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坛救世主-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写好的内容保存在文档里面,张楚狐疑的走了出来,《万历十五年》根本都还没有写完发出去,专家怎么会知道自己写的内容,难道也是从未来穿越过来的?
  这时候电视机上面的内容已经谈到了眼前那位作家自己的作品上面,根本不知道前面究竟说了什么。
  好在科技已经足够发达,现在基本上的电视机顶盒都有一个回放的功能,他快速将这个频道的内容回放到十多分钟前,想看看究竟怎么回事!
  科教频道这一期的《讲诉》栏目邀请到了著名的历史作家、唐朝历史研究专家周云深来讲诉敦煌从诞生到兴盛、衰亡以及重新保护的故事。
  张楚对敦煌的故事并不感兴趣,于是又用到了快进键,这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以几倍速度快速播放起来。
  而当他停在采访页面时,内容似乎就要出来了。
  电视机上面,节目主持人穆原开口介绍道:“听过周老师的介绍之后,想必观众朋友们都对敦煌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我听说周老师这次也写了一本名叫《敦煌》的同名作品,您能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最初我是到敦煌去旅游,后来被其深厚的历史所感染。于是就有了这部历史作品《敦煌》,它讲述的是宋仁宗天圣年间,一个名叫赵行德的年轻人进京赶考,结果因为瞌睡错过考试,偶然得到从没见过的西夏文布片,来到了西夏……”
  周云深看起来信心十足,他的这部作品准备了很长时间,甚至出版社还动用关系帮他打通了央视科教频道。
  主持人对图书的内容并不感兴趣,而是开口询问起来:“周老师,目前图书市场上面多了一个新的类型,那就是通俗历史读书,它们跟之前严肃厚重有余、活泼生动不够的历史类图书比较起来,就是让人觉得读起来很有趣。您这本《敦煌》是哪种类型呢?”
  “历史本来就应该是严谨的,那些所谓的通俗历史作品里面充斥着虚假偏激逢迎,编造得太过分了,会误人子弟。我这本书追求的是真实,最大程度的保证史实,至少不会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来!”


第313章 踩中刺猬
  历史就像十三岁的小姑娘,经常被人肆意地评说。
  电视机上面,周云深正在侃侃而谈着:“很多所谓的通俗历史作品,无非是把野史或者传闻中的历史拿出来用现在的语言组织一遍,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哲学观跟审美观。读者们阅读这种糟粕,其实是百害而无一利!”
  主持人倒是高兴得很,对于他们这种媒体人而言,观点越激烈越好,越尖锐越能吸引人。
  于是穆原赞同的说道:“的确很多作者的思想比较片面,对很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有失公允。近些年来,有关历史的内容在文化界全面升温,什么讲三国、品论语、明末清初等等,您认为这种历史写作热是否跟功利有关呢?”
  “当然有关了。当初我们这一批写历史的人还不多,胡炜他也算是半个后来者,业界的口碑被很多作品给毁掉了!有的作者写明史,不过是拿本吴晗的《朱元璋传》或者现成的《朱棣传》、《嘉靖传》做参照,以网络低俗调侃语、无厘头幽默来炮制一本又一本书,力图发家致富。”
  周云深一口气说完之后,还有点意犹未尽的呷呷嘴,整个人对通俗化写作的态度一目了然。
  “什么历史本来可以更好看?正如我们一直说的那样,历史需要铭记,如果一心想要讨好读者或以流行文化为风向标,最容易流入低俗,这样的作品不比地摊文学高贵多少,最终只能让读者倒胃。”
  张楚微微皱着眉头,这周云深充其量也只是个研究者而已,说这种话只是在立牌坊而已,根本不可能有太多的影响力。
  为什么自己老爸会打个电话专门来让自己看这次的节目?
  类似批判整个类型的行为早就见多不怪,现在很多作家或者专家之所以被旁人所熟知,依仗的就是批评。
  好在这个问题并没有困扰他太久,因为在主持人穆原的询问下,一切都清晰起来。
  “那您觉得现在历史创作存在这样的误区,主要原因是什么?”
  原本的采访台本上面可没有这个问题,只不过是穆原在随机发挥,正好接住刚刚的话题。
  周云深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他叹息了一声说道:“主要是写作入门的门槛太低了。现在随便什么人,以为自己看了本史书之后就觉得能写历史了,这简直就是对历史的侮辱!或许大家也都知道了,有个所谓的青年作家,学都还没上完,就想着要来写历史,以为历史的读者会跟盗墓读者一样好忽悠,大错特错!”
  “您是在说张楚?”
  穆原狐疑的询问起来,他心里同时也乐开了花。
  毕竟这已经透露得很明显了,盗墓目前全世界就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而且还是学生!
  之前关于张楚新书要写历史的传闻已经在网上沸沸扬扬的,传播得非常广泛。
  他的读者们当然都是各种支持,只不过在旁人眼中就稍微有些不自量力。
  周云深这种人气不高的中年人,在话题度上面哪里有张楚高?
  节目做了这么久,穆原总算是来了点精神,这种爆点是多少节目都梦寐以求的。
  哪怕《讲诉》比较正经,并不是那些挑事儿的访谈节目,但也需要收视率跟话题来维持节目经费的!
  周云深很爽快的承认,“对,就是他。他一个理科生,大学都还没毕业,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历史跟张楚之前写过的幻想并不一样,其余作品只要想象力好文笔一般就能写,但历史作品要求的是准确,很难想象一个年轻人写历史。”
  “现在张楚还没有正式宣布新书的类型吧?就算他写历史,其实我觉得也挺期待的,毕竟人家是高考状元,北大学子,去年的最佳新人得主。”
  穆原不知道究竟是在帮张楚解释还是在刺激周云深,他这番话倒是让电视机的观众们知道究竟张楚是谁。
  的确,在人们固有的影响里面,写历史的几乎都是学富五车的专业人士,像张楚这样的年轻人几乎不懂历史。
  周云深继续开口说道:“我们这些专业人士写历史,必须清晰的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不能信口开河,或者把史书上面的东西翻译成白话文。就像我写《敦煌》的时候,不仅亲自重返敦煌,而且还把相关历史记载全部都找到,同时也把宋朝的风俗人情、西域各个民族都了如指掌。历史不能顺便书写,希望张楚能把时间放在学习跟阅读之上,不要老是想着写东西。”
  电视机前面的张楚摇了摇头,这位周老师明明是为了卖书,几句话里面都不离他的那本《敦煌》。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行为可以理解,毕竟谁不说自己的作品好呢!
  但张楚很反感周云深这种夸赞自己贬低别人的做法,尤其这被踩的人名字叫张楚。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你爸打电话回来呢。”楚岚极其气愤的说道,“什么时候年纪成了衡量一本书好坏的标准,你的书还没写出来呢,他们就知道不行,什么道理!”
  “妈,您别气。他呀,无非就是想抨击我来获得网络热度罢了,我偏偏就不如他的意。”
  周云深或许是想踩一踩张楚,只不过这次恐怕踩到了刺猬身上!
  张楚一直都觉得一部感人的历史作品一定不是炫耀历史知识的佶屈聱牙的考证专集,也不会是生硬地把古文翻译为白话的历史流水账。
  以史为鉴,如果历史作品都不能吸引读者阅读,那这个词语又有什么意义呢?
  张楚想要从人性的角度对历史人物进行有趣的、文学的观察,把人的历史分解成鲜活的、极具个性的、充满魅力的特殊个体来进行描述。
  更何况自己也不是没有去了解这方面的历史,他几乎把明朝的典章、器物、文化、风俗等概念了然于胸,深入到了明朝的历史情境中去。
  为什么现在历史类的作品被书店、读者们束之高阁?
  还不是因为它们晦涩难懂,除了真正的历史爱好者之外,估计没人会阅读这种违背现代消费者阅读习惯的图书!


第314章 最畅销的历史书
  对于很多读者而言,他们看历史图书,是因为觉得它们有用,当人们在现实中遭遇生活的烦恼或者工作的挫折时,或者为了避免遭遇这些不幸,人们就需要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从历史中汲取营养。
  人们都是现实的,都渴望成功。而内容丰富的中国历史宝库就是中国最大的成功学宝藏。
  现在的人们遇到的生活和工作的问题,几乎都能在历史上找到影子。
  央视科教频道的收视率可不算太低,而且影响力也非常大,周云深的这期节目一播出之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老周,干得漂亮。”
  华强出版社的编辑纪光河夸赞着说道,以往周云深的作品在发售前可没有这么强的宣传作用。
  周云深坐在办公桌对面,他摇摇头说道:“小意思而已,你要是让我批评一个历史大家,我可办不到。但张楚这种跨界写作的名人嘛,就没什么问题了。”
  纪光河将电脑的显示器转过来,用手指着屏幕上面的文字说道:“出版界也讲究欺软怕硬,这么大一个软柿子与其被别人捏了,还不如我们动手呢。你看看,现在效果有多好!”
  往常在千。度搜索上面输入周云深的名字,几乎搜索不到什么新鲜的事情,无非就是以往的作品链接跟书评。
  但现在可不一样了,一搜索全是最新发布的新闻消息,热度增加相当明显!
  【张楚新作被专家批评缺乏专业性】
  【《少年游》作家狠批当下历史创作乱象,放言通俗写作是在扼杀历史作品生命力!】
  【作家周云深:没有相关历史知识不应该涉足历史题材创作!】
  【年轻人该不该写历史?历史究竟应该是严肃的还是通俗的?】
  【历史创作应该尊重史实,历史事实不容抹杀】
  【周云深携新作《敦煌》做客央视《讲诉》栏目,揭露目前历史创作中的各种问题,引人深思。】
  各种各样的消息纷至沓来,尽管这只是网络媒体,并没有印在报纸上面,但已经足够传播了。
  周云深满意极了,认真创作竟然还比不过这种花边新闻,早知道骂人能获取这么大的关注,那自己还辛辛苦苦跑什么宣传!
  一道大门徐徐拉开,周云深仿佛看到了一条充满鲜花与掌声的捷径,只要自己舍得放下面子,现在找出几个跟张楚这样有名气的作家并不难,经常把他们拖出来批评抨击一下,保管能赚足眼球。
  这时候,编辑纪光河提议着说道:“老周,既然现在热度还不错,我们就开始准备《敦煌》的预售吧,趁热打铁,免得夜长梦多。”
  “可以啊,上市的时间敲定了吗?”周云深有些激动的说着,作为一名全职的作家,老书销售每况愈下,只有等新书上市之后才能拿到稿费。
  “2月10日全国统一上市,现在还是好好宣传,知道敦煌、去过敦煌的人很多,你这本书有热卖的潜质。”
  周云深瞪大了眼睛,“那需要我做什么?我继续在微博上面抨击张楚?还是换一个作家?”
  尝到走红甜头的周云深有点中毒过深的感觉,媒体的关注就像毒药一样,让他不愿意放弃。
  毕竟只是说点不好听的话而已,如今就已经有媒体来申请采访了,放在往常可没这种待遇。
  纪光河抬眼看了看周云深,提醒着说道:“这种事情偶尔一次两次还行,要是做多了就没效果。你毕竟是作家,又不是文学批评家。”
  “这样啊。”周云深颇为失望,“或者我可以转型当一个文学批评家,可比我写作舒服多了。”
  ……
  “儿子,这人很有名望吗?他的话不会对你造成太大影响吧?”
  楚岚关切的询问着,这可是上了央视科教频道的节目,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其余新闻媒体肯定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张楚摇摇头,“应该不是特别有名才对,最有名的那种我都有印象。现在他的批评其实一点也站不住脚。作品都还没有写出来完呢,哪有这种批评。”
  “就算是这样也挺烦的,你写的时候可千万要注意,别有太多太多的漏洞,不要给那些人攻击你的机会。”楚岚不由分说的就将张楚推到书房去,“他们说他们的,你写你的,好好写。写完交给你们导师慢慢看。”
  张楚这会儿并没有被影响太多,他知道自己将《万历十五年》写出来就会有不少争议。
  在地球上面时,说起最著名的历史作品,十个人里面有七八个都会提及《万历十五年》。
  在这部作品之前,人们不知道历史还可以这样写,它似乎只能在象牙塔之内乏人问津;但黄仁宇之后,不仅明史走入了公共阅读的视野,整个历史学都在大众范围内引起一场又一场关注热潮。与此同时,围绕着黄仁宇史学观及治学方法的各种争议也接踵而来!
  这本书可以说是风靡时代,畅销不衰的历史著作,几十年时间来不知道卖出去了多少正版、盗版印刷品。
  在民间,黄仁宇是大名鼎鼎的历史大师,但在史学界,黄仁宇更像一位“旁门左道”,国内主流的明史专家并不太采纳他的看法,甚至有人专门分析黄仁宇的作品硬伤,批评他的治学态度。
  生前身后,黄仁宇可谓是聚集誉谤一身!
  这本书能畅销几十年的时间,绝不是一句写法新奇就能打发掉的,许多学校大一学生的推荐书目就是它。
  就算是火爆到极点的《明朝那些事儿》在销量上面也比不过《万历十五年》,毕竟时间太久了。
  甚至于在2017年大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之后,这部1982年出版的作品时隔三十多年,重新登顶了京。东图书历史类销售榜冠军的宝座!
  几十年时间来,它就根本没有从各种排行榜统计中跌下去过,默默增加着销量。
  在张楚穿越来的时候,《万历十五年》依旧是京。东图书近30日历史类作品的第一位,一件商品的评价数超过了8万人。
  而在天。猫生意参谋最新的数据显示,万历十五年书籍每天的爆款订单数在1000以上,成为图书类行业排名的前三甲,仅次于一本高考复习参考资料以及另外一本英语四级真题资料!
  对于自己还没写完的这本书,张楚的确信心十足,他很想知道周云深看到《万历十五年》之后究竟是什么样的表情。


第315章 颠覆性写作
  最贵的学区房就是自家的书房。
  张楚这些天来就像只辛勤的小蜜蜂一般,刚刚如果没有被自己老妈从书房里面叫出去的话,他可能已经把海瑞这部分都写完了!
  之前虽然在燕京带着爸妈旅游,不过一有休息时间就看书写书,如今看起来进度相当不错。
  只差最后一部分写戚继光的内容就写完,毕竟《万历十五年》的字数并不多。
  它在如今的历史界也能算得上是划时代的作品,现在的历史读物都是四平八稳的,比较教条化。
  现在张楚要用这种新鲜的讲诉历史的方法去冲击历史学,让《万历十五年》成为冲击历史学坚硬板块的第一冲击力,它会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告诉人们历史也可以这么写!
  挑战权威肯定会有不少争议性,现在周云深的批评只能算是小意思,等这本书正式上市之后,招来的争议绝对是排山倒海的。
  这种程度的质疑简直就像是在给张楚喂一道开胃菜,拿来练练手。
  毕竟国内史学界一直以来都有相对保守的一面,很难接受新鲜东西,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绝对会认为他的这种历史叙事方式不合规范。
  其实现在张楚也并不是没有接到这样的反馈,自己的老师也曾经建议过他,不要采用这种方式写作。
  但失去了文学性写作的《万历十五年》还是它自己吗?
  这就像是在要求一本玄幻作品不要修炼,要求一本奇幻作品变得现实,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市场上面的通俗类历史图书种类并不多,而且都还只是处于最初级的阶段。
  就像现在翰林轩书店里面历史类作品占据的书架很少,毕竟没多少人能去拿起来阅读然后买回家。
  它们大多是从历史名人的人生经历,从重大历史成败中直接归纳总结经验教训,然后紧密联系读者们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组稿和宣传。
  比如那书架上面很多历史作品都是冠以谋略、智慧、历史法则等等的名字,简单打开了图书市场
  在张楚看来,历史图书的意义就在于通俗!
  通俗并不等于是胡编乱造,绝大部分通俗历史图书的史料来源跟遴选过程非常严谨。
  现在通俗历史图书仅仅是处于萌芽的状态,别说是重新解读历史、谈历史悟人生,就连很多谈论历史观点、人生历程、为人处世内容的图书也非常少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