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月28号过年,期刊编委会估计一月十几号就放假了,元宵之后上班。
  春节前进不了同行评审环节,元宵之后他们再磨蹭磨蹭,论文真要被录用,可能会到明年三四月份了。
  但数学论文审核这种事情,急也没用。
  沈奇最先投出去的论文是《三维超复数的一种解法》,投给了浙大主办的《数学研究报》,那天是11月3日。
  在11月6日这天,沈奇收到了《数学研究报》的电子回执:“作者你好,已收悉你的稿件,请耐心等待编辑的联系。”
  回执是常规程序,这并不能说明沈奇的论文是被收了还是被否了。
  只能说明,沈奇你的论文稿已成功发到期刊邮箱,没被病毒吃掉。
  直到编辑联系沈奇的那一天,是进入同行评审环节还是被拒,才会有个明确答复。
  11月6日到今天,一个多月了,编辑尚未联系沈奇。
  这也很正常,等吧。
  今天马哲成绩出来了,学生们可上内网查询。
  沈奇一查,97分。
  问问三位室友的马哲分数,周雨安87分,蔡青94分,罗季92分。没人考到满分。
  再问问数学系其他同学,最高分是98分,来自欧叶。全系无一人在马哲上拿到满分。
  很明显,陈新红老师就是铁了心不给任何一人满分。
  97分就97分吧,沈奇只能接受这个客观事实。再见了陈新红老师,我今后再也不用上你的课了,2个学分到手。
  “没天理啊,这踏马太不公平了!”周雨安委屈死了,捶胸顿足,气的吃不下饭。
  寝室四个人,是周雨安以极强的责任心出席了考前最后一节马哲课,将考试重点复印三份,分发给三位室友。
  结果善良的好心人周雨安只考了87分,全寝室最低。
  “好人没有好报啊!”周雨安捂脸,非常痛苦,他痛恨自己。
  现在是中午,燕大食堂,沈奇、周雨安、欧叶三人一起吃午饭。
  欧叶最吊,她从头到尾没上过一节马哲课,马哲考了全系最高98分。
  沈奇一直没有说话,他失神的望向窗外。
  “沈奇你倒是说话啊,气死我了!今后你自己去复印考试重点,别指望我,你才是班长啊混蛋,我只是代班长,老子不干了!”周雨安从沈奇的餐盘中强行抢走一只鸡腿,作为心灵创伤的补偿:“喂,沈奇,你傻了?在看什么?说话啊。”
  沈奇终于开口:“下雪了。”
  “下雪就下雪,有什么稀奇的,这都12月份了,该下雪了。”周雨安狠狠的啃了一口鸡腿。
  沈奇:“我没见过真雪,这是第一次,雪花好漂亮啊。”
  “啊?”周雨安愣了,“不是吧,连雪都没见过,你非洲人?”
  沈奇说到:“我老家不下雪,数九寒冬也不下雪的。我在电视上当然看过下雪,暑假也去过北方旅游,但放寒假的时候从没去过北方,所以没见过真雪。”
  “可怜的孩子,居然连真雪都没见过,沈奇,我终于有一点比你强了,我一出生就见过真雪。”周雨安找到了一丝心灵上的慰藉。
  沈奇站了起来:“走,玩雪去。”
  “幼稚。”周雨安不去。
  “走,玩雪去。”沈奇对欧叶说到。
  “哦。”欧叶跟沈奇离开了食堂,二人来到室外。
  今儿这场雪,是入冬后首都的第一场雪,不大,不小。
  雪花纷飞刚下不久,地上并未积雪,其实也没雪可玩。
  “你见过真雪吗,欧叶。”沈奇问到,摊开手掌接住落下的雪花。
  欧叶双手插进外套口袋,在雪中瑟瑟发抖:“见过,我在北方长大。”
  沈奇脱下外套,非常自然的披在欧叶身上:“不好意思,我忘了你身体不好,你回室内吧,我一个人体验一下北方的雪。”
  “你不冷?”即便披上沈奇的外套,欧叶还是感觉寒冷,但她没有立即回到开着暖气的室内。
  “我是长跑冠军,身体可好了。”沈奇笑道,他再次摊手接住雪花。
  雪花在沈奇的手掌中快速融化,只存在了极为短暂的一瞬间。
  “雪花真的很美,它呈规则的六角形状,非常完美。奇妙的是,漫天雪花飞舞,海量的六角形,竟没有一片雪花是一模一样的,欧叶,你不觉得这很神奇吗?”沈奇说到,“是否存在一种数学手段,能定性描述雪花形状分布的规律,从而找到一对一模一样的雪花CP?”
  欧叶:“有人这么做过,科克。”
  “嗯,是的,科克的雪花曲线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喂,欧叶,咱俩一起做个课题吧,课题就叫‘雪花曲线的一类计算方法’,多么美丽的课题啊。这个课题应该需要大量的计算,计算工作交给你了。”沈奇突发奇想,觉得这个课题蛮好玩的。
  “阿嚏!”欧叶打了个喷嚏。
  “好好好,我就随便说说,咱不研究这个雪花课题了。”沈奇强行将欧叶推进食堂,嘱咐到:“不许出来,雪停了再出来。”
  欧叶脱下沈奇的外套,抛给沈奇:“别玩太久。”
  欧叶说完便搓着冻僵的手,进入食堂内部。
  沈奇穿上自己的外套,矗立在雪中仰望苍天,如同一尊雕像,任风雪侵蚀我年轻而坚毅的面庞,我自岿然不动,一剪寒梅傲立雪中。
  阿嚏!
  沈奇打了个喷嚏。
  “这传染的也太快了吧?”沈奇擦擦鼻涕,不装B了,他有点冷。
  就在进入食堂避寒之时,走到食堂门口,沈奇的手机响了,徐锐打来的。
  “下雪了沈奇,下雪了啊!”徐锐也没见过真雪。
  沈奇淡定的说到:“下雪就下雪,有什么稀奇的,这都12月份了,该下雪了。徐锐,成熟点,你不是小孩子,比我还大几个月。”
  “沈奇你快来我的学校,快点来救我!”徐锐的声音听上去很焦急。
  “靠,你又跟人打架了!科技大具体什么部位,微信发个定位,我马上过来!”沈奇心说徐锐啊徐锐,你从南方打到北方,打遍天下无敌手?你踏马练的是田径又不是散打!
  “打什么打?我读的这个材料专业,妈的,就是个坑啊!”徐锐非常绝望,“这个破专业又要学材料学,又要学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还得学他妈物理和工程制图,我尼玛……我已经被虐成弱智了!我背井离乡来到首都,我他妈找虐啊我!沈奇,你是最牛逼的学霸,只有你能救我,快点过来啊!”


第139章 为什么不早说
  “除了物理和工程制图我能救你,其他科目我也爱莫能助啊兄弟。”沈奇颇为意外,原来徐锐打亲友团求助电话,并不是拉队伍打群架,而是为了学业?这家伙转性了?
  徐锐:“先解我的燃眉之急,数学!”
  沈奇:“数学?”
  徐锐:“高数!”
  沈奇:“高数?”
  徐锐:“对啊,我一体育特招生,还要学高数,下午两点,我们高数期末考试,你马上过来,帮我考,我在校门口等你!”
  “不,这个忙我不会帮你。”沈奇很肯定的说到。
  “沈奇你不帮我,我绝对挂科啊!”
  “为什么不早说?徐锐你提前一个月告诉我,我给你强化一个月的高数,只要你不是傻子,我保证你能及格。作弊这种事情是害了你,对不起,我不能帮你。你要挂了,就去重修,我可以辅导你数学,包你重修通过。”
  挂了电话,沈奇知道徐锐一定恨死自己了,恨也没办法,只能这样。
  沈奇回到寝室,他得复习一下英语,明天早上他要考大学英语。
  看了几分钟英语书,沈奇习惯性的打开电子邮箱,他每天都要刷电邮,看看那几家数学期刊的编辑是否来信。
  叮!
  新邮件提示。
  “沈奇你好,我是《数学研究报》编辑唐进勇,你的论文《三维超复数的一种解法》初审已通过,即将进入同行评审环节,请提供此论文可供排版的LaTeX文档,上传至我刊网站的投稿系统。”
  “并在我刊网站‘下载中心’下载《版权协议和学术规范》,按操作指南完成填写后将协议打印出来,亲笔签名,然后将签名版的协议PDF文件上传至我刊投稿系统。”
  “你的论文正式录用后,我刊将收取适当的版面费,同时向你酌付稿费,并免费赠送你样书一本,抽印本30份。”
  “进入同行评审环节之前,你可推荐几位同领域的高水平审稿人(应避嫌)。若无推荐,则我刊自行安排审稿人评审你的稿件。”
  “以上,请知悉,望回复。”
  编辑的来件很官方,较正式,冷冰冰寥寥几段话,该写的基本上写清楚了,这是数学论文投稿及审核的标准操作流程。
  《数学研究报》是浙大主办的刊物,IF零点三几,毕竟也是SCI。
  沈奇当然懂这个操作流程,太好了,苦等一个多月,终于有一篇论文进入同行评审环节了。
  核心期刊的编辑都用邮件发送书面信息,沈奇也回了个邮件:
  “尊敬的唐编辑你好,我将尽快按贵刊的操作指南完成相关事宜。另,请贵刊安排同领域的高水平审稿人,我暂无推荐,谢谢。”
  然后沈奇上传《三维超复数的一种解法》的LaTeX文档,下载《版权协议和学术规范》。
  写论文跟写网文类似,一位作者不可一稿多投、一女多嫁。
  签了浙大的《版权协议和学术规范》,沈奇只能将《三维超复数的一种解法》投给浙大的《数学研究报》,转让该论文的文稿版权及介质、媒体版权。
  将《版权协议和学术规范》拷进U盘,沈奇拿去打印,然后签字,扫描为PDF,上传到《数学研究报》的系统中。
  操作到这一步,沈奇的这篇论文被录用的概率很高了。
  当然了,最关键的一步是同领域的高水平审稿人对他论文的审核,即同行评审。
  沈奇并没有推荐中科院主攻代数方向的几位院士,作为他这篇论文的审稿人。
  推荐了也没用,这篇论文还轮不到院士们出马,沈奇心中有数。
  推荐燕大的高水平数学专家作为审稿人吧,也不行,人家编辑说了,应避嫌。
  所以干脆啊,咱也不推荐什么同领域专家了,由贵刊编辑自行安排吧。
  期刊编辑主要负责初审,他们是中间联络人,连接作者和审稿人。
  论文的核心内容由审稿人把关,审稿人知道作者的信息,但作者不知道审稿人是谁。
  这是单盲,单向两眼一抹黑,作者能联系到的只有编辑,无法联系审稿人。
  沈奇刚把《版权协议和学术规范》的PDF,上传到《数学研究报》的系统,周雨安就回来了。
  周雨安一进寝室大门,便发现了沈奇的亲笔签名协议书。
  虽然没发过论文,但周雨安也是知道论文投稿流程的:“《三维超复数的一种解法》,投去《数学研究报》了,可以啊沈奇!浙大数院虽日渐衰弱,但饿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家主办的数学期刊毕竟被SCI收录,沈奇你即将成为发表过SCI论文的人了!靠,你大一上学期都没读完,妖孽!”
  “是哦,《数学研究报》有点IF值的,可我没翻成英文版啊。”沈奇拿起大学英语教材,学英语。
  “看看大学英语,就能翻成英文版了?”周雨安问到。
  沈奇摇摇头:“不是,复习大学英语,主要是为了明天的英语期末考试不挂科。”
  “沈奇你高考英语不是满分吗?”
  “满分怎么了,满分很牛逼?”
  “你去死吧!”周雨安不知道该如何反击,跟学霸中的学霸成为室友,哎,有利有弊吧。
  沈奇看了会儿大学英语教材之后,拿出另外一本书籍《数学专业英语》,他从没写过英文版论文,可以考虑考虑了。
  英语经验值+1
  英语经验值+1
  沈奇研究《数学专业英语》到了晚上,数学经验值没涨,英语经验值倒涨了几点。
  次日早上,大学英语考试。
  这门科目得学好几个学期。
  大凡高中英语底子比较好的大一学生,考大学英语都没有太大问题。
  沈奇在系统中的英语等级是3级,他高考英语满分。
  这份大学英语试卷比较简单,沈奇甚至有种错觉,高考英语都比这份大学英语试卷难啊。
  总而言之,沈奇轻轻松松的完成大学英语考试,交卷。
  哦,对了,英语老师比较正常,没有出什么“请问授课老师是谁”的门槛题。
  12月真是魔鬼月,次日,数院学生紧接着迎来军事理论的期末考试。
  这门课程跟马哲类似,考前一两天背背重点就行了。


第140章 来信
  沈奇不仅背了重点,还反复背诵军事理论授课老师的名字——魏军强。
  同样很轻松,沈奇完成了军事理论的考试。
  接下来有一个礼拜的休息时间,一个礼拜之后数院学生会考一门数学基础专业课,解析几何。
  在数学系入门三件套中,相对来说最简单的是解几。
  数分有15个学分,从数分I学到数分III,学三个学期。
  高代10个学分,含高代上、高代下,学两个学期。
  解几5个学分,只有一册,学一个学期,燕大数院大一学生用的是燕大自家产的解几教材。
  沈奇一合计,我高代提前修完10个学分,数分的话,看这学期之内能否申请提前考试,操作方式跟高代36题类似。
  解几就没必要提前修了,跟着大部队走,正常参加解几的期末考试就好了呀。
  能正常参加期末考试,这太轻松了,就这么办。
  一周之内,大学英语和军事理论的分数陆续放了出来。
  沈奇一查,100!
  又是100!
  大学英语和军事理论双双100。
  周雨安一查,100!
  82!
  周雨安的英语考了100的满分,军事理论82分。
  室友罗季和蔡青的英语都只考了八十几分,军事理论全在90分以上。
  “好想死,我的军事理论又是全寝室垫底。”周雨安郁闷啊,数学专业课没法跟沈奇比,诸如马哲、军事理论这种公共课也考不过沈奇,甚至不如另外两位室友。
  “但周雨安你的英语很厉害呀,满分。”蔡青羡慕的说到,“我的英语底子太差了,我们那个小地方的高中就重视数理化,我们那里的学生英语普遍不行。”
  周雨安好歹是去英国参加过IMO的人,他的英语不错:“蔡青你英语差,不也考了八十几分?别太谦虚,过分谦虚等同装B,千万不要学某人。”
  某人正在翻阅《数学专业英语》,他说到:“我从不刻意装B。”
  然后周雨安、蔡青、罗季三人上床睡觉了,不想跟沈奇说话。
  12月中旬。
  数院大一学生迎来解析几何的期末考试,五个系的学生都要考这门课程。
  沈奇拿到试卷一瞅,三道解答题,第一题30分,第二题也是30分,第三题40分。
  没有选择题和填空题。
  三题中答对任意两题,便可及格。
  这种考法跟数竞似的,勾起了沈奇美好的回忆。
  第一题就颇有难度,有个图,坐标系中画了个复杂的图形,乍一看像是艘宇宙飞船,仔细一瞅,是星际迷航中宇宙飞船的抽象版。
  问:圆G的半径r是多少?
  即,抽象版宇宙飞船的排气口半径是多少?
  “有意思,有点意思。”
  沈奇陷入沉思。
  曲线方程是解几的必考点,但万万没想到,平易近人、特别好说话的解几老师曲教授,出起题来也是杀人不见血啊。
  沈奇思考三分钟后提笔作答。
  首先要做的是将一条代数曲线的方程取作f(x,y)=0,这是非常基础的操作了。
  数学系的学生总能找到一个平移,将多项式f的常数项消去。
  消去常数项后,不难得到曲线在原点处的切线方程,这时原点不是多重点。
  如果曲线没有一次项,那就存在几种不同的情况。
  如果原点是一个二重点,那么这个时候就要做双纽曲线的方程。
  沈奇做出了双纽曲线的方程,并由二次项得到y^2…x^2=0
  但求解到了这一步,只不过是躲开了曲教授设置的陷阱而已,并未真正逃出生天。
  沈奇当然会考虑另一种情况,当两条切线是虚的时候,共轭点的坐标满足曲线的方程,但这个点和曲线的其余部分分割开来。
  克莱罗也好,瓜德马尔维斯也罢,或者是麦克劳林,他们都直接或接见的证明过拐点问题。
  而真正的大佬是牛顿,代数对他来说只是工具,牛顿偏爱的是几何。
  沈奇引用了牛顿的流数法,从而忽略虚的分支。
  最终,沈奇计算出圆G的半径r为2/3或…6/5。
  …6/5当然是要舍去的,所以答案是2/3。
  “解几这5个学分得来不易啊。”
  沈奇做第一题就花费掉了半个小时,考试时间是90分钟。
  数学系可以说是整个数院的核心,数学系学生的整体实力最强。
  但包括周雨安这种IMO金牌选手在内,数学系学生做这张解几试卷并不轻松。
  沈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