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天下-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桌旁,转过身子用严厉的目光盯在了贝利亚的脸上。

“应该是这样的,这是从‘镰刀’那里得到的消息。”贝利亚脸上冒出了冷汗,他深知此事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如果出现错误。那么等待他的会是什么。

“嗯,这么来说,消息的来源十分可靠,你们做得很好!”朱亚什维利在贝利亚提到“镰刀”后神色变得缓和下来,甚至语气也变得轻松起来。“镰刀”是苏俄当初在民党中培养出来的高级间谍,关于他的情况只有负责国际的马林、贝利亚和他三人能够掌握,这是最高机密。“镰刀”是共和军的高级将领,而且能够接触到共和军大部分的作战计划细节,从他那里得到的情报应该十分准确。

最高统帅部里的元帅们脸上原来由于刚刚取得伏尔加河区保卫战的巨大胜利所流露出来的喜悦神情不见了,共和军在与德国人签订协议后不久最高统帅部就得到了消息。朱亚什维利希望有中国人抵达前就收复整个北高加索和库班区。但是没能如意。

中国意联军的动作太快了,按道理这么大的军事行动怎么也需要有半年的准备期,看来敌人是早就有了这方面的安排。

“事情很严重,朱亚什维利同志。”最高副统帅朱可夫元帅说道:“我们新面对的敌人和德国人不同。中国人拥有足够的兵源。他们的陆军总数超过了1600万人。装备的坦克数量在50000辆左右,这几乎是德国人的10倍,他们的空军拥有超过70000架飞机。这都是我们无法与之相比的。”朱可夫说的是实情,共和中国拥有超过七亿的总人口,即使整个欧洲加起来也没有他们的人多,而且在工业能力上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相提并论的国家。苏军能够取得伏尔加河区保卫战的胜利,美国的援助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1942年,苏联从美国和英国得到了150多万吨援助物资,这包括大量制造飞机紧紧缺的铝材和苏联无法生产的特种钢材。

另外,美国和英国直接援助的6000架飞机和4000套坦克发动机和底盘也直接改变了战场上的力量对比,而耗费大量黄金和白银从西伯利亚“走私”进口的大量发动机和金属材料也使得苏联的飞机和坦克产量在1942年达到了30000架和15000辆,这些东西才是改变苏德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

“中国人的目的是什么?莫洛托夫同志,他们似乎已经联系过外交部。而我们的盟国他们有什么打算?”朱亚什维利转身面对着外交人民委员。

“丘吉尔答应尽快开辟第二战场,盟军已经作好了在北欧登陆的准备,但美国方面认为现在在法国进行登陆的时机还远不成熟。丘吉尔答应为我们紧急提供50万吨物资,6000架飞机和3000辆坦克。”莫洛托夫说道,“中国人并没有全面入侵我们的计划,他们的目的是稳定目前东线战场的局势,同时要求我们与德国达成停火!我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暂时接受中国人的条件,不失为一个赢得时间的很好方法。”

“嗯,我们需要时间来恢复力量,那么总参谋部的意见是什么?”朱亚什维利抬起头来,看着坐在靠窗一侧的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

“请原谅,我对外交的事不是很清楚,但如果我们与德国人达成停火协议,虽然有利于我们重整军备,但也给德国人赢得了时间。我担心现在的停火线很可能会变成永久的边界。”华西列夫斯基的担心很有道理,但他的资历并不足以让他能象朱可夫那样能直言不讳,只能谨慎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力量能够单独抵挡住中国人的进攻,还有德国人和意大利人!”朱可夫说道,“从战略上而言,停战对我们相对有利……我不认为美国人和英国人有打败协约国的能力,如果我们彻底失败了,我相信他们立刻就会与协约国进行和谈。”

“是的,如果我们大难临头,我相信连这些援助恐怕马上就会消失。英国人只是在利用我们在牵制着德国,这才是他们一直在支持我们的最大原因。”朱亚什维利大口大口地吸着烟,整个头部都隐没在一团青色的烟雾之中,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也许,如果苏联失败了,面对数百万的协约国部队登陆英伦的局面,丘吉尔……他会主动向协约国求和,从而结束这场战争,以换取英国的生存,那么美国继续参战也就失去了意义。我们现在同样面临着和1918年初一样的危险局势,想想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朱亚什维利突然提高了自己的音量,甚至于表情变得有些激动,他转身走到了办公桌后面的书柜前,从里面取出一本《乌里扬诺夫选集》,然后这才继续说道:“我们的伟大领袖其实早已经告诉过我们要怎么去选择!为了退出战争,为了苏难埃政权的生存,当年乌里扬诺夫同志顶住压力,坚持与德国人签定了《布列斯特条约》,现在看来,这是多么正确的决定。现在,我们也面临着相同的选择!”

战争与和平 110、利益

1943年春天的华盛顿看起来和往年并没有什么不同,波多马克河畔的林荫开始变得生意盎然,街道两旁的花坛鲜花也开始绽放,自从进入春天,雨水似乎也多了起来。自从美国参战之后,这已经进入到第三个年头,但战争带给美国人的感觉除了严格的食品供应,其他似乎变化并不是很大。

随着整个的国民经济被纳入到战时管理体制,原来庞大的失业人群都找到了工作,甚至连妇女们都被动员进入到工厂之中,虽然在太平洋或是欧洲战场不时传来一些时好时坏的消息,而且战场上会不断给一些家庭带来噩耗,但是民众们还是会选择性地尽量会把这些坏消息快一些忘掉。

毕竟战争给大部分家庭带来了一种安定感,不用整天担心什么时候会失业,在大多数民众的心目中,经济大危机所造成的恐惧比战争所带来的恐惧要大得多,对于普通人而言,宁可选择战争,也不愿意因为失业而沦落街头。。。

这实际上也是德国人选择希特勒的原因之一,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带给人们的伤害和恐惧实在太大了,所以大多数人宁可选择战争,也不愿意再次忍饥挨饿。

与街面上的轻松和热闹不同,白宫的楼道里显得很安静,罗斯福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里的气氛则显得有些紧张。

赫尔国务卿匆匆从伦敦返回华盛顿,立即赶到了白宫。走进办公室,他就注意到罗斯福总统似乎一下就变得苍老,并且神态疲惫。马歇尔参谋长笔直地坐在长沙发上,而陆军作战部长史汀生则与海军总司令金上将坐在侧面的小沙发里,总统的顾问霍普金斯则满面病容坐在总统办公桌一侧的扶手椅上。

“啊,科德尔,没想到你这么快就赶了回来!”罗斯福抬头看着他的国务卿问候到,赫尔注意到总统的语气里带有一丝失望。

“是的,情况紧急,我不得不马上赶回来。”赫尔在点头与问候了之后。走过去挨着马歇尔将军坐下。

“已经确定了吗?”霍普金斯问道。

“是的。俄国人已经决定与德国开始停火谈判,我们已经无法挽回这一切,朱亚什维利十分恐惧中国人的实力,在共和军登陆乌克兰后。即下令全线停止了进攻。”赫尔点了点头。“他们想争取时间。却要我们独立去面对整个协约国的进攻。”

“如果我们在北欧展开行动,是不是能够挽回俄国人的决心?”罗斯福显得有些着急。

“这不可能,我们能在斯堪的纳维亚投入多少兵力?顶多五十万。那里糟糕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在这一线能够威胁到德国。而现在在法国采取行动则无异于自杀。”马歇尔的讲话否决了目前在欧洲战场陆军采取任何行动的可能性,但在非洲和澳洲,面对共和军咄咄逼人的气势,美军还一直处于防守之中。

“在俄国人退出后,我们很难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许我们最初的决定是个错误……”赫尔说道。

“不,我们也得到了,不是吗?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到南非、西非,我们已经获得到足够的势力范围,失去的只是英国人,虽然战争的战果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想,但我们还是扩大的我们的控制范围。”罗斯福大断了赫尔的话,现在谈论得失还为时尚早,况且美国并没有战败之忧,“欧内斯特,如果我们想要在太平洋上取得优势,需要多少的兵力?”他把头转向了金海军上将。

“最少需要五十艘以上的舰队航空舰,150000万架作战为机,我认为这是很难做到的,我们的敌人也在不断地增强着实力,这会掏空整个美国,国会是不会允许我们这么做的。”金上将冷静地说道。

“如果能够得到整个西南太平洋,也许能够说服国会通过这样的海军法案。”罗斯福说道,军火商一直在国会中拥有很大的势力,在国会中通过扩大军备采购的议案并不是不可能的,问题是要有足够的利益。

国会并不是关心支出的增加,而是关心这些付出能不能获得足够的回报,没有利益的事绝不去做,这是美国人的观念。

“今年国会仅通过了10艘最新的中途岛级航空舰的建造计划,这远远不够我们取得海上优势所需要的数量,如果我们还想有所建树,那么在未来两年内,最少需要再增加30艘航空战舰。”金上将说道,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又继续补充了一下,“维持这么一支庞大的舰队,我担心财政无法支撑下去。”

“不用担心,我们困难,中国人也一样的困难。”罗斯福说道。

“可他们的人力成本要比我们低得多,长期的消耗战对我们很不利。”金上将道,共和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是任何国家都无法与之相比的,在进入持久战之后,这方面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这正是我所担心的地方,我们需要用装备的优势迫使中国人作出一些让步,我们需要在圣米迦勒的长剑引领下,守护住西方的文明。否则,白种人就会沦为那些不懂自由的野蛮人的奴隶,那些如同蝗虫一样的黄种人就会为害世界,危害整个西方文明的进步。”罗斯福说道,他现在抛出种族主义为时已晚,德国人、意大利人已经与中国人联手,当初英国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德国人和意大利人逼入绝路,最终的结果,盎格鲁撒克逊人还是没能保住他们的一切。

与处在焦虑中的美国决策者们不同,苏俄在共和军登陆乌克兰后的表现让总参谋部方面松了口气,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有理由相信,苏德会在共和中国的强大压力下最终选择和平。不过,出乎总参谋意料的是,总统林铄否决了总参谋部制订的进攻英国本土的作战计划。

“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我们的国家构建一个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一个敌对的英德、苏德存在对于构建一个由我们主导的世界新秩序是有利的。为了未来的发展,我们需要一个安全的战略空间,帮助德国人打败英国对我们而言并没有好处。”林铄军事委员会会议上再次强调起了整体的国家利益。

“希特勒在把目标又瞄向伦敦之后,又重新拾起了海军重建计划,他们希望得到我们的帮助。”总装备部长蒋廷梓说道,除了潜艇技术,德国在军舰设计和建造技术方面要落后于美、中、英三国,特别是在航空舰建造技术方面。

“这个倒是可以,让德国人在北大西洋去和英国人和美国人死磕去吧,我们全力支持!”一个相对强大的德国海军倒是很符合共和国的整体利益,一个有着很威胁的德国舰队会牵扯住英国人大部分的精力,连带着美国人不得不增强大西洋舰队的实力,这会间接地消弱太平洋舰队的力量。

德国重整海军的主要障碍是由于舰用装甲钢的原料不足,这需要共和中国提供更多的稀有金属原料,从德国的钢铁生产能力来说,只要有足够的原料,优质钢材的产量很快就会数倍的提高。

以德国的钢铁产量,在实行全国动员后,它很快就能达到美国三分之一的工业能力,足以牵扯住美英两国相当一部分的精力,从这一点而言,这个盟国比意大利人可有用得多。

战争与和平 111、维希的希望

在落日的余晖下,位于比斯开湾中部的圣纳泽尔军港海面上被染成五彩斑斓的着色,锚地上系泊着一座座的钢铁战舰,在夕阳下拖出长长的阴影。新任大西洋舰队司令方明浩海军上将的旗舰安稳在靠近防波堤的一侧,满载排水量超过七万两千吨的“喜马拉雅号”犹如海面上突兀而起的一座山峰,在它的身后依次是“天山号”、“吕梁山号”、“燕山号”和开战之初从法国人手上缴获的“雁荡山号”和“五夷山号”战列舰,而“武汉号”、“青岛号”两艘“直辖市级”航空舰及“西海号”、“青海号”两艘“北海级”航空舰则位于锚地重点防护的内侧。驻泊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则为其升起了两道防护屏障。

自从美第8航空防进入英格兰后,德国境内的工业和军事目标受到来自美英联军越来越频繁的空中轰炸,在战争中逐渐没落的德国空中根本无法阻挡对手的战略轰炸机对于德国本土的进攻,这让希特勒意识到如果不借助共和军的力量,德国根本无法恢复军工生产。

在德国方面的“请求”下,共和国最终同意派出共和军进驻到法国南部,“协同”德军加强欧洲西线的防卫。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共和军将负责下诺曼底以南法国被占领区的防御,而德国方面则能够集中所有的力量以加强上诺曼底及比利时、荷兰海岸的防御力量。

共和军在法国南部投入的陆军力量仅有三个集团军二十五万人,但海空力量相对强大。陆军航空队第15航空司令部共1800多架战机进驻到下诺曼底区,而海军航空兵第12航空队1500多架战机则进驻到布列塔尼区和昂热到南特一带。

根据《中德共同防卫条约》而重新组建的共和海军大西洋舰队(第六舰队)包括共和军最强大的两艘战列舰在内共四艘航空战舰、六艘战列舰、十二艘巡洋舰等共六十四艘军舰,另外还辖有拥有116艘潜艇的第9潜艇司令部。

除了进驻比斯开湾的第六舰队,主力驻扎于直布罗陀的共和海军地中海舰队和意大利海军主力舰队也能随时进入大西洋进行支援作战。

“中国人并没有进攻英国的打算,以他们的实力,如果想渡过多佛尔海峡并不是太大的难事。而且,除非英国人主动攻击了他们的防守区域,会遭到一些报复性的轰炸外,中国人对于德国人提出的大规模轰炸英国的计划并不感兴趣。由些可见,中国人并不是很乐意看到英国被消灭。从而失去一个牵制希特勒的重要力量。”在距圣纳泽尔不远的铁路线上。一列刚刚从车站驶出的专列正奔驰在原野上,以达尔朗上将为首的一个维希政府军事代表团刚刚参观的在圣纳泽尔的共和海军舰队,并达成了一些合作协议框架,共和中国对于维希政府的支持态度让达尔朗又看到了重振法劝的希望。

“是的。我们的机会来了。如果与中国人合作。我们就有可能重整工业和军备,这是我们重返大国行列的唯一途径。”法国海军舰队司令让?苏尔海军上将非常赞同达尔朗上将的观点,中国人许诺如果维希政府保持与共和中国的合作。将会在战后全力维护法国的领土完整,并从现在开始就支持维希政府重整工业和军备。

“中国人并不愿看到德国的军事扩张,对于他们而言,支持法国是一个牵制德国的最好方式。中国人答应与我们共享一个共同的市场,并且保证在未来的共同市场内资源共享,投资不受限制,这对于我们并没有什么损失,反而是崛起的机会。”达尔朗说道,中国方法提出的建立共同市场计划对于法国是一个良机。

“这战争还要进行多久?”让?苏尔突然提出一个另人疑惑的问题,实际上自从1943年春天之后,中国人在北非和大西洋就没有进行过什么大的军事行动,战局显得异常诡异。

“也许他们觉得已经足够,但要达成和平协议,还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实际上,战争的双方谁也没有能力彻底打败对手,最终的结果还是会以签订停战协议为止。从现在开始,战争的走向会从全面战争向着为争夺一些局部利益的方向而转变。没有谁会成为最终的胜利者,我们保持目前的中立是最有利的选择,不要象赖伐尔等人那样为了一方的利益而彻底得罪另一方。”达尔朗上将主张法国保持严格的中立,并不要明显倾向于战争的一方,这一点和亲德的总理赖伐尔的观点并不一致。

现在的法国在战略上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破落户,但强烈的民族情绪让自命不凡的高卢人在欧洲事务中与英德两国都一直显得格格不入,法国与英国的结盟只是为了对付德国人,但在发生米尔斯克比尔海战之后,法国人对英国人的仇恨一点也不比对德国人少。

从现在开始扶持法国,这会让所有的法国人对共和中国感激涕零,在战后的整体框架里,法国一直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