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不重来-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浩泽记了一整天的数字,手都有些发酸了。他刚甩了一下手,让手松乏一下。卢方就拿过他手上的本子,说:“走,我们先统计一下结果。”
  不过唐浩泽还不能马上跟他去:“卢叔,我先处理好这边的事。马上就过去。”
  卢方却有点等不及了,这两口塘的产量超出了他和唐浩泽估计的数字。他迫不及待想知道具体产出了多少。
  此时,张老板和陈局长他们都早已经走了。而这虾都是卢方自己收的。所以计算也不用和别人一起核对。这只要他们两个一起统计就可以。
  唐浩泽先是将准备好的红包发给了来帮忙的乡亲,每个都是两百块。这是和卢方商量好的数字。
  送走了乡亲们之后,有安排了工人的善后工作。唐浩泽才返回办公区。他回到办公区,卢方已经对着记录本按计算器。
  他也没有打扰卢方,而是拿过另外一个本子,也找来一个计算器按起来。
  两人按了大概半个小时才将两口塘的总产量统计出来。
  卢方计算完他自己的那本,笑着说:“我这边是七万四千八百多斤。十一亩的塘。亩产就是六千八!厉害,浩泽!厉害!”
  卢方当然是为自己赚钱兴奋,同时也是在为创造了一个单产记录而兴奋。这绝对是现在对虾养殖单产世界记录。这个记录出现在自己手里,卢方有兴奋的充分必要理由。
  卢方看到唐浩泽也停下了,问:“你这边多少?”
  “这边的亩产少一些。总产量是四万六千六百多斤。亩产的就是……”唐浩泽说着又在计算器上按了一个数字。“五千四百八十多点。”
  卢方一拍手,说:“那也非常高了。”五千四百斤的亩产,如果没有另外一口唐的产量,恐怕也是世界记录了。
  这个世界记录不是说别的国家养不出来,而是其它在水产养殖技术方面比中国发达的国家,在养殖管理比较规范,绝对不会允许放养那么多的苗。所以其它国家到现在为止都没养殖出来过这么高的产量。
  唐浩泽算了一下,仅仅是这两口塘,他估摸自己从中就能赚到一百二十多万。如果剩下的二十来口池塘都有差不多的收成的话,他岂不是一茬虾就能赚一千多万?一年养两茬,虽然下半年的虾价,可能会因为南美白对虾增加会对虾价造成冲击,但他一年赚两千万,好像也不是难事啊。
  那还不算卢方那几个育苗场的和今年东风螺的收入。
  当然,他还是要决定交一部分税的,免得被人捉住了。但也不可能全部交。加上明年卢方的育苗场可能也能赚不少钱,那他大概也能拿到不少钱。那在他上大学之前,他说不定就能拥有两三千万的身家了。
  那足够他在毕业后创业用的。
  他在闲暇时也会想自己日后怎么做。只是他想过很多,觉得如果在要去学校上学,他不可能有那么多精力创业。至于赚钱的机会,好像很多。比如某些未来会发展得很大的企业。投资进去,未来肯定能赚大钱。
  只是他怎么投资?那些企业什么时候需要投资,通过什么渠道融资,他对那些一无所知。再说,那些企业融资,也只会选择那些真正的富豪,那些人不仅容易在后续继续融资,也有足够的能量保证公司的安全。
  那些机会不是说谁有几毛钱就能掺和的!
  所以唐浩泽不觉得在上大学之后,未必有多少机会赚钱。而他也没有非要在大学期间赚钱的目标。
  当然,如果有机会,能赚钱就赚一些。如果没有明显的机会,他也许会学着创业,积累一些经验。
  但在大学期间,唐浩泽不认为自己还能像现在这样不去上课自学,或者一边上学一边创业。在那样的情况下,倒不如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还有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集中精力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拓展自己的视野,打好日后创业的基础。
  唐浩泽在算着账。卢方也在算。
  卢方发现自己将这个养殖场交给唐浩泽,自己仅仅在半年时间内不仅将养殖场的投资收了回来,还能赚一千几百万。
  这个结果他之前是怎么也没想到的。
  而且还有下半年。如果下半年养虾依然能成功,那岂不是一年能赚三四千万。
  这比他现在任何一个生意来钱都快。


第六十八章 未来的投资方向(求推荐)

  三百亩虾塘,一年能赚几千万?卢方算着都感觉不真实了。
  以前他做梦都没想过养虾能赚这么多。
  他连喝了几杯茶,才问有些发愣的唐浩泽说:“浩泽,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现在在水产养殖这方面,他是完全信任唐浩泽了。
  唐浩泽被他这个问题惊醒过来,说:“卢叔,这个收成也出乎我意料之外。不过这收虾了,工人肯定很开心,我们得安抚好他们。”
  卢方听他这么一说,也静下心来考虑一阵说:“你说得没错。说起来,育苗场的工人和技术员也该结算一下奖励了。”
  他想到了育苗场,不由说:“从五月开始到现在,我那几个育苗场已经卖出四亿八千万虾苗,都是按照你定的价卖的。我担心那些技术员会被人挖走了,打算将上半年收入结算了。给工人一些奖励,和技术员的分CD给了。”
  卢方和唐浩泽之间的分成,是将所有的成本扣除后再分,所以卢方才有这么个说法。
  唐浩泽也是想到了育苗场的问题:“卢叔,今年和明年上半年,育苗场的技术一定要保持好。我估计到了明年下半年,我们的独门生意就做不成了。”
  做独门生意自然是最赚钱的。卢方也知道现在虾苗能卖到那么贵,完全是因为唐浩泽这边养虾养成后宣传效果太好。而卖南美白对虾虾苗的又只有他。
  现在南美白对虾养殖已经被证明是可行的,如果虾苗供应不足,市场自然会有人填补空缺。不管卢方是否愿意,最晚到明年下半年,肯定会出现新的能供应嫩美白对虾的育苗场。
  卢方知道唐浩泽说让育苗场的育苗技术保持好,不是说要保证不外泄,而是要保证苗的质量。只要在这一年里做得好了。虾苗场名头响亮了,还能继续有几年的好生意做。
  卢方想了一下,说:“我打算下半年在建一个大一些的育苗场。另外,在年末将育苗技术公布出去。你有没有意见?”
  唐浩泽摇头,说:“当然没意见!”他很清楚,那样的技术就算是想捂也捂不住。如果卢方一直捂着,那些大学研究所也会研究。既然捂不住,倒不如直接放出去,那样那些研究所就没办法立项,说不定能让卢方的育苗场多做一阵独门生意,同时还能捞个好名声。
  他笑着说:“到年底放出去,其他人想要引进南美白对虾亲本,也要等到明年下半年才能开始育苗。如果我们的虾苗名声不败坏,完全可以继续卖高价。”
  卢方想得却是更多。
  他觉得可以将虾苗、饲料和对虾收购进行挂钩。养殖户用他的虾苗,虾料,最后按照市价卖虾。这样他对虾一条龙的生意就好做了。不过这些他也没和唐浩泽说。
  他问唐浩泽:“浩泽,我计划将其他的虾塘都改造成高位池,你觉得合适不合适?”
  唐浩泽考虑了一下,决定还是将未来一些事情暗示一下卢方:“卢叔,如果你要改造虾塘,我觉得可以做。不过,我觉得这南美白多虾最多也就三四年的暴利时期。过了这个时间之后,养虾的利润会断崖式下降。”
  他顿了一下,说:“而且未来中国沿海的环境污染会越来越重,现在南美白的抗病能力强,是因为致病菌对这种虾比较难以侵染。再过几年,致病菌也许就会发生变异。南美白对虾未必还有现在这么好养。所以,我不建议你在水产养殖方面投入太大。”
  卢方听他这话,一想还真的是那样。往年还不都是出现一种新的对虾品种就能养几年,不到十年就会出现爆发性虾病,然后又换一种才能养。而现在都已经引进南美洲的虾了,以后还能引进什么地方的虾来替换这个南美白对虾?
  他点头说:“我还想着再租几片地方开挖虾塘呢。听你这么说,我倒是要重新考虑了。”
  唐浩泽笑着说:“如果新建高位池,大概也能有几年的赚大钱的机会。”他顿了一下,说。“卢叔,其实我觉得,现在高考扩招了。也许日后城里人会多起来。”
  卢方不明白他说这个是什么意思:“你想说什么?跟我还要转弯抹角的吗?”
  唐浩泽说:“卢叔,我不是转弯抹角,而是我只是在猜测。现在国家似乎是在鼓励城市化。我觉得高考扩招就是一个信号。你看,以往录取率不过是20%左右,但是今年扩招,GD考生录取率达到了48%以上。而新些中专什么的,也在合并成高校。高中也可能也会扩招,如果日后高考生都保持录取率在50%以上。”
  他停了一下,等卢方想过,重新看向自己,他就知道卢方是消化完自己说的话。又继续说:“在那么高的录取率下,会大量新的大学生出现。扩招,小城镇甚至是一些农村考生受益是最大的。他们上完大学,难道还会回到农村或者是小城镇?那些人肯定希望留在中大城市发展。那么问题来了,他们想留在大城市,但没有房!”
  卢方听完这话,看着唐浩泽。
  只听唐浩泽继续说:“还有现在的中小学教育也在改革,一些小学撤并。城镇学校划定学区。好的学校,当然有更多的人希望将孩子送去上学。但是没有不在学区怎么办?”
  “比如乐潭县的有钱人家里,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在乐潭县考不上市里的高中,那怎么办?现在还让交择校费,但现在已经有人呼吁取缔收取择校费的乱象。我想日后国家会禁止学校收取择校费。到那个时候,乐潭的有钱人想将孩子送到市里上学,孩子学习却不行,就只能在学区内买房。有学区房学习差一些也能上更好的学校。”
  卢方听到这里,心中倒吸一口凉气。
  不得不说,中国的教育现在已经开始出现唐浩泽说的这个现象了。或者说一直都有。
  不管是大学还是中学,在录取学生时,总是很倾向本地的学生。本地学生的分数线要远低于其他的地区。
  现在这种情况还只是出现在高中和大学,比如市里的高中,主要名额都在市区,其他县区的名额都是有限的。大学更加是如此,本省名额至少超过一半以上,有些名校更加是超过80%。
  如果后初中小学都严格按照学区就学。而城市的师资肯定要比县城和乡村的好。现在中国一路在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也很快……
  他越想越心动,对唐浩泽低声说:“你是建议我准备进入房地产行业?”
  唐浩泽点头,也小声说:“我不知道现在什么什么样的政策,但是我想,房地产肯定会放开政策的。”他顿了一下,又说。“现在城镇范围内建房审批程序都严格了不少。而且据说单位建集资房用地也卡紧了。而还有地的单位,恐怕也没有几个了。”
  唐浩泽跟卢方说这些,是因为他担心卢方看到现在养虾赚钱就一头扎在这头了。日后,做水产怎么可能比得上做房地产的?
  卢方考虑了好一会,说:“你说的,我都记住!卢叔谢谢你的提点!”
  唐浩泽听卢方怎么说,就知道对方是将自己的话听进去了,至于日后卢方如何决定,就不是他能干预的。他笑着说:“卢叔,说提点就言重了。我也就是胡思乱想。”


第六十九章 凭“本事”赚钱,我高兴

  和卢方说的那些东西,都是唐浩泽在上辈子能手机上网后,在养殖场无聊时看到一些信息乱想的。
  唐浩泽甚至觉得,日后中国教育、医疗资源分配极端不公平的现象,有那些房地产商在背后推动的因素在其中。
  不过那些也不是他一个小屁民能改变的东西。他最应该做的,只能是顺应这个潮流在这其中跟着捞一点。
  唐浩泽又说:“卢叔,你人面广。你知不知道湾州市区那里有地皮卖?”
  “你要买地?你打算在市区建房子?”卢方第一想法就是唐浩泽是打算将家搬到湾州。毕竟唐小芸现在湾州上学。“那我帮你找找。不过湾州的宅基地现在不便宜。现在城区里都不再批私人宅地了。”
  唐浩泽也知道,有钱就去买地有点小资思维。
  只是他想着以目前的情况,今年过后他就要全身心投入学习。目前也没有什么好的投资方向,钱压在手里也不是个事。
  唐浩泽现在眼看着能赚到不少钱,但赚了这笔钱之后,就要准备考大学。上大学期间这钱他未必能用得上。这钱放在手上也是压着,倒不如先花出去。
  买了地先盖十来层楼用来出租,如果有房地产看中了就高价卖出去。
  如果什么时候需要用钱了,唐浩泽也可以用那些土地房屋在银行抵押借款,也不至于想投资也没钱用。
  湾州的地价和房产价格肯定一年比一年高。湾州在零二年开始的很多空地都会变成房地产,零六年房子价格就已经到四千到六千左右。而且每年都在升。
  在零二年之后,一个三十平米左右的小公寓,一个月大概要三百块钱租金。一百二十平米的地,建起来的房子,一层能有三间到四间出租屋。现在城市规划还没那么严格,如果他建十来层的楼房,加上买地钱大概需要两百万。
  他可以先将地皮占着收房租,一个月收几万也能抵上利息。这房地产他先放着,日后如果到大城市上学,有机会直接抵押贷款,在大城市再买些房子,也许等到他毕业,资产又能涨一倍以上。
  如果没机会在大城市买房,那就等着被征收或者要卖给房地产。地皮和楼面也都能赚不少钱。
  唐浩泽笑着说:“我确实是打算是在市区盖房子,不过不是打算自己住。而是想盖出租屋。”
  湾州虽然不是珠三角,但是在湾州打工的人还是很多的,大多是湾州地区或者周边甚至是桂西省的人。这些人很多是做零售或者服务业的。租房住很正常。
  卢方听他是要盖出租屋,就想着这可能要一些好一点的地段,就说:“我帮你留意一下。有消息就跟你说。”他顿了一下,又说。“现在我们先将工人的奖励确定下来吧。”
  卢方之前说过,如果养殖成功每个工人至少有三千。但是现在这虾养得这么好,如果奖金给太少,工人也会有所不满。如果给多了,日后又不好办。
  卢方最后说:“你看这样行不行。每个工人固定奖励五千。你这里的工人是各人负责管理一口塘,那每斤虾就给一毛钱的奖金。”
  唐浩泽想了一下,说:“卢叔,如果是那样的话,可能会让那些负责虾塘面积小的工人不满。要不就这样,我们还是按照每个人固定三千元,和每斤一毛钱的给奖励。然后拿出一些钱作为亩产产量排名奖金。比如最高的一万,第二名六千,第三名四千五百,第四、第五名三千,第六到第十名是两千,后面的都是一千。”
  虾塘的面积越大,水质越难控制,所以面积小在单位产量方面更占便宜,那么一来也能让那些工人觉得平衡一些。
  卢方想了一下,拍板说:“就这么办!”
  …………
  卢方在路唐村的养殖场收了第一批虾,得到的结果让所有人都高兴,或者是眼红。
  而后卢方就紧着寻找客户,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将路唐村养殖场的虾都起了。核算总成本后可以得出毛利。这部分钱在税前,唐浩泽能分30%的技术费。
  卢方因为妻子在市政府工作,他为了支持妻子的工作,做生意要更珍惜羽毛,所以他虽然也尽可能避税,但税也是要交的。
  这部分毛利先将唐浩泽这份给了,分出去的就是经营成本,卢方需要交的税就会少许多。当然避税的方式不只是这些。
  一旦那样做,唐浩泽的收入也就相当于是被公开了。
  卢方也给他说了:“我需要交营业税。你的分成肯定要在报税时列出来。你现在一年赚那么多,难免有人眼红。我的建议是你最好也报税。”
  此时的个人所得税率非常高。如果唐浩泽完税的话,拿到的钱就只剩下一半多一些了。但卢方说得没错。偷税漏税这事只要有人认真查,是很容易查出来的。
  唐浩泽如果不日后有偷税漏税的隐患,就只能是委托卢方直接帮他交税了。
  不过,卢方有悄悄跟他说:“我可以将其它的成本多报,其中可以抵消你一部分的分成。我们重新拟定一份合同专门应对检查,将你的分成减少一半,你只交一半的税。”
  如果是那样的话,唐浩泽就能拿到这笔钱的接近80%。
  但唐浩泽还担心会不会有麻烦。
  卢方笑着说:“这些报税我只要在各方都做好就行!查也查不到。”
  在这个时候,在中国做生意税收之高,能直接将企业压死。所以很多企业都有两套账。其中一套是专门用来应付税务部门查账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