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这病治不了,也得治-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回答太刚了。
  太子差点没忍住,清了清嗓子,忍住了唇边笑意。
  宋春景看了他一眼,又道一声“告退”,自顾自向外走去。
  太子站起身来。
  侍郎上前,恭候听命。
  “就如此吧。”太子道。
  太子转过身,脚下刚走了一步,实在忍不住话的寺卿喊道:“殿下!”
  太子不耐烦的瞧了他一眼。
  寺卿皱着眉,有些为难的说:“下官实在想不通,淑嫔能有这么大的胆子吗?”
  “心有多大,”太子随意道:“戏台就有多大。”
  他似乎有着急事,说罢摆摆手,示意不必再多说。
  匆匆走了。
  太子去而复返,时间不过一炷香。
  送走太子,荔王父子告退。
  “多亏了两位查明真相,快刀斩乱麻,还我儿一个清白。”荔王道。
  “不敢当,不敢当。”侍郎赶紧拱了拱手。
  寺卿站在一旁不说话。
  荔王走过去进了些,拍了怕他肩膀,“何大人虽然力求有理有据,却太过死板了。”
  寺卿也拱了拱手,心中虽然并不认可,嘴上只能说:“多谢王爷提点,下官谨记。”
  荔王点点头,笑着冲李元昆抬了抬下巴。
  李元昆跟着他走出了刑部大牢这是非地。
  待到转过一个弯,四处无人。
  李元昆才不解的文,“这说不通啊爹,凶手如何得知太子那日会归来,且一回来就去了猎场?这么明显的漏洞,太子也不继续追究了吗?”
  荔王盯着他笑了笑。
  李元昆:“?”
  “简单,”荔王目光发亮,应着枯木树枝,显得人也精神起来。
  他笑着说,“因为凶手根本就不是去杀太子的,是去杀宋太医的。巧的是,太子也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一点。”


第20章 
  宋春景回到太医院。
  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抽查了一会儿沈欢分类的药材,发现无一错漏。
  沈欢扬起一张笑脸,期待的看着他。
  宋春景道:“下午开始,我教你煎药材。”
  沈欢“哇”了一声,高兴的跳了跳脚。
  站在一旁的何思行,羡慕的看了看他。
  宋春景交代完要准备的器具和医书,转身要走。
  何思行不自觉的,往前追了两步。
  沈欢拉住他手,“等我学会了,教给你。”
  他欢欢喜喜的说:“你教我认药材,我教你煎药,我们一起进步!”
  何思行望了望宋春景的背影。
  沈欢摇了摇他的手,“我教你,也是一样的。”
  何思行闷闷不乐的点了点头。
  宋春景走进内间。
  他去而复返。
  院判吓了腾然起身,像见了鬼。
  宋春景自顾走到座位旁,趴在了桌子上。
  等了一会儿没有动静,院判知道不是专门来找茬的。
  走近了些,看了看他。
  “怎么回来啦?”他小心问道。
  宋春景:“院判大人,我错了,刚刚不该同您争辩。”
  院判没忍住。
  笑了起来。
  他使劲绷住脸,没坚持一会儿。
  “嗨,”他摆了摆手,“年轻气盛,我懂,往后记得就成了。”
  宋春景有气无力道:“多谢院判体谅。”
  今日天气还算凑合。
  不冷不热。
  只上午还晴朗的天气,中午便刮起大风来。
  到了下午,老树摇枝,全无章法。
  像妖风一样吹的呼呼作响。
  宋春景座位临窗,窗户架着的红木漆乌木棱条,被狂风吹的咯噔咯噔摇摆不停。
  吵的人没法发呆。
  正想着冬春交替易得风寒。
  遂拿起笔来,预备琢磨个新方子,预备着。
  一会儿,窗外的风由‘呜呜’哭诉,变成了呼啸。
  似乎要把窗户扇都吹走了。
  隔着窗,沈欢同何思行抱在一起发着抖。
  可怜儿见的。
  “沈欢,”宋春景没开窗,隔着窗户扇子道:“进来。”
  沈欢勉强听清了。
  “哎!”了一声。
  何思行望了望他的身影,双臂抱紧了自己。
  一窗之隔,宋春景又道:“你也来。”
  何思行朝里看了看,什么也看不到,挠了挠脑袋。
  “别挠了,”里头那非常好听声音又说:“进来。”
  何思行连忙跟着沈欢跑了进去。
  他一进门,宋春景吩咐道:“告诉其他人,进屋躲躲风。”
  说着,望了一眼阴沉沉的天,“只怕要下暴雨。”
  “宋太医说啦!”何思行朝着外头喊了一嗓子:“都进屋避避雨!”
  躲在廊下的另外几名少年学徒,这才一起涌进了屋。
  屋内暖和多了。
  几人却沉默无语,屋内仍旧同没进来的时候一个样,静悄悄的。
  可见这些孩子们都受过良好家教。
  也是绞尽脑汁好好表现,以期通过筛选,顺利进入太医院。
  宋春景放下笔,将纯白未着一字的纸搁在一旁,从后头的书柜里拿出来几本书。
  叫沈欢分发下去。
  “今日不必忙活,”他道:“诸位可自行找地方,坐下看看书。”
  “哦,别碰桌上的东西即可。”他又补充了一句。
  他坐下来,示意诸位自便。
  然后便望着外头出神,余光跟着摇曳的春芽树枝左右摇摆。
  剩下两本书,沈欢自己留着一本,递给何思行一本。
  何思行搬了把椅子,坐在了对面。
  沈欢却搬着小椅子坐到了宋春景身边。
  宋春景随意道:“专心背书,下班前要抽查。”
  沈欢悄悄吐了吐舌头。
  外头仍旧噼啪作响,将宋春景的心也搅和乱了。
  少年们却就着一点噪音,心无旁骛的背起书来。
  太子不常进宫。
  若是进宫,也是常去寒翠宫,同皇后说说话儿。
  进出皇帝的勤政殿次数少之又少。
  一是为了避嫌。
  太子频繁进出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再就是,父子二人父慈子孝的长大,少了许多亲昵,没什么家常话可讲。
  此番太子去南方督查回来,皇帝一没过问,二没夸奖,似乎完全将这事忘了。
  朝中大元猜测,这也许是下放权力的一种。
  不管是什么,皇帝可以不问,太子却不能不吭声。
  太子带着南方水患督查记,同刑部侍郎拟出来的‘猎场行刺事件’的来龙去脉,一并递到了皇帝手中。
  水患治理看完,皇帝点点头,夸奖了一句:“太子辛苦了。”
  刑部侍郎的陈述章却看了许久。
  太子站在勤政殿正中央等着。
  皇帝终于放下那张纸。
  思考许久,问道:“此事来龙去脉,太子可有授意过侍郎如何描述?”
  太子眼中无光,静静同他对视,不惊不怒。
  “不仅没有授意过,这上头的内容,儿臣一个字都没有看过。”他平淡回答。
  “为何不看?”皇帝问:“太子作为受害者,不担心幕后凶手是谁,所为何事要刺杀吗?”
  “也担心,”太子朝着上位者举起双手一抱,恭敬的行了一礼,“只是儿臣做事无愧于天地,所以不怕。”
  他只身一人站在那处,光明磊落、气势十足。
  身后似乎跟着千军万马。
  除去私底下不太亲近,皇帝对这个儿子是很满意的。
  他谋略、胆识、胸怀,无一不过人。
  就是身体不太好。
  三天两头请太医。
  看来看去,也不知是个什么病。
  皇帝看了一眼他结实的身体。
  感觉像是伺机而动豹子,强壮、有力、随时能取人性命。
  不像是身体不好的样子。
  那就……
  可能是隐疾吧。
  皇帝如此揣测。
  不然就是太子妃有什么弱症,再加上太子妃五年来安安静静,也没能添个皇孙。
  更加证实了这揣测。
  “当年你一意孤行,一定要娶南巡带回来的孤女,还要册为正妃,我同你母后三番五次讲和,也没能说动分毫,只好遂你心意。”皇帝回想往事,不禁叹了口气,“可这太子妃几年无所出,实在叫我这心里……”
  皇帝想了想,拐着弯问道:“太子同侧妃感情还好吗?”
  太子点了点头,并不提上面那一茬,只回答:“侧妃勤谨懂事,家中靠她操持着,都有条不紊。”
  没回答到点上。
  皇帝又问:“刑部尚书只有这一位明珠,小心翼翼捧大了,若是她不懂事,太子可耐心教教,早日……为朕添一位皇孙。”
  这次直白了许多。
  太子顿了一下。
  这停顿似乎印证了皇帝猜测。
  果然,太子说:“这事急不得。”
  皇帝不知作何感想,幽幽叹了口气。
  太子那边却笑着道:“听闻后妃有喜,儿臣恭贺父皇。”
  皇帝笑了笑。
  “你也听说啦?”
  他子嗣极少,一个站在眼前,还有一个不能相见。
  淑嫔有孕这事,叫他高兴许久,现在蓦然一听,心情即刻变得很好。
  “若是能给儿臣添个弟弟就好了。”太子道。
  “都好,都好。”皇帝险些笑出声。
  “对了,”皇帝收了笑,严肃道:“南方大雨连绵,恐怕别处还要塌。”
  太子点点头。
  皇帝想了想:“太子不妨再去一趟,按照这次的法子,将别处巩固巩固,也好安民心。”
  太子立刻应了下来,“儿臣正有此意。”
  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
  站起身,走上前来,一把抓住了他的手,“走,同我去淑嫔处看看。”
  太子顺从的扶着他。
  两人一起出了勤政殿。
  外头正在下雨。
  大太监上前接过太子的活儿,稳稳扶住了皇帝。
  仪仗队随时待命,遮天大伞一撑,一丝雨也掉不到身上。
  太子望了望天。
  乌达从一侧走上前来,低声道:“刑部尚书今日要去府上探望女儿,看时辰快到了,殿下若有事忙,通知他改天再来吗?”
  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叫皇帝听见一点儿。
  太子犹豫一下。
  “父皇,”他告罪道:“儿臣想起来,家中有些事,不能陪您去淑嫔处了。”
  皇帝“嗯?”了一声。
  “是……尚书要去府中,许是时久未见女儿,想念了。”
  皇帝哪里还留他,“去吧,路上湿滑,小心行走。”
  “多谢父皇关怀。”太子道。
  乌达接过了大太监递过来的伞。
  打开撑在了太子头顶上。
  皇帝目送他走远。
  大太监道:“太子此行怎往西边去了,西边是太医院所在。”
  皇帝又想起来糟心事。
  “找太医去了吧。”他随意道。
  太子走远了些,再往前,便是太医院的大门了。
  乌达吃惊的问道:“殿下不回去吗?”
  “回去做什么?”太子问。
  “……”太子记性这么不好吗?
  乌达又说了一遍,“刑部尚书今日要去府上看侧妃,您刚刚不是说回去吗?”
  “嗯?”太子站住脚,侧头看了他一眼。
  “这不是你临时编出来的吗?”太子问。
  乌达:“是真的,尚书递了拜帖,这会儿真往东宫去了。”
  太子:“……”
  太子高估了这憨直侍卫的智商。
  乌达也有些很不好意思。
  犹豫的问:“那咱们回去吗?”
  他低声补了一句:“您先回去,我去替您找宋太医?”
  这声宋太医正敲在心坎上。
  太子抬头望了望前方雨中的太医院。
  又扭头看了乌达一眼。
  乌达疑惑的瞪了瞪眼。
  片刻后,辗转犹豫了几天的大雨,终于由淅淅沥沥变成倾盆而下。
  乌达提醒道:“殿下。”
  太子回过神。
  “走吧。”他目视前方,面色无波无澜。
  过太医院而不入,不大像太子了。
  乌达不敢吭声,跟着他往宫外走去。


第21章 
  刑部尚书作为坚决的太子一党,一直以来出谋划策、鞠躬尽瘁,为巩固太子的地位做出了突出贡献。
  把女儿嫁进东宫后,更加卖力了。
  东宫侧妃,不出意外,便是往后的后妃,皇后一人之下而已。
  若是太子妃想不开,出了家,或是得了急病没了。
  那就直接成皇后了。
  女人的权利巅峰。
  目前看太子妃这八百年不露一次面,只知道吃斋念佛的情况,很有可能。
  尚书在东宫书房内坐了许久。
  茶添了三四趟。
  外头大雨又转小。
  张望了无数次,终于盼来了太子的身影。
  太子姗姗来迟,鞋边、衣摆下头尽是水、泥。
  来不及换,径直进了书房。
  尚书站起身来,“殿下。”
  他低着头,看到了太子衣裳都没换,就赶了过来,心中满意十足,觉得自己是最被重视的。
  于是关怀道:“殿下先去换下干净衣裳,老臣不急、不急。”
  “不好叫岳丈久等。”太子道。
  这声‘岳丈’差点把尚书的魂给喊飞了。
  尚书高兴的道:“小女可还懂事吗?”
  他直问。
  太子点点头,“养女若此,岳丈定是费了不少心,我心底,念着您的好处。”
  他慢慢道。
  尚书险些被哄的找不着北。
  二人夸了一顿女人,终于夸的池尚书心满意足。
  他坐在书桌下方一侧的椅子上,身体微微前倾,面朝着太子,“殿下离京后,虎威将军看着您不在,大胆的将养子送去宋府拜了师,如此算是暴露在众人视线里头了,微臣大着胆子问一句……”
  说到此,他停顿一下,看太子脸上并没有不悦,才继续下头的话。
  “当年事,除了当事人,还有谁知晓?”
  太子犹豫片刻,似乎仔细想了想涉事人。
  “虎威将军不必提,父皇母后也不必说,你、我、孙广、王斌,还有……”
  尚书等着他下文。
  他脸色如常,略一犹豫,改口道:“没了。”
  尚书敏感的听出了那一瞬间的停顿,做出一个疑问表情。
  太子缓了缓神色,叹了口气,“将军府一党,估计知道的人不少,荔王父子或许也知道。”
  “荔王同将军府一个窝里的,应当知道些,”尚书点点头,脑中转的飞快,“孙大人同下官一样,全身心为着太子着想,王大人可再瞧瞧。”
  随后,他话锋一转。
  “如此说,宋太医不知道沈欢的真实身份吗?”尚书疑惑且无奈道:“这宋太医……不是一向同您亲厚吗?怎么此番倒忤逆,全然不顾您的想法与处境?”
  太子沉默了。
  尚书提议道:“若是宋太医不堪用,微臣府中那位同太子一起去督查水患的老大夫,可常住东宫,为太子效劳。”
  “先不劳烦。”太子道。
  尚书观察着他的表情,觉得提起这宋太医,太子表情就凝重许多。
  “若是宋太医哪日站在将军府阵营里去,岂不是对太子不利啊?”尚书继续严肃道。
  “他不会。”太子闻言道。
  他回答的果断又不容置疑,尚书张了张嘴,仍要再劝。
  太子却道:“父皇派我继续南下,趁着大雨时节未到,巩固剩余堤坝。”
  尚书不固执,顺着话茬想了想。
  “剩余堤坝多不胜数,全都加固完成,少说也得几个月,”想到太子又要离京,便有些心中没底,尚书非常担忧,“皇上此举,不知是何意……”
  他总爱多疑,太子也习惯了,就道:“再久也有个头儿,进入梅雨季节之前,怎么也回来了。”
  尚书仍要再说。
  太子道:“上回那老大夫不错,这次仍旧随我去吧,也方便些。”
  他主动提起,尚书悬着的心,多少放下些来。
  侍女端着泡好的茶水上来,太子做了个请便的手势。
  尚书抿了一口,觉得不似京中常见的茶叶口味。
  于是提起三圈描金、中间刻画着拾花仕女图的瓷盖子看了一眼,发现并不是常见的茶叶卷儿。
  太子看着他举动一笑,“从南方带回来的早春茶,还未来得及晾干,所以味道不太足,喝个好看有趣。”
  说着,他吩咐道,“去装一盒,送去尚书府。”
  侍女应了声,去了。
  尚书起身拜谢。
  太子道:“还有一事,围猎场行刺一事,我总存着疑影。”
  尚书点了点头,“侍郎已经将经过复述给我听,可大理寺卿却不认同,说疑点很多。”
  “淑嫔到底身处后宫,我不好追究,”太子叹了口气,“诉呈我已经递了上去,看父皇怎么说吧。”
  门外有人禀告,“殿下,迎袖姑娘来请您与尚书大人,去茹萝殿吃点心。”
  “你去吧,”太子看了尚书一眼,“我处理些事,晚些再过去。”
  池尚书告退。
  由人带领着,前去茹萝殿。
  “乌达。”太子道。
  乌达腰间别着刀,自门边一脚迈进门内,“殿下。”
  “把大理寺卿找来。”
  “是。”
  乌达领命,出去提人。
  一炷香,东宫门外马蹄声骤然消失。
  大理寺卿何厚琮从马上哆嗦着下来,扶着柱子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