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零后修道生活录(葫芦)-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绕过山坡后,那老爷子才松了一口气,放缓脚步。

    随后他把我们带进山脚的一座凉亭内:“在这里避避雨吧,你们不要乱跑,小心山洪暴发,等雨停了再下山。”

    大雨磅礴,雷电轰鸣,远处的山峦完全被云遮雾缭,越发显得高深莫测。

    我的神识清楚感觉到,那片山坡上充斥着别样的气息,连我们所在的地方也有,气势流动,顺势而出,朝山坡方向涌去……

    “老大爷,刚才你怎么知道要打雷?”老常女儿问了一个大家都想知道的问题。

    “那山坡叫雷打岩,老一辈人有个俗话,‘天雷响,斩龙王!’。这地方邪门的很,听说是当年禹王斩蛟龙后留下的阵法。附近的人都知道,只要天上有雷声,那几块石头指定要遭雷劈。我们下雨天气根本不敢从这里走。以前盘云峰大德寺有几个和尚曾在这里作法,想把阵法破掉,结果全部被劈死了。去年还有游客不信邪,大雨天留在雷打岩附近宿营,结果也被劈死两个。”

    禹王石、祝融骨、雷打岩……几个小时功夫,我接连听到三种称呼。每一种称呼,似乎都诉说着那几块石头的不同寻常。

    最后老汉又故作神秘的说道:“我奉劝你们一句,别再往那里去了,那地方邪门的很。弄不好今天晚上会有阴兵过路,风景区怕吓着游客,不让说。”

    伴随着这老爷子神神叨叨的话语,天上突然响起炸雷声,刺目的闪电从头顶划过,落入山坡当中。几个正听得聚精会神的同学吓了一跳,其中一个胆小的女同学尖叫连连,双手死死掐住旁边男同学的手臂。

    “别怕,别怕,没事,有我在。”郑少阳的安慰声音响起。

    靠……这两人什么时间勾搭上的?此刻我才注意到,刚才那声尖叫是马丽发出的。

    接触到我的目光,郑少阳得意的眨巴眨巴眼睛。

    常老师也注意到两人的小动作,冷哼了一声却没再说什么。我们已经毕业,现在不属于他的管辖范围了,他也不想多事。

    “什么阴兵,哪有鬼呀,大爷,你这是迷信。”老常女儿开口反驳道。

    “信不信随你们……”老汉看样子对这事儿挺忌讳,不再开口多说。

    夏天的暴雨来得快去得急,短短半个小时工夫,天空又开始放晴,山间景致再次变得清晰起来。

    “哇,空气好清新呀”不少同学也感觉到山间异常,口中发出啧啧称赞声。

    老汉的叮嘱并没有吓退我们,一群同学简单商议后,仍然决定穿过朝阳坡,向古淮源进发。

    虽然刚下过雨,但是山道上石块众多,走路倒不显得泥泞。

    重新踏入这片山坡,我尚未放出神识,就敏锐感应到周围气息异常活跃。自己的心神本能受到牵引,一步步朝禹王石下走去。

    不好……金蛟剪疯狂震动,我急退两步,脑袋终于清醒过来。

    看我陡然后退,身旁郑少阳也被惊倒,随即开口叫道:“昊哥,你今天怎么了,一惊一乍的。”

    “没事,”我再次摇头,转身朝半山坡爬去,不敢靠近那几块黑色大石。恰好这个时候老常吩咐大家自由活动,因此我的行为并没有引起大家注意。

    站在半山腰,我仍然感觉到远处的气息流转,似乎一个不小心,心神就会被影响。

    无奈,我只能朝更远处攀登,最后站在山顶远眺。

    登上山顶,我愈发感觉朝阳坡的不同凡响。这里离淮河源头不远,百峰汇聚,万流归宗,华夏南北地气恰好在此聚集孕化,形成一股磅礴阴森的气息。

    古人称淮水为华夏的风水河,恐怕正是因为如此。中学《地理》将秦岭—淮河作为南北分界线,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我想到地理课本上的描述,我心中有些恍然:科学与传统风水,似乎在现实面前发生了碰撞。

    不过按道理来说,这里属于极阴至寒之地,应该阴冷无比才对。

    可是刚才在山谷中,我却感觉到那里气息非常温和,就好像海蟾宫所在的山谷。

    想到海蟾宫,我猛然发现两个地方有太多的相似之处,都被人为的改变。

    阴气、阳煞……一阴,一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万物抱阴附阳,冲气为和。老子的‘气’有阳气;阴气。,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原来是人为调和了这里的地气,那七块祝融骨正是关键。

    不见格局,不见阵势,寥寥几块石头,就能将地气彻底镇下。阴煞地气日益汇聚,一旦阳煞处于弱势,就会引来天雷轰击,朝石头内汇入能量,从而达到新的阴阳平衡。

    想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布置此处的人。在这片极阴之地打下七块祝融骨,不但没有损害一丝地气,反而借天地之力,因势利导,营造出一个阴阳交泰万物生的和谐之局。

    那祝融骨肯定不是凡品……可以引来天雷,会不会是法宝?

    这地方天地元气和灵气远比外边浓郁,我既然能够发现异常,相信其他修道者也可以。如果有人打祝融骨的主意,把它们偷走,那磅礴阴森的地气岂不是要泄出来,整个太白山估计遭殃了……

    这个念头刚冒出,我猛一拍脑袋,自己真是修道修糊涂了。这地方表面看起来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可实际上阴阳平衡就是最好的防护。任何修道者只要想打祝融骨的主意,一旦破坏平衡,必然遭来反击。

    我先前仅仅是往石头内注入元气,结果就遭到反噬,进而引来雷击。刚才老汉说的几个和尚做法,估计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被雷劈死。

    这地方格局不知道比海蟾宫高出几番,绝对是修道高人布置的,难不成真是大禹治水留下的洪荒遗址。

    自己能够想通其中的玄妙,这算不算修道有所得了?我心中很有些得意,可惜身边却无人可以分享。至于郑少阳……这货现在正和马丽打得火热,哪有功夫听我闲侃。

    再说即使给他讲,估计也是对牛弹琴。

    嗯……修道者!正胡思乱想着,突然感觉远处有神识扫过来。

    我心神一凝,神识完全收回。

    只见不远处山坡上站着一名身穿唐装的老者,目光在我身上略停,又朝山坡下看去。

    看那样子,此人显然也发现了朝阳坡的异状。

    趁对方注意力转移,我悄然扭头打量唐装老者。对方浑身被赤色光芒笼罩,境界比玄明道人略显不如。

    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为我?为祝融石?

    今天是怎么回事儿,总疑神疑鬼。宣传册中说的很清楚,太白山中道观寺庙多达二十余处,有一两个修道者应该很正常,我又何必多疑。

    可是我很快发现自己错的离谱……结束自由活动后,众人在导游带领下朝前走出三四里地。

    一路上我又感觉到几个玄门人士的气息,其中有僧有道。这些人修为并不高,大多被赤光笼罩,只有一人身上附着有淡淡的橙色气流。

    自从修道以来,我还是第一次碰到这么多同道。

    他们来太白山干什么……咦,玄明道人和他徒弟!

    这老道士也来了?

第四十八章 该死的末法时代

    这么多修道者来太白山干什么……开代表大会,搞选举?

    看玄明道人和徒弟在前方不远处慢行,我心中一喜,当即竖起耳朵,偷听他们二人在谈论些什么。

    上次引动掌心雷击杀刀疤脸时我已经发现,只要自己不放开神识,其他修道者就感应不到我的窥视。

    “师傅,你说这次三阳道人老前辈能成功吗?”年轻道士轻声问道。

    “哎,天道无常,”只听到玄明道长一声长长的叹息,“三阳道兄境界远超过我,二十年前已经达到通六窍之境。放眼华夏玄门,称之为修道第一人也不为过。可惜这二十年来,三阳道兄一直在此境地徘徊,迟迟不能将阴火、阳火合一,无法祭练出心火。

    心火不通,大道不成。三阳道兄如今大限将至,只能拼力一搏了,希望能够一举进入炼心火境界。如今他传书让我们来观礼,就是希望以自身试道,给这些玄门中人一些启示。不过三阳道兄这次怕是做错了……”

    玄明道人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乎微不可闻。如果不是我听力超常,最后几句话根本听不清。

    三阳道兄??听到这个名字,我脑海不由自主浮现出一个满头白发的老道。

    记得当初班里同学被鬼物附身请郭神婆医治,郭神婆看到我那张充满元气的符箓大为惊讶,曾问是从哪里弄来的,我推说是东大寺的老道士所画。

    貌似郭神婆说此人道号就是三阳……会不会是同一人?另外,为什么说三阳道人做错了?

    炼心火境界,应该和《道藏》中所说的燃心火意思相同吧。

    “错了??三阳老前辈这么做是为我们玄门,师傅怎么说他做错了?”正好,年轻道士将疑惑问出。

    “自元以降,天道已经变的捉摸不定,天地间元气日渐稀薄,不能再为修道者所用。所以我们平时修道,只能纳万物灵气入体。可是到燃心火这关,必须引天地元气淬炼自身,才能将阴火阳火合二为一。偏偏现在天地元气无法为修道者所用,玄门很多前辈试图强行纳天地元气入体,结果只落得个爆体而亡的下场。”

    天地元气无法为修道者所用,怎么可能?我明明可以的……难怪先前只从那些修道者身上感应到灵气的存在,他们真的无法引天地元气入体?

    现在我的心情可以用张学友的一首歌来形容,“你越说越离谱,我越听越糊涂。你好毒,你好毒,你好毒,呜呜呜……”

    苍天啊,大地啊,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玄明道人一番话让我听得云里雾里,心中疑问越积越多。

    接下来又听他说道:“自本朝太祖革鼎纳新以来,社会世俗变化一日千里。原本以为天道会再次明朗,哪知道大道无常,不可捉摸,如今连万物灵气也开始消失。几十年间,只有三阳道兄一人进入通六窍顶峰。他这次成功则罢……如果失败,对我玄门中人绝对是很大打击。一些道心不稳的人肯定会生出心魔,恐怕再没有向道之心了。玄门日衰,哎……末法时代,天道何在,仙道无凭呀!”

    我的心中一震,仙道无凭,又听到这句话了。

    当初赵老爷子告诉我时,我只当是善意的谎言,没曾想从玄明道人口中也吐出这样的话。

    他可是修道者呀,难道……仙道真的无凭!?

    如果有凭,为什么几百年来,再没有听说那个修道者成仙成神?

    玄明道人怕他人生出心魔,可我却从话中听出,他的道心也已经动摇了,只是自己没有觉察到而已。

    目送玄明道长领着徒弟渐渐远去,我站在原地不动,心中久久无法平静。

    “昊哥你又发什么愣呢,快走呀,马上到古淮源了。”身后郑少阳见我发呆,对着肩膀拍了一下。

    好疼…这小子,一路上拍我四五回了。

    我有心脱离队伍跟上去,却知道常老师不会同意。毕竟这旅游团是他鼓捣出来的,万一学生出什么问题,责任大着呢。

    算了,现在想也白想,还是看看古淮源再说。

    朝前行出半里路,山溪水流越来越小,只见前方山崖下立有一块石碑,上书“古淮源”几个大字。

    “这……这就是古淮源,太坑爹了吧?”郑少阳这货管不住嘴巴,缺德话直喷而出。

    “就是,导游,你是不是领错地方。”跟着又有人接口。

    “对呀,这要是淮源,那我们村的小水沟就成三江源了……”尽兴而来,入目却是一条小水沟,不说同学们,连我也相当失望。

    这地方的确能感觉到淡淡的灵气,可比起迷魂谷中那眼灵泉强不了多少。实在配不上华夏风水河的称呼。如果不是先前朝阳坡那里存在古怪,我甚至认为连太白山这个洞天福地的称呼也徒有虚名。

    刚才玄明道人说近几十年来灵气消退……淮源也是如此原因吗?

    “同学们,同学们,这里的确是古淮源,上边的大字很清楚……”老常女儿显然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面,满脸通红的辩解道。

    没有想到一趟旅游会惹出满脑子疑问,这些问题想不清楚,恐怕我又要惑道了。

    直到坐上汽车返程,我仍然在想问题。大道之路会像古淮源一样吗,让人尽兴而来,到了跟前却失望之极。

    无意扭头透过车窗看向远处,发现群山已经被沉沉暮霭笼罩,一如我心中那团团迷雾。

    应该留下来,留在这里看看,或许三阳道人会给我一个答案,给所有的修道者一个答案!

    再一次,作为修道者的我,内心深处有种说不出的孤寂迷茫……

    尽管车上坐满同学,他们彼此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所拍摄的照片。我感觉与这种环境格格不入,似乎上边只有我一人。

    晚上到家……吃过饭,应付过父母的询问,我早早进屋睡觉。

    阴神飘然而出,越过县城上空,融入夜色而去。

    这速度,甚至比甲马符箓快上许多。在半空中没有障碍阻隔,我自然一路直行。

    急速掠过一方方农田,虽未用神识延伸而上去感知,却也能察觉到地下各种混杂的气息,齐齐涌向夜空,让“我”不由一停。

    这里是淮河流出群山的地方,水流颇为浩大。那股刺鼻欲呕的味道,正是河中散发而出的。

    到底怎么回事,我不禁落下地面。

    在夜色中,我清楚看到河中间无数鱼虾翻着肚皮,撒发着腥臭的怪味流向下游。用神识略微感应,附近河中几乎没有活物存在。

    有的……只是鱼臭、农药、化工等刺鼻的气味。

    淮河怎么了?我想起市电视台的新闻中曾经报道过,上游新建有农药厂、化工厂、采石场、沙场……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拉稀生癌。”这就是华夏风水河的命运吗,灵气丧失,日薄西山。是人改变了这里的环境…人道变化…该死的末法时代!

    我好像隐隐找到仙道无凭的原因……玄明道人的话不无道理。

第四十九章 活着是一种修行

    月光下群山飞速朝身后撤退,路过朝阳坡时,我特意选择避开,绕了一段距离,朝丹霞峰飞去。

    玄明道长说的很明白,今晚观礼大会在丹霞峰进行。

    丹霞峰是太白山脉的主峰,顶有一琼台,台形似马鞍,几十丈方圆。后倚百丈崖,前对双阙,下临深潭,三面绝壁,孤峰卓立。

    等我赶到的时候,发现那里早聚集了上百名修道者。有身穿道袍的修士,也有光头和尚、美艳女子、西装革履的男子……总之穿什么的都有。

    这么多玄门人士聚在一起,境界在我之上的不少,万一被人发现当成鬼物除掉了可不好。我根本不敢靠近,让自己阴神停在百米外的虚空中,静静等待观礼大会开始。

    并没有等太长时间,三阳道人很快出现在台上。

    果然是他……满头白发,一脸沧桑,背部略显佝偻。这幅模样,猛看上去就好像一个行将就木的平常老人。不过他的双眼却异常深邃,闪烁着睿智的光泽。

    我神识刚掠过他身上,三阳道人就好像发现了,扭头朝虚空中瞥一眼,随即又转过头,朗声冲着众人道:“感谢给各位道兄前来观礼……上古玄门中人俯察天地山川草木,仰观星辰日月,每每有所得所悟,最后乘大道而去。

    自元以降,华夏大地屡经浩劫,玄门日渐凋零。如今虽有丹道经文,也有符咒朱砂,可惜天道飘渺,我们玄门中人只在门外徘徊,始终无法窥视大道门径。期间无数前辈以身试之,却只落得个身陨的下场……三阳不才,希望追随各位前辈足迹,以身试道,以其能窥觊天心,给各位一点启示……”

    老道士讲过大段大段悲怆的话,随即领着门下弟子跪拜祖师。

    一切准备完毕,他才满脸决然踏到天台中间盘膝坐下。

    那表情……不像是要参悟大道,倒像是赶着送死!

    再看远处其他修道者,脸上有困惑、有不安、有沮丧……唯独没有坚定的目光。

    原来他们和我一样,也在惑道,也对这天道失去了信心。

    随着三阳道人的手诀变幻,我发现他周身猛地迸发出玄黄光芒,尤其是六窍所在之处,光芒更是丝丝喷射。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我感觉在三阳道人修炼时,周围虚空中有股莫名的气息开始骚动,头顶漆黑的天际也微微震动了一下。

    玄黄光芒在三阳道人身上不断喷发,渐渐将整个身体都笼罩在里边。阴火、阳火闪现而出,在他周身飞速旋转,慢慢靠近汇集融合,好像一个流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