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这剧本要凉[重生]-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殿,殿下……?”兵部尚书大惊,应当是明白了我什么个意思,正在出声,我看向他,朗声道:“兵部尚书安崧岭听令!本王将九皋府托付给你了。若突厥破都城,你带众人即刻去南方躲起来。待崇王与丞相凯旋,你们要尊崇王为君,听见了吗!”


“殿下!”众臣群起阻拦,脑袋磕在地上跟打地基似的生生磕出了血迹。我却心意已决。


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但我偏要信天道无常。这朝廷,失去得已经够多了,我是最可有可无,却又最特殊的一枚棋子。纵然这死局已定,我也要搅和搅和,才不枉重生这么一回。


我唤来三哥四哥,让他们立刻去南方避难。四哥听闻我要出征,沉默了许久后突然从手上撸下来一个小金镯子,硬往我手腕上套:“这是父皇在我周岁时给我的。我病弱,父皇请了位高僧,拿了这个“金箍”为我固命。如今我还活着,想必这东西有用。你且带着护身。记着回来还给我,父皇就给过我这么一件东西,我还等着传给我孩子呢。”


“媳妇都没有就想孩子……”我把袖子拉了下来,笑着看向三哥。三哥一愣,突然开始扯嗓子干嚎,四哥慌忙打了他一下:“不吉利!”


我又叫来红豆红枣,让她们照顾好岑蛮和母后,给了这对丫头一把银票,留作日后当嫁妆。我把他们连夜送去了南方,终于没了后顾之忧。


兵部尚书率众臣堵着大殿不让我出去。我让徐长治把他们给叉走了,又带了一千禁卫军策马出宫。我本想留徐长治守家,徐长治却以死相逼一定要跟我一起走。上官夏说,你还是带着他吧,起码他会带兵打仗。另外你若不带他,他真能把自己脑袋给摘下来。另外上官夏表示,他这个太医也得一起走,免得我再“旧疾复发”。


我问上官夏怎不劝一劝徐长治。上官夏苦笑道自己太了解徐长治了,劝了也白费。


我没辙,只能带着我这犟骨头的狗腿大队长,以及我的专用太医。刚走了一半,陆久安居然也撵了上来,让我凑齐了一对儿“长治久安”。我被他俩左右护在中间,忽然让我回忆起幼年去听夫子讲课时的场景。他们一边一个拽着我的胳膊,生怕我这脑袋不灵光的主子滚了台阶。


一路上我又敛了敛临城的守军,凑了一万人赶去跟北方军汇合。半个月后,我终于见到了北方军。此时的北方军只剩了不足一半,将领皆死却依旧在旌州固守城池,竟无一个逃兵。我对魏叔的兵心怀敬意,登城楼,见了守城的士兵们,问他们魏叔的尸身何在。


几个小士兵灰头土脸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有人一瘪嘴流了一长串的眼泪,和着脸上的泥土跟魂儿画的似的:“魏将军的尸首在营里停着……但是……头被突厥人割走了。”


我点点头,什么都没说,只让徐长治把带来的人整顿一下,然后派人探一下敌情禀报给我。


我转身下了城楼,去营帐里看魏叔。营帐正中间停着个门板,上头躺着一个盖着白布的人。陆久安陪着我,替我拿了椅子。我的余光扫到白布底下瘪了下去的头颅部分,慌忙眨了眨眼不敢再看。我把手探进白布,握住魏叔满是刀疤的右手,看着他虎口处一个颜色很淡的牙印,终于确信,魏叔确实是死了。


我幼年淘气,偷骑马却不小心摔断了腿。正骨时因为太疼,魏叔怕我咬了舌头,便把手放进了我嘴里。我疼昏了头,真没客气一口咬了下去,直接咬透了肉。魏叔也就落了疤,还跟父皇打趣道:“殿下牙口好,命长着呢。以后再有不长眼的老道瞎胡说,末将第一个砍了他。”


可是他死了,死在了我前头。再也没有一个长辈可以像他这样不问青红皂白地偏袒我。那个教我骑马射箭,把我揣在怀里护着,如同护着一只幼崽的魏叔,就这么死了。死在了最糟糕的局面下,在乱世里忧心忡忡地死不瞑目。


他当大将军的这辈子,到底没见到太平。


陆久安打了一盆水。先是把我擦了擦脸,又低头给魏叔擦手,把上头的血迹和泥污都擦干净了,嘴里嘀咕着:“殿下。等会您去吃些东西,咱还得打仗呢。”


我转身拿起放在旁边的,魏叔的长刀,抱在怀里走出了营帐。徐长治跑了过来,向我禀报道:“殿下。据悉,魏将军最后一战,单人杀敌上百,率兵斩杀突厥上万人。如今阿史那的大军深入腹地,折损严重,微臣推断,我们只要能守住此地,很可能有转机。”


我点点头,跟徐长治一起回了城楼上头。我眺目远望,城外不远处可看见一堆密密麻麻的营帐,想必那就是阿史那的部队了。


城门楼上风萧萧兮易水寒,我却不打算跟荆轲似的一去不复返。我不是来送死的,目前的局势看上去对我们极其不利,但实际上依旧可以起死回生。


幸而北方军没放弃希望,把阿史那堵在了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这里易守难攻,东北军和西北军很快就可以包抄过来,届时阿兰桑若再断了后,阿史那就成了困兽。我只要等,让钟伯琛和大哥解决了东部战场,把东北军从进退两难的境地解救出来,再等西北军支援。到时候我们保不齐能把阿史那给反咬死在此地。


事实证明,我的猜测是对的。阿史那心里也有数,翌日黎明,阿史那的军队再度发起进攻。


这是我第二次亲临战场。第一次则是劝西北军回头。然而那次远比不上如今这般惊心动魄。剑战横空金气肃,旌旗映日彩云飞。杀声震天,突厥人架着梯子和枕木冲撞城门,我命人搬石头往下砸。我这射箭技术一如既往的差劲,为了不浪费箭,干脆跑去敲战鼓。敲着敲着,我忽然看不清东西了,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淌了一嘴的眼泪,齁得皲裂的嘴唇发麻。


我终于哭了出来。再度失去了“父亲”的我,借着隆隆鼓声哭了个痛快。




作者有话要说:
_(:з」∠)_开虐了(二次强调),
请不要殴打作者……

另外有请杀青成功的魏将军发言:
魏叔:“我去找早早躲清净的先帝爷喝酒了!娃娃们保重!”

就是这样喵!(捂住头不让你们薅毛)





第65章 【坚守】


第一场战斗持续了整整三天,最后以阿史那鸣鼓收兵,我们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而告一段落。这之后又断断续续地打了一个多月,我军依旧稳稳地驻守在此地。


冬至了。陆久安弄了些饺子。虽然个头小得可怜,但到底是热乎饭。我又命人支起大锅,熬了浓浓的一锅牛骨汤,让将士们暖肚子。


我端着饭碗坐在城门楼上发呆。看着魏叔用命换来的粮饷,咬了咬牙,张嘴全灌了进去。我被烫出了眼泪,刚勉强咽下去,又听见号角声起,连忙把碗一扔去扛旗。城门楼上的士兵们严阵以待,徐长治匆匆走过来说道:“殿下,突厥人在叫阵,让您下城楼决斗。不如微臣代替您下去,砍他几个敌将杀杀他们的士气?”


“不,没必要的。”我搂着战旗回道。当初刘将军就是受了挑衅,结果折在了这上头,看来突厥人中不乏有高手。我们没必要为逞一时之快而送了命,他叫阵就任他叫,横竖老子不下这城楼,你也奈何不了我。


然而突厥人叽哩哇啦地喊个不停,用蹩脚的中原话骂了我十八代祖宗。我依旧无动于衷,直到突厥人扛了个旗子立在城门楼下,大声喊道:“中原人,你们的将军在这里,不下来看一看吗?”


旗杆顶上,拴着魏叔的头。随着突厥人的乱摇,如同一颗破败的驼铃,在风中微微晃动。


我的心顿时被攥成了一团,胸腔里带着火几乎燃尽了血液。守城的士兵们瞬间被激怒,不少人趴在城楼上嘶吼,骂阿史那是畜牲。阿史那趁我们不备,又派出弓箭手偷袭。数位士兵被击中,一时间乱成了一团。


上官夏匍匐在地上抢治伤员。我则把战旗往肩膀上一搭,居高临下地吼道:“阿史那,你他娘的就是个泼妇骂街,爷爷我就是不下去,不给你耍阴招的机会。你折辱我们大将军的尸身,却折不掉他的魂!有本事你攻下来这座城啊!奶奶的,老子敢陪着城池共存亡,你除了会玩阴谋诡计和残害同族之外,还会个什么?”


“成王败寇,中原的王若是不服气,来战一战!”门楼底下忽然换了个人喊话,说话利索了许多。


我见那人一脑袋的羽毛头饰,推测他应当是个小头领,便冷笑一声道:“寇?你们踏在我们的土地上,抢着我们的东西,本就是一群佞寇。你们且继续为阿史那效命吧,下场无非就那么两个——被我们打败或者被阿史那用完就杀。”


“中原的王,你休得挑拨离间!”那男子恼羞成怒,叉着腰又开始叫骂。


我懒得听,哈哈干笑几声后呵斥道:“狗奴才!去问问你们的主子,手上沾染了多少同族的血!老子敢站在这里给同族人当挡箭牌,而他阿史那却缩在后头捅刀子。你拿他当“王”,他却不过把你们当成一条狗罢了。老子懒得跟你们这群可悲的癞皮狗说话了,能动手别哔哔!”

说罢我使了个眼色。徐长治立刻举起长弓,一箭便射穿了那人的脑袋。士兵们叫好声一片,我则满心嘀咕:“同样是一起学的射箭,怎么我连弓都端不正……”


突厥人见诓不出来我,便不再叫阵,而是再度发起了进攻。砍杀声远播而至,如洪水奔腾,似震雷轰响,使得城墙嗡嗡作响。鏦鏦铮铮,金铁皆鸣。黑压压的一片突厥人扛着长梯架在城墙往上爬。我又命人往下砸石头,不行就浇热油。又是打了数个昼夜,城墙上下遍地尸骨,血迹在凌厉的寒风中冻成了冰,红漆漆地涂得到处都是。


是夜,突厥人再度收兵暂退。大雪北风催,带着慈悲埋葬了掉落至城墙脚下的尸体。我灵机一动,命人去抬冷水,顺着城墙,成缸地往下浇。等了一宿,果不其然,城墙结了一层厚厚的冰。突厥人攻城架不住梯子,又不可能现凿冰,只能跳脚继续骂我。


就这么折腾来折腾去,我军又守了几个月,愣是熬到了开春。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千疮百孔的城门楼居然没塌方。我跟守城将士们都混熟了,揣着袖子蹲地上唠嗑。有几个年岁不大的娃娃兵问我皇宫是什么样子的,我回皇宫就那个样儿,无非屋子大点儿院子多点儿,其实冬冷夏热住得挺不舒服。再加上咱们穷得叮当响,屋顶漏了我都舍不得修。


于是有个士兵自告奋勇地说,等打完了仗就去帮我修房顶,他家可是祖传瓦匠。我甚是宽慰,正想着要不要换个装修格调,徐长治突然把我拉至一边小声道:“殿下,粮饷不太够了,约莫还能扛一个月。”


“跟朝中联系上了吗?让兵部尚书想办法把南边的粮食运过来。”我问道。


徐长治面色不佳,略一踟蹰后说道:“殿下,微臣不敢瞒您。我们已经与兵部尚书失去联系许久了。派出去的密函全部石沉大海……好像是出事了。”


我沉默,心里的不安徒然增大。我摸不清是信被劫了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只问道:“丞相他们怎么样了?晟宣国和祁国打出去了吗?”


“不知。”徐长治又将声音压低了几分:“殿下,算来我们已经守了四个月了,然而我们却没接到任何的外援……殿下您,还是做好最坏的打算吧……”


我故作淡定,将不合身的头盔正了正道:“无妨。丞相说挺过半年就有转机。我们再等等。”


我是信任钟伯琛的能力的。再不济,还有我那大刀底下出威望的大哥。一想起钟伯琛,我竟夕起相思,寻了个没人的犄角旮旯将他给我的玉佩拿出来亲了亲,暗道这日子可真快,一眨眼就是个弹指数载。我们这对儿奔三的老爷们,老夫老妻得却搞了个“两地分居”,真真想煞个人。


正感叹着,我的袖子里突然滚落出一物。捡起来一看,原是母后给我的玉佩。我顿时懊恼不已,我该把此物给兵部尚书他们留下,免得我回不去……


呸呸呸。我赶忙啐了一口,把这晦气的想法压了下去。这时陆久安端着碗热汤走了过来,让我赶紧暖暖身子。我随手把玉佩给了他,让他替我收好,正端着碗喝了一口,就听陆久安惊诧道:“咦?这玉佩怎生得一模一样?”


我呛了一口,只见陆久安打兜里摸出了阿兰桑的玉佩,举在阳光底下比对了一阵子后道:“真真一模一样……哎哟,上头还刻了字。”


我慌忙抢过来仔细辨认。确实,母后的玉佩跟阿兰桑的玉佩,除了上面的刻字之外,从玉料到纹路,皆极其相似。母后的玉佩上刻着个“彻”字,想必是父皇的名字;而阿兰桑的玉佩上刻了个馨字,不知指得是谁。


我惊得说不出话来,下意识地问道:“你还记得母后的闺名吗?我忘却了。”


陆久安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奴才记得,太后娘娘的闺名是顾馨。”


说罢我俩都愣住了。我从脑海中把阿兰桑的面容跟母后年轻时的样子叠在一起,虚虚实实,大差不离,竟有六七分相似。


我跳了起来,顺着城楼疯了似的跑来跑去,吓得陆久安在我背后追着。我跑得大汗淋漓,最后仰天吼了一声。原来不是我的错觉吗?从第一眼开始,我就觉得阿兰桑面熟,跟她自然地亲近。我本以为我是被她这般勇敢又美丽的人儿给吸引了,结果是我骨子里的血脉在作怪。


母后那“夭折”的女儿,极可能没有死,而且就是阿兰桑。这对儿一看就是定情信物的玉佩,不可能被随手给丢了,更不可能被阿兰桑的父母捡走。唯一的解释就是,这玉佩是父皇给阿兰桑的。


陆久安终于追上了我,气喘吁吁地刚要说话,我抱住他的肩膀兴奋地嘶吼着:“我有姐姐了!本王的皇姐还活着!”


陆久安吓坏了,叽里咕噜地跑去叫徐长治。徐长治又跑过来问我怎么了,是不是“旧疾复发”,脑子又不清醒了。徐长治是知道母后曾诞有一女的,我便把这两个玉佩给他看,最后扑在他身上打提溜:“长治!父皇他没有抛弃我跟皇姐,你看,他指引我见到了阿兰桑!”

徐长治便跟着我一起傻乐,跟哄小孩似的把我背下城楼休息。我嚷嚷了一路,惹得不明真相的守城军们也陪着我傻笑,还以为是收到什么捷报了,一时间有了些许的春暖花开的感觉。


我果然不能输,我得活着回去告诉母后,你心爱的女儿如今是一只美丽的猎鹰,在广阔的草原上展翅高飞。她还有了心爱的郎君,她的郎君很疼爱她。她有你的容貌,父皇的英勇。


她是我们家的孩子,被先祖所祝福的人。所以她流落到了异族,依旧是骄傲的公主。


我扑在魏叔的棺木上,喊着把这个喜讯告诉了他。魏叔在里头无声地回应着,在我心里爽朗地大笑。我又哭了一场,不过是喜极而泣。魏叔的头颅我会抢回来的,城池我也要守住。我这辈子贪得不多,唯独今日我不能退步。


我抱着魏叔的大刀继续蹲城楼。夜里打盹时梦见六弟的孩子出生了,又见风就长似的,很快便会走路会说话了,白嫩嫩,软糯糯地喊我“皇叔”。我刚把这小棉花团抱起来,一转身看见岑蛮走了过来,他已经长大成人,跟大哥一样英姿飒爽。岑蛮带着自己的娇妻,指着她圆滚滚的肚子说道:“五叔,你要当皇爷爷啦!”我乐得手舞足蹈,跑去找母后报喜。母后正在给未出世的曾孙做小衣服,见我乐出了鼻涕泡,懒洋洋地说道:“你皇姐也快有娃娃了,到时候别忘了给他取个好名字……要中原的名字……”


我在梦里笑出了声,差点就地打个滚。醒来后发觉自己还坐在冰冷冷的城楼上,耳边是战旗呼啦啦的飘动声。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我帐然若失,却更加坚定。我要守住这里,才能守住我的美梦。


一晃两个月过去了。粮饷吃光了,我们便跟城内的老百姓借粮。借不来,就去山沟里刨点野菜充饥。我已经连续两天没吃饭了,陆久安拿来了半个巴掌大小的饼子塞给我,让我充充饥。我却让他拿给徐长治吃,毕竟他这个“将”不能倒下。


陆久安原本肥硕的身材已经瘦了四五圈,面带菜色地说徐长治派了一小队人马去打听消息。阿史那的军队也断了炊,比我们稍微强点的是,他还能去抢附近百姓的。不过突厥人吃惯了肉,冷不丁一吃糠咽菜,竟闹出了病。他们快不行了。咱胜利在望。


我虚弱地点点头。饥饿的滋味不好受,肚子里实在没东西时,胃便开始消化自己的肉。我的前胸似乎已与脊背碰到一处,身子骨仿佛要变成透明的了。士兵们的状况也很差,然而尽管如此,依旧有小兵悄悄往我手里塞野果子。我见他们年岁都不大,摇头拒绝了。有个看上去尚未成年的士兵问我,为什么朝廷不管我这摄政王了,怎么没人来支援。我便回,快来人了,我人缘好着呢,他们不会不来找我的。


结果朝中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