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走未来路-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鄙弃的家奴。杨新宁和刘良根的戏份有点儿类似,可他们不同的格局却能衍生不同结果。碰见杨新宁这样的权臣,绝多大数豪门都会默契顺势归降;而遇到刘良根这样的恶奴,世家地主都愿意主持正义惩戒恶奴,盖因为喝骂家仆恶奴欺主是地主阶层的政治正确,盖因为他们有能力惩戒刘良根这样的恶仆。
    第六世的钱发群,却又有所不同。
    钱发群不是臣也不是奴。
    钱发群与魏东生是相对平等的雇佣关系,魏东生是企业董事长,钱发群则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魏东生和钱发群等三名管事的冲突,也可视为管理层和董事会的矛盾。说到管理层和董事会的矛盾,它遍布绝大多数知名企业,管理层和董事会的博弈亦是商业运营重要一环。想想舆论怎样看待管理层收购,就该明白钱发群的底气何在。
    只要待遇下降前途晦暗,钱发群随时可以辞职。
    小魏家商行毕竟是魏东生的企业,而非钱发群的企业。
    钱发群辞职的后果,却由魏东生独自承担。如果钱发群说服其它两名管事一起辞职,且暗中使坏积压一批布匹,小魏家商行顷刻间面临倒闭危机。即使钱发群只能影响数名伙计,小魏家商行也将遭遇巨大危机,盖因为魏东生很难从当代人力资源市场及时找到可信又有能力的管事取代钱发群。钱发群的个人能力和在嘉兴府的人脉资源,都是他敢与魏东生博弈的底气。
    当然,钱发群也有顾虑。
    当世商业秩序特别重视信誉,重要岗位要么由东家亲自任命宗亲,要么由可信好友背书推荐,没有几人肯聘请陌生人。钱发群离开小魏家商行容易,想再找一份工作也不难,却别奢望高薪高管空缺遍地都是。这也是钱发群留在小魏家商行中饱私囊的核心原因,他的能力和他的信誉都无法随随便便取信其它商行的大东家。
    魏东生一句卖字,吓的钱发群眼圈发黑。
    魏东生真若把小魏家商行卖给其它商行,基层伙计或许能够留在商行继续做事,而钱发群这样的高管必将被新东家礼貌辞退。钱发群想到失业危机,脑袋不禁有些发懵:“这是想釜底抽薪,彻底断了我的营生啊。”
    一瞬间,钱发群脑海闪过种种使坏念头。
    譬如夜里放火烧尽布匹,既然你让我没薪俸拿,我就让商行烂在你手里。
    譬如把违禁品偷偷塞入布匹仓库,而后报官逮捕魏东生,既然你不让我好过,我就也不让你好过。
    等等。
    钱发群的反馈,在魏东生意料之中。
    魏东生微笑安慰钱发群:“钱老,我想把商行卖给你们。”
    钱发群楞了楞。
    魏东生简单解释说:“越卫两国的海商大商团,大抵都以官营为主,要么悬挂王室旗帜,要么由贵族垄断经营。而吴国的海商诞生于越吴战争冲突期间,王室积贫积弱没有威望,于是民营海商顺势而起。吴国海商之所以能够屡战屡胜,就是因为吴国海商为自己赚钱,他们更有冲劲;越卫海商为贵族赚钱,习惯性求稳拿死工资。”
    “吴国海商有优点也有弱点,与越卫两国的官营海商相比,吴国海商又小又弱,常常只能钻空子取利。为了应对越卫海商逐渐收紧的压迫,吴国海商不得不联合起来,数家商行合并为一家商会,数家商会合并为一家商团。”
    “股份联合商团业已诞生19年,近段时间我仔细查阅股份联合商行资料,非常非常有感触。就我魏家商行来说,也可勉强归类股份商行,因为父亲承诺分给钱老你3%利润,分给常老3%利润,分给邢老4%利润。但是,这样的利润分红承诺,最多命名为传统股份商行。为了紧追时代潮流,我准备把魏家商行彻彻底底改造成股份联合商行,把魏家商行股份正式售卖给你们,把魏家商行改造成大家的商行。”
    股份制改革,这是魏东生的折中策略。
    既然顾虑钱发群使坏,不如把部分股权卖给管理层和员工,把小魏家商行变成大家的商行。魏东生近段时间仔细调研小魏家商行底细,发现钱发群、常管事、邢管事等管理层还是蛮有能力的。只要他们能够摆正态度把小魏家商行当成自己的企业经营,即使魏东生股权压缩到30%,也能获取远超105银元的净利润。
    面对魏东生的股份改制提议,钱发群一时间不知所措。
    平心而论,钱发群才不想购置小魏家商行股权呢。小魏家商行之所以利润骤降,除了管理层中饱私囊等因素,同行商业竞争等困难才是主要原因。钱发群宁愿守到小魏家商行破产,也不愿意往没有希望的泥潭里大把丢银元。
    奈何,小魏家商行的员工不止钱发群一人。
    考虑小魏家商行艰难现状,魏东生放弃法抬高小魏家商行估值的一次性获利想法,反而站在员工立场精确评估小魏家商行资产,然后再慷慨砍到七点五成予以优惠。也即是说,如果员工觉得小魏家商行值1000银元,魏东生则以750银元优惠价格变卖股权。面对魏东生的让利善意,员工欢声如雷,常管事和邢管事也积极竞购股权。
    经过三月时间的利益博弈,小魏家商行顺利转型为股份制企业。
    其中,魏东生让出70%股份,从此仅仅持有30%股权;邢管事最看好小魏家商行潜力,借贷融资方式获得25%股权;常管事也相对看好小魏家商行潜力,借遍亲朋好友,竞购了15%股权;而资历最深的钱发群,却因为迟疑心思,仅仅走形式的购入5%股权。
    三名管事之外的员工,通过各种方式筹款,拍下了15%股权。
    为了间接监督小魏家商行的运营,魏东生又引进一名对布匹贸易忧心又羡慕的当地某杜姓小地主,转卖给他10%股权。
    如此,小魏家商行的大股东变更为:魏东生30%,邢管事25%,常管事15%,杜地主10%,钱发群5%。
    股权已经变更,商行再唤作小魏家商行未免有点儿名不副实。
    但是,尽管1582年时魏东生血脉后裔已经因为藩国分封快速繁殖到百余万人口规模,“宗室之后”仍有一定号召力,仿佛卖草鞋的刘备。往日,钱发群等三名管事小觑魏家的宗室血脉,谁也不会把落魄到平民阶层的魏家当成皇亲国戚。可如今,大家成了小魏家商行的股东,小魏家商行的利益就是大家的利益,管理层都不约而同想拿宗室之后做文章。
    邢管事倡议为魏东生名义父亲整理家谱,翔实可信地追踪哪名藩王、哪名皇帝。当然,劣品明日环为魏东生安排的身份的的确确是宗室之后,只要想追踪肯定能够追踪到。可就像乐浪国公的后裔朱家浜朱氏,这越来越疏远的血脉联系,最多只有一定儿噱头价值。
    企业运营,却需要这样的噱头。
    邢管事在股东会议上强烈建议保留魏家名号,只添一字,改为魏五家商行。魏五家的五,既象征魏五家商行有五名大股东,也可以引导世人把五读成吴,把魏五家商行误会成魏氏在吴国的传承之一。
    近距离感受宗室之后称号的诞生,魏东生只觉得一切那么可笑。昔年妥协王朝血脉继承习惯而留下的血脉,而今竟成了一杆旗帜。第六世的魏东生甚至复制了草鞋刘备传说,任由股东们利用自己的血脉做文章。
    魏五家商行只是一件小事。
    但想到类似事情肯定不胜枚举,想到七大洲四大洋遍地都有魏姓破落户自豪宣传他是魏东生的后代,魏东生就有点儿不自在。
    一百余万血脉后裔,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话题回到刚刚更名的魏五家商行。
    第一次股东会议,邢管事合纵连横获得魏五家商行的主导权,并把股权最少的钱发群拉下马。钱发群脸皮铁青坚持到股东会议结束,他不满意邢管事的裁决,却奈何不得邢管事,盖因为邢管事同样是商行宿老,有着魏东生所没有的实际管理权。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钱发群没有认领5%股权,邢管事完全可以大刀阔斧辞退他。
    魏五家商行就此迈步邢管事主导时代。
    但站在魏东生的立场来说,股份改革绝不是万能良药。
    股份改制只能廉价变现一部分股权。等邢管事或其它股东坐稳了位置,完全有办法奸计逼迫魏东生把剩余30%股权低价卖给他,进而真正意义掌控魏五家商行。魏东生当然不会指望股份改制拯救一切,他只能希望邢管事常管事、杜地主、钱发群能够彼此互相扯后腿,延缓小魏家商行或者说魏五家商行的破产时间。
    第443 血脉等级制
    第443血脉等级制
    股份改制无法遏制贪婪人心。
    真正的解决办法,魏东生寄托在国子监举监制度。
    没有社会地位,就去获取社会地位,这是魏东生的惯性思维。就像在现实世界里老老实实读完高中读大学,魏东生第六世历练也尽量稳稳当当行事,既然有国子监可以快速改变社会地位,又何必死守着小魏家商行?
    股份改制,恰是为了争取监考时间。
    一如方承泰的鲤鱼跳龙门,魏东生只要能够考上吴国国子监,即使只剩下30%股权,也能重新把魏五家商行收为己有。
    接下来,魏东生没有和邢管事、钱发群浪费时间做蜗角之争,而是以变现股权得来的浮财购买教材、追踪吴国监考近况。就魏东生来说,吴国监考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其难点不在于正确回答试卷,而在于如何准确给出“错误答案”。以烟草圣药神话为例,包括《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在内的名医都认为烟草是一味良药,魏东生如果回答一句“吸烟有害健康”,考官肯定判错并认为魏东生没有基本的生活常识。
    也不必耻笑古人见识短。
    现实世界也有现实世界的局限。以万有引力本质为例,你可以回答说引力是四大基本力之一,也可以回答说引力是质量对时刻的弯曲。而若以更高层次俯视地球文明,在没有完善理论和详细实证情况下,贸然在考卷写上明日帝国认知水平的引力,阅卷老师必然百分之百判为错误。
    想借势国子监改变地位,就得妥协社会大环境。
    眨眼间,已是1583年。
    魏东生轻易而举考取国子监监生,惊碎一地眼镜。
    国子监考学难度,远超南塘监学。
    南塘监学每年招生三百五十余人,而国子监总计才有二百三十名学生,平均每年仅招收57。5名新生。再扣除荫监监生、贡监监生和其它藩国留学生的名额,每年有幸挤入国子监的举监监生最多17人左右。
    横向对比现实世界的华国高考制度,即统招前十五名考生才有希望考虑国子监。这则比喻其实有点儿不恰当,因为国子监监考没有应届生说法,18岁可以考,25岁也可以考,有希望迈入国子监门槛的前百名考生或者说前一千名考生,他们落榜之后往往狠心“复读”一年又一年继续考国子监。第一年的前一千名考生,第二年的前一千名考生,……直至第七年的前一千名考生,都在绞尽脑汁争夺每年度的17个举监名额。现实世界的每年省高考状元,都没有必胜把握赢得如此惨烈的竞争。
    吴国有嘉兴府、湖州府、杭州府、绍兴府、金华府、严州府、衢州府、处州府、台州府、温州府等十府及吴属天竺、吴属昆仑、吴属蓬莱等殖民地,常常一府之地都难诞生一名举监监生。
    国子监举监是如此难考。
    相应的回报,自然也异常丰厚。
    汇总吴国近十余年来的国子监毕业生职业发展,监生地位直追现实世界明清王朝时期的两榜进士,远超方承泰这样的南塘监学监生。
    中榜消息传到魏五家商行,顷刻间人人变脸。
    大家去年怎样捧方承泰,今年就十倍份量夸赞魏东生。无论邢管事,还是常管事、杜地主,亦或对魏东生隐约不满的钱发群,他们都挤出来笑容巴结魏东生。魏东生无须展现商业技能,也无须进行繁琐的人事斗争,邢管事、常管事、杜地主、钱发群等董事就自觉听命行事。甚至,四名董事还因为去年的廉价购置股权而道歉,委婉表示愿意原价退给魏东生或者补上折扣差价。
    就这样,有了国子监举监监生功名护驾,魏五家商行主导权瞬间回到魏东生手中。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代官僚势力强于资本势力。即使吴国的民营企业比例远超越卫两国,官僚势力也无处不在。小型民营商行合并大型商团过程中,主导权大抵渐渐转移到贵族高官手中,没有高官贵族庇护的企业,很难活久、活好。以魏五家商行为例,有魏东生这名国子监监生撑腰,商行就能从容扩大规模,侵吞那些没有底蕴的商行。
    谁能讨好贵族高官,谁就是商行的旗帜,这是吴国商业圈子的潜规则。
    有了国子监监生功名,魏东生完全可以逼迫邢管事、常管事、杜地主、钱发群等股东原价卖出股权,令魏五家商行再度成为魏东生的私有商行。
    然而,魏东生怎在乎区区一家商行。
    有了长生不老价值观念,皇帝、国王等王公贵族也就那回事儿而已,何况区区一家年度净利润百余银元的小商行。魏东生婉拒四名大股东的善意,宽慰他们继续持有股权,把魏五家商行当成大家的商行用心经营。
    魏东生仅仅提出一项小要求。
    首先,魏五家商行股权转化为更为具体的股票,准许包括基层员工在内的投资者自由交易;其次,魏东生垄断魏五家商行股票交易权力,即所有股东的股权交易必须通过魏东生的认证。简而言之,魏东生建立一家小型证券企业,间接令魏五家商行必须在魏东生这里“上市”。
    吴国刚刚诞生原始股份制企业,股票交易等金融机构尚处于蛮荒阶段,大大小小股票交易组织足足有数十家。为区区年利润百余银元的魏五家商行建立匹配的股票交易组织,该行为虽然有些奇怪,却不影响股东们的利益。于是,魏五家股票交易所就此成立,短期业务量为零。
    魏五家商行琐事就此了结。
    魏东生旋即赶赴杭州府,履行其实并没有实际意义的国子监四年学业。
    魏东生的国子监生活并不乐观。
    来到这所吴国最高学府,魏东生迟钝感受到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的尖锐矛盾。吴国国子监每年才招收十余名举监监生,最少在应试教育领域,每一名举监监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这些精英来到吴国国子监,陡然发现这所最高学府拼的是血统而非努力,国子监十分之九资源都倾斜给荫监监生和贡监监生。特别是那些梦想做官的举监监生,更被残酷现实一棍闷晕。
    以下限而论,举监监生社会地位可以比拟明清王朝的两榜进士;以上限而论,举监监生却不如两榜进士远矣。
    与现实世界的朱明王朝不同,吴国高官职位都被贵族或世族垄断。
    贵族指有爵之徒。吴国没有伯爵贵族,最高是子爵,其次是男爵、亭侯。然而即使最低档次的亭侯,他们也能拥有种种特权。贵族之下是世族或者说世家,世家即是那些有幸爬到高官的平民精英,若能世世代代都有子孙爬到知府,便能称作某某世家。世家之下是寒门,五代之内家里出过知府之官,三代之内家里出过知县之官,即谓之寒门。
    纯粹的农民之子、小商人之子、小市民之子,没有资格自称寒门。
    先有门第,门第破落了,才能称作寒门。
    连门第都没有,你算什么寒门?
    第六世魏东生的身份背景,就是连寒门都不是的纯正平民。在吴国国子监小圈子里,贵族高于世家,世家高于寒门,寒门高于平民,平民阶层出身的举监监生只能做贵族或世家的狗腿子。这种血脉歧视是全方位的,平民监生除非撞见奇遇,否则仕途最多止位于一府知府。汇总吴国高官的家世数据,除了少数奇才奇遇,绝大多数平民监生只能爬到一府知府。想越过知府门槛,必须让儿子孙子走荫监通道继续混国子监,最终量变引起质变方式晋位小世家。
    寻常平民看不到的鸿沟,如此清晰的呈现在国子监。
    俗话说,在绝对力量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笑话。饶是魏东生拥有六世经验,也难抵抗这些深入人心的血脉等级制度,他只能冷眼随波逐流。魏东生懒得屈节巴结一群其实并不高贵的贵族世家子弟,藏拙思维致力于完成国子监镀金之旅。
    不知不觉,已是1584年夏。
    国子监类似现实世界大学,也设置有寒暑假。
    魏东生厌倦国子监的寡廉鲜耻,惯例返回嘉兴府老家过暑假。除了半年一度的查账,魏东生临时启动股票交易,勒令持有魏五家商行股票的股东和股民,在他这里进行夏季股票交易。
    股份改制以来,邢管事和常管事主动整顿魏五家商行的种种不良现象,魏五家商行渐渐有兴盛迹象。刚刚过去的1583年,魏五家商行的净利润已经由1581年的105银元暴涨至207银元。尽管仍与魏东生名义父亲在时的年利润350银元有段距离,尽管207银元并非一笔值得兴奋的财富,魏五家商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