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嫡子攻略-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念北面无表情地点点头,默默回忆着琥珀说的话,将林彦弘和世子的东西放进“内间”的小柜子里去。
  ——这一位恐怕是餐风露宿,幕天席地都习以为常的主儿,所以一点也没把这种搭起的小榻放在眼里……
  林彦弘知道这一点,所以没有继续纠结这个话题,他走过去把正用木架子腿磨爪子的小狼崽抱起来,用手揉了揉,正准备说话,却被念北打断了。
  大概能猜到发生了什么事,林彦弘没有开口说话。
  而仿佛是在证明什么似的,没过一会儿,房门就被敲响了,外间传来林彦弘最近很熟悉的声音。
  张剑仪在外面,声音洪亮:“彦弘,东西收拾好了吗?我们来看看你。”
  林彦弘让念北把小狼崽抱到内间去,然后一边回应一边整了整自己的衣帽:“快好了,稍等。”
  他回头见念北走出来微微点头,才径直来到房门口,亲自给林隽和张剑仪他们开门。
  张剑仪与他见礼后,得到了林彦弘的邀请,率先迈入房间。
  他看了以后笑道:“少山他们都说什么新不如旧,我看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里明明就要比咱们那边好嘛。”
  他往书架那边走,用手稍微丈量了一番,回头看向林彦弘和林隽他们:“光是这书架,怕是都宽了半尺!能多装多少书卷啊……我的架子都快摆满了,每次想借点新书,都跟割我肉一样,心疼。”
  张剑仪原本长得有些老成,偏生说起话来表情特别丰富,有时候他那皱在一起的五官,让林彦弘看着都不禁心中可乐。
  依着林隽自己的性格,其实不太喜欢张剑仪这般跳脱无状,但因为廖思洋与张剑仪乃同乡、走得近,所以三人一直都在一块儿。
  此时见张剑仪和林彦弘说话的时候没大没小,一点都没有作为前辈的样子,林隽不禁微微皱眉。
  他的动静很小,但还是被眼观四路的廖思洋给捕捉到了,某人心中冷笑了一声,表面却当作没有看到,只是笑意敛了些。
  张剑仪自己显然没有注意到两位同窗的异样,他好像又想到什么,继续道:“不过,这屏风倒是跟我们那边的一模一样,好像也没有加宽?”
  他还伸出手疑惑地摸了摸竹面:“书院该不会取了昔年的旧物来给你们用吧。”
  “旧物怎么用不得?”廖思洋笑道:“这竹子是后山取材,连岑夫子都道前几年的竹子更好呢,用好竹子做的屏风,自然也是好的……不是说要带彦弘在书院里走走吗?再继续聊着,不出发,恐怕天都要黑了。”
  这时候其实才刚午后,廖思洋略显夸张的说法引得几人会心一笑。
  于是三个师兄就带着新晋的师弟离开了半学斋,往外走去。
  “书院的两道山门,你应该已经见过了,正门为集贤门,二门为讷言门,大门门额上的青桐书院是由睿宗所题,二门门额上的学达性天则是光宗所赐。”
  由于青桐书院依山而建,从半学斋出来,依稀可以看到错落的两道山门。
  和硬山的大门不同,二门乃单檐悬山,中间开三门,左右各辟过道通往南北,其中一条正好直通半学斋。
  “虽然有些许偏差,但书院整体布局是以轴为序的,而与咱们所在的半学斋相对的那边,是山长和夫子、教习所居的传道斋,还有致学堂和四馆的馆房,我们平日里自修,就是在崇文馆中进行的……新进来的学生会在致学堂读书半年,你看,就在那里。”
  张剑仪指向那边,示意给林彦弘看。
  因为这个话题可能引起林隽的不适,所以廖思洋和林彦弘很默契地不希望张剑仪继续说四馆的事情。
  “再之后就是大讲堂,思哲台,明伦堂,御书楼和东面的几座公祠。”
  廖思洋介绍起接下来的行程比张剑仪有分寸,他不带任何个人的偏向,也不会在期间穿插一些听上去明显就是杜撰的“小道消息”,所以林彦弘很快就能抓住他的重点。
  不知不觉中,他们就走到了深处,眼看着御书楼的建筑就在眼前。
  “这里就是书院最引以为傲的御书楼。”
  青桐书院是九州大陆上的九大书院之一,这御书楼更是天下闻名,每年光是慕名前来的游客就能围绕御书楼里外几圈。
  听廖思洋提起御书楼来的语气,再看看他们的脸,林彦弘明显看到三位师兄脸上都露出了与有荣焉的表情。
  这里是整个书院唯一的二层式建筑,底层前檐当中间凸出龟须座一站,后部则有抱厦三间。
  二楼围廊环绕,可供师生于楼中读书时登临远眺。其檐下有牌匾一方,上书“御书楼”三字,也是睿宗之笔,而楼下横匾上的“万代瞻仰”,则是卢文略所作,充分展现了君臣相得的情谊。
  虽然林彦弘初来乍到,但御书楼的第一层却是不受限制的,人们可以在这里借阅图书。
  还有书院专门供给的纸笔,供学生抄录所用。
  等林彦弘他们走进御书楼的时候,发现已经有不少人在里面,有些来去匆匆,有些却是在书架边的案几上埋头抄写。
  期间还碰到了林隽他们在崇文馆相熟的同窗,对方对林彦弘显然是存在好奇的,但却并没有留下来寒暄,而是各自点头就又各自出离开。
  若不是还有些许抄书的动静,整个御书楼简直安静得吓人。
  林彦弘一开始以为这是学风使然,但等他们离开了御书楼,林彦弘听了廖思洋的“解惑”,他才明白,原来这是有其它原因的。
  “平日里御书楼就有四位教习维持纪律,但也比不上御书楼的总管事夏夫子来得震慑人。”
  “夏夫子?这位也是四馆中教授课程的先生吗?”
  廖思洋摇了摇头,这时候张剑仪抓过话题道:“夏夫子可没有担任四馆教授……他只待在这里。”
  “那这位夏夫子有何特别呢?”
  张剑仪压低了声音道:“你以后自然就会知道……”
  等林彦弘陆续听到了关于御书楼这位夏夫子的消息之后,才知道什么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萌萌竹攸、刚刚弄人弄人、笑面厄影的地雷投喂~!(*╯3╰)


第65章 瞻河
  因着童生试; 这一年与林彦弘一同进入青桐书院致学堂的学子有四十余人,他们陆续住进了新扩建的半学斋。
  起初出于对侄子的关心; 林隽带着两位同窗来得比较勤; 等林彦弘适应了书院里的生活,他们才渐渐减少了过来的次数。
  林彦弘虽然挺喜欢张剑仪的性格; 而且对同样拥有魂现、看上去长袖善舞的廖思洋也有几分兴趣,但整天对着林仲嘉那张比自己还清冷几分的脸; 着实有几分不耐烦。
  所以他不来; 林彦弘乐得清闲; 顺便可以多点时间,结交一下跟自己同时进入书院的学子。
  身为暗部的念北其实并非十岁少年; 他武艺高强,经常神出鬼没,平日里都是李景承带着特质的面具; 化身书童待在林彦弘身边。
  致学堂的课程对于林彦弘来说; 就如同童生试一般; 并没有带来太大的负担; 林彦弘就常常往御书楼待着。
  他自己抄书; 也让李景承跟自己一起练字; 日子总是过得很快。
  “上辈子”的时候; 林彦弘最渴望的是来青桐书院求学; 而最想一睹真容的,就是御书楼。
  如今每日登上书院的台阶,经过大讲堂、思哲台和明伦堂; 都能远远望着那两层楼牌匾上的御笔,林彦弘觉得此刻的满足,无以复加。
  这一天,林彦弘走进御书楼,却发现往日里挤得满满当当的誊台,竟然只有零星几个人,不禁有些困惑。
  因着御书楼里的部分书籍不能外借,连带去半学斋都不可以,但却允许学生自行抄录而后带走,所以很多买不起书籍的寒门学子就会趁此机会在旁边专门设的案几上抄书。
  林彦弘并非买不起书卷,但却十分享受这个过程,所以一有时间也会加入其中,一坐就是一两个时辰。
  更关键的是,这里面有一部分书籍是学院历代博士、夫子和教习的注本,甚至是孤本,外面根本寻不到,所以世家弟子也不愿放过这些“宝贝”。
  于是乎,课业闲暇的时候,御书楼的誊台就被占得满满的,有时候甚至要两人共一案几。
  林彦弘怀着些许困惑,带着李景承去找了自己这两天已经抄录了几章的新书,随后走到誊台的案几旁,双双跪坐下来,准备像往常一样开始抄书。
  这时候,他心中微动,莫名地想抬头看看,结果就看到几位先生从二层的木梯走了下来。
  为首的,是个身量高挑、但看起来极为单薄的中年男子,他似乎察觉到林彦弘的目光,立刻看了过来。
  那眼神极其冷淡,还带着毫无顾忌的审视意味,让人见之心头一凛。
  然后,林彦弘就看到了他肩膀上一只浑身雪白,只有头顶、翅羽和尾羽为黑的“雪雉”。
  这也是林彦弘在看到念北的魂现后,第二次见到这样“完整”的魂现。
  与此同时,御书楼里的学子们也注意到几位先生的到来,于是纷纷站起身来。
  林彦弘按下心中所想,也跟着一同站起来,恭敬地朝那几位先生行礼。
  原本以为他们只是路过,很快就会离开,谁知道那个为首的男子竟然往林彦弘这边走了过来。
  林彦弘察觉到自己身旁的李景承绷紧了身体,还微微往前倾斜,做出戒备之姿,不禁伸出手轻按他的手腕,示意李景承莫要轻举妄动。
  他自己虽然也有几分奇怪,但并不觉得刚刚自己有做什么惹怒第一次见面的夫子的事情。
  和林彦弘一样感到奇怪的,还有跟在夏骓身后的几个年轻教习,他们面面相觑了一阵后,眼下只能紧跟着他往誊台走。
  不疾不徐地走到林彦弘的案几旁,夏骓伸手拿起了林彦弘正在抄的书,随意翻阅了一下。
  “瞻河先生,这是今年刚入致学堂的林彦弘,乃云阳人士。”有个教习见过林彦弘,对他样貌品格都十分有印象,于是主动开口为夏骓介绍。
  夏骓闻言,抬眼看了看眼前的少年,微微挑眉:“原来是云水郡今年的案首……难怪有闲心,看这样的书。”
  那几个教习扫过被夏骓拿在手里的那本,发现似乎是地志方面的书的其中一卷。
  书院的教义为“厚德博雅,笃学敏行”,要求学生博学多闻,但他们这些人毕竟是要通过考学为官的,正常情况下自然要花最多的时间精力在四书五经上。
  只是,学生闲暇时看看其它类别的书卷,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谁也不可能一年到头都读礼易春秋。
  偏偏夏骓在这种情况下用那样的语气说出来,就让人不禁产生几分联想。
  几个年轻教习,有的漠不关心,有的则担忧地看向林彦弘。
  然而,让他们意外的事情,面对夫子明显有些责备为难的话,这个少年竟然没有一丝慌乱的样子,看上去恭顺谦卑,但却带着一股不弯脊梁的自矜稳重。
  夏骓相信,能够以这个年纪就通过童生试,还考了魁首,不可能听不懂他刚刚一番话里的弦外之音,但这个叫林彦弘的少年却没有要为自己辩解的意思,也没有任何慌张神色,就好像夏骓的话并没有在他心里造成任何波澜,听听也就罢了。
  林彦弘不接话,场面顿时就冷淡了,旁边的教习左右为难,最后还是硬着头皮问道:“先生,山长那边恐怕还在等您,您看……”
  夏骓把书放下,再没有对林彦弘说话,转身走出了御书楼,几个教习赶紧跟了过去。
  然后又过了好一会儿,大家才散去。
  只是在誊台发生的事情,被许多人看在眼里,都有各自的想法。
  林彦弘回头见李景承盯着御书楼的门口,眼神有些幽光,不禁莞尔:“这是要吃人吗?”
  李景承收回有些骇人的眼神:“他说你。”
  林彦弘坐回案几前,也示意李景承坐下来,语气轻松:“在夫子面前,这种当然算闲书,难道还让夏夫子称赞我看得对,看得好?”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拍拍他的手,就好像平日顺毛之后一定会捏捏他的“小爪子”一样。
  李景承被安抚了,虽然怒意不减,但到底是听话的。
  “听闻洋他们说,这位夏夫子脾气古怪,待人不亲,学生都有些惧怕他,诚不欺我,”
  林彦弘毫无所动地提笔:“看来今天御书楼这空荡荡的情况,并非偶然。”
  也许,他们再多来一段时间,掌握了夏夫子的行程规律,就可以和那些前辈一样,巧妙地躲开去,避免像今日这般,正好撞在瞻河先生手里。
  ……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接下来连着好几天,林彦弘都非常“幸运”地碰到了这位话里话外都在指责他看“闲书”的严肃夫子。
  连带着,被夏夫子一连几天的出现吓得暂时不敢去抄书的学子心里惴惴不安。
  原本以为已经掌握了规律却被打破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战战兢兢地看着先生出现,后来发现瞻河先生似乎只对今年的案首“有兴趣”,纷纷松了一口气。
  林彦弘觉得这种闲暇之时应该是自己安排的,若是仅仅因为夏骓不喜,他就要改变计划,那实在没有任何意思。
  于是林彦弘没有换一本四书五经来,而是继续抄着那本只看了一小部分的地志。
  原本以为再过几天,夫子就要生气他“冥顽不灵”了,谁知道一直没有开口的夏骓,在看到林彦弘还在锲而不舍地抄着那本《梁州经注》,终于开口对他说:“你看这个,做甚?”
  林彦弘一开始没想到夫子会问他这个问题,愣怔了一下才拱手答:“不瞒先生,学生自幼体弱,病中曾愿看多些天下山河,如今条件有限,不能亲踏旅程,但却可以借书排遣,让先生见笑。”
  虽然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但林彦弘还是决定对这位瞻河先生表示足够的尊敬,所以解释起来并没有敷衍,态度十分诚恳。
  夏骓听了他的话,也不知道有没有接受他的这个说法,只是一言不发地拿起林彦弘的抄本:“天下山河?我看你对北境的山河,似乎特别地向往。”
  林彦弘闻言,心中剧动——他竟然看出来了?
  夏骓似乎没有看到少年脸上终于露出的一丝讶异,继续问道:“你究竟是想看北境的山河,还是,其实想去更北的地方看看……比如,平武之外的雍州?”
  林彦弘稳了稳心神:“先生何出此言。”
  夏骓早就准备好让对方无言辩解的“证据”:“你抄的,是经注的第十七、十九、二十和二十三卷,但都没有抄完全,可见有自己的偏好……而这几卷,除了云水古地,也包括古时的平武,汉阳诸郡,以及北境关外的部分。”
  林彦弘听到夏骓说起的卷序,微微握紧了拳。
  对方竟然说得分毫不差!
  可他抄录的时候,并没有将真正的卷序标出来,只是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抄写了下来。
  这也意味着,夏骓是通过这些内容,知道的卷序。
  ——难道瞻河先生也看过这本经注……而且能够背下里面的内容不成?!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萌萌竹攸的地雷投喂~!(*╯3╰)


第66章 月下
  林彦弘自从在悟觉大师那里得知; 古玉须弥芥子中的书卷是用雍国古文字记载的,就一直想找到读懂那些内容的方法。
  既然凭借自己的能力达不到; 所以他当然希望在青桐书院里能找到能够看懂这些雍国古文字的先生; 并向其讨教。
  然而,一来他刚刚进入书院不久; 尚不熟悉书院里有哪些夫子擅长此类学问; 而贸然向林隽他们问起,又唯恐无法自圆其说; 所以只能徐徐图之;
  二来,林彦弘也想先看看,能不能在御书楼里找一找相关的资料,毕竟这是赫赫有名的青桐书院御书楼; 藏书应该极其丰富才是。
  可惜; 古文字在九州统一文字和官话之后已经太久没有使用过; 对普通人来说早就失去了使用和研究的意义。
  更何况林彦弘要找的,还不是梁境的东西; 而是异国文字,那就更难觅踪迹了。
  总之林彦弘在御书楼里转悠了两个月; 却是一无所获; 倒是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些地志一类的书籍,颇有些意思。
  因为这本《梁州经注》写到了古时梁、雍两州边境变迁; 还提到了裕王妃的故乡雍州,李景承十分在意,所以林彦弘才拿来仔细看看。
  两个人一边看; 一边抄录,打算过段时间再把相应的《雍州经注》也拿来看看。
  林彦弘没有标注卷序,并非偷懒,而是故意为之。
  在书院不比在家中,念北不能时时刻刻看住他们的人同时还看住他们的东西,林彦弘不想让别人看出他在默默关注关于边境的事,所以才没有做特别的标记。
  他甚至还故意打乱了抄写的顺序,偶尔加几段别的内容,只自己看得懂就好了。
  谁知道,眼前这位瞻河先生只是瞥了几眼,就把这“障眼法”完全给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