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理解万岁。爸,你不用开车送我的,我骑车去学校也就十分钟。”
  “今天是你人生中的新起点,我必须亲自送你去参加数联竞赛,没办法,这就是父爱。”
  “老爸,我的意思是,你开车比我骑车都慢,这个路口堵10分钟了,红灯等了七轮没过去……要迟到了!”
  终于,沈志山开车通过了最堵的路口,沈奇在南港二中门口下车。
  校门口停着一辆大巴,数竞队队长孟天强在车下焦急的张望。
  孟天强发现了沈奇,他招手大喊:“沈奇,快上车!”
  沈奇一阵疾跑到大巴前门,与孟天强一起上车。
  “不好意思曹老师,久等了。”上车之后,沈奇抱歉的对坐在前排的曹新安说到。
  曹新安面无表情的问:“学生证、参赛证带了没有?”
  “带了带了。”沈奇取出学生证、参赛证给曹新安看。
  曹新安摊开右掌:“手机关机,给我,然后去后面找个位置坐。”
  沈奇取出手机,关机,交给曹新安保管,随后去车后排找个位置坐下。
  大巴启动,向南驶去。
  车上共有十几人,司机、曹新安及南港二中数竞队全体队员。
  曹新安是这支队伍的领队,今天他将带队向一年一度的全省高中数学联赛发起冲击。
  去年也是曹新安带的队,成绩不佳,一等奖才两个,上省队线的一个没有。
  前年更差,一等奖0个,二等奖也才3个。
  最让曹新安引以为傲的战绩要追溯到八年前,当时他还没退休,在南港二中任教。
  那一届的队员人才济济,他们全部拿到一等奖,其中半数上了省队线。最优秀的那位奇才最终入选当年的奥数国家队,他代表中国去美国参赛拿到IMO金牌,被保送到水木大学,现在就读于英国剑桥三一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八年以来,南港二中的数学整体水平由盛到衰,这让曹新安非常不甘心,老骥伏枥被返聘的他只有一个心愿,死之前能再送一个学生进国家队。
  然而今年这届数竞队的整体竞技水平,无法让曹新安感到满意,他已经64岁,干不了几年了。
  这支队伍中唯一让曹新安稍感欣慰的就是队长孟天强。
  孟天强去年读高二时参加数联拿到一等奖,但他最多也就是全省一等奖水平了,上省队线很难。
  “难道真的要我撑到70岁?我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到70岁。”曹新安感觉很无奈,他不怕死,怕的是学生不成器。


第017章 拿圆珠笔的手,微微颤抖
  驱车半个小时,南港二中数竞队大巴抵达省实验中学。
  这里是今年全省高中数学联赛南港赛区的赛场。
  全国各省都有数学联赛,由各省自行组织。
  南粤省高中数学联赛由省教育厅、省数学会联合举办,一年举办一次。
  竞赛方式就是考试,所有参赛者做一份卷子,限时90分钟,这是一试。
  一试设定三档分数线,从高到低为省队线、一等奖、二等奖。
  根据往届数据,40%的参赛者能拿到二等奖,10%的参赛者能荣获一等奖。
  而省队线是非常难上的,上线率仅为0。8%。
  能来参加数联竞赛的学生都是各校的数学尖子生,百中挑一。
  百中挑一之后再千中挑八,然后继续淘汰一半的人,留下的寥寥几人将代表省队参加全国赛。这是复试。
  沈奇想要留下,这是他来这里的目标。
  组委会按程序核对各参赛者的学生证、参赛证,手机及一切电子设备皆不得带入赛场。
  沈奇被工作人员带到教学楼二楼的一间教室,教室里摆放四列课桌,一列七排,共28位参赛者同场竞赛。
  沈奇和他的十一位队友被安排在十二间不同的教室,他的座位在第二列第一排。
  坐下,将圆珠笔、铅笔、直尺、圆规、橡皮擦摆放在桌面,沈奇等待一试考卷下发。
  发考卷之前,监考人员先给各参赛者发放草稿纸。
  除了笔尺等必要的答题文具,参赛者连一片纸都不得带入赛场,国家对于数学专业人才的选拔相当严格,一人作弊,全校拉黑。
  沈奇闭目养神,不要心急,莫要慌张,我做过几套数联卷子,这玩意一点都不难。
  10点整,一试准时开始。
  这份考卷一共有两种题型。
  8道填空题,每题8分,计64分。
  3道解答及证明题,计56分。
  卷面总分是120分。
  出题者看来偏爱几何,这份考卷总计11题,其中8题是几何题。
  这大概是跟风近几届的IMO吧,最近国际上刮起了几何风,几何神题在IMO赛场屡屡出现。
  填空题对沈奇来说太容易了,这种题型不用写出推导证明过程,写个答案就完事了。
  你甭管我用非欧几何还是坐标几何的理论,给你个正确答案就行。
  沈奇很快就完成了8道填空题,开始做后面三道解答题和证明题。
  第一题是立体几何证明题,卷面上画了个球体,内嵌一个三棱锥,需证明三棱锥重心和球体重心重合。
  第二题是平面解析几何,需证明一条曲线永远不可能通过x轴与y轴的交界点o。
  第三题是纯粹的代数,需要找到一个复数α,使得一个式子成立。
  “不难啊,真不算难,莫非我做了张假卷子?”
  三下五除二的,沈奇很快在草稿纸上写出了三道题的证明及求解过程、答案。
  生怕自己做的是假卷子,检查了好几遍,沈奇才敢将草稿纸上的内容写到考卷上,他拿圆珠笔的手,微微颤抖。
  “据说上省队线的比例不到1%,我考到满分,那肯定能进入这1%之内。难道这卷子太简单,大家都能考满分?”
  沈奇左瞧瞧,右瞅瞅,回头看看。
  左边这哥们满头大汗,不热啊,教室里开了空调的,我都觉得冷。
  右边这小姐姐眉头紧锁,好像遇到了解不开的难题。
  后面那个正太一脸生无可恋的样子,他一定在怀疑人生。
  种种迹象表明,全考场里就沈奇觉得考卷简单,其他人都遭遇了困境。
  “喂,不要东张西望!”监考人员走到沈奇的桌子前,神情严肃的敲了敲桌面。
  “老师我问一下,这卷子谁出的?”沈奇小声说到。
  “不知道!”
  “行行行,我交卷。”
  沈奇收拾好自己的文具装进书包,将考卷铺平搁桌面上。
  背起书包,沈奇站起来双手插裤袋,他悠然自得的离开了考场。
  ……
  上午的数联一试结束后,省数学会的评委下午就开始批阅南港赛区的考卷。
  南港市是省会城市,省数学会的总部就设在这座南方沿海大都市。
  这次全省总共有1200多名热爱数学、喜欢数学的高中生报名参赛,光南港市的报名选手就超过半数,毕竟是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多,教育资源占优。
  南港赛区的阅卷工作从下午两点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十个评委同时开工批阅600余份一试考卷。
  两个年轻一点的妹子是统计员,负责统计数据。
  “于华波,省实验中学,101分。”
  “周剑,南方师大附中,98分。”
  “孟天强,市二中,94分。”
  “李欣艳,市六中,82分。”
  “赵亮,市八中,8分……心疼这个小男孩,才8分,就对了一道填空题呀。”
  “霍家文,市二中,1分……这1分是怎么来的?安慰奖?”
  “我瞧瞧这个1分小男孩的卷子,果然是安慰奖,他的填空题全错,解答题和证明题也是全错,评委老师给1分是怕他接受不了0分的打击吧?”
  “少给1分是怕你骄傲,只给1分是怕你崩溃?搞数学的老师一旦幽默起来,真的让人无法抵御,略略略。”
  省数学会两位统计员妹子的工作,是将已批阅完成的考卷分数统计到电脑里排序,她俩都是数学师范专业的实习生,今后去中小学当数学老师的可能性比较大。
  “这届数联一试的卷子好难的,统计到现在,还没见到一张120的满分考卷。”
  “估计今年的一等奖线就是90分了,去年是100分。”
  “继续干活,沈奇,市二中……喵了个咪的!”
  “干嘛呢你!”
  “沈奇,市二中,120分!首张满分考卷居然来自市二中。”
  “市二中也是所重点高中,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给我瞅瞅这位满分小男孩的杰作,咦,120后面加了三个问号是什么鬼?”
  沈奇的卷面分数是120,以及三个问号,连起来是“120???”。
  “编号519的考卷,我去问问评委老师,市二中这个小男孩的120到底是什么情况?”


第018章 他是满分的传播者
  夜幕降临,省数学会总部大楼灯火通明。
  南港赛区600多份一试考卷已全部批阅完成,其中120的满分考卷1份。
  全省各赛区的分数也已陆续汇总到省数学会总部,满分考卷共2份。
  “今年的题目确实比较难,满分考卷才2份,而去年是38份。”省数学会的副会长说到,他主要负责中小学数学竞赛的业务。
  “去年题目出的太简单,体现不出我会的权威性,所以今年适当提升了竞赛难度。”一位评委说到,他是今年数联一试的出题人之一。
  “提升竞赛难度没问题,但也不要搞的太刁钻嘛。我们设立数学联赛的初心,是为了培养青少年对数学这门基础学科的兴趣,你们一试题目都出的那么难那么刁,把学生吓跑了怎么办?”副会长语重心长的说到。
  这时,有位秃顶评委发言:“我说个事情,南港赛区有份考卷的分数暂未计入统计,也就是我手里的这份。”
  “哦?有什么特别的吗?”副会长问到。
  秃顶评委将他手里的考卷递给副会长:“这份考卷是我批阅的,请副会长审核。”
  副会长是省数学会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一般不管阅卷、评卷等具体工作,只负责大事要事的拍板决议。
  接过考卷扫了一眼,副会长疑惑了:“南港二中,沈奇,他的考卷你给他打了满分120,却在120后面加三个问号,想表达什么意思?”
  秃顶评委解释到:“我批改这位沈奇同学的考卷时,最初的感受是酣畅淋漓,他的填空题全对,解答和证明题也是全对,整份考卷没有一处涂改痕迹,而且字迹工整、作图标准,说明他的答题过程一气呵成,我想都没想就给了他120的满分。”
  “那为什么又在120后面加三个问号?”副会长来了点儿兴趣,开始细细审阅沈奇的考卷。
  “后来我越想越不对劲儿,便将沈奇的考卷复核了一遍,终于发现了问题,所以加了三个问号。”秃顶评委说到。
  副会长对沈奇的考卷兴趣大增,填空题看不出什么蹊跷,他主要在审阅三道证明题和解答题。
  看着看着,副会长发现了问题:“哟呵,这位沈奇同学够狡猾的,第一道证明题,立体几何的,需要证明球体和内嵌三棱锥的重心完全重合,他居然使用了墨卡托投影法则。”
  秃顶评委:“没错,墨卡托投影法则是大学几何的知识点,主要用来绘制海图、航线图,被广泛运用于航海事业,很少有人用它来解高中几何题。”
  “沈奇同学这条辅助线拉的很隐蔽啊,在墨卡托投影法则中,地球上的经纬线不用曲线而是用直线表示,他知道这个知识点,这条辅助线出卖了他。”副会长看穿了一切,毕竟老司机。
  “沈奇肯定知道我们不提倡使用超出高中教学大纲范畴之外的知识解题,所以他采取隐蔽手段钻空子,90%的证明过程都用的是高中数学知识,但最关键的一条辅助线,他运用到了墨卡托投影法则。”秃顶评委说到。
  “狡猾狡猾滴,非常狡猾。然而再狡猾的狐狸,最终也无法从老猎人枪下溜走。”副会长继续审阅沈奇考卷的最后两题,“哟呵哟呵哟呵呵,这个沈奇还真是了不得啊,第二题他用到了伯努利的双纽线论,第三题他使用笛卡尔正负号法则,手法如出一辙,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但毕竟还是年轻啊,道行浅,孙猴子本事再大,能跳出佛祖的五指山?”
  秃顶评委问到:“所以副会长你觉得,沈奇的这份考卷能给他120的满分吗?还是象征性的扣几分,以示警告?”
  副会长非常干脆的说:“给,为什么不给?你们出题的水平有限,让参赛选手有空子可钻,有什么好说的?人家沈奇同学凭本事钻空子,技术性利用墨卡托投影法则、伯努利的双纽线论、笛卡尔正负号法则,并给出了百分百正确的答案,我们没理由不给他满分。复赛考卷我亲自出题,我倒要看看谁能考满分?”
  “咳咳。”几位出题评委同时咳了几声,刚才还说我们出题太难太刁钻,现在又说我们水平有限,尴尬。
  ……
  次日,周一,南港二中高二(2)班教室。
  一大清早,沈奇一进教室,就感觉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氛。
  全班所有同学的目光全部聚焦在沈奇身上,目迎他从前门走到座位上。
  沈奇坐下,摸了摸自己的下巴:“难道我这个大帅比又变帅了?”
  “切~”
  嘘声四起。
  沈奇摊手耸肩道:“那你们为什么盯着我看?好羞射的。”
  “射你妹啊射,沈奇我就问你,那什么数学联赛你考了多少分,拿了第几名?”徐锐扯着嗓子问到,班里就他嗓门最大。
  “是啊,沈奇,我们都很好奇呢。”陈晓婷一脸期待。
  “不要让45678班瞧不起我们2班。”黄子坤接了一句。
  “昨天上午才考完,我哪知道我第几啊?”沈奇确实不知道结果,没人告诉他。
  “数学联赛难不?”陈晓婷又问。
  “不难。”沈奇摇摇头。
  叮铃铃。
  上课铃声响起。
  早上第一节是数学课。
  张万邦大步流星走进教室,第一句话就是:“公布一个喜讯,在昨天刚刚结束的高中数学联赛一试中,沈奇同学代表我校参赛并拿到120的满分。”
  “卧槽!”
  “牛叉!”
  “又是满分!”
  “吊翻了!”
  “双击666!”
  全班同学发出惊叹,沈奇走到哪里,满分就带到哪里,他是满分的传播者。
  “恭喜你呀沈奇,太棒了!”陈晓婷近水楼台,她率先发来贺电。
  “谢谢晓婷,谢谢大家,谢谢张老师!”沈奇微笑致谢,虽然学霸要承担常人难以承担的巨大压力,要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寂寞,但收获成果之后的欢愉,常人也难以体会。
  张万邦沉默1分钟不说话,不制止喧闹嘈杂的班级气氛,他让沈奇充分享受这种欢愉。
  沈奇冲张万邦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好了,安静。”张万邦收放自如,他很快控制了局面,又道:“我校这次派出12位数竞队队员参赛,其中二等奖三名,一等奖一名,上了省队线的一名。唯一这位上省队线的队员是沈奇,他将继续前行,代表我校、我市参加全省复赛,以角逐6个省队主力名额。希望沈奇能为全校争光,再创佳绩。”
  “卧又槽!”
  “太牛叉!”
  “学霸中的战斗机!”
  “沈奇666溜翻了,999!”
  高二(2)班再次轰动,动静实在太大,连隔壁1班和3班的上课老师都赶了过来,以为学生造反了!


第019章 历史老师有话说
  消息传播的很快。
  课间休息时分,高二年级教室外的走廊上,几个高二男生众星拱月般拱卫在沈奇身边。
  他们是高二(4)班数竞队代表、高二(5)班数竞队代表、高二(6)班数竞队代表,以及7班和8班的代表。
  这些代表都是沈奇在数竞队的队友,是各班的数学尖子,相同的目标让他们相识相聚,但实现目标的只有沈奇一人。
  “沈奇厉害了,数联一试拿到120的满分!”
  “我校唯一进复试的选手!”
  “最近几个月,沈奇你的人生简直就是开挂!”
  队友们无不羡慕的看着沈奇。
  “过奖过奖,共勉共勉。”沈奇从张万邦口里了解到情况,全队12人,只有他一人上省队线。其余11位队友拿到一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另外七人颗粒无收、铩羽而归。
  在高二(2)班内部,沈奇可以适当高调一点,反正班里就他一人参加数学联赛,他爱怎么吹逼怎么吹逼,不会对同班同学造成太高额的暴击伤害。
  然而面对战败而归、战果不如自己辉煌的数竞队队友,沈奇尽量低调:“重在参与嘛,名次不重要,再说咱们明年还有一次机会参加数联,心若在,梦就在。”
  “嗯,加油吧沈奇!”没拿到奖的几位队友心里舒坦了不少。
  “总而言之沈奇君你一定要进入省队主力名单,成为地表最强男人,拜托了!”一位小个子队友大声说到,看来他受日漫的影响不小。
  沈奇:“霍家文,别这样,好中二的感觉,咱们现在是高二不是中二。话说你这次数联一试多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