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他们都说朕是暴君-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也怪不得瑞云如此惊讶,想来朝中诸人的讶异并不会比瑞云小,毕竟此事先前并无一分的由头,甚至在前不久,蔺策还在重用李埠,由他为自己择选后宫,反倒是与游家之间发生了不少的变故,朝臣们都以为就算这皇帝发作也会拿游家下手,却不想他在不声不响之间寻来了如此之多的罪证,不容李埠有一丁点翻身的机会。
  现在看起来只是倒下了一个李埠,但等此事彻查之后,这朝中又会有多少的老臣被牵连进去,这朝堂自先帝时就定下的格局,也终将在此事中被打破。
  瑞云看着游彦:“公子,您就一点也不担心陛下吗?这事儿,这事儿想来应该不怎么好解决吧?您要不要回宫里去,陪陪陛下?”
  游彦抬眼,唇边露出一抹笑,而后轻轻地摇了摇头。


第38章 
  三朝老臣尚书李埠贪污一案在早朝之上正式交由大理寺、刑部、御史丞三司审理; 仅仅早朝之上呈现出的罪证就足够证明; 此案涉及金额之大; 牵扯范围之广,都是南魏开国至今上百年来前所未有的程度。
  李埠贪图的不仅仅是金银,更有权势; 为了达成自己目的,简直称得上是无所不用其极,从隆和帝继位初勾结废太子到现在干涉后宫选妃; 甚至勾结宫中內侍; 为自己传递消息,将魔掌伸到蔺策身边; 这是任何一个帝王都无法忍受的事情。
  “陛下,”高庸推开殿门; 朝着正坐在书案前的蔺策施礼,而后回身关上殿门; 将料峭的寒风隔绝在室外。
  蔺策合上手里的奏章,喝了口热茶:“名单上的人都查仔细了?”
  “禀陛下,宫中所有与李埠有过联系的宫人奴婢都亲自查了一遍; 其中有几个确实在长乐宫待过; 但因为先前的事,陛下命奴婢彻查了长乐宫的內侍,所以已经提前料理干净了。至于剩下的,宫中各处虽都被李埠安插了人,但都还算是无关紧要的位置; 只是昭阳殿里……太后身边有几个近侍,都被李埠收买,有这些人在太后身边整日里说些似是而非的话,也怪不得她老人家前段时日……”
  高庸话说了一半,便没再继续,但蔺策却立即意会。前段时日吴太后跟李埠一样对蔺策的婚事开始格外的上心,更重要的是,她开始特别主动地去找游彦的麻烦,看来少不得这些人的教唆。事关游彦,当然犯了蔺策的忌讳。
  他用手指敲了敲桌案,抬眼看着高庸:“这些人现在都在哪?”
  “其他处的內侍奴婢都已命人收押,只不过太后身边的……按着奴婢的身份,不好去直接去动。”高庸垂首回道。
  “不好去动?”蔺策轻笑,“别人将手都伸到朕身边了,你瞧瞧那名单上的人,朕的衣食住行都在别人的眼里,如果他李埠胆子再大点,想要朕的性命也不是不可能。这种时候你还有什么顾忌?”
  高庸咬了咬唇:“那奴婢这就去办。”
  蔺策想了想,突然开口:“等等,已经收押的人就由你按宫规处理,至于昭阳殿的人,捉拿之后,就在昭阳殿门前,当场杖毙。”
  高庸愣了愣神,结巴道:“杖,杖毙?在昭阳殿门前?陛下,这样是不是有损于太后的颜面?”
  “颜面?”蔺策收敛了面上的笑意,一双眼紧紧锁在高庸脸上,“放着养尊处优的太后她不当,非要听信外人的蛊惑给朕一再的添麻烦,母后她老人家也应该收些教训,也省的以后朕一时不查,再被自己的娘亲所害。”说完,他摆了摆手,“去吧,将殿门打开,一会她老人家找过来,不用通传,直接将人请进来,朕倒要看看,她还有什么话要与朕说。”
  高庸应声:“奴婢遵旨,这就去办。”说完,匆匆退了下去。
  蔺策盯着关上的殿门看了一会,将注意力又转回书案之上。自李埠案发之后,堆在他案上的奏章又多了无数,又后知后觉来举报李埠罪行者,有曾受李埠欺侮敢怒不敢言者,又上书力求对李埠严惩不贷者。人人都想与李埠摆脱关系,趁机向蔺策诉忠心,生怕被牵扯其中,性命不保。
  蔺策一本一本地翻过,却只觉得可笑,每个人都说自己无辜,说自己与李埠并无关联,说自己为官清正,忠心耿耿,可是如果真的追究起来,这满朝上下,真的无辜者,又有几个?
  蔺策抬手按了按额角,将手里的奏章扔下,又顺手拿起一本。大殿之外寒风呼啸,让这偌大的皇城显得格外的寂寥萧索,蔺策一向不喜欢这种时节,若是身边有游彦在倒也还能接受,只不过自从他病愈,李埠案事发之后,游彦就搬回了游府。
  此事是他主动提出的,因为他素来清楚,那人有多讨厌这些朝堂的纷争。这些年来游彦因为他已经被牵扯到太多事情里,那时候他年少能力有限,没办法独当一面,不得不牵连爱人。而现在,他不想再让这些事去烦扰游彦,他因为他不知道哪一件事就会成为游彦无法忍耐的触发点,让游彦回想起这些年来因为蔺策而带给他的麻烦,最终抽身离开。
  而他甚至都不知道那一日来临之时,拿什么能够留住游彦。所以他只能尽可能的让他轻松自在,远离纷扰,让那一日晚点到来。
  蔺策起身走到窗边,顺手推开窗子,让冷风卷进殿内,呼啸的寒风席卷而入,蔺策忍不住打了个冷颤,天气似乎又冷了几分,应该离下雪不远了,也不知道这几日游彦在府里是否安好。
  正思索间,有人叩响殿门,蔺策关上窗,淡淡回道:“何事?”
  “禀陛下,太后到了。”
  游彦勾了勾唇,转身回到桌案前坐了下来:“朕不是说了,母后若是来了不用通传,直接请进来。”
  殿门被缓缓地推开,吴太后裹着厚厚的貂裘,怒气冲冲地进到殿内,跟在她身后的是垂着头的高庸,进到殿内立刻朝着蔺策使了眼色。
  蔺策给自己倒了杯茶,偏着头看向吴太后:“这天寒地冻的,母后不在寝宫好生休息,怎么大清早的到长乐宫来,还这般,怒气冲冲?”
  “皇帝如此的云淡风轻,难道高总管做了什么,你心里不清楚?”吴太后愤恨道,“大清早的派人到哀家寝宫拿人难道不是皇帝授意?”
  “朕命高庸彻查宫中所有与李埠一案有所牵连者,那名单可是大理寺呈给朕的,定然不会有冤屈,怎么,查到了昭阳殿?母后久居深宫,识人不清也是可以理解,那李埠手段了得,连长乐宫也被他染指过,昭阳殿中了招也没什么关系,朕也不会跟自己的亲娘做什么计较,母后就好生休养,此事交给高庸去办好了。”蔺策侧过视线,看向高庸,“高庸,在昭阳殿都有什么发现?”
  “禀陛下,昭阳殿中涉事之人有三,其中有两个是太后的贴身侍女,还有一人是昭阳殿的內侍总管,在他们房间也都查到了与李埠勾结的证据,奴婢已经将人拿下,正要按照宫规杖毙,却被太后阻拦。”高庸说着话跪倒在地,“奴婢办事不力,还望陛下降罪。”
  “母后对高庸的处理有何意见?朕知道贴身近侍涉及此案母后心中一定极其不好过,但包藏祸心之人是万万不能留的。”蔺策站起身,走到吴太后面前,“李埠居心叵测在昭阳殿安插这些人,指使他们挑拨母后与朕母子之间的关系,母后难道还要维护这种人?”
  “哀家,哀家只是觉得,此事说不定有隐情,这几人跟在哀家身边多年,对哀家一直忠心耿耿,照顾哀家也算是劳心劳力,并没有皇帝所说的挑拨你我母子情谊的举动。当廷杖毙太过仓促,还应好生调查才是。”对上儿子的目光,吴太后的气势不由短上三分,这么多年以来面对蔺策这个儿子,她这个为人母亲的却始终拿不出母亲的威严。
  蔺策盯着吴太后看了一会,突然笑了起来:“母后,有些话儿子其实并不想说的太明白。若是没有这些人的挑拨,母后为何会对选妃一事突然如此上心,又为何朕登基四年,母后明明可以忽略某些事,却突然,对子卿发难,一再挑拨子卿与朕的关系,又甚至,开始试图去让人,干涉朕的日常?如果不是这些人的挑唆跟蒙骗,那难道是母后,有意与李埠勾结?”
  说到这儿,蔺策突然拍了下手:“朕倒是想起上次李埠寿辰,前去祝寿的名单里可是有几个吴家的人,难道母后您借由吴家和李埠联合,妄图颠覆您儿子我的江山?”
  “哀家与那李埠,连面都没见上几回,又为何会与他勾结?”吴太后仓惶道,“至于那李埠在朝中素来人脉极广,他的寿辰满朝文武去了大半,难道都是与他有勾结?哀家,哀家对选妃一事上心是为了我南魏的江山社稷,也为了皇帝你好,难不成就因为哀家与那游彦直接有矛盾,你就要给哀家扣上这等罪名?”
  蔺策笑着摇头:“母后没有做过的事情,朕自然不会诬陷。既然母后与那李埠没有关联,那高庸处置几个李埠的内应母后也没必要惋惜。这些人的罪证是大理寺亲自呈交给朕的,母后不必担心会有冤屈。”说完,他朝高庸抬了抬下巴,“这些人毕竟是跟在母后身边,母后不忍看他们被杖毙也是情有可原,那就将人带到长乐宫来,朕陪着母后亲自督刑。”
  吴太后瞪大了眼,难以置信地看着蔺策,蔺策却伸出手,动作和缓地扶着她坐下,覆在她耳边轻声道:“母后放心,朕虽亲缘淡薄,但您毕竟是朕的亲娘。只要您不触及朕的底线,朕就保您在这后宫之中安享天年。”


第39章 
  寒风刺骨; 高庸小心翼翼地替蔺策披上一件裘衣; 朝着不远处的空地上看了一眼; 低声道:“陛下,这外面天寒地冻的,您风寒才刚好; 这种小事有奴婢在就行了,您不如先回去暖暖身子。”
  蔺策漫不经心地抬手紧了紧领口,似乎这样就可以抵挡凛冽的寒风; 他偏了偏头; 朝着身边面色惨白的吴太后看了一眼:“这正戏还没开演,朕这个当儿子的怎么能将母后一人留在这里?”言毕; 他挥了挥手示意高庸,“动手吧。”
  高庸先朝着蔺策施礼; 而后又转向吴太后,之后才走到空地前; 面无表情地开口:“此三人勾结奸臣,蒙骗太后,冒犯当今圣上; 意图不轨; 依照宫规当场杖毙,动手。”
  下一刻,哀嚎声求饶声四起,将长乐宫往日的安宁搅得一干二净,蔺策将手缩在裘衣里; 目光却始终落在吴太后脸上,看着她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嘴角不由向上扬了扬:“毕竟是母后的近侍,想来于母后来说还是有些于心不忍。”
  吴太后看了他一眼,刚要说话,就听见他话音一转,继续道:“只是母后,您在这宫里也待了几十年,自然该清楚,身在这帝王家,最要不得的就是这妇人之仁,朕不是不能留他们一条性命,只是那样的话,朕还如何威慑这后宫之人,又要如何治理这天下?”
  吴太后蹙着眉,半晌才低声道:“你想威慑的,究竟是这后宫之中的其他人,还是哀家?”
  蔺策笑了起来:“如果母后那么想的话,朕也没有办法。其实母后应该清楚,一直以来,朕要的都很简单,四海升平,后宫安宁而已。不过若是有谁不遂朕的意,妄图扰乱这份安宁,朕也只能亲自动手,将这些料理干净。”
  吴太后微微闭了闭眼,涩声道:“不管你信不信,哀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哀家只有你这一个儿子,今日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来自你,哀家心里清楚,又怎么会联合外人去害你?”
  “如若是这样,那最好不过。”蔺策朝高庸看了一眼,高庸立刻命人将那几个人的嘴堵住,将所有的哀嚎声全都掩住。蔺策这才朝着吴太后继续说道,“这天也实在是冷得很,母后年纪大了,不宜受凉,朕命高庸派人送您回去。”
  高庸立刻应声:“奴婢遵旨。”
  “上次不是有人进献了几本佛经,说是什么孤本吗?”蔺策道,“一并拿了去,送到昭阳殿。马上入了冬,母后不宜出门,不如就在昭阳殿里看看佛经,烧烧香,潜心礼佛,如何?”
  吴太后看了蔺策一会:“哀家也累了,皇帝的事儿,哀家以后也不会再过问了。”她闭了闭眼,“哀家回去了。”
  “母后慢走。”蔺策微倾身,“待朕料理完朝中的琐事,再去给母后请安。”
  吴太后挥了挥手,在内侍的搀扶下缓缓走远。蔺策一直盯着她的背影消失,才长长地舒了口气,一直拧着的眉头也慢慢地舒缓开来。
  高庸看了一眼还在行刑的空地,朝着蔺策道:“陛下,奴婢估摸着这里还要一会,奴婢在这守着,您先回殿里?”
  “摆驾,大理寺。”蔺策道,“事发这么久了,朕也该去见见李埠了。他应该有不少的话想和朕说。”
  高庸愣了一下,才应声道:“奴婢这就让人准备御辇。”
  大理寺这种地方,总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沉闷感,尤其当一国之君出现在这里的时候,这种感觉就会变的更加的浓重。
  大理寺卿近段时日为了李埠案忙的焦头烂额,突然听说圣驾亲临更是惊慌失措,仓惶出门接驾,才发现圣上此行格外的低调,除了贴身侍卫,只带了一个近侍,并不像前来问罪,这才松了口气,低头施礼:“微臣参见陛下。”
  蔺策摆了摆手:“朕今日来,是要见见李埠。”
  大理寺卿无论如何都没想到在这种天气里,当今圣上从皇城里跑到大理寺居然只是为了见一下那个涉及重案的罪臣,愣了愣才回道:“李埠被关押在地牢,那里……臣还是让人将他带出来。”
  “无妨。”蔺策道,“朕就到地牢去。”
  “微臣遵旨。”大理寺卿不敢反驳,亲自在前引路,带着蔺策一路朝着地牢而去。
  不管何处的地牢都不会是什么好地方,阴暗、潮湿,还夹杂着各种让人忍不住皱眉的气味,将当今圣上引到这种地方来,大理寺卿的内心忐忑不已。但蔺策却好像根本没有察觉一般,他站在李埠的牢门前,借着高庸手里昏暗的灯笼光向里面看了一眼,只看见一道掩藏在黑暗里的人影。
  蔺策侧过头:“你们都下去吧,朕想单独与他聊聊。”说着从高庸手里接过了灯笼。
  众人面上稍有犹豫,最终还是高庸先开口:“奴婢遵旨。”之后就引着众人退了下去。
  蔺策慢慢收回视线,重新看向那道人影,冷声道:“李卿,别来无恙。”
  回答他的是短暂的沉默,但蔺策也不急,他低头把玩着手里的灯笼,直到听见李埠沙哑的声音:“陛下居然亲自到这种地方来看望老臣,这不知道算不算是老臣的荣幸。”
  “李卿不愧是三朝元老,即使在这种地方也能如此淡定。”蔺策轻笑,“李卿为了我南魏殚心竭虑,虽然最后落得了这么一种下场,但朕总应该来瞧瞧。依着李卿的手段,在大理寺这种地方应该也会有旧相识,所以应该就不用朕嘱咐大理寺卿特别关照了。”
  “老臣倒是要感谢陛下体恤了。”黑暗之中传来衣物摩挲的声音,跟着是沉重的脚步声,李埠爬了起来,走到牢门前。蔺策手里的灯笼照亮了他整张脸,是前所未有过的狼狈。
  “李卿,你当日在朝堂之上横行之时可曾想过,今日会落得如此的下场?”蔺策一只手提着灯笼,另一只手背负在身后,“你身为老臣,只要安守本分,朕自然会保你一世顺遂,又为何偏偏要触及朕的底线?”
  “安守本分?”李埠发出一声轻笑,“老臣愚钝,不知道陛下这句安守本分究竟指的是什么?在老臣眼里,自己所做的都是身为人臣的本分而已。只不过是顺手从那些人那儿收取了些报酬,却也是他们心甘情愿愿意给的。”
  “身为人臣的本分?”蔺策点了点头,面上毫无意外之感,“李卿不愧是历经三朝的老臣,这份底气确实是他人无法企及的。不过,你是不是超出了本分,自有三司审理,朕不会干涉。想来三司势必会给天下人,也给李卿你一个交代。”
  李埠一双眼紧紧地盯着蔺策,半晌,他突然大笑:“归根结底还是老夫看低了圣上。当年不管是先太子还是六皇子,又或者是先帝膝下其他的子嗣,任何一人都比陛下您更有可能得到这个皇位,可是却没想到,最后在先帝的遗诏之中写着的却是陛下您的名字,让老臣等人着实感到意外。多年以来,老臣一直心存疑惑,那遗诏真的是先帝所写,还是陛下您为了得到皇位,采取了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
  蔺策低笑:“李卿不仅仅看轻了朕,也看轻了父皇。父皇一生虽然筑下不少错事,甚至纵容自己诸子夺嫡,闹得朝堂腥风血雨,到了最后,却还是清醒了。”蔺策抬起头看着李埠,“不过这都是多年前的事儿了,朕也没有必要向李卿解释父皇的思虑。”
  “也是,不管那遗诏是真是假,最终坐到这皇位上的,已经是圣上您了。”李埠长长地叹了口气,“老夫在这种地方住了多日,才突然清醒,现在国泰民安,四海升平,陛下这皇位坐的稳了许多,也没办法再容忍老夫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