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唇枪-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虞仲夜伸手摁下了裴非凡的手腕,修长的手指微微弯曲,看似只是轻轻扣住,却令对方动都动不了。
    “回去告诉老先生,”虞仲夜完全敛尽笑容,一瞬不瞬地盯着裴非凡的眼睛,“我都要。”
    裴非凡只被虞仲夜看了这么一眼,便把笑声彻底憋回嗓子眼里。
    他没见过这么严肃的虞台长,这种强大又慑人的气场根本不容人招架或者回避。裴非凡不禁一怔,眼底慢慢露出怯意,点了点头道:“懂了。”
    茶冷了还可以重新沏,可胆寒了,再金贵的茶叶都饮不下去了。裴非凡是真的怕了。他起身告辞,又停在门口,犹豫半晌才回头道:“有句话我觉得说得挺好,女人靠征服男人征服世界,其实也未必是女人,那些爬床的小玩意儿打的多是这个主意。虞叔还是听我一劝,人家别有用心,你也不必太认真了。”
    
    第83章
    
    在真正接触到本人之前,虞少艾对刑鸣有个预设,这预设来自他的节目与周围人对他的评价,他觉得这人应该既骄傲又娇惯,不好接触,也不招人喜欢。
    他在美国也看针砭时政的新闻节目,最喜欢的主持人就是唐纳森,刑鸣的《明珠连线》依稀可见唐纳森的影子,但他不缺唐纳森的犀利,却远远不如唐纳森幽默风趣,举重若轻。他总是冷着一张脸,用最生硬的口吻说着最刻薄的话,刀刀鞭辟入里。太狠。
    但老林对刑鸣的评价很高,高得惊人。
    虞少艾每年回国两次,每次都是老林去接机,路上也会热络地闲聊。他知道这人是他爸的亲随与司机,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官宫闱丞,对待主子缜密心细,基本全无主见。
    所以老林的评价应该就是虞台长的评价。
    明珠台是个众口铄金的地方。直的可以说成弯的,黑白的可以说成斑斓的,虞少艾是听见过一些真假莫辨的传言的。
    一年见不了几次面,表面上看似亲密父子,但虞少艾对身为电视台台长的父亲其实很陌生,对男人与男人那些事儿也持无所谓的态度。只不过每每想到已故的母亲,总有一种从胃部涌出来的不适感。
    他不忿,不屑,不理解,但又有点好奇。
    好奇他爸跟眼前这个男人到底是不是那样的关系。
    刘亚男现在是这一地界的大红人,从山上红到山下,从乡里火到县里,只不过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那种。
    刘亚男挥舞笤帚把所有上门来挖猛料的记者都打出去,唯独没有对前来探访的刑鸣动手。她一见他就说,冤有头债有主,一直等着的就是你。
    刘亚男一边说话一边把门敞开,冲刑鸣一笑。那笑容寒森森的,刑鸣硬起头皮才走进去。
    刘老师的那个棚屋已被乡民砸得稀烂,好容易才被刘亚男收拾干净。刑鸣四下看了看,也就十来个平方,蓝白条纹的床单与同色系的窗帘,看着简陋而干净。墙上挂着刘老师几十年来行善所得的奖状锦旗,一面红得有些发黑的锦旗边趴着一只灰绿色的壁虎,动也不动,像是死的。
    这地方本能地让刑鸣感到不舒服。
    刘亚男跟《明珠连线》里出镜的形象不太一样了。因为每次出现,乡民们就一拥而上地揪她头发,所以她现在剃了短发,过于骨骼分明的脸看着更像一个男人。
    刘亚男主动承认,《东方视界》直播时那些刷屏的红色大字报,都是她写的。她是大学生,又常年在大城市里工作,所以对互联网还挺熟悉。她从网上看见自己父亲蒙了不白之冤,没来得及赶回来,第一时间就想到上节目讨个公道,所以她想通过刷红字的方式替自己的父亲洗冤。
    刘亚男说话时微露鲜红的牙床,与她那张灰白的脸搁在一块看,有点骇人,她意识到眼前两个年轻男人都看着自己,解释说,最近上火。
    他们三个坐在县城的小馆子里,虞少艾两根竹筷用不利索,但吃相狼吞虎咽,刑鸣从头到尾不动碗筷,大概是嫌地方不干净。
    刘亚男夹了一筷子笋干,细嚼慢咽:“记者都是恶人。”
    刑鸣不忙着否认,只说:“我以前也是记者。”
    刘亚男盯着刑鸣深深看了一眼,摇了摇头,“你不像。”又看一眼虞少艾,更加坚定地说,“我见过的记者里就没这么帅的。”
    “你见过很多记者?”
    “很多,都见烦了,来一个打一个。”
    “你不正想替你父亲洗冤吗,为什么不把冤屈告诉那些记者?”
    “说了,没人信。”
    刑鸣也不信。直到现在他也不觉得自己错了,他向刘亚男指出案子的几个证据,让她一一解释。
    “你怎么解释你父亲跟小女孩接吻的视频?”
    刘亚男又夹一筷子扣肉,面上很是不以为然:“那孩子第一天上学,陌生环境吓得她哭个不停,我爸便把她抱起来哄,那孩子就往他怀里扑,可能脸贴着脸了,但从你们那个角度来看,像是吻了孩子的嘴。”
    甭管是否合情合理,听上去倒也算个解释,刑鸣手指轻扣桌面,微微蹙着眉头:“你知道么,除了张岩张慈父女,还有两家出来指证你父亲性侵。”
    桌面很脏,蒙着一层油灰混合物。
    “这有什么奇怪的?他们看见张家靠这件事上了电视挣了钱,也想效仿。”刘亚男说话时表情奇异,非恨非怨,倒很有些怜悯与不屑,“人们都以为农民勤劳善良,那都是刻板印象,其实又蠢又坏的多了去了。”
    虞少艾总算放下了手中的筷子,也替刑鸣问一句:“可连你姐姐,连刘老师的亲生女儿都指责他是恋童的变态。”
    “她与婆家关系不睦,生活挺困难,她以为我爸手头上有好几百万社会各界募捐的善款,一直打那笔钱的主意,但我爸没给——”
    刑鸣打断她:“不是给了?新闻报道说你姐姐曾承认你爸给了她一百万。”
    刘亚男鼻子里“哼”了一声,又露出猩红的牙床与嘲讽的笑容:“她信口胡说,挪用百万善款纯属以讹传讹。我爸确实给过我大姐一笔钱用来购房,但那钱既不是善款,也没有百万那么多,而是他多年来省吃俭用又收破烂的积攒,因为我大姐总是去小学门口撒泼,扬言要杀人、要放火、要把全校师生一个不留地统统毒死。我爸是个老实人,再加上闹事的一方是他亲生女儿,所以他想息事宁人,完全没想过报案解决。但我相信学校里肯定还有人记得这事儿,你们可以去打听打听,我姐是不是这么个只认钱不认爹娘的泼妇无赖。”
    “那么钱呢?”刘亚男的话里有个明眼人一眼看见的漏洞,刑鸣一针见血地指出,“东篱小学的教学环境仍然很差,既然你说没有善款私用,钱去哪里了?”
    “钱?听过,见过,就是从来没有揣进兜里过。”刘亚男说,“这事儿得八九年前了吧,我爸当选那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也是那时候由地方红十字会牵头,搞了一场大型募捐。那个时候几百万远比现在值钱,结果红十字会内部与当地政府层层贪腐,雁过拔毛,最后学校方面只收到一些校服、课桌、日用品和十来万元现金——哦,还有几十台很破的电脑。”
    刑鸣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慈善机构的这套玩法很常见。以物资充抵现金,签阴阳合同,虚开发票,一进一出都是油水。”
    刘亚男也点了点头:“后来断断续续倒是有些民间募捐,但对于这么一个几乎不向学生家长收费的学校而言,都是杯水车薪。”
    刑鸣微微吃惊:“这些你都没有告诉记者?”
    “我爸从那位红十字会副会长手里接过那张写着两百万捐款的大红‘支票’,还跟市领导握了手,合了影,照片早就登上各大报纸电视了,你过了那么多年再倒打一耙说当初根本没收到多少钱,谁信?”刘亚男呼哧呼哧喝了半碗油腻腻的汤,又抬起脖子,“对了,当时那位红十字会的副会长已经步步高升,跟我爸握手合影的市领导也调去了省里,都是大人物了。”
    倘使只是被一个小老百姓诬告性侵,还有洗清冤屈的可能,但这件案子经骆优的《明珠连线》一渲染,牵扯的就不再是张家或者刘家。事情的走向已经完全失控,刑鸣自知不妙,反倒格外冷静地问:“你凭什么要我相信你?”
    刘亚男反问:“你凭什么不相信我?”
    见刑鸣不说话,她自己倒耸耸肩膀,喝尽碗里最后一口汤,竟有些心满意足地撩下碗筷道:“算了,爱信不信吧,你要乐意查就查下去。别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就是眼前这个案子我也没有实在证据。”
    她确实没有真凭实据,只有一张嘴,呼天告地,谁也不信。
    记者们倒是一如既往地无孔不入,短短几天就挖出刘亚男正憋着劲跟前夫争夺儿子抚养权、三年前还曾去医院看过精神科。
    现在县里来人说她精神病复发,某些媒体直接把她描绘成一个疯子,有个网媒记者一路追着她逼问,你的精神问题是不是从小被父亲性侵导致的?
    一夜间,一个英雄被从云端打落泥里,好事者一人一脚,将他踩得严严实实,永世不得翻身。
    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个肮脏的罪犯、猥琐的淫徒、伪善的骗子。
    刘亚男最后说:“这件事打从一开始就是你们媒体人的集体高潮。我爸有时也会跟我说实在扛不住了。他近八十岁的高龄,天天与废品垃圾为伍。他也想过放弃,也想享受天伦之乐,但你们强行把他推到了全国人民的面前,给了他‘英雄’的光环,断了他的回头路。”
    刑鸣感到心惊肉跳,却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分或者说很大一部分媒体人的现状,浮躁又虚荣,他们塑造英雄时不遗余力,他们毁灭英雄时欣喜若狂。
    与那段过往何其相似。
    可他自己也不可幸免。
    直到踩出小饭馆的门,刑鸣仍一直发抖。
    “这也就是她的一面之词,就是闹上法庭,都不算数的。”虞少艾倒是一改先前在台里那义愤填膺的劲儿,不浓不淡地说,“案子怎么判自有公检法,你一个播报新闻事实的,又错在哪儿了?”
    刑鸣一个人往前走,没有止步,没有回话。
    这是太好的借口。屡试不爽。
    虞少艾似乎看出他的不对劲儿来,抬眼望了一眼树梢上明晃晃的太阳,又追上去,伸手探了探刑鸣的额头:“这么大的太阳还冷,病了?”
    刑鸣没来得及回答他的话,听见自己手机响了。
    居然不是老林,而是虞台长本人。
    他犹豫好一会儿,才接起来。
    “老师……”声音像是从嗓子里憋出来的,他不敢大声说话,怕自己一出声就收不住,会失态地大哭。
    虞少艾两手插在兜里,斜着眼睛打量他。
    “声音不对。”虞仲夜问,“怎么了?”
    “我……我……”握着电话的手仍抖个不止,刑鸣嘴唇哆嗦,几乎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在哪里?”虞仲夜的声音像云絮从天边飘了过来,说不清的温存柔软,“我来接你。”
    
    第84章
    
    刑虞二人在与刘亚男见面前两天,已先走访了村支书、县领导还有刑警大队的相关人员,想多了解一点刘案的情况。
    芝麻绿豆大的官,见一面竟不容易,真见上面了倒也客气。
    村支书给刑鸣敬了一根烟,县领导给刑鸣递了一杯茶。
    给出的答案几乎众口一词。
    “刘老师的小女儿就是个精神病患者,她的一面之词,谁信谁傻。这样的案子以前也是有先例的,最后都被判了刑,一点问题没有。”
    对地方政府而言,东篱小学与刘老师以前是业绩,现在是丑闻,都想尽早判了,甩脱烫手山芋,息事宁人。
    告别了刘亚男,刑鸣提议去东篱小学附近转一转。
    蜂拥而至的记者扰得师生们不得安宁,学校目前已经停课了,整所学校空空荡荡,只留着看守的中年门卫与两位正为复课做准备的年轻老师。
    刑鸣问罢了门卫,又去询问两位老师见没见过刘家的女儿,但她们的答案与门卫一样,这所学校目前的职工几乎都是新来的,两个女儿都没见过。
    刑鸣不禁皱眉:“你们同事当中,就没有在这儿任教五年以上的?”
    两位年轻女老师,圆脸短发的姓肖,长脸长发的姓顾。肖老师摇头说:“别说五年,三年都没有,待遇太差了,留不住人。”
    刑鸣问肖老师:“既然待遇差,那你为什么还要来这儿教书?”
    肖老师叹口气:“我算是这所小学的第一批学生,总想着用知识改变家乡面貌,报效母校,报效社会。”
    “山村教育薪火相传,不容易。”刑鸣极浅极浅地笑了笑,眼神里稍有赞许之意,也是那么一瞥即逝的一点点,倒把这位年轻女老师的脸给招得飞红。他又看了另外那位顾老师一眼,问她:“顾老师也是?”
    顾老师低一低头,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不是。我是毕业以后没找到工作,想先教着书,以后再看有没有更好的发展。”
    “正常。”刑鸣仍是淡淡一笑,“温饱问题应该考虑。”
    两位年轻女老师带着他们参观校园,刑鸣与顾老师走前面,虞少艾与肖老师走后面。整所学校也就由几间平房构成,黑瓦灰墙,这儿的平房跟刘老师一样已经上了岁数,窗框半数脱落,屋檐也已破损。
    牵牛花依着老墙攀爬,粉紫靛蓝,生机勃勃。
    东篱小学没多大地方,转不了两圈都就看透了。刑鸣想了想,多问了一句,你们觉得刘老师是不是这样的人?
    “以前不觉得,现在想想都是蛛丝马迹,刘老师教孩子们写字,总是有意无意挨着他们的身体,摸他们的手。”小顾老师狠狠叹了口气,“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这穷乡僻壤里的教育岗位上,没一个正常人能做到的,肯定是恋童癖。”
    正常人做不到的事情一定有问题,刑鸣略微思忖,对方好像是这么个逻辑。
    一旁的肖老师完全陷入沉默。许是也信了。
    告别时,顾老师告诉刑鸣,她爹妈命令她赶紧辞职,觉得在这样的地方教书很丢人,又说肖老师的父母也是这个意思,去同省更富庶的地方务工去,比一辈子烂在这里强多了。
    老师们纷纷另谋生路,这个县城乃至它身后的这片山区,唯一的一所小学就要倒了。
    刑鸣对看似对何去何从十分犹豫的肖老师说,怎么选择是个人自由,没有高尚低劣之分,也没必要被道德绑架。但你让我想到湿棉被下的火种或者爱迪生最初实验时的那盏灯,或许我们可以看看,如果它坚持亮下去,这个世界会不会不一样。
    虞少艾仍在一旁撇着眼珠打量。刑鸣说话时几乎没什么表情,语气也不刻意激昂,说完就走了。
    对东篱小学的探访一无所获。刑鸣走出校园,抬手捂住眼睛。阳光愈发热。辣了,他像被强烈的光线生生剖开,五脏六腑全部外露,无处遁形。
    虞少艾快步追上去,特别热络地抬手搭上他的肩膀:“我打听出来,张慈一家已经搬走了,另外两个指责刘老师性侵的母亲,一个叫陈玉枝,一个叫章芳。家里的男人都在外打工,她们跟张慈一家特别亲近。陈玉枝住的离这儿近,为人也较精明泼辣,章芳住在山里,听说还是挺质朴木讷的。”
    “连这个都问出来了?”刑鸣拍掉虞少艾搭在自己肩上的手,转脸看着他,“你还有点用。”
    虞少艾笑嘻嘻地又凑上来:“你负责煽情,我就负责实干好了。”
    “我从不煽情。”刑鸣脸色稍稍转阴,睨了虞少艾一眼,带着些许嘲讽的口吻道,“我还以为你这样留洋十余载的少爷,很难体会民间疾苦。”
    “那得赖我爸,我难得回一次国,他不是把我扔下乡,就是把我送进部队大院。”
    刑鸣一边听着虞少艾絮叨,一边四下张望。他很快发现校门外的斜对面处有个卖糖人儿的老汉,脸上沟沟壑壑,一双手糙如树皮,久经风霜的样子。
    刑鸣静静看他一晌,走上前去,半蹲下。身子问那位老汉:“老伯,你每天都在这学校门口卖糖人吗?”
    老汉点头,指着一只何仙姑造型的糖人儿说:“小姑娘们最喜欢这个。”
    口音很重,但口齿很清晰。刑鸣问他:“卖了多少年了?”
    “十年。”老汉扳着手指头算了一下,很肯定地开口,“十二年又五个月。”
    “这期间学校门口有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比如有没有人来闹过,阵仗还不小的那种?”
    “有啊。”偏远山区向来宁静无事,这么大的动静很难令亲见的人忘记。老汉眯着眼睛想了想,“有阵子一个女的天天来学校闹,躺在校门口又哭又叫,还举着菜刀说要砍学生。不过有几年没见过她了,应该是不会再来了。”
    “谢谢。祝您长命百岁。”刑鸣很客气地跟老汉告别,又掏了钱,一股脑买走了那小推车上所有的糖人儿。
    他跟虞少艾说,进山村,找章芳。
    虞少艾瞪大了眼睛,显得十分吃惊:“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