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生就会跑-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忙完了这一切之后,叶钦才在克里斯·埃森巴德和一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了一个采访的会议室。
  会议室很宽敞,但并不是什么节目录制的室内舞台,旁边除了两名负责摄影的工作人员,就只有一名白人男子坐在沙发上。
  “你好,叶钦,我是加里·希尔。”
  看到叶钦进入房间,这名白人男子很快就站起身,伸手朝他迎了上来。
  “你好,希尔先生。”叶钦微笑着和对方握了握手。
  “很高兴你能够让到山景城,特别是能够来到我们总部。”加里·希尔爽朗地笑着,邀请叶钦入座,旁边的其他人便隐到了摄影机的后方。
  “这是我的荣幸。”叶钦点点头,对于眼前的这名白人男子,他并不熟悉,是第一次见面,但对方身后代表的这家媒体,他此前却是已经了解过了,甚至有几次在机场还看过对方的杂志。
  总体来说,其实这家杂志的名气并不算大,但是对于一名田径运动员来说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因为这家杂志的名称叫做《田径新闻》。
  “田径新闻”是美国月度体育杂志,由Bert Nelson和Cordner Nelson兄弟于1948年创立,专注于田径世界。
  这本杂志最初是从高中到国家层面报道美国的田径运动,后来在此基础上又开始介绍国际田径运动,被誉为“体育圣经”。
  每年,《田径新闻》都会产生世界和美国顶级田径运动员的排名,这个排名由《田径新闻》的编辑和国际专家团队选出。
  在田径运动之中很多被国际田联引用规范的诸如世界纪录WR,世界青少年纪录WJR的缩写,都是从《田径新闻》杂志使用开始的。
  受到《田径新闻》的影响,在国内同样有一本名为《田径》的杂志,在1980年开始创刊发行,只是相比起一直是商业化的《田径新闻》,国内的《田径》杂志是体育总局主管,体育报业和田协主办,只能算得上是内部刊物的一种,在发行层面和影响力上远不如《田径新闻》。
  在会议室内,叶钦和《田径新闻》的主编加里·希尔从个人成长,到体育训练,还有面临的对手,以及奥运会的展望,聊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此前,叶钦已经登上过几次《田径新闻》,但这一次作为封面人物,还有特刊介绍,还算是第一次。
  离开了《田径新闻》总部,克里斯·埃森巴德一路上都有些兴奋,看着叶钦很认真地说道:“下一次,你将登上《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时代周刊》?”叶钦对于克里斯·埃森巴德提起的这个杂志大为惊讶。
  《时代周刊》可不是一般的杂志,能够登上这个杂志的封面人物,无一不是具备超级影响力的。从政客到商人,科学家,演艺界巨星,这些都是对于世界产生过影响的人。
  中国体育人目前为止只有三人登上过《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第一位是跳水女皇伏明霞,当时的封面图片选自伏明霞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跃入水中的瞬间。《时代周刊》关注中国体育从此开始。
  第二位是雅典奥运会上夺得男子62公斤级举重金牌的石智勇,在国人看来,雅典奥运会最闪亮的奥运之星是刘翔,但《时代》依然延续对中国强势项目的关注。《时代》关注的是正在向体育大国迈进的中国。
  第三位则是大姚,大姚在2002年和2005年两次登上封面人物,两期讲述的其实都是姚明的美国故事,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力。从这时起,《时代》不只关注奥运金牌,更关注文化差异下走向世界并产生影响的中国人。
  叶钦不知道他自己现在的影响力是不是达到了能够登上《时代》的标准,这里面《时代》不像《田径新闻》,只是关注运动员在某个领域的成绩,而是关注其后面对于全国产生的影响力。
  不然04年奥运会之后,登上《时代》的就不会是石智勇,而是刘阳宇了。


第四百六十一章 年度最佳田径运动员
  2008年1月10日,距离春节时间已经不远。
  在国内,这个时候除了南方少部分地区,基本上全国已经大范围进入降温。而佛罗里达州的布雷登顿市依旧温暖如春,阳光明媚。
  “真是舍不得你们就要走了,我觉得这段时间的训练,你们已经超过了我的想象。”
  IMG学院内,田径场上,海顿·柯姆和一众中国田径队员坐在凉棚下,闲聊着天。
  “海顿,要是你舍不得的话,可以来我们国家队任教啊,就像兰迪·亨特尔教练一样。”
  杨耀将身上的T恤重新穿上,刚刚训练完了身上的汗还很重,只是佛罗里达的气温虽然不低,但这个时候风却不小,还是需要注意身体的保暖。
  “去中国执教,这是个好主意。”海顿·柯姆听到杨耀的话后,笑着回答,“杨,要是你能够在奥运会的时候,进入200米的决赛,不,是半决赛,我就答应你这个要求,我可以自降薪水的。”
  “那你应该和叶钦打赌。”杨耀撇了撇嘴,奥运会男子200米半决赛,以他现在的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可能,但是半决赛,按照当前男子200米的水平,距离还是有的。
  “他?”海顿·柯姆听到杨耀的话后,指了指叶钦,“他只能是拿到冠军,不,应该是打破迈克尔·约翰逊的纪录,我才能够答应。”
  说着,海顿·柯姆又朝正站在凉棚外进行拉伸的叶钦喊道:“嗨,叶,你觉得你今年能够打破迈克尔·约翰逊的纪录吗?”
  “肯定可以的,上次叶钦已经接近了。”
  一旁的苏丙天竖着耳朵,有些费力地听着海顿·柯姆和杨耀两人的交谈,在叶钦没有理会这边后,有些结结巴巴地用英语回答道。
  “100米也有可能。”另外一边章裴孟同样用英语开口回答道。
  两人这几个月的时间,除了训练之外,就是拼命的补习英语,大概是换了母语环境的缘故,进步十分明显。
  已经能够从完全听不懂,到可以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甚至偶尔还可以问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问题。
  “当然,如果赛场表现好的话。”海顿·柯姆看着几人信誓旦旦地回答,脸上露出微笑之色,这样的情况倒真不是没有可能发生。
  站在凉棚外,叶钦在袁郭华教练的帮助下刚刚结束了训练后的拉伸,赤裸着上身走到几人面前,“海姆,你刚才在说什么?”
  海顿·柯姆上下打量了叶钦一眼,突然转过头朝杨耀和章裴孟、苏丙天几人问道,“嗨,你们发现了吗?”
  “什么?”杨耀有些不解地回了一句。
  “叶钦比之前又强壮了不少。”海顿·柯姆笑着说道,“肌肉的质量在提升。”
  叶钦看了看自己的身体,最近在美国的这几月时间,他确实比起以前又壮了许多。接着叶钦又抬眼看了看其他几人,“不止是我一个,他们几人也都强壮了不少。”
  “是的。小伙子们,你们的身体素质非常好,比我训练过的一些黑人小子都要出色。”海顿·柯姆点点头,近来指导中国田径队让他明显发现,黄种人的身体素质并不差,尤其是这些顶尖的运动员,都称得上是比较突出。
  “我现在对你很有信心。”海顿·柯姆站起身走到叶钦身边,轻轻捶了他一下,“今年我会去奥运会看你的比赛,记得你要赢至少两枚金牌。”
  叶钦在IMG学院的这段时间,除了中途去了一趟加利福尼亚州的两天,有过短暂的中断训练外,其他时间都是在他的指导下进行训练。
  这段时间叶钦的进步同样十分的迅速,在暂时抛开了400米项目的训练之后,全力主攻男子100米和200米,叶钦在力量上提升的幅度十分明显。
  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训练能够有明显的效果,已经相当的不容易了。
  在田径运动中,运动员想要提升成绩基本上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是需要身体素质的提升,另外一方面则是优化技巧,使得运动员在原有的身体素质上能够通过优化后的技巧提升成绩。
  尽管叶钦已经站在了当前男子短跑运动员的巅峰,按理来说,想要提升成绩并不容易,但叶钦依旧有在进步。
  他观测的叶钦肌肉分布,快缩白肌的熟练明显在上升,这意味着叶钦在短距离的爆发能力上越来越强。
  当然,相应的叶钦的快缩红肌在减少,减少了耐力方面的训练,这使得他在400米项目或者更长距离项目的表现肯定会出现一个停滞,甚至是下滑。
  “评选结果出来了!”
  正在几人在凉棚里休息聊着天,凉棚外,海顿·柯姆的助理教练,一个高高瘦瘦的白人男青年手里抓着一本杂志跑了过来。
  先是扫了一眼凉棚内的众人,接着目光落在了叶钦身上,“叶,你获得了2007年田径新闻年度最佳运动员。”
  “哇哦!”
  凉棚内,顿时所有人都惊呼出声。
  他们都知道之前叶钦前往加利福尼亚州,接受过一次《田径新闻》的专访,叶钦很有可能获得年度最佳运动员的评选,但真的当这个消息确认后,还是忍不住惊叹。
  海顿·柯姆更是一把从助理手里夺过了杂志,细细地翻看了起来。
  杂志封面上,是叶钦2007年世锦赛男子100米冲过终点线后夺冠的照片,但内里的几张特刊,却有叶钦专门化妆造型过的时尚靓照。
  “啧啧,叶,这样一看,你真的是非常的帅气!”
  “哇,真的都不敢认了!”
  一旁袁郭华也凑到了几人跟前,跟着一起看向杂志内页的一个评选名单,神色有些激动了起来。
  叶钦获得了2007年田径新闻年度最佳运动员,这个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
  这是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对于叶钦取得成绩的认可,也是中国田径走出去的重要一步。
  田径新闻年度最佳运动员,迄今为止,只有三位获此殊荣的亚洲运动员,叶钦正是第三位。
  前面两位,第一位已经可以追溯到1963年,被称为“亚洲钢铁侠”的中国台湾运动员杨传广,他曾经获得过1954年和1958年两届亚运会男子十项全能金牌,以及110米栏和跳远银牌,还有400米栏铜牌。在1956年的夏季奥运会上,杨传广在十项全能比赛中排名第八,同时还参加了跳高比赛,是一位能够在多个田径项目兼项的优秀田径运动员。
  第二位是东方神鹿,在1993年获得了田径新闻年度最佳女运动员。
  叶钦是第三位来自亚洲的田径运动员,这一点连获得奥运会冠军打破亚洲纪录的刘阳宇都未曾做到,在04年和05年田径新闻年度最佳运动员都被埃塞俄比亚传奇长跑选手科内尼萨·贝克勒获得。
  06年则是全年100米几乎不败,两次平了自己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的阿萨法·维尔。
  对于袁郭华这样一心想提升中国田径在国际水平的教练员来说,有人中国运动员能够被评选为田径新闻年度最佳运动员,这里面有着他们几代人努力和实现的目标。
  叶钦看着闹哄哄的众人,站在凉棚前面,对于这个结果并没有太意外。
  只是转而走了出去,看着远处的田径场,“2008了,等了四年,终于再次等到奥运会了!这一次,我不会再是其他人的背景板。”


第四百六十二章 我在变强
  滴答!
  金士顿体能训练中心田径跑道上,一道高大强壮的人影飞快地从跑道上疾驰而过。
  格伦·米尔斯按下手中的秒表,抬头看了一眼已经在终点线位置开始缓慢减速的尤塞·博特,微微摇了摇头,“起步,起步还是慢了!这不是200米,也不是400米,不会给你太长的时间去反应和加速,你需要在前面几步尽可能快的将速度提起来!”
  呼哧呼哧的剧烈喘息声里,尤塞·博特忍不住甩了甩脑袋,看向格伦·米尔斯,有些无奈地问道:“教练,你觉得我在100米上会有作为吗?”
  “当然。”格伦·米尔斯看着尤塞·博特有些疑虑的眼神,脸上的神色温和了许多,“你最近的进步很明显。”
  说着,又指了指一旁和尤塞·博特一起冲过终点线的丹尼尔·贝利,“看看丹尼尔,你在100米上赢了他之后,好像你就没有再输给过对方了。”
  “嗨,教练,你这样说的话,我会伤心的。”站在跑道另外一边的丹尼尔·贝利同样喘着粗气,额头上汗水涔涔,听到格伦·米尔斯的话后,咧着嘴露出了个无奈的笑容。
  看着身边高出他一头的尤塞·博特,丹尼尔·贝利真的是感觉自己在看一头怪兽。
  他在去年世锦赛之后在金士顿体能训练中心开始和尤塞·博特作为训练搭档一起训练,那时候尤塞·博特才刚开始跑100米。
  两人在100米项目上,他基本上都是属于赢的那一个,当时他还取笑过尤塞·博特,说以他的体型,在100米上恐怕是不太合适。
  但就在某一天,突然间,他发现在100米项目上,尤塞·博特跑赢了他。从那天开始,两人训练的过程中,在100米这个距离上他就再也没有赢过尤塞·博特。
  哪怕这段时间尤塞·博特在100米项目上的发挥还是很不稳定,有时候起跑容易劣势,过高的体型往往会让他起步反应慢了,但即便如此,他全力冲刺,在终点线前的几步,依旧会被对方赶上。
  这还是100米,至于说200米,那就更不用说了。
  那是尤塞·博特的强项,牙买加全国男子200米纪录的保持者,在全世界范围都是最顶尖的200米运动员。
  格伦·米尔斯没有理会丹尼尔·贝利,只是望着尤塞·博特,慢慢说道:“100米项目是你自己选择的,既然决定了,那就不用再有疑虑。”
  说着,格伦·米尔斯指着尤塞·博特的双腿,顿了顿,接着道:“我记得你说过你最开始在小学的时候,还是跑过100米的,只是后来因为长高了,才从100米上转移到了200米和400米?”
  “对,我中学时候的教练觉得我的身高跑200米和400米成绩会更好。”
  尤塞·博特点点头,他练田径的原因说来还是很有趣的。
  那时候他热爱的板球项目,一直想成为一名板球运动员,一次学校的板球运动上,他的小学校长发现了他跑得很快。
  在那之后,他小学的校长为了鼓励他练短跑,和他做了一个约定,如果他参加短跑训练的话,就给他一顿丰富的午餐。
  他就这样被一顿午餐给收买了,走上了短跑运动。
  最开始他练的确实是男子100米,成绩在同龄人中也不错,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身高暴涨。进入中学后,教练们觉得他太高了,不适合100米,反而在200米和400米上应该会有不错的表现。
  事实上也是如此,他在2002年牙买加举行的世青赛中获得了男子200米冠军,成为了牙买加冉冉升起的田径新星。
  只是现在因为不想再继续跑400米,兼项100米之后,他发现自己在起跑方面确实落后了不少,最开始的时候,他和丹尼尔·贝利的训练,往往是他才刚起步加速,丹尼尔·贝利已经蹿出了好几步远。
  “你在100米上一样会有很大的潜力。”格伦·米尔斯对于尤塞·博特心中的忧虑很清楚,但站在他的角度,这个进步已经快的惊人了。只是尤塞·博特毕竟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本身又是顶尖的200米运动员,难免会显得有些心急,需要有个人站在他的身后给他明确目标。
  “尤塞,你自己的问题,其实我想你应该很清楚,你虽然长得足够高大,但你左右脚并不算完全平衡,有着略微的差异,还有你的脊柱侧弯,在跑动的时候,会让你的跑动动作变形。”格伦·米尔斯继续道。
  尤塞·博特点点头,这些都是他自己身体上存在的问题。在前五六年的比赛,他跑步到了后面冲刺阶段,往往整个人的头颅后仰十分严重,跑起来极为不协调。
  “但你有你的优势。”格伦·米尔斯目光灼灼,端详着尤塞·博特,似乎就像看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我一直说你的天赋无人能及,那么你知道你的天赋在哪么?”
  说着不等尤塞·博特开口,格伦·米尔斯自顾自地说道,“那就是你的身高。很多人都觉得你的身高制约了你在100米甚至60米项目上的表现,百米运动员身高最好在180—185之间。但其实恰恰相反,你的身高腿长将成为你的优势。你有着远超你这个身高体型的身体协调能力,你的步频很快,你的步幅够大,当这些结合起来,他将让你在短跑项目里无往不胜。这几个月我们的训练重心一直是什么?你想过为什么你在训练之中为什么会从跑不过丹尼尔·贝利,到后来一直都赢他吗?”
  “是力量!”尤塞·博特脱口而出道。
  “没错,是足够强大的力量。你的身体比一般短跑运动员高大,你想要达到和其他人一样的启动速度,你就需要更加注重力量的训练。这几年你在200米项目上的提升,一直以来也主要是因为你力量的提升。你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