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朕,是一个演技派-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多人坐在路边,一言不发,呆如木鸡,已经吓傻了;那些哭天抢地的至少还像是活人。灵慧寺的僧人有几个受了伤,正躺在医馆附近临时搭建的棚子里用药。
无寂一早就从大兴寺赶来。他身上没有钱财,一路上化了些食物,走到庆福坊附近时候就分给了灾民。找到灵慧寺众人时候,他已经一身尘土了。
无寂那个淡州的师叔在灵慧寺中是维那,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了。这会儿在凉棚下休息,叫小和尚打了干净水来洗手净面,正准备吃饭,没有太遭罪。
见到无寂,师叔招呼他坐下说话。无寂问师叔灵慧寺众人近日在哪里安顿,师叔道:“云涯寺和奉源寺可以暂住。灾民已经陆陆续续往这两个地方去了,奉源寺虽然走过去远点,不过地方大,铺得开,这次得收不少灾民。”
他又惋惜了几句寺中的佛像,佛经和法器。火势太急,寺中众人只来得及拿走一些小物件。至于殿中宏伟的佛像,是无论如何也救不出来了。
“这下可真是无树亦无台,什么都没了。”师叔无奈地打趣了一声。
旁边有人凑过来议论了几句,又不加掩饰羡慕无寂,说他运气好,去了大兴寺,什么都不缺,还能和宫里的贵人来往。
师叔便向无寂道:“我们出去转转,外面等救济的灾民真是可怜。”他嫌弃棚子中灵慧寺的僧人进进出出,与无寂说话不方便。
无寂与他在路边走了走,一边拿些水和食物分给些老弱病残。
师叔便问起他在大兴寺和宫中的事情。无寂为人慎重,只简单回答了大兴寺的状况,没有说当今圣上的私隐。虽然皇帝在他面前并没有做过什么不可见人的事情,但他不由就存了为尊者讳的心思,只觉得一个字都不当议论。
幸好师叔并未追问,他只是探问无寂将来的打算。
无寂不语。师叔见他沉默不语,笑道:“你还年轻,倒也不用着急。我原想着你若能在灵慧寺有一席之地就很好,没想到如今这情形……你有了圣上恩宠,不愁将来。”
一个和尚,明明是方外之人,却满口将来,前程,若叫真正清高之士听了不免可笑。
无寂只是默默看着路边的灾民,道:“有一件事,我正想问问师叔。”
师叔等他发问。无寂欲言又止,他知道此事重大,一说出口必然会叫师叔失望至极。他张了张口,才道:“师叔,要不要来大兴寺住段时日?”
师叔微笑道:“不必了,奉源寺就够好了。大兴寺不比寻常寺院,你今日也早些回去吧。”
无寂应了是。
临走时候,师叔送了送,对他自嘲道:“我们日日诵法,凡有所相,皆是虚妄念了千万遍,口中终日说空,终究离悟到还差得远哪。”
无寂知道师叔误会了他,以为他是不屑于谈论俗事。这种误会和说出实情比起来,还不算难过,无寂向师叔行了礼,先回大兴寺了。
次日无寂向大兴寺主持说明了情况,就留在永平坊帮助灵慧寺众人和灾民。
京中各路救济很快也到了。这次火灾在京中近几年算较严重的,皇帝一听到灾情都无心狩猎,立刻从猎场摆驾回宫,显然是极其重视。一听说皇帝回京,路边有些老人跪地向皇宫方向连连磕头。
皇帝一回京,皇亲与朝臣自然也跟随一同回京。李谕这时候心情一点都不好。春花秋月的时候,还能体会一番这个年代的风情,一旦遇上事情,李谕就会忍不住想如果。
如果有电子通讯设备,灾情的传达不过是一个电话的事情。如果有现代交通工具,如果有现代救火设备,至少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坏消息勾起了李谕的思乡病。
从猎场回到宫中的一路上,身边人都看出皇帝的不悦,都小心翼翼,不敢在这时候出什么漏子。
皇帝这般重视,下面人不敢懈怠,一日十八遍地往庆福坊和永平坊跑,终于把受灾的详细人数都清点出来,房屋毁坏和财物损失都算了出来。
见皇帝为火灾忧心,连猎都不打了。宫中对救灾也颇是热心。皇后与贤妃,德妃,都捐助了钱财。看到宫中如此,宗亲和诰命夫人都纷纷解囊。
京中灾民正在焦急等着安置时候,一批等着皇帝召见的外官也很焦急。
本来皇帝秋猎时候心情正好,指望一切都顺顺当当。没想到一场大火把皇帝的好心情都烧没了。
淡州刺史何君达就在其中,他之前好不容易先拜见了丞相,探了探丞相的口风,就等着面圣了,却因为皇帝突然回京,被召见的日子不得不推后。
何君达无奈只能跟着返回京中,在京中别馆又等了三日,才等到皇帝召见。
皇帝在东华宫偏殿中召见了何君达。
李谕可以指天发誓,他对何君达从未有过什么偏见。在淡州时候何君达对他是很冷淡,不过也在情理之中,好歹并没有过分之举。
何君达却一脸凝重,天气并不热,他行礼时候脸色却很红,不知道是在憋气还是真的压力很大。李谕这段时日下来,知道自己在大臣面前是演,这些大臣在皇帝面前未必不演。
至少何君达现在表现得是十分诚惶诚恐。
第34章
皇帝按例先问了问何君达的治郡情况。
淡州虽贫瘠,但论土地面积,却是大郡。这样的大郡,何君达在任五年,淡州没有饥荒,没有一次骚乱,上报朝廷处决的死囚人数不多。
这个政绩已经足够说一声治郡有方了。毕竟淡州那地方自古多山匪,何君达在的这几年没出过乱子,还是有点手腕的。
李谕本就没有为难何君达的打算,萧从简之前已经表明了态度,说明年开春准备将何君达调回京中。李谕不会在最后卡住何君达。
这一套例行问话何君达应对得体,没有太过自吹自擂,但该表的功都说了。李谕又与他闲话两句,问到了何君达熟悉的一个人。
“朕离开淡州时候带走的韩望宗,刺史还记得吗?”
何君达只觉得牙齿都酸了一下。他怎么会忘记韩望宗。皇帝那时候还是汝阳王,刚被改封到淡州,和刺史府需要一个联络人,他就把韩望宗踢去伺候这位在京中惹了事的大爷。何君达当时想着若是这位大爷在淡州还不安分,惹出事来,他牺牲一个韩望宗一点也不心疼,甚至还可以说是正好甩掉个麻烦。
却没想到一年后,大爷成了皇帝,连韩望宗都跟着鸡犬升天了。
何君达知道韩望宗现在官阶并不高,但常在宫中出入,常伴皇帝左右,算得上是天子近臣。比他这样的大臣,更讨天子欢心。
何君达再不会说韩望宗的不是,但要他吹捧一个他从前看不起的小子,他的脸还拉不下来。只道韩望宗能入了皇帝的法眼,是韩望宗的运气。
李谕已经知道韩望宗与何君达不睦的原委。
韩望宗进京后不久,已经将这事情原委都告诉了李谕。
原来韩望宗的父亲与何君达早年曾有同窗之谊,两人交好。后来韩望宗父亲早逝,韩望宗求学之后投奔何君达,受了何君达提携,在他手下做录事,本是一桩好事。因此韩望宗与何家颇为亲密。
机缘之下,韩望宗与何君达的一个侄女相识。这个侄女丧夫,住回娘家,因父亲已经亡故,因此来投奔大伯。两人相识之后,不知道怎么就有了首尾。韩望宗本以为他很得何君达器重,若是求娶何君达的侄女,应该是十分有把握的事。没想到他一提亲,何君达立刻暴怒,连夜将侄女送回老家,请家中老人看管。韩望宗也从此在何君达那里备受冷落。
李谕知道了韩望宗的这一段事情之后,曾有过为他做媒的想法要他一句话,这就是天子赐婚,何君达再看不上韩望宗,都不会违抗。
但他想了想就作罢了。一来这太套路,二来时过境迁,他不知道韩望宗和何家之间有多大的心结,对那位何夫人是不是还一如当初。若是勉强为了“不负皇恩”,只怕不是结亲而是结怨了。
不过今日见了何君达,李谕又想起来这一茬了。他纯粹是八卦心起来了。
“朕听说刺史有位孀居的侄女,是位出名的才女,不知道现在可曾再嫁?”
何君达早在心将韩望宗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但脸上的笑意还是掩饰不住。他心里骂是真的,想笑也是真的。毕竟若是有皇帝指婚,还是十分光彩的,足够填补他那点对韩望宗的不满。
他声音殷勤了些:“小侄仍住在老家祖宅中,并未再婚嫁。区区民妇,何劳陛下关怀。”
李谕也不忙着就将这件事情定下来,只道:“听说她擅长茶道和书画,京中女眷都热衷于此。刺史之后回京,不妨将她带来京中长住。这样的才情,埋没在家乡老宅中,不免可惜。”
何君达终于觉得浑身畅快。他接连从丞相和皇帝那里得到保障,调回京中之事已经是十拿九稳。只要这件事情能成,不要说他要嫁一个侄女给韩望宗,就算要他嫁一个女儿给韩望宗,他也没话说了。
从东华宫中退出来,何君达越想越畅快。本来他就是嫌韩望宗贫寒,如今这一切都不成问题。
李谕还没想到那么快。他还没那么专制,而且他希望这件事至少看上去委婉一些,浪漫一些。而不完全是冷冰冰的政治联姻。
萧从简过来的时候,他迫不及待就同丞相分享了这个八卦。
萧从简还不知道何君达和韩望宗之间还有这样一层关系,或者说萧从简在这之前根本没有太注意到韩望宗这个人。他只知道这个人是皇帝从淡州带来的,平时在皇帝身边做些文书工作,因为皇帝现在尚未亲理政务,因此并不引人注目。
听了皇帝的话,萧从简道:“恐怕何刺史回去就要开始准备嫁妆了,下次进京,就是办婚礼了。”
李谕道:“朕倒没想到那么急。打算找个机会让两人先见一见,若仍是彼此有意,这事情就算成了。”
萧从简不禁笑了起来。皇帝有时候仿佛忘记了自己就是天子的样子,确实叫他好笑。他开始怀疑皇帝是不是在故意捉弄他们。
“陛下,”他轻快道,“只要陛下让这两人见面,岂有不成之理?若这样都不成,何君达定会以为陛下是借着韩望宗来故意羞辱他。”
他这么一说,李谕反而有些怅然。这事情成得太容易,原来全在他一念之间而已。
萧从简听了这个八卦心情很好,他这几天难得喘口气,又打趣了皇帝一句:“陛下既然没有十分想要成就这一对,何必揽了这件事?何君达自会为他的侄女做打算。而韩望宗……”
他顿了顿,莞尔一笑,说:“他若仍存着深情眷念,就该主动再次主动提亲了。不过世事难料,人往往不能用常理推断。”
李谕这时候是真有些后悔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和何君达没把话说死了的。他喃喃道:“难道韩望宗会拒绝何家?”
萧从简微笑道:“陛下能看中此人,想必该有些与众不同之处。”
李谕心想萧从简这究竟是讽刺呢,还是讽刺?忽然又疑心萧从简早已看破自己的心思,并且不以为意。他只觉得自己又干了件蠢事。
萧从简见皇帝脸上有些讪讪的,便不再提。他本意并没有轻视韩望宗的意思,只是在上位久了,提起下面的人有时候不免如此,面面俱到永远一视同仁,那是圣人。于是何君达的话题到此为止,萧从简转而说起永平坊一带火灾救灾的事情。
第35章
永平坊与庆福坊几乎被大火完全烧毁。大几千人流离失所,在快要入冬的京城是件大事。六部这些天都围着这件事情忙了。
皇帝之前就说了,今年城里不许饿死灾民,不许冻死灾民。要有地方给灾民过冬。萧从简对六部也传达了相同的意思,不过他更担心的是流民无家可归,可能会在京都一带流窜犯案,几人甚至十几人团伙作案,就十分头疼了。
皇帝回宫之后,京中之后就开始了宵禁,城防加强了巡逻。就连宫中对用火也越发小心。
李谕仍不习惯深宫中的长夜。在现代的都市里,黑夜并不是黑夜,只不过是一张深色的背景,灯光在其上闪烁,是人造的白昼。
只有在中古,夜晚才是真正的夜晚。宫殿中再华贵再巧夺天工的灯具,其中跳动的仍是最原始的火苗。
东华宫中掌灯时候,一干宫人伺候皇帝换好衣服,赵十五仍循例问了一句:“陛下今晚想去哪宫安歇?”
李谕摆摆手:“不了,派人去贤妃那里把公主接来。”赵十五立刻下去安排。
贤妃自从夏天大病一场之后,一直没好透。这两天病情又有些反复。李谕回宫之后探望过她一次,她越发愧疚,仿佛久病不愈全是自己的错。
李谕因此不时将小公主接到东华宫中照看。三个孩子当中,要说他特别偏爱这个小女儿也可以。但更多的是因为他可以对公主毫无保留地表现这份偏爱。
一群人抱着小公主进来。李谕立刻将她从乳娘手上接了过去,问道:“姑娘吃过了吗?”
一个耳生的声音回答说:“回陛下,公主刚刚喝过了奶,这会儿不饿。”
李谕常见到公主,对她身边的人都熟悉,却是第一次听到这声音,不由多看了一眼。似乎是公主身边多了个人。
李谕就这么一打量,旁边就有宫人道:“这位小陈娘子,是贤妃的堂妹,贤妃求了皇后,让她来进宫服侍。”
小陈就向皇帝婷婷行了一礼。李谕并不在意,只道既然是贤妃亲眷,周围人就好好照顾。
小公主正是最可爱的时候,李谕亲自给她喂了些辅食,又和她玩了一会儿。小姑娘喜欢和李谕一起疯,闹了半天,李谕才将她交给嬷嬷,让她们带公主去偏殿睡下。
小公主一离开,宫殿中立刻又安静下来,夜晚的黑暗又覆盖上来。李谕心想,难怪,难怪,为什么会有那些夜夜笙歌的君王。若没有声色作伴,这样大的宫殿,冬日的深夜是很寂寞的。
他一会儿就想到了一个好去处,一个排遣寂寞的好方法。
因为年关将近,又出了大火之事。萧从简自从回京之后,常常在临虚阁中过夜。临虚阁在宫门外,但直线距离与东华宫并算太不远。地方不大,是个小书房,挨着待漏院。原是为了方便丞相处理紧急事务之用,也方便进宫。
今晚李谕知道萧从简也住在了临虚阁。他一时兴起,就摆驾就往临虚阁去了。
临虚阁与整个宫殿相比,不过是小小的一隅。四四方方,李谕乘着辇,老远就望见,只有两扇窗下,亮着灯光,想必就是萧从简所在。
皇帝人还未到,宫人唱报驾到的声音早就传了老远。萧从简立在廊下,比起皇帝亲临,他更惊讶上弦月已经快隐没了。
“陛下。”萧从简引李谕进入临虚阁,似乎将他当做一个好奇的游客——事实也差不多。
室内还有两个秘书,半跪着迎驾。李谕让他们先退了下去。室内这才显得空旷了些。这是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套间。入口处配着小小的茶水间,铜茶壶正在炉子上热着。
书房内置了三张书案,中间最大的那张应该就是萧从简用的,上面堆着公文,一摞摞的很整齐。李谕瞄了一眼,桌面上的公文全合着,完全看不出萧从简刚才正在看哪一份,似乎只是摆放在那里。只是毛笔搁在笔架上,笔端墨汁还很湿润,显然丞相刚才正在动笔。
书房一面墙上挂着各种当值的名牌,一面都是柜子。李谕站在名牌前看了一眼,问:“这是当值的名牌?”
萧从简告诉他,京中防卫和宫中侍卫当值的安排,每天都不一样,朝中都有记录,这里挂一份是备用和方便随时查看。
李谕在上面找到了萧桓的名字,他微笑着敲了敲:“贵府公子今日在长兴门当值。辛苦了。”
萧从简顺着话头自然道:“说起萧桓,我要提前代他向陛下告个假。”
李谕问:“怎么了?”
萧从简道:“萧桓与郑家小女儿之前订了婚约,正月十七时候完婚。还请陛下准几日婚假。”
李谕心道,这时候人果然结婚早。
十六七岁就赶着结婚了。
宫人奉上了茶水,李谕捧着茶:“这个好说。年轻人嘛,新婚时候自然要恣意一番。郑家,郑家是户部的郑侍郎吗?”
萧从简说是,又道:“郑家女儿品貌端正,萧桓得此良配,是他的福气。臣也盼着过两年含饴弄孙……”
李谕一口茶喷出来。
室内一片寂静。宫人慌忙给皇帝递上手帕。萧从简侧过脸去,看了看地上皇帝喷出的那一道水渍。
李谕忙摆摆手道:“朕心中丞相还年轻得很,怎么就是要做爷爷的人了。”
萧从简莞尔一笑。他这一笑,李谕就更加迷惑不解了——李谕闹不懂,他这会儿对萧从简的性趣到底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
闲话说过了,皇帝又问起了京中大火的安置,丞相一一解答。过了片刻,皇帝便回了东华宫。
所有人都以为皇帝不过是一时兴起,突发奇想去一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