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大汉首辅-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老二你就别以大欺小了。”樊仲子喝止了对方,“张贺是朝廷命官家的大公子,学剑只是为了强身健体,做什么要和你比试?”
这个时候听见赵丁在大门口拍掌笑道:“马可算来了。”
只听一阵鸾铃响起,四匹毛色光亮的高大马匹被几个马奴牵着走到了门口,这些马的两侧都装有鼓鼓囊囊的包袱,想来是张贺前一天让师父采购的药材。
张贺让王福从包裹里拿出四副高桥马鞍和马镫,将它们披挂在马背和侧腹。
“这是什么好东西?”赵丁惊讶道。
“军队和宫里才有的马具,其他属于机密,概不外传。”张贺伸出小手在脖子上做了个杀头的动作,“你们就用着吧,别问是什么。”
赵丁就识趣地不追问了,只是将张贺抱上其中一匹马,然后自己也翻身上去:“我们骑马去,你年龄尚幼,我带着你。”
“那就有劳赵大哥了。”四匹马在闾里狭窄的巷道里发出嘶鸣,在张贺挥手告别了王福之后,从洛城门而出,在关中平原上一路朝着东渭桥急驰而去。
渭水碧波涛涛,夏天的落花和一些水草夹杂在一起,绕着漩涡打转,仿佛也在为他们践行。
张贺看着远处青绿色的大山重峦叠嶂,内心充满的豪情壮志:代郡,我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张贺:本宝宝要单独开副本刷怪了
刘据:好生气哦我还在未央宫练级
张贺:嘿嘿
卫伉:报告系统,这里有个人作弊
第44章 代郡
桑干县; 是代郡太守官府所在地,此时在县城外不远处; 一条官道旁边摆着临时的铺子; 上面买些时令水果和酒饮。
只见官道远处尘土飞扬,四匹快马从天边疾驰而来,在最前面的黑色大马上坐着一个面皮略黑的精壮汉子; 在他前面还坐着一个看起来年仅十岁的小公子,穿着一件青色的短袍,看起来姿容秀丽,头发在脑后梳着一个高高的马尾。
在他后面一匹马上有个看起来略瘦但目光锐利的黑衣男子; 再往后是两个看起来只有十七八岁长得有几分相似的少年。正是前几天从长安出发,一路往代郡赶来的张贺一行。
赵丁翻身下马; 又扶了张贺一把; 对铺子后面坐着的白胡子老叟问道:“长者可否给一碗水喝?我们远道而来; 一路上已经渴得喉咙冒烟。”
那老叟点点头; 用木勺从桶里舀出一勺水; 递给赵丁。
赵丁道声谢谢; 先捧给张贺:“今天一个上午都没来得及喝口水; 你一定渴极了; 先喝吧。”
张贺回头说道:“师父先饮。”
樊仲子笑着拍了拍张贺的肩,接过去喝了一口又递回来:“你多喝些。”
张贺前世和这辈子都没吃过这种苦; 简直就好像连续几天做了马拉松训练一般,早已口干舌燥,连忙灌了好几大口; 方才觉得嗓子没有冒烟的感觉了。
趁着其他人喝水的当子,张贺在老叟的摊子上挑了几样水果,一边和他搭讪问话:“我们在往这边来的路上,听说最近代郡有瘟疫,我是来这里投亲的,公可知这疫情严重不严重?像我这样的进城可是无妨?”
“无妨。”老叟摇头道,“听闻只是塞外草原疫病流行,太守已经让百姓做好清洁洒扫,我这样的老头子也还好好地在外面卖瓜果,想来并不严重。”
看来这疫病还没有扩散开来,张贺又继续打听了一些细节,知道只是出塞侦查的一些汉军感染了病源,现在发病的几乎都在军营,民间只有少数几例,一切尚在可控范围内。
“我们去军营看看吧。”张贺提议道。
樊仲子顺了顺自己的胡子,脸上表情有点犯难:“虽然为师武艺高强,但这擅闯军营不太好吧……”
“谁说我们要闯了?”张贺笑道,“我带你们去见一个熟人。”
苏武自从跟随苏建来到代郡之后,一直在父亲旁边帮忙,这天他刚在太守府内批阅一些边关文书,听到小吏飞奔来报:“苏公子,门口有名小少年求见,说是你在未央宫里认识的朋友。”
“未央宫?”苏武听得一脸莫名,虽然心中很快冒出几个名字,但那几位这个年纪怎么可能远离长安来到边关?
所以他怀揣着一颗好奇的心来到门口,看到阳光下朝自己笑得一脸灿烂的张贺时,一瞬间以为自己是不是近日忙于处理瘟疫的事情过于疲乏而出现了幻觉。
“子卿,贺此番前来没有叨扰你吧?”苏武自从参与父亲的事务之后,为了方便被其他官吏称呼,就提前给自己取了个字,张贺此时喊的正是他的字。
“张贺你怎么来了?”苏武惊讶道,“令尊能放心你来这里?”
“我跟家里说跟师父出长安游历,并没有说要去哪里。”张贺摊手道,“所以他们不知道我来了代郡,还请兄长为我保密。”
“好。”苏武是个厚道人,一口答应下来,“不过你这个时候来代郡做什么?最近有瘟疫,可是闹着玩的。”
“我已经知道了。”张贺对苏武说,“别忘记我现在还跟着太子呢,这消息我可灵通着,那朝廷派出的义家姐弟俩可已抵达代郡?”
“比你们早了两天到这里。”苏武回答,“女医正忙着给军营里生病的士兵救治,特使与家君一起巡视。”
“带我去一趟军营吧,我的师父略通歧黄之术,对瘟疫有些独到的见解,我此番前来就是特地带师父来看看代郡这边的情况,以期根治之法的。”
张贺特地吹捧了一番樊仲子,为了就是抬高师父的地位方便他行事,这也是师徒两人在路上悄悄约好的。樊仲子也很疑惑为什么张贺自己的点子要借用他的名义说出来,张贺解释道是因为他年龄尚幼,说出的话没有威望,还是得要师父那样长安闻名的游侠来开口,才能让人觉得可以采信——这套说辞当然是用来唬弄樊仲子的,其实真正的灵感来源是柯南和毛利小五郎,对此张贺自然是不会和任何人提起的。
代郡南望雁门雄关,西至黄河,北达阴山,在几个边郡中地势险要,过去也经常被匈奴攻入掠夺,所以大汉派驻了军队长期驻扎于此,主要用于出塞巡视和守卫边关。
这代郡军营坐落于一座风景优美的小山谷,一座城楼扼守在山谷出口,苏建也是跟随卫青多年的老部下,对于军队管理很有一套,所以张贺跟随苏建来到军营里的时候,只见红黑色的军旗烈烈,士兵军容整齐,隐隐有肃杀之气。
但这处军营此时却被一股不和谐的病气萦绕。苏建在上书前已经将生病的士兵单独隔绝,张贺只能隔着栅栏远远观看,只见草地上躺着一些奄奄一息的士兵,有几个已经面容都瘦得脱了水,眼白发黄,他们没有在刀枪无眼的战场上丢掉性命,却因为病痛折磨在死亡线上徘徊。
还有一些没有生病的士兵,因为是他们的兄弟、友人,便过来照料他们,看得张贺很是感伤。
张贺虽然不懂医术,但他在现代经历过非典、禽流感,非典最厉害的时候他当时就读的影视学院都有人成为接触者,当时是怎么做的来着?和那个人同一个网吧上过网的人都被带去隔壁,观察一段时间之后无异样才让他们离开。至于那些有发烧症状的,则直接进了医院重点观察。
当时学校里还让人来寝室喷射消毒…药水,食堂淡而无味的免费汤也升级成了带着浓浓药味的预防非典专用药汤,并且班主任再三强调,寝室每天都要测量体温,只要超过38°的必须上报学校。就这么全民惊惶了一段时间,非典总算平安过去,张贺所在的学校也没有造成人员损失。
所以按照非典的经验,张贺很快发现了军营里隔离的地方距离还是太近,不能做到深度隔离,而那些探视照顾病人的人,如果就这么自由来去,很容易将病毒扩散到整个军队。
当然张贺不知道的是,西汉军队对瘟疫的处理方式虽然已经有了隔离的思路,但还非常简陋,到了东汉延熹五年才出现了最早的专业军队传染疾病隔离场所庵庐。
张贺偷偷将樊仲子拉到一边,对他附耳说了一番。
这时候苏武回头对张贺说:“这里离感染瘟疫的病人距离也不远,你不适宜久待,情况了解了就回去吧。”
“好,我们这就回去。”张贺一边说一边暗地里拽了一把樊仲子的袖子。
只见樊仲子伸出手摸了两把胡子,摆出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开口说道:“山人有一妙计,可以暂解瘟疫蔓延之忧,苏公子可愿意代为向太守传达?”
这“山人自有妙计”是张贺在看三国演义电视剧时,听到诸葛亮说过,他觉得这句话用来装逼非常不错,就在刚刚和樊仲子密谋的时候非常热情地推荐这句做了开场白。
苏武涉世未深,很快被忽悠到了:“家君正盼有解决之法,先生果有妙计,等家君和特使归来武定当带您前去见面。”
苏建在军营里也有专用的指挥帐篷,此时帐篷里空无一人,显然是主人外出。苏武仗着小儿子的身份,以主人的姿态将几人带了进去,让他们在帐篷里歇息等候。
等到日头西移,一轮火红的夕阳在阴山余脉上将沉未沉之时,苏建终于回来了。苏建之前住在长安城的时候,张贺偶尔找苏武玩时见过他几次,苏建和苏武一样长了一张老实厚道的好人脸,在他身后跟着的两个人却长得颇有个性。
那名三十出头的男子看起来眼神阴鸷,五官如刀削一般刻薄,两颊略微凹进,一看就非常凶恶不好相处,穿着一件精致的官服,腰间佩戴着天子令牌,想来就是此次的特使义纵了。
而何他并肩而行的一位圆脸中年妇人看起来却表情温婉,脸上一笑露出一个酒窝,虽然长相普通但却看起来颇有亲和力,应该是义纵的姐姐,此处张贺想要看看对付瘟疫到底能否祭出高招的女医义姁了。
义纵一进帐篷就老实不客气地扫了张贺一眼,开口问道:“这个娃娃是哪来的?虽然代郡有些士兵因为瘟疫而死亡,但也用不着一个黄口小儿来充军吧?”
义纵一进帐篷就老实不客气地扫了张贺一眼,开口问道:“这个娃娃是哪来的?虽然代郡有些士兵因为瘟疫而死亡,但也用不着一个黄口小儿来充军吧?”
张贺无端被他一顿喷,倒也不介意,不慌不忙不卑不亢地上前拱手道:“特使说笑了,我此番前来不是充军,而是给几位带来了一个能帮你们对付瘟疫的人。”
“口气倒不小。”义纵冷笑一声,“有什么斤两亮出来,可别是在我阿姊面前班门弄大斧就好。”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个代郡副本不长,争取三章内搞定就回长安见太子
前几天忙晕了,跳过预先占了标题的存稿箱(里面没有存稿233)几个章节按了直接发表…………所以这几天你们看到的就是43章后出现47章的鬼畜现场TAT
今天凌晨我已经把44章替换回正确的章节,这样就可以按照顺序阅读了,大家不要抛弃我QAQ
第45章 仁心
张贺本就没有和义姁一争高低的意思; 见义纵出言挖苦,便微笑道:“我师父并无越俎代庖之意; 令姐医术高明; 我在宫中时也多得她照拂。”
义姁为人沉静,性格和她弟弟天差地别,适才进来的时候并未开口; 此时倒是认出了张贺:“原来是张汤家的大公子,久违了。”
张贺继续说道:“我刚才跟着师父去军营隔离病人的地方看了,觉得还是离军营近了点,人员往来没有隔绝; 恐怕会让瘟疫蔓延到整个军队。因此师父向我提出一个法子,叫做庵庐; 在距离军营一里外空出宅子; 让那些发病的军人都住在里面治病; 等到彻底好了再搬出去。大家以为如何?”
义姁点头道:“这个法子不错; 我这两天在军中走动; 发现确实有新增的病人。”
“这个庵庐就是瘟疫的隔离区; 我们再在它和军营中间; 再搭设一处营地; 叫做观察区,凡是和病人接触过的; 都需要在里面居住五日,待到确认没有异样,再让他们离开; 这样可以防止被感染但还没发作的病人将瘟疫传播出去。”
“但接触过的病人数量较大,如果都要讲他们关起来,这恐怕会被士大夫讥为不仁。”苏建有些担忧地说。
“一时的言论算得了什么?如果能多救治病人免于瘟疫,这才是仁爱。”
廖仲子也劝说道:“这瘟疫传播最是迅速,太守和特使最好早做决断。”
苏建毕竟是跟着卫青打过奇袭的,也有些冒险精神,他说道:“不仁就不仁吧,如果将瘟疫危害控制到最小,试过了才知道是不是管用。”
“太守如果要试,不如多试一点吧?”张贺打蛇随棍上,趁机提出更多点子,“女医每天去看病,可有什么防治瘟疫的药方?”一般当世出名的医生都会有一些秘方灵药,张贺不知道义姁有没有,但他还是很寄予厚望地看向她。
义姁笑了起来:“灵药倒没有,毕竟这瘟疫在医书里也是头等的难题,不过我确实自己配置了药方,主要以补气和防止风寒为主。”
“这里我们来这里,师父也带了不少药材。”张贺说,“我听说有些对瘟疫可能是有一些防治作用的,女医对此更为精通,可否帮忙看看哪些可以试用。”
“可以,你带上药材跟我来。”义姁对于这个很感兴趣,就邀请张贺去她的药庐研究去了。
说是药庐,其实只是军营旁边一个小小的帐篷,里面装置十分简陋,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研磨、切割、火烤、熬制等一干药物制作工具一样不少,还有义姁从长安随身携带的药具。
赵丁将他们这次在马背上驼来的药物各样挑拣了一把,送到了帐篷内,他对药物一窍不通,将东西送到就退出去了,只剩下张贺与义姁两人单独相对。
义姁看了一眼打开的包袱里放在那几样药物——张贺是按照自己前世经历过非典和禽流感的经验,还有参考了对历史上如何对付瘟疫的一些模糊的印象,挑的这几样东西。
比如禽流感时大家都非常流行喝板蓝根预防,虽然不知道有没有效果,但板蓝根对治疗感冒有用,也降低了人感冒发热的风险。因此张贺首先挑选的是几样可以治疗感冒的草药:紫苏叶,这种树叶可以用来包烤肉吃,味道吃起来是孜然味的香喷喷,它用来熬制成汤,喝下去之后可以治疗感冒。
而艾叶也是家庭医疗保健里常用的一种药材,艾草是一种抗病菌抗病毒的药物,对病菌有着抑制和杀伤的作用,中药典籍记载艾叶“善澼风寒湿气及非时邪气”,如果将艾叶卷起来点燃做艾炙对重点部位的驱寒除湿气、打通全身经脉气血畅通很有好处,气血通了人体面对很多病菌可以利用自身免疫力抵抗。
而茱萸和菊花则是根据八仙传说里费长房的相关故事得来的灵感,这费长房是东汉人,医生著名典故悬壶济世的目击者。有一天他在街上遇见一名神秘老人悬挂着一个葫芦卖药,等到人散去之后,老人就偷偷钻进了葫芦里。费长房觉得老人是个世外高人,就卖力酒肉与他结交,老人带他钻进葫芦学习医术,等费长房重新出来的时候他已经能够医治百病,驱走瘟疫,起死回生。
《续齐谐记》云∶汝南桓景随费长房学道。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有灾厄,宜令急去,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上,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其言,举家登高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代之矣。故人至此日登高饮酒,戴茱萸囊,由此尔。
着鸡犬牛羊一时暴死看起来很像是瘟疫的表现,从这则传说也可以推断古人可能觉得用茱萸做成的香囊系在手臂,在喝菊花酒可以避免人也被感染瘟疫,而登高可能是作为一个锻炼的手段,用来提高身体素质来抵抗病菌。
此外张贺以前曾经在网上八卦各朝各代历史的时候,看过元军曾经发生瘟疫病,用大黄治疗,存活了近万人,说明大黄也是一味很有可能发挥作用的药材。
张贺将这些零零碎碎的想法和义姁说了,义姁眼前一亮:“确实有一些道理,陛下希望快点解决瘟疫,不妨将几个法子杂糅在一起,试试效果。”
所以第二天,义姁就让人紧急做了几百个装有茱萸艾叶的香囊,分发给那些和病人接触过的人佩戴,又让人熬制了一大锅紫苏汤,混杂着她那些独家秘方,放在军营校场上,每个早上进来的将士都用自己的饮器接了一碗药汤喝下。张贺和廖仲子又带了一班人在军营各处撒下研磨的大黄和艾叶混合粉末,用来消毒杀菌。这么几天下来,全军的抵抗力大有提高,很少有人再感染瘟疫。
而对于那些已经感染瘟疫的人,义姁也用心诊治,一些人居然渐渐好转,而那些去世的人,张贺一狠心让廖仲子建议全部拉去很远的地方深埋,不让病菌通过腐烂的尸体再次爆发出来害人。
苏建还在整个县城挨家挨户地发抗菌药方,并且按照张贺的建议,在太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