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嫡子攻略-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林彦弘迅速穿戴整齐,走过去打开了门,才知道悟觉大师清晨特意来寻他的原因。
  “这是那住在居士寮的施主送来的信,似乎是从云阳城来的。”
  林彦弘接过信,看到了父亲熟悉的笔迹,立刻意识到这是一封家书,于是回道:“有劳大师。”一边说着,一边拆掉信封,取出其中的信笺浏览了起来。
  悟觉大师仔细观察其神色,发现林彦弘几次皱眉,不禁问道:“如何,令尊是否催促林施主立刻返回云阳城。”
  虽然他们已经得到裕王的消息,林彦弘暂无性命之忧。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他暂时还要待在巫山。
  如果明知道裕王要亲自来华音寺见他,林彦弘还突然跑回家去,恐怕不易解释清楚。
  光拿“家人令我速归”这一条当借口,不要说裕王了,就是林彦弘自己也觉得有些虚伪。
  不过,林彦弘并不是为了此事而皱眉。
  事实上,父亲林丰在信的结尾叮嘱,如果住得舒服习惯,就在巫山多留一段时间,好好休养。
  林彦弘可以想象,父亲是在顶着多大压力的情况下,这样跟他说的。
  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为了自己的目的而让父母在家担惊受怕,被林佟氏说成不孝顺,林彦弘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不过他也非常清楚,这种话林佟氏只敢在林府,只敢在父亲林丰面前嘀咕罢了,根本影响不了什么。
  她还有个亲儿子尚在读书,正在准备秋闱,可不能被侄子“不孝”的名声拖累,白白辜负才华和努力。
  这也是为什么林彦弘此时虽不能对她们做什么,却也不惧怕林佟氏会随意败坏自己名声。
  毕竟林彦弘是生、长在祖父祖母跟前,子不教父之过,亦是祖父之过。
  其实,林彦弘为了让祖母林佟氏无话可说,在华音寺居住的期间不仅为林隽祈福了,而且还抄了佛经,让随行的管事送回去交给祖父林穹德和祖母林佟氏,以表自己的孝心。
  父亲林丰在信中稍稍提到了两位长辈收到佛经之后的反应。
  林穹德倒是表扬了他几句,但也让林丰嘱咐林彦弘莫要因为孤身在外就松懈偷懒起来,而一定要认真读书,不可错过明年的童生试。
  林彦弘看到父亲只简单转述了几句林佟氏的话,就明白她肯定说了不少让人不快的话。
  真正让林彦弘在意的,是林丰提到的另外两件事。
  其中一件是关于林彦兴的。
  与“上辈子”情况不同,林彦兴没有得到他的古玉,在臻夫人求了林丰和林佟氏之后,他得了另一块虽不是祖传的,但品相亦是不错的玉佩。
  说来也奇怪,林彦兴的情况在得到“驱邪”的古玉之后开始慢慢好转,如今已经可以认人、下床,但还不愿意开口说话。
  算算时间,倒是和“上辈子”的时间对得上。
  林彦弘不太相信这世上会有这么巧的事,两块古玉皆是神物,所以基本可以判断,林彦兴的好转应该与古玉无关。
  宝贝儿子不能开口说话,那就是身有恶疾,按律不得任官,等于还未曾进学就断送了仕途,这让臻夫人几欲昏厥。
  胡大夫医术高明,诊断出林彦兴应该并非身体之疾,像林彦弘知晓后来之事,就知道胡大夫的诊断是再正确不过的了。
  但臻夫人没有这份“先见之明”,她甚至觉得胡大夫是因为自己诊治不了才故意说辞,于是苦求林丰再寻医者。
  胡大夫宅心仁术,心知此病事关一个孩子前程,也劝林丰寻找擅长此道的医者,以便对症下药。
  这些事情林彦弘都经历过,也知道后来济仁堂的一位医者,就是在此时入过林府。
  只不过林彦兴很快就完全好了,林府依旧由胡大夫所在同仁堂负责日常脉案,林彦弘也就没有记住对方的名字。
  但那个给他“致命之药”的钟鸣杰,正是济仁堂的医者,这一点林彦弘还是牢牢记得的。
  他担心的是,自己在巫山短则休养数月,多则要待一年才能等到裕王驾临,那时候不出意外,自己的身体肯定养得比过去好多了。
  林彦弘病恹恹快死了,林佟氏她们才高兴;而若他带着一个健康的身体回到林府,必然会受到对方忌惮。
  原本后来才出现的钟鸣杰,有没有可能因此提前出现呢?
  如果第一件事只是让林彦弘在意,那另一件事,就让他生出几分警惕来。
  父亲林丰在信中写道:哲郡王想借林府的别院举办一场赏莲诗会。


第19章 诗会
  自那一次被王府的长史发现行踪,并被其误以为是裕王世子,林彦弘就知道哲郡王回到云阳城必会立刻辨其身份之真伪。
  对方要查出他的祖父林穹德和父亲林丰,是件易如反掌的事情。
  林彦弘其实并不害怕哲郡王查访——因为他的身份并没有作伪。
  他比较担心的是,哲郡王会因为裕王世子的事而有其它的动作,对林府和对他恐怕都不会就这么轻易放过。
  林彦弘自己还留在巫山,却阻止不了哲郡王做任何事,所以在寄回书信的时候,他特意提到了这一段事情,视作提醒,好让父亲有个准备。
  当然,他在信中只写到寺中有贼人盗窃佛器,哲郡王令长史带府兵搜查寺内时发现了他,而完全没有写到任何关于裕王世子和先祖返魂的事情。
  为了避嫌,他还将写好的信未封地就这么放在书桌上,然后把小狼崽也留在屋内,自己出去了一趟,方便躲在暗处的裕王影卫来看他的信件。
  如今自己的猜测得到证实,林彦弘虽不吃惊,但却愈加担忧。
  ——赏莲诗会……难道,那件事会提前发生?
  林府的别院中因夏荷闻名的只有一处,也是林丰原本想送林彦弘他们去避暑的地方。
  此院名为泽芝院,曾为先帝时期一名士晚年隐居之所,有引湖水而建的莲池。
  林氏得此院后,又经历了三代人的修缮、维护和扩建,不仅增大了莲池的范围,还建造了沿湖的观景台,于是泽芝院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曾分别有人想从林氏手中得到此院,准备献给郡王和刺史,只不过后来因为某些原因,都不了了之。
  林彦弘小时候听说过这件事,还以为郡王和刺史怕是有比泽芝院好千百倍的别院,瞧不起这小小的莲池。
  后来他长大了才知,原来事情并不如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
  那时候正值新帝继位,今上既要安抚已迁至封地的诸多皇亲,又要加大对皇权的控制,所以由其派任的刺史和地方的郡王之间关系变得极其微妙。
  若是有心人将泽芝院的归属问题上升到郡王和刺史之角逐的层面,对两边都不是好事。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误会”,当时的郡王和刺史分别在不同的场合明示、暗示过,泽芝院乃名士之所,虽心生向往,却不愿夺人所好。
  既有上位者发了话,那些想献殷勤的人也不是傻瓜,自然很快“心领神会”,对献此宝没有了执着。
  是以,泽芝院在文官之中虽有云阳“春辉、夏泽、秋延年、冬暗香”四小别院的美称,却依旧是属于林氏私人的产业。
  除了林氏自己举办的诗会和游园会,往年也常有官家或者个人借此院举办赏荷会,只是没人会想到这次竟然连哲郡王也提到借此院一用。
  明面上,哲郡王是想让即将参加秋闱的举子可以趁此机会稍作放松,展开胸怀与人多多交流,不至于闭门造车,届时取得好成绩,好为朝廷效力。
  而他实际上的意图,却让林彦弘不得不产生联想。
  因为在林彦弘的记忆里,哲郡王并没有借泽芝院办过什么诗会……
  倒是几年后,刺史在泽芝院举办了诗会,而林彦兴就是在那时崭露头角,并由此开始扬名。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就算是如今,林彦弘默念庶弟所做的句子,依旧觉得惊艳无比。
  那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是让泽芝院就此改名为不染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前来观莲。
  当然也曾有人质疑过林彦兴,觉得他不过志学之年,根本还不具备这等文章需要的胸怀眼界和人生阅历,这篇文字应该是由长辈或其他人代笔。
  但那时林彦兴已经代替林彦弘得荫恩前去青桐书院读书,林氏和书院自会回护于他,所以此等传言在林彦兴做了越来越多经典的诗文之后,渐渐消弭。
  毕竟一次、两次尚可找人代做,但十次八次却不再偶然——如果真有一个如此有才华的人,怎甘于永远站在一个庶子背后?
  更何况有些诗作完全是即兴得来的,其中不乏质疑者亲自做题,而林彦兴几乎都能应对如流。
  林彦弘对于这点,还是服气的。
  但当他死后知晓了林彦兴和臻夫人他们在自己背后所做的一切肮脏之事,以及林彦兴的可笑野心,就觉得这样品质高洁的文章,确实不应该出自林彦兴这等猖狂小人之口。
  林彦兴此时不过是个受了惊吓也能失语的孩童,即便再有灵性,肯定也做不出那样的诗句。
  更何况他现在的情况还没有完全好转,祖父和父亲恐怕也不会让他在这个时候去别院,所以让林彦兴像“上辈子”那样露脸的机会,应该是没有才对。
  不过林彦弘觉得这样也好……因为这样一来,林彦兴就不会提前与哲郡王有所接触,自然就暂时避免了引火上身的情况发生。
  哲郡王这次明显是带着某种目在试探于林氏,所以他们越是低调,也就越不容易引起李祈哲的更多猜疑。
  只待诗会过后,哲郡王没有发现更多的事情,只能暂时打消猜忌,林氏暂时就安全了。
  ……
  然而,这样想的林彦弘于半月之后再次收到父亲的家书时,才知道自己猜错了。
  林彦兴不仅去了泽芝院,而且还当众做出了那让云水一带的学士都赞不绝口的名句,更是引得哲郡王亲自问询,可谓大大地出了一次风头,把在场学子的都抢了过去。
  但与林彦弘经历的“上辈子”不同的是,林彦兴此时不过十二岁,在寻常人家启蒙刚过,甚至还不算治学,根本无人相信他能自己做出这等文章!
  关键是,林彦兴在哲郡王面前对答的时候,一口咬定这就是自己所做,恃才傲物之态让质疑唏嘘之声更盛。
  父亲林丰在书信中写到,林穹德虽明白林彦兴不可能找到如此厉害的代笔者,但依旧为他此举恼怒不已,在赏荷诗会之后就将林彦兴和臻夫人禁足了,还将林丰训斥了一番,称其失职。
  在泽芝院发生的事情很快在云阳城传开,已有沽名钓誉之徒声称自己曾看过此文,无疑是雪上加霜。
  如今林彦兴比林彦弘所知更早“扬名”,传的却不是什么好名声,林隽在青桐书院被同窗嗤笑,书信回林府,更让林穹德大发雷霆,恨不得动用家法。
  林佟氏原本看在臻夫人的面上,对这个孙子还算慈爱,遇到林隽的事情也立马翻脸,只觉得自己的儿子不仅因为林丰不能继承家业,如今还要受其子名声所累,自此心生恨意。
  曾经历过这一切的林彦弘知道,这诗文确实是林彦兴所做,所以才更加惊讶。
  他没想到,自己这个庶弟竟然有如此超凡才华,原以为其十六岁成名已经是天纵英才,却不知他其实还韬光养晦数年。
  只是林彦弘不明白,为什么林彦兴偏偏要这个时候出这种风头。
  如果还是四年以后,可谓万事俱备,只需风起就可令其乘风破浪,扶摇直上。
  可现在,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林彦兴即便真有才学,也势必会遭到质疑。
  如果林彦弘是他,当哲郡王问起本篇出处的时候,就应该谦虚谨慎一些,可以只道是书中所见,觉得甚美,于是阅背下来,当日又见院中景致,于是有感而发,方得后事。
  这样说来,不仅不会堕其名声,反而彰显了林氏书香门第的气韵,和少年初显的情才。
  只用点到为止,就是恰到好处,并皆大欢喜。
  不过,林彦弘想到自己“死”后,林彦兴在臻夫人面前和他独处时的样子,又觉得这正是林彦兴背后的丑态,做出这样愚蠢的事情,也许并不偶然。
  悟觉大师也听到些情况,虽然没看过林彦弘的家书,但也心中有数:“谣言止于智者,相信假以时日,这等风波会渐渐平息。”
  他担心林彦弘会受此影响,所以出言宽慰。
  林彦弘点点头:“大师放心,我明白。”
  其实林彦弘不算很担心这件事——既然林彦兴“上辈子”可以消除旁人质疑,此生也绝对能够凭借一首接一首的佳作让质疑者闭嘴。
  不得不承认,真正的实力,绝对不会因为这些流言蜚语而消失不见。
  只不过现在时机不好,林彦兴想慢慢证明自己,恐怕要比“上辈子”困难得多。
  悟觉大师见林彦弘虽有些惊讶,但还不至于情绪低落,既没有因为弟弟才华而心生嫉妒,也不因受其名声所累而失了风度,于是对林彦弘更为欣赏。
  他在心中道:“何人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才是品性高洁之人所为。”
  与此同时,林彦弘的目光浏览到家书最后,看到父亲林丰所写。
  “中元将至,盼儿归家祭祖。”
  作者有话要说: 从今天开始本文将进入稳定的日更模式,更新时间大概在中午12点左右~
  谢谢萌萌竹攸的地雷投喂~!(*╯3╰)


第20章 暂别
  中元幽影倩,月圆引魂归,九州历七月十五乃中元节,是祭祖的日子。
  相传在这一天,地府之门打开,已故之魂可回家与祖中家人、子孙团聚,故而又被称为鬼节。
  在中元节,天下之人皆要随祖亲祭祖、上坟扫墓,还要点荷灯为亡者照亮归家之路。
  这时候,佛寺会举行盂兰盆会,设高台诵经念文,为逝去的灵魂超度。
  除外,人们还会在门外或者路旁焚烧纸钱,以祀孤魂野鬼。
  对于九州人来说,这个日子是非常重要的,若没有特殊的原因,比如客居异地或者行军途中,人们多半会想办法回到族中参与。
  林彦弘离家近两月,心中牵挂父亲林丰,若说不想归家探望,也是假话。
  但已有裕王信笺在前,对方“希望”他能够在巫山暂居,等边境稍稳,这令林彦弘十分矛盾。
  他人留在寺中,靠书信与外界联系,那些书信都经过影卫之手,自然不存在问题。
  可一旦他们让林彦弘回了云阳城,就等于让他有无数机会可以说出裕王世子的秘密,这对于裕王来说是极其冒险的一件事,所以对方未必会答应。
  可这样一来,就得找个理由留在寺中。
  连祭祖也不回去,不要说祖父林穹德和祖母林佟氏了,就是族中的长辈,恐怕也会对林彦弘颇有微词,这等行为惹族人非议,对父亲林丰也会造成极大的压力。
  “林施主莫要担心,这是中元祭祖,裕王并非不讲道理之人,应当不会阻止你归家的。”
  悟觉大师看出了心中的担忧,于是宽慰道:“林施主先准备准备,好随时出发。”
  正如悟觉大师预料的一样,事实上没隔多久,裕王的信笺就抵达华音寺,准许林彦弘离开巫山,回家祭祖。
  只是他身边会有裕王安排的影卫随行,名曰保护其安全,实则也有监视的意思。
  林彦弘并没有因此感到不快——毕竟这已经是对方能做出的最大退让了,其中肯定有悟觉大师的努力。
  他算了算日子,因为自己身体已经好很多了,所以回去途中可以稍稍赶路,从巫山出发大概半月即可到家。
  这样一算,他在华音寺待的时间,也不过五、六日了。
  一旦确定了归期,林彦弘放下心来的同时,也生出了几分不舍。
  不舍寺中静谧舒心的生活,不舍给他诸多开导和帮助的悟觉大师,也不舍这个跟自己同榻而眠的小东西……
  说来也是奇怪,越是与他或它相处,林彦弘反而越无法将他看作皇族。
  在教他习字念书,为他掌扇,与之同寝而居的过程中,林彦弘不仅体会了为人兄长、师长的乐趣,还体会到了与人朝夕相处的温情。
  那些从林彦兴身上得不到的,从父亲和春婶他们那里也无法得到的部分,在这段时间变得充盈起来,让人心生眷恋,都有些乐不思蜀了。
  哪怕是小狼崽冲着他嗷呜嗷呜叫,他伸手把它抱起来的瞬间;亦或者自己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手边突然多了个毛茸茸的触感;又或者少年拿着笔、低着头认认真真写完一个字,抬头看他目露期待的眼神……
  都让他感到心情舒畅,甚至偶尔会突然忘却过去的仇恨、烦恼和担忧,只沉浸在这一时一刻的安心舒适之中。
  可惜,这一切终究不是属于他林彦弘的,裕王世子终究是裕王世子,而不是他的弟弟。
  哪怕他们的境遇有些相仿之处,但他们的身份却是千差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