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古代之我娶了个丑哥儿-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没,我还不饿呢,沈兄要带着孩子们去吃饭了吗?那快去吧。“乔然道。
  “那一会儿我给你带回来点吃的,不过会有些晚,能等吗?”
  “能,那我就等你给我带吧。”
  ’有没有什么特别想吃的”
  “随便,我不挑食。”
  沈长君点了点头,就牵着两个儿子出了图书馆,边走边问道:“儿子们,想吃点什么?”
  沈丰梧和沈韵都摇了摇头,没有什么意见可以提供,他们平时都是家里做什么,他们就吃什么,偶尔沈长君心血来潮做顿好的,他们能要好几天。
  沈长君想了想,道:“那咱们去找你们的母父吧,爹爹给你们做好吃的。”
  两个小家伙立刻点头道:“好啊好啊,去找母父,爹爹做饭吃。”
  于是沈长君就牵着两个儿子去了独家食肆火锅店。
  独家食肆离着他们的图书馆隔着两条街,带着两个小的又走的不快,所以时间上比正常步行就要久一些。
  走过一条街的时候,沈长君就隐约能闻到那独属于他们家火锅的味道。
  沈长君问着儿子们走的累不累?
  两个小家伙都大声的道:“不累。”
  三人又走了一会儿,终于到了地方。
  伙计们看到了他们来了,都忙过来打招呼,沈长君让他们自去忙,不用招呼了,然后便带着孩子直接上了二楼。
  在二楼的尽头一角有一件办公兼休息室,里面装修的跟以前福盈县里装修的差不多,只不过要大上一些。
  沈长君和孩子们站到休息室的门外敲了敲门,之后便推门进去了。
  江柳正低着头拨着算盘,听到声响也没有抬起头来。
  两个小家伙,在沈长君刚打开门的时候就挤了进去。
  “母父,母父。”边跑边喊着。
  江柳闻声抬起头来,意外的看见是他们三个人,嘴角不自觉的遍挂上了笑意。
  两个小家伙很自然的就爬上了江柳的大腿,一个大腿一个,爬的又快又稳。
  江柳伸手掐了掐他们的小脸蛋。
  沈长君走了过来,亲了亲江柳的额头,道:“中午又没按时吃饭吧,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让你按时吃饭,吃了饭之后再继续工作。”
  “嗯,知道,饿了。“江柳连忙说道。
  沈长君见他这样也是没脾气了。
  告诉江柳中午休息,不许再工作了,他这就下楼亲自掌勺,为他们做好吃的,让他们乖乖的在楼上等着,还让两个宝宝做监督。
  沈丰梧和沈韵听到后,挺着小胸脯道:“‘保证完成任务。”
  这些小嗑都是平日里听沈长君给他们讲故事的时候学来的。
  有的时候被他们用来,还真能用对了地方。
  沈长君去了厨房,里面有藕片,有糯米,还有些蔬菜。
  他便选了几样,快速的做了起来。
  共做了四菜一汤,四菜分别是糯米藕,醋溜土豆丝,滑溜鱼丸,木耳白菜片,最后一道汤做的是羊肉粉丝汤。
  量做的很足,除了汤,每样都给乔然留出来一些
  吩咐伙计帮着自己一起将这么菜端到了楼上。
  江柳已经带着宝宝们坐到了茶几边,看见饭来了,江柳便站起身,帮着将做好的吃食一一的摆放在了茶几上。
  待摆好了饭,一家人便准备开吃了。
  

第121章 刘大姐
  糯米藕甜甜的,小孩子最喜欢吃了,江柳也喜欢吃,于是一家人在这个午后,围坐在一起吃了顿好饭。
  办公室里面有张床,是沈长君为了让江柳平日里能休息的舒服些,特意准备的。
  沈长君哄着两个孩子,让他们在母父这里睡午觉,顺便下午就让他们在这里休息了,晚上他再来接他们,然后一起回家。
  哄睡了孩子,告别了江柳,沈长君便带着给乔然准备的饭菜回了图书馆,现在天热,饭菜也不是很凉,这个温度吃起来正好
  乔然打开一看,哇,这么多菜,一共四样真不少,看着就好好吃,果然吃了一口便停不下来了,口齿不清的夸道:“好吃,好吃!”
  沈长君在下午的时候给报纸排了版,送到造纸坊就可以让工人们印刷了,当然并不用他亲自送。
  他今天是准备提前下班的,要去到火锅店里接江柳和孩子,所以跟同事们打了招呼,便走。
  两个宝宝已经睡醒了,安静的在床上玩着。
  看到沈长君进来,连忙从床上爬起来,头发也乱了,衣服也皱了,坐在床上直喊:“爹爹。”
  沈长君笑着走了过去,将他们的衣服,头发简单的整理好,便招呼他们穿上鞋子,准备回家。
  江柳也收拾完毕,两大两小提前离开了独家食肆。
  两个宝宝走在中间,沈长君和江柳则是分别站在两个宝宝的外侧,一左一右的牵着其中宝宝的小手。
  沈长君能感觉到两个宝宝很开心,走在中间一蹦一跳的,没有老实下来的时侯。
  沈长君心血来潮想要交他们唱歌。
  “儿子们,爹爹教你们唱首歌吧。”
  “好哇好哇,我要学唱歌。”
  “爹爹,是什么歌呀。”
  沈长君想起他小的时候在农村经常唱的一首歌,道:蝴蝶塌愣膀子飞,可能是半身不遂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地快,跑地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小孩子听了,歌没怎么听出调,都嘎嘎嘎的笑上了。
  “爹爹,你唱的是甚么歌曲啊,蝴蝶塌愣膀子飞,嘎嘎嘎。”
  “爹爹,啥叫半身不遂啊。”
  沈长君在马路上开始耍起宝来,他学着侧歪着一只膀子的蝴蝶,在马路上不走直线,一只手正常的挥舞,另一手一动不动。
  把两个宝宝逗的,嘎嘎的,哈哈大笑
  有些路人看到这么一家子,都露出了善意的微笑。
  江柳从来没有见过沈长君还有这么调皮的时候,他面无表情的拼命压着嘴角,只是眼底的笑意怎么也控制不住。
  两个宝宝今天真是开心极了,在路上已经将沈长君的样子学了个彻底,一路回家就没走过直线。
  回到家时都是哼着歌回来的,“蝴蝶塌愣膀子飞,可能是半身不遂。”茡着塌愣膀子的蝴蝶就进院了。
  何氏正在院子里择菜,她一天没有看见小孙孙们了,正一边择菜一边朝着门口探望。
  突然就听见了他的小孙孙们嘴里哼着奇怪的小曲,然后就看见大孙子第一个跑进了院子,只是咋看,那跑进来的姿势都有些奇怪。
  接着,小孙子也跑了进来,那姿势与老大如出一辙,简直一模一样,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哎呦,奶奶的两个乖孙孙呦,这副怪样子,是跟谁学的呀?
  两人异口同声道:“爹爹,嘎嘎嘎。”
  沈长君从外面进来,听了个正着,他讪讪的笑着摸了摸鼻子,溜进了屋子里。
  2京城的天气渐渐的炎热了起来,但是沈家每人的房间却是清凉舒爽的很。
  只因楚兆麟派人给他们送来了许多的硝冰。
  晃,他们合作硝冰的五年之期快要到了,当初谈好的,沈长君只要了一成红利不说,还定了五年之期。
  眼看着过了今年就到日子了,沈长君却也没觉得可惜。
  现在这些黄白之物对于沈家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数字,若是现在什么都不干了,坐吃山空的话,起码可以吃到沈丰梧的孩子的孩子那一辈。
  当然,若拿去赌或者干些别的不良嗜好就另当别论了,只说正常的开销,而且可以过的小资一些也没问题。
  沈家的财富都能如此,更别说朱玄烨了,隐形的大富豪,富可敌国不为过。
  两个人都是低调型,至今为止,没有人知道他们两人之间有合作关系。
  在外人的眼中,他跟朱玄耀走的更近一些。
  又是一日清晨,沈长君来到大晋日报社。
  他们是每三天开一次早会,每月的第一天开一次大会,开会地点暂时定为图书馆。
  今天不用开会,所以沈长君没有先去图书馆,而是直接来了报社。
  他刚一走进报社,就看见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而接待她的是何靖远。
  自大晋日报成立以来,为了使百姓能够更积极的为报社提供各地所发生的或有趣的,或不正当的大事小情等任何信息,若被采用,他们都会给予奖赏。
  奖赏的金额不等,从50文到200文酌情给予奖赏。
  悬赏一出,来的人真不少,什么张三和李四打起来啦,王二麻子的媳妇跟人家跑啦,更有甚者,说自己家的猫都能爬树啦,沈长君真想问问他,你家的母猪是不是也能上树。
  所以不得已,大晋日报在悬赏的最后又加了一句话,那就是,提供虚假情报者会进行处罚。
  这条规定一出,来提供信息的人顿时少了一大半。
  沈长君他们也总算是清净了
  再说这个中年妇女,她一边叙述着她的遭遇,一边哭的泣不成声。
  她在说什么呢?细听之下才知道,原来这名妇女姓刘,别人都叫她一声刘大姐,她不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士,而是10年前从个小县城来到京城的。
  记得那一年丈夫刚刚病故,儿子才5岁,家里虽说有五亩地,可是自己一个寡妇带着个5岁的孩子,有地又有什么用呢。
  刘大姐种地不行,可是她有一样本事,那就是她做饼特别的好吃,可以说做饼是她的拿手绝活,那饼被她做的外酥里嫩,香喷喷的,谁吃了都对她的饼赞不绝口。
  有人便对她出主意说,让她去到京城卖饼,听说有好多人都去了,说不定是条出路。
  刘大姐听了对方的话,翻来覆去,思前想后,最终决定拼一把,万一成功了呢。
  于是,她就将家里的五亩地给卖了,一共卖了20两银子,便带着儿子去了京城,想着到了京城租个铺子卖饼。
  刘大姐打算的挺好,可是不走远路不知行路难,现实给了她狠狠的一击。
  20两银子,说实在的,对于出门在外的人来说,实在是不算什么,两人一路的盘缠就花去了大半,再加上吃的住的,到了京城只剩下5两银子了,不过好在,人是平安的到了。
  5两银子在京城,能干嘛呢。
  刘大姐带着儿子能省一顿是一顿,到了京城便开始各处打听哪里有租铺子的地方。
  可是打听来打听去,铺子的租金都太贵了,她们实在是租不起啊。
  就在刘大姐快要绝望的时候,天无绝人之路,让她遇到了一位好心人。
  “你想租店铺?”说话的这个人姓王,是个鳏夫,死了老婆也无儿无女,见到刘大姐带着个5岁的孩子满街打听铺面,便上前将她拦住问道。
  他家恰好有个小铺面想要往外岀租,只是还没贴招租信息,也没去牙行登记呢,今天看见她们母子二人也是赶巧了。
  刘大姐听到有人问,便连忙点头道:“是的,是的,这位大哥,你家有铺面出租吗,不知道什么价格。”
  若是在平时,对于陌生人,刘大姐还是很警惕的,但是现在她已经走投无路了,不过好在她是幸运的,遇到的这个人是个老实人
  “不忙说价格,你先去看看我那铺子再说。”
  “唉,唉好,好。”
  于是这位王家大哥就带着她们母子来到了他家的铺子门前。
  这铺子也就10平左右不大,一个月5两银子,价格已经是她打听到的最低的价格了。
  可是5两银子,这刘大姐兜里确实有,但是给了租金,别的开销怎么办?
  没钱买面怎么烙饼,她跟儿子已经一天没吃饭了,这可怎么办才好,刘大姐急的额头冒汗。
  王家大哥一看对方的表情就知道这母子俩身上的钱不够,于是道:“大妹子是不是手头不宽裕,说实话,我看你们一路打听了好些家,最终都是一听价钱就走了,我想应该是这么个情况。”
  “不瞒大哥,我手里就只剩下5两银子了,我本想着租了店铺卖饼,可这要是交了房租,就什么也不剩了,连面都没钱买了。”
  王家大哥一听,犹豫了一下,看了看这一对娘俩,最终还是决定道:“要不大妹子,第一个月的房租先欠着,和第二个月的房租一起给,你看如何?”
  刘大姐一听顿时激动了,她这是遇到好心人了啊。
  连忙道:“这位大哥,真是太感谢你了,你就是我们一家的救命恩人。”
  于是刘大姐带着孩子就算是暂且的安顿了下来。
  

第122章 家务事
  刘大姐租的这个店铺以前也是个饼铺,工具都是现成了,这无形当中又为刘大姐省了笔银钱,她只需要买些面和油等做饼所需的材料就成了。
  母子俩白天卖饼,晚上就在饼店的地上卷缩的对付一宿。
  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王家大哥看他们娘俩一张张憔悴不堪的面容,实在有些不忍心,他的房子他能不知道吗,一个10平米的地方,啥也没有,母子两人晚上肯定是睡在地上的,这样休息怎么能好呢
  于是他便对刘大姐说道,“你带着个孩子,每天就卷缩在饼店,也不是长久之计,我有处旧宅院,你若不嫌弃就去那住吧。”
  刘大姐一听感动的眼泪都下来了,一口一个恩人恩人的说着感谢的话,她是真的遇到了好人了。
  就这样两家渐渐的就熟悉了起来,但是彼此都是清清白白做人,绝对没有那些个多余的心里。
  晃儿子已经19岁了,她跟王大哥也认识了14年有余,刘大姐这些年攒了些积蓄,跟王大哥一商量,就想把她和儿子目前住着的王大哥的旧宅给买下来,毕竟儿子将来是要结婚生孩子的,王大哥也同意了,并以最低价卖给了她。
  刘大姐的儿子名赵辉,一年前认识了一个小哥儿,小哥名叫冯希,家里的条件不算太好。
  对于刘大姐来说,家里面条件好不好都是次要的,只要人好就行,毕竟她们家里的条件也很一般。
  双方见了面,说实话,刘大姐不太满意这个冯希,长的一张精明相,就不讨喜,说起话来
  也不实在,倒是对他的儿子很好,表现的小鸟依人般的,又是端茶又是倒水的,不过即便如此,也没有打动刘大姐,她是没看上这个冯希的。
  可是他的儿子赵辉却是认准了人家,也不知道那个冯希给他灌了什么迷汤,就是非他不娶,没办法,做母亲的还是心疼儿子,最后也只能无奈的妥协了
  将冯希娶进来之后,果然,温柔小意都是装的,倒不是说她什么活也不干,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赵辉做的多。
  刘大姐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可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她做婆婆的,也管不了那许多,三个人生活在一起,虽有磕磕绊绊,但是忍一忍,日子总能过的下去
  只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让这个家里表面维持的平静再也维持不下去。
  王大哥最早是卖馄饨的,铺子在她租用的饼店的隔壁和楼上,本来算上她的饼店正好是一体的,不知怎么就把饼店给隔开了。
  虽然是楼上楼下的铺子,但是面积并不大,加在一起也就50多平左右。
  前几日不巧,王大哥在下楼梯的时候没注意,摔了一跤,腿折了,这一跤摔的可不轻,找了大夫给接了骨,大夫说需要卧床养着,只是可能以后会有些后遗症,意思就是走路会不利索。
  刘大姐知道了此事,很是担心,王大哥家里就他一个人,如今腿成了这样,也没有人照顾,于是便自告奋勇的去帮着照顾他。
  没想到两个人一来二去的,都对彼此生出了些情愫,以前各忙各的,也不觉得,如今接触久了,倒是想要在一起了,还颇为遗憾的想着,过去的十几年都在瞎忙什么。
  刘大姐已经不再年轻,儿子也长大成人了,有的时候看到他们小两口在一起有说有笑的,自己反而形单影只就有些寂寞,现在终于找到个老来伴,还是她的大恩人。
  这个恩人是没的说的,人好,对她们母子也好,这么些年,不求任何回报的,帮助她们母子,天底下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这么善良的人了,她想,就算王大哥今后腿好不了了,她也愿意伺候他。
  可是没想到,这事儿竟然遭到了儿子和儿媳的强烈反对,现在竟是连面也不让他们见了,更别提去王大哥家照顾他。
  表面的平静被打破,终于在昨晚爆发了。
  冯希道:“娘,他现在瘸了,以后店也开不了,您看咱们这个家庭,三口人都紧紧巴巴的再多一张嘴,咱们还活不活了。”
  “多一张嘴能吃多少,再说了,我们自己能自力更生,也用不着你养活。”
  “呦,娘,您这话说的,以后您要是躺床上了,还不得我们伺候。”
  刘大姐不想与他多说,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希望他能说句人话。
  可是没想到,儿子也反对。
  “娘,希儿说的没错,王大叔现在的腿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好呢,大夫不是说了吗,好了以后也走路不利索,说不得以后就在床上躺一辈子了,难道娘,你要伺候他一辈子?
  刘大姐一脸的不可置信,望着她亲手带大的儿子,竟能说出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