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衣风流-第3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来,一网打尽。”
    宋楠拱手道:“遵旨。”
    张庆面如土色,大声哭叫道:“冤枉啊,臣冤枉啊。”
    锦衣卫大汉将军上前来叉起张庆取下官帽便要往外拖,杨廷和见状赶紧上前奏道:“皇上,张庆此人为官清廉办事勤勉,对皇上忠心耿耿,请皇上务必慎重行事。”
    内阁几位新进大学士也赶紧上前跪倒求情,其他文官紧跟着呼啦啦跪倒一片上奏求情。正德面色阴沉道:“朕意已决,杨廷和,你竟要庇护大不敬之人么?朕对你很失望。”
    杨廷和叹息一声,心知今日是难以让正德收回成命了,于是道:“皇上,臣非替张庆求情,也许张庆确实在激愤之下说出什么不当之语,但臣请皇上看在张庆兢兢业业忠心耿耿的份上,饶恕他这一次;臣想张庆经过此事,必也知道约束自己的言行。臣可担保张庆绝非故意犯上,更非有什么暗中的图谋。”
    正德看了看宋楠,见宋楠微微点头,于是道:“张庆,看在杨首辅和诸位大臣为你担保的份上,今日饶了你一遭。”
    张庆死里逃生,脸上大汗淋漓,磕头哭道:“谢皇上恩典。”
    正德又道:“但需的给你些惩戒,否则你必不知教训二字,来人,当殿廷杖二十,以示惩戒。”
    正德话音落下,大汉将军统领万志便高声下令,一张长凳搬上殿来,两名锦衣卫大汉将军将张庆拖到长凳上,一左一右控制住身体,另两名大汉将军持着红黑桑木棍上前,伸手捋下张庆的下衣,露出白花花的肥屁股,举起桑木棍便轮番抽打起来。
    “啪啪啪,啪啪啪。”清脆的击打之声响彻大殿内外,张庆杀猪般的嚎叫着,哭喊着,大叫着冤枉,七八杖之后,屁股上已经是鲜血淋漓,血肉横飞,高亢的叫喊声也成了嘶哑无力的呻吟。
    此情此景在目,群臣面如死灰,很多经历过当年乾清宫前廷杖一幕的文官们心中不知何种滋味。几年了,外廷廷杖之辱犹在眼前,如今又在眼前重演,一切仿佛又回到一个原点。
    众文官心中交织着愤怒、恐惧、无奈等诸般情绪,庭杖声声打在张庆的屁股上,却像是打在众人的脸上,火辣辣的将众官打回现实之中。杨廷和终于有所悟:刘瑾虽死了,但若以为从此之后外廷便可主宰一切那可太天真了,今日皇上和宋楠等人演的这场双簧,便是给外廷一个警告。自己要做的事情更多,任重而道远。
    乾清宫御书房中,正德和宋楠笑的前仰后合。
    “殿上那些家伙们的表情让朕差点在龙座上忍不住笑喷了,廷杖过后,再无一人提及什么日讲早晚朝之事了,一个个乖觉多了。宋楠,这个办法真是好玩。”
    张永赔笑道:“是啊,简直精彩绝伦,以后他们若是不听话,皇上便和大宋侯爷再玩一回,正如宋侯爷所言,他们的屁股作痒,打一打便好了。”
    宋楠皱眉道:“张公公不该说这种话,这一回只是无奈之举,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只是借以警告外廷的手段罢了;大明朝靠文武百官治理国家,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可不是什么生死大敌,真的没了外廷的官员替皇上治理国家,大明朝便乱成一团了。希望张公公今后莫要说这样的话,这种办法以后也不宜再用。”
    张永尴尬笑道:“是是,咱家只是随口一说罢了,总之有宋侯爷替皇上分忧,咱家在一旁跑腿就成。”
    正德笑道:“宋楠,你莫这样,朕知道这一次定会让你名声受损,外廷官员也必对你心存不满,朕记着你这份人情便是。”
    宋楠道:“站在大局着想,臣建议皇上下旨宽慰杨廷和等人,表明依旧信任依赖他们的态度,让他们能够安心为国效力,免得弄得人心惶惶。至于臣在外廷心目中的印象嘛,臣一直以来也没什么好的形象,也不必费心思去考虑他们如何看我了。只是这一次杨廷和他们肯定气的够呛,坏人臣来做,臣一点也不介意。”
    正德感动道:“教你受委屈了,朕知道怎么做了,明日张永去内阁六部传旨,表彰外廷在这段时间为稳定局势所做的功劳,相关人等赏赐些银两布匹,宽慰他们一番。还有,命太医院派人去给张庆瞧瞧伤处,让他们明白朕其实是原谅了张庆的作为的。”
    宋楠高挑大指道:“皇上越来越有明君之风了。”
    正德故意板着脸道:“你的意思是朕之前是昏君么?”
    张永吓了一跳紧张的看着正德和宋楠两人,就听宋楠笑道:“皇上想打臣的屁股么?臣的屁股可不痒。”
    正德哈哈大笑起来道:“打谁也打不到你宋楠的屁股,收好你的屁股,朕对男人的屁股不感兴趣。”
    ……
    出宫的路上,宋楠思绪如潮,今日殿上的闹剧自己一手导演的,但宋楠并不以此为荣。客观来说,杨廷和提出对正德有所约束也是为了大明朝着想。只是他们这么做的主观目的却是以伸张外廷权力为出发点,这便是最不能让人容忍的地方,这些高傲的家伙们必须受到打击。对宋楠而言,孰对孰错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想达到朝廷权力的一种平衡,不让外廷权力膨胀的太厉害,发展到威胁自己的生存空间,这才是需要宋楠考虑的。
    在宋楠看来,大明朝的繁荣昌盛可不能寄希望于正德摇身一变便为千古明君,在宋楠心目中,正德基本上是属于没有救的一类皇帝,但无论如何他还不是个糟糕透顶的皇帝,更重要的是,自己需要正德。
    宋楠心中清楚,经过今日之事,自己无疑会成为外廷的眼中钉肉中刺,但他不得不这么做,为了正德也为了自己,他必须不择手段;这一出指鹿为马的闹剧并不厚道,但只要能让杨廷和明白,局势并非他想象的那么乐观,一切并非在他掌控之下,从而能让杨廷和主持的外廷更加务实和收敛,还朝廷一个平静的生息期,这一切便都值了。
    但即便如此,宋楠不愿这么快便成为众矢之的,他决定在办完手头几件事后便低调一段时间,起码在政务上不要多发表意见,慢慢缓和外廷对自己的敌意,给自己以发展的空间。

第五七七章 风平浪静
    正德下旨宽慰之后,外廷的情绪得到缓和,朝中一时间平静无波,趁着这段时间,宋楠对那位即将成为驸马爷的振威营提督、长平侯钱太昌之子钱秀动起了主意。
    说句良心话,这个钱秀倒是真的生的一表人才,又是勋戚子弟,家世雄厚,倒是个驸马的好人选。进入宋楠视线之中的这段时间,锦衣卫也一直没有发现这人有什么作奸犯科的行为,相反钱秀为人好像挺不错的,不同于一般世家子弟的骄奢纨绔,任振威营千户的职位也是颇有些手段。
    宋楠喜欢这些大明朝的青年俊秀们,但可惜的是,这人偏偏被选为驸马的人选,而且这钱秀自己也不低调,八字还没有一撇呢,人家叫他驸马爷他也微笑默认,更是让宋楠难以容忍。
    一段时间里,锦衣卫花了大量的时间和人手去找这位准驸马爷的痛脚,但居然没找到。宋楠将负责此事的人大骂一顿之后找来黄辉让他亲自负责,黄辉当然明白宋楠决意要找钱秀麻烦的心情,于是精心安排了一个局。
    先是抓到一名和钱秀混在一起的勋戚子弟的痛脚,再通过他邀请钱秀在春风酒楼赴宴,找来几名妓院头牌粉头充作歌女陪酒;那钱秀倒是极为自重身份,粉头们在眼前媚眼乱抛,他硬是不为所动。最后黄辉不得不使出杀手锏,命人冒充酒保送上一壶春酒,钱秀喝了几杯拌了春药的酒之后终于崩溃,神志不清在包间内抱着粉头们胡天胡帝起来。
    正忙活的不可开交之际,黄辉命人冒充歌女的家眷破门而入,将光身子的钱秀抓个正着。
    于是乎一个当众强奸民女的罪名便哐当一声扣上了钱秀的头顶,钱秀虽然心里明白是遭人设计,但苦于被抓了现行,又怕张扬出去坏了名声,于是请求私了,‘家属’们狮子大开口要了不少银子,又以害怕钱秀打击报复的理由逼着钱秀立下字据表示钱银两清互不追究。钱秀也是太年轻,压根没尝过锦衣卫的卑鄙手段,为了急于脱身,糊里糊涂的便写了字据签了名。
    于是乎这张纸条转眼间便到了正德手里,紧接着又到了太后手里,最后太后叫来杨廷和一顿训斥,责怪他选人不查,这等人品败坏之人如何能成为驸马云云,杨廷和灰头土脸的回去找到了长平侯,这桩婚事就此作罢。
    数日后,宋楠搂着康宁光溜溜的身子将这件事告知康宁,康宁笑的乳浪翻滚,连骂宋楠无耻,之后又发愁钱秀之后恐怕还有别人,宋楠笑而不语,心道,谁被选上幸运的驸马人选,都是这个下场,根本不用担心。
    五月底,康宁择婿之事虽悬而未决,但正德大婚之事却不能耽搁了,这件事正式提上早朝的议事日程。
    原本张太后定下的人选是兴济娘家的一名侄女儿,这个娘家侄女儿深得张太后喜爱,张太后早就有让她嫁给正德的意思;当杨廷和入宫商议此事时,张太后毫不犹豫的便提出了这个人选。
    杨廷和急于取得张太后支持,表示无异议,两人一拍即合,定下了人选;然而在廷议上,此举再次受挫。以英国公张懋的不少大臣表示此举不合祖制,大明朝自太祖朝开始,便对皇后的选拔有一套规矩;太祖朱元璋为了避免外戚干政的情况出现,早就定下了选拔皇后的规矩,那便是皇后的人选必须来自民间,而非指定某人。
    这个理由一提出来,杨廷和自知难以反驳,加上前番外廷受挫,索性不再坚持,于是同意在全国选秀女,甄选皇后人选。
    谁也不知道,正是宋楠在背后推波助澜,劝说英国公出面阻挠杨廷和违背祖制的行为,不过对张懋来说,他之所以站出来倒不是因为宋楠有多大的面子,而是他本身便是祖制的忠实拥护者,眼看如今朝中世风日下,祖宗定下的制度屡屡被打破违背,痛心疾首之余,率众老勋贵们集体进言,维护祖制,也算是老勋贵们对过去的荣光的一些坚持。
    在张永的安排下,康宁口中的那位史馆编修夏儒之女顺利的进入京畿选秀的行列,正德对这个姓夏的女子倒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对正德来说,只要不受太后和杨廷和摆布,谁来当皇后他都无所谓,加上这女子跟康宁交好,正德对她也没什么厌恶的感觉。如果选他进宫立她为皇后能让康宁有个能谈得来的朋友,也算是一桩美事。
    秀女选拔如火如荼,宋楠和却知道已经尘埃落定,全大明选上来的数百女子最后都是陪衬,只有这位夏姑娘是最后的赢家,宋楠不免私下里慨叹命运的奇妙;这夏家女子只因跟康宁有过几分交情,便改变了她的命运,原本以她的出身,或许只能嫁给某个小官小吏或者是某个大户人家为妇,一下子便被内定为皇后的人选,怕是她自己也不知道等待她的前方的命运是如此的辉煌。
    不过宋楠再无闲暇去管这些事,他自己的事情多如牛毛,锦衣卫衙门和神枢营的公事且不谈,五月里中戴素儿临盆产下一子,宋家忙做一团,虽然是庶出之子,但毕竟是长子,宋楠自己也是高兴的不得了。
    紧接着就像是赶集一般,小郡主、叶芳姑相继怀上身孕,更是让宋府上下喜出望外。宋府上下像是对待宝贝一样小心呵护这两人,叶芳姑倒是无所谓,怀孕不怀孕都是健步如飞,惹得阖府上下大呼小叫要她小心从事,要不是宋楠严令禁止,她甚至不打算改掉早起练功的习惯。
    相比之下,小郡主则走的是另外一个极端,平日风风火火,当被证实身怀有孕之后,一下子便静如处子起来,终日捧着不见任何凸起的肚子小心翼翼,左右婢女婆子呵护着,生恐出了意外。而英国公府也特意派来了十几名经验丰富的婆子们组成护胎亲卫队,阵势极其吓人。
    宋楠倒也明白小郡主这种心理,来到这年头久了,也明白母凭子贵的道理,眼看着戴素儿生了儿子,身为大妇的小郡主焉能没有想法,这回好容易怀上了种子,自然是加倍的呵护。
    但对宋楠来说,不能接受的是另外一件事情,戴素儿坐月子、小郡主和叶芳姑怀了身孕,夜里找谁做羞羞的事情倒成了问题。陆青璃受不了宋楠禽兽般的,之前大家分摊倒还能应付,如今千斤重担一肩挑,日子一下子变得艰难了起来。
    宋家众女每每见到陆青璃一夜过来走路无力的情形,都替她感到可怜,开始一段时间尚能硬挺过去,到后来陆青璃见了宋楠都躲着走,最后在叶芳姑的干预下,陆青璃搬了铺盖去和叶芳姑同睡,一到晚上房门关得死死的,彻底断绝了宋楠的念想。
    宋楠甚是郁闷,自己倒也不是不能忍,之前在外边打仗办事也一跑几个月没什么乐子,但那是没法子。现在在家里养尊处优,终日精神饱满,放着莺莺燕燕娇娇软软在前却不能动手,这种感觉谁能理解?
    幸好宫里还有个康宁,每月倒是能去那么一两回,但毕竟风险太大,在寿宁宫中又不能像家里那般尽情畅意,感觉便大打折扣了。
    某天晚上,宋楠在戴素儿房里逗了一会儿子之后,趁着戴素儿母子都熟睡之后偷偷的来到西厢房婉儿的住处,婉儿刚刚洗漱了要上床睡觉,见宋楠掀开帘子进来,一下子便明白了宋楠的意图。
    宋楠像只饥饿的饿狼扑向了小绵羊婉儿,搂着她在凉席上折腾了起来,婉儿自知这一日迟早要到来,加之也得了戴素儿的首肯,半推半就的顺了宋楠的意。
    让宋楠没有料到的是,婉儿一旦从了自己之后竟然极为放得开,经宋楠调教之后,诸般花样玩的风生水起,远不似几位夫人那么的扭捏抗拒。无数次宋楠躺在软席上,看着婉儿嫣红的小嘴在胯下吞吐之时,总是会吸着凉气想:无怪乎有句话叫做妻不如妾妾不如婢,看来是有道理的。
    婉儿虽是婢女,但除了娇俏可爱之外,在这方面也是曲意逢迎温柔驯服;如果按照这个规律,青楼女子定然更加的绝妙。但一想到青楼女子,便想到刚到京城时曾经见过的两个四十多岁青楼妇人的形象来,顿时一阵恶心。
    那两个妇人带给自己的心里阴影实在太大,这辈子怕是挥之不去了。

第五七八章 大计
    刘瑾死后的数月以来,朝廷内外虽偶有波澜,但终因相互间的忌惮和约束基本上保持了平静的态势;在宋楠当庭斥责外廷不务正业之后,杨廷和也意识到大明朝经过这一年多的动荡,当务之急是赶紧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户部的奏报显示,去年一年,因刘六刘七之乱,导致朝廷财政税收锐减,山东山西以及河北诸府损失惨重,不仅是少了几百万两银子的财政收入的事情,数十座州府县城的重建和修缮,对百姓的赈济还要花费更多的银子。
    朝廷上下都明白,今年将是难熬的一年,收入锐减则意味着支出的锐减,朝廷计划中的多项巨大工程都难以为继;好在年后安化王和刘瑾的倒台相继让朝廷收获了九百万多两的抄家赃银,除掉宁夏镇平叛时调集大军的消耗以及战后的抚恤重建等花费之外,尚有六百万两结余入库,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但这一切都不能弥补这一年多来大明朝遭受的创伤,户部预计各州府完成重建以及百姓赈济之费竟达三千万两白银之巨,更是朝廷上下官员瞠目结舌。亦即是说,以后的一两年里,即便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大明朝所有的财政收入都用在重建上,也只能让一切恢复到刘六刘七动乱之前的情形。那一场大劫难实际上造成了大明朝经济的巨大倒退。
    有识之士其实除了财政上的担心,还明白百姓在心理上的创伤其实并不比钱财房舍上的损失更小,如何能让百姓们能从痛苦的回忆中振作起来,休养生息,重建家园才是一个问题的重心,但在这个时候,这些东西被自然忽略,如今的大明朝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一个字:穷!如何增加财政税收,让朝廷有银子办事,成了文武百官们议论的重中之重。
    杨廷和率领内阁六部等官员不可谓不用心,但却似乎无从下手,一个增加税收的最佳捷径便是提高朝廷各项税收的税率,但这样做无疑是不合适的,大明朝的赋税一向坚持薄轻的原则,贸然这么做的话,苛税会导致另一场动乱的发生,刘瑾的土地马政之策便是前车之鉴。
    数番廷议之后,官员们自上而下达成共识,国力的恢复要徐徐途之,税不但不能加,相反还要为民生息的考虑象征性的做一些减免。山东山西宁夏等地经历过战乱的地方还要免税,以鼓励这些地方迅速恢复元气。
    为了增加总体的收入,外廷制定了鼓励垦田蚕桑等政策,同时工部停掉部分耗费甚剧的大工程,将有限的财力用到大明各地农田水利的兴修上去,既要保证各地田亩的防旱灌溉问题,又要防止大江大河的洪涝,这时候绝对经不起天灾的发生。
    宋楠很高兴看到外廷终于开始干正事了,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