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奇坐镇首都指挥总部时,他已无数次的研究过地面工程的核心部分微晶硅薄膜电池组。
亲临现场的直观感受比在电脑里看资料更真实,这也是沈奇赴西北调研之目的。
沈奇是调研组的组长,他除了刷“我的国666”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视察地面工程进度、了解西北基地的实际问题或正式运营后可能发生的问题。
经沈奇初步判断,地面工程的硬件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沈奇同时注意到,一百二十平方公里的微晶硅薄膜电池组区域的室外温度,明显高于黑龙坑、阳关镇、敦煌。
微晶硅薄膜电池组布置在库姆塔克沙漠中,接近午时的沙漠地区,当然是很热的。
周围没有一棵树,看不到任何植被,就连鸟类也不往这里飞。
“光点计划”的环境监测小组做过预测,一旦“光点计划”正式运营,天上的反射卫星以四百倍自然光强的效率聚焦太阳光于沙漠中的微晶硅薄膜电池组,必然导致此区域空气受热程度急剧增高。也就是说,今后这个地方会更热。
热是一方面,因为反射卫星的存在,此处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光源,这片区域不仅超热,而且会超亮。即使是首都时间的夜晚,库姆塔克沙漠的天空中依然悬挂“太阳”。
超热、超亮、不分昼夜的地区的生态系统,肯定是会受到影响的。
“光点计划”地面工程的微晶硅薄膜电池组之所以选址在此,因为这里原本就是寸草不生、没有人烟的沙漠死地。
沈奇作为“光点计划”的执行首席科学家,他考虑问题比较深远。
反正“死亡沙漠”也不适合人类及绝大多数动植物繁衍生息,干脆破罐子破摔,把沙漠往死里祸祸就完事了。
真是这样吗?
这样做真的好吗?
好不好都已经这样了,地面工程整体上接近完工状态,不可能迁到别处。
沈奇在心中记下一个有待于继续研究的课题,这便大手一挥,令直升机返航。
第589章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我国西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前是西气东输、西电东输,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远超西部。现在,‘光点计划’所产生的电能,将全部服务于西北陕甘宁青疆等省的生产建设及民用需求。”
“取之于天,建之于西北,用之于西北,充足的能源供应是西部大开发的必要保证。所以,‘光点计划’的科学意义、战略意义均十分重要,这个计划不容有失。”
“‘光点计划’地面基地选址在此,国家已做了充分的研究,这里是最符合我国情况、最合适的地点。”
“我们发展西北经济的同时,绝不能对西北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在此,我希望西北基地的环境监测团队时刻监测‘光点计划’覆盖范围内的环境数据,并继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这是最基本的国家方针。”
“沙漠在变成沙漠之前,也曾是绿水青山。”
“将沙漠恢复成原来的绿洲,是极其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有责任防止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除了常规的地震、泥石流、洪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之外,我还想特别强调两种灾害的防患与应急处理。”
“其一,是焚风。其二,是光灾。”
“所以辛苦大家了,散会。”
沈奇回到敦煌指挥所后召开了会议,就相关事项作出了重要指示。
会后,常驻西北基地的环境监测团队负责人单独找到沈奇,两人喝着茶,抽着烟,聊了起来。
这位环境专家叫吴新平,因为长期在户外进行科考活动,吴专家的皮肤黝黑,额头上千沟万壑的褶子体现出他的忧国忧民:“加入‘光点计划’之前,我在首都地球物理及气象研究所工作。当初我十分反对搞‘光点计划’,因为这必将对环境造成影响。为此我写了一份两百多页的报告,分析了‘光点计划’可能造成的环境破坏。”
“我们所长看到报告后,把我臭骂了一顿,他说,吴新平你以为你是谁?如此重要的国家决策、领导人亲自签批的计划,就凭你写份报告便能推翻?”
“我当时三十几岁,脾气比较暴躁,又仗着家里有点背景,于是拍着桌子跟所长怼了起来。”吴新平聊起了他的往事,显的有些感慨。
“看来你们老吴家的背景深不见底啊。”沈奇知道首都的各衙门里有不少姓吴的大佬,这个黑不溜秋的吴新平是哪个吴家的?
一位下属拍桌子怼所里的一把手,怼完一把手之后不仅没有被制裁,反倒升职了,并进入了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组,吴新平的背景显然够硬。
吴新平现任“光点计划”环境监测一部的部长,职务待遇等同于首都地球物理及气象研究所的副所长。
“在沈院士面前提背景什么的,我浅薄了。我的意思是,当时我比较冲动,为了坚持自己的科学理念天不怕地不怕,没少得罪领导。怼完所长之后,我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然而我并没有受到任何批评、处罚、排挤,反而被征召进入‘光点计划’环境监测部,职务待遇有了提升。”
“几年之后我才得知,当时是所长力荐我进入‘光点计划’环境监测部。为啥呢?因为我爱挑毛病,反对在中国境内搞‘光点计划’。”
“既然吴新平给‘光点计划’提了这么多环境方面的严峻问题,那么就让吴新平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吧——这是所长的原话。”
“转眼之间我为‘光点计划’工作了十来年,我已经是快五十岁的人了,而我们的那位所长,两年前因病去世。”
“老所长临走的时候拉着我的手,嘱咐我为‘光点计划’保驾护航,要我控制好自己的暴脾气,有话好好说,别跟领导、同事闹矛盾,一切都是为了科学,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说完这句,他停止了呼吸,就在我的面前。那天我哭了一宿。”
说到此处,吴新平不禁动容:“太多太多的人为这个计划付出了心血,或直接,或间接。他们离开人世的时候,只要少数人知道他们的名字。沈院士在刚才的会议上说的很好,‘光点计划’不容有失,如果失败了,我将在愧疚中度过余生。”
“向你们的魏老所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一定会在天上保佑我们完成任务。”沈奇听着听着也很动情。首都地球物理及气象研究所的魏老所长确实只有少数业内人士知道,沈奇便是其中之一。
老一辈的科研工作者离我们而去,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在岁月流逝中变的苍老。
类似魏老所长和吴新平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或在研究所里,或在实验室中,或在工程建设现场,或在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荒郊野外。
国之脊梁不仅仅只是最出名的那位科学家,无数默默奉献的基层科研人员撑起了整个国家的脊梁和傲骨。
“上了年纪,就变的怀旧了。”吴新平抱歉的笑了笑,随即以严肃认真的语气说到:“我从反对‘光点计划’的副研究员,变成了坚决支持‘光点计划’的环境监测一部部长,我很明白我的职责所在。工作岗位变了,但我的初心不变。我十分赞同沈院士在会议上提到的完善各类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工作指示,我将和我的同事一起,尽快按照沈院士的指示开展后续的工作。”
“地震、泥石流、洪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我们有着比较成熟的应对体制,我们会继续完善。焚风、光灾的防患与应急处理,我们还比较薄弱,毕竟这在中国境内极少发生。正是因为发生频率极低,所以更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所以请沈院士放心,我一定百分百按照你的指示,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你下达的工作任务。”
“只是,有一种灾害的防患与处理,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我想请教一下沈院士,如果发生这种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做?”
第590章 请相信我
“假设,因为某种误操作或设备故障、系统故障,使得天上的反射卫星所反射的高强度太阳光跑偏了,四百倍自然光强的光线没有聚焦在地面接收装置也就是一百二十平方公里的电池组上,那么……噢我的天……沈院士你肯定设想过这种情况吧?”吴新平非常担忧的提出了他的忧虑。
沈奇严肃的说:“那么就会在光线跑偏的区域,造成巨大的灾难。”
吴新平的心跳速度加快:“我是研究环境的,我对卫星那套体系了解的很浅薄,我相信我们的卫星系统几乎不可能出问题,但是,万一……哪怕是万分之一的概率出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对应?”
沈奇更加严肃了:“除了及时撤离,暂时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其实我们都能想象到,如果没有特定的地面装置接受超高强度太阳光,那么那个区域凡是在地面上生活的生物,都将面临灭顶之灾……是啊,要是真的发生这种灾难,除了及时撤离,我们别无选择。”吴新平莫名生出一股寒意,他问:“沈院士,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请讲。”
“假设我们的一百二十颗反射卫星顺利上天并成功运营,是否存在人为主动操作的可能性,使卫星群所反射的四百倍自然光强的光线,精确的照射在西北基地之外的某个特定地区?比如说和西北基地处于同一纬度上的日ben、美国及欧洲多个国家?”
“存在这种可能性。我的意思是,技术上可以做到,但我们绝不会这么做。”
“这……”吴新平冷汗嗖嗖的冒,他说到:“传说在古希腊时期,阿基米德曾使用巨大且特殊的镜子反射阳光,远距离烧毁了入侵者的战船。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在某种极端情下,‘光点计划’的一百二十颗反射卫星将变成一种毁灭力超强的光学武器?以人类目前的防御水平来说,除了逃跑,并没有任何有效的主动防御手段来抵抗来自太空中的光学打击。除非,率先摧毁天上的反射卫星群。”
“老吴啊,你的这个想法很危险。‘光点计划’是民生工程,不是战争武器。”沈奇坚决否认“光点计划”用于打击敌人的危险构想。
“沈院士你知道吗,当年建设三峡大坝,都没有动用如此数量且装备精良的军队力量……”
“老吴,我觉得你应该把精力放在完善会议上提到的各种应急预案上。当然了,如果反射光线跑偏了,那么也应该制定一种应急预案,主要是考虑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撤离受光区域的人员。”
“那我想请问一下沈院士,反射光线跑偏发生时,我们有多少时间从受光区域撤离人员?”
“7分钟,最多7分钟。”沈奇给出了一个数据,他显然对这种概率极低但理论上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过深入的研究和计算。
在沈奇之前,难道没有其他人做过研究?
当然有,韩院士的计算结果是24分钟。
沈奇在韩院士的基础上,缩短了17分钟。
吴新平的眉头紧锁,他说:“西北基地用于接收反射光的电池组面积是120平方公里,比首都东城区+西城区的面积要大一点。假设这120平方公里的区域没有铺设符合标准的高科技电池组,那么它将受灾。”
“又假设120平方公里是个圆形区域,那么它的半径是6。2公里。从圆心跑到圆外,距离是最长的。即灾难发生时,位于圆心处的人是最危险的,他有最多7分钟的时间跑到安全区域。而这几乎是做不到的,因为男子5000米跑世界纪录在10分钟以上。”
“所以,我们必须保证有可能受灾的区域拥有足够数量的交通工具,才能做到安全转移每一个人。但问题是,我们并不能准确预测光线跑偏到哪里。”
“故而,全中国每一个有人居住的地区,都要配置足够的逃生交通工具,并开辟专用的逃生通道,以防逃生时发生拥堵。或者,在全中国每一个有人居住的地区,都建立地下避难所。不管采取哪种应急方案,成本都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作为一名治学严谨的学者,吴新平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他在十几年前就说过,“光点计划”搞不得啊。
吴新平所担忧的问题,沈奇全部考虑过。
沈奇的态度是:“老吴,请相信我,我会采用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确保你担忧的问题不会发生。这种新型技术手段正在研究中,反射卫星能上天的前提是,新型技术手段完成研究并验证OK,以保证百分百安全。天上或是地下,太空或是人间,我们永远要遵守的基本法则是,安全第一。”
甭管老吴信不信沈奇,大家的活儿得继续干下去。
沈奇结束西北之行返回首都,他要干的活儿挺多,每一个活儿都特别重要。
“光点计划”的核心部分位于地球同步轨道,地面电站能否顺利运作取决于轨道上的反射卫星群。
一百二十颗反射卫星将在同步轨道上形成一张巨大的太空反射镜,随着地球自转角度曲率变化,反射卫星群精确的将反射光聚焦在地面上的120平方公里电池组受光区域,五千万千瓦容量的太阳能电站开始发电,以保证西北地区的经济建设与民生需求。
吴新平的担忧是,万一卫星群反射光线跑偏了咋办?
经纬度上哪怕跑偏了一度,都将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所以卫星控制系统的防错机制尤其重要,比发电更重要。
沈奇终于明白这个计划的首席科学家韩院士突发心梗的原因了。
“光点计划”若是安全运行一百年、几百年,直到比太阳能更高效环保的新能源出现,从而终止“光点计划”,那么这项工程的核心设计人员、指挥人员毫无疑问是居功至伟的国家功臣。
如果“光点计划”在运营过程中导致重大灾难,那就别谈啥功勋了,等着被制裁吧。
“光点计划”的卫星控制系统当然设置了防错机制,这个防错机制凝聚了全中国最顶级科学家们的智慧。
如果中国四大银行的系统安全分数为100分,那么“光点计划”的卫星控制系统的安全分数在一万分以上。
理论上来说,“光点计划”的卫星控制系统是不可能出错的。
吴新平算是这个计划里的重要人员,但他的层级还不够高,他难以接触到“光点计划”最高级的机密。
沈奇之所以能推算出“7分钟”,他在韩院士“24分钟”的基础上缩短了17分钟,是因为沈奇接触到了最为核心的机密数据。
沈奇仍有一丝担心,“光点计划”卫星控制系统的防错机制,是否在本质上是绝对安全的?
毕竟沈奇没有参与“光点计划”卫星控制系统的设计。
120颗反射卫星尚未上天,但沈奇有条件对卫星控制系统的防错机制进行验证,用他自己的方式,一种全新的方式。
第591章 万事俱备
某年某月某日,“光点计划”的反射卫星群已正常运作数年,世界和平,五谷丰登。
毫无征兆的,太阳突然进入了一个短暂的活动期,随着太阳风密度的增大,地球同步轨道上的流体平面膜反射镜凹面发生了微小的形变,导致地面焦点向东移动了几公里。
偏移受光区内没有铺设微晶硅电池,所以超高强度的光线和热量无法被吸收,这里的室外温度在七分钟之内由二十八度急剧升高到八十二度。地面不但不能散热,反而积蓄了大量的热并释放到空气中,引发了焚风。焚风所过之处草木皆燃,绝大多数生物无法在这种极端环境中生存。
……
“这个模拟演示客观的说明,一旦地面焦点偏移预设位置,将造成巨大损失。”沈奇正在向一位重要领导进行报告,重要领导非常关心“光点计划”的进度。
“核能为人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核泄漏事故也危害了人类。那么是否应该关闭每一个核电站?实际情况是,全世界的核电站仍在工作。所以我的态度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说回到‘光点计划’,我将为领导展示下一个模拟演示。”沈奇启动模拟程序,大屏幕上生动的演示出相关内容。
某年某月某日,同样的毫无征兆,太阳突然进入了一个短暂的活动期,反射卫星的流体平面膜反射镜凹面发生了微小的形变,导致地面焦点向东移动了几公里。
一秒之后,反射卫星群所携带的流体平面膜快速卷曲收缩,同步轨道上巨大的反射镜在一分钟内收缩为一根直线,它们无法继续聚焦太阳光于地面上,偏移受光区免于受灾。
沈奇向重要领导解释:“防错机制起到了效果,一旦地面焦点偏离预设位置,天上的反射卫星将在一分钟内停止工作。”
重要领导问到:“防错机制是百分百安全的吗?”
沈奇摇摇头道:“并不是。”
重要领导皱了皱眉头:“韩院士曾列举了大量数据,证明防错机制百分百安全。而沈院士你现在告诉我,防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