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沈奇点点头,又问另一位博士研究生:“克里斯,你研究的课题进度怎样?”
克里斯戴着眼镜,他非常神秘而且特别认真的说到:“哥德巴赫猜想1+1问题即将被我解决。”
“哦,是吗?”沈奇将信将疑,如果克里斯所言不假,那么这将是一个震惊数学界的爆炸性新闻。
“你呢,塞巴斯蒂安,你在研究什么课题?”沈奇问一位头发很卷的博士研究生。
塞巴斯蒂安淡淡一笑:“我想我已经找到了一个通解,对任何紧的、单的规范群,这个解满足四维欧氏空间中的杨—米尔斯方程组。”
“你太了不起了,塞巴斯蒂安。”沈奇虽然口头恭维塞巴斯蒂安,但内心中存疑。
找到这个通解,意味着从数学上完全解释了困扰人类科学家几十年的千禧难题之一:杨—米尔斯方程组。
今天是什么好日子,克里斯宣称他即将解决哥猜1+1,塞巴斯蒂安说他已经解决了杨—米方程组。
这俩博士研究生究竟是才华盖世,还是牛逼吹上了天?
需要进一步验证。
沈奇还是有点紧张的,如果哥猜和杨—米方程组真的被克里斯、塞巴斯蒂安这两个韬光养晦好几年的家伙搞定了,那么他俩将成为当今最耀眼的学术明星。
逼的数量是有限的,人家多装一个逼,自己就将少装一个逼。
沈奇询问到:“塞巴斯蒂安,可以展示一下杨—米方程组的通解吗?当然,你有权不这么做,如果你的研究成果尚未发表的话。”
“我很乐意这么做。”塞巴斯蒂安端着咖啡杯起身,拿粉笔在黑板上写了起来。
普大数学系咖啡厅跟外面那些妖艳咖啡厅不一样,这里的墙壁上挂着若干块黑板,客人们若是来了灵感,可以在黑板上即兴发挥。
塞巴斯蒂安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解着杨—米尔斯方程组,悠然自得,成竹在胸。
“这……”沈奇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塞巴斯蒂安运用到了对称群的处理方法,这个思路是对的,难道他确实找到了杨—米方程组的通解?
在一个极其普通的星期三,杨—米方程组就这么被破解了?
普林斯顿,果然是卧虎藏龙之地!
很快的,塞巴斯蒂安写出他的答案:Du=IΘu…i8T^aAu^g
“哇喔!塞巴斯蒂安,你太伟大了,今年的菲尔兹奖是你的!”克里斯鼓起了掌。
“你同样杰出,克里斯,菲尔兹奖是我们的。”塞巴斯蒂安冲克里斯一笑,柔情万种。
“我……噗……”沈奇一口咖啡差点喷出来,他敲了敲黑板,十分质疑的说到:“塞巴斯蒂安,你可别逗我,我绝不相信黑板上写的是杨—米尔斯方程组的通解,这就是个协变导数的定义而已!不过你前面的对称群处理还是蛮有趣的,仅从数学上来说,有一定的原创思想及学术价值。”
“黑板上的空白处太少,我只能写出这么多,总而言之我的核心思想全写在黑板上,你能看懂多少算多少吧。”塞巴斯蒂安摊手说到,然后坐回克里斯身边。
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世界上最精确的物理学理论建立在无人理解的方程组上,这个方程组至今没有一个人能求出通解。
沈奇也没见过杨—米方程组的通解长啥样,世界上没人见过,包括杨—米方程组的创立者杨振宁和米尔斯。
但只要具备基础的数学系研究生知识储备,以及对麦克斯韦方程组、薛定谔方程、广义相对论有一定的了解,就能立马判别出塞巴斯蒂安写的答案跟杨—米方程组的通解无关。
“乔纳斯,你怎么看塞巴斯蒂安关于杨—米尔斯方程组的解答?”沈奇问乔纳斯。
“抱歉,我看不懂,这和我的专业不对口。如果克里斯能写出哥德巴赫猜想1+1问题的解决方案,我想我能给出意见。”乔纳斯的专业是数论,他对克里斯宣称的哥猜1+1问题即将被解决表示关注。
沈奇继续研究黑板上的推导过程及结论,他觉得塞巴斯蒂安是在瞎特么忽悠,但也有可能塞巴斯蒂安是对的,自己的物理水平才6级,或许没能深刻体会到杨—米方程组的真谛?
杨—米方程组不是单纯的数学问题,它是由物理学家提出的物理学理论,物理学家构建了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但他们无法从数学角度予以解释。
打个比方,一个小朋友凭借超群的空间构建天赋,用几百块积木搭建了一座无懈可击的城堡,他会搭积木,在实践中也做的很完美,但小朋友无法从空间几何学原理上说明,为什么要这么搭积木?能否从理论本质上给出解释,这种搭建方案是全球最优的?
这个小朋友就是物理学家,他去问他的老爸数学家,爸比,我需要一个数学解释,来证明我搭建的城堡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堡。
数学家老爸也懵逼了,他水平有限,他只知道结果,但无法给出原理性的解释。
杨—米方程组大概就是上述情况,杨—米方程组在无法确定通解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使用,并被使用了几十年也没掉过链子,但没有通解的方程组始终不让人百分百安心,万一在某种极小概率的情况下,它掉链子了呢?
跟杨—米方程组类似的还有N…S方程。
人类在尖端理论无法取得突破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高速发展应用,然而搞理论研究的人始终还是想把基础理论研究透彻。
沈奇被塞巴斯蒂安搞的有点动摇了,就在这时,坐在角落位置冷眼旁观的爱德华·威腾开口了:“塞巴斯蒂安,你太让我失望了,这就是你四年博士研究生的成果?”
第260章 每逢周三装个逼
随着杨—米尔斯理论的发展,物理学家雄心勃勃的尝试使用非阿贝尔群规范理论,来统一电磁力、核力和引力,从而完成他们向往已久的大一统伟业。
然而在量子力学中,每个粒子都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波,因此“无质量”这一特性成为了大一统理论的症结。
实验、计算机模拟和某些理论计算使物理学家们相信,对于真空激发,一定存在一个“质量缺口”,即不存在无质量的粒子波。
质量缺口这个性质也解释了,为什么强力只能在如此短的距离内起作用。
这便是“杨—米尔斯理论和质量缺口假设”的来源,只不过至今无人可以得到杨—米方程组的通解,以严格证明“质量缺口”这个关键的性质。
今天,星期三,阳光明媚,普林斯顿数学系博士研究生塞巴斯蒂安,宣称他解决了“杨—米尔斯理论和质量缺口假设”。
威腾教授无语的笑了,觉得滑稽。
沈奇心说,是啊,威腾教授都搞不定的问题,你一博士研究生能搞定?开什么国际玩笑。
“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最好的体现了对理解量子场论的挑战?”威腾问几位博士研究生。
塞巴斯蒂安回答到:“在物理学中占据中心地位,代表了QFT的困难。”
沈奇补充说明:“并且在数学上是重要的。”
威腾点点头说到:“对我来说,具备以上几点的一个显著问题是,证明在Re四次方以上的,以一个紧的、单的非阿贝尔李群G为规范群的量子杨—米尔斯理论的有解性,以及质量缺口假设的正确性。”
“然而塞巴斯蒂安,你写在黑板上的这堆符号,仅仅代表万千数学处理方式中的一种,对证明质量缺口假设起不到一丝作用。不过话说回来,你毕竟做出了努力,希望你能更深刻的了解QFT、QED、QCD之后,再对质量缺口假设发起挑战。”威腾教授批评了塞巴斯蒂安几句,随后也进行了鼓励。
可以客观公正地否定学生的研究成果,但不能毁灭性地打击他们的学术积极性,二者如何权衡,这个技巧需要学科带头人自己把握分寸。
QFT即量子场论,QED是量子电动力学,QCD代表量子色动力学,三个Q都挺难的,在深刻理解三个Q的前提下,并具备超强的数学处理技巧,才有可能解决“杨—米尔斯理论和质量缺口假设”。
解决了“杨—米尔斯理论和质量缺口假设”,物理学的大一统便在理论层面取得成功,至于能带来怎样的应用突破,目前尚无法评估。
这就是“杨—米尔斯理论和质量缺口假设”这个千禧难题的重要意义所在。
被威腾教授批评了,塞巴斯蒂安感到沮丧,但他依旧抬起骄傲的头颅:“我会继续努力,五年内必将彻底解决‘杨—米尔斯理论和质量缺口假设’,是的,我相信我能做到。克里斯将和我一起努力,他前不久在《数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如果我是‘杨’,那克里斯就是‘米尔斯’。”
“乐意为你效劳,塞巴斯蒂安。”克里斯说到。
塞巴斯蒂安摇摇头:“不是我,是我们。”
每周三,装B日,生命不息,装B不止。
今天的逼被塞巴斯蒂安和克里斯给装了,这让沈奇产生了一丝紧迫感。
虽然塞巴斯蒂安对于“杨—米尔斯理论和质量缺口假设”的研究成果漏洞百出,但他已经开始尝试进攻这个意义重大的千禧难题,这需要勇气。
克里斯宣称他即将解决哥德巴赫猜想1+1问题,估计也是个大忽悠。
然而能在四大之一的《数学学报》上发论文,说明克里斯具备很强的数学实力,至少他已开始着手攻克哥猜1+1。
基础理论研究就是这样,在无数次天马行空甚至荒谬的遐想中,没准哪次就邂逅了那个正确而迷人的答案。
周围的人皆很努力,也具备野心和抱负,沈奇不敢小觑塞巴斯蒂安和克里斯,说不定这哥俩哪天真就撞大运了。
名垂青史的科学家出名之前,有不少都是无名小卒,比如说爱因斯坦,他发表量子论的这一年,就职于瑞士伯尔尼的一家专利局,是一名刚转正的普通技术员。若干年之后,爱因斯坦26岁的那一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塞巴斯蒂安和克里斯两人端着咖啡去另一张小桌上继续交流,威腾来到沈奇的这张桌子,问到:“奇,你最近在忙什么?”
“起草一部数论史,以及准备博士毕业答辩。”沈奇觉得今天的逼没装好,人家都杨—米方程和哥猜了,自己的研究却平淡无奇。
“奇,这几个博士研究生中,你应该是最早获得PhD的那位。”威腾看看乔纳斯,又瞅瞅不远处的塞巴斯蒂安和克里斯。
“我想是的。”乔纳斯说到。
“或许吧。”沈奇说到。
威腾问到:“博士毕业后有什么工作打算?”
沈奇笑道:“那得看普林斯顿是否肯雇佣我。”
威腾朝沙发上的查尔斯·费佛曼主任招了招手,费佛曼主任走了过来坐下。
威腾指了指沈奇,说到:“查尔斯,他需要一份普林斯顿的工作。”
“奇,那你得从数学系的讲师做起。”费佛曼说到。
“当然,我知道规矩。”已经是助教的沈奇清楚流程,讲师、副教授、教授的逐级晋升需要时间和业绩。云威、陶哲轩这些破纪录的最年轻教授们,都经历过讲师、副教授的阶段。
“成为讲师,你需要具备单独开课的学术能力,那么奇,请告诉我,你在哪门课程上具备最强的实力?”费佛曼主任轻描淡写的问到。
很多时候,数学系人事任免之前的面试都是在咖啡时间中进行的,看似聊天扯淡,实则暗藏考验。
沈奇回答到:“其实我所学甚杂,本科阶段发表的十篇论文涉及微分学、积分学、级数论、线性代数、同调代数、欧拉—泊松方程等领域,可以归为三个数学分支,即数学分析、代数学、数学物理方法。”
“在普林斯顿读书期间,我发表了四篇论文,即沃什猜想证明,两篇群论相关的文章,以及巴赫拿空间中的‘穆勒—沈定理’,这又涉及三个分支,即数论、抽象代数、泛函分析。还有篇‘沈氏近迫定理’的论文目前正在评审中,大方向上也属于泛函分析。”
“上学期我带了一个二年级学生的非欧几何导修班,非欧几何属于几何学分支,我辅导的还算不错,十二位学生的非欧几何综合成绩为二年级同期最高。”沈奇陈述客观事实,算是面试中的专业特长概述吧。
“所以,查尔斯,爱德华,我也很苦恼,上面所列举的七个数学分支总共包含三十二门细分课程,我想我都具备单独开课的能力。”沈奇无奈的摇摇头,杂家杂学,他也不知道三十二选一该选择谁?
费佛曼主任陷入了沉思:“奇这种全能型的数学准博士,确实很罕见。你觉得呢,爱德华?”
第261章 莫非又来奖了?
“如果考虑到研究生课程,这七大分支总共包含80门以上的细分课程,光一个泛函分析下面就有11门细分课程。”
“当然了,数学系本科生只用学习线性算子理论、变分法等最基础的泛函分析理论,巴拿赫空间、拓扑线性空间这种进阶课程是研究生的学习任务。”威腾说到,他是泛函分析的专家,物理问题离不开泛函分析的数学处理手段。
“那么奇,你进入普林斯顿研究生部的时候,最初选择的主攻方向是哪个分支?”威腾问到。
“我选的主攻方向是数学物理,亲爱的威腾教授,我最初申请的导师就是你。”沈奇说出了一个秘密。
“查尔斯,还有这种事情,我怎么不知道?”威腾疑惑的望向费佛曼主任。
“嘿,爱德华,拜托,别用这种眼神看着我!你自己在几年前当系主任时说过,今后不带任何一个研究生。”费佛曼主任在29岁时获得菲奖,他这么聪明一人,才不会背锅,而且甩锅甩的有理有据、及时准确。
“哦,是吗,可能是我忘记了。”威腾望向沈奇,表示遗憾,他这辈子再也没机会成为沈奇的导师了,因为沈奇将在几个月后参加博士毕业答辩。
“数学系招生这种日常事务都是卡尔操办的,爱德华你当过系主任,你清楚招生流程。卡尔完全是按照你之前的指示办事情,你不能责备他。”费佛曼主任解释到。
“我知道了。”威腾点点头,他在数学系跟费佛曼平起平坐。
普大数学系的主任每三年换一届,由大牛们轮着当,主任这个岗位并没有额外的收入或补贴,纯属为人民服务的性质。
刚退休的F+W+A超级大牛约翰·米尔诺当过系主任,已经返回英国的安德鲁·怀尔斯当过系主任,威腾是上一届的系主任,这届轮到了费佛曼。
普林斯顿各级别的一把手领导主要抓学术,以普大数学系为例,老主任威腾和现主任费佛曼均不怎么管日常行政,除了人事任免和学术经费审批这种涉及人和钱的大事要事,其他杂七杂八的系内日常琐事皆交给大秘去操办。
数学系的大秘是卡尔,他在大秘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八年,先后伺候过六位系主任,某种意义上来说,卡尔是数学系的行政长官。
沈奇见过卡尔,这老爷子相当于大内总管,学术之外的很多事情都由卡尔说了算。
因为政、学相对独立的制度,所以沈奇也不埋怨威腾教授没有收自己当学生:“往事随它去,活在当下最重要。”
“言归正传,奇,你的主攻方向是数学物理,但你在数论、泛函分析、抽象代数上取得的成就更大,你最近发表的四篇论文和这三个分支相关,其中两篇论文刊登在四大数学期刊中的两份上。”费佛曼主任说到。
沈奇说到:“说来惭愧,我就读普林斯顿之后,在主攻方向上没有取得任何成绩,在我的第一辅助专业代数几何上同样如此。数论是我的第二辅助专业,群论或者说是抽象代数是我的第三辅助专业。‘穆勒—沈定理’属于即兴发挥,非欧几何导修班是系内安排的助教任务,我之前并没有将泛函分析和几何学纳入正式研究范围。”
“奇的这种全面又不失专业性的学术特点,不应该再遵循什么主攻、辅助之类的模式化设定,我的意见是,博士答辩通过后,让奇干一到两个学期的讲师工作,至于他主讲哪门课程已经不重要了,反正是过渡期。”威腾提出了他的看法。
沈奇表示同意:“数论、抽象代数、泛函分析三选一吧,或者三选二,实际上我很想开设一门新课程,我暂且称之为《数论史》,但最大的问题是这门课程并没有教材,因为我的教材尚在编写中,至于进度……大概完成了1%,嗯,粗纲写好了。”
“我想没问题,最适合奇的应该是专注学术研究的职位,融会贯通说不定能开创一种新的数学分支甚至学派。教授或者副教授,需要以讲师身份再次应聘,凭借《数学年刊》和《美国数学会杂志》上的两篇论文,奇具备教授或者副教授的应聘资格,当然了,前提是你必须先拿到PhD,成为普林斯顿的一名正式讲师。”费佛曼喝了口咖啡,望向沈奇:“对于极其优秀的年轻人才,普林斯顿有时也会放宽标准。”
但普林斯顿再怎么放宽标准,也有个底线。
读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