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都市种子王-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些工作环境恶劣,比如矿区作业,大量粉尘伤害工人呼吸道和肺部,极容易产生尘肺矽肺这样恐怖的疾病,如果他们都戴着呼吸泡泡施工,就能更大程度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
  王明开心地摸了摸光秃秃的脑门,听到孙女的事例,不断点头,说道:“没错,我家小心儿就是聪敏,哈哈哈!”
  “爸,你这么一说,那这呼吸泡泡的用途那可广泛了去了。”王一海脑子里闪过许多环境恶劣的工种,如果装备这种气泡,相当于工人能够避开粉尘,缺氧等一系列恶劣环境,让他们最重要的呼吸系统,处于优质的空气中。
  “嗯,我马上打电话给小岳,把这几十个呼吸泡泡给他,让他组织进行实验,看看在各种环境下,气泡内的空气能不能维持普通环境的水平。”王明就算闲居在家,也改不了老学究的性子,嘴里嘀咕着,一边准备拿手机打电话。他口中的小岳,是他的得意门生,目前是京城大学地质学院院长。
  两人师生关系甚笃。
  王一海一听王明的决定,心里有些着急。他一屁股坐在小客厅的弹簧老沙发上,不乐意地说道:“不是啊,这是我买给你们老的,就指着你们能出去走走,舒心舒心,怎么就全给出去了。这呼吸泡泡很难买到!”
  “怎么?不行呀!”电话正在接通,王明一横眼,止住王一海的抱怨,鼻子一哼,说道,“我高兴,我乐意!”
  “爸,这是我买的!”王一海倒是闹气小孩脾气,气得直跺脚。
  “不差你这钱!我退休金从微信发红包给你。”
  旁人无语地看着这俩父子几乎一模一样的表情。
  电话接通,一个明朗的男声,从手机传出声音。
  王一海只能憋着气,抓起桌上的一个苹果,皮也不洗,卡兹卡兹的啃起来。
  老爷子红光满面和他学生岳明臣交流完毕,对方准备立刻出发,到这里取走呼吸泡泡,马上开始研究实验。
  王明老爷子顺便请他一起吃午饭。
  挂掉电话,老爷子心情很好,看到王一海窝在一边生闷气的样子,心里有些愧疚,刚想说些什么,突然被王心一声大喊打断。
  “哇!爷爷,爸爸,我想到了!”
  “这个呼吸泡泡太有意思了!我们学校消防安全知识介绍,在火灾中丧生的人们,很多人并非被火烧死,而是在浓重的烟雾下,缺氧呛死,如果每一个人随身携带呼吸泡泡,是不是生命安全就更多一份保证呢?”
  “还有还有,消防员叔叔们,如果装备这个呼吸泡泡,就会更安全吧!”
  “对了,在高原地区,是不是也能用呼吸泡泡抵御高原反应呢!”
  王心完全处在思路爆发阶段,她兴奋地在狭窄的客厅里,走来走去,甚至掏出背包里的小本子,把灵感记录下来。
  “哈哈,我决定了,这个学期的综合实践论文就写这个了!哈哈,一定会前无古人,惊艳全校!题目就叫做《论呼吸泡泡的综合利用》。老爸爷爷,我去查资料了!”
  王一海父子俩被这小姑娘突然爆发的状态,弄得面面相觑,一愣一愣。


第五百六十一章 掉进吃货坑的江老师
  于静身在清河市,但在京城市的爱人,帮她完成了呼吸泡泡从接收,到发货的工作。
  购买者收到呼吸泡泡,大约在一周之后。
  许多人拿到装气泡的塑料小盒子,第一个动作是打开,按照于静文章中所描述的那样,往脸上一拍。
  “噗!”
  在社交网络上,京城市的市民中,头戴呼吸泡泡形象的照片,数量越来越多。在令人提心吊胆的雾霾天,引起大量自媒体,网络媒体,甚至是大型网站的关注。
  其实,人的感知在一种环境下待久了,很容易产生钝感。
  就像雾霾天,若是习惯自然,和森林野地似乎没有什么不同。
  但真正的影响,往往正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变化,有人老来康健,有人疾病缠身。
  比起自己的感知,现代人显然更相信实验室的数据。
  在偌大的京城市,想要进行一份普通的空气质量检测,并非难事。稍有关系渠道,就能获得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单。
  真实,不带一丝掺假的数据,展现在他们面前。
  还有什么比这份数据更能激起空气污染阴霾下人群的热情呢?
  于静公众号在很短的时间内,接收到大量呼吸泡泡求购信息。
  同时,还有大量自媒体要求转发并联系团购的后台提示。
  呼吸泡泡带来的影响,让身处清河,对这座城市越来越感兴趣的于静,不得不动身回到京城市。
  坐在驶离清河市的动车上,于静专注地写着一篇新的文章。
  就算呼吸泡泡团购火爆,但她本质上依然是一个依靠文字为生的记者。
  她在清河市积累了大量的题材,准备撰写成文。
  第一天,她体验了植物健身房的魔力。
  第二天,她访谈了数位使用植物母婴室的哺乳妈妈。
  第三天,她发现坊巷穿流城市中的内河,清冽如山溪,完全不似城市河道,河面有形似水葫芦的喷泉植物。
  第四天,她发现清河市一个小区里,有一个特别的社区小菜市场,是单元房的种植户,互相交易自己家庭产出的场所。
  第五天,她闻名探访清河市第一中心小学,被学校屋顶的花果园陶醉。
  ……
  此行太过丰富,这个曾经只是一个普通名词的南方城市,在于静心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她已决定,等处理完京城的事情后,还要再次来清河市,带上她家的宝贝,以及此时正在京城市焦头烂额的好队友。
  ——
  ——
  王心离开爷爷家时,一门心思扑在研究呼吸泡泡的综合利用上。
  她开始努力查阅资料。
  等她资料越查越多,她非常难过的发现,原来社会上,有那么多工种的从业者,处在极其糟糕恶劣的环境中。
  比如,她以前不知道的船舱气焊工,需要在船舱内进行气焊,气割工作,工作环境烟雾大,产生大量铅蒸汽,经常接触到氧化锌,氧化铅这样有毒物质。
  还有矿灯充电工,在网络上的资料说,他们“要对矿灯加酸充电,拆、装修矿灯,经清洗后,需用胶、甲苯、聚乙氰酸酯胶调合浆糊封口,充酸充电过程中接触硫酸、铅等有害物质。”
  生活在父母保护下的王心,想到这些透支身体和生命的工种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也许是宽厚的父亲,也许是温柔的丈夫,也许是孝顺的儿子,但他们都不得不迫于生活,为了养家糊口,在简单的防护下,进行严重损害健康的工作。
  王心刚刚年满十六岁,这个年龄孩子的内心,既柔软又充满责任感。她躲在自己的房间里,擦去脸颊上的泪水。她微微抽着气,看着镜子里头顶泡泡的自己,觉得这个气泡特别多余。
  那种比雾霾可怕十倍的环境中工作的人们,才更需要这个呼吸气泡吧!
  王心揉了揉紧绷的面孔,甩了甩脑袋,从书架上找出上周老师发给他们的综合实践研究课题定题表格。
  ——
  ——
  呼吸泡泡的影响持续在京城市发酵。
  比起信息敏感的首都,生活在节奏缓慢的清河市,林曾刚刚把江画的农场的活计,转交给原本在他苗圃帮工的阿姨。
  通过好友赵果德介绍的阿姨,性格敦厚老实,为人勤勉,林曾苗圃的种植工作渐渐停止后,没将她们解雇。其中一个阿姨,到异度公司办公室,清理卫生。
  另外一个阿姨,则临时被林曾调来,负责江画农场的工作。
  林曾的农场田园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
  他发现,田园美好,但却留不住他的注意力。他给鸡鸭鹅撒玉米,冷不丁想起昨夜研究的植物空间构建细节,顿时忘我直奔育种空间,把一群“咕咕”“喔喔”“嘎嘎”乱叫的牲畜丢在空地上。
  如果不是江画农场上,有足够多的蜜灵香薰衣草,让这群鸡鸭鹅有花草觅食,林曾这种喂养法,不用几天,它们身上的肉都要掉了。
  把农场的工作,交给阿姨后,林曾才觉得松了一口气。
  经历此时,他非常肯定,除非雇佣人打理,否则以他目前的状态,真不适合像江画那样,自己经营农庄,亲力亲为,还是研究各种植物资料比较有趣。
  而江画离开清河市的这段时间,她和林曾之间的交流,也很有趣。
  “晚上有什么活动吗?”——惦记女朋友的林曾。
  “学校美术组组织活动,一起吃烤肉,是来自北疆的大烤肉,超级美味。”——星星眼的江画。
  ……
  “今天怎么都没消息。”——一个晚上没收到消息的林曾。
  “额,今天一个老师邀请我们去她家包饺子,我吃了一百多个白菜猪肉饺子,真是太好吃了,北方饺子和南方还是不一样的,有点撑了。”——打着饱嗝的江画。”
  ……
  “朋友圈里又是食物,你又那儿吃了?”——黑线的林曾。
  “噗哈哈,我在小吃街,都是学校地道的京城市老师带我一路吃街,我今天才知道油炸活蝎子串这么美味,哈哈哈,我现在忙着吃东西,等会儿说。”——发送一个蝎子舞足小视频的江画。
  ……
  “这学校的老师那么热情?”——觉得女朋友掉进吃货坑的林曾。
  “额,大部分老师,都是感谢送给他们的呼吸泡泡。”——很有自知之明却抵挡不了食物诱惑的江老师。


第五百六十二章 花样百出的小气泡(两章合一)
  虽然江画很豪爽的承诺,等林曾下次去京城市时,她就熟门熟路带他吃遍首都地道美食,可是默默一个人待在清河市的林曾,觉得内心中掩盖不住的……
  咳咳,算了,再哀怨一点,他就成望妇石了。
  他将江画农场的工作,转交给阿姨之后,就开始收拾行囊,离开预定机票,离开阴雨延绵的清河市,踏上回乡之路。
  林曾并非清河市本地人。他的家乡,来自秦川省皆阳市兴源县丁民镇。
  皆阳市位于八百秦川腹地,是华国秦汉文化的发祥地。秦朝定都,渭水穿南,山水俱阳。兴源县位于皆阳市西部,而林曾父母长眠之地,林氏祖坟所在的丁民镇,位于兴源县山原地区,经济并不发达。
  林曾从清河市搭乘飞机,前往皆阳市,然后搭乘客运车回乡扫墓。
  清明时节,也是他一年之中,唯一一次归乡之旅。
  除了此刻,此地无他留恋之处。
  ——
  ——
  一项特别的实验,正在京城大学中进行。
  这项实验,并没有多么高深的科技仪器配合,从事实验的人员,是许多特殊行业的底层工人,而进行实验的研究者,是京城大学地质研究学院的一些研究者。
  这个组合,在正儿八经地研究者来说,看起来非常怪异。
  但是,实验的负责人岳明臣却非常认真。其中原因,不仅仅是他老师的托付,更重要的是这个实验本身具有的跨时代意义。
  陈铭是一名电焊工人,手持电焊器,他的周围火光飞溅,他脸上防护工具,仅仅是一个普通遮挡面具,在他的五米范围之内,充斥着一股刺鼻的味道。
  他从事这个工作,是来自朋友介绍,薪酬不错,但他也知道,长期从事这项工作,对身体有挺大影响,近期他身体明显消瘦,晚上时常咳嗽。
  他自己还查过资料,焊条药皮含锰、莹石,焊丝含铬、镍、铅等成分,工作环境产生的烟尘含有氟化物、镍、锰等有毒物质,很容易出现职业性慢性锰中毒。
  但是家中需要他这份收入来源。
  这一天,厂子里的领导,突然带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找到他,让他配合一项实验。
  内容很简单,往脑袋上拍个透明罩子,他今天能多拿两百块。
  两百块相当于他每天收入快一半了,干嘛不应。
  陈铭爽快一口答应,粗糙的大手,接过那位斯文年轻人手中一个透明的小圆颗粒,往自己脑门一拍。
  他的耳朵旁,响起一声“噗”。
  “啊!”身边的工友老赵正放下电焊器,看到他的模样,一声惊呼,指着他的脑袋,眼睛瞪得老大。
  “咋滴咧?”陈铭挠了挠头,往玻璃窗探了探脑袋,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脑门上,多了一个古怪的圆泡泡,“啊哟咧,这是啥滴?哈哈,好好笑。”
  “老陈,你赶紧开工吧!”厂子里的领导刘主任,看到陈铭头上的透明罩子,也是愣住,不过想到这位从京城大学来此调研实验的研究员,正在等待实验反馈,赶紧催促陈铭。
  “行嘞!”陈铭也不废话,戴上防护面罩,拿起电焊器,开始开工工作。
  戴上防护面罩的时候,他还想头顶上这么一个大气球,能不能把头塞进面罩里。
  不过,他的担心并不必要。
  防护面罩轻而易举戴上。唯一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之前面罩一戴,呼吸沉闷,憋气的很,可是今天竟然一点憋气感也没有,呼吸自如,好像以前小时候帮家里赶牛时,累了躺在野地里,野草挠着鼻尖时那股味道。
  二话不说,陈铭开始工作。
  电光四射,焊接金属时,特殊的刺鼻味道,很快散发出来。工厂刘主任想拉着那名实验员,往远处站。那名实验员摆了摆手,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记录本,拿出黑色签字笔,开始填写一份表格。
  大约三分钟之后,陈铭停下手中的焊接工作,他解下头盔,露出一张特别亢奋的面孔。
  “哇咧呀,刘主任,这玩意儿太好用了!我这半天功夫,焊接时的味道,是一个也没闻到,比咱们乡下森林里空气还要好闻。”陈铭非常高兴地发现,这是他从事焊接工作以来,最舒坦的一次工作时间。
  那名实验记录员走到陈铭身边,开始询问他使用体验。
  陈铭一边回答,一边插话问道:“兄弟,这玩意贵吗?一个多少钱?在哪里买呢?”
  在他隔壁工作的老赵也走上来,问道:“老陈,你不是忽悠人吧?这个真那么管用?”
  “谁忽悠谁是大傻!”陈铭瞪起眼睛,指着自己的脑袋,“我打小农村里出来的,鼻子是我们村贼精,我觉得戴着这个玩意,鼻子都活了回来。”
  老赵从事焊接工作更久的时间,比年轻的陈铭,更知道封闭空间内的焊接工作,对人身体健康的伤害。
  一年,两年,三年……
  十几年以此糊口,到老之后,身子骨就是拖累了。
  “现在还没有量产,如果以后有量产,我可以给你发个消息。你先继续完成工作。然后中午我带你去做个身体检查。”记录完陈铭的话,实验员笑着说道。
  “行咧,谢谢你咧,大兄弟!”
  这一幕,发生在许多工作环境恶劣的工种中。
  在暗无天日的矿洞中,空气闷得发慌,两个头戴气泡的钻孔工人,喜形于色,完成工作之后,走到休息区,将自己的体验告诉一名实验记录员。
  “太好用了!俺在矿洞工作七八年了,就没呼吸过这么好的空气。”
  这个脾气沉稳的记录员,在探照灯的照耀下,认真地观察气泡表面的情况,然后认真在记录本上写下:
  经过两个小时的钻孔作业,工人身上粉尘厚,但呼吸泡泡表面光滑无尘,极为适合在粉尘飞扬的环境下工作。
  两粒呼吸泡泡,被空运到高原地区。
  高原空气稀薄,京城大学位于高原地区的地质科考队一名女队员,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高原反应。
  吴清月头痛欲裂,脑部昏昏沉沉,心慌气短,毫无食欲,心动过速,血压升高,不断呕吐。
  通常,普通人在高原低压低氧的环境下,会出现高原反应症状。但经过一定时间,就能适应。但吴清月即便间断吸氧,情况却越来越糟糕。
  她觉得自己快要失去意识的时候,额头处,被重重的拍了一下。
  “噗”
  耳侧一声模糊的声音。
  她发觉自己的意识,竟然逐渐清晰,不断想要呕吐的感觉,也慢慢消失,好像自己身处京城大学办公室一样,大脑也清醒起来。
  “吴老师!你醒了!”身边一个激动地声音响起,吴清月听出是她所带的研究生。
  “有效有效!岳院长托人带给我们做实验的呼吸泡泡效果非常好,吴老师脸色好看多了。”这是一名随队的京城大学女生,她看到吴清月越来越轻松的表情,高兴地眼眶都红了。
  “这是怎么回事?”吴清月莫名其妙的表情,在圆不隆冬的气泡里面,显得有些滑稽。
  身边的队员,将呼吸气泡的来龙去脉告诉吴清月。
  “对了,吴老师,岳院长说,要我们将呼吸泡泡使用记录完整记录下来。”
  “好,没问题,我会给她一份最为详尽的记录。”吴清月一口应下。
  不过,她没有继续留在科考队停留的高原。呼吸泡泡只能给她提供二十四小时的良好环境,依照她的身体状况,一旦离开呼吸泡泡的保护,高原反应会更为剧烈。所以,吴清月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