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古代之我娶了个丑哥儿-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类是故事类,这类报纸的受众人群相对来说较多,只要识字,大多都有可能会购买。
  故事采用连载的形式,故事的题材可以选择爱情的,亲情的,神话的,鬼怪的,都可以。
  最后一类是教育类
  这类报纸多以图画为主,让人们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从这些图画中知礼,明志,懂法。
  所以说,想要成功的把自己的作品刊印在报纸上,必须要满足相应的要求。
  报纸并不是天天都发行的,每七天会休息一天。
  这一天休息日,沈长君来到图书馆找其他几人商量事情,四人又来到了二楼的靠楼梯位置。
  除沈长君以外的其他三人,一个个的都正襟危坐,等待着沈长君发表讲话,大概是已经习惯了。
  沈长君坐下后便道:“咱们现在的报纸已经逐步上了轨道,所以人手就有些不足了,光靠咱们几个人又是审稿又是印刷的太累了,所以得招人。”
  “招人?沈兄,招什么样的人?”
  “读书人,秀才及以上学历,头脑灵活,笔杆子过硬的。”
  那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你们要是暂时想不出人选,咱们就在门前贴个招聘启事,看看有没有人上门应聘吧!”
  

第110章 来人了
  沈长君的招聘启事很简单。
  招工,秀才及以上出身,50岁以下,应聘时需带一篇自己独立完成的文章,内容不限。
  招聘启事已经贴出去几天了,可是一直没有人上门来应聘。
  这一天,有一名男子,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的年纪,文质彬彬,长相虽算不得英俊,但却有着一脸的正气。
  “请问,这里是招人吗?”那名男子开口问道,浑厚的嗓音响起,不疾不徐的,仿佛所有的焦躁情绪都会被他的嗓音安抚。
  沈长君他们四人此刻正在审稿子,忙得焦头烂额,听到问话都不由得抬起头来。
  沈长君反应过来道:“招人,请坐。”
  那人点了点头,找了个旁边的空位,一撩衣摆便坐了下来。
  沈长君看他腰身挺直,正襟危坐,也不由得直了直身体,严肃起来。
  “敢问这位兄台姓甚名谁,家住何处,是何出身?”沈长君问道。
  “不敢,在下姓常,名清流,家住北郊,前不久刚刚中举。”
  “哎呀,前不久刚中举,那咱们是同科啊。”沈长君一下子高兴了起来。
  那伪装出来的严肃一下子破了功,不过他倒是不在意,这人给他的第一印象不错,尤其是那一脸的正气,让人很有好感。
  那人听后也不由得面露惊讶了一瞬,之后便笑着拱手道:“幸会幸会。”
  沈长君也跟着拱手道:“久仰久仰。”
  “清流兄可有带文章来?”沈长君接着问道
  常清流从怀中掏出了几页纸来,呈给了对方。
  沈长君双手接过,便将纸打了开来,纸上的字迹苍劲有力,力透纸背,字如其人,想来,此人的性格也是刚正不阿的吧。
  再看这篇文章,写的不是时事,也不是故事,而是一篇游记,《南阳湖》
  文章中并无华丽的辞藻,却仿佛让人身临其境,看过之后的唯一感受就是想放下一切去看看那南阳湖,当得是一个妙笔生花。
  沈长君将文章看完之后,忍不住夸赞道:‘妙极,当真是妙极,清流兄文采岀众,佩服佩服。”
  “不敢不敢。”
  他立刻拍板道:“清流兄无需自谦,不知清流兄打算何时上工?
  常清流却并未着急,他道:“不知这里的工钱几何,是否提供住处和伙食?”
  沈长君一拍脑门道:,“看把我激动的,怎么把这茬儿给忘了,咱们这的工钱是每个月2两银子,这个是固定的,主要负责审稿和拓印,如果你自己有作品的话,发表一篇会有银钱不等的稿费,包吃住。”
  他说完后,笑问道:“清流兄,满意否?”
  常清流也笑了,点头道:“可以。”
  就这样,常清流被留了下来,常清流的住处被安排在造纸坊,离着图书馆虽然算不得近,却也不是特别的远,来回走路的话,按照现在的时间算也就是30分钟的路程。
  有了他的加入,让沈长君四人觉得轻松不少,他审稿的速度很快,却也很仔细,平时言语不多,但只要问到他,他都会给出自己的意见,而且见解独到,帮助他们解决了不少的问题,让他们都觉得,真是找对了人。
  图书馆门外的招聘信息并没有摘下,虽然现在增加了一个人,但是还是远远不够的,每天堆积的需要审核的稿子有小山一样高,实在是让他们有心无力。
  这天,又有人来应聘了。
  来人看起来十五六岁年纪,有些腼腆,他走进来后,也没有立刻开口,而是有些犹豫着要不要上前询问,正在挣扎间,还是何靖远忍不住问道:“你是来应聘的?”
  那少年连忙点头。
  何靖远接着问道:“姓甚名谁,家住何处,是何出身?”
  这话听着怎么这么熟悉。
  “我叫乔然,不是京城人,家住丰源县,是个秀才。”
  “可有带文章来?”
  “有,有的”说着掏出几页纸,交给了对方。
  何靖远拿过来,打开看了起来。
  这是一篇故事,故事的名字是《穷小子的科举之路》,刚写了第一话。
  何靖远虽然文章写的并不出众,但是毕竟出身高贵,也读过几本名家之作,更何况这段时间审了那么多的稿子,好与不好一看便知。
  他没想到这么个腼腆的小子,文章写的竟然这么生动,而且风趣幽默,第一话《智娶新夫郎》,说的是一个穷小子,喜欢上了一个员外家的小哥儿,却不想那员外看他穷,不同意把自己的儿子嫁给他,于是他就想到了一个办法,与那员外斗智斗勇,最终将小哥儿迎娶进门。
  何靖远看过之后,觉得不错,但他还是将这篇文章交给了沈长君,让他定夺。
  沈长君看过以后也很满意,于是对何靖远点了点头。
  何靖远会意,然后他对着乔然说道:“你被录取了”。
  乔然高兴的一下子跳了起来,然后又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交代好工钱,吃住等的问题,何靖远便问他何时能上工。
  “我现在就可以上。“乔然激动的道。
  就这样,乔然也被留了下来。
  又是一个休沐日,沈长君觉得最近实在是太忙了些,都有些忽略家人了。
  每次跟孩子们玩着玩着就睡着了,他实在是太累了。
  所以他决定这一次的休沐日,他要好好的陪陪夫郎跟孩子们。
  两个宝宝一睁开眼,看见他们的父亲没有像往常一样不见,都高兴的喊着“爹爹。”
  沈长君将他们抱了起来,一人亲了一口,笑问道:“最近宝宝们乖不乖呀?”
  “乖。”
  沈长君满意了,于是道:“那今天父亲就陪你们一整天,好不好?”
  两个孩子都高兴的大笑起来。
  江柳本打算去上班,被沈长君拦住了,道:“今天你也别去了,我带着你们出去玩玩。”
  江柳想了想,便同意了。
  两个大人带着两个孩子也没去别的地方,而是来到了位于北郊区的宅院。
  他记得,他买的那两处山头的中间有一条小溪,浅浅的小溪里面还有小蝌蚪,小海螺,于是决定带着孩子们去那里玩玩。
  今天的天气很好,沈长君家有一头小毛驴,是刚到京城之后为了去哪里都能方便些特意买的。
  他们到了院门前的时候,院门是敞开的,应该是出去放羊的时候打开的,所以院门没关。
  进了院门,地面很干净,一些杂物被摆放在了角落,摆放的很整齐,看得出来是用心打扫过的。
  大概是听到了院内的动静,老汉从屋子里走了出来,一眼就认出了是他们的主子来了。
  忙回头朝着屋里人喊道:“都出来,出来,主子来了。”
  沈长君也没拦着,他们都没见过江柳,更别说孩子们了,倒是趁着这个机会,可以认一认人。
  除了老汉的两个儿子,其他人都在。
  人都出来以后,沈长君道:“这是我的夫郎,江柳,还有我的两个儿子,你们都认识认识。”
  “见过主夫,见过小主子。”
  江柳朝着他们点了点头,两个小宝宝睁着大眼睛看着他们,黑白分明的眼睛里一片好奇。
  介绍完之后,沈长君就让他们把马车上的东西卸了下来。
  米面粮油,猪肉和鸡蛋还有一些给老汉的孙子买的零嘴,可是不老少。
  自从沈长君接手了这里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派人送一回米面油等东西。
  没有对比就不知道差距,这话的确不假。
  老汉一家以前的主家,也会隔一段时间就给他们送一回吃的,但并不会那么的准时。
  最长的时候都拖过半月之久
  哪像现在的主家,到了日子,粮食必到,逢年过节还会给些好东西,而且最让他们开心的是有工钱可拿
  这在以前是没有的,想都不敢想。
  他们做下人的,只有赏钱没有工钱,当然像他们这些离主子远的,连赏钱都是没有的。
  但是现在的主家不一样了,不但给工钱不说,给的工钱还是按照人头算的,就连他的小孙子都有钱拿哩。
  老汉的两个儿子跟老汉,得的工钱最多,一个月200文,夫郎跟两个儿媳是100文,两个孙子得到的银钱最少,是30文。
  主子说了,等他们长大了,做的活多了,会涨的,把老汉一家乐的嘴都合不拢了。
  老汉往下搬东西的时候,看到主家带来了比每次固定时间送给他们的东西还要多的时候,猜想,主子可能是要留饭
  心里不禁感叹,这是多好的主子呀,处处为他们着想,他们可不能辜负了主子的一番情谊,一定要知恩图报。
  果然,就在他们搬东西的过程中,听见主家说道:“这些东西都是额外给的,每个月的米面油还是到日子照常送,这里面有给孩子们买的零嘴,有些东西不禁放,可别舍不得拿出来给孩子们吃,再给放坏喽,我们会在这里玩一天,在这里吃饭。”
  老汉忙道:“唉,好,主子,俺晓得了。”
  老汉的两个孙子也特别的乖巧的对着主家道谢:“谢谢主子。”一个个都高兴起来,喜形于色,果然是小孩子啊。
  他们从小就被老汉灌输着,要听主子的话,要谨言慎行,所以两个小子在见到他们后就特别的老实,只是一双眼睛透着机灵劲,一看就是从出生到现在没受过苦的。
  想想也是,他们是在这座宅子里出生的,又没伺候过人,都是被家长宠大的,虽然被老汉耳提面命的时常灌输着要听主家的话,但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正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纪。
  

第111章 宝贝们
  稍作休息了片刻,沈长君就带着全家上山了。
  刚来到山脚下,就看见山上白花花的一片。
  沈长君家里有一本图册,是沈长君在给孩子们做早教的时候自己画的。
  那上面有各种动物的样貌,下面还配有动物的名字。
  所以当看到这些小羊糕在山上吃草的时候,沈长君低头问着在地上走着的两个小家伙。
  “宝宝们,看看,那个是什么?”他伸出手,朝山上指了指、。
  小宝宝们抬起头,看见是小动物都兴奋的叫了起来。
  沈丰梧最先回答道:“爹爹,这个是小羊。”
  沈韵反驳道:“不对,这个不是羊。”
  沈长君听小儿子说的这么肯定,不禁好奇道:“哪那宝贝你说,为什么不是羊啊?”
  沈韵一本正经的道:“头上尖尖角,胡子白花花,身穿白皮袄,喜欢吃青草。”
  这是沈长君教他们认识动物的时候说给他们的,当时只是为了方便他们更好的理解,没想到沈韵竟然记住了。
  不到三岁,吐字还不清呢,就奶声奶气一本正经的背着打油诗,可把沈长君的一颗心都要萌化了
  然后又听小沈韵说道:“他们头上没有尖尖角,也没有胡子呀。”
  沈丰梧也有话说,他不甘示弱的反驳道:“穿白衣,爱吃草,唱起歌来咩咩叫。咩。咩。”
  沈丰梧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学着羊叫,咩咩,跟着山上的小羊一唱一合的,把沈长君逗得哈哈大笑
  两个宝宝很认真,开始争论起来。
  “不是羊。”
  “是羊,咩,咩。”
  “不是羊。”
  沈长君蹲在地上已经笑岔了气,他的两个宝贝简直太可爱了。
  江柳在一旁虽然没有像沈长君似的哈哈大笑,但是却也控制不住的笑了起来。
  沈长君知道自己不能再这么笑下去了。
  他招呼两个宝宝道:“宝贝儿们过来,爹爹今天告诉你们,这个小动物的名字,首先表扬咱们的小丰梧,回答正确,正确答案就是羊。”
  不过,咱们的小韵韵虽然没有猜对,却可以背出一整首打油诗,也值得表扬。
  “爹爹告诉你们,这是小羊,才一个月大,所以没有长出角和胡子,丰梧能够通过叫声判断出来,很不错,走,我们去山上看小羊。”
  两个孩子一听说要去看小羊都高兴的直拍手。
  老汉一家把这些羊养的很好,一看这些小羊就很健康。
  老汉的两个儿子先看见了他们,他们自然是认识沈长君的,忙过来打招呼。
  沈长君介绍了江柳和两个宝宝后,就让他们自去忙了。
  这些小羊并不怕生,它们若无其事的在他们的身边经过,有的正在低头吃草的小羊偶尔还会停下来,对着他们叫一声
  两个宝宝虽然刚才表现的很兴奋,但是到了进前,却是有点害怕的。
  他们一个个紧张的攥着沈长君和江柳的衣角,小脸儿绷得紧紧的。
  沈长君安抚了一下攥着他衣角不放的小丰梧,瞅准离着自己最近的一只小羊,将他按住道:“儿子们,来,过来摸摸。”
  小家伙们一看有个被收服了,连忙围过去蹲下,小手摸上羊的身体,嘴里道:“小羊乖,小羊乖乖。”
  两大两小围着一只羊,不停的摸着,只道那只小羊咩咩的叫个不停,仿佛生无可恋。
  看过了羊,沈长君就带着他们去到了他印象中的那条小溪旁,小溪清澈见底,里面可以清楚的看到黑黑的小蝌蚪们,或是静止不动,或是摇头摆尾。
  这次两个宝宝是不用沈长君问,就大喊道:“小蝌蚪。”
  异口同声。
  沈长君夸奖道:“不错,宝贝们真聪明,就是小蝌蚪。”
  沈丰梧道:“小蝌蚪找妈妈。”沈长君告诉过他们,妈妈就是娘跟母父的意思。
  “爹爹,小蝌蚪的妈妈在哪呀?“沈韵在一旁问道。
  这个问题,沈长君是真不知道,谁知道它们在哪啊,但是作为父亲,怎么能被儿子问倒。
  于是他眼珠子转了转,道:“在那天的那边,海的那边。”
  直到很久以后,他们才知道,他们的爹爹在这一刻有多么的不着调。
  可此时两个孩子却信以为真的点了点头。
  “好远啊。”
  沈长君也松了口气,知道远就好,不然让他帮着小蝌蚪们找妈妈,那他才是真的生无可恋呢。
  江柳在一旁似笑非笑的看着他,沈长君发现了江柳的视线后,挠了挠鼻子,然后出其不意的,对准江柳的脸颊就亲了一口。
  然而一回头,就看见两个宝宝,用两只小手捂住眼睛,只是指缝漏的大大的,一双眼睛还在里面一眨一眨的
  家人也不知道玩了多久,待玩的累了,就回到了刚才他们去到的宅院
  饭已经准备好了,洗了手就可以开饭。
  主子们吃饭的地方是在饭厅,在刚才他们洗手的时候就已经摆好了,一桌子的菜有肉有蛋还有新鲜的蔬菜,除了蔬菜都是他们带来的。
  量很足,并没有因为想给自己多留些而节省,菜蔬是老汉自己种的,这点沈长君是知道的。
  所以每次给他们送的东西里都没有蔬菜,会多给些肉和鸡蛋。
  老汉一家并没有跟着一起用饭,他们平日里都是在厨房,或者是自己的卧房用餐。
  即使主家不在这里,他们也依然如此。
  真是忠厚又朴实的一家人。
  用完了饭,天色也不早了,沈长君带着家人便回了城。
  待他们回到家的时候,太阳都快要下山了。
  这一天他们过的很充实,每个人都玩的很开心。
  第二天,沈长君又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忙碌了起来。
  他一大早便来到图书馆,常清流与乔然已经来了,现在每天都是他们来的最早。
  常清流和乔然属于正式的员工,还有一些兼职的人员,比如每天都会来打扫的学子,工钱是日结的,一天10文钱
  他们现在虽然有了活字印刷,但是学子们抄写试题的,抄二送一的规定并没有取消,一直都在执行。
  不管怎么样,他们开这家图书馆的宗旨都不会变。
  今天送来的报纸已经销售一空。
  他们售卖报纸的数量已经由最开始的几百份到几千份再到现在的一万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