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忘川(沧月)-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子,我觉得最大的危险可能并不在于此处。”许久,赵冰洁叹了口气打破了沉默,幽然道,“如今离苏姑娘离开已经快半个月了,对方既没有向她出手,亦没有对听雪楼发动攻击——蛰伏于暗中,引而不发,这才是最可怕的。”
  萧停云一震,点了点头:“我也正忧心这一点。”
  “当务之急是要弄清对手的身份,派人去拜月教总坛、灵鹫山月宫询问清楚碧蚕毒的来历。”赵冰洁走过来,坐在他的身边,开口道,“同时,可以命令南方分坛派出精锐人手,搜寻苏姑娘的下落——两方都不可以拖延。”
  “我已经派石玉带领吹花小筑的精锐过澜沧,去向拜月教方面询问了,应该不日会有飞鸽到达。”萧停云点头,心情沉重,“但至于阿微……呵,我觉得以她的脾气,即便我们找到了她,她也未必肯回来。”
  赵冰洁叹了口气:“有些音讯,也总比让她孤零零漂泊在外好。”
  “是。”他长长叹了口气,“已经快一个月了,阿微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听雪楼上,赵冰洁转过头,用无神的目光凝视着白衣公子。而萧停云却低下头,看着桌子上静静躺着的血薇剑——这把离开了主人的稀世名剑,无声地待在剑鞘里,暗淡无光,如同没有了灵魂的躯壳。
  我们的时间也不多了。
  那一刻,另外一句话也在她的心里响起。

第七章 天上之河
  一路上,不时见到镇魂石,静默地伫立在道路的两侧。滇南潮湿炎热,大多数石碑都已经被密密麻麻的藤萝缠绕包围,脱落斑驳,不见面目——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在所有布满苍苔的石碑上,唯独有一处是醒目耀眼的:那就是迦若祭司的那个朱砂印记。
  苍苔不侵,风雨不蚀,永远如新。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梦风飒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仰头看着深谷两边高耸入天的高山,听着耳边的猿啼鸟鸣,苏微坐在马上,情不自禁地想到师父曾经吟过的这一首诗——面对着滔滔黄河水长大的她,从未见过十万大山苍茫青翠,只能幻想诗中的意境。
  而如今,一切都到眼前来。
  这一路行来,中原的风土人情渐渐淡去,所见所闻皆是前所未有之事,令人耳目一新,虽然是危在旦夕,但心中一直紧绷的弦却不知不觉松了一松。
  离开洛阳已经三千多里,这里已经是滇南,也是拜月教的地方了吧?
  师父曾经和她说起过三十多年前,听雪楼和拜月教的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诡异莫测的巫蛊、可以呼风唤雨的术法、至高无上的拜月教主、宛若神灵的白衣祭司,以及侍奉月神的子民们……当师父对她说起这些时,她心驰神往,只恨自己没有早生几十年,可以亲眼目睹这一切。
  不想如今,她竟然真的踏上了这一片传说中的土地。
  即便是会死在这里,也可以无憾了吧?
  她一路出神。面前是无尽的风景扑入眼帘,耳边传来向导连绵不绝的话,絮絮叨叨:“嘿,姑娘,你知道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驿道,是什么时候开出来的吗?”
  “三十多年前?”她回过了神,随口回答——是的,在当初人中龙凤并辔南下渡过澜沧的时候,这条路应该就已经存在。
  “嘿嘿,足足有五十年了!我三岁记事的时候开始就有了!”这个五十多岁的向导叫作莽灼,是一个傈僳族人。年轻时也是马帮的人,在这条茶马古道上来回走了上百遍,颇有些资历。如今年纪大了,跑不动远路,便只能待在城里养老,生活拮据。
  前几日她来到大理,本来想和当地的马帮一起结伴去往腾冲,却不料那些在外讨生活的汉子最是迷信忌讳,怎么也不肯带女人随行。最后在酒馆里遇到了这个空着无事的老向导,谈定了十两银子的价格,单独带她走了这一趟。
  莽灼吸了口水烟,道:“那之前,从中原到这里的人必须穿越深山老林,十无一活。直到五十年前,帝都派抚远将军率领滇军十万,和镇南王一起修了这八百里驿道,才算打通了中原和滇南的道路。”
  “为了这条路,当时一共死了七万多人,其中两万是滇军,五万是民夫,可以说是每一里路都堆积满了尸骨啊……后来镇南王竖起了九十九面碑,分别列在驿道的各处,碑上刻了亡者的名字,我们都叫它‘镇魂石’。喏,你看,我们前面就有一块。”
  苏微漫不经心地听着,到这里不由得提起了精神。转头看去,不远处的路边果然有一块石碑,宽三尺,高一丈——说是石碑,不如说是一个翁仲。碑的顶端有人首,低眉垂目,隐藏在滇南苍翠之中,如同一个个沉默的守护神祇。
  石碑的正面密密麻麻刻满了名字。石上青苔蔓延,风雨侵蚀,年深日久已经看不清字迹,唯有最底下一枚朱砂印殷红刺目,竟然清晰如新。
  她失声惊呼:“迦若?!”
  是的,那碑文的最下方,朱砂印盖着的名字,赫然便是迦若!
  ——这样熟悉的一个名字,在她而言原本只存在于遥远的江湖传说之中,然而到了滇南,竟然成为清晰确凿的存在。
  “嘿,姑娘居然也知道迦若大祭司?”莽灼有些吃惊,看着一路延绵不绝的古碑,笑道,“在这云贵两广,拜月教可比皇帝老子还厉害呢……这碑皇帝落不得款,将军镇南王更落不得款,唯有祭司大人可以!”
  “为什么?”苏微有些愕然。
  莽灼磕了磕烟袋,指了指眼前无穷无尽的苍翠:“这大山莽林里有多少瘴气厉鬼?开通这条路又死了多少人?——没有拜月教大祭司来作法镇住,这条路还能走吗?”
  苏微皱了皱眉,看着眼前的坦途:“朗朗乾坤,大路朝天,怎么不能走了?”
  “姑娘你是第一次来滇南吧?没亲眼见过,自然是不信。”莽灼看了他一眼,咳嗽了几声,“我爷爷还是当时的百夫长,说起过开山辟路时遇到的奇景——比如车轮大的蛤蟆、会说人话的蛇,石头里封着的红衣美女……”
  顿了顿,他又道:“不扯这么多了。话说当年路没有开出来之时,这山里千百年来不曾有人迹,所以开路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参天古木,很多都粗得需要数人合围——更有一种树,根系庞大,直径差不多有一里。”
  “一里?”苏微愣了一下,不可思议,“那是树林了吧?”
  “不,独木成林。你们中原人没见过吧?”莽灼比画了一下,道,“当时调了数百人砍了十天,那树犹自岿然不动,随砍随长,反而是砍树的人纷纷病倒——大家都说那是千年的树妖,后来镇南王不得不亲自去了灵鹫山,请来了当时的拜月教大祭司迦若大人。”
  听到那个名字,苏微心中又是一跳,问:“是他过来,斩断了那些巨木吗?”
  “不,迦若大祭司没有过来。当时他正在月宫为明河教主的修炼护法。”莽灼却纠正了她,一字一句,“他只是在灵鹫山月宫的祭坛上作法,一道白光从月神像之前射出,越过千山万水,直劈开了一条路,将挡路的树妖一举斩尽!”
  “……”她听得摇头,想要反驳却又忍住。
  这世上哪有这样的神迹?在数百里外,可以驭气飞剑、直取深山?那不是凡人能做到的,除非是神仙了吧?——不过迦若大祭司在滇南子民眼里已经是神话般的存在,她又何必非要开口反驳,扫了别人的兴致?
  耳边听得莽灼又道:“我爷爷当时在场,亲眼看到那些巨大的树木无风自动,纷纷拦腰折断,就像是被无形的刀切过一样!而且,奇怪的是断口上都刺啦一声冒出一道白烟,如同白练直升天空!密密麻麻上百条……太壮观了!当时所有人都看得呆了。后来大家说,那些都是千年树妖的魂魄,迦若大人不愿让其逃逸入阳世祸害世人,所以作法将其吸入了月宫,镇压在圣湖之下。”
  圣湖?……圣湖!
  苏微心里一动。是的,灵鹫山上的月宫里,曾经有过一片盈盈不见底的湖水,传说那是一个施了法术的牢笼,困住了无数恶灵——而二十年后,迦若大祭司以身殉之,将那些圣湖底下的恶灵渡往彼岸。
  向导无意的叙述引起了无数的回忆和向往,她居然暂时忘记了自身危在旦夕,看着路的前方,喃喃:“可惜晚生了几十年,不曾有幸得见迦若大祭司风采……”
  “姑娘不必遗憾,如今拜月教的灵均大人,据说也很厉害呢!”莽灼笑道,吸了一口水烟,“姑娘如果有空去一趟灵鹫山,说不定还能在月神祭上看到他。”
  “灵均?”苏微默默念了一遍这个名字。
  是的,在听雪楼中时,停云曾经提起过这个人。说他是孤光祭司最得意的一个弟子,在孤光远游后执掌着拜月教的事务,已然是教中实际上的祭司。但关于这个人却有着太多的传言,不仅出身经历无人知道,甚至连他的真面目都无从得见。
  自己这番中的碧蚕之毒,说不定还和他有点关系呢。
  她不由得冷笑了一声,道:“是了,在我死之前,少不得要会一会这个高人!”
  莽灼却全然不知她这句话背后蕴藏着多大的杀机,只是笑道:“灵均大人一向神出鬼没,行踪无定,还能化身千万——说不定姑娘你半路上就能遇见他呢。”
  “是吗?”苏微重新翻身上马,往前驰入一片无边的碧色里,“那我们走吧!”
  一路上,不时见到镇魂石,静默地伫立在道路的两侧。滇南潮湿炎热,大多数石碑都已经被密密麻麻的藤萝缠绕包围,脱落斑驳,不见面目——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在所有布满苍苔的石碑上,唯独有一处是醒目耀眼的:那就是迦若祭司的那个朱砂印记。
  苍苔不侵,风雨不蚀,永远如新。
  她不由得勒住了马,沿着驿道两侧远远望去,心潮起伏。忽然间,耳边听到隐约的声音,如同海潮涨落,悠远而空旷,一声声回荡在耳际。
  “什么声音?”她不由得脱口问身边的向导,“这里……难道还有海?”
  “是吗?姑娘听到了?”莽灼明显是吃了一惊,侧耳听了一听,却是什么也听不到,顿时放松下来,道,“估计姑娘听到的声音,是从忘川来的。”
  “忘川?”苏微不由得愕然。
  莽灼顿了顿,道:“是的。有时候,有些人会听得到它。”
  “有时候有些人?”她没有明白,皱了皱眉头,又侧耳细听了一回,道,“听声音,是一条很大的河,比怒江和澜沧江还大的样子!”
  莽灼也做出侧耳倾听的样子,却摇头,遗憾地叹了口气:“不,我还是听不到——在这条路上走了一辈子了,看来我是怎么也听不到忘川的声音了。”
  “什么意思?”苏微愕然看向他。
  “这条河,从不存在于阳世。只有某些人才能够听到它的声音。”莽灼磕了磕水烟袋,吸了一口,抬头望着头顶的天空——那里,明亮耀眼的阳光从枝叶间倾泻而下,露出斑驳湛蓝的天宇,高旷辽远,亘古不变。
  “就在那里。”向导抬起手,指了指头顶,“天上之河。”
  苏微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刚一抬头却被阳光刺了一下眼,连忙抬起手遮挡。然而就在那一刻,她耳边又响起了那种奇特的回响,如同一条巨大的河流正在头顶流过,呼啸、奔涌,摧枯拉朽般地带走一切。
  那声音里有一种魔般的力量,竟然令她听得呆住了。
  “传说中这条河,是驿道开通后同时出现的。起初是迦若祭司为了超度那些为了筑路死在深山里的孤魂野鬼,为它们开创了一条通往黄泉的路。”莽灼躲在树影下,喃喃地看着天空,眼神苍茫,“里面流淌着七万人的魂魄啊……九十九块镇魂石,印着凝结祭司灵力的朱砂印,沿途指引着它们的方向。让魂魄奔向彼岸。”
  “是吗?”苏微轻声问,这两种虚实交错的声音在耳边回响,令她有一种恍惚,“五十年了,那些孤魂野鬼难道还没有去往彼岸?”
  “当然早就已经走了。”莽灼苦笑,指着茫茫大地,“但是这条天上之路一开,其他的鬼魂也闻声而至,争先恐后地沿着这条路去往黄泉——从此,滇南千百万的灵魂都从这里转生,就如汇聚出一条河流,日夜不停地奔流。”
  “……”她听得出神,竟没有反驳这种荒谬的说法。
  潮水般的声音在耳边回响,如同浪击两岸,汹涌奔腾,风一样地呼啸而去,归于空无的彼岸——而其中隐约真的能听到人的声音,或欢笑、或哭泣,无数的悲喜爱恨,无数的绝望不舍,都夹杂在内,一声声传到耳中,听得人神魂动摇。
  忘川之水,滔滔而去,人世的欢乐和痛苦都被洗涤一空。
  那一瞬,她几乎心神为之一夺。耳边却听得莽灼道:“姑娘居然能听见忘川的声音,可见是……”说到这里他止住了话头,脸色一变,微微咳嗽了一声,不再说下去。
  “可见是什么?”苏微回过神来,蹙眉问。
  莽灼摇了摇头,低声:“是老奴胡思乱想了。”
  她心思灵活,蓦地明白了过来,脱口:“可见是我也离黄泉不远了?”
  莽灼连忙道:“不要乱想,姑娘你肯定会长命百岁的!”
  “……”她愣了一下,低头看着自己藏着袖中的右手臂。手上缠着一圈布条,掩饰着惨碧的肤色。
  离开洛阳已经快半个月了,这段时间她孤身漂泊,剧毒在肌肤底下蠢蠢欲动,并沿着血脉向上蔓延——若不是被墨大夫的三十六支银针封住,剧毒早已吞噬了她的整条手臂。只剩下不到半个月了……如果再找不到解药,这一双手,便是彻底废了。
  那样,还不如自己做个干脆利落的了断。
  苏微忍不住笑了起来——是的,他说得没有错,她是已经离黄泉不远了。
  这一路行来,孤身万里,飘摇无助,那些追杀者不知何时现形,身体内的剧毒不知何时发作,一旦倒下,便是随处青山可埋骨。到时候,只怕连一个名字都不会留下来,比那些碑上的孤魂野鬼还不如。
  “没关系,”她却大笑起来,一扬鞭,扬长而去,“能死在忘川,也好!——多给你一两银子。到时候记得替我在碑上刻上名字!”
  这一路行来,进入滇贵地界后,地势骤然复杂,四月初的气候竟然转为盛夏光景,不得不轻装薄衣。到达大理后,她水陆转换几次,先后渡过了澜沧江和怒江,一路都还顺利。然而,从大理到腾冲的这一路崎岖颠簸,却须经过三日三夜的车马劳顿。
  “这腾冲府啊,位于滇西边陲,西边便接着缅甸,是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而腾冲是滇西重镇,在西汉时称滇越,东汉属永昌郡,唐设羁縻州,南诏时设腾冲府,历代都派重兵驻守,被称为‘极边第一城’。”
  苏微疲倦地斜在马背上,一边听向导介绍,一边却在走神。
  腾冲府不过是路过的一站罢了,她的旅途的终点,却是雾露河。
  等到了腾冲,沿着那些荒烟蔓草的古驿道往西再去四百多里,便是缅人的地盘。那一条雾露河穿行在神秘雄奇的大山之中,河里不仅出产珍稀的翡翠玉石,潮湿的荫蔽处,也是碧蚕的产卵之地。
  墨大夫说,这些罕见的碧蚕居于不见天日的水边洞穴之中,一年于水中产卵一次,其卵剧毒无比,缅人和滇人多用其配药——而相对,克制碧蚕毒性的龙胆花,就长在雾露河上碧蚕产卵之处。
  正在出神,却听得在前头的向导笑道:“姑娘,翻过这座高黎贡山,再走个半日,前面就是腾冲了——今天是十四,明儿还来得及去看赶墟呢。”
  “赶墟?”她回过神来,愕然。
  “就是你们汉人说的赶集了,”莽灼呵呵地笑,把水烟在马鞍上磕了一磕,“腾冲的‘天光墟’可是滇西南一带出名的大集市啊!每个月的初一、十五,天光刚亮就开墟,附近佤、白、回、傈僳、摆夷、阿昌几个族的人都会来,特别是我们族里的那些小伙子,还会‘上刀山,下火海’,保证令姑娘叹为观止!”
  她听得有趣,终于不再一路盯着自己的手看,抬起头问:“那腾冲的集市上,是不是还有翡翠卖?”
  “对啊!运气好的话,姑娘还能看到赌石呢!”莽灼唠唠叨叨地介绍着,两眼放光,“听说前几天尹家刚从缅甸嘎子那里运回了一批雾露河出产的原石,也不切,就直接拿到天光墟来赌——这一回来腾冲做翡翠生意的汉人们肯定要蜂拥而至了,好戏连台啊。”
  “赌石?”苏微听得好奇。
  莽灼说得兴起,吸着水烟,满脸的皱纹一动一动:“赌石嘛,就是把那些从雾露河里挖出来的石头,连着外面的皮子一起拿出来卖——至于切开了里头是上好的满绿翡翠还是一文不值的狗屎底,那就全靠眼力和运气了。赌得好,十两银子的石头一切开立刻翻一百倍,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