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工业之动力帝国-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人心自古蛇吞象,无视物质文明基础单单谈论精神文明的都是无病呻吟或是另有目地的耍流氓。

    如果从全人类的角度上看,高声谈论各种主义的都是分蛋糕的,埋头展自然科学、实干提升生产力的都是做蛋糕的,现实的诡谲之处在于做蛋糕的群体们从来都没什么话语权,而其他不劳而获的群体却巴拉巴拉的指东话西。

    问题更严重的是,这些主导着蛋糕分配的群体,除了制造更多的问题外从来都没把问题解决过,从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而论,使全人类共同生活在小康水平,在合成氨技术和石油裂化裂解技术成熟之后完全可以达到,再看看现实的地球,生活的真相……如此残酷。

    从古至今,统治阶级的本色从未变过,私自拿走的那份额度也从未消减过,普通人类之所以有现代生活变好了的错觉,从本质上说和什么各种高大上的思想家毫无关系,无非是享受了生产力大展的微小福利而已。

    只要人类文明不灭亡自然科学继续展,马克思眼中的**必定会实现也是同理,更有趣的是资本主义的天性就是追逐利润,而提升利润最有效的方法除了低智商的压榨之外还有提升生产效率,在同等技术水准下,按需生产有着最高的生产效率也是获得利润最高的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的最高追逐是按需生产高追逐是按需分配,如果能做到按需生产,从技术角度来说当时的生产力水准就算达不到极大丰富也肯定为之差距不远,这一词之差真的很难跨越么

    或许只有未来的人性才能回答。

    但就现实来说,梁远对古往今来主导着分蛋糕的人类政治家群体腹诽颇多,而思想家则被梁远看作人类战争的动力源泉,从无道、有道、不义、大义,直至独裁、铁幕、民主、自由、金钱选举、猪养选民……,除了名称上的花样翻新之外,人性的实质没有改过分毫。

    号称全人类的灯塔国又如何,其制度的本质除了大力展科学技术之外,剩余部分无非是给自己的口袋拼命捞油水,给选民的脑袋拼命装泔水。

    当时的唐婉和梁远谈了许多,从政治文化到经济科学,世界观被频繁刷新之后,颇有些神情恍惚两世为人的错觉。

    当然空口无凭的瞎掰任谁都会,统治阶级的节操是否变化唐婉也不关心,最能打动唐婉的是梁远打算从技术现实的角度推动老马口中的那个**时代,而在梁远的计划中其技术萌芽十年内可见。

    至于用科技推动**之前的时代,考虑到共和国现有的舆论环境,被梁远随口称之为社会主义新形态,不过在未来,为了和偏重于嘴炮的科学社会主义相区别,社会主义新形态被共和国的理论家正式定名为科技社会主义。

    “远玲,小远曾经和我提起过,最多不过十年,未来实现**的技术萌芽在远嘉就会出现。”唐婉的语气异常的好奇。

    “能实现**?到底是什么技术?小远打算从什么地方引进的?”李远玲极为快的反问。

    “是从远嘉现有的技术基础上做研,详细的资料无论如何都不肯说,我找两个丫头求证过,小远连她们两个都一并瞒着,只是说到时候我们就知道了。”(未完待续。)8

 第174章 进修和晋升

    **啊,对于李远玲这代人来说,这是一个无比高尚、无比荣光,让无数人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词汇。(?' 〔 》

    就算残酷的现实打碎了飞扬的理想,不朽的时光击败了短暂的青春,但已经刻在骨子里的烙印根本是无法抹消的。

    李远玲突然从唐婉这里搞到了一个关于**的大新闻,也没心思听梁远在台上胡说八道,揪着唐婉不放试图弄清楚事实的真相。

    可惜唐婉知道的一样有限的很,结果向来注意个人形象两人如同胡同里的样喋喋不休的抱怨着梁远说话露一半藏一半的恶劣习惯。

    一刻钟过后,当梁远说出“给我十年时间,我将带领大家共同开创一段伟大传奇。”之后,会议室里爆久久不息的掌声。

    在如海潮般翻滚的掌声中,梁远带着两个丫头半身鞠躬,神采飞扬的走下了言台。

    梁远离开言台还没过三步,在**的掌声中爆起了七、八个大嗓门。

    “大少这里。”

    “大少这边。”

    “大少,这里空着一张三人沙。”

    在远嘉的大会议中梁远向来没有固定的位置,因此对于那些开过大会议的老油条来说,这是一个和大老板套近乎的极佳机会,自然不能放过。

    不过,喊三人沙的那个是哪个混蛋?

    还没等梁远从现场乱哄哄的音源中分辨出三人沙的声音来源,忽然看到李远玲从会议室后边站了起来,摇晃着手臂对自己示意。

    母上大人的召唤梁远有几个胆子敢无视,只好一边笑呵呵的摆手一边向李远玲所在的区域走去。

    接替梁远上台主持会议的是刘文岳。

    对于新加入远嘉的怡和高管以及商飞大牛们来说,目前就职于联邦德国的刘文岳很有些不显山不露水的意思,相对于日常上镜颇高的祁连山、苏良宇、周远航甚至去了浪潮的王欣、刘飞扬相比十分低调。

    很多新人都不知道刘文岳到底负责的是什么业务,曾经做出了什么骄人的业绩。

    远嘉虽然是一家朝气蓬勃的新兴企业,但不意味着这是一片人际关系纯洁的乐土,大公司政治甚至办公室政治在远嘉依旧是普遍存在。

    原本在梁远之后能服众的第二位言人应该是梁海平,不过由于东北机车厂被合并进了新成立的大型央企北方车辆集团,梁海平被铁道部拿亚运会当幌子困住在体制内脱身不得,主持远嘉的会议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因此这次远嘉规模扩大化之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对于排在梁远这个创始人之后的第二位言人很多人都在虎视眈眈。

    当然程序上,会议言顺序这事儿应该归集团后勤部管,不过大神打架小鬼除非傻了才往附近凑合。

    对于刚刚接手集团后勤部的张怡来说,未来需要远嘉各位老总配合的搭建整个集团后勤骨架的事情还有很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才不会主动参合,最后皮球被踢到了梁远这里。

    那会某人刚从香港归来不久,正在刻苦的复习功课以应付自己闹心的期末考,看到这种破事儿集团后勤处居然动用红色文件一本正经的征求自己意见,差点没被气个倒仰。

    提笔写上了“抓阄”两个大字之后,梁远随手把文件丢给了快笑岔气的两个丫头处理。

    梁远也不知道集团后勤处安排会议进程时是否采用了抓阄这个建议,不过后勤处关于会议议程的绿色存档回函两个丫头特意从大堆的文件中翻了出来,通知某人事情的处理结果。

    在梁远看来,这次大会议依旧由刘文岳客串主持很可能是习惯力量的胜利,毕竟上一次的主持人就是刘文岳,当然从个人业绩上来说,奠定远嘉收购怡和基础的丰远物贸就是在刘文岳手中展壮大的,虽说苏良宇、周远航等人代表了远嘉的未来,但是刘文岳却代表着远嘉的现在。

    两个丫头对刘文岳继续充当会议主持背后的故事知之甚详,看着走向言台的刘文岳点头和自己这边打招呼,不约而同的想起了梁远那个抓阄的文件批语,跟在梁远身后抿着小嘴笑得十分欢乐,一瞬间的丽色风情倒是闪晕了不少新人的眼睛。

    梁远有些头大的走进坐着自己爹、娘、老丈人、丈母娘的家庭会议区域,倒是宁雷干脆的对梁远竖起了大拇指,难得赞扬了一句好样的不怯场有些大领导的风度。

    坐稳后刚听刘文岳笑呵呵的说了句“在大少振奋人心的讲演之后,这次还是由我来狗尾续貂”的开场致词,李远玲就微笑着坐在梁远身边。

    “小远,妈妈刚刚听你宁姨说,远嘉在十年会研出一种满足**制度启动的萌芽技术,小远能和妈妈正式的谈谈这个问题么?”

    李远玲的语气很温和不过态度却很坚定。

    梁远先是微微一愣神,很明显是没想到李远玲招呼自己过来是因为这码字事情。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的许多日常行为都可以解读为政治,因此不论梁远愿不愿意个人感官如何,远嘉庞大的经济基础就决定了某人的日常有资格代表政治态度,这是梁远不论如何都必须迈过的关卡。

    梁远沉默了片刻,神情的沉静连宁雷和老梁同志都注意到了这边异样。

    唐婉回忆了一下,又确定一次梁远没和自己提过暂时保密之类的言语或暗示,就把刚才自己和李远玲的谈话和宁雷、梁江平说了一遍。

    这下进会场以来一直装风度维持长辈权威的俩位长者终于淡定不住了,齐刷刷的盯着梁远等待着某人的答案。

    等梁远回过神来,现身边亲友没人说话,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呃,走神了。”

    “小远,这不是重点,当初你和宁姨在香港说的那些不是再讲笑话吧?”

    虽然知道梁远在大事上从来没有信口开河的时候,但事情已经挑明唐婉还是免不了有些紧张,生怕自己当时理解错了,毕竟唐婉事后和两个丫头求证时,双胞胎一问三不知说梁远从未提起过这种技术。

    敏锐的感觉到期望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宁婉嘉不乐意了,嘟着嘴巴对着四个大人抱怨道:“妈妈说的那种事情根本就不是小远的工作范畴,那事本来是爷爷他们的工作,哪有随便丢给小远的道理。”

    “再说那种技术就算有距离成熟也很遥远,历史书上所记载的跑步进入**生了一次还不够么,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着小远嘛,共和国又不是我们家的,我们这个年纪用脑过度五十岁以后容易得老年痴呆呢。”

    少女笔直的挺着腰背,气势满满和长辈对视最终把四个大人盯得毫无脾气。

    “闺女,好闺女,别盯着爸爸看了,我不问了,真的不问了。”

    宁雷苦笑着举了举双手示意自己投降。

    “的是技术萌芽,萌芽这个词不难理解吧,再说那个技术萌芽至少涉及电子、医疗、材料、软件、通信、数据等七八个新兴行业,没那么容易研成功的,这个问题到此为止,以后最好也别问,还有爷爷那边谁都不许说。”

    丫头先是掰着葱白的手指说难度,然后霸气的独断专行,最终给这件事盖棺定论。

    梁远自然知道在这个国家中能实现**的技术萌芽会给人们带来怎么样的疯狂,当改开大潮漫延神州之时,曾经出现了不少号称实现**的先进村落,后世民众耳熟能详的华西、南街皆在此列。

    不过在互联网时代来临后,当初的**典型没有一个能经得起历史的扒皮、人性的考验,所谓的**领路人这个称呼还不如扣上儒家有道明君的帽子更为恰当。

    刚刚由于梁远亲口说出自己是远嘉联合创始人的缘故,兴奋的宁婉嘉忽略了羞涩和小时候一样坐在梁远身边的沙扶手上

    梁远有些感触的拍了拍身边小手,目光移向自己的老娘,结果还没等梁远开口,李远玲连忙说道:“小远,妈妈不问了,再问你又该怀疑自己是存话费送的了。”

    三年的时光如水流过,某人的新时代笑话终究在亲人心上刻下了痕迹。

    倒是老梁同志十分洒脱的丢下一句反正老子改造世界的能力有限,以后哪里看不惯你自己去折腾好了。

    梁远没忍住噗哧一笑,轻松的转移了话题对着身边的宁婉嘉说道:“嘉嘉,我五十岁得老年痴呆,你五十岁想改嫁也没人要了。”

    宁婉嘉瞪了梁远一眼,轻轻的揪了揪某人的耳朵,没搭理梁远这茬。

    倒是唐婉看着自家闺女和梁远互动觉得自己这事有些办急了,梁远过往的成绩真心让人惊异,甚至给人以无所不能的感觉,十分容易使人忽略真实的物理年龄。

    不过唐婉转念又觉得有点心酸自家闺女终于长大了,知道胳膊肘向外拐了,很明显从头到尾这两个丫头都知道那个萌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梁远倒是对这种人际关系的微小细节毫不在意,反正自己娶的宁婉嘉岳父岳母都属于爱屋及乌,要求太多纯属自寻烦恼。

    事情这么一打岔,李远玲等人听远嘉其他人讲演的心思就淡了下来,大家随意的聊着,虽然宁婉嘉强行终止了关于技术萌芽的事情,不过李远玲几人到底还是知道这种技术和少女刚刚提起过的几大行业有密切关系,事情到了最后反而又一次符合了某人藏一半露一般的坑爹趣味。

    零食吃过一次,饮料补充了两次,直到远嘉的大会议即将结束时,宁雷又随口爆出了一个较为惊人的消息。

    最迟在今年夏季,培训完共和国空军远程打击大队的宁雷依旧不会到空三零正式就职,而是被军方高层一纸调令送到国防大学深造,深造之后另有重任。

    不过宁雷随口说出消息时,言语的重点在于深造之后的重任,而梁远和唐婉关注的重点则在于宁雷从国防大学深造结束后军衔上必定出现的变化。

    梁远甚至连宁雷此次深造的背后根源都猜出了七七八代核心已经上任了,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政治领域没有比自己亲手提拔更靠谱的嫡系了。

    如果对共和国历史有着充分了解的话,某些人才老一代核心特意下压其晋升度以留给新一代核心施恩空间这种戏码,更是斑斑不绝于史书几乎成了烂大街的手段。

    不过梁远对这些幕后细节和手腕博弈之类的兴趣同样有限的很,某人在意的是在共和国韬光养晦的那个年代,三系核心虽然果断的禁止了军队经商,但为了缓解国防经费紧张也曾大力主推过社会资本进军工。

    对于其他人来说,很可能是鳄鱼进去壁虎出来,而对于此时的远嘉来说,这注定会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未完待续。)8

 第175章 新家新年新选择(一)

    用远嘉内部文件形容,振奋人心、跨越时代、引领未来的1989年度远嘉大会议已经成了两个月之前的历史,随之而去的是华夏农历己巳蛇年,无论公历或是农历,历史彻底的步入了九十年代。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春节中,两个丫头大脾气坚定的打断了宁雷和唐婉回京城过节的传统,打着享受新家的幌子留在盛京和某人一起过了一个无比热闹的春节。

    对于整个南湖科技园来说,这个春节也是过无比高兴,接近四百名各大实验室的科研骨干在新年期间兴奋的敲锣打鼓、鞭炮齐鸣的搬进了新居。

    梁远答应两个丫头的屋顶花园获得了两家人极大的好评,总算没辜负某人败掉一百多万美元的苦心。

    不过,这份屋顶花园的预算家里只有梁远一个人知道,否则十之七八会被老梁同志吊打的。

    清晨的阳光从透明的玻璃顶棚毫无滞碍的挥洒而下,穿过打孔钢梁上满眼的常春藤在银灰色的条形玻璃咖啡桌上留下了一串串椭圆形的光斑。

    把手中的文件放在桌上,摇晃了一下桌边的大肚咖啡壶,梁远觉触手微温。

    梁远的嘴角弯起一段微小的弧度,自然知道这咖啡壶肯定是早起的宁婉嘉给自己准备好的。

    作为两家人新家的惊喜,梁远把整个楼顶变成了一个有假山,有小桥,有流水,有曲廊、有广场的常绿植物园。

    梁远新家所在科学家花园d座的顶楼足有6oo余平,最终整个楼顶没有选择开启式的弧形穹顶,而是由许多大块大块平板玻璃所构成的阳光房。

    整个阳光房由高强度多空钢梁构成了骨架,花园的侧壁则选择了大片的推拉式无框窗,屋顶五分之一大小的面积更是选择了美国刚刚试生产不久的电子调光玻璃,可以说一百多万美元预算中的绝大部分都被梁远砸在了调光玻璃上,这玩意运到国内后成本足有上万美元一平米,别说在共和国或许在整个亚洲都是独一份。

    看了看咖啡桌上略显刺眼的光斑,梁远伸出手指在咖啡桌上敲了几下,继而用手指轻轻向下一划,安装在屋顶上的调光玻璃瞬间浑浊起来,咖啡桌面上的光斑用肉眼可见的度昏暗了下去。

    只要美元足够用,提前体验二十年后的科技生活也没什么不可以的,梁远得意的一笑。

    梁远所坐的咖啡桌是屋顶花园的电子控制节点之一,整张咖啡桌的三分之一部分就是一块充当电子调光玻璃控制系统的触摸屏。

    此时的触摸屏大部分采用这网格式红外线机理,虽然防尘效果和后世的触摸式液晶屏相比糟糕到了极点,但就用户体验来说在简单应用时和二十年后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差别。

    当然,梁远这次大败家也不单纯是为了个人享受,无论调光玻璃也好、触摸屏也好、甚至整个系统的电子控制也好都和远嘉的未来息息相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