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题这道代数题沈奇刚写完一小半,令他略感紧张的事情发生了。
印度裔美国选手站了起来,做了个交卷的手势。
监考官走到他面前,将他的考卷装入文件袋密封。
印度裔美国选手轻松自若的离开考场,看上去毫无压力。
“不要受美国籍印度人的影响,他狂由他狂,清风拂山岗。”
沈奇的注意力重新回到考卷上,完成他尚未完成的标准正交元素无穷序列。
几分钟之后,非常帅气的俄罗斯选手交卷。
“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没有必要跟他们拼速度,我要的是绝对分数,不是秒数。”
沈奇终于完成了证明,他并不急于交卷,而是检查检查再检查,等足了4。5个小时才交卷。
IMO首日竞赛结束,所有选手的考卷被密封,明日此时方可拆封。
中国奥数队六位队员随即回到酒店集合,互通有无,副领队及各专业教练作为军师帮他们出谋划策。
“首日竞考感觉如何?”副领队问各位队员。
“难。”
“挺难的。”
“比去年的更难。”
“确实有点难,我做过近5年的IMO真题,今年的首道逻辑题暂且不论,后面的解析几何题和代数题为这5年来最难。”沈奇如实阐述,然后补充到:“并且我发现有些国家的个别选手单兵作战能力不俗,比如说美国队的那位印度裔选手,以及俄罗斯队的那位左撇子选手。”
副领队找出选手座次表一瞅:“美国队的印度裔选手叫阿尔拉辛,今年是他第二次参加IMO,去年他参加IMO拿到满分,并列个人冠军。对,没错,我记得这印度小孩,去年也是我带的队,我们中国队以2分险胜美国队拿到团队冠军,虽然六位队员收获五金一银,但无一人拿到满分。”
“印度小孩这么吊?”沈奇觉得跟他同场竞技的那位印度选手其貌不扬,甚至还有点猥琐,怎么看也不像是个数学天才。
那位俄罗斯小帅哥倒是让沈奇感到了巨大压力,主要是因为俄罗斯选手太帅了,湛蓝的眼睛,挺拔的鼻梁,一头柔顺金发美哭了,沈奇自认为颜值比不过人家,发型也没人家酷炫,压力山大。
副领队说到:“印度人的数学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也能排上号,沈奇你应该听说过拉马努金奖,它是全球仅次于菲奖的奖项之一,以印度数学家拉马努金的名字命名。”
沈奇点点头:“听过听过,拉马努金这人厉害的,拉马努金猜想系列属于比较高端的操作,我都没掌握全。”
“沈奇,跟你同场的那位俄罗斯选手叫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不要被他的外表所迷惑,这位俄罗斯小帅哥是公认的数学天才,他连续三届参加IMO,前两次都拿了满分。这位彼得已经被数学专业世界三强之一的巴黎高师录取,因为尚未去法国报道,所以他保有参加今年IMO的资格。”
“毫无疑问,最后一次参加IMO的彼得志在冲击个人满分三连冠。相比于多国部队美国,其实我更看好这届俄罗斯队,如果俄罗斯的另外几个选手发挥出色,配合王牌选手彼得,他们很有可能从我们手中抢走团队冠军。”副领队说着说着,露出了不容乐观的神情。
沈奇的表情亦肃穆:“俄罗斯人数学厉害的,七个千年难题中唯一被破解的庞加莱猜想,由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完成。实际上我经常运用罗巴切夫斯基的非欧几何理论,野路子出身的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非欧几何授课,罗巴切夫斯基是我的非欧几何启蒙老师,我非常尊重他,虽然他已去世一百多年。”
“因为彼得和阿尔拉辛的存在,你们任何一人想拿个人冠军并不容易。”副领队面向六位队员说到,“所以我们要团结,确保团队冠军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个人水平。”
副领队说的其实是句废话,计算总分的团队排名,说白了就是六位选手个人实力的累加。确保团队冠军的前提是队内没有短板,并且有那么一两位王牌选手冲锋在前拉升总分。
近五年内中国奥数队虽然拿了三个团队冠军,但副领队心里很清楚,咱们缺少那种个人实力超群的王牌选手,是的,咱手里有四个2加一个小王再加一手顺子,缺的就是那张大王。
回到酒店房间,沈奇上网查了查数据。
数据告诉他,在IMO赛场上拿到满分并不容易,一届IMO中满分选手的数量基本都是个位数。
很有规律性,满分选手要么不拿满分,一旦拿了满分就是连着拿。
中国奥数竞赛史上最出名的三位选手全部符合这个国际惯例,他们仨都是连续两届参加IMO,连续两年拿满分,被誉为天才少年。三位天才少年两个被保送燕大,一个被保送浙大。
沈奇明年高中毕业,他最多也就能参加两届IMO,不可能追平罗马尼亚选手创造的“满分三连”世界纪录。
沈奇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除了团队冠军之外,他更想拿到金牌第一名,即个人冠军。
同样是依据国际惯例,美国队的印度裔选手去年拿了满分,俄罗斯左撇子帅哥去年、前年连拿两个冠军,这两个强敌极有可能今年继续拿满分。
所以要成为本届IMO个人金牌第一名,沈奇必须确保满分。
次日,IMO第二日竞考。
开赛之前,沈奇跟同一间考场的俄罗斯选手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打了个照面。
“Hey man。”沈奇主动跟彼得 波拉斯德拉夫斯基打招呼。
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点点头:“普鲁普鲁卡不鲁。”说的是俄语。
沈奇问到:“Can you speak English?”
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摇头,表示不会。
哦,看来俄罗斯的天才少年是个英语渣渣,还没我说的好。沈奇没辙了,我又不懂俄语,没法交流。
俄罗斯帅哥不再搭理沈奇,他移动几步,和美籍印度裔选手来了个拥抱,二人用法语交流,看上去挺熟的。
沈奇无趣的走开,这一帅一挫两人是去年的并列个人冠军,而沈奇在国际赛场上并没有任何战绩,人家不带他玩。
不带就不带吧,反正我不能比你们考的分数低。
沈奇调整一下状态,准备应战。
9点整,IMO第二日竞赛准时开赛,各选手将面对剩下的三道题。
沈奇拿到考卷后首先快速浏览一遍三道考题。
“最后这道题……貌似很变态。先不管它,把前两题搞定再说。”
沈奇必须安排好战术打法,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最后这道题恐怕是神仙出的,我特么看都看不懂啊。
不敢奢望满分了,复杂的国际形势令沈奇猝不及防。
心理压力肯定是有的,好在前两题的解答比较顺利,两个小时之后,沈奇不得不直面本届IMO的镇宅之题。
最后一题开局只有一堆数字:
1=1
196884=196883+1
21493760=21296876+196883+1
864299970=842609326+21296876+2*196883+2*1
……
依据上述规律,请给出两种形式不同的数学解释。(7分)
这一堆数字跟黑客帝国开场画面似的,它们的规律是什么?
沈奇首先要做的是找到规律,然后用数学语言解释这种规律。
乍一看有点规律吧,下一行总有数字跟上一行重合,但问题是样本量不足,沈奇无法用任何一种数学语言解释这个数字列阵,它绝不是帕斯卡三角阵,它带等号的。
沈奇大力按压太阳穴,愁啊。
不远处的俄罗斯选手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以及美籍印度裔选手阿尔拉辛,他俩看上去并不发愁,正在翻阅自带的参考资料。
沈奇也带了三本参考资料,他翻书,但结果是失望的,翻书也没用。
在沈奇的知识储备里,他不知道哪本书记载了类似的数字列阵,这玩意不会是最新的研究成果吧?
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和阿尔拉辛边翻书边答卷,沈奇更愁了,可能美俄的教学大纲跟中国不一样,他俩学过这玩意?
第049章 神题神答
时间不讲情面,等待领薪水时它过的很慢,考试的时候它过的特别快。
沈奇在一小时内没有做出任何有效动作,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结束了吗,一切都结束了吗。
这就是我的极限了吗。
不,这不该是学霸的命运。
我曾经挂过很多科。
也曾通宵打游戏。
我曾经拥有王者段位。
转眼就变成了学渣。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数学,才是唯一的答案。
这一小时内沈奇想了很多很多,当他胡思乱想回忆往事之时,说明他真的无计可施。
这个数字列阵的来源是什么?看形式它像是个群,但我从没见过这么古怪的群,充满魔性。它可能是个假群吧?似是而非压根就不是群?
绞尽脑汁在大脑知识库中搜索,回应沈奇的只有……您呼叫的知识点不在服务区。
这就没有任何办法了,再强的大脑如果存在知识盲区,也会放弃治疗的吧。
除非自己开创一套全新的理论,这是唯一的办法。
但沈奇目前不具备这种自成一派的宗师水平。
“或许之前的我次次考满分,一路走来太过顺利,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夺其妹子。”
困境中的沈奇胡思乱想,想着想着他自己都笑了,老子特么太有才了,这是1级的语文水平吗?
“田老师啊,你这次救不了我了,六十进制搁这里无用武之地。”
“刘干事啊,你讲的那些代数知识太浮夸,这次IMO我一星半点都没派上用场,我能走到这一步全靠自己摸索。”
“张老师啊,我好久没见过你了,我数学4级的时候你就不再给我开小灶,说没啥可教我的了。”
往事一幕幕以碎片化方式在沈奇脑海中播放,这几个月的经历跟做梦一样,如果能拿到IMO世界第一,那就是最美丽的梦。
“张老师啊,几个月前我去你办公室,你问我自学到哪里了。”
“我说,我学到了凯莱转折矩阵和魏尔斯特拉斯二次型,当时确实有点装逼成分,那时的我也是一知半解。”
“然后你瞬间就懵逼了。”
“这一幕我无法忘记,从此我开启学霸之路。”
“呵呵,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高三了。”
“呵呵……卧槽!”
沈奇一个激灵,他忽然间捕捉到了一丝灵感,稍纵即逝,若即若离。
这种感觉似曾相识,这个月初的国内数联国决压轴题,就是这种过电般的灵感救了沈奇,田老师救了沈奇,他秀了一把楔形文字六十进制证明根号2为无理数,秀到了国决冠军。
“倒回去,倒回去。”
沈奇在脑海中回放刚才的胡思乱想。
“张老师啊,几个月前我去你办公室,你问我自学到哪里了。”
“我说,我学到了凯莱转折矩阵和魏尔斯特拉斯二次型。”
……
“虽然表面上看数学不过是一种语言或工具,但它大多数生动的概念能对新的思想领域提供钥匙。”
“而行列式和矩阵则完全是数学语言上的改革,沈奇你必须深刻认识到这点,才能在代数上有所作为。”
……
沈奇笑了,非常开心,天无绝人之路。
上次田老师救了他,这次张老师救了他。
其实沈奇最该感谢的是他自己,在困境中他从未选择放弃,数学很多时候需要执着甚至疯魔,他和他最后的倔强救了他。
当年装逼用的凯莱转折矩阵以及矩阵论,终于在最关键的时刻发挥作用。
不管这个数字列阵是什么妖魔鬼怪、是不是群,都逃不过我沈奇手中的照妖镜——矩阵。
能领悟或者翻译群论的工具,是矩阵。
根据题面数字列阵:
1=1
196884=196883+1
21493760=21296876+196883+1
864299970=842609326+21296876+2*196883+2*1
……
沈奇写出一个矩阵同态:
A(gi*gj)=A(gi)*A(gj)
将其展开为矩阵表达:
|Ag…0|
|Ai…0|
|0…Aj|
……
这种矩阵语言看上去很复杂,但表达的意思非常简单直接,即一个群G的矩阵表示,是G的元素g到一组固定阶的非奇异方阵A(g)的一个同态映射。
再说简单一点,群是非常难搞懂的一组复杂密码,而矩阵是破译密码的母本之一。
唯一的要求是,你必须熟练掌握各种解码手段,越多越好。
如果能用矩阵描述这个数字列阵,说明它是某种群,否则不是。
当沈奇用正则置换方式表达出这个数字列阵后,他十分惊讶:“MMP……Monster Group……居然还真是个妖魔鬼怪,魔群!”
魔群是啥玩意?
即最大的散在单群。
相比于其他群,魔群的年纪非常年轻,也就四十年左右。
这个群相当恐怖,所以被数学家命名为Monster Group。
一般人是难以玩转魔群的,玩着玩着就把自己玩疯了,玩坏了。
英国数学家博切尔兹对魔群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证明了“魔群月光猜想”,一个看名字就很魔幻很牛逼的存在。博切尔兹因此巨大成就获得菲尔兹奖。
魔群,想要玩转它,入门水平至少都需要数学系博士。
这种题目为何会出现在IMO的考卷上?
世界上有中学生能搞定它?
当然没有。
也不需要搞定它。
沈奇的理解是,对于这个魔群,给出两种形式不同的数学解释就OK了。
破解魔群和描述魔群是两码事。
没人可以破解哥德巴赫猜想,但不少人可以描述哥德巴赫猜想:任一大于2的偶数皆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
与其类似,沈奇要做的是后者,但不能用文字,而是用纯粹的数学语言描述。
他用两种矩阵语言将
1=1
196884=196883+1
21493760=21296876+196883+1
864299970=842609326+21296876+2*196883+2*1
……
表达清楚是什么就行了,不需要破解。
这题考察的就是知识面了,以及对矩阵的熟练运用。
我们都知道一个群有许多种矩阵表示,因为矩阵的阶可以变更。
“先来一发凯莱转折矩阵。”沈奇祭出矩阵论的开山祖师爷凯莱,用凯莱转折矩阵表达出第一种魔群解释。
“再来一发若尔当标准矩阵。”
很快的,沈奇写出了两种不同的矩阵表达方式。
看看还有时间,他又来一发,第三发是埃尔米特矩阵。
“如果三发不够,那再来三发!”
沈奇杀的性起,咔咔咔,他接连写出克莱因抽象群矩阵、韦伯素域矩阵、亨泽尔可逆元素矩阵。
六发了!
一个多小时搞出六发!
“我的身体并没有被掏空,如果六发不够,那再来六发!”
沈奇从来没有这么爽过,一种劫后余生的爽歪歪。
叮铃铃。
这时铃声响起。
4。5个小时的竞考时间已到。
“六发,只能六发了……好遗憾。”沈奇没时间了,他只写出了六种矩阵语言,有点懊恼。
交了卷,沈奇看到俄罗斯选手和美籍印度裔选手谈笑风生结伴而去,似乎信心满满。
“世界上有很多高手,会做这题的并非只有我一个。”沈奇在这届IMO中倾其毕生所学,能取得怎样的成绩,听天命吧。
阅卷工作从当天下午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
评委组组长怀尔斯教授六十岁的人了,仍旧坚持在工作岗位上。
记不清续了多少杯咖啡,怀尔斯教授睡意全无。
他面前有四份考卷,全是满分42分,分别来自四个不同的国家,俄罗斯、美国、韩国、中国。
怀尔斯教授犹豫很久之后,终于下定决心,他在其中一份满分考卷的42后面批了个“+1”。
最后一题,其他三位满分选手全部使用了两种方式给予数学解释。
而“42+1”的这位选手用了六种,刚好等于其他三位选手之和。
这位“42+1”的选手来自中国,名字的英文写法是Shen Qi。
IMO历史上首位42+1分的选手诞生了,他叫沈奇。
第050章 收获季
一天之后,放榜日。
中国奥数队拿到官方发送的成绩排名榜后,欢呼雀跃。
六位队员的分数是:
沈奇42(+1)、吕丘建33、杨锐33、周雨安32、于磊30、鲁文林28。
中国奥数队总分:198
其中除了28分的鲁文林获得银牌,其余五位队员全部获得个人金牌。
中国队的198是团队最高分,俄罗斯、美国以192、185排名第二、第三。
“哇喔!冠军!”
“我们是冠军!”
中国队的小伙子们击掌相庆,气氛欢乐。
“沈奇,厉害了,最高分。”
“沈奇,你的42+1是什么鬼?”
“对啊,我也纳闷,要么42,要么43,这4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