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七步成湿-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操闻之震怒。
  遂归许昌,下令夷主谋耿纪、吉本、韦晃等人三族,其余参与者壮年充军发配,女人沦为奴娼。而后大兴冤案,牵连者甚多。
  曹植、曹丕、郭嘉、贾诩等人连番劝说,皆是无果。
  三月,代郡乌桓反。曹操命曹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使其北上征代郡乌桓。五月,曹彰方至代郡涿郡境内,乌桓突然来攻。时大军未集,仅有步兵千人、马数百匹,曹璋遂用谋士田豫之计固守要地不动。待乌桓退走,曹彰乘机追击,亲自射杀乌桓无数,大军斩首生俘乌桓数以千计。
  乌桓大败,北方悉平。
  三月,曹操平定许都内乱,领兵亲征汉中,并命郭嘉、贾诩、司马懿等众多文士随军。再命曹丕曹植为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各自领兵两万。
  


☆、更新更新

  在每个时代;每个阵营必然至少会出现一位高瞻远瞩之人;得以预言未来终将发生之事。
  譬如鲁肃早在投奔孙权时就将北方隐患以及南方优势尽数分析告知孙权他一定可以成就霸业;譬如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在隆中对刘备说只要赶走刘璋占据西蜀再占领汉中也定可以成就霸业;再譬如赤壁战后郭嘉对曹操说只要北方隐患尽除死占汉中等孙刘内讧也一定也可以荡平天下。
  三方说的都对;三方也都想得太美好。以至于如今一个小小汉中;成为是否得以三分天下的关键。
  为何呢?
  其首要原因,是汉中自古乃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它地处关中;南以以秦岭为险,北以大巴山为界。因大巴山绵长;而秦岭险峻,此前曹操占汉中,越秦岭南攻益州太难;若刘备占汉中;越大巴山北上则较易。如今西蜀中心在成都县,由通往汉中的金牛道北上要比从米仓道绕道更为捷近;益州与荆州相接;由米仓道进军入三巴,则可威胁西蜀与荆州边境。再因嘉陵江与汉水缘由,汉中对于刘备而言地位远远重于曹操。
  其二,刘备麾下有谋士法正以为,如今汉中的将领才能不足以保全汉中。且北方瘟疫连年,必有内忧。倘若此时可以攻取汉中,不仅鼓舞西川将士,更能看尽凉州、关中,威胁曹军。哪怕刘备此番再无力北上,至少得以确保西蜀安稳。
  正是这两个原因,使得刘备终于下定决心,领兵亲征汉中。
  事实上,倘若曹操大方一点愿将汉中“借”给刘备,那么可想而知接下来形势必为孙、曹、刘三分天下、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新世纪和平年代。而作为苦逼主角,曹植也顺利升职出任世子,本文也可以马上迎来大欢喜的完美蛇精病结局了。
  可惜,汉中既然是兵家必争之地,既然刘备得到了它便可瓜分天下,曹操是绝对不会允许这般事情发生的。
  先前早在建安十六年正月,曹操听从郭嘉谏言西征汉中张鲁。是时马超韩遂等人反,贾诩以离间计破之,后为钟繇乐进埋伏斩杀。不久,张鲁不战而降,汉中始定。现下,至建安二十二年十月,历时三年半——刘备终于平定西蜀,在法正建议之下,领兵直取汉中。
  十二月,刘备亲率黄忠、法正等人至阳平关攻汉中,再命张飞、吴兰、雷铜等屯武都郡下辨伺机攻雍州。
  翌年正月,张飞分兵固山,与下辩吴兰攻雍州,不久,企图为曹休看穿。曹休领兵突击凉州斩杀吴兰,张飞无奈退后。
  同月,刘备攻汉中,夏侯渊据守。五月,久攻不下,
  建安二十三年五月,曹操至汉中。
  曹操的到来,无疑是如久旱逢霖般振奋鼓舞了军心,令张郃、夏侯渊因对峙五月之久而产生的些微疲倦感一扫而空,心中愈发沉稳冷静。
  曹植见状,心中略有计较。他首先观察
  曹操到来后,首先与留守汉中的夏侯渊等人做了一番商议部署。
  从地图上看,此时的刘备占在平阳关。阳平关位于汉中治所南郑之西,二者间隔定军山与沔阳县。沔水自西向东,横贯其中,地势极其复杂。而曹操麾下徐晃、于禁守马鸣阁道,确保关中安全;张郃屯广石,正面对抗刘备军。
  夏侯渊在汉中的防御已臻至完美。
  但也仅是防御,而无任何进攻平阳关的余力。现在曹操最重要的,就是部署兵马,非但要做到防御万无一失,更要攻克平阳关。
  这些天曹植也在反复观摩地图,建了一个模型推练演兵。有时候杨修或者郭嘉会陪他演练几局,有时候曹操心情好,也会陪着他亲自演习。
  曹植这些年虽然阅读了很多兵书,也向王琦、王敏讨教过领兵对阵,对付杨修与郭嘉很是轻松,但一旦对上曹操,除了依靠地形展开奇袭或者据守能打出个平局,大多是输。
  他并不气馁,愈发沉溺于其中,深思揣摩。
  虽然有些纸上谈兵的嫌疑,但机会难得,他到底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并且渐对汉中形势了若指掌,至于如何对付刘备,他也有了一点想法。
  郭嘉见状,心中略有一分骄傲。
  他不能算是看着曹植长大,但必是最了解曹植的人,哪怕杨修也比不上他。他知道他年幼的沉默寡言,也知道他现在的锋芒毕露,都是为了一个人。
  许是他的目光太过专注,曹植回神对上他的视线,轻声道:“先生有什么建议吗?”
  郭嘉敛眸微笑:“我最擅长的是观察时局,揣摩人心。但我对打仗用兵用计谋,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你想要依仗我,恐怕就得失望了。”
  曹植也笑了起来。他握住郭嘉的手,眼中尽是庆幸与温柔:“我这一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得先生真心。就算先生不擅长这些,我也知道,先生从来不会令我失望。”
  郭嘉笑而不语。
  这时候,有一首歌曲流传于乐府。除了歌,还有不少文人将之改编成了长篇诗章。它说的是先前庐江府吏焦仲卿与其妻刘兰芝受焦母逼迫而分离,两人不另再嫁娶,不久双双自杀殉情的故事。世人同情他们的遭遇,便有了咏叹此事的歌曲与文章传世。
  而这一大堆的文章里,有一篇名《孔雀东南飞》的文章,写的尤为简洁动人,世人对之认可度也是最高。
  曹操等人阅之,除了感叹作者文采之斐然,更多的则是将目光放到了那一句“自挂东南枝”上。他甚至还命人唤来了曹植,让他说说感想。
  曹植看着营帐中自家父亲、大哥、老师们齐齐忍俊不禁的表情……满头黑线加雾水。
  他早已忘记自己年幼作不出诗时的那一句蛋疼“不如自挂东南枝”,也忘记了正是这一句奇奇怪怪的诗,还有他奇奇怪怪的想法引来了曹操等人的关注。以至于这些年曹丕属下中有人怀疑诽谤曹植这些年所作文章其实皆为杨修暗地里捉刀、甚至在杨修府中找到所谓的证据时,曹操只撤了那些人的官职,反而对曹植没有丝毫的怀疑。
  ——倘若一个人小的时候就有超乎时代的奇怪想法,那么他长大后,想象力一定愈发不拘一格。
  以上结论究竟对不对,我们暂且不论。总之在曹操心中,这些年望尽儿子们所为,除了早逝的曹冲,便最喜爱这个儿子。
  当然,在曹冲去世后,这种偏爱他已不敢随意表现出来了。又因年纪渐长,他对继承人的要求也愈发高了起来。他当然看得出曹植与曹丕的暗中较劲,但现在既还是良性竞争,他也乐见其成。
  现在,他打算做一点最后的考核,然后便立世子罢。
  建安二十三年八月,曹操整顿完毕,攻刘备。
  先前刘备于平阳关筑城,十月,久攻不下。
  曹操久攻不下的最大缘由并非兵马不够强壮将士不够英勇,而是刘备坚守平阳关,拒不应战。
  因为在法正计算中,北方暗中龃龉过多,曹操绝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来此地抵御他们。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曹操非但来了,更领十万精兵,助夏侯渊守汉中!
  他也可以轻易想到,曹操不但要守住汉中,更要以汉中为依托,重复几年前夏侯渊攻打巴郡的老路。
  这些年夏侯渊在汉中布置已趋近完美,尽管他们花了半年时间,命关羽、张飞等出征无数次,与夏侯渊军队相撞无数次,依旧处于劣势。现在曹操来了,他们之间的差距太大了!
  原先是夏侯渊守城,刘备攻城;现在却成了曹操据守汉中,攻打平阳关。
  难,太难了!
  好在平阳关地势复杂,哪怕人手众多,曹操短期内也攻不下来。
  但时间一久,且不论粮草供应、军心疲惫等问题,一旦刘备军队有了一次失误或者失败,接下来必是节节败退。一旦曹操截断他们后路,平阳关终成一座围城。
  刘备的心已经渐渐沉下去了。
  他站在城墙上,冬季的天空一片灰蒙,压在城墙上,仿佛有千斤之重压在心上。寒风呼啸而过,如刀般刺骨。他眯了眼久久凝视汉中,不言不语。
  他身后的法正也已陪他站了许久。
  这一次诸葛亮并未出征,留守益州管理朝政,并为他们提供兵粮等军需用度,正如昔年曹营荀彧一般。不久前他听闻曹操亲至汉中,书信一封交由刘备。信中大意,与法正不谋而合。
  诸葛亮告诉刘备:曹操虽然亲自到了汉中,但他这些年身体已不大好了,恐怕无法支持长久作战;二则,北方刚经历瘟疫饥荒,军需不足;第三,曹操年长的儿子们现在正在争夺大位,曹操将他们带来此地,想来是为了择优而立,一定会命他们领兵出征,到时不妨从他们入手。可纵是如此,此战依然十分艰险,想要获胜太难。
  刘备叹了一口气。
  他年轻时在各种地方讨生活,遇见的艰难险阻比现在多太多了。后来有了张飞关羽,有了诸葛亮,有了益州。同样,他看重的很多人,也都死在了曹贼手中。
  汉贼不两立 王业不偏安。
  ——如此,撤兵又岂能甘愿?
  刘备深吸一口气。
  他缓缓道:“军师,将所有人都叫来。孤还有一个法子,也许能攻下汉中。”
 


☆、补完

  建安二十三年十一月十八;汉中下了这一年的第一场雪。
  这一场犹如棉絮般纠缠的雪纷纷扬扬下了整整三日;等到雪停时;整个汉中都像是被一块巨大的白布笼罩;行军打仗也愈发艰难。
  南方冬日的气候总要比北方更为潮湿阴冷,北方人大多难以习惯。随行的文士们有一些得了风寒;好在还有华佗在,基本是药到病除。
  曹操已放弃进攻的打算;只打算镇守此地。此前他只着一身铠甲便敢在隆冬腊月上阵杀敌,临到此时,却是极其怕冷;甚至还差点便病倒在床上了。
  曹植与曹丕一同端了汤药在他床前伺候,也被他挥手赶走了。他说:“孤要你们来此地;不是专门来伺候孤的。多瞧瞧,多跟夏侯渊学着点。”
  曹植与曹丕只能无奈应下。
  两人退出曹操营帐,而后相识笑一笑,便错身而过,分别去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
  入夜,整个天地都是一抹白,黑夜显得尤为明亮。这一夜曹丕尚未入睡,他还在思考一些东西。
  比如这一场大战前他的地位,比如他此时的地位又应当做什么事情,再比如此次大战之后他能有什么地位。
  是时候立世子了。
  他们的父亲身体每况愈下。但以曹操之能,一定可以猜到一旦他百年之前未立世子,成年的儿子们定要争得你死我活。只有他活着,为世子扫平一切障碍,他的江山方才安稳。现在,曹操将他们都带到了战场上,也许正是想瞧瞧,谁能想出办法打败刘备。
  是以司马懿等人也没有睡。他们几人围在一起,商议究竟该如何突破这一场僵持战,好为曹丕加分。
  他们已经商量许久了,许久都没有答案。
  因为事实上,这场战争已成僵持,纵使曹操亲自坐镇汉中,夏侯渊固守此地,纵使形势尚且对他们有利,只要刘备龟缩起来不出征,他们也没办法在此刻打赢刘备。
  司马懿虽然不如郭嘉那般了解曹操,但他在战事上的天赋却比郭嘉更高。他看得出夏侯渊防御的优势,也看得出他最大的局限。
  ——无力进攻就是他们最大的局限!
  张辽等人驻濡须口防孙权,已分去一部分兵力;后来北方瘟疫,导致军需不足;而今刘备据守单线作战,地势复杂防御亦如汉中固若金汤,同样是难以突破。受这些限制,纵使曹操领兵出征,亦无足够把握在短期内制衡刘备。
  哪怕刘备打不赢他们,只要时间一久,一旦第三方孙权再次觊觎北方出兵攻打濡须口,他们也许就要面临两线作战之况。无论濡须口抑或汉中一方兵力不足,必将导致两方战线崩溃。
  曹丕回过神了。他看着皱着眉一筹莫展的几人,轻声道:“诸位可有建议?”
  几人闻之抬首,然后惭愧叹息。
  曹丕将目光放到唯一沉思的司马懿身上,走到他身边:“仲达觉得如何?”
  司马懿伸手,缓缓将手指放到地图一角:“此地,可作为突破口。”
  这一夜未曾入睡的人太多了。
  郭嘉披着大氅,负手立于营帐之前仰望天幕。这一夜寒露深重,冷得刺骨。鼻翼间呼出的气息,都要在脚前凝结成冰。
  天幕星子散漫,唯有北极星闪烁着永恒的璀璨,最为耀眼。
  他已经观看许久了。他也在思考一些事情。只是营帐中炉火温暖,使得他昏昏欲睡,很难集中精力去想那些东西。
  同样睡不着的杨修站到了他身边。
  杨修顺着他的目光仰望天幕。他瞧了片刻,觉得有些冷,便收回目光淡道:“军师大人夜观星相,瞧见了什么?”
  郭嘉收回目光摇了摇头。有冷风拂过,他打了个寒颤:“但不知为何,我心中有些乱,总有不祥的预感。”
  杨修挑眉:“什么预感?”
  郭嘉轻叹:“就是想不出来什么预感,才头痛啊。”
  杨修笑了笑,声音还是嘲讽:“既然什么也看不出,还是早些回屋歇息的好,否则病了某人定是要担心的。”
  郭嘉闻之,转头去看他。
  他们都已不再年轻了,随着年纪增长,杨修也愈发心高气傲起来。但此时此刻杨修能说出这种似是而非的关心话语,也许他的心结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深。
  郭嘉眼中浮现出笑意。他收拢了大氅将自己裹成一个球样,转身之际敛眸轻声道:“你也是。”
  杨修嗤笑不语。
  ……………………………………………………分割线……………………………………………………
  翌日议事,曹丕一言不发。反而是曹植,指着定军山对所有人道:“此地可以逆转形势。”
  曹操微笑。
  不久,夏侯渊领兵镇守定军山。
  建安二十四年一月,刘备领大军入沔阳,夏侯渊于定军山迎战,大败,领军退入定军山东侧。
  消息传入汉中,正值曹操头风发作不久。
  近两月他的头风发作愈发频繁,哪怕有华佗在身边,除了所谓的“开颅”,亦无其余办法了。华佗只能尽可能减轻曹操的痛苦。但也仅是尽可能罢了。他甚至已下断言,曹操活不过两年。
  曹操大病之下,无法主持大局。那么此地最重要的便是夏侯渊了。曹操勉强起身与众人商议,最终决定,命曹植为救援将领,领两万兵马入定军山。
  这一夜月明星稀,汉中的夜晚看起来格外宁静。远方定军山一片漆黑,比听不见看不到任何消息。
  司马懿轻笑起来。比起曹丕的忧愁,他显得格外轻松:“子桓不必担心。也许今夜之后,再也没有讨厌的人来同你争那个位置了。”
  曹丕指尖一僵。“先生此言何意?”
  司马懿微笑道:“谁都已经料到刘备将会在救援之路上埋伏,但是谁都没有想过,埋伏的人会是谁。”
  曹丕呼吸急促起来:“先生到底想说什么?”
  司马懿悠然道:“现在,双方都已将真正战场决定在了定军山上了。刘备好不容易从平阳关出来了,魏王难道就不希望将之一网打尽吗?魏王当然这般想,刘备当然也能猜到魏王所想。那么他为何还要将战场定在定军山呢?”
  “因为他不甘心,他想要赢了这一场战争,想要夺取汉中,想要挥军北上——所以他想到了一个疯狂的计划!”
  “夏侯渊被围困,张颌前往救援。以他们兵力不足以击败占据优势的刘备。此地两万兵马尤有余力,是以一定有人从此地前往救援,然后一举击溃甚至斩杀刘备收复益州!那么,这个人会是谁呢?”
  “必是魏王。”
  “一旦魏王成功与夏侯渊汇合,完全可以反过来围困刘备,将优势逆转过来。”
  “但这也绝非万无一失。因为从此地前往定军山只有一条路,一旦在这条路上布下埋伏,必能重创救援部队。哪怕不能击杀领头之人,也一定能使得这一支队伍失去作用。”
  “但魏王亲自领兵,刘备麾下还有人能拦住、甚至杀魏王,使我军溃败呢?”
  “当然有!”
  “所以我若是刘备,必要命关羽张飞赵云其中一至二人,在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