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重生之太子刘据-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闻及此言,秋无意骤然愣住,敢情从一开始,他就把事情的重点给搞反了,难怪他每回自告奋勇说要给小嬗儿讲睡前故事,霍去病都会反对,小家伙的保姆更是会用怨念的眼神看着他。
  秋无意不服气地望了望天,硬生生把话题转了回去:“我要不出手,她最多还有三个月好活……”至于皇帝为什么先是召了他,后来又说不用了,就不是他需要过问的了。
  三个月?!霍光回忆了下,发现这个日子和他记忆中王夫人的死期对得上。前世,王夫人去世前,皇帝已经准了霍去病请封三王的上书,她晓得此事再无挽回的余地,便竭力想给儿子争取一块好的封地,虽说她看上的洛阳皇帝没有同意,可他还是给了刘闳富庶的齐地。比起刘旦的燕地和刘胥的广陵,不知好出多少,只是刘闳福薄,元封元年就一病去了,无子国除。
  而今,由于种种机缘巧合,霍去病并未上书,而且从目前形势来看,也无这个必要。所以霍光很好奇,王夫人又会如何为她的儿子争取,在皇帝后宫的若干女子中,她算是最得帝心的了。
  王夫人病故后,皇帝很哀痛,不但追封她为齐王太后,还命齐人少翁以招引鬼神的方术为她招魂。
  少翁用方术在夜里使王夫人以灶神的形貌出现,皇帝隔着帷幕望见了,封他为文成将军,给他许多赏赐,以宾客之礼待之。
  招魂一事孰真孰假暂且不论,可这至少说明,王夫人在皇帝心里,还是有相当的存在感的。
  当然,王夫人就是再有存在感,霍光也不会把他们母子当成太子的对手。因为至始至终,太子要面对的挑战都不是来自他的兄弟,而是他的父亲和君王。
  又过数日,霍光从刘据那里得到消息,王夫人果然帮儿子讨要封地了。她起初想要洛阳,皇帝不许,以“洛阳有武库敖仓,是天下要冲之地”拒之。随后,皇帝就把富庶的齐地指给了刘闳。
  说起这件事,刘据一笑了之:“王夫人是个聪明人,只可惜……”在刘据看来,有自知之明的都算是聪明人,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
  王夫人的确聪明,在皇帝正式册封刘据为皇太子之前,她有肖想过那个位置,但是元狩元年以后,她的举动就要安分多了,大概是认清了现实,不再做无谓之举。
  她知道自己走后,没有母族可以依靠的刘闳毫无可能与刘据抗衡,所以趁着自己还在且在皇帝心目中有一席之地的时候,为他讨要了一块极为富庶的封地。王夫人唯一没有算到的是,她的儿子不仅继承了她美丽的外貌,也继承了她病弱的身体,刘闳不到二十岁就因病去世了,且无子嗣留下。
  王夫人的表现在皇后母子看来是安分守己,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王夫人想给儿子讨个好地方,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李美人听说刘闳得了齐地作为未来的封地,却是气得两宿没有睡好。
  王夫人有宠,在皇帝面前自然说得上话,她倒是也想给刘旦和刘胥要点好处,只是皇帝一两个月都未必会到她那里去一趟,她哪里又有开口的机会。
  时光缓缓地向前流淌着,从春流到夏,又从夏流到了秋。
  随着元狩六年的九月越来越近,刘据与霍光的心都是高高提了起来,哪怕秋无意不止一次说过,他虽然不能立即治愈霍去病的头疾,但也控制住了病情的恶化,只要过了这一冬,也就无碍了。
  秋无意说话的语气是很轻松的,看得出来很有把握,帝后与卫青听了,心里都是松了口气。只有刘据和霍光,前世的阴影太浓重了,不看着元狩六年平安过完,根本不可能放得下心。
  七月,诸邑公主下降,皇后深感宫中寂寞,把侄女卫无虑接到椒房殿小住。
  卫青的原配夫人去世早,卫无虑幼时曾被皇后养育宫中,直到平阳公主改嫁给大将军,才回了家。卫无虑年幼丧母,偏巧平阳公主无女,遂把她当成亲生女儿来疼,母女关系素来融洽。
  以往卫无虑进宫,只要住的时间稍长些,平阳公主就会急着派人来接,她还曾经和皇后打趣过,说她有三位公主,她就这么一个女儿,可不许跟她抢,皇后每每笑而不语。
  但是这一回,卫无虑进宫住了一个多月,平阳公主都没有派人接她回家的意思。
  霍光两次在太子宫遇到来找太子玩的卫家表妹后,心里陡然明白了,平阳公主和皇后大概这个时候就打着亲上加亲的想法了,而皇帝,对她们的这个想法也是持赞成态度的。
  反而是刘据,对表妹的态度比较微妙,不是说不好,而是看不出和他对卫无忧有什么区别。

    第040章 霍光娶妻

  刘据当然知道卫无虑曾经是他的太子妃,前世他们做了五年夫妻,育有一子。可就是那个孩子,他的出世让他的母亲失去了生命,刘据后来问过太医,太子妃的难产不算意外。
  嫡皇孙出世之前,太子和太子妃有过两个孩子,但都没有保住。后来有了刘曜,也是状况连连,虽然勉强保了下来,但怀孕期间服食过太多药物,对太子妃母子的身体总是不好的。
  刘据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明明他和卫无虑的身体都是极好的,为何到了他们的孩子这里,就是三灾八难不停。不过在重生之初,刘据就想过了,这一回,他不会再娶表妹为妃。
  长期以来,卫无虑在刘据心目中都是和卫长公主她们差不多的,他更多的是把她当成自己的亲妹妹来疼爱。后来,皇帝和皇后让他娶了无虑,刘据虽然有点别扭,但也没有反对。
  太子妃总是要人来当的,刘据没有偏爱的对象,自然是任由帝后安排。比起一个陌生的世家女子,自幼相熟的表妹算是很不错的人选,至少他们对彼此的性情和爱好有着足够的了解。
  如果他们的夫妻缘分能更长久些,子嗣问题又不是那么艰难,刘据不介意再娶卫无虑一次,也让卫家能够再出一位皇后。只可惜,世事并非总能尽如人意,有些事是不能强求的。
  刘据可以预见,如果他娶了表妹,他们还会遇上和前世相同的问题。无子而废的皇后,刘家出过不止一位,无虑就算是他的表妹,也不敢掉以轻心,可他们的子嗣缘,真的是太薄了。
  见到秋无意以后,刘据旁敲侧击地问过他这件事。秋无意的回答是,血缘太近了有些时候也会对子嗣不利,他说不清是为什么,但他跟着祖母行医多年,见过不少这样的例子。
  秋无意的回答并不确切,但他成功地说服了刘据。因为事实就是这样,他的身体很好,无虑的身体也不错,可就是子嗣困难,起初是有了保不住,后来是生产时难产,刘曜生来也是体弱多病。
  所以刘据想好了,他不会再娶卫无虑,这对他们两个而言,都算得上是好事。只要有他在,卫霍两家的荣耀就在,无虑是否进宫并不重要,可以避免的事情就不要故意去冒险了。
  “太子哥哥,太子哥哥……”卫无虑原是要给刘据一个惊喜的,谁知她都走到他的背后了,他也没有察觉她的到来,卫无虑无奈,只得提高音量喊了两声,才把他渐渐飘远的思绪喊了回来。
  “无虑,是你呀,什么时候过来的?”刘据的确是没有注意到卫无虑的到来,陡然听到她的声音,手中握着的鱼竿无意识地抖了一下,正在吃饵的鱼儿一个转身,嗖地游走了。
  卫无虑走上前,看到刘据不是坐在池边发愣,而是在钓鱼,不由惊叹道:“太子哥哥,你还有这个爱好呀,我以前都不知道,不过钓鱼好无聊的,我就坐不住,而且鱼儿老是不上钩。”
  刘据闻言失笑,卫无虑不喜欢钓鱼多正常,他像她这个年纪的时候也不喜欢啊,所以他见鱼儿吃掉鱼饵跑了,干脆就把鱼竿放下了,转过身来陪着卫无虑说话。
  两人漫无边际地聊了会儿,卫无虑坐不住了,拖着刘据陪她去射箭。小姑娘箭术不错,不说每一箭都能命中红心,起码没有脱靶的,她的成绩虽然不如刘据,可比起霍光还是绰绰有余的。
  见此情形,刘据只能感概,霍家人的天赋就不体现在弓马骑射上,他的去病哥哥之所以那么厉害,得益于他身上有一半卫家的血统,霍光还是更适合在朝堂上发挥他的作用。
  当然,刘据并不知道,在昭宣两朝,霍光可是把自己的天赋发挥地淋漓尽致。
  晚些时候送走卫无忧,刘据猛然发现,他哪是在陪着妹妹玩,分明就是哄女儿的心态,不禁感到有些唏嘘。看来无虑长大以后,她的夫婿人选他要亲自把关了,不然他可舍不得把她嫁出去。
  进入九月,刘据越发心神不宁,每天追问进宫的霍光,霍去病的情况如何。
  直到有一天,霍光微笑着提醒他:“太子殿下,今日是九月二十三。”刘据先是一愣,随即扬起唇角,露出一抹放松且释然的笑意。
  终于,每年的九月二十二不用再是他最悲伤和难过的日子了。若非事出无因,刘据真想马上派人重赏秋无意,他对他的感激之情不是简单的几句话能概括的。
  进入元鼎元年,霍家迎来了两件喜事,一是秋无意正式宣布,霍去病的头疾已经治愈,二就是霍光要娶妻了,亲事还是霍去病亲自定下的。
  让人感到惊讶的是,霍去病为霍光挑中的这名妻子,竟然就是他的原配东闾氏。
  刘据听到这个消息,整个人都怔住了,去病哥哥应该没有见过子孟的妻子吧,可他随便一挑,怎么就把她给挑出来了,真是不可思议。
  霍光闻讯同样很震惊,他其实是没有想过娶妻生子这回事的。因为前世,他就是忙于朝政,忽略了对家人的管束,结果竟然致使继室和独子犯下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
  尽管在霍光的有生之年,刘询没有追究霍家的种种罪过,还让他的幼女登上了皇后之位。但是霍光心里明白,等他死后,刘询肯定是要跟霍家算总账的,因为他妻儿的罪行,根本是不可饶恕。
  为了让小女儿霍成君当上皇后,他的继室竟然联合了宫中女医,用药毒死了皇帝的元后许平君。霍光事后得知此事,惊怒到了无语,不管出于怎样的目的,她的方式实在是太过简单粗暴了。
  这不是明晃晃地往皇帝手里递把柄是什么,想让女儿当皇后就能毒杀元后,那他要是自己想当皇帝呢,岂不是要弑君,霍光第一次觉得自己对老婆孩子管得太少了。
  重回一世,霍光只想帮太子渡过巫蛊之祸的危机,顺利登上皇位。谁知兄长给他挑选的妻子,还是原来的东闾氏,而显姬正是东闾氏的陪嫁侍女,看来他还会再见到显姬。
  娶妻生子是人生的必经过程,霍光不打算拂了兄长的好意,但是那个显姬,他是绝不会再收用了,找个合适的机会就让东闾氏把她打发出去,霍禹和那群女儿,他都不打算要了。
  霍光对娶妻之事并不是很在意,按部就班走着程序,没有花费多余的心思。
  反而是刘据,有回聊天的时候竟然提到了他的长女青君。霍光当时不以为意,过后想想才发觉不对,小太子的确对未来之事有所了解,知道他和东闾氏有个女儿名叫青君也不稀奇。
  可是以往,小太子提及未来之事用的都是旁观者的口吻,仿佛他只是看到了那些事情的发生,但没有亲身经历过,所以不像他,有着强烈的代入感。
  但是那天提到青君,太子说的是希望他和东闾氏尽快把青君生出来,他有点想她了。虽说当时是有点话赶话,可太子的语气不对劲,那是当年见过青君的人才会有的语气。
  思及于此,霍光的眉宇微微蹙了起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小太子演技太好瞒过了他,还是原来的那位太子殿下,他回来了?
  霍光觉得自己的想法有点夸张,可他控制不住自己不去想,真的是他的太子回来了吗?
  
    
    第041章 太子议婚

  
  最初的惊喜过后,霍光心底涌起种种他自己都不是很明白的复杂心绪,有期待,也有不甘……
  一直以来,霍光的想法都是他要保住兄长和嬗儿,保住太子殿下,看着他顺利登上原本就属于他的皇位。可他从来就没想过,要让太子殿下知晓自己不为人知的小心思,从来没有。
  原因无他,在霍光的心里,他看着长大的小太子和陪着他一起长大的太子,那是不一样的。
  霍光一直很明白,太子殿下心里有一个人,而他知道,无论自己做了多少,都不可能取代那个人在太子心中的位置,所以他什么也不说,他觉得自己只要能一直陪在他的身边就好。
  征和二年以后,霍光后悔了,他后悔在那些漫长的时光里,他竟然什么也没有做。
  所以太子最后交待给他的事情,他办得无比尽心,他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去布一个局,并最终取得了成功。他终究让那个留着太子殿下的血的孩子登上了帝位,可是……
  那又有什么用呢,太子殿下早就不在了,他做的一切,他根本就看不到。
  从地节二年回到元狩元年,霍光由衷地感到庆幸,并且伴随着一丝失落。
  庆幸的是,一切可以重头再来,他有机会弥补前世的遗憾;失落的是,如果一切从开始就变了,那么他的太子殿下,还会是原来的他吗?
  因此,意识到太子有可能也回来了,霍光的心乱了。
  一时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贸然跑去告诉太子自己的心意?那不是霍光的性格能够做出来的事情。再说太子明知他们是一样的人,却故意隐藏不说,显然是有他的用意的。
  什么也不说,维持现状,这是最正常的做法,同时也是霍光最不甘心的。
  前世他就是这样做的,结果让自己后悔了二十多年,好容易重来一次,难道他还要重蹈覆辙,如果这样的话,他重活一回又有什么意义?
  太子殿下是个聪明人,当初之所以被人算计到,不过是从小到大的环境太顺遂了,应付阴谋诡计的经验不足,给他重头再来一次的机会,他不可能再让自己失败。
  霍光生性谨慎,凡事没有万全的把握绝不轻举妄动,这在朝堂上算是个很好的习惯,可是拿到感情上,就有点微妙了,这事儿如何才能算是万全呢。
  霍光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的模样。太子不知道他已经知道了他知道自己身份的事,只要他不点穿,他们还是可以像以前那样愉快地相处下去的。
  元鼎二年,在比他们知道的晚了三年之后,皇帝让骠骑将军去了朔方郡戍边。
  此事对刘据与霍光来说不算意外,因为当年射杀李敢之后,皇帝打发霍去病去朔方郡就不纯然是发落的意思,一方面是让他离开京城避风头,另一方面也是军事上有这个需要。
  以往霍去病出征,霍嬗都是留在京城,由舅公一家照顾。如今,霍去病虽然搬出了卫家,可他还有弟弟,弟弟还是成了家的,霍嬗有叔父叔母照顾,原是无碍的。
  只是戍边不比出征,时间三五年不定,小家伙听说要和父亲分开这么久,顿时不干了。
  霍嬗已经启蒙,不是完全不懂事的小孩子了,他不敢说叫皇帝不让阿翁去朔方郡的话,却一个劲儿地嚷嚷着,要陪阿翁一起去,要是皇帝不答应的话,他就不放阿翁走了。
  换作其他人,多半是教训孩子一顿,该怎么着就怎么着,这件事就算了了。
  偏偏霍去病不是常人,他很认真地考虑起了儿子的要求,摆出一副认真对待的架势。
  霍光是个靠谱的人,东闾氏为人也很厚道,霍嬗交给他们照顾,按说没什么不放心的。但霍去病想到了霍光糟糕的弓马骑射和怎么教都教不通兵书阵法,心里就有些退却了。
  匈奴人虽已退居大漠以北,可皇帝的雄心壮志并未停止,他此去朔方,时间不好估算,三五年是起码的。嬗儿年方五岁,尚未定性,要是由霍光带大,岂不养成他那般谨慎老成的性子。
  有个稳重沉着的弟弟,骠骑将军很满意,可是小嬗儿,他还是希望他能活得更恣意盎然一些。再说嬗儿跟他一样,对读书无甚兴趣,从小就喜欢骑马学剑,留给霍光照顾是不够妥当。
  霍去病略加思索,最后做出一个决定,带上霍嬗去朔方郡,吓坏了所有人。
  尤其是刘据和霍光,闻讯简直有种要崩溃的感觉,为什么他们的兄长那么任性。
  诚然,有霍去病坐镇,朔方郡的安全性不容置疑,可那里远离长安两千里,又是边城,生活条件的艰苦是肯定的,霍嬗生来便是锦衣玉食,一点苦没吃过的,怎么可能适应那样的环境。
  更让刘据与霍光不放心的是,前世霍嬗就是夭折在跟随皇帝泰山封禅的途中,哪怕时间对不上,可这至少说明,小孩子是不宜长途跋涉舟车劳顿的,稍不留神就能发生点什么意外。
  只是霍去病已经作出决定的事情,岂是他们两个做弟弟的可以阻拦的。便是皇帝,在这件事上也没什么可说的,他总不能因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