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走未来路-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哪怕顺塔王国业已制霸南洋,顺塔王国高层也没有信心完成反元大业。
与此同时,南洋唐人族群也没有收复中原的野心。以早期的权臣杨新宁为例,刚逃难来到爪哇岛那些年,他为长子取名杨北望,为次子取名杨复土,为长女取名杨念宋。又是北望,又是复土,又是念宋,杨新宁的心思可想而知。可滞留爪哇十余年之后,到了末女杨念安降生时,她的名字已经和家国情怀无关。早在那时,杨新宁已经不再朝思梦想反元复宋,而是和其它南宋遗民一样开始认命地追求安定生活。
作为南宋遗民,他们比南洋土著更熟悉中原诸省的地大物博和蒙元铁骑的噩梦,也比南洋土著更害怕蒙元的综合实力。与其冒着生命危险挑战蒙元赴南宋后尘,不如安心的在南洋做富家翁。
这样的保守想法,几乎是所有唐人族群的共同心声。
好在顺塔王国是专制的封建王朝,而魏东生又是率领顺塔王国百战百胜走向制霸南洋的堪比秦皇汉武的一代明君。无论南洋土著藩镇还是顺塔王国文臣武将,他们都不敢强硬地抗拒魏东生的北伐决议,魏东生说北望中原,顺塔王国就得向中原扩张。
当然,考虑南洋唐人对蒙元铁骑且恨且惧,魏东生须谨慎安排北伐。
1328年到1333年,顺塔王国开辟东亚商贸网络,拓土琉球建立前进基地。
1333年到1238年,魏东生倾斜资源把琉球营建成超大型军事基地。
1340年,魏东生命令太子监国爪哇岛,率领主力部队进驻琉球。
1341年,魏东生宣布废弃顺塔之名,建朔为夏。未几,魏东生遣兵攻取澎湖诸岛,袭占泉州,正式启动灭元战略。出乎魏东生意料,红巾军起义十年前的1341年,元兵的战斗力业已堕落的不成样子,夏兵几乎能够轻松地横行沿海诸省。直至蒙元四处调集援军,元兵才在长江之南挡住夏兵兵锋。
因为没有科技碾压优势,因为没有忠诚锁定优势,魏东生的作战策略非常谨慎。眼见前线渐有僵持之局趋势,魏东生立刻果断命令夏兵利用长江和大海构建防御体系,分出部分精力清洗已解放地区的潜在隐患。
考虑现行科技树没有工业基础,魏东生没有乱喊“打土豪,分田地”口号,仅仅以“反元”旗帜肃清已征服地区的土豪劣绅。魏东生先要求这些地主与蒙元划清界限,履行军垦田、子嗣参军等民族解放义务,彼若敢迟疑,立刻遣兵剿灭其家,没收其一切土地及浮财,移送南洋种植园做苦工;前期整顿之后,又是持之以恒的苛刻言论管制,谁敢说蒙元朝廷一句好话,立刻没收土地,流放南洋。
现实世界的明元革命,受蒙元王朝团结部分汉族精英国策影响,许多士绅都贪恋蒙元时期的地方特权,纷纷褒扬蒙元宽政,攻讦红巾军残暴。哪怕明王朝早期的许多高官勋贵,也因为与蒙元时期乡绅合流和军阀混战期间的矛盾,习惯抨击与朱元璋同样出身的红巾军将士,各种言论直接或间接地怀念蒙元王朝。
魏东生的肃清政策,摧毁了乡绅怀念蒙元思潮的经济基础。
大批因为蒙元国策发家的地主土豪,纷纷成了民族解放旗帜的牺牲品,敢说蒙元一句好话或者敌视魏夏政权自称元民,直系家属都将流放到南洋种植园做苦工,他们的土地财产也将成为魏东生施恩有功将士的奖励品。这些政策固然一定程度影响了北伐速度,却能保证民族解放地区的新兵与魏东生一条心,进而形成稳定的基地。
1344年,魏东生从容不迫地把前线推进到淮河防线。
1345年,魏东生沿江而上,攻取两湖。
1347年末,魏东生启动北伐,蒙元意料之外快速溃败,夏兵仅用三月时间就攻下了山东和河南两块肥肉。眼见一切形势大好,魏东生索性亲自进抵赵宋旧都汴梁,商讨一战攻取河北及元大都的细节安排。
至此,蒙元已经进入灭亡倒计时。
待预定中的夏兵8月14日正式挥师北进,魏夏就能取代现实世界的朱明王朝成为终结蒙元统治的新王朝。
岂料,意外陡然发生。
7月末旬,魏东生突然间腹痛,然后便带脓血。
在攻灭蒙元的紧急关头,魏东生竟突然得了痢疾。
更棘手的是医生救治无效,魏东生的病情越来越重,以致十余日后昏迷不醒。
1348年8月8日,魏东生死于痢疾,享年69岁。
待浑浑噩噩恢复意识,魏东生已经回到现实世界。
现实世界为2016年10月27日。魏东生在六百年前的异时空历练了51年,率领万人规模的顺塔王国南征北讨,不仅建立了制霸南洋的海洋霸权,还差点儿提前十余年推翻蒙元统治。异时空慷慨激昂的51年,对比现实世界风平浪静的51日,魏东生不禁感慨时间的玄妙。
想到51年慷慨激昂,魏东生忍不住有点儿遗憾。
合军北上元大都的关键时刻,魏东生突然间病逝,人生真是难料!
这样的事例,历史上有很多。
不知多少英雄豪杰,都壮志未酬身先死,遗憾错过胜利的黎明。
没了魏东生的魏夏王朝,将会是什么模样呢?
魏东生的突然去世,肯定严重影响北伐元大都战略,孩子们或许就此深陷争权夺利旋涡。夏元之战将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稍稍想想,魏东生就不敢报以乐观态度。
魏东生为了避免子嗣出现杨北望与杨复土竞争局面,他对皇位继承法有很多细致规定。北伐途中病逝该谁继承皇帝,如果第一继承者死亡,谁来做第二继承者、第三继承者,魏东生都早已公布天下。
可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谁敢保证那些文臣武将老老实实听命魏东生的遗命?
天子宁有种乎?
兵马强壮者为之耳!
就像朱棣不会尊重朱元璋的遗命,一旦到了关键时刻,谁会尊重已经死去的魏东生?
第420 开历史倒车
第420开历史倒车
就在魏东生遗憾之际,劣品明日环忽又带来惊喜:十世转生是持续性转生,第二世仍将在同一世界历练。也即是说,现实世界十八日准备期之后,魏东生将会于年再次降临异世界,亲眼见证他病逝之后的夏元革命演变。
可惜,劣品明日环也有新的限制:禁止魏东生利用第一世遗产投机取巧。
所谓第一世遗产,包括且不限于潜在人脉、隐形财产等资源。
简而言之,第一世积累的政治经济资源属于第一世历练,魏东生不能利用第一世成果投机取巧降低第二世历练难度。譬如,魏东生第一世在某地留下万两黄金宝藏,第二世偷偷取出来,瞬间变成大富豪。又譬如,魏东生第一世熟悉许多文臣武将的性格和宫廷私密,如果利用这些私密知识投其所好,肯定也能短时间内崛起。这些投机取巧都违背了十世转生这堂课程目的,魏东生必须严格自律约束。
第一世就是第一世,第二世就是第二世。
即使有着这样那样限制,同一世界持续历练也别有一番味道,最少魏东生可以第二视角欣赏第一世的所作所为。
18日准备期匆匆而过,第二世历练缓缓揭开序幕。
……
视角重回异世界。
1348年8月8日,魏汉生病死汴梁,北伐元大都战略决战随之化作泡影。
次月,魏东生长子魏安唐紧急赶至汴梁前线,在一群文臣武将拥护下登基称帝;再次月,魏东生第四子魏安昊在爪哇登基称帝,呵斥魏安唐悖逆魏汉生制定的继承者法案,号召天下之士共讨之。
话说,为了避免后嗣频繁兵戈相见,魏东生以祖训形式制定了严格的皇位继承法:有贤立贤,无贤立嫡。
魏东生和杨念安有四子五女,总共生育了九个孩子。继承者法案规定,第四子魏安昊以“贤”为由排序第一继承人,长子魏安唐则以“嫡长子”排序第二继承人,次子排序第三继承人,第三子排序第四继承人。如果魏安昊离世时,其以“贤”为由立的继承人或者说嫡长子已满二十四周岁,魏安昊的继承人将会越过魏安唐,获得魏东生遗产的第一继承人地位;如果魏安昊离世时,其继承人未满二十四周岁,则长子魏安唐越过魏安昊的继承人,成为魏东生遗产的第一继承人。
继承者法案考虑各种各样意外,条款设置的相当繁琐,此处没有必要细说。
简而言之,第四子魏安昊才是魏东生真正认可的继承人。
魏东生北伐中原时,命令魏安昊以太子监国南洋诸岛,其在南洋的统治相当稳固。然而,或许因为中原本土豪杰与南洋南宋遗民群体滋生了越来越多矛盾,前线文臣武将骇然无视魏东生制定的继承者法案,仿佛赵匡胤陈桥兵变般,拥立长子魏安唐为魏夏王朝第二任皇帝。于是,魏夏王朝顿时分裂为两大板块,以中原文臣武将为代表的大陆派宣布效忠魏安唐,以南洋文臣武将为代表的海洋派宣布效忠魏安昊,史称魏夏皇位继承战争。
1348年到1355年,大陆派节节胜利,甚至顺利拔除了魏东生当年耗费十余年精力打造的琉球前进军事基地。而魏夏王朝理论上的正统继承人魏安昊,只能龟缩南洋诸岛,凭借海洋天堑阻遏魏安昊的追剿。
期间,魏安唐于1350年逝世,其长子魏修文继任为魏夏王朝第三代皇帝。因为大陆派代表中原本土文臣武将的集体利益,魏安唐到魏修文的传承波澜不起,甚至因为魏修文性格暗弱,这些文臣武将往往能够更便利地行事。
1355年,皇位继承战争突然迎来转折点。
却是蒙元残余势力经过七年休养生息,骇然冲破了魏夏的黄河防线,河南与山东两省相继失陷。黄河防线大溃败之后,民间一片沸腾,纷纷指责魏安昊和魏修文叔侄罔顾先帝遗命,只顾得争权夺利。又因为魏安昊才是真正得到魏东生认可的合法继承人,魏修文和大陆派高官都面临沉重的舆论压力,成千上万基层士兵泛起厌战情绪,他们不愿意无视河南和山东的沦陷继续与魏安昊作战。
所幸,黄河防线失陷问题并未摧毁魏夏政权。
自魏东生逐鹿中原以来,中国灾害频繁多发,其中河南尤甚。大陆派和海洋派忙着皇位继承战争,宁肯把有限的物资投入攻取琉球之战,也不肯紧急救助河南山东的难民,是以两省早就隐患丛生。黄河防线失陷之后,蒙元自然也不肯挪用军资救灾,经济危机加军事危机导致河南山东两省瞬间遍地都是饥民盗贼,进而有效地迟滞了蒙元的进一步南侵。
然而,魏安昊何尝在乎黄河防线失陷呢?
就在中原或许再演神州陆沉的危难之刻,魏安昊毅然“亲者痛,仇者快”,率领精锐水军突袭沿海诸省。1357年,魏安昊更在宁波府挫败魏修文的反攻,实质统治了两广福建及浙江部分地区。
与此同时,魏修文却又犯下致命错误。
魏修文痛恨黄河防线失陷和宁波府惨败两大污点,并认为之所以雄霸泰半中国却奈何不得小小的魏安昊,全是因为文臣武将几乎军阀化,他们把皇位继承战争当作壮大机会,根本不愿意真心帮助魏修文彻底击败魏安昊。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为了凝聚各地军权,魏修文在近臣建议下决定加强中央集权,或直接或间接罢黜各地实权军阀。
面对魏修文专断独行的削藩国策,实权兵将几乎立刻改投魏安昊。
与魏修文的想当然地中央集权不同,魏安昊深知各地军阀已经在皇位继承战争中壮大,渐次攻灭各地军阀的难度简直比魏东生的驱逐鞑虏遗命还高。在没有力量剿灭各地军阀情况进行中央集权,魏安昊不但终生难以实现梦想,魏夏王朝也将快速崩塌离析。
魏安昊斟酌数月之后,毅然与众军阀会师杭州,签署著名的《尊王攘夷盟约》。
杭州尊王攘夷盟约规定:
第一条:高祖皇帝祖训神圣不可侵犯,所有爵位继承必须遵守继承者法案,撤除伪帝魏安唐、伪帝魏修文的僭号。
第二条:停止一切内战,齐心合力驱逐蒙元,实现高祖皇帝驱逐鞑虏遗命。
第三条:祖训神圣,爵位神圣,除非藩臣真正起兵叛乱,否则皇帝无权罢黜一切爵位。
……
等等。
杭州尊王攘夷盟约是无可置疑的历史大倒退,唐宋以来持续发展的中央集权大一统观念被魏安昊无情践踏,魏夏王朝顿时成了类似春秋战国的姬周王室或者说推恩令之前的刘汉王朝。
大一统退回到了分封制。
1358年,魏安昊胜利进军南直隶,废除魏安唐、魏修文父子的僭号,成为唯一的、真正的魏夏王朝第二代皇帝。实权兵将为了制约魏安昊,以尊王攘夷盟约为名不许魏安昊诛杀魏安唐一脉。魏安昊向实权兵将妥协之余,又害怕魏修文成为实权兵将反对他的标杆旗帜,索性把魏修文移封到现实世界的苏门答腊岛,取材“三佛齐王国”故名,封魏修文为“佛齐国王”。
随后,魏安昊又施展驱虎逐狼策略,释放出少数公爵诱饵,引诱实权兵将讨伐蒙元。
也许是劣品明日环的刻意干扰,也许是历史大势的回潮,魏东生看见许多现实世界的著名人物。
以明太祖朱重八为例,他骇然也成为魏夏王朝的实权将领之一,并团结了徐达、常遇春等乡党。魏安昊移封魏修文之后,朱重八高举尊王攘夷旗帜奉命北伐时,期间立下战功赫赫,并因为低调性格而被魏安昊引为异姓外援。1361年,朱重八攻灭高丽,晋爵为高丽国公。朱重八嫌弃高丽之名,想把高丽封国改称为朝鲜。魏安昊基于某些考虑,否决了朱重八的朝鲜之请,转而取材汉朝时期的乐浪郡故名,改高丽国公为乐浪国公。
又譬如明玉珍,他同样高举尊王攘夷旗帜,率军攻入四川。明玉珍得了四川,旋即把四川当作基业经营,期间非但不配合魏夏王朝的讨伐蒙元国策,反而和某些蒙元势力暗通款曲。魏安昊毫不犹豫把明玉珍视作典型,诱使其它实权兵将入川,打的明玉珍节节败退。明玉珍从此对朝廷恭敬有加,而魏安昊为遏制其它异姓封国,索性把云南封给明玉珍。明玉珍随即以姓为氏,号曰明国公。
又譬如陈友谅,魏安昊就是依赖他打服了明玉珍。虽然心不甘情不愿,魏安昊却也只好把四川封给貌似恭谨的陈友谅。陈友谅旋即以汉为氏,号曰汉国公。
又譬如毛贵,这名现实世界里赫赫有名的红巾军将领,同样高举尊王攘夷旗帜奉命北征,并顺利捣毁蒙元上都。魏安昊因地制宜把现实世界的内蒙地区分封给毛贵。毛贵言世世代代永不忘记高祖皇帝和魏安昊的恩典,遂以魏为氏,号曰魏国公。
又譬如李思齐,他在现实世界历史里效忠察罕帖木儿,本世界里也为蒙元效力抵抗魏夏兵锋。但是,李思齐最知时势,眼见魏夏王朝横扫天下格局已定,他立刻遣使降夏。魏安昊考虑甘肃已经是他鞭长莫及之地,即使遣兵攻灭了李思齐也得把甘肃等地分封给其它实权兵将,索性宽容接纳了李思齐。李思齐自称为李唐后裔,以唐为氏,号曰唐国公。
第421 儿子分封,孙子削藩
第421儿子分封,孙子削藩
乐浪国公朱重八、明国公明玉珍、汉国公陈友谅、魏国公毛贵、唐国公李思齐,此乃赫赫有名的魏夏王朝五大异姓国公。
为了遏制五大异姓国公,为了安抚规模较小的实权兵将,魏安昊复又被迫分封魏姓藩王拱卫京师。以现实世界地理而言:陕西为周国;山西为晋国;河北为赵国;辽宁为燕国;山东为鲁国;福建为卫国;广东、广西为越国;湖南、贵州为楚国。再加上明玉珍割据云南,陈友谅割据四川、重庆,李思齐割据甘肃、宁夏,毛贵割据内蒙古,朱重八割据朝鲜,中国顿时再现春秋战国乱局。
魏夏皇室仅实际统治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等地而已,综合实力或许连南宋都有所不如。
由于海路遥远,定都南直隶的魏夏王朝管理南洋诸岛的政治成本高到不可思议。魏安昊索性破罐子破摔,也把南洋分封了事,先把苏门答腊岛给了伪帝魏修文,国名为“佛齐”;而后把爪哇岛给了亲儿子,国名为“顺塔”。
一则为了遏制魏修文后裔威胁魏安昊直系后代,二则为了遏制南洋诞生类似魏安昊的新威胁,魏安昊又汇总马来半岛少数直辖领地,立一藩国“海星”;汇总加里曼丹岛沿海少数直辖领地,立一藩国“婆罗”;汇总菲律宾少数直辖领地,立一藩国“吕宋”。顺塔、佛齐、海星、婆罗、吕宋等南洋五藩国从此互相制约,谁别想凭借海洋地理威胁皇室。
异姓五国公,南洋五藩国,内地八亲藩,魏安昊把魏东生的帝国梦肢解的七零八落。
1366年,魏安昊逝世,嫡长子魏晟英继位,是为魏夏王朝第三代皇帝。
同年,魏东生再次降临异世界。
魏东生的第二世历练身份是他的重孙子。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儿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