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臣把陛下养歪了-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娄琛却没有即刻回答,因为高显的话刚好说到了他心头所想。
  娄琛其实同高显一样,想去南边看看。
  上一世善德年间,确实出过假银票的事。当时高郁刚刚封为太子,根基不稳,假银票一出立刻有人拿此做文章。高郁为稳固民心,也为封住那些喋喋不休朝臣的口,便主动请命前去调查。
  娄琛那些日子正在京畿营中,抽不得空,因此并未陪同,只知那事处理的极快,重拿轻放,只处置了寥寥几人便结了案。
  其后高郁回京,也并未将事原委告诉他,因此娄琛也只知道个大概。
  可那次假银票虽然出现,却因发现的及时,影响并未扩大。
  如今竟然已流到熙州,那江南地区一定更为严重……
  银钱税收,关系着南梁民生根基,若可通换的银票出了问题,必定人心惶惶,民心不稳。
  高郁刚刚站稳脚跟,朝中却还有无数等着看他出差错的,趁机击垮他。
  因此娄琛不由的有些担忧,此事背后一定有人推波助澜,而目的也不言而喻。
  可如此贸贸然去江南,却不是明智的决定。
  娄琛虽然心急,思量片刻后却也没应下高显的提议,只摇头道:“此时事关重大,还需从长计议。”
  宁泽远这下可高兴了,扯着高显耳朵到:“看吧,楼都尉这次也不同你一路了,你呀还是好好当你的世子,乖乖呆在熙州吧。”
  “不去就不去,小舅舅你这般凶神恶煞的干嘛,好凶好凶,怪不得娶不到老婆……”
  话虽这么说,但高显心头想的却恰恰相反。
  娄琛的沉默让高显更坚定了一定要南去的决心,但宁泽远的阻拦却成了最大的阻碍。
  但高显是谁,西北一霸是也,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明的不行就来暗的。
  趁着宁泽远出门,高显立刻写了三封信。
  一封给他那尚在晋州的父王,一封送去淮南,最后一封则是偷偷送去京城,给了他那身在京城,心系西北的皇兄。
  三封信送出,高显这才放心下来,一个在屋子里傻笑。
  人生果然还是要找些事儿做才有趣,太平日子过久了,人是会犯懒的。
  高显算计的好,前路后路都做了准备。
  可他却不知道,就在他那封信送出去的同时,皇城宣政殿中,有几人却也正为假银票之事吵吵不休。
  ………………
  高显:皇兄皇兄,我把娄都尉拐去江南了,你一定要把握住机会,一击必胜啊!
  高郁:一击必胜什么鬼?
  高显:那……一杆进洞?
  高郁:高显……你找死吗?
  高显:不管不管,反正就是先生米煮成熟饭,让他不能耍赖就是!
  娄琛:呵呵,凭你们两人的武功……
  高显【赶忙护住小屁股】:嫂嫂不要…………T…T
  作者:所以说上辈子为什么渣攻会是攻!?
  高郁:我就不告诉你……


第60章 过墙梯
  作者有话要说:
  “查,必须查,彻查到底,绝不能姑息养奸!”御使大夫率先发难,御史台担监听明辨之职,对此事最为愤慨。
  “查是要查,但怎么查却不能简单了事……”刑部尚书宋智心中也怒火难平,此一事由州府呈报之后奏折直接被送到御史台,他也是前日被叫到宣政殿中,才知道发生了此等大事。
  可本该经由刑部调查再呈报的奏折,缘何会直接送到御前,这其中的曲折却不是他一人所能想清楚的。
  言罢他又继续道:“只是这次仿制出来的假银票,与真银票相似程度如此之高,刻板绝不可能是寻常巧匠能仿制的,依臣看来,此事必有蹊跷。”
  “宋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工部尚书岑言是两朝元老,这些年来所有的刻板,无论是新制还是销毁,都需经过他的手,没有人比他更熟悉南梁官票的刻板的制作,若说仿制也没有人比他更,“各路银票刻板都在锁在官府银库里,若真有蹊跷,恐怕也是有人监守自盗吧。”
  “若真监守自盗这目标也太过明显,岑大人不会那么愚钝,这也看不出吧?”
  工部尚书顿时心火难烧:“岑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只是觉得事太过蹊跷,必要彻查清楚才行。”刑部尚书话虽没说尽,但其中含义已溢于言表。
  御使大夫见势立刻迎合道:“那宋大人你意下如何?”
  刑部尚书一捋胡须,缓缓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先从各州府开始调查吧……”
  工部尚书平日研习工事,不善官场之道听不出其中,但平日与之交好的户部尚书曹钦却听的明白,刑部这是想将事揽过去,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刑部尚书宋智祖籍淮南,世家出生,是大皇子一派的中流砥柱。这件事由淮南始发,若真交给刑部尚书派人处理,恐怕将永远没有真相大白之日。
  户部尚书面上不显,只轻笑一声道,“慢慢查,再慢慢查这假银票泛滥,动摇的可是我南梁根本,而且此事必须严查……”
  刑部尚书未料到一直闭口不言,中立的户部尚书会突然介入其中,只得慌忙应对道:“银票一事涉及国之根本,大张旗鼓的调查只会引得民心惶惶,于国无益!”
  “任由假银票泛滥才是亡国之举!”
  “大人此言差矣……”
  …………
  吵吵嚷嚷半天,御使大夫见久久讨论不出结果,干脆提议道:“既然各位大人难以决策,不若请太子殿下决断吧?!”
  独坐高位,高郁平静的看着一干朝臣争辩,既不打断也不提醒,直到最后话题绕到自己身上,才慢悠悠的开口道:“瑞王今日怎没来议政?”
  南梁皇经四皇子一事之后,元气大伤,近年来身体越发疲乏,每况愈下,无力处理朝中政事。
  大皇子一派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借机提议皇子议政,但当时高郁已被封为太子,若直接议政无意于太子亲政。尚未站稳根基的他不得已只能退让,周旋之下结果便是,大皇子封王留京,参政议政。
  但因大皇子年纪既无政绩也无军功,因此只封了一个郡王,待日后若立有功绩,再加封亲王。
  如今高郁根基已稳,朝中大事几乎都是由太子主理,大皇子虽也握有不小权力,但大多时候却只是协理。
  随侍一旁记录的林书芫立刻回道:“回殿下,瑞王身子有恙,告假了两天。”
  高郁闻言点点头,并未追问,转头朝着工部尚书道:“宋尚书可曾看查看过各路的刻板,可有遗失?”
  工部尚书立刻回道:“回殿下,臣前日便着人去到江南各路查看,刻板并无遗失,近日也无使用过的痕迹。”
  “没有遗失?”高郁沉吟片刻,复又道,“不管怎样先堵住出口才是,曹尚书,你先通知各州府兑换银钱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检查,若碰到了假的便先记收起来,记录在册,等查出始作俑者之后再处理。至于刻板之事……就先交给刑部调查吧。”
  此话一出立刻有人想要辩驳,但高郁却摆手打断了他,道:“如今正值秋收之际,各路粮仓放收,米粮交易频繁,假银票一事虽然紧急,但若传出去则会动摇民心,影响秋收米粮交易。先查,查出结果之后再用查抄的脏银抵扣也未尝不可。”
  只是这么一来就得户部好好出一回血了。
  可既然太子都已经这般决定了,户部尚书自知再争辩也无用,也只能奉命行事。
  吵嚷两三天,在太子一派退步求和之下,终于将事情定了下来。
  户部这边乌云密布,刑部尚书则喜上眉梢,他低下头努力藏起自己的喜意,一边叩谢恩典,一边筹划着该派谁去平息这件事。
  朝臣散后,高郁遣走林书芫,一人独留殿中,慢悠悠的从一旁暗格里抽出了一张画卷。
  并不是什么名家巨作,作画像是年少,落笔极为随性,但高郁偏偏看得入了迷。
  他眼神悠远也不知道从画中见到了什么,直到一身着甲胄,腰侧佩剑的侍卫走了进来,他才回过神,将画卷收了起来。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刚从京畿营中归来的于子清。
  一见自家太子爷收画卷,他便知道又是在思念画中之人了,因此赶忙低下头,叩拜道:“殿下。”
  高郁被封太子之后于子清便不再随侍身边,入朝为官的他有太子一派作保,可算是一路畅通无阻,平步青云,如今已是官至四品殿前副都指挥使,领京畿防卫营都尉之职。
  这些年来高郁入住朝政,众人只看得到他同云家同仇敌忾,与大皇子一派周旋,却无人知晓这个看似和善的太子,几年下来早就在京畿各营中安排好了人手,将京城周边七大州府大半兵权收入手中。
  高郁抬起头:“回来了,东西送回去了吧?”
  “已完璧归赵。”于子清道,“微臣来的路上碰上了户部尚书与工部尚书,两位大人心情似乎不太好,见着微臣也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似乎有话要说。”
  高郁道:“那他们说了吗?”
  “并未,岑大人还未开口,便被曹大人拦住了,微臣不便多闻,也就寒暄两句就离开了。”于子清与林书芫都是太子眼前的红人,平日里若是有话要传,又不便直接告诉太子的,朝臣们大多会选择先告知他们两,然后在转达。
  “这两人……”高郁闻言不禁摇头一笑,工部与户部两位尚书皆是两朝元老,一心为民的他们并未参与党派之争。但身在其位,总有迫不得已的时候。
  工部尚书岑言人是不错,但太过刚正不阿。官场之上过刚易折,也幸亏有曹大人在身边看着,要不这些年早不知惹出多少事了。
  “既然没提就当做不知道吧,刑部刚把江南假银票的事揽了过去,他们心里头不舒坦,这些□□堂上恐怕也不会多和气。”
  “刑部……”于子清有些诧异,“殿下为何将这事交于瑞王一派手中?”
  “瑞王今日为了避嫌都告假了,本宫还能怎么招?卖他们一份薄面而已。”高郁冷笑,眼中杀意已显,“况且这事查不查的清,还不是刑部说了算。”
  自以为揽了一个好差事,却不知这是道夺命符,高郁早就等着这个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了。
  但那都是后话,高郁瞧了瞧风程仆仆的于子清,道:“数日奔波子清你也辛苦了,今日无事,你先回去歇着吧。”
  被高郁一提,于子清这才想起刚才从哨子手中收到的信,赶忙交到了高郁手上。
  高郁一看信封上的字,眼神中的冰寒与杀意便瞬间消退,明眸化作一汪春水,柔情蜜意尽显。
  “皇兄参上,多日不见弟甚是思念……”
  见字如面,瞧着跃然纸上的大字高郁便想起高显那肉嘟嘟包子脸,不由的笑了起来。
  但知高显如他,这些年来两人通了几十封信,高郁知道这王弟定不会如此乖巧,果然翻到第二页,信上的内容就完全变了个样,成了一堆白话。
  “弟弟在熙州每日不是巡防,就是军营里消磨时间,日子实在无聊的很,就想着找个机会出去逛逛。恰巧这个十三是外祖父五十大寿,弟弟想着许久没有见过他了,便想借此机会上淮南走上一遭,既可以一解思念,又可以借机出来游玩一番。只是日子太赶,今次弟弟走的有些匆忙,只告知了父王与舅舅,并未通知其他人………哦对了,至于安全方面,皇兄你实在不必担忧弟弟的安危,有娄都尉一起弟弟定能平安到达。淮南离京城也不算远,皇兄若是有空,也到淮南看看吧,弟弟真的对皇兄,甚是思念啊!”
  高郁看着信上最后一段话,脸上满是无可奈何的笑——这家伙,竟然把娄琛也骗出熙州了。
  亲王世子不可擅自离开封地,高显这封信看似在报平安,其实是在暗示高郁,他与娄琛已经偷偷出发从熙州往淮南去,京城这边就麻烦他善后了。
  这么多年过去,别的没长进,先斩后奏的本事倒是越发厉害了。
  也罢,既已如此,他从不可能半路上截个道,再把人赶回去。而且娄琛竟已跟去了,就应该出不了什么差错。
  高郁倒是想去,只是身在其位,一举一动都有无数双眼睛看着,片刻都松懈不得。
  即使一颗心都已经飞往了淮南,他却不得不留在京中坐镇。
  娄琛苦涩一笑,瞧了瞧满桌的奏折,只能交代于子清去处理。
  于子清得令正要离开,可刚一转身,却又被身后之人叫住了。
  “等等……”
  高郁这边心里头各种心酸苦楚无人知晓,那边厢娄琛却也心神不定,
  茫然看着眼前的一片荒野,娄琛又一次的叹息,他怎么就被高显骗着一同离开熙州了呢?
  这事还要从两天前说起。
  自从知晓了江南假银票之事之后,娄琛一直心中不安,想着这事当年或许另有隐情,又或许是被人利用。
  但他却不能去问高郁,只得自己去查看。
  可他身为西京北路都尉却不能随意离开西北,正在娄琛想着借回乡探亲的借口偷偷调查之时,高显却从天而降了。
  是的,从天而降。
  当高显带着一个包袱跳下城墙的时候,刚刚巡防交接回来的娄琛险些将他当作贼人抓了起来。也幸亏娄琛发现的快,要不然此刻高显可就没办法这般活蹦乱跳了。
  高显一见娄琛就开溜,其速度之快令娄琛咋舌。
  娄琛反应也迅速,立刻跟了上去。高显武功在同龄人中算是佼佼者,可却跟娄琛比起来,却差得远,没跑多远就被娄琛追上。
  可谁成想,就在娄琛快将高显篮下的时候,他却不知从哪儿牵出一匹马儿来。
  娄琛轻功再好也只有两条腿,不一会儿就被高显远远的甩在了后头。
  世子出逃,娄琛却不能大张旗鼓的派人拦截,只能赶忙回城,安排好城防事之后,赶忙追了上去。
  这一追,就是一天一夜,直到出了西京北路,才将高显拦了下来。
  可被拦下的世子殿下却一点儿也生气,反而指着娄琛哈哈大笑。娄琛这时才知道自己着了道,被高显算计了。
  高显既然能在城外栓一匹马儿,又怎么会跳城墙逃跑,更别说刚好落在交接回来的他面前了。
  这一切巧合答案只有一个——高显早就算计好了,等他上钩而已。
  事已至此多说无用,既然上了贼船,娄琛只好一条道走到黑,继续朝江南去。
  ……………………………………………………………………………………………………………………………………………………………………………………………………………………………………………
  听说读者里有萌高显X娄琛的,哈哈哈哈,为什么会有这种邪教!!!?
  作者:高显小朋友,你这么算计你嫂子,我跟你将,你很可能会被gang……
  高显:胡说,阿琛那么温柔,才不会生气,阿琛你说是不是?
  高郁:把你的小胖手拿开!
  作者:没听说一句话么,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嫂子,呵呵呵。
  高显:你,你你你,你这是挑拨离间,皇兄不要相信这个蠢作者的话!
  高郁:把我四十米长刀拿来!!!
  娄琛:谁gang谁?
  ……………………………………………………………………………………………………………………………………………………………………………………………………………………………………………
  这两天理了一下之后的剧情,发现后面好狗血,MD
  还有,善良的读者大大们千万不要把黑化后的高显想得太善良,成大事者,往往都比较狠。


第61章 画舫
  作者有话要说:
  从熙州出发,快马加鞭只需三日便可到淮南。
  但娄琛怕走官道太过显眼,因此出了西京北路之后就转而走起了捷径小路。
  这些荒僻的小路虽可节省路程,但却少有人经过。
  娄琛上辈子行军打仗,曾多年在外多年,过惯了餐风饮露的日子,但从养尊处优的高显这般赶路却还是头一遭。
  再加上他本来就是一个三分热度的性子,开始时候兴致高还能说说笑笑坚持,兴致过了就有些懈怠,因此后半程便没再赶路。
  这一路两人走的不紧不慢,七月初六了,两人才堪堪走到淮南西路。
  高显的母亲本是淮南西路转运使宁维的嫡女。
  当年宫变,皇城被围,在城内情况全然不清的情况下,京城周边六路转运使,只有宁维一人敢孤注一掷,不顾凶险,调动半个淮南西路的军队,同随靖王一起进京勤王。
  索性风险再大,他最终还是赌赢了。
  最后靖王虽未登大宝,但新皇感念其救驾有功,仍旧赐了黄金千两,良田百亩,并封其为忠义侯,蒙阴后代。
  不仅如此,六个月后,其嫡女还嫁与靖王为正妃,荣宠加身。
  这本是令人艳羡的天大好事,与皇家结亲即可飞黄腾达,荣耀子孙。可不知为何,到了宁侯爷这里,却成苦恼。
  与靖王结亲之后,宁维却没有同其他人预料的一样整日喜上眉梢,也没有凭借姻亲关系步步高升至六部尚书,而是继续留在淮南西路任转运使。
  其后几年新皇一直有传召进京,明里暗里都在暗示他可调任回京,他却一直推拒。
  新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