遇任何抵抗,所有城市包括加尔各答,苏拉特,乃至于孟买,所有英国人选择的都是投降,他们很清楚,自己的时代结束了,英国殖民东方的时代结束了,一切反抗都是徒劳,他们的命运在芝拉扎港被水雷封锁时候起就已经注定了。

  既然如此,反抗又有什么意义呢?

  就算在大明工地上当苦力,等待自己亲人支付并不算太多的赎金,也比死在战场上被蛆虫蛀蚀变成白骨要强啊!

第三八七章 明月出天山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

  伊犁河谷,明军步兵十八旅旅长黄莘就像春秋时代的战车将军一样,端坐在一辆专用的马车上,看着远处天山的皑皑白雪忍不住诗兴大。

  在他外围不计其数最新式武刚车橡胶车轮滚滚向前,车上竖起的护墙后面,一名名士兵抱着后膛枪严阵以待,这是整整一个步兵旅的结阵而前,四个步兵营分据四角,炮兵和辎重部队在方阵正中,骑兵侦察营巡弋外围,五千明军和一千辆各种用途的武刚车,再加近四千匹马组成了一个气势磅礴的巨大方阵,在深秋季节空旷平坦的天山脚下如同狩猎的狮群般扫荡而前。

  这就是大明的车载步兵旅,一千多年的汉人,就是用这种方式扫荡草原让匈奴人臣服脚下,一千多年后的汉人,还是要以相同的方式扫荡这片土地,只不过古老的木制战车,换成了钢制橡胶车轮的新式战车,强弩也换成了大炮和后装线膛枪。

  “旅长,这天上可没月亮啊!”

  他前面的车夫看了看头顶太阳很没眼色地说。

  “领会意境!”

  黄莘没好气地说。

  他这话刚说完,一名骑兵就冲进行进的车队,在他面前停下来说道:“旅长,哈萨克汗的人拒绝撤出轮台城。”

  “拒绝?有个性,我喜欢!”

  黄莘很开心地说道。

  紧接着他站起身拔出旁边一支信号枪对着天空扣动扳机,一枚红色信号弹在空中炸开,正在行进的车队中所有官兵全部转头望向中军,然后就看见他们的旅长站在自己的宝座上,手中挥舞着两面加大的信号旗,距离近的甚至能听到他的吼声。

  “全前进,攻破轮台不封刀!”

  旅长阁下这样吼道。

  庞大的战阵立刻加向前。

  就在同时,哈萨克部领,黄金家族的余脉,哈萨克汗头克汗亲自率领的三万骑兵也正在从四面合围过来。

  随着准噶尔部青壮年几乎全部葬身关内,原本在他们侵蚀下的哈萨克汗部重新崛起,甚至趁着无人顾及的机会将势力范围扩展到天山腹地,但明军的到来结束了哈萨克人的好时光。双方此前倒没真正交战,头克汗必须聚集足够多的军队,虽然明军到达天山的只是一个骑兵旅和两个步兵旅,但毕竟这些年明军凶名也算是远扬了,头克汗必须有足够的优势才能动手,而这一次步兵十八旅的冒进,给了他极好的决战机会。

  三万哈萨克部精锐骑兵在天山的溪谷间隐藏半个月,终于等来了进攻的机会。

  但可惜,他们刚一杀出,就被明军现了。

  “玛的,终于见着人了!”

  天空中一架小型飞艇上,明军观察员一边蹬着脚下类似自行车一样的东西,一边举着望远镜如释重负般说道,紧接着他拿出信号枪,朝外打出一枚醒目的红色信号弹,就在同时调整后面的转向舵。这种单人飞艇是明军主要侦察手段,采用人力操纵度并不快,唯一的优势就是在天空不受地形阻碍,可以看得足够远,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随风飘而已,毕竟脚蹬驱动的螺旋桨效率低得很。

  就在他即将完成转向的时候突然间一阵大风,把并不算大的小飞艇刮得横飞出去。

  “汉人的鬼东西!”

  下面三十里外,举着单筒望远镜的头克汗鄙夷地说。

  “前进!”

  紧接着他一挥手说道。

  在他身后庞大的骑兵集群就像漫过草原的洪流般立刻向前。

  而就在同时,距离他四十里外一队侦察的明军骑兵,看着天空中炸开的那团红色烟雾,立刻掉头向三十里外巨大的方阵狂奔而去,很快就和正在行进中的步兵一营遭遇。得知敌军正在杀来的消息后,随着一营长下达的命令,一辆辆满载步兵的马车迅停了下来,那些士兵纷纷下车以武刚车为掩体,在车内车外组成了一道绵延的防线,甚至一捆捆专用的丈八长矛都被从运输车上解下,然后分给各车上的士兵,插到专门的插孔内,一道绵延的带刺长城迅在空旷草原上建立起来。

  而此时黄莘同样得到了消息。

  紧接着伴随他的命令向各部传递开,同样的绵延带刺城墙也在这片空旷草原上以极快的度延长,一支支步枪的枪口从城墙的射孔探出,就连那些大炮也在中间架起,十八门十五斤和十六门七斤半线膛炮高高地昂起了炮口,而在那些组成城墙的马车中间一门门轻型火箭射器也向外伸出,原本处于行军状态的明军一下子进入作战状态。

  同样,一座四方形的城堡也在草原上建立起来。

  武刚车组成的城堡。

  每面三个步兵哨防御一线,一个步兵哨为预备队,每面四门七斤半线膛炮外加十六具单管火箭射器,中间十八门十五斤线膛炮随时对需要重点防御的方向进行炮击,而辎重部队和指挥系统则留在城堡中间,至于拉车的马匹则被赶到城堡中紧急围出来的马厩里。

  至于骑兵侦察营则集结起来在城堡外寻找机会袭扰。

  这就是明军草原战术。

  “让那些鞑子来送死吧!”

  黄莘挥舞着军刀吼叫着。

  然后那些鞑子就真在他视野中出现了,三万哈萨克骑兵从四面合围过来,千军万马的冲锋气势磅礴。

  头克汗的战术很简单,就是凭借数量优势堆死明军,明军在天山只有一个骑兵旅两个步兵旅,其中一个步兵旅还必须守卫鄯善,只有骑兵旅和这个步兵旅是机动作战的力量,只要干掉这个旅,那么原本处于攻势的明军也就只能转回守势了,而漫长补给线让明军也无法维持更多军队的作战,可以说那时候他就是这天山南北的主宰,所以他要以最凶猛的攻击来冲破明军防线。

  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